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本科生研究性学习思考

本科生研究性学习思考

大学本科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是在大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基于研究的学习方式。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以学生作为主体的、以学习和发展为目的的研究活动。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教学过程,不仅体现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研究性学习必须准确定位,认真把握教师教学和学生研究的度,找准试行和推进的时间与空间。在研究性学习中,不能期望、满足、津津乐道于学生的研究创新的那一点成果,更重要的是切实为学生的学习质量负责,为学生大学毕业后的生存和发展负责,说到底就是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负责。

当前,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出现了“一风吹”的现象,有三个倾向性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在大一学生中就开始搞研究性学习;二是在基础课中推行研究性学习;三是在学生中普遍推行研究性学习。应该说,在文科类专业、应用类专业中研究性学习,问题还不明显,学生的学业基础损失还不太大。但对理科类专业、基础学科类专业而言,问题就十分突出。学生忙于四处找题目,缺乏基础,跨学科去研究,急于拿出一个东西来表明自己已获得成果。这导致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缺少老师的系统讲授,静不下心来系统学习。其知识结构方面的缺失和后续学习能力的缺乏,都将在根本上影响他们的发展。这样不能说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研究性学习,要在大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准确定位。教师教的每一门课,既有自己课程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这门课在整个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中的位置。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应是没有准备不可随意进入的、没有基础很难达到的较高学习境界。对于大学生来说,也要把握好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准确定位。

大学本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必须循序推进和认真规范。其一,研究性学习理念要明确。大学本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必须秉承“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理念,要明确所谓研究,一定要基于学习,是在全面学习基础上的研究,不能脱离体系缺啥补啥地学习。

其二,研究性学习要务求实效。大学本科教学中试行研究性学习,一般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和近年升本的院校,可以选择高年级学生,在专业选修课上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试点,要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其三,研究性学习要设定区域。本科生研究性学习,重点一般可以放在高年级,在低年级学生、在基础课阶段,开展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要慎之又慎。其四,研究性学习要有准入制度和规范制度。尤其是一般院校,不经试点,不是什么人、什么课都可以搞研究性学习的。学校必须对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和监控,以确保本科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大学本科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校方要淡化学生的成果意识和创造观念,走出功利误区,具体体现在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前提下,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潜质作出努力。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在很多院校还是新事物,要经过试点探索,逐步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