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基本建设 问题 建议

基本建设项目程序复杂,投资大,建设时间长,涉及部门多,国家规定多,到处是“机关”,容易出问题;干基建的油水大,查基建的风险高。本文为此提出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旨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新一轮基本建设投资管理方面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立项审批及内部控制方面

(1)违规立项。如个别应由国务院或部委总部审批的项目,直接由省级管辖单位审批立项,有的建设项目未经上级单位审批擅自在地方立项。

(2)规模控制不力,超面积、超投资、超标准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初步设计或初步设计变更未经审批,随意增加变更工程项目。

(3)部分项目立项时间较长,建设工期失控,个别建设项目在上级行立项批复之前先行施工,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或工程监督管理不善,项目一拖再拖,成为“马拉松”工程。

(4)部分建设单位基建管理机制不健全,职责未落实,未成立基本建设领导小组,没有配备专职基建财务会计和懂基建工程的管理人员,有的甚至基建会计、出纳一人兼,重大决策没有相关的会议记录,基建档案资料不全,内部控制薄弱,管理不规范。

2、基建财务管理方面

(1)少数基建项目资金来源运用不合规。有的建设单位挤占公用经费和行政事业经费列支基建工程费用,或虚列费用支出将资金转入基建账户,未经批准使用其他项目结余资金、使用借款垫付基建款等;有些单位则挪用基建资金购置非建设用固定资产,如汽车、空调或个人住宅商品房,列支汽车修理费或其他与基建无关的费用。

(2)部分单位基建财务核算体系不健全,支付工程款审核把关不严格。如:违规使用现金支付大额工程款、支付工程款无发票、无合同或工程进度报告支付工程款、未按合同(协议)约定支付工程款、未督促供应商及时缴纳履约保证金、基建资金未做到专户存储、多头开户、白条入账、凭证无审签、记账凭证无附件或附件不全、重要支付凭证和财务印章管理不严格等;有的施工单位利用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预算、结算知识了解甚少的管理漏洞,采用高套定额,多计材料、设备价格和数量,设计变更减少不做调整,重复计算工程量,编制虚假预算和结算等手段,高估冒算工程造价,致使建设资金流失。

3、基建项目招投标采购管理方面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等有关法规,基建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实行集中采购管理,在采购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后,应采用招标采购方式。但实际工作中部分建设单位未将基建工程,货物或服务项目未纳入建设单位集中采购管理,采购方式、操作程序不合规,分散采购,应招标项目未招标。还有一些建设单位招标活动不规范、不严谨的问题比较普遍,如在投标单位数量不够的情况下未重新组织招标,评标前与中标单位进行实质性谈判,招标标底不准,隐性市场存在舞弊;对招标单位、投标单位资质、评标人员资格审查不严格等。

4、合同及工程管理方面

(1)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不规范。建设工程合同,作为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经济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经济契约。一些采购合同签订不及时、不合理,有的单位未按中标结果签订采购合同,有些则签订追加采购的补充合同金额超过10%的规定比例逃避再次招标,个别单位边施工边签合同或先施工后签合同,还有的根本就未签合同或协议;一些合同(协议)签订不严谨,合同条款漏洞太多,对许多可能发生的情况未作充分的估计;对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审查不严,合同的条款之间、不同的合同文件之间规定和要求相互矛盾或不相一致,合同条款残缺不全,维权意识差,造成经济纠纷;一些单位未严格执行合同条款,个别单位终止合同却未签订解除协议,严重影响了建设单位的利益,有的甚至造成了基建资金的损失浪费。

(2)工程日常监督管理松懈。部分建设项目监理、质检部门与建设单位基建现场管理人员监督检查不到位,造成工程肢解发包、转包等问题发生,施工合同单位与现场实际施工单位不符,施工单位串通监理或质检部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部分工程项目验收不严格,个别工程项目存在质量隐患,反映出部分建设单位未有效督促监理单位履行约定职责。

5、置换、代建基建项目问题较多

基建置换一般是将旧的房产通过资产评估进行处置,用取得资金建设新的项目,但在多起不良资产处置案件中,资产评估、拍卖、处置变成家族生意,低价折让出售国有资产,,造成置换黑洞。“代建制”项目往往为个别开发商从权力主体手中获得,采购人不通过信息披露直接将手中的项目委托给信得过的代建单位,也存在“权力租金”的交易,其可控性较差、不确定因素多,有些开发商资金实力不足可能会造成半拉子工程、建设单位自身的权益难以保障,存在一定风险。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主客观原因导致建设规模超标

