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浅谈现实思想政治中的爱理利

浅谈现实思想政治中的爱理利

存在决定意识,现在的青年一代,他们成长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正逢改革开放的浪潮,把他们塑造成为进取的一代,思考的一代。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以后,他们向着四个现代化的方向迈出了奋进的步伐,以自己的青春活力,创造着新的生活。同时,他们又强烈希望重新认识世界,研究社会,探索人生。但由于社会的迅猛变迁,理论知识的爆炸式更新,思想方法的片面,社会经验的不足,他们对社会生活中许多矛盾现象,往往迷惑不解,感到彷徨。也有极少数人思想颓废,缺乏历史责任感,追求享乐,娱乐,只乐不苦的生活方式。因此,关心,了解,引导青年一代,是我们的重大责任和任务。

我们行政机关是社会的一部分,它的成员来自社会。我们的干部除具有社会青年的一般特点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思想问题,比如:有的人尽义务的观念淡薄,找出路的愿望强烈,通过工作解决吃饭、入党、提干、晋升等问题,一旦目的达不到便认为是吃了亏,工作没劲头,思想没奔头。有的人组织观念淡薄,“自由化”观念倾向严重;有的人缺乏远大理想和明确志向,对党的事业、国家前途、个人未来信心不足。我们只有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才能帮助这一代青年干部解决这些问题。

一、“爱”是教育青年干部的感情基础

主席说过:“官兵关系搞不好,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根本态度问题”。我认为,这个根本态度中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感情问题。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爱,爱心,爱护是教育青年一代的感情基础。

一个人从小首先得到的是父母的爱。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教育下成长,因此,父母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他们的第一影响源。进入学校以后,孩子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老师把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塑造他们的品德和性格,教育他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是第二个影响源。当他们参加工作以后,各级领导,尤其是他们的直接领导,就成为他们的第三个影响源。这时青年一代已开始进入成年,走上社会,但他们毕竟还年轻,幼稚,所以他们不能不想到“靠谁”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靠”就是一种对“爱”的需求。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师长”也有的家长经常嘱咐自己的子女说:“听领导的话,好好干”。在无依无靠的工作岗位上,他们自然要把自己的“爱”转移到各级领导身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渴望得到领导的肯定或指导。而我们的一言一行,如见面打招呼,问寒问暖,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安慰,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爱”。

然而我们要真正做到对青年一代怀有深厚的爱,一是要正确认识他们。不会因为有缺点就把他们看扁了,看透了,而是要看到他们的可塑性,从本质上发现他们的积极性,发掘他们身上的思想“能源”,调动积极因素,促进他们上进创新。二是要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与他们相处付出爱。如:工作或生活中碰了钉子,不埋怨,不责备,边安慰边帮助,从中找原因,找教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三是,要有重大的耐性和韧劲,不怕反复,不怕曲折,强烈的去用“爱”指导他们,施放大量爱的暖流,主动去亲近他们,使他们产生亲近感和仰慕心理,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领导的爱,从而受到感染、感动、感化。在他们内心里发生积极的感情,而不是去猜疑领导者有什么需求,有什么暗示而使自己不知所措,到处呜呼“不懂世故,活得真累”。因此,我们要驾起爱的桥梁,疏通爱的渠道,就要以诚相待,以心交心,用“爱”去交流,产生互爱的对流,使工作和感情流动起来,才能使新一代青年干部产生无可估量的创造力。

二、“理”是打开青年干部心灵的钥匙

幼苗的成长,不仅要有温暖的春风,还应有滋润的春雨。如果说这春风是“情”,那么,“春雨”便是“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相济,才堪称是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以理服人,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单纯靠感情笼络,也不能靠高压专制,要靠讲道理,而且是用自己的言行去讲道理,这样才能使青年干部懂得马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理解和信任党的政策,从根本上提高觉悟,打开心头的枷锁,解开思想上的疑惑。

晓之以理,理贵在真,理贵在实。青年干部的思想问题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发生于自己耳闻目睹的实际生活。因此,要使青年干部解开疑团,澄清模糊认识,靠讲言论,大话是不行的。说一些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假话更不行。最有说服力的是事实,是能打动人心的真话。干巴巴的说教,硬邦邦的灌输是不会有生命力,不会成为鼓励人们奋进的动力的。青年干部有文凭,有知识,知书达理,他们只是缺乏经验,不知道书本真理和客观真理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距离,怎样缩短这个距离。更有人是只讲“一面理”,不讲“两面理”的“官腔干部”。许多领导者坚持讲真话、讲事实,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受到普遍的欢迎和尊重。

