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局展义务教育管理计划区

教育局展义务教育管理计划区

20*年,是*教育“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温州市教育局“三满意”创建活动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大区建设的关键之年。我局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温州市普及十五年教育行动计划》的要求,认真贯彻区委《关于建设“文化大区”的实施意见》,坚持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质量,职业教育抓特色,学前教育抓规范,各类教育上台阶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体制,加大投入,完善管理,深入推进省“四项工程”和市“六项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区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一、目标任务

(一)学前教育: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5.6%,启动0-2岁早期教育。

(二)义务教育:小学招生303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毕业升学率均达100%。初中招生5900人,在校生巩固率达99.9%,毕业率达100%。聋哑儿童、盲童、弱智儿童入学率达100%。

(三)高中教育:普高招生2920人(包括民办学校),职高招生1180人;初中升高中升学率达到95%,确保中考成绩保持全市前列,高考上线率、本科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四)成人教育:新增省级示范性成人学校和省一级成人学校各1所,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30%,企事业单位职工培训率达到45%。

(五)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职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8%、98%、95%和80%。小学教师专科率、初中教师本科率、普高教师研究生(含在读)层次分别达到67%、62%和3%,小学、初中、普高、职高教师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达38%、43%、47%、40%。

(六)示范学校建设:创建省一、二、三级重点中学各1所,新增省市级示范性学校各1所、省级标准化学校5所、省市级绿色学校4所、市级德育特色学校1所,完成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12所。

(七)教育装备建设:投入300万元,配齐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必备教学仪器;新增600台计算机,中小学生机比达到11:1,中小学教师办公用机人机比达到:直属学校3∶1,非直属学校5∶1;全区新增多媒体小平台150套以上、小平台进教室普及率达到45%;完成全区学校校园网建设,实现*教育信息网第二次改版升级。

(八)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校舍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中学二期工程、温十五中扩建工程、区教师发展中心综合楼、温二十中教学楼、区实验小学塑胶操场、新灵昆二小拆建工程、横街小学综合楼、*二小综合楼基本完工,争取海城中学综合楼、状元五小教学楼、天河一小综合楼、海滨二小操场早日上马,区职成教中心完成新选址和施工前期工作。

二、主要措施

(一)以均衡发展为目标,巩固提高普及十五年教育成果。

1.完善“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健全教育经费预决算制度,完善人民教育基金管理办法,努力缩小校际差距、适当拉开校内差距;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加大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着重抓好创重点、评示范、建特色学校的硬件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校网布局。

2.完善中心管理校管理体制。强化“上下联通、左右协调”的职能,着力加强中心管理校对辖区学校的管理与指导力度,健全和推广联片教研、强弱校结对、资源共建共享的制度。为适时推行片区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或组建区域教育集团、学校共同体等)做好准备,以推进片区(区域)统一领导、统一师资调配、统一教学管理、统一教师待遇,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化设置,实现教育资源有机共享,加快片区教育均衡发展。

3.努力推进薄弱学校转化工程。继续实施区内示范性学校优秀教师到相对薄弱学校支教的制度,逐步深化支教内涵。从20*年起,我局将分期投入1000万元资金,用于薄弱学校转化工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基本完成转化任务;各薄弱学校要制定转化方案和计划,加强内部管理与对外交流,力争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上有起色。

4.认真落实省“四项工程”,重视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深入推进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教育资助券制度)”、“爱心营养餐”、“食堂宿舍改造”、“教师素质提升”等“四项工程”,20*年秋季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建立全区中小学贫困生电子档案,对贫困生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做好救助工作;推进学生宿舍、食堂改造工作,大力加强学生食堂管理;贯彻落实全区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民工子弟学校,加强对现有民工子弟学校的指导,规范民工子弟招生秩序,妥善解决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在做好区内、市内示范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的同时,做好对四川省宝兴县、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和新疆和田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二)以品牌建设为重点,着力扩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

5.重点办好*中学。加快*中学二期工程建设,争取年内基本完工;继续向全国引进优秀教师和重点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创建省一级重点中学准备工作。

6.重视提高重点高中办学水平。加快温十五中校舍扩建工程建设,力争秋季投入使用,为创建省二级重点中学做好准备;支持永强中学创建省三级重点中学。鼓励、督促市重点中学越秀学校和*高中继续完善管理、加大投入,狠抓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鼓励、督促省三级重点综合高中曙光综合高中继续完善管理、加大投入,突出专业特色,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7.大力支持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坚持以奖促评、以评促建的指导方针,支持、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创建省市级示范性学校或特色学校,确保2所学校通过省市示范性学校评估,一批学校在特色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中心幼儿园和规范化幼儿园建设,鼓励民办幼儿园申办示范性学校,促进全区幼儿教育规范化、标准化。继续完善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制度,全年争取完成12所学校评估工作。

8.支持、协助灵昆镇创建市级教育强镇,并鼓励其他镇(街)巩固提升教育强镇发展水平。完善对镇(街)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鼓励镇(街)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相应追加投入”的政策,支持积极性高的镇(街)加快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做好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和宣传,培养典型,整体推进。

9.实行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改变唯分数录取的办法,以评价制度改革助推素质教育的落实;*中学招收保送生100名,今后逐年增加名额,并按学校办学水平将名额直接分配到各初中,促进初中办学水平的提高;温十五中、永强中学和其他民办普高同一批次录取,由考生本人自愿填报志愿,为学校和学生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以市场竞争激励优质普高发展。

(三)以服务、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0.面向市场加快职教专业建设,吸引更多生源。降低职高录取条件,支持职高扩大招生规模,促进职教与普教协调发展。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加强校企联合办学,重点加强实训基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的结合,推广“订单培养”,推动学生就业。

