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学改变县区发展方向会上领导发言

科学改变县区发展方向会上领导发言

同志们!

上级党组织决定由我来担任县委书记,我感到责任重大、担子不轻,生怕做不好工作,有负区市党委对我的信任,有负人民对我的热切期待。近日来,怀着一颗诚惶诚恐的心,怀着对21万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对全县工作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听取了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走了走、看了看,尤其还组织了四套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周边率先进入西部百强县的四个市县参观学习。通过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在知己知彼认基础上,对发展县域经济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今天第一次和大家共商发展大计。思考命了个题目,叫“重新认识、科学发展、立志改变”,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在中国历史上,县域经济已经有2000多年的演变历史,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当前,中国县域经济东、中、西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诸多县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观念、体制、人才、资源、资金、市场、技术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的问题。作为西部内陆省区的一个小县,我们更需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我们知道,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没有县域经济的崛起,许多美好的设想只会长久地留在纸上,难以变为现实。多年来,自治区每年都要召开县域经济观摩会,这种以观摩督促工作的方式突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昭示了壮大县域经济是推动各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奋力崛起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如何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壮大县的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下面我谈六点看法。

一、要重新认识

纵观中国当代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国百强县”和“西部百强县”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代名词。近年来,在历届县委、政府班子的带领下,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也提出了“跑步进入西部百强县”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首先搞清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从第十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平均规模来看:截止年底,全国百强县的平均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40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3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40元。西部百强县的平均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13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9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30元。西部百强县第一位内蒙古自治区的准格尔旗,地区生产总值53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18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45元。与全国百强县、西部百强第一名比,的距离还很远;但与率先进入西部百强县的四个区内市县相比,我们的差距不是很远,仅有一步之遥。贺兰县以排名96位进入西部百强,地区生产总值44.3亿元,比我县少4.3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1亿元,比我县高1.2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662元,比我县少74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16元,比我县少31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80元,比我县多353元。认真分析、比较我区率先进入“西部百强县”的平罗、贺兰、青铜峡、等县(市)发展特点,以部级能源化工基地和中国国际精品羊绒之都,跻身于中国产业能力发展百强县(市);贺兰已跻身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强县(市)行列;平罗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城市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通过考察学习我们发现,这些县市除了经济指标的快速发展之外,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都充分发掘出了当地的特色和亮点,更重要的是他们那种干事创业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很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借鉴。尽管我们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缺少亮点、精品,这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发展上,在城市建设等方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说,我们在发掘特色和全面发展上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实践表明,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区位条件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影响。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基础等基本要素,越来越不能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重视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积极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通过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要素效率和配置水平,才是县域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战略选择。这就把不断认识县情的任务提到我们面前。同样也需要不断认识县情,理由有三:

一是日新月异的政策和发展环境需要我们不断认识县情。宏观政策环境或宏观经济形势不会永远静止在一个水平上。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革,国内经济虽实现了企稳回升的发展态势,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很大。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尽管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放眼全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还依然薄弱,发展水平还严重滞后。因此,我们必须要牢牢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清县情实际,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创造核心竞争力,找准着力点,抓住关键处。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全面把握县情,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好的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针对经济结构的畸形偏差,调整结构、优化政策和策略,以此实现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二是变动不居的经济生活需要我们不断认识县情。每天都在变,每一个农户、每一个企业每天都会有新变化,每天都会发生新的投资行为、新的管理改进、新的效益产生、新的生产力萌芽催生,现实的经济生活永远变动不居,生动而具体。所以需要我们不断调整认识角度,不断认识新事物,不断研究新情况、不断适应新形势。今天的与全区率先跨入西部百强的平罗、贺兰、青铜峡、相比,显然已经落后它们3-5年,如果我们的思想仍然停滞不前,发展是很难实现超越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呢?原因很简单,我们长期生于斯、长于斯,对落后的或不合时宜的事物早已熟视无睹、司空见惯,安逸的生活弱化了我们的进取心,狭隘的思想欺骗了我们的眼界,如果我们再不转变思想,依然自以为是,难免会被时代所淘汰。

