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项目移民移交管理发展调研

项目移民移交管理发展调研

*项目移民安置区已移交我县,研究解决“两乡二点”(双塔乡、七墩乡,向阳、扎花营移民点)移民生产生活面临的实际困难,加强移民乡镇经济社会事业管理,确立移民乡镇产业发展方向,衔接落实后续项目建设,推进移民乡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两乡二点的基本情况

*流域农业灌溉及移民安置项目实施以来,在安西双塔、七墩、向阳、扎花营四个项目区累计完成投资17598.45万元,开垦耕地120782亩,共安置移民5022户、24275人,减去七墩乡已划归玉门管理的620户、3036人,移交后我县现阶段实际管理移民4402户、21239人。双塔乡、七墩乡已成立乡党委,向阳、扎花营分别划归西湖乡和腰站子乡管理。

1、双塔乡现状。双塔乡按照项目总体规划,共拟建15个村、16个点,规划开垦耕地7.9万亩,安置我省东部永靖、礼县、和政三县市移民3640户、18199人。移交时,已在1至15号区域建成12个村、13个点,共安置移民2760户、12988人,开垦耕地6.8万亩;移交渠道18条,总长130公里,人饮机井17眼,水塔15座;村委会13所,村小学13所,村诊所5所;高低压输电线路284公里,油面路28公里,沙石路70公里。止目前,有固定移民1530户、6918人从事农业生产,*5年种植面积达到13000亩。

2、七墩乡现状。七墩回族东乡族乡按照项目总体规划,拟建5个村,规划开垦耕地4万亩,共安置我省东部地区和政、舟曲、武都、宕昌四个贫困县,汉、回、藏、东乡四个民族1467户、7103人。移交时,划归玉门管理620户、3036人。现有847户、4067人,有近1700人常年外出打工,部分迁移户去年冬天回老家后至今没有返回。移交渠道37条,总长100.3公里,人饮机井7眼,灌溉机井4眼,水塔7座;村委会5所,村小学5所,村诊所5所,乡中学和中心卫生院各1所;高低压输电线路53.6公里,油面路18公里,沙石路60公里;全乡实际开垦土地32408亩,*5年耕种土地12590亩,

3、扎花营现状。扎花营移民点是*项目1996年启动建设的示范点之一,共安置临夏州东乡县回族移民453户、2534人。设2个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开垦土地11749亩,实际耕种8820亩;建有村诊所2所,村小学2所,在校学生253人;乡村砂石路2.5公里,先后累计打机井23眼,建水塔3座,埋设供水管线24.9公里,修建斗渠2条4.3公里,修建清真寺3处,临时礼拜点10处。

4、向阳现状。向阳移民点1996年启动建设,共安置积石山县移民342户,1650人。现已形成一个完整的行政村,设11个村民小组。村小学1所,6个教学班,现有教师8名,学生281人,村卫生所医生2名,修建移民住宅342栋,建成沙砾道路12公里,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16.5公里。修建水塔1座,埋设输水管道10.2公里,开垦耕地8625亩,配套灌溉机井12眼,修建支斗农渠共计35公里。

二、移民乡镇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本建设方面

(1)有较多的短、缺、漏建设项目。由于项目建设总体规划的调整和变动,许多应该建设的项目被削减,经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清查梳理,约有125个项目需要开工建设,需要资金近3.2亿元。从项目区实际建设情况看,还有5个大项14小项工程需要继续完善。规划中没有建设配套的乡镇林业管护站、农业技术服务站、畜牧站、电管站、水管站等农经服务机构,没有文化、科技、公安、司法等社会管理机构。学校、卫生院没有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

(2)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设计和施工存在问题,部分已建成的渠道存在渠低地高,部分水利设施不配套,一些村组农田无法灌水,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由于管护不到位,维修不及时,部分水利设施破损严重。有个别村组人饮机井水质变异,含氟量较高,已无法饮用。

(3)电力设施不配套。已建成的电力设施设备,相当一部分达不到建设规范和标准,10KW输电线路长度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15公里供电半径,缺少应有的变电站所,电损严重,且电力网络目前还没有纳入农村电网进行管理,农用照明电价高达0.8-1元,用户无法承受。两乡二点还有近1500户移民没有实现电网入户工程。

(4)农田林网配套率低。移民基地建设以来,只注重土地开发,而农田林网和公益生态林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耕地没有建设防护林、防风林,重点风沙口因土地开发,生态进一步恶化,植树造林的任务非常重。

(5)部分村组道路不畅。一些村组道路没有按计划铺筑黑色路面和砂砾路面,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群众意见比较大。

