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问题浅析

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问题浅析

摘要:人力资源是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占据人才制高点是激烈国际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高校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出口,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与发展,信息技术使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新事物接受能力最快的青年大学生深受影响,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其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以及人际交往方式,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那么,推动互联网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深度融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因势利导,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成为当下亟需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作为青年中最朝气蓬勃、最活跃的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不仅关系其个人和家庭的前途命运且关系到一个校园的和谐稳定,关乎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这把双刃利剑,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着新机遇与挑战。本文将从互联网对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网络环境下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存在问题和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举措出发,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研究互联网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背景下,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针对性地对当前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有的放矢提出对策,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互联网络对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除依靠内在自我约束,还离不开外部环境的积极影响。作为信息化媒介的互联网、手机、电脑等日渐成为了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心理和人际交往,对新兴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大学生逐渐成为了网络世界的主力军。网络环境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是客观存在的中性事物,使用它的人能否理智判断并合理为自身所用是关键。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产物,促进经济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极大便利,为青年学生提供广阔学习平台以及海量的学习资源。近年来,依托信息技术得以大力发展的微课、慕课等线上远程教育模式之于促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尤其,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线上学习和网络课程正式登上舞台,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补充和辅助亮相人们视野,网络正悄悄影响过去教学和学习方式。互联网跨越时空限制,使师生足不出户在家也能传授和学习知识,实现师生和生生互动,使有不同学习需求、各年龄阶段的人,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根据自身兴趣个性化选择网课充电。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对于各类事物判断力不足,心智不够成熟,极易被网络上各类纷繁复杂的信息所误导,自制力不够,可能沉迷网络难以自拔,长此以往,网络成瘾导致荒废学业,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严重者影响身心健康。可见,互联网对青年学生具有双重影响。

二、网络环境下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使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基于互联网形成的网络环境及其产物,如:网络文化、网络课程、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网络贷款共同构成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网络体系,影响成长成才过程的各环节。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开放和隐蔽等属性以及与现实世界产生的交叉和差异,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如:观念歪曲、学习懈怠、网络成瘾、人际交往淡漠和网络贷款诈骗等负面问题。作为手机不离身的网瘾少年,产生与现实世界脱节和不适应的现象,无法正确面对和处理挫折,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在肯定网络环境在信息交换和获取方面带来积极影响同时,必须正视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引发的不可忽视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与学习问题。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坚定理想信念,思维活跃,好奇心重,乐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但又对是非曲直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自我为中心,过分关注自身情感体验。正处于“三观”形成和确立期的青年学生,面临互联网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西方世界思想渗透和多元价值观冲击,极易被诱导和有心之人利用,没有正确自我判断,不自知中成了网络暴力的推手和键盘侠。网络世界的虚拟特性,非实名制发言,弱化了人的法律、道德意识。一些学生盲目跟风发表一些未经证实的言论、甚至污秽言语,缺少同理心和同情心,不敢站在正义的一面,躲在屏幕后面,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道德水平滑坡的体现。知识体系构建依赖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2]。互联网有海量信息,抖音、快手等各类娱乐软件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缺乏自制力和判断力的青年学生被这些娱乐网游占据大部分时间,产生网络依赖甚至成瘾。消耗过多时间和精力,学业荒废,影响身心健康。不可置否,互联网为检索信息提供极大便利,轻而易举了解前人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成果,站在前人肩膀上进行新的学术研究,但学生过度依赖网络成了“拿来主义者”,学术剽窃等学术不端例子并不鲜见,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心理与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除专业知识和从业本领的学习,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健康与否。心理健康的学生通常独立、开朗、乐观、能够正确自我评价和自我调适、较好处理人际关系。常常沉迷网络世界的学生或多或少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以上素质,习惯在虚拟世界寻求感情寄托,特别是原本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将负能量和情绪倾泻在网络虚拟世界,回避现实世界的挫折与困难,通过借助暴力血腥阴暗的网游进行排解,为暴力犯罪埋下隐患。部分学生产生网络依赖心理,一旦离开手机就立马会出现心理焦虑,丧失生活目标与前进动力,周而复始陷入越来越佛系的状态,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新媒体的出现使一种新型社会交往模式即网络社交应运而生。很多人的社交圈出现一种素未谋面的朋友——网友。这种交往模式深受当代大学生所喜爱,大大拓宽了交友圈,满足他们情感交流的需求。过度依赖网络社交,会弱化甚至促使他们丧失现实世界人际交往和沟通表达的能力。譬如:面对面坐着竟也相对无言。一些网恋其实也是一场骗局的开始,亦不利于建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网络诈骗。网络成瘾除了沉迷网游无法自拔外,还表现为沉溺网购剁手不停。为满足攀比消费心理,不经考察就在未经过资质认证的网贷平台上进行贷款,更有甚者进行裸贷,最终人财两失。不良网贷平台某种程度上为学生间的攀比、过度消费等消费心理提供滋长土壤,过早用青春买单,还有一些同学利用同窗间的友谊和信任,骗取他人身份贷款,严重影响学校和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秩序。