晓之以理,讲理要合情,合情就是要合乎青年干部的心理变化,情绪波动和思想的发展规律。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形。同样是做政治工作,说的是同一个道理,效果却不大一样。原因之一就是体察情况的程度不同。

晓之以理,要因人制宜。总结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教训,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往往对具体情况缺乏具体的分析,不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违背了的思想是有差异性的这个客观事实。宏观世界千姿百态,人的思想就是千差万别。由于每个人各自的出身、环境、经历,所受的教育及社会联系不同,因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对旧思想,旧习惯的抵制能力,对各种实际问题的认识水平和适应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也都各有不同。在不同人身上有的表现却很不一样,有的表现出的问题相似,实质却截然不同,例如:同样是个人名利思想,有的是公开的闹;有的是背后发牢骚;有的是好表现自己,有的则是情绪低落,更有甚者不择手段搞思想意识搅乱工作环境的秩序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摸清不同的思想本质,真正做到因人制宜,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这样有分析,有区别,因人而异地讲道理,做工作,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的真正人才。

晓之以理,还要注意掌握时机。炒菜最讲究火候,思想工作也要强调适时,合理选择说理,说服的时机,即不能操之过急,要沉着冷静,又要见缝插针,及时,准确的渗透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正确的运用冷处理和热处理的方法关系。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是解决青年干部思想问题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原则。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直接间接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离开人们的利益去分析各种思想问题。也不能离开人们的利益去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因此,做好青年干部的思想工作,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必须联之以利。

人们的物质利益,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物质利益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经验证明,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具有巨大的威力,绝不是靠脱离实际的超自然的力量去诱惑人们,恰恰在于它同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物质利益有密切的联系,并善于引导我们的干部、群众认清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我们行政机关贯彻物质利益原则较之企业、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既有共同性,更有其特殊性。机关不是生产单位,而是管理和服务部门。青年干部尽义务,是一个执行政治任务,负起法律责任的管理行为,它要求青年干部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责任感,不能只靠发放奖金来激励大家干好工作,精诚管理。这些都同企业不同。但是,机关中也有一个讲物质利益原则的问题。这是因为:①“利”仍然是一个青年干部参加工作的动因。红军当年流血牺牲进行土地革命,是为着“打土豪,分田地”,八路军与日寇浴血奋战,为的是不当亡国奴。今天,保卫祖国不受侵犯,保证四化顺利进行,是广大青年干部参加工作的基本动因。同时,许多人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有的农村青年考学参加工作是想离开农村,出来“开开眼界”,有的想在城里解决婚姻问题;有的想解决入学提干问题等等。②青年干部的各种思想问题也是同利益问题相联系。我们的青年干部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而是要吃要穿、有家有口的凡人。他们的积极性往往来源于对各种“利”的关心,他们的思想问题也大都可以从利中找到原因。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干部,容易产生惦记家中贫困生活的情绪,不安心工作现状。“入党难,提干难”,容易使一些人发生畏难情绪,看不到光明前途就消极怠工,一时不思进取。家庭婚姻、文化娱乐、生活改善入党提干、奖惩、分工、津贴、就业等,都是青年一代最关心的实际利益。思想工作必须看到这些,承认这些。领导者只有设身处地为青年干部着想,在他们的心目中成为他们利益的代表者,才能消除领导被领导之间的隔膜和距离,成为共同奋斗的同志和朋友。“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如此,如何解决青年干部的一些切身利益问题,笔者认为应着重四个方面:一是维护他们的正当利益,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文化方面的切身利益;二是调整他们的有关利益,如处理好奖励、培训救济、出差等方面的利益,避免“旱涝不均,”“一碗水端不平”的现象出现,因为每个人在个人利益方面对需求和自尊的感受都是十分敏感的。容易挫伤一些人的积极性。三是照顾他们的特殊利益。如工作贡献大,生活福利要优厚一些,文化生活要丰富一些;少数民族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等;四是引导青年干部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定期上思想教育课,征求意见会,做到讲物质利益绝不忽视政治和精神方面。同时,利又有大小(国家和集体,集体和个人),直接和间接,眼前和长远,这些利的关系都要靠思想政治工作调整,培养他们不仅要注重人生存的物质利益,而且具有先进思想、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知识、有抱负的一代精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