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财政局财税会议发言市

财政局财税会议发言市

同志们:

这次全市财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党的*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财税工作会议和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财税工作,深入分析*年财税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财税工作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市财税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刚刚过去的五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年与*年相比,全市生产总值从275.7亿元增加到650.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5035元增加到11381元;固定资产投资从73.2亿元增加到35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803元和2666元,继续巩固和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大好局面。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各级财税部门牢牢把握机遇,奋发有为,乘势而上,各项财税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财政收支实现新突破。五年来,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积极培植税源,不断强化税收征管,充分挖掘增收潜力,财政收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财政总收入从66亿元增加到145.7亿元,增长了1.2倍,连续跃上80亿元、100亿元、120亿元和140亿元四大台阶;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18.4亿元增加到46.5亿元,相继跨过30亿元、40亿元两大台阶,全市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331元增加到771元。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7亿元增加到90.2亿元,增长了1.4倍;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支出提高了818元。尤其是*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10亿元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上年增21亿元;争取财力性转移支付和预算内专款达46.4亿元,其中各类专款约16亿元。财政收支规模的迅速扩大,确保了机构运转和社会稳定,为顺利实现市委、市政府的各项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二)财税增收推出新举措。五年来,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加强征管与涵养税源的关系,在依法加强征管,确保应收尽收的同时,积极开辟新的财源,努力构建财税增收的长效机制。特别是2005年以来,认真落实中央、省对烟草企业恢复全额征收教育附加、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和水资源费等政策,并结合*实际,加强财税政策的研究运用,积极争取到提高煤炭资源税征收标准等政策,率先在全国开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在全省率先开征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适时开征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推动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财政优势转变,拓宽了增收渠道。*年,全市国税系统完成地方收入14亿元,地税系统完成地方收入29.5亿元。

(三)促进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五年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吸引银行和社会资金投入,促进经济发展。从2003年以来,市级财政共安排企业技改贴息资金4.1亿元,带动银行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近100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了“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同时,大力支持“三村四化”新农村、“866”工程和小康示范村建设,全市五年累计安排财政预算内支农资金33.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1.1%,年均增长49.98%,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29.6个百分点;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11.4亿元;减轻农民和涉农企业税收负担6亿元,人均减负123元;投入扶贫资金11.62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5.22亿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2.2亿元,县级财政扶贫资金2.4亿元,有效降低了贫困发生率。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加大对企业改革与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有效促进了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矿山、能源、化工、机械等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各级财政部门共安排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7.6亿元,兑现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奖励资金8025万元,积极支持7个县域经济试点县加快发展。各级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五年来,全市财政教育支出达75.34亿元,占总支出的25.1%,年均增长21%,超过了同期财政收入增长比例。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推行农村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制度。*年,全市共免除94.3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95.6%;享受贫困学生生活费补助学生达26.2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26.7%,“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年,全市共安排预算内医疗卫生经费6.5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3%,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其中安排预算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1.93亿元,全市456万人(次)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五年累计投入社会保障经费41.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3.9%,年均增长21%,实现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应保尽保;全面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20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06年以来,累计安排财政补贴资金5.4亿元,通过“一折通”及时足额兑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多种补助资金,让广大农户真正享受到了惠农补贴。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我市财政投入民生领域最多的五年,是广大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步。针对全市地区间经济发展和财力水平悬殊的实际,市级财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市域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县(市)区的转移支付补助力度,财力分配更加向基层和困难地区倾斜,五年累计下达各县(市)区转移支付资金69.9亿元,各类专款50.9亿元。其中:市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8.9亿元,市级财政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3年的17.8%降到*年的15.2%,县(市)区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上升,尤其是*年,各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超亿元,基层财力不断增加,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促进了县(市)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财税改革取得新成效。各级税务部门加大了税务稽查、代收代缴、以票控税、税法宣传、退税管理的工作力度,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效果;部门预算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不断深化,逐步规范了人员支出定额标准,建立健全了基本人员信息库,对项目支出实行预算滚动安排;国库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范围不断扩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框架体系初步建立,*年通过财政国库直接支付的资金占全市地方财政支出的33.7%。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取得突破,逐步做到了职能整合、机构整合,非税收入管理得到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全市115个乡镇全面启动了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支出绩效评价试点稳步推进,会计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年全市政府采购金额41103万元,节约资金4818万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稳步推进,评审财政投资项目68个,审减项目工程投资2094万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全市广大财税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市委、市政府对财税工作是十分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把握形势,明确任务,全面推进各项财税工作

