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论文

初中论文范文精选

初中论文

初中论文范文第1篇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特点主要有:教育性、游戏性和智力性。

1.1教育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教育性,所谓教育性就是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而体育游戏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体育游戏中的规则,正是起到教育的重要依据,在游戏中学生们都会围绕着规则进行游戏,在无形中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就能体现出来。

1.2游戏性

体育游戏的本身就是游戏活动,初中的体育教学过程要想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光靠老师苦口婆心的心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体育教学中如果无法吸引学生,注定体育教学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了健康的体育游戏,这一下就改变了原来的局面,初中生是一群爱玩的群体,有了体育游戏课堂会变的越来越有生机,体育游戏的游戏性帮助体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3智力性

所谓的智力性就是初中生在做游戏的时候能够动脑思考的过程。一个体育游戏的出现,学生们会体现出很高的热情,同时学生之间的竞争配合也会出现,这就需要学生们动脑去思考,在游戏的同学也锻炼了智力。

2、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

2.1激发兴趣

体育游戏本身有一个非常大的特性,那就是娱乐性。所谓娱乐性就是在兴趣的指引下完成自己喜欢干的事情的过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入了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发挥着它本身的特性,在那些枯燥的体育课程面前,都以体育游戏的形式加进了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也产生了很大的学习兴趣,对体育课的教学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2.2促进心理健康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伴随很多枯燥乏味和动作幅度较大的运动,在完成这些运动的时候,学生往往会产生反感、恐惧、害怕等心理。如何克服着些心理成为了排在老师面前的一道坎,必须找寻一条适合教学的新方法,与此同时,体育游戏进入了教学课堂为老师解决了这一大难题,体育游戏的出现使课堂不再显得枯燥乏味,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把难度较大的动作也逐渐掌握了,一方面锻炼了技能;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心理。体育游戏对促进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作用。

2.3培养团队精神

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主要出现在体育课中,其是以群体形式存在的,体育游戏进行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是群体中的一员,在教师的安排下一个班级会被安排成几个小集体,小集体的成员都是兴致勃勃的想为小集体取得荣誉,在逐渐的磨合中,小集体的团结性就形成了,这种团结性是学生们自主完成的,这样更能加深他们之间的感情。所以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为学生们学会了团结学会了配合,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初中体育教学对体育游戏的选择

3.1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

对于初中体育游戏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初中生是一群活泼天真,单纯富有想象力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要想取得他们的喜爱,必须建设富有趣味性体育游戏,这将对体育课的进行和学生们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在选择体育游戏的时候首先必须以健康向上为基本准则,这将对初中生的思想建设起到很大的作用。其次就是选择富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初中生有着对事物极强的好奇心的特点,所以选择富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会大大加大他们对体育课的热爱,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3.2要配合教材创编游戏

选择体育游戏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体育游戏的出现必须配合体育教材,只有体育游戏和体育教材相互关联了才会发挥出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体育游戏中也会有出现自主性的游戏,对于这些自主性的游戏在选择的时候,虽然没有教材的依据,但是再选择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其作用,合理的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择,既能为学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也能为优秀的体育游戏作为铺垫。还有在选择体育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体育课的进度和任务进行安排,以便体育游戏能够合理的进行下去。

3.3要符合实际需要

要符合学生的性别和年龄特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因此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选择体育游戏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一点,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实际需要的体育游戏,这样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能有适合他们的体育游戏,这将为初中体育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