三是不合时宜的思想认识需要我们不断认识县情。人的认识有一种惰性,对于已经初步认识了的事物不愿意再下力气去观察、研究、思考,满足于一知半解、浮光掠影。比如:的城市和产业定位等问题,以前的定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不能说没有缺陷,我们还是没有很好地把发展规划融入到整个沿黄城市带,没有把城市规划与大结合起来,许多建筑标准低,追求的只是数量和速度,而不是质量和效果,一些工程往往还没竣工就已经是一个落后的建筑。所以我们还必须进一步认清县情,挖掘潜力,给自己提出不断深化县情认识的任务,切不可在蹉跎岁月的流逝中,使我们变成思想懒汉或脱离实际的人。

不管是与全国百强县、西部百强县相比,还是与兄弟市县相比,我们都有差距。这种差距从表面看是经济指标的差距、社会事业的差距、城市建设的差距、收入的差距,往更深层看是体制机制的差距、综合经济实力的差距、干部精神状态的差距,但最主要的还是思想观念的差距、认识的差距。所以,重新认识首先必须要重新认识的差距,尤其是要认识到我们在认识水平、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如果认识不到这些差距,谈何跨越式发展。因此,必须要知耻而后勇,必须要在优势和劣势的辩证把握、纵向和横向的综合比较中确定发展目标,把握发展方向,优化发展战略。要破除难突破、难争先、难超越的保守观念,树立越是落后越要赶、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思想观念,不断冲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敢想、敢闯、敢试、敢担风险,向先进学习,向一流看齐,向“百强”迈进。

二、要重新发现

重新认识,目的就是要更好的了解,从而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观念去重新发现。也就是说,我们不是仅限于了解“今天已有什么”,而在于要重新发现“明天会有什么”。我们要在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去重新发现。如何去重新发现,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大家认真思考。

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来一个月来,我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干部群众勤劳朴实、踏实肯干。但也发现了一些不利于发展的欠缺之处,主要表现在思想保守、步调缓慢、精神状态不佳等等。要搞清楚“明天会有什么”,我们必须要具备慧眼发现未来的能力,只有全县的党员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开动脑筋,想象未来、谋划未来,这一盘棋也就走活了。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静止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一个地区的发展,老盯着现有的东西,与自己比、与以前比,不能超前谋划未来,不能冲破思想的牢笼,仅限于有多远就走多远,对未来的发展想都不敢想,还怎么能干出来?大家想想看,不论是还是所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已有的项目或取得的成就有多少是过去10年、20年或更远时就有的呢?东南沿海各地区的发展不也仅仅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才实现的吗!实践证明,不能清晰的了解今天、发展明天、谋划后天的事情,就必然固步自封,贻误战机,被人赶超,甚至被淘汰出局,留下不可原谅的遗憾。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解放思想,深刻审视我县目前在全区、全国发展所处的位置,准确把握我们的优势和不足,深刻反思我们的思想和精神状态,进一步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社会变革、转型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要跳出看、跳出县域谋划,努力破除自我比较、小进则满、小富即安、封闭自弃、盲目乐观的小农意识,树立世界眼光、放眼全球,以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大市场、社会变动大格局为参照,大力倡导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大力倡导大市场、大开放的新观念,大力倡导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创大业的新观念;引导干部群众正确处理“好”与“快”、“稳”与“跃”的关系,克服宁肯苦熬、不肯苦干,难有作为、信心不足,不思进取、怕冒风险的思想;要树立知难不难、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奋力赶超的意识,做到永不懈怠、永不停滞、勇往直前,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不断拓宽思维角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转变思维方式,变机械跟上型思维为主动创新型思维,变单一求同型思维为多维求异型思维,变封闭经验型思维为开放型思维。努力破除把一定条件、一定时间、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某些成功经验僵硬化、凝固化、教条化的固步自封倾向,鼓励干部群众勇当改革者、敢做探索者,以创新的思维谋划工作,以创新的措施推进工作,以创新的精神开创局面。认准的事就大胆地去试、大胆地去闯,积极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

