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经媒体论文

财经媒体论文范文精选

财经媒体论文

财经媒体论文范文第1篇

1.1开采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煤矿开采过程中,为了保证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必须将工作面周围能产生威胁的水体全部排出,随着开采时间和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顶板或底板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被大量抽排,形成了以矿井为中心的大方为的降落漏斗,深层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往往需要极长的恢复时间,使得相关泉水流量降低,严重的甚至断流。同时,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改变了原有的地层平衡,产生大量的采动裂隙,地下水随采动裂隙进入采掘空间,受煤层及人为影响形成地下水污染,这类水体经抽出后,往往不经过处理就排入地表,对地表水环境构成威胁。其次,煤矿开采必然会用到大量的木材,从客观条件上助涨了滥砍滥伐现象的发展,另一方面开采导致地下水水位的下降也严重影响了矿区地表植被的生长状况,加之矿区建设等等,是的矿区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

1.2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矿区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矿开采过程中巷道掘进的废石、贫矿、选矿后排出的尾矿或其他废渣等。这些堆积场地一般物质杂乱、质地松散、入渗速率高、保水能力差,即使经过人工堆垫处理形成土场,也较难被利用。特别是一些尾矿废弃地,由于尾矿数量庞大且含有大量难处理的有毒有害成分,经雨水等淋溶之后,包括Cu、Pb、Zn等重金属以及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随之流出,污染矿区周边地下水及土壤。尾矿经风化后会形成松散的细小颗粒,导致矿山泥石流发生;同时,随风飘起的细小颗粒会造成周围环境受体产生呼吸道疾病。此外,尾矿尤其是煤矸石山本身就可能发生自燃或爆炸,危害环境和人类安全。

1.3采煤塌陷问题煤矿开采会形成大量的采煤塌陷区,其形成一方面造成耕地面积减小,另一方面会引起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采煤塌陷使原有地面标高降低、形成地表移动盆地、产生地裂缝、改变土壤结构等,特别是在一些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平原地区,大量塌陷区常年积水,形成塌陷湿地,使土地丧失原本的功能。一般来说,根据地面沉降的剧烈程度可将塌陷区分为浅层塌陷地、中度塌陷地和深度塌陷地三种。塌陷区的形成严重影响矿区的生态环境,是的原有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改变,加剧水土流失、土壤贫化等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塌陷形成的积水区,由于水体受到原有土壤环境的影响,土壤氮等营养元素的循环条件发生改变,增加了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

2煤矿开采诱发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2.1合理规划,保护水资源主要通过控制矿井水排放量和防治开采对水资源的污染两个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对矿区及周边水资源进行有效保护。首先,应当通过合理的布置输水系统,节约用水,对现有水体进行合理利用,实行排供结合的优化管理措施,从总量上减少矿井水的排放。同时,在煤矿开采规划和防护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的预留保护煤柱,保护相关井泉,防止因矿井突水造成的地下水资源大量外排。其次,从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根据井下污水的排放特点,合理布设排污点,尽量控制生产过程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污染,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源的产生;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对开采区域的水资源量和水质变化进行监测,为开采过程中的水资源保护提供依据;针对已经污染的矿井水,经过污水处理后再进行排放,防治污染地表水体;对选矿等产生的废水,尽量经过处理进行综合利用,可用于选煤补充水,或用于绿化及井下消防。