4、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

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在结束部分中的运用。

4.1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体育课的教学区别于其他理论课的教学,体育课的教学开始阶段,教师都会安排准备动,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帮助学生达到兴奋状态,以便在体育课开始后学生们能健康无损伤的进行下去。一般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教师都会选择一两个健康向上的体育游戏让学生能在游戏中提前预热,为体育课的进行打下基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知识简单的慢跑,围绕操场跑几圈然后在做徒手操,这种简单又乏味的准备活动早就已经淡出了学生们的思想中,所以教师在针对准备活动中往往采取一些新颖的体育游戏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例如:老鹰抓小鸡、折返跑、接力跑等等,针对女生生理特点选择一下较轻的体育游戏,例如踢毽子、跳绳等等。这些新的体育游戏大大的提高了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质量,为体育课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体育课的进行中会出现很多重复性、单一性和难度性的技术技能,在面对重复性、单一性和难度性的技术技能面前,学生表现出无奈、枯燥和害怕的心理,不但没有学习的兴趣反而大大的降低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一方面改变体育课单一性和重复性,还要在不降低难度的同学克服学生们的害怕心理,老师压力越来越大了,在这种形势下,体育游戏走入了课堂,为老师解决了这一难题,体育游戏把重复性、单一性和难度性的技术技能逐渐融入到体育游戏中,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强。例如;在长跑的课程中,主要是让学生们锻炼身体素质,但是单一的重复的围绕这操场一圈一圈的跑步,很快学生们就对这一项运动失去了兴趣,并产生了反感,教师针对这类的体育课程,老师制订了行的体育游戏,男女混合大接力,不仅在游戏中锻炼了身体素质还对体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3在结束部分中的运用

在体育课的结束部分也是放松整理活动部分,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上了一节课的学生们放松身体,放松心理,最后结束本堂课,在这个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自己自由活动松松身体,可是这种教学方式很快就被否定了,很多学生没有放松的意识,结果体育课的疲劳往往伴随学生很长时间。在针对这种现象,体育教师制订了新的体育游戏,主要以幽默、轻松活泼为主,在做体育游戏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也要放松下来,不要刻意的去追求动作或结果的完美,要以放松为目的。例如,打人链和摆图案等,这类游戏能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很快的结束体育课。

5、结语

初中论文范文第2篇

1.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尤其是改变了教师依赖板书与教材开展教育的过程,这种对中学语文所作出的优化要求语文教师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开展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在原有教学能力基础上数量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开展可见制作。而在使用多媒体可见的过程中又需要以学生水平为依据来对课件进行优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开阔自身事业,并在不断的探索与学习中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这种创新能力的提高涉及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实践两个方面,从教育思想来看,教师需要摆脱传统中学语文教学思维定式,通过借鉴与摸索多媒体教学经验来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实践方面,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认识、对教学方法做出创造多媒体在初中语文中的运用陆梅常州市第四中学213011性的革新,而这些同时也是多媒体教育环境下对教师所提出的重要要求。

1.2有利于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育活动更重视教师的传授,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与主体性都被不同程度的忽略,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人。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即使是在中学语文教学课堂外也可以在线教师所讲述的重点与难点,并且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与理解。另外,学生对知识进行认知的过程是从直观向抽象发展、从思维向实践发展,而多媒体技术也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更大程度的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从而在发挥学生主观能行的基础上实现中学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统一。

1.3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职能依赖教学大纲、教材以及固定的教学程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只能对知识进行被动的接受,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与想象力,由此可见,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难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各项能力。通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扩音设备以及大屏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后排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画面的直观性以及图像的动态性与教师的指导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氛围中,教师通过适时的鼓励与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多媒体技术在学生群体中的适应性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从整体上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1.4有利于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与功能,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学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学生却很难体会到语言文字中所具有的艺术美。而通过发挥多媒体视听结合、声像并买的优势,能够让教学内容变成活跃的画面,这些生动且具有感染力的画面能够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中做出直观的体会,从而受到熏陶。另外,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的语文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动画、音乐、影视等形式展现出来,审美渠道的拓展可以满足不同审美需求以及审美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从而让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