二是要注重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据我了解,的许多学生、教师、干部都千方百计的去发展,只要经济条件允许的人都想着在买房、到居住,长此以往的发展是很危险的。认真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关键的原因是,的城乡建设还不能充分引起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留恋,还没有把当做自己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家园去呵护、去宣传、去建设,距离“两宜”城市和建设“大”的要求还很远。有480多年历史的纳家户清真寺,有已经初具规模的中华回乡文化园、中华回族第一街等伊斯兰特色标志性建筑,更有千百年来形成的具有深厚底蕴的黄河文化,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深入的挖掘和发展。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打造塞上回族文化旅游名城”发展定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深层次挖掘文化内涵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一座建筑物如果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撑,那么它只能是一座僵死的建筑,这些建筑物构成的城市也只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堆积起来的“空心城”而已。我认为,一个城市,硬件设施只是它的外在表现,而内在的文化内涵才是它的灵魂与生机,因此,发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比建设硬件设施更重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增强城市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它能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带来无比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最缺乏的东西,是我们从来就忽视了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要深入发掘的文化特色(回族文化、河套文化、红色文化等),尤其是要突出发展回族文化,一定要把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融入城市建设,要更加注重丰富文化内涵,张扬文化个性,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文化竞争力,大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我发现,外地人比我们人更了解,并能静下心来潜心研究的文化,而人一贯错误地认为,只有大城市才有文化,自己没有什么可挖掘的东西。所以,城市建设必须突出回族文化特色,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不能再走已经落后的路。

三是要彻底消除传统农业观念的影响。是塞上江南的精华地段,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衣食无忧,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行为。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的经济社会发生了一些突破性变化,但根深蒂固的传统农业观念还没有彻底的消除,所以我们仍然落后于其他地区。如我们的设施农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已有8万亩的规模,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等多种发展模式,培育了小任、董洋、天天鲜等多家龙头企业,引进了供港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发展了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甚至在部分领域内具备了一定的优势,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深入分析,这些成绩和经验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内涵和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所谓现代农业,就是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因此,我们必须要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大规模,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纵深发展。在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中,一要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在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方面下功夫;二要更加注重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在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方面下功夫。

四是要以高新技术推动新型工业化。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已经形成了发酵和生物制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了伊品、紫荆花、启元、多维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支撑着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但与“新型工业化”的标准依然很远。要把优势特色真正变成支撑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航母,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今后发展工业,必须要从县情实际出发,围绕“完善功能、落实项目、打造特色、提升形象”四个重点;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促使传统产业尽快提高水平,发挥更大作用;处理好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既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又要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再就业问题;还要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抓紧宁东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尽早构筑总体框架,按照自治区和市的产业定位,高起点引进一批“高、新、精、大”的项目。

五是要高点定位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趋势,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越来越成为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沿黄城市带物流园区的发展刚刚起步,我们应站在今后十年的角度、用长远眼光看待现代物流业,积极打造集“现代仓储、加工配送、交易批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使其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望远十大专业市场建设相继开工,拉开了我县发展商贸物流业的序幕,但一定要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算好经济账,把企业的投入、产出和创造利税的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找准定位,提升档次。要引进有实力、懂经营的企业家搞市场,把望远现代商贸物流园区同沿黄城市带上规划的国际空港物流中心、陆港物流中心等结合起来,不搞重复建设,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打造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物流中心。

六是要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推动经济长远发展。一个地区仅有经济的发展,只能是昙花一现,真正能推动长远发展的后劲还在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贺兰县近年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先后成功创建了全国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等13项部级荣誉,这些荣誉都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集中表现,也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加强的地方。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要想长远发展,不在于搞了多少低水平的建设,关键在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我们一定要树立信心,以争创全国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文化建设先进县、全国小康建设先进县、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县城、全区统筹城乡先进县等全国荣誉为目标,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要把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把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的比硬件建设更重要,要把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作为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发展民生事业,实施民心工程,让全县人民吃得更健康、穿得更体面、住得更舒畅,行得更通畅、生活得更有尊严。要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确保政治稳定、社会安宁。要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动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

三、要重新发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区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地方经济赢得主动发展和综合发展的前提。发掘的根本就是要培育县域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是整个区域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能力,在一定的自然历史基础上经过演变而逐步形成的超越其他区域的能力,是蕴涵于本地区内质的、独具的,支撑本地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竞争优势,并使本地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是一个地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统一体。因此,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发掘。