一是受当地政府行政干预(如城市规划规定层高、外部装饰等)、基建工期长、建材涨价及配套项目要求提高等因素影响,直接加大了建设成本。二是建设单位追求“标杆”、“形象”工程,想方设法争取项目和资金,互相攀比,规模能大则大,标准能高则高,“三超”问题比较普遍,存在法不责众的心理。

2、内控不力和基建管理能力欠缺,导致风险隐患增加

一是部分建设单位基建管理人员内控意识不强,责任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基建领导小组、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基建办和会计部门的管理职责不明确,基建管理一手硬一手软,上项目、跑批文、要资金积极主动,财务核算、工程管理和监督检查等相对松懈,导致基建管理不规范、部分环节失控。二是缺乏基建管理专业人才,基建管理能力严重不适应项目建设发展的需要。基建工作相对复杂,法规政策性强、涉及领域广,在工程开工前临时抽调的基建管理和财务人员对基本建设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缺乏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的专业知识和财务管理经验,难以做到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在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管理、资产置换等过程中,一旦考虑不周、决策不慎、操作不当就会陷入被动和纠纷,导致个别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和风险隐患。三是基建监督检查及处罚力度不够,造成问题屡查屡犯。

3、基建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操作出现偏差

一是资产置换、委托代建等制度空缺。如在对以置换、代建方式修建营业办公用房项目的管理上,目前没有相关的法规制度,特别是对置换资金的控制管理上缺乏可操作性的制度、办法,造成置换代建项目建设缺乏主动控制权,操作出现失误,维权意识淡薄;个别建设单位决策管理不当,尤其是对置换投资方式和委托建设方式的复杂性估计不足,缺乏管理经验,操作具有随意性,致使工程进度慢、问题多、隐患大。二是个别基建法规要求不明确、不一致,操作性不强。目前基本建设管理法规很多,有国务院、国家部委制定的,也有地方制定的,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建法规太多和有些规定不明确、不一致导致执行过程中的盲目随意和无所适从,一些建设单位未将《采购法》、《招标投标法》与《工程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执行,不论合同估价金额,对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项目都招标,对大部分设备、材料等均采取询价方式采购,致使招投标采购管理不规范。

三、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建议

1、加强立项和基建内控管理,有效控制建设规模

一是严格落实立项审批程序和标准,从源头上对总规模控制。建议基建项目立项应在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及有效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机构、人员、业务量、房屋类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等客观因素和实际需要,确定审批新建、扩建、改造房屋类固定资产的建设项目。立项批复时要针对单个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尽可能一次核准总规模,减少多次追加批复,避免“上级批一块”、“地方政府给一块”、“建设单位超一块”等多头立项、分头审批导致普遍超投资、超规模问题的发生。另外要加强工期控制,上级管理机构在批复初步设计方案时,可大致界定工程竣工时间,让建设单位有紧迫感,避免因工期延长导致的成本增加。二是加强基建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确保建设单位基建管理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基建管理专业知识和工作程序,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维权意识、大局意识和执行法规制度自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基建管理水平。

2、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办法,弥补建设项目制度上的管理空挡

一是制定以资产置换方式兴建办公楼及附属设施的相关制度规定。根据基建过程中用旧办公楼置换新办公楼、建设用地或建设资金的实际情况,应尽快制定和明确项目申报、资产评估、置换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二是研究制定“代建制”建设管理办法。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代建制”的利弊和风险,通过试点和总结经验,制定有关基建委托代建建设项目的管理办法,确定“代建制”的实现方式、工作程序和风险控制重点。三是修订完善有关基建管理办法。建议基建上级主管机构应及时制定或修订基建管理办法,并结合实际制定基建管理操作手册或指南,增强基建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3、加强基建财务管理,规范采购行为和工程管理,提高基建管理水平

重视基建会计人员配备和会计基础工作,健全财务管理核算体系,切实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投标法规和采购管理办法,基建项目按规定实行集中采购管理,做到采购方式确定恰当、采购程序合规合法,对达到规定标准的采购必须实施招标;加强基建合同管理,认真落实合同审核制度,确保合同的完整、严谨,预防争议或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4、建立健全基建工程“全过程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指导和审计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