2、初中语文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的优化策略

2.1转变教师思想认识

首先,初中语文教师要对自身教育观念进行更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具备更高的知识素质与技能素质,同时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不能仍旧停滞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如果语文教师在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掌握方面缺乏紧迫感与自信心,那么他们的教育观念也难以与多媒体教育技术相适应。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应对与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从而让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更便捷的掌握知识与信息;其次,初中语文教师要对语文教材做出创造性的认识。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深入理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作出合理取舍,从学生能力发展角度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力度,不能让教学活动受到教材的制约。另外,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当确定课程切入点,不能期望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表现。另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加强了教学准备的难度,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准备阶段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首要要为教材的理解和教法的设计留足时间,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并确保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同时教师避免制定内容繁复且容量较大的课件,从而确保教师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灵活的驾驭;再次,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中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的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在遵循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时间,并通过发挥多媒体在情境创造方面的优势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后,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持续提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不仅要熟练操作多媒体与编制多媒体课件,同时要熟练掌握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便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结合。

2.2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是一种展示工具,同时一种情感激励工具和认知工具,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做出重点研究的问题。首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着最广泛的应用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无论是互动拓展式的阅读教学模式还是主题探索式的阅读教学模式都重视对网络资源的挖掘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虽然这些阅读教学模式具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其教学环节都包括情境的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教学结果评价几个部分。情境创设的意义在于能够为教学的开展营造氛围并激发学生兴趣与情感,同时为学生思考埋下伏笔。自主学习环节主要是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熟悉教学内容,并通过思考与理解学习内容来深化自身知识层次。教师指导主要依靠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在此阶段,教师需要将教学难点和重点向学生呈现,并对学生的问题作出指导,从而深化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结果的评价主要是将学生在利用多媒体开展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与总结,在作出针对性指导的基础上为下一次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阅读教学做好准备;其次,多媒体技术在写作过程中的运用可以实现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写作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环节主要包括情境的设置、思维的启发、素材的收集以及评改。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写作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与写作原动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特点来用动态画面替代教材中的静态画面,通过让学生体会相对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兴趣。在思维的启发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观察事物,从而为写作积累更多的材料。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才能对生活中的表象和事物做出感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像并茂的特点展现出写作内容,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在素材的收集中,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写作教学提供丰富的网络材料,这是传统教学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同时,教师需要开展对素材的整理与筛选,并组织学生对素材开展讨论;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评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评改效率的提升,也可以将评改自主权还给学生,由学生来开展互相评改。

3、结语

初中论文范文第3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促进学生成绩进步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师必须重视并掌握激发学习兴趣的方式。据调查显示,学生的初中语文成绩差异的主要来源于学习兴趣的差异,作为正逐步形成自己价值观、世界观的初中生,学习过程不应该主要依靠教师的灌输和家长的管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他们自主的学习语文,有兴趣研究探索语文世界。兴趣需要教师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及时的引导和鼓励,一部分学生的意志力不强,在学习语文时,稍稍面对难以理解或是难以记忆的内容便放弃或者从主观思想上便早早的否定自己,这样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不高,需要教师在他们获得进步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情怀的,可以从浪漫文学色彩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日常课堂中,可以结合现实逐渐导入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循序渐进,从语文能力上提高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是语文课堂充满灵活和想象色彩,丰富课堂形式和课堂内容,从课堂乐趣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二、教师应有效处理课堂反馈信息

语文课堂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舞台,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双向反馈信息的过程。教师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反馈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来学习语文。教师只有及时了解掌握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及时针对性的查找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学生学习需求以及潜在问题,并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课堂反馈信息作为教师及时了解课堂的媒介,只有及时进行分析、总结才能作为以后教学的经验,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明确进行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方向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新课标教学目标以及初中语文教学发展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课堂教学方向。语文的有效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明确课堂教学方向。只有明确课堂教学方向,才能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切合学生发展要求的语文课堂教学。明确课堂教学方向,对于实施具体课堂教学、确定课堂教学内容、选定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向,要求教师详细分析课堂内容,了解熟悉学生学习心理和思维方式,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和授课目标。