一是要重新发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全国来看,凡是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运行状况良好的县(市),都是与其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掘分不开的。为什么要倡导发掘核心竞争力?这涉及一个经济动员的问题,每一个县、每一个地区都有经济资源潜力的空间。一届党委,一届政府能把资源潜力动员到什么程度,决定了经济战略的成败。西部大开发的上一个十年,西部地区当然也包括我们,在资源动员上可谓不遗余力,但动员的绩效大不一样。有的地方仅限于圈地卖地,地卖完了资源动员的招数也就用尽了;有的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很快显露出资源枯竭的败象;有些工业基础较好的县(市)成功地招大商引巨资,但也有底牌出尽,好景难再的时候。诚然,经济上成功的县(市)无不是凭借各自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的强势,进而带动了其他产业的齐头并进。但是,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几乎每种模式在经历了辉煌以后,都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发展的弊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人力资源、资本、技术、市场、企业、产业等各种要素的推动,传统的经典模式正在悄然发展演变。如过去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已经演变为“新苏南模式”、“新温州模式”和“新珠江模式”,以使其继续保持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能力。所以,在这里提出重新发掘,就是要我们遵循正确的经济资源动员方式,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从我县看,尽管经过近几年奋斗,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产业布局已初显规模,新兴工业方兴未艾、现代农业日新月异、城市北扩东移、商贸物流焕发新姿、民生事业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等,这些都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具备了向“西部百强”甚至“全国百强”冲刺的必要条件。但今后一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高水平定位、科学规划,绝不能以牺牲土地、环境资源等为代价求得一时的低水平发展。

二是要重新发掘潜在的优势产品和项目。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县域经济只把注意力放在目前看起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项目上是不够的,要更加注意那些具有潜在竞争优势的产品和项目,并注重把自己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只有以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不断使县域经济具备超越其他地区的独特能力,才能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县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既可以依托地方文化特色,又可以依托地方资源特色,也可以依托产业特点或企业实力等。关键是要思路对、敢作为、善作为,不断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可以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品或项目。而这些产品或项目既可以是文化领域的,也可以是经济领域的。任何地方都有可以挖掘的“潜力”,一首民谣、一个众所周知的域名或者户名,都可以成为本地区标志性的产品或项目。我们如能寻找到自身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创造出核心竞争力,县域经济在短时间内实现超常规发展将成为现实。是沿黄城市带这条发展主轴的重要城镇,其区位优势决定了我们在核心区空间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许多值得挖掘的“潜力”,发酵及生物制药产业、设施园艺产业、酿酒葡萄产业和特色旅游产业等,这些都是的优势特色产业,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今后的发展中,工业产品要不断培育壮大低投入、高产出、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新型工业,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产品要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大幅提升优质无公害粮食、果蔬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打亮“中国西部四季鲜果之乡”品牌。有底蕴深厚的回族穆斯林文化,围绕纳家户清真大寺,我们已有中华回乡文化园、中华回族第一街、世界穆斯林城等建筑,虽然只是一个初步的框架性硬件设施,但也着实为的城市空间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去发掘的,就是如何把回族穆斯林文化这篇文章做精、做细,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完全有潜力把自己打造成为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回族穆斯林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成为展示回族穆斯林文化的窗口。在滨河大道段沿线上,我们可发掘的还有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如仁存古渡、河图文化、黄河生态文化园等项目。我们不懂文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贻误战机,我们可以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重新发掘。就是要通过对各种潜力的发掘,让所有的优势发挥出来,让所有的潜能释放出来,让所有的激情迸发出来。这些都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三是要重新发掘竞争实力强的高端项目。发展工业,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和速度,更重要的是要追求质量和效益。我们有功能设施比较完善的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有杨和功能区,有宁东工业基地以及瀛海水泥建材基地。这些都为我县发展高端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一定要珍惜资源,用好每一寸土地,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路子,通过调整结构、技术改进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比如引进远大可持续建筑节能公司,江苏鑫皇铝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项目,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循环模式转变。未来要打造全国顶级发酵和生物制药基地、高端葡萄酿酒基地、中国西部电气产业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及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县、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中心等名片,没有大项目的带动培育新型产业支撑体系,是任何一项都做不成功的。要以大项目带动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认真审视目前全县工业产业布局现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要求,大胆创新,适时适度、稳步实施启元、多维、伊品、紫荆花等城中企业的异地搬迁,实现“腾笼换鸟”放活转型一批;紧紧瞄准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西进动向,积极招商纳商,实现承接引进一批;充分利用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鼓励县域内有精、深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升级换代,靠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和中高端发展提升一批;对一些落后产能和不具备市场优势且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的企业,要采取必要措施实施兼并重组,实现更新改造装备一批;特别是要围绕国家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的开发,强势培育一批,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产业的聚集和转型。抢抓自治区实施内陆开放经济战略和沿黄城市带建设战略机遇,借助中阿经贸论坛交流平台,加强与世界穆斯林国家的经贸合作。借助望远工业园和宁东工业园,加大引擎张力,强力造势,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四、要重新定位

