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贫困区推进中产业发展思考

贫困区推进中产业发展思考

整村推进是以扶贫开发重点贫困村为对象,以解决农村温饱和实现农民增收为核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中,各乡镇规划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都不低于40%,采取各种措施,全力以赴地抓好产业扶贫。笔者以处于高寒贫困山区的*镇为例,对整村推进中的产业发展作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南大门”,地处两市、两县、五乡镇结合部,辖8个行政村230个村民小组,是*通往昆明、曲靖的交通要道。海拔2082—3202米,国土面积291.2平方公里,2006年未总人口3.2万人,农业人口占96.5%。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灾害频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基础条件差,发展滞后,贫困程度深。自2005年启动第一批整村推进项目以来,全镇共实施7个自然村(已通过县级验收5个自然村177户688人口),产业项目重点发展生猪养殖业,新建卫生厩2520m2,青贮窖220m3,引进种公猪6头,种母猪145头,配发仔猪474头,夯实了整村推进项目村的产业发展基础。

二、具体做法

(一)摸清家底,把握全局。为掌握第一手资料,搞好整村推进点的产业发展基础工作,*镇结合本镇实际,成立镇扶贫工作领导组,对各村整村推进点中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逐户调查摸底,一户一户地登记,制作实施农户花名册,为全镇抓好整村推进中的产业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因地制宜,农户自愿。镇领导组深入各自然村进行规划实施,根据各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及地理位置等具体情况,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规划好卫生厩、青贮窖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好种公猪、种母猪、仔猪等,使户均有20m2以上的卫生厩,养猪4头以上。

(三)措施落实,督促有力。围绕县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建设工程文件对产业发展的要求,镇政府明确一名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专门来抓好此项工作,将责任落实到镇扶贫站、项目实施村“两委”和小组,建立了镇、村领导定点包村挂社责任制和协作机制。制定出台《*镇整村推进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对产业发展作出明确的要求,小组长定期向村“两委”报告项目实施情况,村“两委”向镇扶贫工作组汇报情况,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同时,镇领导组每隔10天到项目实施点进行检查指导,对卫生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准或工程进度滞后的,督促农户加快工程进度或进行改造,使其按质按时完成项目建设。

(四)狠抓典型,示范带动。在整村推进项目点上选择1—2户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农户,镇扶贫工作领导组选派技术人员对卫生厩等建设进行指导,做到严格标准,坚持实用的原则,将其建设成为示范户,组织其余实施农户参观学习,同时由村“两委”、小组长、示范户担当指导员,指导好其他农户的项目建设,使项目建设标准统一,按时按质地完成。

(五)加强培训,提升素质。扶贫、农业等部门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培训农民742人次。重点开展生猪养殖业等实用技术的培训,通过各种措施,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科学生产的水平和技能,增强其发展致富的能力。

三、问题和困难

通过近两年来的实践,*镇由于地处高寒贫困山区,整村推进中的产业发展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各种矛盾仍然突出:

(一)思想认识不高。一些村干部片面地认为在整村推进中发展生猪养殖就是为农户修建2间卫生厩,买进几头猪等,不能够转变观念,指导帮助农户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发展生猪养殖业,为农户解决生猪养殖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户增收,这是长期以来整村推进中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同时,部分农户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着眼于现在,在建卫生厩时,认为只要将国家补助资金全部用在上面就行了,自己不愿意再投入资金或还想从补助资金上赚一点,导致督促检查时,卫生厩达不到20m2,强制其进行改造或重建,一方面损害了农户的短期利益,另一方面农户也不能很好地享受长远利益。

(二)资金投入不足。通过已实施的和目前正在实施的整村推进示范点来看,国家补助资金仅有15万元,规定用于产业发展资金不少于40%,也就是6万元左右,除去物资、材料等运费后,农户真正用于产业发展资金不足6万元。同时,无部门整合资金,农户自筹能力有限。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全镇217个自然村中,部分自然村还是“三不通”,处于山高谷深地带,修路成本高、架电网跨度大,拉管饮无水源,实施整村推进成本较大,难度更高。由于基础设施太差,加上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市场发育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不高、生产要素分散,整村推进中产业发展不能形成骨干支柱产业,群众稳定增收难度大。

(四)机制创新不够。产业发展在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过程中政府行为太重,贫困村扶贫投入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培育扶持专业养殖大户做得不够,在激发贫困村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主动参与建设和管理积极性的工作还做得不够。

(五)产业结构单一,无龙头企业带动。整村推进中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全镇最适合发展的就是生猪养殖业,同时,无龙头企业来带动*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干部的办事能力和服务能力。新一届村级班子领导上任后,对各种政策法规不了解,掌握村情民意的力度不够,尤其是在做好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个问题上认识偏颇。进一步组织村“两委”学习各种政策法规,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其办事能力和服务能力,对做好整村推进中的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好“三培养”活动,把党员能人培养进班子,把致富能人培养成村组干部,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二)加强培训,广泛宣传。在农村大力普及适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种植、养殖的能力,依靠科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抓住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机遇,搞好农村实用养殖技术培训,增强农户科学养殖能力,促进产业化扶贫。在项目点上,积极组织群众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组织学习各种市场经济知识,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群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结合自身条件,在有能力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发展经济。同时,组织整村推进项目点群众参观考察我镇市、县、镇级生猪养殖小区、仔猪基地及养殖大户等,学习生猪养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开阔视野,改变过去“养猪只为过年”的传统习惯,促进整村推进中的产业发展,使其形成支柱产业。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加快解决“三通”问题,搞好“五改三建”项目建设,减少实施整村推进的难度,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对少数生存环境特别恶劣的贫困户,应在自愿的原则下,帮助村民易地搬迁,以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使其贫困户早日脱贫。

(四)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做好服务工作。一是扎实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通过实行规划落实、资金倾斜、科技指导、社会帮扶等扶贫措施,抓好典型,示范引导。二是强化服务职能。从改善生产条件、优良品种引进、生产技术指导、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给项目实施农户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政府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定期或不定期深入项目实施点和农户,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情况,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并帮助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五)建立完善机制,培育支柱产业。进一步建立完善好整村推进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减少政府行为,激励贫困户、村组干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搞好生产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宣传培训,支持和鼓励贫困群众通过小额信贷、干部帮扶等,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养殖业。鼓励“中间户”发展专业养殖,抓好典型示范,培育一批专业养殖示范大户,培育支柱产业。

(六)加强协会建设,搞好招商引资,增强投资带动能力。一是加强协会建设。依托*村畜产品营销协会,进一步完善其激励运行机制,在各个整村推进项目点上组建生猪养殖营销协会,设协会主任、副主任各一名,负责处理好协会工作,增强产业扶贫的力度。二是内引外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周边乡镇生猪养殖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优势,结合本镇实际,积极营造投资环境,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建肉联厂或其它农副产品加工厂,发展本镇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整村推进产业发展的资金缺失问题,增强农户筹资能力,促进全镇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形成支柱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从而加快我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