2.2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煤矿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掘进等的矸石以及洗选等排出的尾矿,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处理过程中可以考虑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首先根据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对尾矿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回收贵重矿产元素,改进洗选技术并结合一定的工艺,将尾矿中的难选煤、黄铁矿、稀有微量元素等回收进行利用。其次,可以将矸石、尾矿等作为二次资源,变废为宝,研究表明,我国煤矸石发热量在3347.2~8336kJ/kg[15],一般可以将这部分热能进行转化利用,如将产热量较高的煤矸石粉碎后掺入煤中进行焚烧发电;此外,利用煤矸石本身的可塑性、烧结性等等,经处理后可以用来制砖、烧水泥、生产陶粒或者合成其它产品。目前,一些矿区利用废石和尾矿填充井下采空区或煤矿塌陷区,一方面节省了其它填充材料;一方面对废弃物进行利用,减少了土地占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根据采煤塌陷的形成原因以及特征,主要从预防、减少塌陷以及塌陷后的生态治理两个方面对采煤塌陷地进行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地的形成将导致地面标高降低、耕地面积减小、土壤结构改变等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对社会、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控制采煤塌陷地的形成。鼓励煤炭开采单位自主创新,研究采取先进的采煤技术及工艺流程,如矸石井下直接回填等。从而减少矿区地表塌陷范围及塌陷程度,一方面减少了土地破坏,一方面降低了地表塌陷的治理成本。根据采煤塌陷地类型的不同,对矿区已经形成的塌陷地,其综合治理方法也有所差别。对于浅层采煤塌陷地,根据矿区地形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对于丘陵地区,可以适当采用“削高填凹”的方法,结合施肥等治理措施,以恢复土地耕种;对于平原地区,可以采用“挖深垫浅”的治理方法,将挖塘和造地结合起来,排出地表积水的同时恢复区域大面积耕地,达到土地的充分利用;此外,还可以利用矸石等填充,表层覆土后进行绿化改造。中度塌陷区往往存在季节性积水的区域,其治理过程相对复杂,一般以渔、耕结合的方式,实现环境、经济的协同发展。对于一些深度的塌陷区,往往既存在季节性积水区,又存在非季节性积水区,此类塌陷区往往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理,将非季节性积水区进行改造,形成人工湿地,利用水体自净能力稳定矿区污水,发展渔业产业,在周边建设改造,形成绿化景区等等,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旅游及服务业。一方面调节区域微气候,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目前,该类型的处理措施已经在多地发展起来。

3结论

财经媒体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机制;教学效果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应用型人才,然而,面临以知识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变革教学机制,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努力解决的课题。

一、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特征的转变

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相对侧重于政策法规、制度程序和要式凭证等的讲解与掌握,因而其现实性、可操作较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更新频率加快了,现行的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日渐明显。为此,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特征应突出为:教学的目的不只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应更加强调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胜任的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二、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质量总体上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各院校生源的不断扩大,学生在校人数普遍超过其可容纳能力。院校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质量普遍堪忧。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应源自教学机制的有效运行和不断创新,如果教学机制上出现了问题,则教学质量的下滑将是长期性的,不可逆转的。对现阶段教学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几个问题及形成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基本适应未来需要,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内容随着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出台,已变得十分庞杂,教师普遍的做法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裁剪,结果是学生不能形成对财务会计学的完整知识体系。

2.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或一般,教学现代化手段使用程度不高。目前财经类专业教学的基本手段主要是教师讲授,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严重不足,院校教学机制中缺乏对教师教学方法改进与提高的督导与激励,从而使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投人不够,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3.教材的适用性不强。大多数院校所选用的教材来源不外乎两种情况,即外购和自编。由于财经类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代感,所以外购的教材在内容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不适应性。此时,自编教材就显示出其具有的灵活性,但也应看到自编教材的内容更多的出于任课教师的个人选择,导致其适用性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4.考试方式单调,毕业论文敷衍,且严重抄袭他人。财经类专业的课程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试卷笔答并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投入不够,抄袭严重,但仍能轻松过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整个学习风气。

5.专业实习效果不佳。目前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实习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各企事业单位出于会计账簿及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愿让学生实际接触账簿。因此,很多学生根本无法从实习中获得完备有效的实践经验。

(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强,但毕业生却倍威信心不足。从总体上讲,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但从有关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自信心不强。造成这种晴况的直接原因是用人单位对财经类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等等,广大毕业生对此感到压力很大。

