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地理课

初中地理课范文精选

初中地理课

初中地理课范文第1篇

一、差异教学法的内容

差异教学既是一个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思想,对于这方面国内外都有一些学者作了研究,苏格拉底是最早对差异教学思想进行实践的人,我国的陶行知先生也对学生说过让他们摘他们能够得着的桃子,这句话所说的教学理念就是差异教学法,还有黎世法教授提出的异步教学法,尤其是华国栋教授对差异教学所阐述的含义:它是指老师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注重学生的个别学习并努力满足这个需要,使学生在他们自身知识的基础上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差异教学看重的是每个人的个性潜能,它正在探索让存在差异的个体能更加主动积极的去学习,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运用不同方法,使学生不在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去学习。差异教学的含义主要有四点:第一是在地理课堂上建立知识情景;第二是它要求老师对教学内容要有多种表现形式,给学生的课堂任务要有一定难度;第三是它很注重师生互动,以此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第四是评价学生的学习与成绩时尽可能多元化。

二、差异教学发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

差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培优补差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全面进步。该方法以学生现在的知识基础为落脚点,建立教学情景,使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性的学习,依靠合作学习使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步。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的实质是把学生个体的差异当成一种教学资源,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来使学生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把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教学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知识,使学生独立思考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但这里要指出的是小组人数对教学效果不起决定性作用,对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是教学情境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还有协助引导教学的过程。初中地理课上,小组教学的优点是在整体授课教学中很多不能实现的教学效果它都能实现。例如,小组教学情景中,教师能很方便的使学生对课堂讨论和别的课堂活动都能积极地参加。同时,学生可以很方便的把自己对教学过程的一些建议与想法反馈给老师,在和教师的交流中加深对理论概念的记忆。小组教学法既可以帮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学习、交际、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等这些方面的能力。小组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不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老师要设置好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完成。小组教学和大班讲课的区别是,前者更注重对知识的讲授与学习,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对学生的分组越合理,对课堂教学组织的越合理,小组教学就越容易获得成功。总结在目前的初中地理课堂上,老师不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这已经是一个普遍问题,在课堂上传统教学方法是对全班学生使用一种方法,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获得知识,就会造成他们对地理课失去了兴趣。这需要老师在差异教学法中找到更适合这部分学生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差异教学的理念还需要大力推广,这就对地理老师与战斗在一线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不遗余力的采用差异教学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作者:叶小香单位:江西省于都市天润实验学校

初中地理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初中地理教学;发展前景;辩证分析

当前,微课教学逐渐在教育活动中兴起。微课是微时代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延伸,因其平民化、短小精悍、网络流媒体,符合网络时代学习者注意力模式等优势,能够满足学习者、教师和资源建设者的需求,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随着微课热的逐渐升温,不少初中地理课教师开始关注和应用微视频手段进行初中地理翻转课堂的有益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一)当前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应用现状

刘赣红、何秋兰在《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以首届中国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例》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中的418份获奖微课作品样本为研究对象,,我们对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适用性得到以下结论:在学段方面,微课较适用于初中学段的教学,而小学、高中学段次之;在学科方面,微课较适用于数学课程的教学,而语文、英语、信息技术、物理、生物等课程次之。[1]我们看到,相比之下,虽然该文分析指出,微课较为适合于初中阶段教学,但微课目前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涵盖程度不及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王玉龙、陈奕如对中国微课网中小学微课资源平台进行统计归纳分析也指出:“从该平台微课学科分布来看,数学、语文、英语三科总计为49.4%。可见,传统的主科依然占据了主要比例。”[2]地理学科的微课当前应用状况和资源储备明显不及传统主学科,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地理学科涉及人文和自然科学两个方面,微课设计时间较短,往往针对一个问题片段和知识点,难以顾及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另外,微课应用偏向传统主学科,以讲解知识点为主,反映了应试教育导向的主要影响。

