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特色农产业发展工作意见

特色农产业发展工作意见

一、科学判断形势,理性分析现状,奠定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想基础

特色农业是的优势所在,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多年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依据现实条件,确定了符合当时实际的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工作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农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突破口就是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只有坚持走特色农业产业化之路,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才能实现全县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的目标。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我县农业竞争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一,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后加工转化进行全面调整的过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就是用工业的经营理念发展农业。它不仅可以促使农业结构在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更加顺畅、更加合理,而且能让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基地更好地发挥综合示范作用,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直接而有效地带给农民,避免分散农户自发调整产业结构所带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第二,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凡是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高的地方,农村经济发展速度都比较快。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既能有效延长农业的产业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又能实现农民分散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还能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加快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比较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第三,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减少农产品市场波动,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和附加值,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二)客观估价成绩,坚定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近年来,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中药材、草食畜、马铃薯、经济林果和蔬菜产业为重点,以项目建设和科技推广为支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基地规模逐步扩大。以当归、大黄、党参、红芪为主的中药材,每年留床面积都在30万亩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以花椒、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全县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养猪、养鸡、养牛为主的畜牧养殖业蓬勃发展,年全县累计发展规模养殖场104个,年出栏畜禽达到61万头(只),建成了南河乡寺卜寨等一批专业养殖村。二是科技推广富有成效。经过科技培训,各类实用技术得到普及,立体种植和养殖模式、多种多收模式、万元田多千田种植模式探索成功,马铃薯、林果、蔬菜等优良品种得到很好的推广。三是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各类专业市场、经合组织、农技人员在特色产业中发挥了较好作用,中药材、马铃薯、蔬菜、西瓜得到了无公害认证,完成了山野菜系列、中药材系列、小杂粮系列和蜂蜜的包装加工,有6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组团参加各类大型农产品展销会,宣传推介我县特色产品,在省内外形成了一定影响,提升了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四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经过全县上下积极争取,大力实施农业项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改变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正视差距问题,增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紧迫感。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基地建设规模不大。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的科技含量不高,没有严格按照龙头企业生产原料需求进行科学种养,产品附加值低,难以获取加工增值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不强,资源利用没有做到最大化。一些产业有礼品、有展品,但无产品、无商品,产业发展规模不大。特别是草畜产业还处于千家万户散养的传统阶段,舍饲圈养、草原围栏改良、规模养殖还没有实现新的突破。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乏力。农业龙头企业虽有较快发展,但数量和规模仍然偏小,特别是缺乏市场知名度高、产品覆盖面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难以充分发挥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三是市场流通渠道不畅。我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专业市场不健全,营销队伍、专业合作组织、中介人的作用发挥不够好,严重制约了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四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现有农民合作组织大多比较松散,没有与龙头企业和农民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五是产业发展氛围不够浓厚。各乡镇、各部门抓产业的意识不强,抓落实的措施不多,存在县上重视、乡镇忽视、群众漠视的问题,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思考,努力加以解决。

总之,面对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我们必须顺应大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面对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我们必须客观对待,迎难而上,全力破解;面对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站立潮头,勇挑重担,全力推进,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高昂的士气,更加科学的理念,更加有效的举措,全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把握发展方向,明确工作重点,奋力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新突破

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整体性特点和阶段性特征来分析,当前我们已经具备了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条件,而且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从资源禀赋看,我县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天然地构成了发展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当归、大黄、红芪、党参等中药材品质优良,有“千年药乡”之美誉,享誉全国,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独特、前景广阔;全县有125万亩天然草场,群众有发展畜牧养殖的历史传统,草食畜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有大红袍花椒、薄皮核桃、松花蜜等多种区域特色产品,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空间较大。从政策机遇看,中央每年都制定出台指导“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特别是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第二个西部大开发十年规划的深入实施,国家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投资也会越来越多,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大的机遇。从市场前景看,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别是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直接导致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这为我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从区位优势看,兰渝铁路、兰成铁路、兰海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后,我县区位交通条件将会得到极大改善,与兰州、天水、西安、成都、重庆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这为我县特色农产品进入大市场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应该说,我们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必须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综合分析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尊重规律、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健全市场、壮大龙头、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立足县情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围绕“川坝蔬菜,半山药果,高山畜牧”的产业布局,以调整优化结构为主线,以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壮大基地规模为基础,以发展龙头企业为抓手,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科技成果应用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品牌化营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