2、生产发展方面

(1)农业新科技得不到普及推广。移民项目中没有规划建设农技推广站所及相应的服务设施,无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技人员,移民群众缺乏农业种植生产技术,只能自己摸索或依靠家乡传统经验,种植自己熟悉的小麦、大麦、荞麦等作物,目前还无法掌握适应本县水土气候条件的粮食、棉花、瓜菜、酒花等作物的种植技术。

(2)移民乡镇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与安西本地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差悬殊。同时,移民区没有规划建设农机油料供应站,大大增加了移民群众运用农用机械进行生产的成本。

(3)基本农田地力较差。移民乡镇的耕地盐碱化严重,目前农户耕种的土地中,几乎50%以上的还是盐碱地,亩均产粮100公斤左右,再加之移民经济条件差,投入少,部分移民还没有掌握安西灌溉农业的技术技能,地力改造缓慢,严重影响群众脱贫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4)移民区乡镇企业、产业基础几乎为零。发展乡镇企业、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缺乏项目和资金。产业发展亟待科学翔实的研究和论证。

3、社会发展方面

(1)学校教学设施简陋。已建成的中、小学校园没有进行硬化和绿化,部分设施已损毁,已建成中小学校舍面积不符合普九标准,应配备的电教室及配套设施、实验室及实验仪器、图书室及配套设施、图书、计算机、体育器材、运动场地等设施设备建设几乎为零。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缺少配套的高中教育、民族教育。部分移民安置点学生上学路途较远,最远的25公里,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服务半径3公里的要求。

(2)卫生防疫工作不健全。乡镇卫生院没有住院部和疾病隔离区,开展正常医疗服务工作所必需的氧气瓶、X光机等基本配套设施一无所有,医务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缺少防疫工作人员和必要的防疫设施。一些偏僻的移民点没有规划建设村卫生所,部分村组群众看病就医路途较远。

(3)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移民基地建设以来,公安派出所、法庭、计生服务站、信用社等一系列社会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在项目规划中没有立项建设,移民凭迁移证自由出入,户口全部在原籍,由于在安西有稳定的种植收入,在原籍有优良的生活环境,部分移民成为在安西生产,原籍生活的“侯鸟”,致使各类统计数据不准,出工出力的公益劳动无法正常开展,许多政策难以落实,如学生在迁入地上学,享受的“两免一补”的转移支付却拨在迁出地,造成政策落实的“错位”。移民区域内治安较乱,超计划生育问题和宗教矛盾问题突出,群众有了纠纷打官司难,发展生产贷款难。

(4)基层管理机构不健全,干部队伍缺口大。移民基地原设有工作站,工作站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由原移出地政府供给,移交后,工作站的一部分同志返回了原籍,村组一级无党组织和正规的管理机构,村组干部人数少,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有一定文化程度,懂得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工作水平和能力较高,号召力较强的少数民族干部奇缺。原有的村组干部因工资待遇不明确,意见情绪大,村组管理较乱。

(5)文化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移民点没有配套建设乡(村)文化站(室)等设施,没有配套建设对农村服务的广播电影电视传输设备和基础设施,现有的广播电视设施收不到安西广播电视台发射的视听信号,移民基本没有文化娱乐活动,处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耕作状态。

4、生态环境方面

(1)地下水资源出现严重不足。*流域农业开发及移民安置、“两西”移民项目实施以来,共打灌溉机井159眼,人饮机井25眼,使本来就稀缺的地下水资源大量减少,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境内许多野生植被日益枯萎,草场和湿地锐减,特别是我县泉水灌区内的布隆吉乡、锁阳城镇桥子村地下水位的下降,已影响到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西湖、瓜州、南岔、县城一带地下12米以上已经难见地下水。

(2)地面植被遭到破坏。因项目区部分移民群众生活困难,无力购买生活燃料,除用农作物秸秆解决燃眉之急外,大多数燃料特别是冬季取暖都是靠采伐周围红柳、白刺、天然林来解决,使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自*与“两西”移民项目实施以来,向我县有序移民3.8万人,无序移民1.3万人,开发土地超过20万亩。大量移民,开发垦荒,使我县荒漠化、沙漠化呈扩大趋势,造成扬沙天气和沙尘暴增多,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移民开发区生态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生态治理恢复缓慢。

三、对策措施

*农业开发及移民安置项目,虽然给我县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但我县广大干部群众从维护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在开发建设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落到了实处。移民区移交安西,就更加需要我们在思想上认同、感情上相容、发展上对接、政策上配套,按照“一年理顺关系、三年解决温饱、五年脱贫致富、十年达到基本小康”的目标,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促进移民乡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1、建议县委、县政府当前急需采取的措施