一是对基建工作的指导、检查和审计监督应实行“全过程管理监督”,贯穿于基建项目立项、开工建设到竣工等各个阶段,并对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设计变更、隐蔽工程验收、暂定材料认价、竣工决算等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审计,早介入、早审计可以使监督关口前移,改变那种找到了管理漏洞,但问题已无法纠正;查出了损失浪费,但资金已无法挽回的被动局面。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审计监督与评价,有效控制防范风险,减少或避免违规问题和损失浪费问题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二是健全基建项目监督机制,加大违规问题查处力度,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对违规建设项目进行处罚和通报,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确保基建工作依法合规。

5、组建基建管理专业团队

建议把承担过基建工作熟悉具体业务的同志集中起来(或聘请个别中介机构专家参与),对建设单位提供基建管理全过程的专业咨询和指导,并实施对建设项目监督和检查,提出改进基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专业团队的日常办事机构可设在上级管辖机构,加强系统内直属单位基建管理和指导工作,充分发挥专业团队的积极作用。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增大,科研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也逐年增多,对于科研项目的快速增长,国家对科研管理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就越显得非常重要,而项目立项申论证工作正是开展项目研究的关键,本文针对目前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提几点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项目管理;关注问题;建议

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增大,科研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也逐年增多,承担项目数量多少,经费增长幅度、研究成果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科研单位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对科研管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各单位科研管理基础工作随之也显得非常重要。而项目立项论证工作正是开展项目研究的关键。如何做好立项申报的前期论证,符合当前项目立项的评审要求,是许多项目承研单位应引起重视和关注的话题。

一、科研项目管理中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项目管理技术与具体科研项目相结合的过程,其管理的环节很多,归纳起来主要三个阶段,包括立项论证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成果验收阶段。就科研管理的流程方式、方法和途径来讲也很多,但如何把各自承担的科研项目各个环节管理到位,措施有力,有效地实施动态管理,才是科研管理的关键。而立项论证阶段是项目管理的第一环节,大家往往只关注项目是否能上,能拿多少经费,而却忽略了立项阶段的重要性。从目前项目立项论证及经费预算编制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

1.项目立项申报内容偏多、个别指标偏高

科研项目立项很重要,不论研究所、高校、企业,各个单位的领导和科研人员都非常重视,都在积极的组织、策划、研讨、评审。就现状来看,发现不少单位为能够争取到项目,项目中所列的研究内容偏多,技术指标偏高,经费预算偏高。当项目开始组织实施时,一些问题就会出现,个别技术指标达不到,研制周期拖延,研究水平不高,无法按计划对项目进行验收,给科研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项目经费预算与研究任务不匹配

经费预算编制是否科学,是否与项目的研究任务相匹配,经费安排是否合理,也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项目管理中会发现,有的参研人员在编经费预算时,由于对前期可行性研究内容、技术指标及任务要求未充分论证,未对经费进行足够的科学测算,测算依据不充分,使其编出的经费预算与研究任务不相匹配,预算与实际偏差较大,预算内容不全面、不准确,缺乏前瞻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要求。

3.项目技术人员与财务人员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

经费预算编制是反映一个单位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而不是简单数字的罗列。预算中所列的费用,有的费用技术人员是可以根据任务要求进行预测,但对有的公用性费用不能简单的列示,而是要与财务人员进行沟通,因为公用性费用往往是依据相关的规定并按一定方法进行分摊的。在实施中会发现,有的项目经费预算整体偏高,明细经费构成不合理,列支的范围、比例和口径与规定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较大的原因,是项目技术人与财务人员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

4.项目立项中经济效益分析、风险分析指标偏高

项目的市场风险前景预测、经济效益分析也是各单位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就现状来看,发现有的单位在项目立项论证时,为了能争取到新项目可以立项,对项目完成后的生产能力、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估算过高,过于理想化,往往对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分析过于简单,即使有分析,预测的指标都与单位的实际相差太远,不能客观地反映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价值。

二、对科研项目管理重点关注问题的改进建议

为加强科研项目立项环节的管理,使经费预算与研究任务相匹配,经费测算依据更充分,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的使用科研项目资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工作。

1.要充分重视科研项目立项论证工作

立项论证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各单位要组织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着手对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指标等环节进行策划和任务分解。对所列的研究内容、技术指标等内容既要体现项目的前瞻性、又要体现其可实施性,既能满足任务提出单位的研制需求,又能提升本单位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要充分重视技术含量方面的反复论证,请相关技术专家做指导,申报的方案要具有可行性,尽量避免所列的研制内容过多,技术指标过高,以致给项目实施带来更多的问题和难度。