四、提供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必要保证

实施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科学精心的课前准备和合理科学的课堂教学方式选用,努力营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针对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语文兴趣,真正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采取不同任务难度的习题练习,争取根据不同成绩学生制定不同的任务计划,细化语文学习进度,分解习题难度,加大学生对语文学科特点的把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引导和帮助的角色,应该创造一个思维积极碰撞的课堂,真正让学生投入其中,理解和感受语文的魅力,在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中取得进步和发展。在日常教学中,用多种多样丰富的教学手段充实课堂内容和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技术进入课堂成为新型的教学方式。语文的教学不能只对着课本念,面对各类现代化教学技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使用最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的利用直接简洁地传授教学,网络的运用更便捷的开拓知识内容,分享教学资源。

五、找准衡量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标杆

初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知识的获得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有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理想、兴趣、习惯、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因素。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有促进作用,对智力的某些弱点有补偿作用。智力因素基本上属于先天形成,而非智力因素则完全依赖于后天的教育、培养和开发。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引起学习的动机”,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认为上好第一节英语课很重要,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第一节课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开端,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上好第一节英语课,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阶段的各种原因,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很担心英语学习。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对第一节英语课费一番心思。第一节课并不见得非要让学生接触教材新内容,关键是让学生对英语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想负担,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都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比如,先用英语向同学们打招呼,接着用流利的英语介绍自己,然后教学生们学唱英文歌;拿起教室里学生身边的物品用英语解释或询问学生对一些英文字母缩写知识的了解。做这些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英语的气氛,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2.师生情感的培养

古人云:“人情者,礼仪之田也。”情感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俗话说:信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对英语老师的情感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老师对学生的真诚关爱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还能产生共鸣——学习英语的愿望和热情。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信任时,必然会产生愉悦的心境,激发对老师的热爱和依赖感,使他们乐于接近教师,当然也就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努力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于在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用爱去感染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还没有放弃他们,从而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和趋于稳定阶段,不同的学生在情感方面的表现是有很大不同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比如,对性格外向的学生要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保持他们学英语的热情,同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他们的缺点可以公开批评。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谨慎,要对他们仔细观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鼓励他们多开口说英语。在课堂上,要多给他们一些获得成功表现的机会,多给予表扬,帮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加自信。

3.学习方法的指导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英语没有捷径但是有方法,让他们认识到方法的重要性。如果学生们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刻苦努力,持之以恒,没有学不会的。

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办法有很多。

3.1可以是教师亲身的体验,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比如背单词的窍门,帮助学生过单词关。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英语道路上的拦路虎,没有一定单词量的积累,学好英语只能是一句空话。

3.2让学生自己去翻阅资料,找到一些有关英语的学习方法,拿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有时候,学生查找到资料会令教师意想不到,会有令人惊喜的结果。

4.学习习惯的养成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

初中论文范文第5篇

一、情感教育对于初中政治教学的意义

初中政治教育是一门相对抽象和枯燥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为传统道德专项基础的政治学知识和原理,而这些对于学生而言在接收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使得教学过程存在一些问题。而情感教育的融入则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1.情感教育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能够使师生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融合情感教育,使教师将政治教学的特点与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的同时也对自己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教学中,教师以真实情感来教学,更为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其身心健康,从而能够引导其更加关注教师讲课内容、能够以一种积极客观的态度来对待教师及其课堂知识,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

2.初中政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合,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政治教学承担着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等的引导和培养的任务,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使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内心产生影响。这种教育的开展,能够对学生的心理、情感等产生影响,而教师的言行及其教学内容对于青春期转变的学生的影响更是明显。

3.情感教育的融入,能够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初中政治课的开展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它在知识交流的基础上也需要师生间情感及其思想的交流。而师生间良好互动的实现,能够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激情,使其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中。这样一种互动方式,使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学习实践,实现了由知到行的转化。

4.情感教育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将情感教育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教师的教学,自己学习时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及其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的实现有了保障。