11.加快区职成教中心建设。尽快确定新选址,做好征地等前期工作,争取工程早日上马;积极引资引智,以市场化运作做大做强我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12.进一步加强镇(街)成人校建设。力争使永中、状元成人校成为省示范性成人校和省一级成人校,加强其他镇(街)成人校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主动加强与农村的联系,面向市场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

(四)以规范管理为突破口,提高民办学校办学水平。

13.规范民办学校招生秩序。大力整顿和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学秩序,不合格幼儿园经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坚决予以取缔。明确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底线,联合有关部门加大依法取缔非法办学点的力度。严格控制普高最低录取条件,鼓励部分民办普高根据生源实际和市场需要进行转制、改办职高或综合高中。

14.建立健全民办学校全员人事制度,逐步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公积金和失业保险(简称“三金一险”)。在感情留人的同时,力求做到制度留人、待遇留人,进一步调动教师积极性。

15.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指导民办学校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开齐开足课程,加大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教学实验仪器、图书、音体美器材配备力度,提高办学水平。

(五)以人才强校战略为本,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6.扎实开展教师全员培训。落实《全区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认真做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管理办法,加强教科研指导,努力构建研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机制,重点做好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简称“三新一德”)培训,扎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完善校本培训制度,推进中小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7.积极实施“名校长工程”。在市局“名师名校长工程”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全区校长培训规划,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校长的学历层次、办学理念和专业素质,并组织好区首届十大名校长评选。加强校长队伍管理,改进校长管理考核办法,逐步推广校长竞选聘任制,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试行校长职级制;重视各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团结协作,着力加强薄弱学校班子建设,继续推进校长定期轮岗交流;抓好校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努力形成校长梯队成长结构,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层干部调整充实到校长队伍中来。

18.积极实施“名师工程”,依托青年教师骨干研修班等多种载体,大力抓好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形成中小学骨干教师梯队,培养造就一批名师。加强教师经验交流和青年教师培养,深化新老教师结对制度,注重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素质。实施《*区教师专业成长奖励办法》,组织区第三届课改之星评选,讨论出台区级“名师、名校长”评选方案,构建优秀人才成长和“名师、名校长”辈出的激励机制。

19.实施“班主任培训工程”。全面落实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将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建立全区班主任队伍电子档案,加强动态管理,试行班主任等级制;从20*年起,对全区班主任进行轮训,每年培训三分之一;落实专人负责德育科研工作,加强班主任工作研究与交流,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20.稳步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加强教职工常规管理的规定》和《关于清理在编不在岗教师的实施方案》,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师资调配、职称评定等适当向薄弱学校倾斜,重视解决英语、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和心理辅导等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加强薄弱学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六)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1.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推广德育导师制,注重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狠抓体验教育,办好四大传统节会,抓好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上好德育课,扎实进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德育队伍和德育示范学校建设,重视绿色学校、文明学校创建,重视挖掘学校办学底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人文内涵。

22.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各校要设立家长委员会,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办好家长学校,重视对家长进行正确家教方法的宣传培训,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协同做好学生教育。完善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制度,主动做好与学校所在村居的联系,协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23.切实做好“减负提质”工作。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减负十七条”和市教育局“减负十条意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每一门课程,尤其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并加强对课程开设的督查;规范困难学生课后管理,加强学生课外读物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24.扎实搞好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性工作来抓,构建以“立足本校、区域推进、校际联合”为特色的校本教研体制,强化督导检查和组织指导。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着眼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着眼于薄弱学校和后进生转化等,进行应用性研究,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25.认真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初中要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我局《关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健全评价组织和有关制度,扎实做好学生过程性评价和专门性素质考查,严格评价程序,保持客观公正,为中考招生制度改革顺利实施打好基础;各小学要积极建立健全相应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实施中的激励导向作用。

(七)以教育教学应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学校现代化建设。

26.加大设施投入,提高配备标准。教学仪器要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补充完善,尽快达到国家一类标准。20*年各校要统一配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和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必备教学仪器,继续做好以多媒体小平台和校园网为重点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继天河之后,*和海城片中小学实现班班通。

27.提高使用效率,服务教育教学。在加强仪器标准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规范实验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管理,突出教学应用,抓好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出台《中小学新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意见》,加强*教育信息网和学校网站建设,加强安全防范,规范网络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并加强对学校信息化设备应用情况的督查。切实抓好校长和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搞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电子政务,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加强学校现代化建设。

(八)以狠抓制度落实为关键,努力打造和谐教育。

28.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教育,健全制度,立足预防,确保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安全,争取年内直属和公办中小学平安校园创建率达到100%,实现安全教育系列化、有序化,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做到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组织领导到涉及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设立明确的有标准要求和防范应急预案,落实具体责任人员。大力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做好学校饮食、卫生、消防、校舍、交通等各项安全工作,提高防病、防爆、防火、防盗、防中毒、防校舍倒塌和各种意外伤害、意外突发事件的能力。

29.加强教育行风建设,规范学校管理。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和高中收费“三限”政策,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办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以治理违规收费为重点,加强教育行风监督检查,重点规范学生食堂帐目和课后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加强财务培训,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完善基建项目招投标和大宗物品采购制度,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认真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加强常规检查,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主动搞好排查治理工作,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除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教育事业稳定协调发展。

30.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党建群团工作。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体系实施细则》及20*-20年工作要点,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思想、作风、纪律教育,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探索和完善廉政建设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办法,做好干部廉政谈话,推广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重视系统党建群团工作和文明单位建设,重视退离休教师“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工作,积极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努力打造和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