刚刚结束的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全面描绘了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提出到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3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翻2.3番,达到22000元的奋斗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振奋精神、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需要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各项工作目标,改革创新财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广辟财源抓增收,改革创新抓管理,优化结构抓支出,履行职能抓服务,努力做好生财、聚财、用财三篇大文章,突出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民生福祉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四个重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完善聚财举措,着力构建持续增长的财税收入体系

“三财”之道,生财为本。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创新生财思路,完善聚财方法,不断优化主体财源,壮大支柱财源,稳定基础财源,开辟新兴财源,挖掘潜在财源,拓展增收源头,进一步夯实财税增收基础,力争全市财政收支水平跃上新台阶。

1、千方百计支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要从资金筹集、盘活存量、用活政策、争取支持四个方面全方位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投融资公司的重组整合步伐,增强投融资公司的担保实力、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扩大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努力“撬动”社会资金,有效引导银行、社会和企业资金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关键领域聚集,着力缓解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要用活财税政策,把中央和省的财税政策用活用够,充分运用财税政策支持经济发展,特别是要认真落实支持发展循环经济、鼓励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措施,支持六大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技术改造升级和关停压缩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大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的重组整合力度,通过股权、债权公开转让、拍卖等形式,逐步把国有经营性存量资产从市场竞争领域退出,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从财政预算安排中剥离出来,严控一般性、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的财政存量投资和直接投资,有效解决财政包揽过多、负担过重的问题。要主动加强向上级部门的联系汇报,做好项目储备上报和政策争取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尤其是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主管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汇报协调工作,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向上级多汇报、多沟通、多协调、多争取支持。

2、加快财源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按照“巩固一批、催生一批、培育一批、壮大一批”的财源建设思路,加快建设增长型、骨干型、稳定型财源项目,不断增强财政发展后劲。烟草、矿产、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电力、化工等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也是财源建设的重中之重。财税部门要在技术创新、资产重组、产业升级、盘活存量、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等方面,采取资金引导和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全力支持这些产业做大做强,增加优势产业对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贡献,壮大骨干财源。

3、依法治税,健全财税收入征管体系。要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强化纳税服务理念,丰富纳税服务内容,完善纳税服务手段,提高纳税服务效率,深入推进税收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要严格按照“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要求,规范税收执法,整顿税收秩序,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做到依法治税。既要严格杜绝违规批准缓税等人为调节税收进度的做法,又要防止寅吃卯粮、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要逐步建立行业税收状况指标参数,总结各税种税基和行业纳税能力的规律,加强税源的静态和动态分析,建立健全分户税源档案、税收预警预测系统,积极构建科学、规范的税源管理体系,有效提高税源控管水平。进一步抓好重点税种、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充分挖掘主体税源的增长潜力;牢固树立“抓大不放小”的征管理念,坚持大小税种齐抓共管,做到应收尽收。要重视财税增收政策的研究运用。大力推动形成合理的资源、环境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切实做好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工作,研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健全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和规范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真正变资源优势为财政优势。

4、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统筹整合政府财力资源。各级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非税收入改革的决策,以强化非税收入管理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的统筹调控力度,加强对政府财力资源的统筹整合,切实打破“部门所有、分散使用”的状况,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充分挖掘财政增收潜力,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真正做到政府统管、财政统筹、集中使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闲置的非经营性资产统筹整合、调剂使用,实现资源共享,着力推进市级行政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改革,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使国有资产收入真正反映到财政增收上,有效改变财政资源闲置浪费、使用效益低下的状况。

(二)创新支出管理,着力构建规范的财政支出体系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财政收支仍然面临着无限需求与有限供给的矛盾,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加大支出整合力度,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重点保证“三农”、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公益性事业的发展需要。

1、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要对现有的各类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范围、内容、对象和数量进行认真清理与调整,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切实用好、用活财政资金。要逐步将同一使用方向的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政府性基金整合起来,将分散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用途一致的资金整合起来,将同一单位内不同处(科)管理的相近资金整合起来,形成合力,集中资金办大事。要对现有的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客观评价各种专项资金存在的必要性、规模的合理性以及整合的可能性,压减那些已经到期或效益不高的专项支出,重点清理、归并资金用途和扶持对象相近的专项支出。市财政局要对市级各类考核奖励办法进行清理规范,除市政府对各部门的奖励继续保留外,其他各类考核奖励资金一律暂停安排。

2、以增量带存量,优化支出结构。要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将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新增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向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倾斜。通过调整优化新增财政支出,采取增量带存量的资金分配方式,着力支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公共财政最大限度地惠及群众,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