二、情感教育对初中政治教育作用的实现

1.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改进,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的培养教学中,理论基础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情感教育作用的发挥,需要将该基础夯实,通过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比如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讲解中,教师将教材内容与一定的文学作品相联系,能够对学生产生更深的触动,使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教学方式的改进,则是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在讲述孝道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及其日常生活中自己是如何尽孝道的,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2.教师注重自身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从动作、语言、观点及其认识等方面,向学生传递一种积极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将情感教育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除了课堂教学还应注重课后的延伸,使这种情感教育具有持续性和连贯性。如在《走向自立》的学习中,教师除课堂讲述外,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其观察自己的行为是否做到了自立。将这种情感教育持续地应用到政治教育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胡建伟单位: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第一中学

第二篇

一、初中学生信息教育的重难点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学知识长能力的黄金阶段,中学生的特殊心理特征影响了他们学习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信息教育是一门前沿学科,教育者必须在研究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合适的引导,从而能够很好地让中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节奏中更好地领悟到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但对于中学教育者来说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信息资源不再是单一的书籍以及教材,而是具有多种图片与声音的综合体,教育者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自身还应已经学习,因此,教育者应与时俱进、提高自己对知识资源的掌握与整合能力。

二、初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时期我们每个人的必经阶段,在这个只有一次的人生轮回中,我们都经历了叛逆,经历了成长,应该说中学时期是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转折点。我们由一个懵懂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聪明好学的少年,一系列文化知识的汲取使得我们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周围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教育者应把握好中学生的方方面面的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所处的生理阶段,在学校内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普及尽量多的法制知识,定期开展一些法制活动等等。此外,在做好校内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有效的与家长进行沟通,确保每个中学生都能够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

信息技术拓宽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范围,加强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我们获得信息的资源,使得社会交流更加畅通,更具有社会性的特征。而教育者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征,因此,教育者更应该在体现自己特性的同时,还要更好的把每个学生的良好特性一一展现出来,这就需要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自主化、个性化的教学的产生,不仅让教师的能力提高,还可以掌握一项受益终生的技术。在某一程度上,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在根据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传授知识,还可以让中学生么们在课余时间动手进行思想政治知识资源的搜索,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基础上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和探究能力还可以使教师转变教育方式,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自己搜索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在讨论与学习中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是我们信息时代中的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学科方式,是我们21世纪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在我们有效结合两者的同时还应注意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教育者不能过分运用教学技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也发生着变化,多媒体教学逐渐代替了传统教学模式。但教育者应注意切莫让其大肆发展,多媒体教学只是现代信息技术中对我们教学过程起到很好辅助作用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明确它的作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教育者断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抛弃一切传统教学手段而以此为目的。虽然信息技术的效果和影响力是我们比较乐见的,但是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各手段的互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将会成为一个永不褪色而崭新的话题。尤其是关乎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的整合不仅是初中学生学习思想教育知识与提高技能的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而且还是教师传授学科知识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我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更是与其它学科整合获得双赢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冯小棠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镇隆中学、

第三篇

一、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时事政治教学与思想政治课的联系。时事政治教学,是指结合国内外的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以及路线等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这种教学的特点是与国际和国内社会的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以及趣味性,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教学时,可以增加一些时事材料来补充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而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达到心理上的兴奋点,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将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相联系,是思想政治课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相联系的重要渠道,可以帮助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也可以帮助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用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的视野和能力。结合时事进行教学,增加课堂的教学效果。

(1)将时事热点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在实施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将一些热点的新闻作为课程教学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解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那些广受关注而且有有价值的重大时事问题,来展开教学的探讨和分析,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时事热点的时代感和思想性比较强,容易引发人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这些最新的实例,来分析和讲解书本山的理论问题,一方面增加了新鲜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