(二)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当下微课热现象,学术界以“微课”、“翻转课堂”等为主题的论文日渐增多,反映了教育界对微课教学效果的充分重视。在检索大量的相关期刊论文中,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相关研究文章相比之下数量较少,这与当前初中地理微课教学应用的状况基本一致。一些一线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极具针对性的看法,比如赵春芳老师的“初中地理课堂‘微课程’尝试”(《文理导航》2015年第6期)结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节的微视频制作教学过程,感受到微课视频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作用;晋江毓英中学吴健康老师的“基于‘先学后教’模式的地理微课开发与应用的思考”(《中学理科园地》2015年第3期)结合国内外研究和本校微课开发应用实际,提出地理微课建设的价值和不足现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指导意义,等等。由上面分析可知,当前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运用总体上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相关网络上建立了一些地理教学视频和平台,其现实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跟踪探究。微课应用于地理教学,涉及到教师、学生、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等各方面的观念互动,必然在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二、初中地理教学的微课应用前景分析

展望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发展未来,我们认为,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微课教学手段的基本特点、微课对地理学科教师的素质要求等方面是认识微课运用于初中地理学科的重要关切点。

(一)微课教学与初中生心理世界的高度相适性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网络信息化铺天盖地的时代,人们却越来越钟情于微、短、快、简的信息接收方式,从深层次反映了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海量时代,微课教学的独特性,而这种独到处与初中生的心理更为契合。处于儿童和青年时代的初中学生,意志力和自制力相对欠缺,感性思维多于理性分析,心理接收上更容易亲近微课程的短平快教学方式。很多地理课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以传统讲解和练习题目的方式,往往难以凑效,在微课程的教学中,通过短暂而精致的视频、图像、文字、声音等立体方式,其在初中生的心理世界作用效果必然不同。

(二)微课的综合、便捷、立体效果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优越性

相对数学、语文、英语、生物等学科,地理在图片、图表、文字、公式等综合教学方式上更为突出,而微课在这方面完全可以发挥足够的用武之地。例如在地球的公转和自传教学中,以前单靠传统教学手段地球仪等有限手段演示难以立体展示这一教学难点,而现代网络的多维、图像、音频设计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难题。另外,微课的便捷性是传统课堂难以比拟的,如果有一个专业制作的地理微视频或者微幻灯片教学,学生在家、公交车上或者只要手持移动网络设备,就能随时随地的学习,感受大量与时俱进、贴近他们生活、趣味性强、启发性强的信息资料,预习的效果显而易见,微课程提前录制的形式,能够实现“先学后教”。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微课程改变了传统导学的模式,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综合处理后的PPT、录屏、视频制作是微课的典型形式,初中地理教师要在微课程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整理和加工,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将素材中最有效的地理信息提取出来并进行突出,提高初中地理微课程的实效性,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重要的地理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现有的素材进行再创作,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特色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将文字转化为视频和图片等等,并在其中插入教学问题,提高初中地理微课程的使用效率。

(三)教师在微课制作中作为传统教学改革的主体

微课教学的应用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制作课件的质量和目标,当前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大环境下,地理微课应充分发挥兼顾知识点和情境启发性教学特点,引发传统教学目标的变革。例如笔者曾以《城市的癌症》为题,制作一堂15分钟的微课视频,从本校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选取宁德城区几处污染严重的工厂、河流和城郊垃圾堆为视频切入点,通过几个微视频和画面的组合,以人体癌症比喻城市污染的严重情况,让同学们在视频中感受触目惊心的城市“癌症”,这样的环境保护微课教学显然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讲解,而是从情境中融入生活环境和社会责任意识,突破单一的应试教学目标。单纯的化整为零的知识点讲授模式,势必限制着微课教学的视野和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在地理微课教学中设法制作融入学生生活,寓教育性、情境性和生动性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地理教学应用的广泛前景。