(三)教师素质有待迁一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知识的创新,使得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越发显得迫切。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教师学历水平大多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但很多现职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各院校而成为专业教师的,因而缺乏实践经验。由于财经类专业知识的实践性很强,而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四)学校学术氛围淡薄,学术研究的动力不足。由于近年来各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日忙于教学,许多教师都戏称自己成了“上课机器”,对日常的授课质量的保证都感到吃力,更无暇顾及学术研究。另外,一些院校对学术研究重视不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任期考核指标中没有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量化标准,致使很多院校教师的中坚力量缺乏学术研究的动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整体水平一般,在某些方面甚至令人担忧,财经类专业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三、提高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调整锞程设置,提倡小班教学。专科院校的财经类学生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对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了解和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财经类学生应使自己培养成动手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为广泛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各院校应就现行课程设置中不符合这种要求的地方进行改革或调整,譬如合理设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教学总学时的比重,突出专业外语、信息化技术、管理制度等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说明的是,就教学而言,教师授课班级的数量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照顾的程度的大小。其主要表现在,首先班级数量和规模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影响,如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方面。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小班级的情感交流比大班级更为有利。其次,班级数量和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格拉斯一斯密斯曲线表明,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随着教师授课班级数量和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授课的规模缩小到15人以下时,其效果迅速提高。有关研究表明,教小班的教师教学积极性高,精神状态好,更喜欢与学生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更满意。为此,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以小班授课将有利于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选教材,增加动手能力的考核,强化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针对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法规性、程序化、实物性的特征,充分注重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得课堂教学拉进与实务操作的距离,增强教学的现实感和趣味性;教材的选用应注重其内容的时代感和实务上的可操作性(这一点对专科学生尤为重要),同时兼顾学科的理论性和前瞻性;改变课程考核单一的笔试形式,适当增加并逐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测试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这将有利于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培养。学校应加强毕业论文撰写的管理和规范,严格论文的选题、文献的参考、论文的答辩以及成绩的评定,对不符合论文撰写规范的学生要加强督导。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观念,激霞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兴趣,多渠道改善实习形式,提高实习致果,嘈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自信心。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要善于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在教学中可多样化作业的类型,特别是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这会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解决实习难问题的方法有:建立实习基地,实施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共建工程;多样化实习形式,如做模拟实验题,案例分析;将实践中的专家、能手请进校园“献身”说法和指导在校学生,等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以及作业的批改等方面亦可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起到提高学生素质的功效。

财经媒体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经院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和个人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财经新闻对监测国家的经济环境,对提供有效有用的经济信息,对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财经新闻人才培养的问题,无论在新闻界还是教育界都引起了重要关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些财经院校就开始开办财经新闻学专业,以期解决财经新闻人才缺乏的问题。发展到现在已有十年左右,很多学校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总体来说,财经新闻教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教育界和新闻界普遍认同的培养模式,这就需要我们继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适合我国需求的财经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杰出的人才。

一、当前我国财经院校举办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1.财经院校举办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发展历程。从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经历了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后期,新闻教育事业在办学规模和学科建设上对高等教育领域产生持续影响,构成了第一次浪潮。1996年10月,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大会公布的统计信息,全国的新闻专业点基本分布于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在新闻学进一步巩固的基础上,引进了传播学,并促成了二者的融合,加速了新闻传播学类教育的发展;第二次浪潮兴起于世纪交替之际,与第一次浪潮相比,其积聚时间短,但“爆发力”强,格外引人瞩目。到2005年我国开设新闻传播学类的本科专业就有661个,其中新闻学专业209个,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146个,广告学专业232个,编辑出版学专业50个,传播学专业24个,在校生规模有15万之多。目前中国大约有20多所高校开设了财经新闻专业,财经类院校也有在新闻学专业中设立经济新闻方向,但财经新闻人才缺乏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2.财经院校举办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发展现状。在财经院校如何培养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的规格和质量问题上,开办新闻专业的财经院校,特别是地方财经院校一直在积极地探索,以找到一条能够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懂财经的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财经新闻是新兴的交叉学科,很多院校仅仅是将“新闻类课程”加上一些“经济类课程”简单复合,而并非有机融合,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专业设置上主要设两类课程,一类是新闻类专业课,如采、写、编、评等,目的是让学生打好新闻功底;另一类是财经类专业课,如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等课程,以此来奠定经济学基础。这种简单的相加,很难将两个不同专业的课程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就目前财经院校开设的新闻专业的课程与其他综合类或专业新闻院校开设的新闻课程没有任何区别;同样,我们经济学类的课程除了比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学的课程浮浅外亦无任何不同。就目前财经类院校师资现状而言,一般是教新闻类课程的大部分教师不懂财经知识,而教经济学的教师也基本上不懂新闻,两班人马教给学生们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让学生们自己去消化去融合,无疑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负担,更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3.财经院校举办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发展趋势。随着近几年高校新闻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各类专业院校也在大力拓展专业面,新闻传播学类各专业的办学已经打破本专业与综合类院校一统天下的局面,各类专业院校都在纷纷利用自身优势,拓展办学渠道。财经类院校也开始注重按照自身的教育模式,设计培养具有财经类学生特点的新闻专业人才。开始了跨大学科设置新专业的尝试,以满足社会各界,特别是财经媒体、财经新闻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财经院校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才有生命力,其制造出的“产品”才能被社会各界认可、接受。其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远远高于所开设专业本身。

