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安全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安全观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国青年中的“民族主义情绪”成为境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在20*年3月至4月使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大学学生的中国国家安全观念作了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在北大目前在校学生中,不存在狭隘民族情绪上升的趋势,更多的是健康的爱国主义,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及对国家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观念的认同。

以下是本次调查的主要结论。

一、北大学生高度认同我国国家安全观念和政策

从调研结果来看,北大学生高度认同我国的国家安全政策。主要表现在:

1、对我国目前国家安全环境的估计比较乐观

总体来看,北大学生对我国所处国家安全环境的判断还是比较乐观的,大部分学生看到了国际环境变化中积极的一面。首先,对于我国现阶段是否处于建国以后国家安全环境最好的时期,41.3%的学生持认同观点,占相对多数。其次,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的主要特点,60.6%的学生选择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的因素不断增长”,69.4%的学生选择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但全球范围的贫富差距加大”。同时,68.7%的学生认为“世界大战和大国全面对抗在较长时期内可以避免”。

同时,北大学生普遍拥护我国的外交政策。58.3%的学生认为“构筑和谐世界”这一主张同国内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张一致,“有利于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积极作用”。对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主张,62%的学生持支持态度,认为我国应该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下,全心全意谋发展,避免同其他国家对抗。

2、对国家安全问题中的国内因素非常关心

在访谈中,几乎所有学生在谈到国家安全问题时,都表现出对中国国内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关心,比如贫富差距、社会稳定、环境保护、“三农”问题等等。72.7%的学生认为“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要素”,居于各项因素之首。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建造航空母舰,有41.2%的学生选择“待国家综合实力更为强大时再去考虑,现在不如把经费用于扶贫和教育”,28.2%的学生赞成“立即建造航母”,另有26.1%同意将造航母的经费用于其他国防项目。对于中国外事工作的着眼点,57.4%的学生认为是“结合国内工作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对非传统安全的关注度比较高

对于“实现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要素”的选择,“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72.7%)排在第一位,“治理环境污染”(56.8%)排在第三位,“防范金融危机,稳定经济增长”(51.9%)排在第四位,“保证能源供应”(43.9%)排在第七位。这表明,北大学生意识到了社会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同时,北大学生对于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大部分学生开始站在全人类安全的高度,审慎地对待非传统安全问题,积极地评价国际合作。比如,55.6%的学生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利大于弊,中国应该积极参与”;59%的学生赞同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已经非常突出,支持中国在治理环境问题中承担更大的责任;71%的学生认为恐怖主义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人类的威胁,尽管其成因复杂,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

4、认为台湾问题是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

在北大学生看来,台湾问题对实现我国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29.4%的学生认为“台独”是对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占各项威胁之首;69.5%的学生认为要实现中国国家安全必须有足够解决台湾问题的国防实力。

对台湾问题的发展趋势,北大学生的看法比较多样化。其中51.8%的学生认为两岸最终会实现统一,但是对于统一的方式,29.4%的学生认为是“和平统一”,22.4%的学生认为是“武力统一”。还有44%的学生对国家统一的前景选择了“难以判断,取决于中国实力发展和中美关系”。

从北大学生对“中美关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的选择来看,台湾问题(29.4%)并没有显得最重要,38%的学生选择“美国在战略上防范中国”。这与《环球时报》的同期调查结果差别很大(在《环球时报》的调查中,70.8%的人认为台湾问题时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问题,而认为最大问题是“美国在战略上防范中国”的人只有16.9%)。这主要是因为,北大学生普遍认为“台湾问题”在现阶段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中国迅速发展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冲击所引发的美国对中国的“防范之心”,才是更加突出地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

5、中日关系敏感,反对日本“入常”是主流声音

在日本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的问题上,65%的学生持“坚决反对”的态度,31.4%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表示理解的学生认为,日本经济实力非常强大,是承担联合国会费第二多的国家,其想谋求相应政治地位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仍然难以接受。

6、中俄关系受关注度不高,主要关注点是经济层面

在“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中,只有3.5%的学生选择了“中俄关系”。在“20*年最关注的事件”中,只有15%的学生选择了“俄罗斯年”,在十四个选项中排在倒数第三位。同时,56.2%的学生对“未来中俄关系的期待”是“加强经贸往来,发展正常国家关系”。

7、反对朝鲜核试验,坚持半岛无核化

在朝核问题上,56.7%的学生“坚持反对朝鲜核试验,坚持半岛无核化原则”,62%的学生认为“中国同朝鲜的传统同盟关系已经终结,应代之以正常国家关系,在寻求合作的同时,也不应讳言分歧”。大部分学生不再认同“同盟关系”,认为应该积极发展双边和多边关系,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解争端。

8、对区域合作的态度非常务实

在亚太区域合作问题上,47.7%的学生认为“区域合作应当务实,不确定最终形式和目标,走一步看一步,不排斥任何国家”。在他们看来,关键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领导权”或者“分帮结派”。

二、影响北大学生的中国国家安全观念的因素

调查表明,北大学生对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有比较理性的判断,对我国对外政策有较好的理解。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北大学生的中国国家安全观念呢?此次调研结果显示,出国交流经历和专业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1、有出国交流经历的学生能更客观地看待我国的国家安全问题

有过出国交流经历的学生,对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的态度比较温和理性,看问题更加客观全面。这部分学生通过在其他国家的生活和学习,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的影响,从而能够从多角度来看待中国的国家安全问题和审视主要国家间的关系。对于日本“入常”问题上,近半数有过出国经历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态度相对温和;同时,超过六成的没有出国经历的学生认为在“任何条件下都坚决反对”。对于中国的国防力量发展水平,有过出国经历的学生中很少有人认为要“与美国军事力量平起平坐”;相对的,有近20%没有过出国经历的学生选择了这个选项。

2、国际政治专业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入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中国国家安全的认识和态度也有一定的差别。国际政治专业方向的学生对国际关系的历史更加了解,有更多的国际交流的机会,因此他们对国家间关系的态度更加客观和理性,更加希望中国在国际社会承担更多责任,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三、*大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有较全面的理解

*大学师生继承了以来的爱国传统和兼容并包的学风,是集文、理、工、医等学科于一身的综合性大学。*大学党委和团委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在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方面,北大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有关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国家安全问题、两岸关系问题的高水平讲座经常不断。北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北大学生对国家主流安全观念和外交政策的普遍认同,以及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比较深入的理解。由此推断,大学越是开放,越是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并进行正面引导,其学生对国家的现状和未来越能形成理性认识。青年学生对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助于公共舆论和国家决策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