三、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辩证分析

面对当前微课热的逐渐升温,部分教师对此表达质疑,例如郑小军、张霞在《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一文中指出,微课的出现,在教育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一波“微课热潮”。归纳起来,人们对微课的质疑主要有六点:一是认为微课热是“短时炒作”,二是认为微课是“新瓶”装“旧酒”,三是认为微课是导致知识碎片化的“元凶”,四是认为微课没有技术含量,五是认为微课可能将传统的课堂实录完全淘汰出局,六是认为微课类型繁杂,缺少统一的评判标准。[3]这些对微课兴起的质疑观点表达了新时期网络新事物与传统教学之间的矛盾关系。针对当前微课热的兴起在初中地理教学的作用,我们认为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除了微课应用学科领域的不平衡状况,中国各类学校初中地理资源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很多农村中小学网络建设硬件配备不够,微课教学难以实施,师资力量条件决定着微课制作的质量。

2.微课教学的切割事实也的确造成了地理学科知识的碎片化问题,所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微课的分点、短小等特征优劣并存,往往也可能导致教学工作者和学习者存在的投机取巧心理,造成初中地理学科根本核心理念的丧失。

3.当下流行的微课大赛热,往往多出于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的操作,重视竞赛结果,评选的是微课制作质量,却难以检验其教学接受效果,有可能本末倒置,造成一定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教育的虚浮之风气。

4.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科学的最终现实性,不在书本上,不在实验室中,也不在讲授教育科学的教室中,而是在那些从事指导教育活动的人们的心中。”[4]教育科学的最终现实性,显然也不在微课教学方式中,以网络信息教学取代教师主体的作用显然是不科学的,教师的言行、形象、品质、学识等永远第一位深刻影响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教学以“人”的世界为中心的地位难以动摇。微课制作虽精美逼真,仍然是虚拟的世界。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师讲授、田野调查、合作探究等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完全为微课所取代,二者之间应该成为互补互动的统一关系。纵观中国教育史,从传统私塾、现代学科教育到网络信息时代教学模式,微课走进课堂,是教学方式革命中的一个小片段,是现代科学技术引发下的必然结果。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必然经历一个不断完善和适应的过程。我们应该以客观辩证的态度分析微课教学的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微课的教学运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赣红,何秋兰.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以首届中国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例[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14(8):13

[2]王玉龙,陈奕如.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以中国微课网的微课资源为例[J]北京:中国远程教育,2015(4):57

[3]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成都: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

初中地理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地理;初中;教学应用学习

地理学科属综合信息较多的应用学科。在地理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既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自然地理知识,也是使之了解、掌握人文地理知识;因此,地理学科的信息量较多。微课则是一种信息化、“碎片化”的教学、学习模式,该模式具良好的“短”、“小”、“精”特点,其能够全面满足地理学科的“碎片化”、“微型化”以及个性化的学习需求[1]。本文就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1借助微课,活跃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会对整个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教学有效性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轻松、愉快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既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兴,也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度。由于,初中地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纯依靠教师的板书也无法让学生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与地理位置,进而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微课所独具的“短”、“精”、“小”的教学优势,既可以利用微课将更多的地理教学内容加以“浓缩”,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碎片化”的地理知识教学产生更高的专注度,加速其对各种“碎片”的学习与记忆。同时,微课还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借助各个“碎片”加以重新建构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建构新知识的能力;使之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不断进行着新、旧地理知识的“交融”与建构,进而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2]。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将一些有趣味的地理故事与地理知识、概念加以有机的整合,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可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作用。但是,初中地理教师不可将微课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只能充当辅助性和补充性的“教”、“学”模式。教师更应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将微课的‘碎片化’知识加以自主建构,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知识”。

2借助微课,丰富教学内容

“互联网+”背景下,各类网络地理教学资源也在不断增加、丰富;因此,初中教师也要及时对自身教学模式加以不断优化与创新,更要通过再学习、再进培训来不断给自己“充电”。初中地理教师在全面丰富自己教学知识体系过程中,也要结合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将更多的地理教学资源加以应用,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了解到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地理知识。教师既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将更多的地理知识进行“简要”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教师也可以结合初中学生对地理的学习需求,制作成不同内容、不同难度的微课内容,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而实现“按需”学习的个性化教学,这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制作成动画,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地理教学资源,将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加以展示,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时差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类似于这样的微课教学,既能够全面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也可以将更多的生活化问题引入到“地理世界”中去,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去解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自然现象;这对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与应用能力均具积极作用。