近年来,在历届班子带领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某些领域的工作在全区乃至全国亦处于领先水平,这些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管是的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始终存在着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何更好更快的发展,造福21万回汉人民。如果说,在既往的发展中已经确定了一个自己的发展定位,但从发展变化的角度、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要求,衡量的现在和将来,是不是存在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这是需要大家认真思考的。

一是要在谋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中重新定位。不论是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还是在年底将要召开的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中,我们一定要明确今后的发展思路,重新定位。例如:的工业基础偏狭孤立,几乎是孤悬于生物制药和其他为数很少的生化制品,制造业发展严重不足,没有影响全局的制造业大项目支撑;的农业基础很好,优质粮食,果蔬素享盛名,但一直缺乏强势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经营体制不活,至今没有品牌化、规模化的突破;的地方回族穆斯林文化影响久远,在和中华主流文化的融合中已经展现了如纳家户等地方文化传承特色,但始终没有形成衔接中西,影响世界穆斯林的品牌。这说明存在着一个重新定位、确定自己发展走向和路径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找到工业、农业、三产以及城市建设各方面的准确定位,集中体现产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把的定位从一个简单的口号变成可操作的纲领。不仅要把定位写进“十二五”发展纲要里,还要落实在今后的具体行动当中。

二是要与沿黄城市带建设紧密结合重新定位。在当今时势下,县域经济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节点,仅凭“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很难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县域要积极参与区域的分工与合作,从中分享由此带来的“红利”。从全国来看,县域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竞争力明显不足,而且很难与城市经济抗衡。县域竞争力的提高有待于参与城市经济的合作及与周边县(市)的协调,通过组团式的发展和壮大来促进县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我国县域经济发达的地区,绝大多数是依靠与城市经济的合作、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共同创造了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奇迹,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内县域经济的异军突起就是很好的例证。当前,自治区大力发展内陆开放性经济,打造沿黄城市经济圈,为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新机遇。在过去的发展中,始终没有很好的融入都市圈经济,相反存在着灯下黑的负效应。我们一定要好风凭借力,借势沿黄经济圈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的发展要把自己融入到大,融入到整个沿黄城市群。绝不能再以县的标准定位自己,而是要把作为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城市规划、产业布局。不仅如此,还要同周边的、石嘴山、吴忠、青铜峡、等许多沿黄城市带上的县市连为一体,把打造成为沿黄城市带的重要衔接点,不遗余力地发展。

五、要科学发展

如何科学发展?我认为关键是要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长期以来,我县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以粗放型为主,始终处于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低端。这种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第一产业低质化、第二产业低端化、第三产业低级化,难以支撑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因此,唯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发展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产品结构由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产业层次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才能推进县域经济的内涵式发展。

一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是生产力结构的中心,只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配置,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就三次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必须“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以三次产业的联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围绕设施农业、优质粮、清真肉奶、葡萄等特色产业,重点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相对应的产业协会,拉动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全面发展。加快现代农业装备,建设一批集“旅游、餐饮、科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打造沿黄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带。二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调整优化区域工业产业布局,重点做大做强伊品集团、多维药业、启元药业、紫荆花纸业、瀛海建材、力成电气等一批骨干企业,促进生物发酵、制药、高档生活用纸、水泥、建材等优势产业和新兴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型产业高端集聚,集群发展,增强工业后续发展能力。三是以109线物流带建设及文化旅游业发展为主导,着力壮大第三产业。重点围绕沿黄城市经济带特色城市建设,精心打造一批能着实扩大对外影响力的回族文化和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以城市化和文化旅游产业为带动,促进新型服务业发展,建立完善的现代商贸物流业体系。

二要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是着力提升城市品位。要按照城市建设“先规划、后实施,先地下、后地上,控总规、明详规”的基本要求,以经营城市的新理念,推进县城及重点集镇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使成为人口和生产要素流入的“洼地”。二是构建四通八达的大交通格局。积极争取项目,加快县内国道、省道、县道及乡村道路的升级改造,加速铁路、公路、空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身输血,使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交通节点,推进与的大连接,进一步拉大城市集镇框架,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和经济腹地,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三是加快建设一批适度集中的新庄点。以公共服务均等化、村镇管理社区化、村民转移市民化为方向,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坚持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并驱,构建“县城-重点镇-中心村”三个层次的框架体系。

