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流动团员管理调研报告

流动团员管理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转型,包括团员青年在内的各类人员在产业间的转移和地区间的流动日趋活跃,出现了流动人口。

流动团员即为那些自发和有组织地离开了其人事关系所在单位或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正当职业的团员。加强流动团员的管理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加强团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防止团员人为流失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提高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团组织活动阵地的一个迫切要求;是对流动团员进行思想教育、组织管理、维权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其目标是:使流动团员所到之处能参加团的组织生活和活动,接受团组织的教育和监督,得到团组织的关心和帮助,在本职岗位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模范作用,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现状

在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农村涌向城市或异地交流的务工人员增多,特别是青年比较多,出现了许多流动团员。这些团员大部分处于流动和分散状态,游离于传统的管理体制之外,不利于对他们教育、引导和服务。

以仙渡乡为例,全乡共有人口11423人,其中14—28周岁青年人数为2385人,29—35周岁青年人数为1193人。根据2007年9月份团组织关系接转时调查摸底后在册团员人数105人,占14—28岁青年人数的4%。乡团委共下设16个团支部,包括1个机关团支部,15个村团支部,团支书平均年龄在28岁以上,团支书40%在村委任职。

劳务输出是仙渡乡的支柱产业之一,全乡共有劳动力7154人,其中外出劳动力4218人,目前在册的105名团员中有78名在外务工或经商,导致团组织形成“空壳”,管理松散甚至处于无组织状态,有的基层团组织也因此失去发展动力面临逐步萎缩甚至瘫痪,无法正常发挥团组织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团的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领导对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精力投入不足,关心不够,导致团的工作越到基层越是无人过问。特别是乡镇、村两级团组织萎缩,乡镇团干部专职不专用,多数团干部身兼团委、民政、信访、报帐员等工作,如莲都区17个乡镇街道的团委书记均一人兼数职,研究团工作时间和力度均不够。村级团干部交叉兼职,既无工作压力也无工作精力,又是无报酬职位,而且团干部年纪较大,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多放在家务上,没有精力多与青年人做接触,难以把握当前青年人的思想脉搏,空壳支部增多。同时团组织活动经费没有保障,多数团干部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开展工作受到很大制约,凝聚力相对减弱。

(二)团员意识不强,基层团组织凝聚力降低。面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基层团组织应变能力差,广大青年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改变。现在多数青年虽然非常关心农村经济发展,但更看重自己的发展机会和发家致富的本领,对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低。在趋利务实的大环境下,一些团员的政治意识淡化,价值取向世俗化,拜金主义思想盛行。多数团员青年组织观念淡薄,对团组织表现出来漠不关心,出现了“团员不爱团,青年不想团,团干不管团”的现象。大多数团员对学习各类团务知识、文化科技等知识缺乏兴趣,青年思想性不强,基层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凝聚力,团员失去了那种荣誉感和自豪感,团组织的先进性受到严重的挑战和损害。

(三)团员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大。

1、由于外出务工及经商人员的流动性大,不好管理和掌握,致使团员数量减少。

2、历年来团关系管理不规范,学生团员到了社会后,虽然团关系由学校团委转交相关团委,但因手续不完善、不规范,形成很多“口袋”团关系,导致团组织与一部分团员失去联系。很多团员登记名册变成废纸,不是有名无人,就是有人无名,造成了“教育无对象,组织无团员”的现象。团的组织或“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多年来未曾开过一次会,不曾搞过一次活动,这也是绝大多数基层团组织的通病。

3、各单位团员们在工作调动时,多数未能及时转交团关系,造成了团关系管理混乱,给各支部团费收缴及组织生活方面的形成了一定障碍。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团委实际团员人数与在册团员人数相差悬殊,给日常管理和组织活动造成极大不便。

三、原因分析

(一)工作环境变化导致思想观念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经济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代青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仙渡乡2007年9月份团组织关系接转时调查摸底的情况反馈来看,大多数毕业生心中的头等大事还是就业问题,对团组织关系,在他们看来“是个事,但不是特别大的事”。在联系到的人中有六成对团组织关系完全不在乎,仅有二成表示愿意转,最后来联系的只有一成左右。加上部分领导对团组织等群团组织在党政工作中的长期作用和潜在作用没有充份认识,忽视了团的工作,使团的设置,人员配备,活动开展,经费筹集难度加大。

(二)工作重心脱离导致职能定位不准

虽然目前团的工作机制、职能随着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有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仍有部分团组织过分强调团组织自身的特殊性而忽视了与其他方面的工作协调相嫁接,特别是农村团组织,本应把帮助和带领农村青年发家致富作为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团的每项工作都转化为农村重心工作服务的具体举措,但往往这样的调整和转化并未到位,很多仍只停留在口头和思想上,使团的活动游离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极大的影响了团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另外,团组织就团论团,封闭保守的思维模式,以指令为主的领导模式,以突出为主的活动模式以及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和狭隘,脆弱的经费来源,使团的工作过于空泛,脱离实际,难以引起广大青年的共鸣。