3借助微课,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微课具有良好的“精”、“微”特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来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每个学生受其自身学智因素、个性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之间均客观存在着个体化差异,地理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微课来进行差异化教学。教师可将不同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加以分类,并制作成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微课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地理知识掌握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微课学习内容;并对微课教学内容加以科学遴选。如针对优等生的地理知识训练,可以尽量引导学生对整体宏观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性较强习题练习;而针对学困生的教学,则应尽量以基础性地理知识来进行,使之在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或是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内容,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来激发其地理学习兴趣;在全面实现差异化教学的同时,也能够符合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进而也实现了个体化教学、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的[3]。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创设一些具有讨论性的地理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对各类地理问题的讨论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地理学习兴趣;使之在各类问题的讨论、交流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也能学习、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进而也实现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综上所述,微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须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础,立足学生为主体原则,合理地进行微课内容的设计,在实现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作用,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爱惠.初中地理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思考———以《非洲气候空间分布》微课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2]陈林杰.当前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前景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6).

初中地理课范文第4篇

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它们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结构,是通过组织一定的语言把富有规律性的东西表达出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系数,由于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难懂,所以学生对于概念的学习都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动力,也很难激发学习的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采用设问教学的方法,把地理教学中的概念转化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一定会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如在刚刚接触地理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一些概念性的知识进行设问:什么是经纬度?什么是气温、气候、气象?什么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什么是比例尺?让学生对这些比较熟悉的问题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在给予引导,一定程度上会带动学生参与其中,提高“教”、“学”质量。

二、从学情出发,对基础知识进行设疑

初中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随着他们生活阅历的增加和生活经验的增长,他们在地理的学习中已经或多或少地掌握了相关的地理知识,并且随着网络化的普及,学生在接触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体的过程中都会学习一定的知识。为此,在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等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在以往的传统常规课堂,一般都是教师全包圆,教师什么都干,学生只是一名听众,没有任何思考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意识都不高。为了实现以生为本的地理教学,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巧妙的设问,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能让学生完成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实在完成不了的教师要引导完成。总之,一定要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人类的地域联系,谈到交通方式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依据所接触的社会现实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极易开动脑筋去思考,并主动掌握相关的知识了。

三、巧用多媒体,开展快问快答

初中生喜欢动态化和丰富化的教学课堂,为此,多媒体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声文图茂等综合方式呈现知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领会知识,一定程度上实现知识的简化,有益于提升学习效率。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把知识的动态化呈现出来,在知识呈现的过程中要层层剥开,对于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采取及时发问,快问快答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错误的答案要提出规避的措施,找出原因。对于正确的回答,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

四、开展活动,有效设问

初中地理在学习知识上来看兼具文理性的特征,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难度系数较大,对于地理课存在的特性,如果在教学中按部就班地进行,那教学的效果肯定不佳,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教训内容和学情开展一些实践探究活动,让地理走进生活,应用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初步形成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并逐步形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如在讲到环境污染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地调查,让他们总结污染的原因及对策,最后教师进行评析,学习效果肯定会大大提升。

五、把握层次,难易适中

在初中地理课堂设疑中,一般都是为了回顾旧知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导入新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新知识,让学生身临其境,加大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知识总结,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学生参与其中,为此,任何问题的设置都要能吸引学生,都能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学情,有效地考虑到问题设疑的层次性和难易程度。课堂问题的设疑,要多元化、多样性,考虑到所有的学生,也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体现层次性提问和教学。在难易程度上,要做到难易适中,切记出现过于简单、过于偏执和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这都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鉴于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问题设疑的难度和密度。