二、财经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的目的性不强。学新闻的学生反而没有其他学科更容易进媒体工作,新闻学博士不会写通讯等等,这是目前存在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出现这样问题的本质可能在于我们的新闻教育根本没有明确的目的。那么,财经院校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学生学成之后到底将来做什么,这些院校都没有明确的目的。具体表现为:教材选择综合类重点高校的教材,与财经类各专业毫无关联,学生学起来无所适从。一般来说,正确的教育首先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往往来自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然后根据这个目的进行教材的组织,教师的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学生。而现在的财经新闻教育是基本没有目的,学生所用的教材也没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因此,也就造成财经新闻专业学生在选择工作和人生的目标上也缺乏明确性。

2.教师的实践机会少。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专业课教师特别是担任实务类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相关从业经历。英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曾指出,“如果做新闻教师,30年的从业经历比一个博士学位有价值得多”,这句话足以说明实践经历的重要。然而当前,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越来越严格,如果一个学期没有教学任务,可能意味着该教师就根本不可能完成本年度教学工作量。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建设需要,学校对教师的科研量要求大大提高,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撰写论文,编写教材。这一切都使安排教师到媒体一线挂职锻炼,事实上变为不可能。再一方面,因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高校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学校规定,某个年龄段下的高校教师,如没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将来不能晋升教授。在这种政策引导下,没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年轻教师除了上课、写文章外,还得攻读学位。如此,参与媒体实践更变成一件有心无力的事情。

3.高水平教师引进难。教师学历门槛抬高,加大了高校从媒体一线引进人才的难度。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师待遇与媒体一线从业人员差距缩小,一批有着丰富从业经验的媒体从业者有意来高校从事新闻学教学与研究,但这些人员中,有相当多仅有本科学历。他们加盟新闻院系,对学生来说是福音,但学校从提高教师队伍士学位拥有者的比例考虑,宁可进一个没有任何新闻从业经历的博士,甚至是与新闻传播学科不沾边的博士。所以,财经类新闻院系从媒体一线引进教师的难度是越来越大了。

上述问题的存在是影响办好财经院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主要原因,目前要改变这样的状态,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要想把这个专业真正办好办成,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专业师资问题。这里所说的“师资”,是融合型的高水平的专业师资,这类师资应该是既懂经济学理论,又了解经济实务,同时也了解新闻业务。就目前情况看,这样的师资,可以说是基本上可遇不可求,但这个问题还必须加以解决。其简单的操作方法应该是:第一,选派教师到财经新闻媒体挂职工作,特别要注意从应用经济学的专业师资中选派有一定新闻工作基础的优秀骨干教师。第二,财经院校要加大从财经新闻媒体引进教师的工作力度。第三,将财经新闻业界的资深人士请到学校举办课程讲座,或是有选择地安排财经新闻业界的资深人士承当专业课教学,这样可以进一步密切联系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关系。第四,创新办学模式,加强对学生选修课程的引导。例如,采用双学位、辅修专业的方式加强学生经济学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采取产学研联合办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第五,选派新闻学教师到国外名校作访问学者,在进修学习中拓宽视野、提高水平等等。

三、培养高素质财经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的路径

1.财经院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将财经类的课程置于“前在”位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类大众传媒所扮演的角色越发具体。这就需要财经院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出带有浓厚本专业色彩的新闻工作者,以满足财经专业传媒对人才的需求。财经类院校为了培养出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宽厚的经济学基础,又懂新闻传播业务的专业人才,就必须在开设新闻专业课程之前,开设有关经济学的相关课程,打好经济学学科基础,以引领本专业学生更好地从事财经新闻和财经媒体工作。超级秘书网