2.项目经费预算应与研制任务相匹配

科研项目的实施需要经费的支撑和提供物质上的保障,经费的充分保障以及经费的合理使用直接影响着项目的研究进展。所以编制的经费预算一定要与研究任务相匹配,对项目直接消耗的材料、人工、费用要有充分的测算理由和依据。测算的价格、消耗的数量、计算的依据要符合相关的规定标准,相关的费用还要与研究成果的实物、规范标准、报告、论文等相匹配。公用性费用的分配要有分摊依据,分摊方法计算要合理。

3.加强财务人员的有效沟通,合理编制项目经费预算

在项目立项之前,各单位应充分重视科研和财务人员的有效沟通工作,项目管理不单是技术人员的事情,涉及到多个方面,所以,经费预算应由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共同协作编制。但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管理人员应负责项目的整体策划,根据项目申报要求组织实施,总体把关;技术人员应依据项目研究任务需求,对预计发生的所有费用进行测算,提出经费预算草案,再与财务人员充分沟通后编制最终预算。对于财务人员来讲,不仅要对经费预算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要关注项目的全部研究内容,了解项目的全过程,编制更科学、合理的预算,防止预算成为拍脑子的预算。

4.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应科学、合理

各单位要重视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工作,要重点关注指标分析的真实性、合理性。财务人员需配合技术人员对项目未来几年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客观的分析, 分析方法选择要得当, 数据来源要真实, 各项指标测算依据要充分,而不是拍脑子,仅凭经验列上几个指标就行了,更不是指标越高越好。经济效益分析从某种程度讲,需要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对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的测算更需要客观、合理。

三、结束语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管理措施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是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目标为最终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开发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按其内在运行规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系统。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计划管理,能使项目的开发建设有计划、按顺序有条不紊地展开。这就是说,通过使用一个动态计划管理,将工程项目全过程和全部开发活动纳入计划轨道,项目有序地达到预期总目标。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控制管理的意义是有利于对项目的质量、工期和成本进行控制,并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一、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决策阶段开发商的项目市场定位及决策机制不完善

首先,前期对市场研究不充分,决策缓慢。由于没有详细、“可行”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使得项目的规划设计迟迟不能如期进行,即使勉强进行了多方案的规划概念设计,也会因为市场研究不充分,心中无底,评判“标准”不明确,犹豫不决,致使项目决策慢、效率低。有些开发商高层领导以“市场是变化的,项目定位不能太死”为借口不重视前期的项目详细可行性研究。

其次,决策机制不完善。决策阶段的匆忙、犹豫及其引起的问题一定会在以后的项目建设、销售、交付及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可以说由此造成的项目管理难度是“胎”里带的。例如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原则性、功能性的大变动、变更,“伤筋动骨”。当工程不得不匆忙上马或工程待定内容久拖不决时,因市场定位的前期基础资料不丰富、产品研究方面资源整合匮乏等,所谓决策就成了几个领导的“拍脑袋”,决策成了经常性的、临时仓促“救火”的具体工作。

(二)施工图设计文件干扰大,变更多

因市场研究阶段进行得不细致、不规范,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问题拖到了项目实施决策阶段来解决,本应属设计师的工作受到了开发商的过多干预和限制,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表现就是施工图技术文件慢、建设过程中变更多。如某小区的变配电房是后加上去的;小区原先规划的地下停车位不足,新增建地下车库;因产品定位修改,导致在建项目的外饰及雨蓬修改;景观设计不系统、无主题。大量的工程变更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开展,设计师成了“改图师”,设计变更多,工程签证多,故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目标也就无法如期实现。

(三)重视工程收尾阶段的工作没有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因

高层项目或大型小区的参建施工单位众多、交叉作业多,进场、退场的时间也各不相同,甲方除了与单位工程的土木建筑及安装施工企业(即工程总承包施工单位)签订所谓总承包工程施工合同之外,其中许多专业工程或配套工程的施工单位也直接与甲方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工程的前期主要是项目总承包单位进行的土建施工工作,工作过于单一,项目管理工作简单,容易进行;施工单位的内部作业分包往往主要由其自己管理,对于施工合同有约定的纳入施工单位自行管理的甲方指定分包或专业分包,监理方及甲方工程管理人员在此方面的项目管理工作也容易做,难的就是与甲方独立签订工程施工合同且合同中又没有工程配合、接口内容等要求的工程配合问题。因工程招标时要求不完善,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不严密,尤其是关于工程配合、交接口、及半成品保护方面的合同内容约定不详细,合作意识“较差”的施工单位对甲方分包工程配合问题“过于认真”、“斤斤计较”,使工程项目管理困难重重,总是在脚手架、垂直运输、临时水电使用及费用分摊、材料堆放、垃圾清运、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交接验收、成品保护、工程资料衔接和整合管理、配合费用等工程接口、配合方面纠缠不清,也是造成工期拖延的重要因素。