初中地理课范文第5篇

初中地理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让学生通过地理学科了解更多知识,增长自身阅历,锻炼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展开效率学习。对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提升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应当突出学科的特点,并结合班级的学情以及科学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参与地理学科学习的热情,并让他们乐于在课堂上跟随老师一起去探索地理的奥秘,感受地理的学科魅力,如此才能够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

1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能够充分接收教师教授的知识内容,并在学科学习中取得较大的进步,突破自己的发展区间,收获更多的间接经验,增长阅历和见识,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课堂的评价以及在课堂上的收获就是整个学科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因此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强调课堂教学质量,实质上就是在强调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与素质,使他们能够获得良性的发展,并不断地进步。教师应当不断钻研,深入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内涵,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多样化的教学实践,保证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不断进步。

2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指标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但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并不是以凸显学校或者教师整体教学质量为目标,而是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满足学生对对知识掌握的需求,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的掌握和运用知识,并形成了学科知识的整体构架,这才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关键。通常来说,学生对课堂知识吸收如何,理解如何,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需要考虑的重点,应当保障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逐渐进步,可以利用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方式,探究学科知识,并提升思维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够有效地掌握课堂知识,或者不能够将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则可以判定整个学科课堂教学的无效性或者低效性。同时如果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持续性感到课堂的枯燥乏味,甚至对学科知识产生厌烦抵触情绪,也说明学生对学科知识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很低,也不能判定为有效的课堂学习。

2.1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情况

教师课堂教学的最终目都是通过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的有效性也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地理解知识,并对知识进行正确实践,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着重考虑的地方,也是课堂有效性判定的重要指标。学校应当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或者考察,进一步评判教师教学是否有效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若是学生对知识整体掌握情况有待提升,则可以帮助教师分析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而教学的方式方法。

2.2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度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在科学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成为教育教学开展的中心。他们是学习的主要执行人,所有的课程环节都应当围绕着学生开展。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兴趣程度也是作为课堂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如果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都兴趣缺缺,只是为了考试将一些知识点机械性的背下来,这说明教学没有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仅仅是获得了知识表层的记忆,却没有真正深入的理解知识并主动探究知识,不利于他们对学科内容产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排斥情况。缺乏学习动力,更不会运用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即使能够获得不错的学业成绩,但也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教学。

2.3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也是评判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既能够提高学生投入课堂的激情,也能够让他们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度和灵敏度也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能够放松心态更好的接纳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同时对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再排斥抵触以及厌烦学习,而是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乐于探索知识的奥秘,并且将知识的吸收看作是探索的过程。由此让他们养成探索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由此可见,创造舒适的课堂气氛也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3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3.1提高教师的语言讲解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讲授法仍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自身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丰富的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导,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和吸收课堂知识,这是教师基础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讲解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要做到对学科知识以及教材的教学内容信手拈来;也要保证整个课堂讲解过程中语言的逻辑性和有序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讲解中明白知识的逻辑观念;还要修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尽可能的有趣幽默直观,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也能够让学生爱上教师的课堂,这是一个优秀的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具备的讲解能力以及课堂语言能力。提高初中课堂纪律课堂教学有效性,应当加强对教师语言能力的训练,让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仔细研究教材,并进行适当延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寻找当学生的乐于接受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要充分解读重点和难点,重点的知识重点讲、重复讲,保证学生在课堂结束之后,仍然能够回忆起整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掌握和巩固整个知识的重点。还要注意难点的解析,难点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此知识点存在理解困难,教师更应当仔细耐心有逻辑的讲解,并通过有效方法将难点转变为更为直观的方法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掌握知识点。例如,在复习地球仪使用时,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感受三维模式下的地球仪,让课程知识更加直观;还可以采用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的方式方法,教师在学生接触和了解地球仪的时候,可以对基础的知识进行讲解,并通过课堂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在地球仪中寻找答案,并引导学生开展联想,回忆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人文风俗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地球仪这个教具的辅助使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书面上的地球是二维方式呈现,比较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但是地球仪是一个直观的球状视角,为学生展示了球状的地球,让他们清楚地看到七大洲、四大洋位于地球的哪个方位,并感受到区域之间的地理位置,明确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界点。当他们学会使用地球仪之后,接下来的一些知识内容,比如经纬度的学习、昼夜更替、时区学习以及气候学习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在经过多次地球仪的使用之后,他们的空间构建能力也会更加强大,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进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3.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育领域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更新了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初中地理课堂中,为了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注重使用多媒体教学,收集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找到更多相关的学科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与阅历,找到他们的趣味点。多媒体还可以将图片信息以及视频信息直观的传递给学生,提高他们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多媒体设备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多个感官,让他们多个感官同时作用,观看视频、音频资料,了解教学内容和地理的特征,将传统的资料中所不具备的优势,用多媒体完全展现出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现代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营造适合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帮助学生采用多图看图的方式,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识图读图机能,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强化图片判断地理情况的能力,应当强化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思考教学方法,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立体式的灵活理解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地理教师在讲解我国地势部分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屏幕上投放我国主要地区的地形地貌。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地理知识进行充分解读,还能够提升课堂的效率,让学生思维转变更快,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的思想。我国是地势是西高东低,东北、东南方向大部分属于平原,而西南的地势险峻,大多为山地地形,从若是通过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展示3D的动态地形地势效果,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地形的落差,进而对平原、盆地、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有更加深刻和直观的理解。