今后五年,农业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产业规模要有新扩张。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产业规模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优势主导产业的区域化、集约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着力培育中药材、马铃薯、草食畜、核桃、花椒、油橄榄等优势产业生产基地,稳步增加面积,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优势主导产业面积扩大20万亩,达到120万亩;畜牧养殖增加20万头(只),达到80万头(只)。

──龙头企业要有新发展。围绕中药材、马铃薯加工,畜禽产品开发,林特产品升级包装,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同时,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产业链条明显延长,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5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以“龙头”牵动基地,以基地联结千家万户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得到进一步巩固。

──科技服务水平要有新提高。大力度促进农业科技推广运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进一步健全,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培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特色农业良种率大幅提高,关键技术得到普及和推广,特色农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市场体系建设要有新跨越。进一步扶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其在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加快技术推广、发展规模经济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大批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农户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提高50%以上。

──标准化生产能力要有新突破。广泛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严格按技术规程实行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培育10个以上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在市场上有影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

──产业效益要有新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的比较效益显著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特色农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1.35亿元,增加值达到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特色农业产业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根据以上思路和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工作重点可以概括为“立足一个调整、着眼两个转变、处理三个关系、突出四个重点、落实五项措施”。

(一)立足“一个调整”

“一个调整”就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要按照“川坝蔬菜,半山药果,高山畜牧”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壮大规模”的原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构筑优势特色农业经济区域和产业带,实行规模化生产、系列化加工、标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要科学划分产业层次。把中药材、马铃薯、草食畜作为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做大做强;把蚕豆、林果、蔬菜确定为区域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扩大规模;把食用菌、烤烟、蜂蜜等作为地方特色产品,稳步发展,提高产量效益。要着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经济片带。把哈达铺、理川、南阳等区域的半山区作为中药材主产区,大力发展当归、大黄、党参、红芪、黄芪、柴胡等中药材,重点在结构调整上求突破,在良种引进培育上求突破,在丰产栽培技术上求突破,在加工储藏上求突破,在市场营销上求突破,在体制机制上求突破,不断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进程,努力打造全国闻名的药材大县。把哈达铺、理川、城关等中北部地区作为马铃薯主产区,引进优良品种,壮大基地规模,着力打造全国有名的马铃薯大县。把八力、南河、贾河、车拉、兴化等草原乡镇作为草畜主产区,同时结合适宜发展畜牧养殖的高山区,大力发展草畜业,坚持走好以草养牧、以牧促草、舍放结合、草畜共兴的路子,打造陇东南有名的畜牧大县。把岷江流域、白龙江流域和良恭河流域的川坝地区作为蔬菜主产区,把南部乡镇的半山区作为核桃、花椒、油橄榄等经济林果的主产区,把各乡镇高山区作为发展蚕豆种植的主产区,突出重点,大力培育,辐射带动全县其它适宜区,努力扩张产业规模。同时,在适宜发展食用菌、烤烟、蜂蜜等地方特色产品的区域建立多个地方生产片带,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科学有序推进,提高产量效益。通过调整产业布局,逐步改变结构趋同、布局分散、特色不突出、产品不成规模的局面,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和聚集度,形成有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优势产品的特色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二)着眼“两个转变”

“两个转变”就是通过推进产业化发展,实现特色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注重生产向产销同步转变。要坚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我县的特色农业产业从发展的现状来看,仍然停留在粗放型的传统农业层面上,要实现特色农业发展的新突破,必须走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路子。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多元化的目标、现代化的手段、科学化的管理、社会化的服务、知识化的农民和优质化的产品。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目标是产业化,方向是集约化,特征是商品化。要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就必须坚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加快特色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用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农民,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高。要实现特色农业产业效益的最大化。效益是特色农业产业的生命。从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特色农业发展上偏重于生产,忽视了营销,造成特色农业效益低下,有产品没商品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要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必须由过去单一关注生产、以产定销的生产方式,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销定产的方式转变。要加强市场开拓,加大农产品贩销大户、经纪人队伍培育,以市场为依托,通过组建农产品贩销户行业协会的途径,提高农产品经营户的组织化程度,拓宽农产品流通领域。引导贩销大户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发展订单农业。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把农产品加工、销售与农户家庭经营捆绑在一起,实现共同发展。

(三)处理“三个关系”

