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贸局加强经济结构调整计划

经贸局加强经济结构调整计划

20*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起始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对于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保持我市良好发展势头,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和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城乡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76‰以下。

做好20*年政府工作,必须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加快新农村和新型城市化建设,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本届政府任期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要求,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着力提升先进特色制造业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聚水平。推进家电、化纤、轴承等传统主导产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技术能级,切实保障重大技改项目实施,全年完成工业技改财务投入100亿元。强化产业导向,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大力支持信息通讯、新型化纤、医疗器械、汽车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品牌战略,鼓励贴牌企业创造自主品牌,支持自主品牌发展成为著名品牌,力争新培育中国名牌产品3只、中国驰名商标3件。依托块状经济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品牌,强化家电科技城(会展中心)载体功能,举办首届中国*家电博览会。突出扶优扶强,组织调控生产要素向规模骨干型、成长潜力型企业集聚,努力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引导和规范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传统家庭工业向现代家庭工业转变。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优化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规划布局,完善和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推进达蓬山文化旅游区、五磊山*景区、汽车贸易市场、西部物流市场等重点商贸旅游项目建设,扎实开展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规划编制和建设筹划,继续实施社区商业建设,整合提升专业商品市场,着力改善城乡服务业设施。以杭州湾*贯通为契机,策划举办旅游、商务、节庆系列活动,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休闲旅游。继续实施“两店一场”工程,加快村级农贸市场改造,着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引导汽车、休闲、保健等消费热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亿元。

扶持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高效品牌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抓好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等新型规模经营,规模经营面积力争保持在30万亩以上,新建大型绿色产业基地3个。优化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稳定10万亩粮食产销合作基地。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改革农技服务体制,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继续推进省级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农业科技园区和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增加对先进农机具及设施农业的政策补助,强化农产品质量认证、联合创牌和动植物疫病防控。进一步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挥农户小额信贷担保公司和支农风险金作用,继续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努力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扎实做好农业普查工作。

(二)加快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扩大科技创新风险基金规模,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积极构建公共研发、检测、信息平台,筹建高科技孵化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深化拓展与“两院八校”的科技合作。以高端制造、数字化、生态型为方向,继续实施十大科技专项,努力在主导产业上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化活动,建设重点行业专利检索数据库,加强商标专有权侵权整治。开展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推进*数码桥建设,提高企业设计、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全面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全年新实施部级科技项目25个,引进国内外智力项目50个,新增制造、管理集成信息化示范企业55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3%以上。

推进节能降耗和资源集约利用。强化政府对节能降耗的监督管理、目标考核和问责制度,分解落实年度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实行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公报制度。推广节能技术和工艺设备,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和民用领域节能。积极开发新能源,加快杭州湾风电场项目建设。充分运用环保、节能等市场准入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新上项目,禁止高污染项目进入,加强对千吨标煤以上企业的用能监控。强化节水管理,实施城市分类供水,推广中水回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盘活存量土地,清理闲置土地,继续推广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建设,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确保耕地动态平衡。

加快“两区”集聚集约发展。继续下大力推进杭州湾新区和慈东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配套,优化服务环境,加快优势产业集聚,提高集约开发水平。加快完善新区交通网络、供水设施和污水处理系统,建成九塘至十塘21平方公里区块,完成保税物流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做好区内商业配套、生活设施的规划布点,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功能和作用,积极发展高端外向型产业,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60亿元。继续加大慈东工业区投入,完善一期区块基础设施,启动北部区块开发建设,加强对外推介招商,全年引进20个优质项目,力争50个项目建成投产,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

(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着力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深入落实国务院“非公经济三十六条”,完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技术支撑、金融支持、人才培训等政策措施,依法保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优化产权结构,创新组织模式,加快股份制改造和境内外上市步伐。引导企业运用嫁接、入股、并购等多种引资模式,承接国内外先进设备、适用技术、管理经验和品牌市场。强化企业经营者培训,培育和引进职业经理人,加快建设一支战略型、创新型、知识型企业家队伍。深入开展“经济规范在*”活动,重点开展知识产权、产品质量等六项整治,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健全督促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办法措施,促进企业在诚信经营基础上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稳妥推进公共服务行业改革。大力推动垄断性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在供水、供气、排污、公交等领域,逐步建立共建共享的建设开发机制和管办分离的经营管理机制。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进一步引导民间资本介入公共服务领域。扎实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实施阶梯式水价试点,继续加强有序用电管理,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环境资源化、资源有偿化的有效机制,全面实行排水收费制度。