2.财经院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构建以“经济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财经类院校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多是照抄照搬新闻传播学类名牌院校的传统模式,缺少个性。传统的新闻专业课程体系,文学类课程所占比例过高,不利于新闻专业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现代新闻事业,特别是反映当代经济社会生活的报道,需要的已不是文人墨客,而是能够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做深刻剖析的新闻工作者。因此,财经类新闻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按照“通识教育+经济学+专业教育”的模式来构建。除了加强对思想政治品质培养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外,重点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包括: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等经济学主干课程的学习指导,进而提高他们用经济学思想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3.财经院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培养“经济+新闻”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财经新闻媒体中最缺乏的是既懂经济又懂新闻,既懂得WTO法则又懂传媒市场规律的人才,即“复合型人才”。有专家认为,“复合型人才”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立体性,即既有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扎实的传播理论基础,又具有现代传播技能;二是高能性,即集采编播与制作于一身,一人顶几人用;三是多面性,即新闻与传播的“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当然不是样样都精,样样都专,而是一专多能)。财经院校的新闻传播学类的专业建设,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确定专业培养模式,开辟一条典型而又独特的应用经济学+新闻教育的办学路径。并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扩大复合型人才的外延,那就是“复合型的人才,国际性的眼光”。财经新闻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海纳百川的胸襟和与时俱进的眼光。

参考文献:

1.何天云:“外语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载《新闻界》2006年第6期。

2.蔡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观察与思考”,载《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1期。

3.韩建民等:“用企业经营理念构思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财经媒体论文范文第4篇

一、保持了珠心算教育健康较快发展

为推进自治区珠心算教育的发展。我们主要做了四项工作:一是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对珠心算的宣传力度。各级珠协通过媒体、会议、比赛、表演等方式宣传珠心算,特别是在举办第五届自治区珠心算比赛期间,阿克苏地区通过电视等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了珠心算。通过继续办好《*珠算通讯》,充分发挥其学术园地、舆论宣传、交流信息、指导工作的作用。尤其是在自治区珠协成立25周年之际,我们在《通讯》第2期开辟专栏,回顾总结了25年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介绍了自治区珠协25年的大事和自治区珠协、石河子市、昌吉州、克州等珠协25年的工作成就及展望,扩大了珠算协会和珠心算的影响。二是继续贯彻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珠算协会《关于进一步做好珠心算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特别是克州、石河子市财政局、教育局、珠算协会在这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珠心算教育上了新台阶。石河子市已在21所小学、20所幼儿园进行珠心算教育,年增学习人数4,126人,其中小学生2,472人,克州已在4所小学、4所幼儿园进行珠心算教育,年增学习人数3,138人,其中小学生1,668人。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珠算协会转发了克州财政局、教育局、珠算协会关于加强珠心算教育工作的两个文件,为更好地开展珠心算教育创造了条件。三是加强了珠心算教师的培训。全年共举办珠心算教师培训班6期,其中自治区珠协与克拉玛依市珠协联合举办1期,石河子培训中心与喀什地区、克州、昌吉州联合举办3期,石河子举办2期,共培训教师420余人。四是根据中珠协通知,推荐11名教师参加中珠协在北京举办的第一期全国珠心算教练师培训班,经考核我区11名教师全部合格,并获得珠心算教练师职业资格证书和国家职业技能考证员证。同时,先后两批推荐13人参评高级教练师,其中11人,经评委通过公示。通过这此工作,为推进我区珠心算教育工作提供了人力支持,保证了珠心算教育较快发展,全区一年来参加珠心算教育的人数年增11,590人,超额完成计划的112%。