3、注重效益,降低行政成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不断增加公共性财政支出,又要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财政支出效益。要严格控制人员、车辆、会议、电话、接待、出国等方面的支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减少办事机构和行政层次,单位超编人员工资不得安排财政统发,擅自增设的机构不得纳入财政预算保障范围。

(三)深化监管改革,着力构建科学的财税管理体系

1、强化预算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综合预算,促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相结合。严格预算执行,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均衡性。建立健全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互动机制,将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将监管预算执行的责任落实到财政预算管理机构。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完善财政国库动态监控机制,稳步实施国库现金管理。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2、推进财税工作公开透明。采取公示和听证、专家咨询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提高财税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完善民主决策机制。积极推进财税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打造“阳光财税”。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为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与数据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财税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3、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财政运行机制。把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与财政监督结合起来,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内外并举、收支并重、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工作格局。把监管的主要力量放到改革热点、收支重点和关键环节上,着重监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关系民生的重要资金的使用情况。鼓励和支持县乡财政结合实际调整充实工作职责,强化监管责任,提升监管水平。

(四)突出保障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着力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努力筹措资金,建设一批牵引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完善和延长六大支柱产业的产业链,积极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0亿的骨干企业集群;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完善政府投入引导机制、企业投入激励机制和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性产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拓宽地方财政增收渠道,着力培植后续财源。

2、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按照财政支农投入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高于上年的要求,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惠农机制,扎实推进“866”工程建设和小康示范村建设,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要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以及对生猪、油料发展的扶持措施,建立健全农民利益保障机制。要统筹安排城乡财政投入,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要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要以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为突破口,加强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工作。要探索建立扶贫开发协调配合机制、以结果为导向的扶贫资金分配激励机制,推进建立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进退机制。要多方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积极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继续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并进一步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支持创办*综合大学,支持职教中心建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不断强化政府投入责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逐步提高补助标准。积极推进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各项试点改革,全面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建设步伐。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财税政策体系,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着力完善行政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机制,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4、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尽快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体系,建立促进企业自主治污的收费价格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鼓励企业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逐步建立重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研究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采取以奖代补、强制政府采购,以及对节能减排设备投入给予增值税进项抵扣等多种方式,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面做好今年各项财税工作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意义重大,各级财税部门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再接再厉,创造性地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

(一)千方百计确保财税收支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为全市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从今年的经济形势看,国家继续实行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收紧土地、信贷等生产要素阀门,油、电、地、运、资短缺局面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今年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明显下滑,低于上年同期13.8个百分点;加之今年严重的冰雪冷凝灾害,对农业生产尤其是烤烟生产影响较大,烟叶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财税政策看,今年国家将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和新的耕地占用税条例,对资源税实行从价计征,将研究并出台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分配办法,将全面实施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牌照使用税、资源税等征收政策。省委、省政府还将在全省推行“一网”电力体制改革,把现行地方管理的各种供发电企业纳入统一的电网公司,实行纳税主体“独立核算”向“法人”机构转变,这些税收政策的调整改革和实施,将直接和间接影响到地方财政增收的可持续性。1—2月,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明显回落,同比增长12.7%,比全省平均增幅低27.8个百分点。从支出方面看,第一批“866”工程建设的扫尾和第二批的启动、小康示范村的建设、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规范津补贴、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等都需要增加财政支出,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基于以上因素考虑,市委、市政府在安排今年的财政收支时,提出了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增长12%的目标,这一目标已经市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必须千方百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个落实”。一是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是收入目标任务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财税工作的领导,对组织收入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难度较大、久拖不决的问题,要及时主动协调、消除梗阻,化解矛盾,积极为财税征收创造条件,确保今年各项收支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二是要进一步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按照任务量化、责任明确、完成时限具体的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切实把收入任务落实到部门、到个人,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要牢固树立协同理财治税的理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各项财税征收工作。三是要进一步落实分工责任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发改部门要牵头抓好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经委要牵头抓好工业生产,积极主动为大企业搞好服务,主动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电、煤、运的保障或供应,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确保工业增加值高速增长。农口各部门要全力抓好今年的各项农业生产,努力把小春因灾受到的损失通过大春补回来,确保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市直其它部门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发挥好各自职能职责,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二)切实抓好财政预算平衡工作。去年,全市财政收支增幅分别达到10亿元和20亿元左右,增收额接近*年的收入总额,而且近几年来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成绩既振奋人心、鼓舞干劲,但也会给一些同志带来盲目乐观情绪,对财政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特殊,财政收支矛盾将会长期存在。从今年的预算编制情况看,年初支出预算规模之大、增长之快是前所未有的,支出需求增长远远高于可用财力增长,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特别是由于今年起由市本级财政统一负担规范后的市级公务员津补贴,市本级支出预算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支出预算中基本支出所占比重明显上升,挤占了项目支出的增量空间,使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情况变得不容乐观。市本级在编制年初预算时,采取了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方式,一方面着重保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和民生支出的资金需要,其中,教育支出增长34%,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增长1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56%。另一方面对一般性项目进行了削减、压缩,甚至取消了市本级预算部门中的一部分项目预算基数,希望市级各有关部门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各部门因财力限制没有编入年初预算的项目,将在预算执行中筹集资金,并对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认真评估后,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合理的需要。