(1)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明确推进移民乡镇发展的思路。制约移民乡镇发展的障碍很多,但主要的是思想障碍,管理移民乡镇的困难很大,但最大的还是思想上的畏难。因此,县委、政府,一是要在全县党员干部中,特别是移民乡镇的党员干部中广泛深入的发动“解放思想找出路,创新观念谋发展”的大讨论活动。抓住移民乡镇经济社会事业管理这个突破口,围绕后续项目建设这个关键,切中增加移民家庭现金收入这个要害,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理清发展思路。二是专门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和四大班子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解决移民乡镇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新老乡镇统筹协调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式方法,制定以生态优先为前提的发展目标,为移民乡镇的管理和发展指明方向。

(2)争取无偿生态用水,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为防止安西成为第二个民勤、第二个罗布泊,一是要积极同省市及*水资源管理部门协商,为我县移民乡镇协调安排一定的生态恢复与建设项目,达成水资源分配方案和协议,争取每年无偿向安西特别是移民乡镇提供足够的生态建设用水;二是要及早规划,制定方案,协调全县各个部门,统一行动,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三是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县制定的生态建设政策和环保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打井、乱移民、乱开荒、乱挖滥砍地面植被的“四乱”行为,把生态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确保全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理清短缺漏项目,协调完成规划项目。*移民安置项目将于*6年6月30日结束。目前,一要积极组织教育、卫生、文化、计生、科技等社会管理部门和疏建办、移民、国土、财政、水务、交通等经济主管部门,对照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区实际建设情况,全面理清短、缺、漏项目,协调各方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扶贫开发和移民安置政策的基本精神,衔接落实好在建、续建项目。二要对省上已经确定但没有完成的工程,督促建设单位继续抓好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对目前已经完成但不能正常投入使用的工程,督促建设单位重新进行整改;对计划建设但未开工的项目,要争取将项目建设经费全部拨付到县上,由县政府继续抓好落实。三要对项目建设中所形成的债务问题,明确债务主体和应承担的责任,确保项目实施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完整性。

(3)协调解决遗留问题,落实后续建设项目。一是依照疏建办形成的《*项目安西移民安置区需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的意见建议》,积极向省市汇报,协调解决“两乡四点”移交后管理运转经费、后续扶持发展政策等8个方面的问题。为移民乡镇协调争取6-10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移民乡镇运行管理经费应由省财政通过转移支付解决,其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单独进行。二是积极同省疏管局协调解决双塔、七墩两乡变电站立项建设、昌马西干至锁阳城输水渠道工程立项建设等15个方面的问题。三是对项目实施计划中缺漏的学校、卫生、文化、科技、公安、司法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应拟定建设规划,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向省市申请落实建设事宜,争取省市安排一定的项目和资金予以支持。四是争取将七墩、双塔、腰站子列为民族乡、列入省扶贫困乡,协调落实民族政策和扶贫政策,使移民乡镇在经济建设及文化、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服务等方面得到应有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

(4)限定移民迁入时效,审定乡镇机构和编制。一是制定出台《安西县移民乡镇户籍管理暂行办法》,限定移民迁入以*6年6月30日为截止日期,以截止日期为准,保证省、市协调确定的人口不再增加,土地不再开垦。二是依据精干高效原则和乡镇综合改革目标,制定乡镇政权及配套服务机构建设方案,确定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由县上从现有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中选拔配备工作人员,争取使公安派出所等各类管理服务机构及早入驻乡镇,开展工作。

(5)结对帮扶,实现新老乡镇的协调发展。一是出台《帮扶移民乡镇促进和谐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帮扶促发展机制,确定帮扶对子,组织全县各部门集中对移民乡进行帮扶。每年专门召开一次协调会议,确定帮扶项目和内容。将帮扶工作列入综合目标责任书,通过责任考核促进帮扶措施落实。二是制定《村级干部挂职帮扶移民村组管理办法》,组织部门要从老乡镇选拔一批事业心强、懂管理、会经营、有一定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优秀村干部,到移民乡镇帮助村组进行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在移民乡镇选拔一批干部到老乡镇挂职锻炼,学习村组管理的体制机制、程序方式和发展生产的经验技术。以干部交流为主,通过生产技术交流、管理经验交流、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等各种交流,尽快实现移民乡镇与老乡镇的对接融合,协调发展。三是国税、地税、工商等垂管单位应针对新建移民乡的具体情况,制定扶持发展个体和各类企业5年内免征各种税费的政策,激发创业者的积极性,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壮大。四是制定《农村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办法》,积极选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提高民族干部管理民族事务的有效性,逐步培育形成村民自治组织,按照村民自治管理章程,实现移民乡镇的村民自治和自我管理。五是针对移民乡镇的具体情况、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制定出台《宗教管理办法》、《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尽快将移民乡镇的经济社会事业管理纳入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来。