(三)日常工作停滞导致组织管理涣散

由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新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或经商,以及大批外地青年涌入,出现待业青年、下岗青年等青年群体,这些群体大多没有进行正常的团组织关系接转,致使原团组织管不到,现团组织管不了,与团组织联系很少。在一些新经济组织中团员的组织关系也暂时无法得到正常管理,致使不少团员游离在基层团组织网络之外,造成这些团员团员意识不强、组织关系不顺、理想信念淡化。另一方面,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的团员离开学校后,包括没找到工作以及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工作或自谋职业等在内的这部分人,由于团组织关系接转的不规范,使他们找不到团组织,参加不了组织生活,也无法行使和履行团员的权利和义务。

四、对策分析

(一)思想认识分析

1、加强党对团的领导,大力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要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基层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要把团干部的选拔、培训、使用、待遇及团员发展、班子调整等纳入党的整体建设之中,充分调动广大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还要在经费上广开门路,为团组织创收提供方便,以解决团组织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为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财力支持,为共青团顺利开展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夯实共青团组织体系。一是强化团委班子职能,完善团干培养机制,转变团干作风,特别是要配好团委书记,把年纪轻、素质高、懂经济、事业心强的优秀青年人才选拔到团委的一把手岗位上来,着力提高团委班子整体素质,增强致富本领。二是加强基础组织建设,要延伸团的工作手臂,建立一系列青年组织,如团员青年活动室、青年书屋、外来青年联谊会、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等等,使团的活动丰富多彩,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

3、加强团员先进性教育和正面引导,努力塑造青年良好榜样。要针对性地抓住青年身边的典型,诸如科技致富能手,科技应用标兵,自学成才的模范等一些人和事,树立好典型,树立好标杆,让广大青少年看到身边的旗帜,看到其先进性,学有榜样,赶有标兵,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团组织继承光荣传统,永保共青团的先进性。

(二)管理模式分析

对流动团员的管理,要根据工作实际,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业务团员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通过直管、代管、协管等方式,行之有效的把流动团员纳入团组织的管理之中。

1、直管——居住地负责管理。由户籍所在地基层团组织负责管理,对于常驻团员青年要负责组织团员活动和日常培训;对于外出流动团员,要加强联系,主动帮助联系外出地团组织,参与当地组织生活。

2、代管——用工单位负责管理。许多流动党团员分布在各单位中,采取“谁用工、谁负责”的办法,要求有团组织的单位必须吸纳流动党团员,结合企业生产需求,确定对流动党团员的管理、培训。

3、协管——流动团员管理站负责管理。流动团员管理站的对象主要是分散的从业人员和滞留在社区里尚未找到工作的流动团员。由管理站负责组织开展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等,但其人员的不稳定性仍是管理站的特点和管理难点。

(三)服务渠道分析

建立健全广泛的服务体系,不断拓宽团组织凝聚流动团员的渠道。各项服务工作要结合流动团员的需要,多办一些党委支持、政府倡导、群众欢迎、青年急需的实事。

1、教育。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各种形式以及基层教育基地这个平台,为外来流动团员提供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法律常识、家政学及其它专门知识等内容在内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团员素质,提升创业技能。

2、服务。利用自身及相关的有效资源,对流动团员进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生理、文明行为等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与有关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在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为流动团员提供帮助,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组织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流动团员的业余文化生活。

3、保障。要切实保障流动团员的合法权益,动员社会力量维护流动团员和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对其作为一个相对弱势群体,在生存和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挑战,权益经常受到侵害时,特别是在劳动安全、人身伤害、工资拖欠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面前,要广泛动员有关部门,构建团员维权网络,方便外来流动团员及时便捷地投诉和寻求法律保护,为外来流动团员就业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组织工作分析

1、加强团员组织关系的管理。各级团组织要加强与各学校团委的联系与沟通,在每年学生毕业时学校团委要由专人负责及时将学生的团组织关系理清。毕业学生或退伍军人团员原所在团组织应将团员的组织关系及时转接到其就业单位或居住地街道、乡镇团组织。各基层团组织应及时接收下岗(失业)职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中的团员,并将其编入相应的支部。基层团组织要定期对在册登记的团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发现流失现象应及时查明团员去向并报上级团组织备案。

2、健全流动团员联系制度。流出地团组织要通过定期联系、跟踪考评等方式,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团员联络、管理办法。流入地团组织要拓展和规范联系渠道,通过设立流动团员联系站(点)、主动与流动团员建立联系,建立流动团员管理台帐,掌握流动团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及时向流出地团组织和有关单位反馈团员的表现情况,作为对团员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的依据。

3、探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流动团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结合实际,通过建立流动团员电子信息库等方式,及时掌握本地区流动团员的基本情况,方便团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开设电子信箱、开展网上组织生活等形式,加强团组织与流动团员的联系。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电子团员证。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基层团工作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新时期下,我们只有结合各地实际,建立新型的团工作体系,研究解决团工作的实际问题,创新团工作理念,将共青团这一社会化事业有效运作,才能使我们的团工作与时俱进,跨越发展,蒸蒸日上,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