处理“三个关系”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处理好大与小、量与质、近与远的关系。要抓大兴小。“抓大”,就是从全县而言,一方面要抓好中药材、马铃薯、草食畜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强化支柱地位,打造知名品牌;另一方面要抓好蚕豆、林果、蔬菜等区域特色产业,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兴小”,就是从各乡镇而言,不能因为某一个产业在全县产业总盘子中比重不大而轻视、忽略,比如食用菌、烤烟、蜂蜜和农养畜牧业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绝不能“因业小而不为”。要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特点,加大扶持力度,尽快壮大规模,形成拳头产品。要扩量提质。“扩量”,就是在现有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壮大产业基地,实现特色农业量的扩张,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20万亩以上,形成产业优势。“提质”,就是按照非均衡发展的理念和产业化演进的基本规律,不搞平面推进,突出主导优势产业,打好产业主牌,通过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兴办龙头企业,拓展市场营销,加强质量监管,打造名优品牌,着力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要抓近求远。“抓近”,就是要在“短平快”上作文章,抓住投入小、见效快的项目,确保当年有收入;“求远”,就是战略上的谋划和布局,所谓“十年磨一剑”,通过较长时期的建设,夯实基础,建好基地,储备人才,厚积薄发,沉心静气打造优势产业。

(四)突出“四个重点”

“四个重点”就是按照市委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突出抓好产业基地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市场建设、特色品牌打造四项重点工作。

一要培育壮大产业基地。要遵循自然规律、遵循市场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发展步伐,进一步扩张基地规模。在优势主导产业领域,要培育形成一批基地面积达到千亩以上的专业村,万亩以上的示范乡镇,使区域特色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面积稳步增加,基本实现各产业基地建设在最佳适宜区合理覆盖。中药材方面,以哈达铺、理川片7乡镇为重点,稳定建成10万亩当归种植基地,8万亩黄芪种植基地;以城关片6乡镇为重点,建成5万亩红芪种植基地,2万亩柴胡种植基地;以南阳片为重点,在良恭河流域、角狮河流域发展大黄6万亩、党参6万亩,在全县其它适宜区发展半夏、板兰根等市场价格看好的其他名优中药材3万亩,使全县药材总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马铃薯产业上,加快马铃薯良种繁殖和优良品种推广步伐,每年发展冬播马铃薯1万亩以上,以哈达铺等21个乡镇为重点,每年新发展加工型春播马铃薯和种薯型复种马铃薯29万亩,总面积保持在30万亩以上。畜牧业方面,进一步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每个乡镇至少新建养殖小区2个,培育养殖重点村30个,发展养殖大户、贩运大户各500户;加大“万户暖棚养畜”工程实施力度,加快畜禽良种引进步伐,扩大养殖规模。核桃产业上,以韩院核桃接穗园、临江铺核桃示范园为依托,推广良种核桃嫁接换优改造,巩固扩大种植面积,在全县东部、南部适宜区半山地区发展核桃20万亩。花椒产业上,在官亭、沙湾片完成优质花椒栽植13万亩,实现所有适宜区全覆盖。油橄榄产业上,按照稳步发展、扩大面积的原则,在白龙江沿岸发展油橄榄2万亩,并逐步向全县其它适宜区推广。蔬菜产业上,以白龙江沿岸和良恭河流域为重点,切实抓好区域优势明显的蔬菜生产,推广科学种植模式,鼓励发展高原夏菜,力争使全县蔬菜年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同时,要高度重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配套建设小型水利、集雨水窖和田间道路,提升基地建设水平。要认真实施好包括土地整理、生态保护、水土保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等在内的各类建设项目,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规模的扩张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是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实现对特色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工。要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狠抓农产品加工龙头骨干项目和中小加工群体发展,努力实现由初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由原料、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发展,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多系列精品组合发展,由单一产业向关联度高的其他产业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全县上下要重点围绕中药材、马铃薯加工,畜禽产品开发,林特产品升级包装等领域突破性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力争到2015年,每个重点产业至少有1个省级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要针对我县目前中药材、马铃薯、核桃、花椒等主导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但深加工严重滞后的突出问题,确定主抓领导和责任部门,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突破乡、村行政区划界限,按照市场规律、产业布局、交通条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有效聚集,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相互参股、联合经营、实施兼并等多种方式,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真正建立一批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要加快哈达铺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吸引龙头企业进区入园,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企业的集约发展。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要注意引进整体实力强、市场信誉好、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优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合资、合作、独资,在我县投资发展、建设企业。对已经签订协议合同和正在建设的企业,要加强跟踪服务,提高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建设速度。