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营造选商引资氛围,着重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世界500强企业的引进,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以上。吸引更多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外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积极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完善安全贸易平台和预警机制,提高加工贸易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扶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出口,支持出口企业创立品牌,新增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商品、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各2只,全年完成自营出口48亿美元。注重发挥进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增加关键设备、先进技术、知识产权和生产原材料的进口,全年完成自营进口8亿美元。支持企业建立境外加工基地、营销网络、研发机构和开展资源合作。加快接轨上海步伐,扩大与国内其他区域的经贸合作。

(四)强化区域统筹,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在扶持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积极推进新农村各项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和实施,结合新环境百村改造,探索推进农村居住方式和农民建房方式改革,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扎实搞好农村新社区试点。继续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推行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实施农民饮用水解困和饮用水质提高工程。着眼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市场、标准厂房、三产用房等村级资产性稳固财源,重视解决经济薄弱村的集体经济来源问题。组织开展“百企百村结对”活动,推动工商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注重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加快培育一批新型农民,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努力提升中心城区品位。完善城市规划体系,进一步发挥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引导作用。积极实施“退二进三”,大力发展城区经济。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完成中央商务区市政设施配套建设,推进旧城二期改造,启动浒溪线两侧综合改造项目开发。创新城市改造开发机制,研究制订城中村改造技术规范和政策措施。推进实施水门绿园、前应路两侧景观绿化、滨江绿地等园林绿化工程,增加城区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设施。扎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综合执法,启动中心城区数字化城管试点,加快环卫设施改造和市环卫作业中心建设,扩大道路18小时保洁范围,加强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环境治理。扎实推进城区疏堵保畅工程,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延伸优化公交线路,新建扩增公共停车场所。

积极推动片区联动和余慈统筹发展。根据“一中心、四片区”市域空间结构,深化完善片区发展规划,探索建立统筹发展机制。发挥杭州湾新区龙头带动作用,筹划推进杭州湾片区产业集聚、休闲旅游和城市服务三大功能布局的配套开发。加快慈东片区内部道路连通,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推进基础设施与宁波市区接轨。加强观海卫片区各镇功能协作、交通联络和产业配合,强化观海卫镇在片区内的工业、商贸、旅游重要地位,促进片区整体协同发展。打造周巷片区综合优势,加快周巷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适度超前增加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投入,进一步提升对周边要素集聚吸纳能力。积极推动余慈统筹发展,加强与余姚市在水利、交通、电力、环保等领域的合作,贯通余慈交界部分路段,推进周家路江至长泠江河道治理,做好杭州湾*余慈连接线项目前期工作,落实余慈快速通道线路走向和项目设计。

切实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一批水利、能源、交通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曹娥江引水(*段)、徐家浦两侧围涂、东部三塘横江拓疏(淞浦至蛟门浦段)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实现汤浦水库引水到慈,加强水资源统筹调剂,有序推进“西水东送”。推进500千伏观城变及220千伏慈南变、贤江变、*变等电力设施建设,建成杭甬天然气管线*支线工程。加快实施浒崇公路、中横线二期、329国道(掌起至蟹浦段)、白彭公路、古师公路等骨干道路扩建、修建和改建。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矛盾和问题。

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围绕生态市建设目标,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导向,推进生态镇、生态村、环保模范单位创建。制订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规划,新增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各12家。大力开展水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市域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推动城乡污水管网建设配套,加快东部、北部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教场山污水处理厂扩容。开展*江、*江等城河治理,继续加强生态修复。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施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和堆高覆绿工程,建设中心城区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对电镀、漂印染、废塑料、小熔炼等重点行业、重点生产区域的污染整治力度,启动轴承行业油污染治理。加强农业污染治理与农村环境保护,加快畜禽屠宰加工中心建设,启动绿色畜牧区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健全河道保洁、庭院整治长效机制。加快生态绿化建设,实质性启动杭州湾湿地项目,加强沿海防护林、生态公益林、生物防火林建设和管理。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联合创建工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完成省级示范文明城市申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省级调研,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通过省级技术核查。