二、科学实验、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获得可喜收获

一年来,各地州市珠协为着珠心算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的宗旨,加强科学实验,石河子市珠协继续配合中珠协、中央教科所《关于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研究》课题在石河子一小的实验,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珠协启动了上述课题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举办第五届自治区珠心算比赛期间,召开了第五届珠心算学术研讨会,收到论文50篇,经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出优秀学术论文21篇,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1篇。*6年6月中珠协表彰珠心算教育对比实验测试研究优秀成果34篇,其中我区2篇获得此珠荣,即石河子市的《珠心算教学对儿童启智教育功能的跟踪实验研究》荣获一等奖,《论珠算式心算与幼儿园数学教学》荣获三等奖。全国著名差异心理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洪德厚教授对上述一等奖论文的评价是:“本研究在某些方面,对某些传统理论和观点有突破,例如,在记忆心理学中,一般认为短时记忆广度,在某一年龄段内,是很难会有通过教学而有很大提高的,但研究结果都显示,十一、二岁的儿童,通过一个时期的珠心算学习,却有显著提高,大大扩充了短时记忆接受信息的容量,这是一个可喜的理论收获”。

我们不仅在区内开展的珠心算学术研讨与交流,而且与台湾进行民间交流,3月组成以副秘书长、自治区财政厅会计处处长郭瑛为团长,常务理事、巴州财政局副局长、珠协会长高虹,常务理事、石河子财政局副局长、珠协副会长郭峰,自治区台办副主任刘新友为副团长的自治区珠协代表团14人,成功的访问了台湾,与台湾同仁广泛地进行了学术交流,广交了朋友,增进了友谊,加强了两地联系。9月在黄山程大位杯全国少儿珠心算邀请赛期间,我们出席了“纪念程大位逝世四百周年国际珠心算学术研讨会”。石河子市王玉敏、陆永珍的论文《浅析珠心算对培养创新思维的促进作用》被收入这次研讨会的论文集。8月,我会分别与北京市、广州市珠算协会进行了学术交流。

三、举办和参加各类比赛取得新成绩

1.成功举办了第五届自治区珠心算比赛。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珠算协会主办,阿克办地区财政局、教育局、珠协承办的第五届自治区珠心算比赛8月15日在阿克苏举行。中珠协会长迟海滨、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朝才莅临大会。出席比赛大会的还有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珠协,阿克苏地委、行署,地区财政局、教育局、珠协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中珠协迟海滨会长、自治区珠协会长赵黉亭、阿克苏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卢法政、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阿力木江·买买提明、自治区科协秘书长谢国政、自治区财政厅总会计师张立德分别在大会开幕式、闭幕式上致词、讲话。

参加比赛大会的有13个地州市A、B、C三个组23支代表队72名选手,以及领队、教练、论文作者等共180余人。经过激烈的角逐,荣获各组团体赛一等奖的是石河子市、昌吉州等6支代表队,二等奖的是阿克苏地区9支代表队,三等奖的是博州等8支代表队。荣获个人赛一等奖的有7名选手,二等奖的有16名选手,三等奖的有26名选手,单项奖的有6名选手。荣获一、二等奖的教练有15名。

2.组织代表队参加黄山程大位杯全国少儿珠心算邀请赛。为了缅怀我国明代著名数学家和珠算家程大位对数学和珠算事业做出的历史功绩。中珠协、黄山市人民政府、安徽省财政厅、珠算协会联合举办的程大位杯全国少儿珠心算邀请赛9月23日在黄山举行。参赛的有21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等24支代表队,72名选手。我区代表队荣获团体二等奖,队员祁威杰、丁姜云、刘芳旻荣获个人全能一等奖。

3.组织代表队参加第十七届全国少数民族珠心算比赛。为增强少数民族团结,提高少数民族珠算技术水平,中珠协、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珠协联合举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少数民族珠心算比赛8月8日在呼和浩特举行。参赛的有4个自治区和有少数民族自治州的5个省共10支代表队30名选手。我区代表队荣获三等奖,队员田野苗苗荣获个人全能二等奖,马瑞、龚浩男荣获个人全能三等奖。

4.举办第18届大中专院校珠算技术比赛。珠算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18届大中专院校珠算技术比赛6月4日在五家渠举行。参赛有6所大中专院校的代表。比赛结果,*财经学院代表队获一等奖,伊犁财贸学校、乌鲁木齐市财会职业学校获二等奖,石河子大学、昌吉职业技术学院、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获三等奖。

5.组织参加第15届海峡两岸珠算通讯比赛。根据中珠协统一部署,各地州市珠协于6月8日分别组织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小学生730人参加了海峡两岸珠算通讯比赛。