二、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措施

(一)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是指利用一定的技术管理方法来规避相关风险,用来减少房地产开发相关的隐蔽损失,维护投资方的利益。风险防范的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风险回避,所谓风险回避指的是在风险超过投资方心中的底线时,必须采取放弃投资决策相关措施,这样能有效地规避相关风险。但是风险回避必定是一种消极的方法,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因为采用风险回避的手段,可能会使房地产开发不能获得利润;风险转移,所谓风险转移就是运用一定的防范,将一种特定的风险以其他形式转移到无形。在当前的房地产开发工程管理中,这种形式运用最为广泛。通常风险转移是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第一签订合同,签合同的方式,来转移相关风险,在签订合同后,无论发生相关风险,都有乙方来承担[3]。第二保险,通过买保险的方式,将不能预知的相关风险来转移给保险公司,虽然这样会增加部分成本,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最为有利。比如当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或在房地产施工中因意外而产生相关的赔偿等。

(二)全面完善项目成本管理项目

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公司总部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与具体指导,并贯穿于从项目投标开始到项目竣工为止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是相互配合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引起项目费用的升降,影响项目的经营效益。作为房地产工程,应加强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要从决策出发,再控制设计中的造价,在施工中全面实行决策阶段以及设计阶段中的造价管理方式,按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原则,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必须把握成本的关键因素,从定性和定量方面来控制造价成本。所谓定性分析,即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大体研究项目成本相关影响因子。所谓定量分析,是全面把握效益成本,注重资金投资与效益比例,研究工程价值走向,从可行性报告中合理做出相关预算,对各个施工量进行确定的核算。

(三)项目质量管理

房地产公司可以通过完善的项目管理来保障项目建设实施的质量。建筑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工业产品在流水线上生产,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相对较少,同批次产品质量较为稳定,而建筑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如人员、材料、机械、施工方法、环境等均会对建筑产品质量产生影响。此外,项目建设管理涉及了多种学科,如建筑、结构、暖通、电气、给排水、造价、管理学等等,需要与监理等合作单位及供电、供水等社会关系的协调处理能力,需要对新型建材、新型施工工艺的学习、接受、应用的能力。房地产企业正逐步从资金密集型走向资金密集型加人才密集型。可见,房地产企业的项目管理,范畴比施工、监理等企业所涉及的内容要广泛,考虑问题要更深入,因此对开发企业应注意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素质必须得到保证,这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基础。

三、小结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过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要正确地对待、评价和处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站在项目管理的战略高度,从项目启动组织到实施过程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地加以控制,加强对开发项目的管理是保证项目目的、项目目标实现的关键,也是实现我国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必然道路。

参考文献

[1]杨中和.房地产经营和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2]董黎明,胡键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陈祖.关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难点的探讨与分析[J].四川建材.2006.(2):142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部 职责 管理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部的职责:根据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版}规定,将承包人和发包人的义务进行了合理划分,承包人除合同约定外还必须根据有关规定承担法定的义务和责任:1.遵守法律,2.依法纳税,3.完成各项承包工作,4.对施工作业和施工方法的完备性负责,5.保证工程施工和人员的安全,6.负责施工场地及其周边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工作,7.避免施工对公众与他人的利益造成损害,8.为他人提供方便,9.工程的维护与照管,10.专用合同条款约定的其他义务与责任。

二、项目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项目部毕竟是建设项目施工落实的主体,在工程建设中承担大量的具体工作,尽管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但却拥有明确的法律主体资格,一般都有一定的人员、临时办公机构、自己的印章,往往以项目部的名义参与对外活动,它代表着施工单位,不管它有没有施工单位的授权,它的行为都应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因而在现实施工行业中存在下列问题。

1.挂靠:不具备资质的施工队伍,借用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的名义成立项目部,以施工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具体施工行为有项目部来完成,施工单位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2.转包:施工单位未在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以及派驻相应管理人员,也未对该工程的施工活动{工程质量、进度、安全、财务等}进行组织管理;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发包给其他人或组织,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发包给他人。