(五)加强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综治工作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建设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群防群治和技防物防网络。贯彻“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大力营造和谐信访环境,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严格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道路交通、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和“三合一”企业的安全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落实应急预案的宣传、演练和相关预防措施,统一全市救援特种电话号码,建立“110”应急求助联动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增强“三防”意识,建设“避灾工程”,切实做好防灾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切实维护移民和民族宗教领域稳定。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施城乡统筹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抓好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积极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重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被征地人员、退伍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大力宣传贯彻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健全劳动保障监控调处体系,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加快建设市、镇、村、企业四级劳动关系监控网络,进一步提高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强化纠纷监察调处、企业分类监管、欠薪监控预警等工作。

加强人口综合服务与管理。开展区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探索建立人口预警机制,发挥产业政策对人口的调控作用,促使人口规模与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强化计划生育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和综合施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改进计划生育、文化生活、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服务,推进集中居住,落实用人单位、出租私房房东和社区的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和谐促进组织的作用,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和睦相处。

(六)坚持惠民优先,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行职工低标准养老保险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切实做好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即征即保,鼓励农保、土保人员通过“三保”衔接参加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建立面向城镇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推进以农民工为重点的住院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工作。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力争到年底,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万、13万、23.5万、10万和1.5万。完善社会弱势群体帮扶体系,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中心城区敬老院、阳光老年城等养老设施建设,逐步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确保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制定实施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继续优化学校布局,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力求缩小城乡校际师资、校舍、设施等方面的差距。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突出抓好学前三年和高中段教育,筹建早期教育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调整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实施*职高、行知职高、锦堂职高实训楼扩建工程,推进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实施市老年大学校舍扩建工程。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的终身教育网络。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提高医疗诊治水平。扩大医疗资源供给,新建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建设市人民医院行政综合楼工程,迁建妇幼保健院,实施横河、逍林等地中心卫生院改造,筹划东部医疗中心建设,做好峙山医院、精神残疾托管中心、社会福利院联动工程前期工作,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度,加快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增加政府投入,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小额报销制度,扎实推进农民健康体检。深化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努力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着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大力繁荣公共文化。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加快陈之佛艺术馆、体育馆、上林湖越窑青瓷展示中心建设,鼓励兴办民间专业博物馆和地方特色博物馆,加强东海明珠工程、村落文化宫和村级阅览点建设。进一步改造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开展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前期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丰富文化送百村、广场文化、民间艺术周等活动内容,扶持城乡艺术团体发展,增加引进高水准文艺演出和体育赛事,积极备战宁波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展老年体育达标村(社区)创建活动。注重地方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的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和适度开发,开放虞氏旧宅,加强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做好*地方志续修工作,筹建数字档案馆。

在抓好以上工作的同时,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推进十大民生工程要求,把城乡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食品安全、道路疏堵保畅等十方面重点工作,列为年度市政府实事工程,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坚持服务优政,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在继续完善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事业、劳动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投入,积极推行财政支出效益审计和绩效评估。加强镇级财政建设,防范和控制政府性债务风险。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运用规划、产业政策、技术和环境标准等手段改善政府经济管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部分事业单位转为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发展民间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组织,加快建立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分工协作的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创新方便企业和市民办事的工作方式,努力为社会提供更为便捷、经济和有效的服务。

坚持科学施政,切实推进制度和管理创新。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强化后续监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健全政务信息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推进公共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现代化。强化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和产权交易集中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增强镇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城乡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体制机制,推动政府经济社会管理重心下移。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建立健全公正科学的行政程序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完善政府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审查制度。全面实施“五五”普法,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行政执法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贯彻落实人大监督法,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加强市政府部门与派的对口联系,进一步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坚持从严治政,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提高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强化公务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不断增强开拓创新、破解难题、拼打硬仗的工作能力,树立政治坚定、开拓进取、为民务实、清正廉洁的形象。大力加强行政监督,推行政府绩效评价和行政问责、追究制度,完善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深入推进政府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扎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加快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各位代表!美好的*经济时代已全面开启,*大地正焕发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加快建设效益和谐新*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