石河子市、巴州、昌吉州、阿克苏、克拉玛依、克州等地州市珠协分别举办了珠心算比赛。

通过以上各类比赛,既展示了我区珠心算教育的丰硕成果,又宣传了珠心算,锻炼了队伍,提升了自治区珠协在国内和区内的影响力,促进了自治区珠心算事业繁荣发展。

四、继续做好珠算心算等级鉴定和换发新证工作

全年进行珠算等级鉴定发证1,714人,珠心算等级鉴定发证512人。换发珠算等级鉴定新证1,950人。

五、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组织保障体制机制

1.坚持民主办会。1月5日召开由会长秘书长出席的工作会议。讨论*5年工作总结,*6年工作安排和“十一五”工作规划纲要。3月24日召开七届理事会二次会议暨秘书长工作会议,总结*5年工作,部署*6年任务,制定“十一五”工作规划纲要。11月16日召开常务理事会议,通报*6年工作情况和*7年工作设想,决定将本会更名为*维吾尔自治区珠算心算协会。

2.坚持“财政、教育、珠协”一体化工作机制。3月7日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珠算协会联合下发“关于举办*第五届“希望杯”珠心算比赛暨理论研讨会的通知”。5月8日又联合转发克州财政局、教育局、珠算协会关于加强珠心算教育工作的两个文件。8月15日联合主办珠心算比赛和理论研讨会。由于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1月9日聘任*财经学院院长阿斯卡尔·吐尔逊为本会名誉会长,增选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彭先卫为本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从而完善了“财政、教育、珠协”一体化的领导体制。

3.坚持依靠地州市珠协办会的支持机制。一年来,我们坚持重大活动,如第五届珠心算比赛暨理论研讨会、在克拉玛依、喀什、克州、昌吉州、石河子分别举办珠心算教师培训班,以及赴台进行学术交流,等等,紧紧依靠有关地州市和地州市财政、教育、珠协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从而保证了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财经媒体论文范文第5篇