3.3根据学情设置课程内容的难度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存在教学主观的问题,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和阅历误判学生的接受能力,最终导致课程内容过难,学生难以理解的结果。在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以及身心发展的规律性特点,导致设置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进而让学生对学科内容产生抗拒抵触的情绪,降低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由此可见,为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出发,从他们的认知水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难度,并做到因地制宜,提前了解班级学情,知晓他们地理的知识水平以及接受程度,不能使用过于复杂的地图,延伸和拓展的内容也不宜过多,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部分内容的拓展,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或者对知识面要求比较全面的问题,应当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尽量避免学生产生畏惧情绪,降低他们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某地区的复杂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时,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去复习之前的一些知识点,让他们慢慢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如地形地势、人口分布、气候特点、温度带的划分等,让他们在脑海里先将知识进行关联,再根据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从多个角度找到产生某种现象的具体原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让他们能够通过知识的迁移,结合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层层分析,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会慢慢找到思维的方法,进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3.4做好单元小结以及定期的教学反思工作

地理是比较综合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既涉及到人文地理,也涉及到自然地理,课堂知识有天文知识,地球运动,也让学生了解大陆的分布以及板块的运动等相关的地理知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对他们极度有吸引力,且地理知识前后关联,存在逻辑性和相关性,因此在讲授完一个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应当做好课堂小结工作,带着学生去回顾所学过的重点知识,让他们在脑海里将所有学习的内容进行串联,提高他们灵活记忆的能力,而不是机械地将知识一股脑地装进脑袋,后期遗忘的可能性很大。因此,近期总结知识和回顾知识,也是提高课堂效果,保障课堂质量的重要方法,能够让学生熟悉和理解内容,掌握知识的全面性,拥有地理综合学习技巧。另外,教师也需要通过总结工作来反思一个阶段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进步,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筛查教学纰漏,认真总结和反思,由此来判断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寻找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3.5实施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初中生有特别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习来看,主要体现在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每个人对地理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情况不同,学习水平也有所不同,而我国实行班级授课制,班级学生较多,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如此才能兼顾班级所有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及性格特征进行教学目标设置,对于部分地理知识掌握情况良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及课后作业的练习上,进行延伸和拓展,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他们积极思考,充分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学习地理的学习动力可能会有所欠缺,教师在前期应当注重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以及学习动机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逐步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地理的成就感,增强对地理学科的主动性。教师需要设置合理的分层,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才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并解答适合自己程度的问题。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收获知识,提高自信,是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也能够反映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