(三)认真抓好非税收入清理和“小金库”清查工作。近年来,我市按照“收支两条线”和“收缴分离”的要求,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小集体”利益驱动影响,违反规定侵占、截留、隐瞒、转移财政资金和单位资金,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时有发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全市预算单位“小金库”进行全面清查。一是要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的党政领导为清查“小金库”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本地、本单位的清查工作,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组织、人事、纪检、审计、财政、税务、公安、金融、宣传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统一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全市上下一起动手解决“小金库”问题的局面。二是要建立社会舆论监督机制。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清查预算单位“小金库”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有关政策;建立举报制度,向全社会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鼓励群众据实举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营造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三是要建立清查工作报告制度。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要及时向市清查领导小组报告清查“小金库”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按规定时间上报自纠自查结果,凡在自清自查中,弄虚作假,隐瞒敷衍的,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通过清查、检查、处罚和制度约束等多项措施并举,彻底解决“小金库”问题。

(四)努力做好政府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近年来,政府性债务问题日益突出,债务规模快速膨胀,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基层政府性债务状况,明确要求各州(市)、县政府要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确定了“统一领导、分步实施、有奖有罚、全面化解”的基层政府性债务化解原则,要求各州(市)、县按照“清理、锁定、控制、化解”的步骤,稳步实施政府性债务化解工作。结合我市政府性债务状况,重点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要清理核实政府性债务。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采取自查和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核查等方式,全面掌握全市政府性债务的真实状况,锁定债务规模。在清理核查中,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得虚报瞒报。二是要积极监控新增债务。今年省政府将与各州(市)县级政府签订债务锁定责任书,对新增债务不符合债务管理规定的,不仅不能纳入省财政对基层政府性债务化解奖补政策范围,而且还要在全省通报批评,并通过捐款等方式予以惩罚。对此,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从制度上严格落实“谁举债谁负责”的要求,坚决遏制并罚处违规发生新债的各种行为。三是要制定债务长效治理机制。各县(市)区要建立政府偿债准备金制度,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约束办法,将化解债务成效纳入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同时,要认真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着力推动“普九”债务化解试点工作,争取用三年时间化解“普九”债务。

(五)进一步调整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目前我市的市对县财政管理体制一直沿用分税制以来确定的管理体制,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体制设计内容、相关制度建设、运行机制等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相适应,财政体制应有的调控功能失衡,其制度性、基础性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县(市)区间的公共服务能力差距渐趋扩大,财政体制在地区间的纵向分配功能和横向调节功能未能充分显现。针对现行市对县财政管理体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十一五”期间省对州(市)财政管理体制调整精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省对市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下,积极稳妥地调整完善市对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在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市域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各县(市)区间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服务水平、有利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基础上,按照“大稳定、小调整”、“保存量、调增量”和“市县联动、促进均衡、协调发展”的思路,完善市与各县(市)区的政府收支划分范围,理顺市级与各县(市)区政府的财权与支出责任,在保证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量部分实行市与县分享,分享比例实行分类指导,同时,市级将加大对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加快发展,逐步建立市县紧密联动、分类管理、激励约束的市对县财政管理体制。

(六)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们对国有资产的认识和管理往往偏重于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关注不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一直沿袭“国家统一所有、各级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分散占有和使用”的传统模式。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按照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今年,我们要在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布数量、分布形态和资产价值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实物登记、使用管理、会计核算等各项基础工作,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使用报废、处置变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统一管理,政府调剂使用”的运行机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实现“资产向股本转化、股本向资本转化、存量向增量转化”,增强政府投融资能力和调控经济的实力,带动社会资本对政府急需发展的产业和重大基础性项目加大投入,实现国有资本裂变扩张,最大限度地增值保值。

(七)切实加强财税干部队伍建设。财税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财税干部队伍。各级财税部门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要求,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学习、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广大财税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财税理论、法律法规和现代科技知识学习,坚持做政策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内行人,不断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要。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负责人问责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四项制度,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树立信守承诺、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办事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同志们,做好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财税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挑重担,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