一、工作完成情况

*年,组织实施了*市宣传思想工作“一二五”工程。一是突出一条主线,大力弘扬“*精神”。把“缅怀先烈功绩,弘扬*精神”作为全年工作主线,采取“五个一”的方式进行全力推进。一是成立了黑龙江东北抗联文化研究会。邀请省、哈市有关单位领导、国内抗联史研究专家20余人为研究会的理事、会员,把抗联斗争史上升到文化层次进行研究。二是出版了一套丛书。组织创作出版了《*人民抗日斗争纪实》、《赵*传奇故事》、《三打帽儿山》、《赵*将军百年祭》等4部研究史料和文学作品,是我市挖掘整理抗联斗争史料成果最丰富的一年。三是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把“*精神”作为抗联的子课题,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组织全市各界人士围绕什么是“*精神”展开讨论,组织我市有关专家将“*精神”概括为“百折不挠,勇为人先”。四是开展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在市电台、电视台开办了《抗联在珠河》36期专题节目,在《*周刊》开办了《赵*传奇故事》和《永远的怀念》专栏,分别刊发24期和23篇稿件。举办了纪念赵*将军诞辰百年征文、书法、摄影展览活动,举办了1000余人参加纪念赵*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大力宣传了赵*将军的英雄事迹。五是组织了一个宣讲报告团。撰写了《百年*》讲稿,在市内宣讲7场。在“哈尔滨讲坛”进行了专场宣讲,新浪网教育频道进行了现场直播。二是确定两个着力点,做好对外树立形象、对内统一思想工作。全年我市在哈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稿170余篇,创历史新高,其中3篇稿件在部级媒体上刊发,100余篇稿件在省级媒体刊发,70余篇稿件在哈市级媒体刊发,对外宣传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深入我市元宝村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地采访拍摄,1月2日《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播出。相继组织了5次集中对外宣传报道战役。组织了有自己任团长的“科学发展在身边”宣讲报告团,赴哈市作报告3场。举办了3次“小博会”展览新闻会和大冬会筹办情况新闻会,加大了我市对外推介力度。立足于统一干部群众思想,提升科学发展氛围。组织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6次,哈尔滨市委《中心组学习通报》对我市利用视频系统学习的经验进行了专门刊发和推广。组织了3次全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支援抗震救灾等系列专题报告会,举办了“讴歌改革开放30年社会成果进步对比展”,激发了全市人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组织开展了第六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在全市组织开展了“雪都文明之星”竞赛和“和谐之星”创建活动,一面坡镇长营村荣获全省“十佳和谐村屯”荣誉称号。深入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织开展的“快乐助长卡,助我快乐长”活动获得哈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奖,入选哈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选编》,我市荣获哈尔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荣誉称号。三是做好“五个提升”,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总体水平。认真抓好理论指导水平提升工作。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每周弄懂一个概念,每月读一篇好文章,每季读一本好书”为内容的“三个一”学习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理论研讨和理论调研工作,向哈尔滨邓小平理论研讨会报送论文32篇,市委书记*同志的论文《试论*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荣获一等奖,并作会议发言。我市有15篇论文获奖,荣获优秀组织奖。认真抓好新闻宣传水平提升工作。充分发挥市属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作用,市电视台、电台共办新闻586期,播发稿件5887篇,播发专题106期,《*周刊》刊发55期,报道全市各类工作动态1100余条。举办3期骨干通讯员培训班,培训通讯员100余人次。认真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水平提升工作。制定了《*市创建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召开了专项工作推进会议,组织了2次由42个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进行的全市测评工作,进行了6次专项测评,加大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度。积极开展了城乡环境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活动,召开了全市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活动动员会议,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和推进。在窗口行业开展了“文明窗口”创建活动,68个窗口单位被确定为“文明窗口”创建示范单位。扎实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推荐元宝村、长营村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参评单位,推荐8个单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创建参评单位。开展对贫困大学生的助学工作,推荐2名贫困大学生为中央文明办资助对象,组织企业对3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资助。认真抓好群众文化活动水平提升工作。市文学院与国学馆共培养文学爱好者360余人次,创作文学作品700余篇。为我市6个村分别建立“农家书屋”和“阅报栏”。在“百姓报廊”举办了春联、剪纸、挂签、书法、摄影、绘画等展览活动30余次。组织了7次送文化下乡活动。组织了职工文艺汇演、农民文艺汇演等4次群众文艺汇演活动。组织举办了全市秧歌汇演、彩灯会展、舞龙狮表演,受到市民普遍欢迎。组织开展了历时3个月的“广场文化活动”演出,我市文化专场演出12场,承办省曲艺团、哈市机关工委艺术团等专场演出4场。举办了首届中国亚布力国际书法节,提高了中国书法文化博物馆的对外影响力。我市演员周建秋、顾亚娜在首届全国农民文艺会演中荣获演唱一等奖,歌曲《亚布力,世界知道了你》荣获创作一等奖。认真抓好宣传干部素质水平提升工作。建立了宣传部学习例会制度、轮流领学制度、选题报备制度、考核制度、请假制度和信息报送6项制度,每周一下午按时组织干部集中学习,开展“三个一”学习活动和案例分析讲解。全年部内干部集中学习概念180余个,交流文章150余篇,人均读书10余本,案例分析17例。组织部内干部共撰写调研文章28篇,向上级部门报送信息30余篇,目前已有8篇工作信息和6篇舆情被采用。建立了宣传干部联系乡镇和副部长包片制度,全年召开了3次片会,对全市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有序推进。

二、廉政建设情况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能够注重加强廉洁自律,认真执行和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做到生活上俭朴不浪费、在工作上秉公办事不藏私心、经济上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格约束自己。自己本人和家属没有经商、炒股,没有收受礼金、干股等问题。

三、下步工作方向

2009年,我们要继续按照市委“对外树立形象、对内统一思想”的工作部署,立足于增强五个活力,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一要加大力度,增强对外宣传工作活力。特别要抓住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经贸洽谈会、“大冬会”举办等契机,搭建对外宣传平台。采取制作反映*市情的宣传片、宣传手册等方式,全面展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就及历史文化风情,展现和谐奋进的*。

二要做到科学布局,实行重点推进。加大“*精神”宣传力度,使“*精神”成为激发全市人民工作热情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