三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构建技术创新体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必须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实施科技服务提升工程,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对自主创新和专利申请的扶持力度。二是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建立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自主研发投入,提高科研和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实施创新产业推进工程,全力支持传统企业开展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二次创业”,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构筑服务发展的人才科技“蓄水池”。

四要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强化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支持循环经济试点,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探索和推广各种循环经济模式,培育和发展绿色低碳环保产业。严把环保门槛,严格限制“两高一低”产业进入园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生态文明。

五要以扩大开放为动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改革开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之源,必须以更大的魄力扩大开放,以更实的措施推进改革创新。一是主动融入多区域合作。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自由贸易往来,实现以首府市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链条式”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额大、带动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好项目、大项目。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努力构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六、立志改变

我们认识、发现、发掘、定位的最终目的是要立志改变。是自治区的、市的,最根本的是人的,21万回汉各族人民的福祉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还在这片热土,你可以把家搬到、乃至北京、上海,但你的根离不开。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的发展,未来各项事业的进步、各项成绩的取得,都必须依靠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开放观念的提升、合作意识的增强、长远眼光的树立,都必须体现在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和发展举措的创新上。封闭只能导致落后,保守就会限制发展,短视则会丧失机遇,在西部大开发又一个十年开始的时候,我有幸能与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起踏上新的征程,这是党对我们的新课题、新考验,是人民给我们的新要求、新期待。睁眼看看千家万户、父老乡亲们无数双期待的眼神,我深切地感到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必须立志改变。

一是要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改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是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前提。我们必须要善谋大事,要结合实际议大事、抓大事,谋划发展大计,抓一些影响长远、关系全局的大事,不能整天陷于事务堆中,忙而无功。要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对没做过、不知道怎么干的工作,不能坐等,要多学别人,多看人家是怎么干的。要敢于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内容,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切实为发展出高招,谋新招,想奇招。

二是要以奋发有为、敢为人先的“闯劲”改变。从的历史和现实来看,解决发展问题,重点在经济,关键在干部。要立志改变,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有奋发有为、敢为人先的闯劲;各级、各部门要自加压力,迎难而上,以谋大事、求发展的气魄,以殚精竭虑、全然忘我的精神境界,以雷厉风行、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干出几件能够真正体现工作水平和工作魄力的大事、实事,从而推动全县工作迈上新台阶。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敢争第一”的思想观念,使争先的理念入心、入脑,并付诸实际行动。要走在别人的前面,谋他人所不曾谋,为他人所不曾为。把超前意识和全新的发展理念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先导,创造条件干事创业,赶超先进,争创一流。

三是要以攻坚克难、敢打敢拼的“勇气”改变。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发展是我们工作的永恒主题;大发展得民心,小发展积民怨,不发展有民愤;按部就班的常规发展没有出路、不科学发展是死路,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跨越式发展才能开拓出一条捷径,我们必须时时突出改变、事事服从于改变、处处服务于改变。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应该认识到别人走我们就要跑,别人跑我们就要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区跨越式发展的大环境下创先争优。因此,全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破釜沉舟,断绝退路,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决心和勇气,用硬措施落实硬任务,以敢打敢拼,敢于“亮剑”的精神立志改变。

四是要以有为有位、不为让位的“机制”改变。在新形势下,要想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必须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于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干部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机制创新发展。首先要建立干部激励机制,营造团结干事、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从制度上使每个人都有责任感和危机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内在动力,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每个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建立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晋级激励与荣誉激励相统一的干部激励机制。其次要建立干部管理约束机制,切实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对那些“不出实绩出风头,不出效益出数字”的干部,决不能提拔;对工作不负责任,做表面文章,欺骗上级、糊弄群众、伪造政绩的干部,严肃查处。要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形成崇尚实干的正确导向和氛围,真正使干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劣有所罚。

同志们,形势催人奋进,发展刻不容缓。让我们在区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坚持解放思想不放松,转变观念不停步,在全县上下拧成一股力量,干出一种气势,形成群策群力抓落实、同心同德促发展的强大合力,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工作激情,脚踏实地、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只争朝夕、争先恐后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为科学发展,立志改变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