三、网络环境下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启示

高校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健康发展。青年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生气和活跃的力量,常常会与外部世界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其思想、学习、行为、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不同程度受到外部网络环境的影响。因此,本文将结合互联网络环境下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帮助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论述,为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社会主义接班人应该是能力、智力以及与社会协调统一发展,有良好社会和心理适应性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自由发展的人。青年大学生多数涉世未深,思想和心智皆不成熟,缺乏良好的自制力和判断力,易被不良风气带偏。因而,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方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利用课堂思政教育主渠道,进行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一分为二辩证看待互联网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利与弊。另一方面,掌握网络特点和规律,充分挖掘互联网资源中蕴含的思政资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上好思政课,做到既入脑又入心,成为受同学们欢迎的“金课”。同时,应凸显学生主体性地位,在自我健康成长过程中应建立主体意识,对于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及其产物形成理性判断和自控自律机制,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做到自我约束,严于律己,杜绝网络成瘾,形成健全人格。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乃研究高深学问之场所。青年大学生是追求更高深学问和知识的人,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之人,亦是品德高尚之人。过去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性。至今,部分学生仍习惯被动学习和接受知识,老师喂一口就吃一口,很少独立思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互联网络出现无疑加剧了这一部分学生懒惰思维、创新创造意识薄弱现象的产生。钱学森老先生之问仍如鲠在喉。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呈几何级数增长,教师也无法完全掌握专业领域的所有前沿知识。因此,教师应努力发挥其主导作用,适当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巧妙运用新兴媒体,用案例和视频引入章节学习,设置开放式课堂,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的众多学习资源去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唤醒学生主人翁意识,才能真正学为我所用。也可以探索重构课程体系建设,将网络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实行线上与线下课程的“学分衔接”,促进学生自由个性发展。

(二)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和线下交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更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3]。借助网络新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为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路径,分阶段开设个性化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以及探寻正确的自我心理调适和舒压的方法。坚持普遍教育与个别心理疏导相结合,因材施教,因人施策,进一步提高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倡导文明理性上网。此外,还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寓教于乐,以实践活动育人,远离不良嗜好,于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乐观、平和、向上的积极心态。网络人际交往作为社会交往的一种模式应作为补充方式而存在,青年大学生应努力扩大线下交流的社交圈,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三)健全网络监管平台和网络环境建设。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共同努力,各主体各司其职,齐心构建政府主导、学校、社会、家庭和企业联合的网络体系,做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守护者[4]。政府要加强网络法制管理,完善网络监管平台,出台相关政策,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积极作用。学校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实现教学与管理现代化,提高教学效果和工作效率的同时,通过对学生各类档案信息的全方位掌握,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建设数字化的智能校园[5]。企业作为互联网络平台的活跃者,应在创造效益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社会各界应积极监督,发现如色情暴力和违法乱纪等网络信息应立即举报。学生个人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做文明网民。通过举办一些金融法律知识讲座、典型案例讲解、警官进校园和受害人现身说法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贷本质,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远离网贷。

四、结语

任何事物发展皆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具有双面性[6]。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探索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渠道的道路虽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要正确引导学生对网络的合理需求,使他们辩证看待网络环境对自身成长成才的影响。互联网络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需要学生个人、家长、学校、社会和政府的齐抓共管,形成育人合力,打造利于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风清气正的绿色网络环境。

作者:冯丽莎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