3.违法分包:施工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人;将主要建筑物主体结构工程分包;施工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书面认可,将工程分包给其他人;分包人再次将工程分包。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加上我国建筑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现在所谓的“项目部”,使得施工行业发生大量社会问题:大量农民工未经安全和职业技能培训就进入施工现场,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非法用工现象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一些违法合同无效的规定,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偷工减料、依次充好,工程质量不合格,工期拖延,不能按期交付使用,有的带病运行;不规范招标、暗箱操作,腐败丛生;诉讼不断,施工单位焦头乱额,损失惨重;不断发生,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三、加强项目部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1.严格执行政策和法律、法规。禁止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违反建筑法的行为,发现有问题的严厉追究责任。营造一个尊法守法的环境,公平竞争的大市场。(1)有关部门严格市场准入机制,禁止无资质、超越资质承揽工程以及以他企业或他企业以本企业名义承揽工程。(2)建立施工单位不良行为档案,设立暴光台。对违法的企业进行暴光、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允许参与市场投标。

2.明确建筑劳务分包制度的法律地位,建立预防和惩戒的长效机制。按照建筑法的规定,完善分包制度和劳务分包,劳务分包企业依法与农民工签定劳动合同,使农村富余劳力向建筑市场有序、有效的转化。

3.有关部门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克服以包代管的现象。对项目部组成人员要查验其工资关系、劳动合同、社会保险是否真实,项目经理是否到位,是否与投标文件一致,防止假冒、造假。如果发现有假冒、造假,应驱逐出现场并对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严厉处罚,废除合同重新招标。

4.施工单位要加强对项目部的管理。(1)明确项目部的权限,配备高素质的人员。(2)工程用原材料实行公开招标。(3)安排专人管理项目部印章,对项目部公章实行登记制度。(4)按企业财务制度处理帐务,企业要定期检查帐务、现金、银行存款情况。(5)及时把工程资料(合同、图纸、内外业资料)归档。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材料成本;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0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材料成本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占工程造价的50%以上,是影响工程利润的最主要因素。工程材料成本的高低,直接体现了企业工程成本中用于生产耗费补偿的数额,工程材料成本也是反映施工企业工作质量的直接指标。加强材料的管理就是加强施工企业工作管理,下面笔者就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加强工程材料成本控制进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一、工程材料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层成本管理意识不强。一些施工企业领导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对成本管理的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认为只要能揽回工程项目就是本事,就能赚取利润。虽然经过了培训和进修,道理也明白,但往往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很少。他们认为有中层管理干部来管理具体业务,高管只负责揽回工程项目就完事大吉。看重的一是工程什么时侯进行到什么程度了,离要求的完工期有多远;二是工程项目完工后有多少利润,能发多少奖金。其他都抛于脑后。

2.管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管理混乱。(1)没有对工程材料成本进行认真分析、调研,盲目开展项目工程。工程项目开工前,没做工程项目材料的采购预算或者是采购预算不周全,造成工程材料数量、质量、规格与现场实际不符合,有时储量偏大造成积压,占用了资金,影响资金周转;有时却对耗用材料预算不够,资金使用分配不合理,怠工停料,造成窝工。(2)事先没有对市场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不熟悉材料的市场信息,从而延误采购工作,预算超支,起不到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的作用。(3)放松了进场材料质量控制,或因不了解材料的市场情况,被投机商利用,采购了过期材料或质量不合格的材料,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因此可能会造成重大的安全质量事故,给国家和企业的信誉和效益带来损失。(4)目前承揽工程项目竞争较激烈,费尽周折揽到的工程除企业的实力考察外,也有一定的关系成分。由于有关键部门的关系户作为材料供应商,企业必须纳入材料采购范围,造成中间环节多,舍近求远的现象,从而加大了工程项目材料采购的成本费用。(5)一些施工企业领导忙于协调,疏于内部管理,用人不当,造成工程材料损耗、变质或丢失和提前报废。

3.绩效考核指标缺少量化。对员工的考核缺少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标,考核无有力的数据指标或理由不充分,通常是领导“拍脑袋”定指标,奖罚不分,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心。

4.材料成本核算粗线条。材料成本的基础资料不全,账账、账表、账证、账卡、账物不符,库存量多、材料成本虚,存在潜亏现象。

二、关于加强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