(2)利用时事资源增加政治课程的整体时效性。第一,通过时事资源具备的过程性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多讲解一些既生动典型,又有深远意义并能振奋人心的事件,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其中的意义。第二,通过时事资源具备的时效性来丰富教材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扎实。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一方面学会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的问题,另一方面学会通过实例来理解课本上提到的比较抽象的理论。整个教学过程便可以真正地鲜活起来,而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第三,通过时事资源具备的生活性来作为背景,来引导和提醒学生去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课程教学实施的主角,应该发挥“再创造”的才能,将实例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对社会和时代变化的关注。第四,通过时事资源具备的时空性来拓展教学范围,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和思考的习惯。当教师将课堂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到更广范围的话,学生就会养成良好地思考和探索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二、结语

总的来说,时事政治与政治教学是密切相关的,根据初中课堂教学的特点,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作用,以时事资源为依托,展开有趣的、有效的教学活动。让政治课不再枯燥,而是充满活力,让学生不在被动,而是主动的思考和探索。本文首先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初中时事政治课的教学现状,然后重点从“时事政治教学与思想政治课的联系”和“利用时事资源增加政治课程的整体时效性”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其中,重点从时事资源的过程性、时效性、生活性和时空性,分析了时事资源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通过以上的分析,希望对探究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有所帮助。

作者:颜桂幸单位:广西横县六景镇第二初级中学

第四篇

一、教师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实施创新教育,在初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教师的观念决定了教育的结果,教师的意识对学生的意识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组织,指导,帮助和评价的作用,而不是主体地位。要意识到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参与者,探索者以及体验者。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及填鸭式教学,改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教”改为“导”,使学生从“要我学”的心理状态改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层次由“学会”达到“会学”,做到新旧知识的融合贯通,归纳总结新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并实现自我价值,从学习的成功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例如在学习《两代人的对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在课堂教学中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直接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知识,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进行了小品表演—小莉的烦恼:小莉是独生女,14岁生日前,本班几个要好的同学和几个小学同学都说好要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小莉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同学聊聊天,放松放松。可她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上班又忙,怎么办?由此,引出了这样一个话题让学生思考:我们与父母交往、沟通的技巧。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与父母的交往艺术。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提出来如下的与父母交往的策略:策略之一:赞赏父母,要学会真诚、得体的赞赏父母,这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策略之二:认真聆听父母,这样交往起来可以避免误会。与父母交谈,要先聆听,再倾诉,在倾听中我们能体会父母的心情、期望和用意。策略之三:与父母交往不能太计较。即使是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下。在父母面前我们认个错,也不会丢面子,反而会让我们丢掉包袱得到更多的爱和快乐。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没有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经验总结出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掌握基本的沟通要领。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巧设疑问,引导学生在疑惑中创新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对一个问题提出质疑才会去不断深入研究,以获取新的思路与方法。在初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欲望的驱使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在设置问题情景后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一系列的过程中不断地激活自己的思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不言代价与回报》这节课的学习中,在指导学生阅读完教材第13页父母、朋友的话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一:小柯选择的责任是什么?问题二:如果承担这个责任,小柯可能付出什么?问题三:如果承担这个责任,对小柯会有什么帮助?问题提出后,我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探讨、交流,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能更好地激发思维,在疑惑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潜能。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人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今,提倡人的创造性以及开拓型的性格已成为对人品质评价的趋势,对学生创新性人格的塑造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个性指的就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这些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具有完整性和持久性的特征。创新人格的培养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责任心以及进取心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否定与怀疑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承受力,决断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群体意识,最终帮助学生树立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以及远大的人生目标。因此,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做到:1.要对学生的独创性与多样性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2.提倡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3.培养学生自觉果断,坚忍不拔的意志,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人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摆脱传统课堂教学中枯燥、死板、局限性强等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作者:姚世忠单位:甘肃省民勤县第五中学

