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石油工程特色专业课程国际化体系构建

石油工程特色专业课程国际化体系构建

摘要:我国石油工程专业建设需要国际复合型人才的注入,因此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适应专业发展的需求,注重具有国际化综合素养的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不断提升办学层次,拓展办学方向,向着更高的目标展开体系创新,使得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以及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参与较强的技术项目。这就给石油工程特色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用国际化教学体系进行课程设置,强化课程外语管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石油工程;专业课程;石油人才;国际化课程;专业构建

面对国家油气发展重大战略调整,在创新理念和教改发展规划纲要等要求下,针对传统的石油工程人才培养趋向单一的缺点,满足国家和社会多元化需求,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以高等教育核心素养培育、突出石油精神和文化主体教育为目标,向着国际化、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进发,构建出更加具有国际化特征的,具有更高层次特征的石油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1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研究背景

在国家能源结构和油气发展战略重大调整后,进行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性、国际化视野和良好专业背景的人才,以适应国家油气发展战略需求和现代油气开发技术需求。

1.1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从南海、北部湾的莺歌海、渤海对外招标合作勘探开发海上油田,到在苏丹、巴西、尼泊尔等国家或地区投标合作,石油工业组建了国际公司,就要面临对外技术服务和国际合作,要想成为经营型跨国公司,就必须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大力拓展海外业务,这是近年我国石油需求急速增长的必然趋势,全球石油工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形势下,为了贯彻我国石油工业“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建立海外石油生产基地,广泛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和国际合作[1],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的需要就显得非常迫切。

1.2石油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

从教育教学改革角度出发,突出学生综合素养,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瞄准国际油气资源开发和应用,满足我国石油工业技术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教学手段、培养模式角度,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国际人文素养和对外交流能力,培养出卓越的工程师人才。能够瞄准石油科技发展动态,满足中国石油工业技术推广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综合素养、团队协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

1.3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

当前国家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是针对全国不同地区的生源,对质量差异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应对市场波动化特征,改变传统人才培养趋于单一化的弱点,满足国家多元化需求。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在进行工程专业探索分类培养模式、内涵、外延和措施上进行创新,实现人才能力多元化和谐发展的战略调整,石油工程人才特质,需要瞄准复杂的油气资源进行人才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2培养国际化石油工程人才的教育模式分析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需求,结合石油高校全程教育学习的理念,针对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设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突出石油精神和文化主体。根据工程技术人才的行业需求,在市场多元化需求趋势下拓宽技术人才的技能和学习兴趣,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要设计出满足不同类型人才学习的课程。围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教学管理中教师将核心素养内涵落实到培养方案上,实施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强调核心素养培育,尤其是具有石油精神和石油文化,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2]。

2.1国际化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

多元化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将石油情感融入政治思想、成才敬业、就业指导中,培养学生具备石油精神,不断提升其心理素质,塑造石油精神性格化,优先需要开发具有石油专业特色技术,同时也要有通用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要彰显出时代特色,以满足学生成才意向和个性化发展需求,适应市场多元化的特点,实施人才分类培养。在培养体系、培养模式和保障体系环节体现一切为了石油事业发展,一切注重和倡导学生成功体验,一切强调个性发展和特色教育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分类培养的模式和体系。

2.2国际化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在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上,当前在我国诸多的石油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得到了体现,彰显专业特色、顺应社会发展,响应市场需求,突出学生创新理念。在核心素养培育上,以优化石油工程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出发点,从教学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外交流能力。选用了一批特色教材,建立和实施特色课程,比如开设《国际油气营销》课程,结合国际化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构建双语课程的教材体系,从培养石油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出发,一些专业主干课程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色需求,组织教师编写出版英文教材和特色课程教材,配备了双语教材,借鉴国内外经验和教材体系,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专业外语运用能力,强化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满足国际人才素养教学需要,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课程体系结构优化,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角度设置专业课程,展开个性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开设人文素养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个性化课等,对学科以及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个性培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出具体的要求。例如采用不同类别人才培养学生的模块化方式,对于分类培养的运行机制进行监督。

2.3国际化石油工程人才分类培养的实施

在提供的软硬件教学条件上,设立分类培养的专业体系教材,要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体系建设,与专业课素养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采取自由讨论、组团讨论等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提升树立学生团队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广课堂质量考核体系,营造校园文化,遵循教育规律。采用反映石油工程领域最前沿情况的科研成果作为教材,增加校内实训环节,并积极进行校企合作,搭建分类培养教学平台,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有利条件。建设各类公共平台,提供基础性技术保障,组织高校合作办学、专家讲座、校企合作办学,让师生们能够及时了解石油科技发展动态,为国家化人才分类培养质量提供支撑。

