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技局科技创新环境发展总结

科技局科技创新环境发展总结

区委、区政府:

20*年,我区的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依法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人员,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区委、区府的战略部署(主攻三产,提升二产,优化一产),以轻博会和培育网上技术市场为平台,以营造科技创新环境为核心,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强区”和科学的发展观战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全区共争取到“国”字号17个,“省”字号26个,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主要工作绩效和特色如下:

一、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1、党委政府利用各级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来加强重视科技事业,从而营造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氛围:一是今年上半年我区顺利通过了20*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受到市领导的好评,并被评为20*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省委办发[20*]50号)。二是积极参加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目前省里已把我区作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单位上报到科技部,我区将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单位。

2、加大科技宣传力度,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大力开展农村科技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不断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展青少年科教活动。以科技活动周为契机,设立科技宣传栏、编印画册,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通过政府、企业、科技人员、青少年互动,提高全社会对推进科技创新环境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全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

3、不断提升科技人员的政治地位,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科技人才的良好氛围。科技人员的无私奉献,为我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提高科技人员政治待遇,为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政治热情,区委、区政府在本届区政协安排科技界委员12位,全市唯一的一位科技界省人大代表也在我区,全社会重视科技人才的浓厚氯围逐步形成。

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加快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科技工作,制订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组建研发中心。20*年,5家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了区级科技研究开发中心,今年验收认定了12家,全区累计验收认定了的企业研发中心已有36家,1家企业荣获省级科技研究开发中心,2家企业创建省级科技研究开发中心,有力地提升了我区民营企业的科研开发能力和水平。

2、发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作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改变我区滩涂养殖规模小、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增产不增收的状况,区委、区政府专题研究省级滩涂养殖科技园区建设,成立了以张纯一区长为组长、多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该园区面积3万亩,以科研、种苗培育引进、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出口、休闲旅游为主导产业,省级(*)滩涂养殖科技园区孵化器占地300亩,主要承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贝类研究室实验基地、国家级泥蚶原种场、浙南海水养殖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省水产种子种苗工程*中心、省农业引智成果推广示范基地、*市滩涂养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市滩涂贝类行业技术服务中心、*医学院海洋科学教育与研究基地等功能。预计今年养殖产值可达2.99亿元,对提高*乃至全省滩涂养殖业科技水平、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孵化器建设进展迅速,引进开发新品种8个,已向当地养民提供大规格文蛤苗种约1888、5万颗,目前塘内尚有文蛤、菲律宾蛤仔、美国硬壳蛤等各种贝类苗种2亿多颗;并开展多批无公害养殖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养殖户约300人。

3、增进科技合作交流,构筑科技合作平台。为增强我区科技创新能力,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区委、区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事宜。通过引进科技人才和加强与大院名校合作,使企业认识到要在激烈竞争中获胜必须依靠科技,自觉建立内部研发机构,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部分企业还组建了科协,科技人员的待遇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一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轻博会,认真搭建企业和大院名校的合作交流平台。在20*中国(*)轻博会上,凯喜姆阀门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参加展览,5家企业签订了签订科技合作合同6个,合同金额635万元;对外招商引资意向合同1个,合同金额达到200万美元;另外招聘人才41位。二是通过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区分市场,签订高新技术产品合同21项,金额超过1800万元。

三、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区域产业升级

1、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科技产出率。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提升,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区外贸出口奖励办法》第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鼓励民营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20*年目前新增确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3家,市级8家,区级3家,预计年底新增市级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还有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区级2家。目前,*共拥有科技型企业150多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全市19家)、省级25家、市级37家、区级53家。

2、浙江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食品与制药设备产业基地获准建立。今年7月19日,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专家论证会在杭州举行,*食品与制药设备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方案受得专家一致肯定,获得省科技厅批准建立。食品制药设备产业是*快速成长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拥有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2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8个,杀菌釜等几个高新技术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去年,全行业实现工业生产总值23.5亿元,是*市工业支柱产业之一。该特色产业基地建立后,*区政府进一步整合资源,扶优扶强,促进特色产业跨越式发展;并以此带动区域内阀门、仪器仪表等一批配套产业迈向高新技术化。全省共有10个县(市、区)参加了本次浙江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申报工作,获得批准建立的仅5个。