第五篇

一、问题形成的根源

(一)教学理念的制约

教学理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指导着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而落后的教学理念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过程;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的启发;重视教师指导地位,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教学实效,忽视学生思考过程;重视知识的讲解,忽视情感牵引;重视教学内容的丰富,忽视因材施教;重视课堂权威,忽视师生互动;重视课堂纪律,忽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重视单一学科,忽视学科联系和知识点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制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政治教学或多或少地做出了一定改变,但传统教学方法仍占据着主要地位,发挥着主要作用,教学成效和教学方法未能实现突破性进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根据考试大纲、考试范围制定教学内容,循规蹈矩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知识的引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脱离了实际生活,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将知识禁锢于条条框框内,强调本本主义,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不利于知识迁移。

(三)教师专业知识的制约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能够保证基础的教学过程,进行基础的政治教学指导,更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国家大事、政局政策等做出精准的评价和认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观点分析问题。但是在现有教师队伍中,初中政治教师整体素质还达不到这些要求,有着明显的缺陷:教学能力不高,创新、改革实力不足;没有敏锐的政治意识,政治观念随波逐流,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对政治时事不能做出公正的分析和判断。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

正确先进的教学观念能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这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政治教学中的问题,就要先解决教师队伍思想观念问题,要求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原有教学理念上实现突破,敢于创新,敢于改革,建立起与现实相符的教学理念体系。首先,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师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创新、改革的决心;其次,教师要明白自身在教学过程的地位,积极发挥引导、指导作用,而不是过分强调教师权威和主导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枯燥,学生接受效率低。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这种现象有所缓解,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对政治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学成效,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首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团队协作方式解决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集思广益,加强了师生交流、合作,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传递者,其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以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种培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成为具有丰富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及高度政治意识、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的优秀教师。唯有如此,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政治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综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学中的确还存在一些问题,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只有主动学习,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喜欢政治、亲近政治,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张晓营单位:江西省分宜三中

第六篇

一、初中生心理问题现状及成因

如今,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成为思想政治教学当中的一个主要障碍,许多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怀疑的态度,对课程本身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对教师也存在偏见,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产生排斥与抵制的情绪和行为,导致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产生认识障碍,思想政治教学变得更为困难。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初中生为了表现自己已经成熟和独立,迫切地突出自我与主体性。诸如此类的逆反心理的体现,成了思想政治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初中生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何在?为何在思想政治教学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初中生处在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成人感逐渐确立,思维发展逐渐体现出了批判性与独立性,但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知识思想浅薄,因而看待问题片面与盲目,固执己见、偏激主观,所以当其得不到心理需求满足时,往往表现出偏执行为。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与其所看到和得到的相去甚远,他们就会产生抵制心理,对理论进行否定。同时,思想政治教学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另一原因,我国如今的思想政治教学出发点“泛政治化”,缺乏人本教育观念,偏向政治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忽视了学生在精神与文化生活上的需求,空洞、乏味的理论导致学生产生厌烦乃至抵触情绪。

二、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疏导的方法

1.人性化教育,提升教育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学的对象是人,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与喜好。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需了解不同学生的具体需求,因材施教,尊重、理解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例如在课堂上不当众批评,对于学生的逆反心理切忌采取粗暴的方式,可在课后诱导。同时,教师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能够起到“以情感人”的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接受教师的言传身教,并且衡量自身的优劣,将教师所教导的理论转化成自身的信念与追求,更为虚心地接受思想政治教学知识。

2.因材施教,知识同学生行为相结合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说教太多、死记硬背成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如何避免这种“灌输式”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将教材知识同学生的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当中多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作为事例,将理论知识同学生道德行为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一言一行与课本上的知识都有关联,从而对课本产生一种亲切感。比如在上初一思想政治《前言》时,可以先设计一个问题,例如让他们描述中学生该有的形象,或讨论怎样做一个文明道德的人,促进学生感受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并加以引导,促进学生理解课本知识的意义,实现学生行为同课本知识的结合。

3.结合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