2.4国际化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的考核内容和标准

国家化人才分类培养机制运行上,应针对人才分类培养管理流程予以设定,通过了解生源基础和个性化特征,分析高考成绩,进校摸底考试成绩和学生个性化特征,各项获得参数,调研学生成才意向,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选拔资格和标准。按照国际化人才、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的标准进行分类,全程进行人才培养的监控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学质量监控、学习状况监控、成绩监控、个性化成长监控、能力监控,采取人才淘汰与灵活转换机制,对比分析人才培养效果,总结完善人才分类培养方案。人才初选的标准,要根据高考成绩、进校成绩和学生个性化追求,以此获得石油工程人才培养标准与课程同步、考核同步,优胜劣汰、总数控制为原则,采取动态竞争的方式运行灵活支援机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成长意愿、专长以及对行业形势动态的了解情况,填写志愿确定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类别,针对三类不同人才培养进行分班,确保学生在各个班级内有专门的辅导员和导师,及时给予关心和沟通,引导学生沿着自己既定的成才目标发展[3]。

3石油高校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

我国一些石油类高校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上采取互动式高校教学模式。在进行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理解和把握整个石油工程的课程体系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中,采用引导的方法,鼓励学生和教师在特色教学模式下,运用相关工具和专业软件学习知识,校内外实训环节注重以学生为主导,帮助学生获取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1加强外语应用能力的训练

在外语应用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能够用英语较熟练地进行听、说、读、写、译,能适应石油领域的国际技术交流与技术合作的需要。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对主要专业课配备双语教材并实施双语教学,并在考试、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教学环节多途径地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在完成基础和专业英语教学的同时,针对海外石油合作国的语言环境要求,拓展英语口语、写作和专业英语、科技英语课程,增设俄语及其他语言课程,增强学生对外交流能力。

3.2探索个性化的指导培养模式

围绕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个性化指导培养模式的探索,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还围绕提高学生的对外合作能力,课程设置中增设了石油产地背景知识、国际油气合作与法规、国际石油营销、石油合作国人文概况等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懂得国际油气经济合作与贸易。

3.3加强石油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团队特色分明,拥有著名学者、国内外知名教授等高端人才,并给予新教师学习进修和现场实践的机会,形成一支创新能力强、业务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教师队伍。通过实施分层次人才培育模式的实践证明,学生就业满意度大大提升,专业综合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受到国际企业和国际社会的认可。

4石油工程特色专业课程国际化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中国加入WTO和石油石化销售业呈现多极化竞争格局的新形势下,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国际化人才,这就对我国高校的石油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以适应石油工程特色专业课程国际化建设的要求。但是在石油工程特色专业课程国际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

4.1课程体系布局设置方面

目前已开设课程存在授课内容与前期相关课程内容脱节的现象。在课程体系布局中没有足够强调学科间进一步的内容衔接与整合。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重新规划课程设置,选择添加一个国内外一流的类似课程如《国际油气营销》,以完善课程建设模块化模式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2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于加强。无论是外教还是本校拥有国际教育背景的教师比例都不高。为了改善当前师资匮乏的尴尬局面,在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选择专业能力强、具备双语教学能力,而且关心学生成长、具有多年学生管理经验的优秀教师作为我们的任课教师,这就为保证国际化课程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既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出国研修,先后派出多位青年骨干教师赴海外合作高校培训进修,又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国外优秀人才,提高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师资的比例。派出研修的教师将学习、研究的成果融入教学当中,改革教学方式,成为学校应用型转型的重要力量[4]。

4.3教学方法改进方面

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满堂灌”“报告式”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国际化课程体系构建的要求,我们实行研讨式课堂训练,适应国际化教学方式。专业课程更适宜进行小班研讨、交流和互动,以便于开展头脑风暴、灵感激发和创造性思维;开展“研讨式”“启发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成为一种潮流[5]。

4.4课程考核方面

课程考核形式相对陈旧。教学评价仍然采用传统的形式,还在沿用闭卷考试等陈旧的考核方式,应该选择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若这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会影响评价形式,降低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若这种单一性的评价形式不能得到及时性的转变,会降低教学的整体质量,为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以及教学形式的创新带来限制,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6]。

5结语

当前高等院校进行核心素养培育,例如石油工程人才实施分类培养,满足社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解决了传统的教学中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同时使得石油工程人才在接受教育之后能够终生拥有石油精神和石油文化素养。在石油工程特色专业课程国际化体系构建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布局、加强建设课程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考核方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人才向着国际化、专业化方向迈进。今后需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上进行深入探索,使得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具有更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孙宁 陈占军 朱秀兰 李振华 单位:陇东学院能源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