2、建议移民乡镇党委应采取的措施

(1)摸清底子。进一步摸清辖区内移民人口总数、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民族宗教状况、党员队伍的具体情况、经济条件和生产经营特长等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对辖区现已建成的各种基础设施及其毁损情况进行全面的登记评估。对各种资产,进行全面的核查登记和清理,准确界定产权归属。为开展选民登记,选举组建乡镇人大、政府,选举成立村组管理机构,建立基层党组织做好准备,为全面实施经济社会管理打好基础。

(2)配好班子。一是按照“大村组、少干部、轻负担”的目标要求,压缩原有村组数量,按地域或灌溉供水渠系重新设置村组,划定村组地界。二是尽快组建村“两委”班子,配备配强干部队伍,要把有文化、党性强、年纪轻、思路活,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人选拔、充实到村组领导班子中。三是坚持不断地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使村组干部成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敢想敢干,带领群众勇于致富的战斗堡垒。健全完善村组管理规章制度,强化村组管理。加快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建设,为村组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奠定坚实牢固的组织基础。

(3)选好路子。移民乡镇要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规划建设为关键,以开展植树造林保护生态为主线,制定好移交之后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在发展方向上,实施“近抓带田、远抓劳务,长抓畜牧”的策略,走好“劳务输转、造林绿化、改良土壤、推广带田、发展畜牧、増效增收”的路子。要抓住回族移民擅长经营,擅长养殖、吃苦耐劳的特点,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力争每家输转劳动力一人。要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多种经营。要落实“1881”设施养殖目标和扶持资金,培育一批示范户,带动移民尽快致富。在产业发展上,七墩、双塔、扎花营移民乡村应大量引进优质高产小麦和玉米品种,广泛推广带田和间作套种模式,提高亩均效益。向阳要帮助移民尽快掌握棉花种植管理技术,以植棉养畜为主,加大劳务输转,引导带动移民尽快致富。

(4)迈好步子。开好局、起好步,是接受移民安置区之后实现顺利发展的关键。一是要抓好规划。结合全县城镇建设和小康住宅建设的目标任务,做好乡镇政府驻地集镇规划和小康住宅建设规划;结合生态工程建设,做好农田林网、公益生态林、防护林、防风林及重点风沙口治理规划;结合生产发展的要求,做好乡村道路、渠系配套、农田改造规划;结合社会发展要求,做好教育、文化、卫生发展规划和广播电视、公路交通、通讯网络村村通规划。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要求,做到件件抓落实,事事有结果。二是抓好科技和劳务输转培训。协调县农技中心、畜牧站、科技局派驻科技宣讲团,逐村开展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和动植物防疫为主的农业科技培训,使习惯旱作农业的移民群众初步掌握安西灌溉农业的关键技术要领,为农业增产、土地增效、移民增收提供技术保障。尽快建立劳务培训中心和劳务输转工作站,组织劳动力实行有计划、有目标、有方向的培训,为发展劳务经济打好基础。三是抓好管理教育。要高起点、严要求,一次性实现与老乡镇在管理制度上的对接,重点是加强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关键是着力培育移民的集体观念,法制观念和民主观念。严厉打击偷盗、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根除个别移民好吃懒做的依赖心理。当前的中心工作是引导移民群众广泛参与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恢复和治理工程。四是扎实开展调研活动。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组织开展生态建设、种养意向、生产生活热点难点、矛盾纠纷排查、基层组织建设为主的系列民情民意调研,切实解决好看病难、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等事关移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做到乡情上再熟悉、思路上再理顺、管理上再严格、项目上再争取,确保移民安置区移交我县之后,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5)多挣票子。千方百计增加移民家庭的现金收入,是解决移民群众实际困难的最有效办法。一是要大量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两乡二点争取每年输出三分之一的劳动力,达到8000人,家庭人均劳务净收入达到1000元;二是要在保证粮食生产自给自足、温饱有余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中草药、胡麻、孜然、红花、洋葱、大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力扶持发展鸡、羊、猪、牛等家庭养殖业,力争移民每年人均种养业纯收入达到800元;三要采取一切措施,鼓励有条件的移民兴办加工、维修、餐饮、商流等二三产业,按照前店后院、上宅下店的建设标准,扶持发展个体商业一条街,力争移民人均来自二三产业的纯收入达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