3、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浙江)基地——*市制药装备业基地*分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浙江)基地今年获得科技部批准建立,作为省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制药装备业基地*分基地,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得到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取得了飞跃发展。一是产品科技含量高。通过科技投入,该基地新产品不断涌现,已经开发出的产品有全自动多功能提取浓缩机组系列、高效节能浓缩(单效、双效)系列装备、真空履带连续干燥机组、系列胶囊填充机、全自动硬胶囊填充机、多功能药品包装全自动生产线、中药制粒填泡罩装盒包装线、HZD系列自动提升料斗混合机,CO2超临界萃取工业装置、全自动逆流提取机组、全自动层析系统、药品包装生产线(高速)、智能程控封闭式中药成套设备等。承担多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包括国家级新产品计划、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星火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及其他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等。二是研发力量强。以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为中心的中药制药装备研究集体,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中药浸膏真空带式干燥工艺标准化研究”和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中药质量评价及生产过程质量监测”、浙江省中药现代化专项重大项目“先进中药数控连续干燥生产设备”、*科技局重点科研项目“可控式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装置”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先后与国内著名中药企业天士力集团、广药集团、正大青春宝药业集团等合作完成了多项中药制药过程控制及装备技术研发项目。

4、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增强我区科技创新能力,认真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广泛发动企业申报国家、省和*市科技计划项目。20*年我区共争取到国家级科技项目17个,其中获得星火计划1项、火炬计划项目9项(数量位居各县市区前茅)、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4项,科技兴贸行动计划1项,共获得国家经费补助40万元;新增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16个;省、市级科技项目14个,共获得省市级经费补助225万元。对当年获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或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项目的企业,区政府按国家、省有关部门的规定予以4万元匹配资助。通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有效地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的提升。

5、实施专利战略,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一是开展专利奖励与扶持工作。20*年我区安排专利奖励经费10万元,共奖励发明专利3个,实用新型专利23个。同时,我局在20*年三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评审过程中,对含有专利技术的科技项目进行优先支持,经费上予以重点倾斜。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我局在永中街道开展上街集中宣传活动,通过悬挂知识产权宣传画、分发知识产权小知识手册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知识产权知识;同时,深入科技企业,向技术人员分发宣传资料,提高他们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权意识。另外,我局还会同市知识产权局、鹿城区科技局等单位在《*晚报》上举办了知识产权知识有奖问答活动,获得比较好的宣传效果。三是鼓励企业申报各级专利示范企业,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20*年,我局推荐浙江华东阀门有限公司申报*市专利示范企业。目前,我区共有2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4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通过专利示范企业的申报工作,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奖励措施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规范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四是开展专利维权活动。20*年,我区爱好笔业、精通阀门、奇胜阀门等企业发生了多起专利产品被侵权的情况。我局通过*区公安分局驻*区科技局知识权联络室热心地为被侵权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维权方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科技管理机制,加大科技经费投入

1、深化改革,科技管理上了新台阶。建立科技项目立项“三审一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科技管理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项目调研、专家实地考察、专家综合评价、区重大项目审定小组审定等程序强化科三经费科学管理,合理安排科技项目。同时,加大对重大项目、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根据我区科技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了一批新的科技政策,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把科技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加大投入,区域科技有了新进步。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前瞻性和风险性,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技三项经费比例和数量大幅增加,从2000年占财政总支出的2%到20*年的2.8%,从2000年的154万元到20*年1220万元,高于同期税收的增长幅度。同时带动社会经费的投入,20*年扶持科技项目41个,带动企业投入4亿元,信贷奖金投入达到1.5亿元,新增产值95亿元,利税1.8亿元,较好地发挥了政府科技奖金的政策导向作用,形成了以政府资助为引导、企业自主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信贷投入为支持,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五、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努力创造了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人文环境。

配合区委、区府人才战略,推进人才工程,我局做好了以下工作:首先,积极组织了企业申报引进国内外智力项目。其次,启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项目,进一步提高科技人才居住、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优化区域人才环境,真正实现科技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再次,配合了组织部在人才标准认定、深化职称改革、人才产权激励机制等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革。为创造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人文环境,提供有利的借鉴。最后,开展了自然科研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共评出46位初级自然科研人员,解决科技人员特别是外来科技人员职称评定难的问题。

一年来,我区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薄弱环节。一是全社会科技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显示度不够明显;二是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企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发展后劲仍然不足;四是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