三要加强专业市场建设。要根据产业布局、经济流向,从构建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出发,按区域建立不同类型的专业市场,逐步形成以主导产品为中心,以集贸市场为依托,以专业市场为骨干的销售市场体系。当前,要结合小城镇建设,采用项目争取、市场融资、土地开发、工程队垫资、财政补助等方式,筹措市场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年内完成南河、兴化、新寨、两河口、好梯、官亭、哈达铺、理川等农贸市场建设和城关下坝市场改建任务。要突出地域特色,按照产业布局分片打造中药材、马铃薯、畜禽、核桃、花椒等交易中心,认真抓好哈达铺、理川、南阳、好梯、城关药材市场和兴化活畜交易市场、城关肉品市场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辐射和集散能力较强的市场流通体系。力争到2015年,全县新建专业市场7个,总数达到16个。尤其是要依托铁路和高速公路的枢纽位置,在哈达铺大力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努力打造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中药材仓储、集散中心,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在特色农业专业市场设站立所,发挥好合同仲裁、价格调节、维护秩序等职能作用,提高市场管理水平。要积极开拓县外市场,通过参加兰洽会、西交会、杨陵农高会等大型节会,寻求合作,宣传和推介产品,提高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产品销售积极开拓市场。同时,要积极实施“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邮政服务“三农”建设,大力兴建乡、村农家店,扩大特色农产品销售和流通。要进一步整合完善现有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准确、及时、完整地向企业和农户市场需求信息,提供技术、品种、价格、销售等服务,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要积极落实“绿色通道”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安全、畅通、快捷运输。

四要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要充分发挥我县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打好生态牌、绿色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搞好深度开发,提升产品档次,迅速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要进一步抓好农产品“一注册三认证”工作,农牧、工商、质检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扎实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要切实抓好中药材优质名牌产品的培育,在北部高寒阴湿区努力培育当归、黄芪两个优质名牌产品,在良恭河流域重点打造大黄、党参两个优质名牌产品,在岷江流域重点抓好红芪优质名牌产品,力争通过2-3年培育出属于的药材优质名牌产品,打造出的道地药材品牌。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狠抓商标注册和品牌申报、包装、宣传,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技改扩能、更新设备,提高质量,争创品牌,在每个主导产业中争创几个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名牌产品,用知名品牌打天下,闯市场,努力提升特色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五)落实“五项措施”

“五项措施”就是科学规划、科技支撑、政策扶持、标准化生产、专业合作组织服务。

一要坚持科学规划。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又给我们发展特色农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关于加快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实际,抓紧编制本乡镇、本系统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科学确定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及其发展规模,明确发展重点,统筹规划和安排,切忌盲目发展、一哄而上。要以流域为单元,一山一湾一梁,合理倒茬轮作,集中连片,体现规模效益,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要认真贯彻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搞好宏观调控,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市场空间大、环境友好型的精深加工项目,严格控制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科技含量低的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尤其是对下半县生态脆弱地区和县城上游将台沟等地质灾害易发区,要限制放养山羊的生产方式,引导农户发展舍饲养殖,避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要强化科技支撑。科技是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我们要紧跟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步伐,加快品种改良,坚持引进和选育相结合,既要引进优良品种,又不能忽视地方优质品种,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一批适合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优良品种。县财政每年要专门列支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对适生强、产量高、品质优的新品种重点进行推广。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以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GAP生产为重点,促进道地和优势地产中药材向最佳适宜区集中,引导药农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水平;以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和良繁基地建设为重点,强力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生产;以生态养猪、黄牛冻配改良、畜禽生态放养为重点,突出抓好品种改良、疫病防控、栏圈改造、牧草种植和饲料青贮氨化等技术推广,提高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以“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为重点,对县内所有核桃全部实现实生苗嫁接和老品种的高接换优,尽快改良品种,提高核桃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以综合管理和优质新品种替代为重点,全面落实综合管理各项技术措施,做精做优花椒产业;以低产园改造、丰产示范园建设、核心品种引进及主栽品种推广为重点,强化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提高油橄榄产业发展水平;以设施栽培和丰产技术推广为重点,大力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高原夏菜,进一步扩张蔬菜产业基地规模。要按照“双千田进沟上山、川坝区破千闯万”的总体要求,加快无公害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关键领域的技术推动。要建立健全科技培训机制,采取职业教育、专业培训、技术讲座、实地示范等方式进行培训,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努力让每个青壮年农民都能掌握1-2门致富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使他们成为发展特色农业的“土专家”、“田秀才”。

三要加强政策扶持。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按照《县农业特色产业扶持奖励办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扶持奖励力度,以政策激励促进产业的发展。县财政的支农资金要尽可能向农业产业化项目倾斜,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金融部门特别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要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提高对龙头企业和基地的信贷比重,通过小额信贷、短期信贷、中长期优惠信贷和专项信贷等一系列灵活多样的信贷组合,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要按照全县的统一规划,逐项落实好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各执法部门要坚决禁止各种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为特色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要推进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要着眼于特色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市场准入的扩大,积极推广国家、行业制订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占领高端,引领产业发展。同时,要引导龙头企业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名牌意识,加强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申领各种国际、国内认证,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使更多的特色农产品获得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市场准入资格。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突出抓好源头治理、标准化生产、市场监管和监管体系建设等工作,建立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监管体系,努力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农民自为的长效机制。在源头治理方面,重点抓好产地环境认证、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对农业环境的排放,引导农业投入品的科学合理使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标准化生产方面,重点抓好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宣传、推广与实施,逐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市场监管方面,重点抓好基地农产品准出检测、标识化流通、市场准入、检验检测工作,规范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和交易行为,确保放心农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农业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五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愿、依法注册”的原则,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能人大户、农技人员、村社干部和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等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力争到2015年,全县新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个,总数达到114个以上。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约定收购保护价,发展“订单农业”,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经纪人队伍,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产业基地与龙头、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真正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链条。要结合各自实际不断总结推广在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方面好的典型,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章程和规章条例,明确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力求在发展中规范,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

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机制,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工作水平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完善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农业产业化工作涉及面宽、政策性强,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要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部门包点、乡镇领导包片、乡镇干部和科技特派员包村的“四包责任制”,认真落实特色产业发展“五个一”责任制,切实将抓特色产业的任务落实到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身上,落实到相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身上。各乡镇和涉农部门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抓特色农业产业化上,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研究,一个链条一个链条地抓落实,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特色农业产业化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做到既能科学地评价各乡镇、各部门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所做的工作,又能客观、准确、实事求是地考核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在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作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

(二)要加大资金投入。要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的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论证申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争取国家、省市有更多更大的投入。要设立特色农业发展基金,不断增加县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抓住灾后重建的重大机遇,按照灾后重建农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管好用好这笔资金。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把扶贫开发、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资金有效整合起来,按照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增强项目的科学性,提高投入的集约度,提高投入产出率,使各类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启动民间资本,吸引多元主体投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

(三)要深化农村改革。要准确把握农村改革方向,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活力。要认真抓好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优化生产资源配置,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林业要素市场建设,抓好产权交易服务,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鼓励各类担保公司开展涉林贷款担保业务,盘活林地资源,吸纳各类投资。要围绕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和农业执法,积极落实改革措施,健全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畜牧兽医体系、农经管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理顺关系,强化职能。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把懂技术、会管理、信息灵、善营销的科技特派员,配置到特色产业开发的最前沿,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要抓好项目建设。要围绕产业发展论证一批产业基地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在内的重点项目,搞好项目的论证,增强争取项目的针对性。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三农”投入的重大机遇,全力以赴争投资、上项目,力争在通乡油路、通村公路、河道治理、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等方面争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强化我县的农业基础地位。要做好农业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更加注重通过市场运作上项目,扩大招商引资上项目,激活民间资本上项目,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的项目建设机制。

(五)要提高农民和企业家素质。要根据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邀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发达地区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来我县开展辅导讲座,组织农民群众和产业大户开展县内相互交流和县外观摩学习等活动,用先进的科技、市场理念来武装广大农民群众,促进农民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要坚持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利用优势的资源、优惠的政策和优厚的回报,吸引县外企业家到我县创办企业、开发农业。要加快本土企业家群体的培养,鼓励和扶持专业生产大户、经营大户逐步转变为农民企业家。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增强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