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评价论文

安全评价论文范文精选

安全评价论文

安全评价论文范文第1篇

1.1人员因素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现有职工的安全素质、劳动技能和劳动纪律直接影响专用铁路的安全生产。通常可从职工安全考核、职工劳动安全以及“三违”情况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1.2设备因素

运输设备和安全设施是专用铁路的生产资料。生产业务不同,使用的生产设备安全设施也不相同。按照专用铁路车务部门的业务种类来划分,可将设备安全划分接发列车安全、调车作业安全、车辆防溜安全、调度指挥安全及货物装载加固安全。

1.3管理因素

专用铁路车务部门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环境复杂、管理内容繁多。结合专用铁路车务部门的管理情况和业务环境,可从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品运输、营业线施工以及消防安全四方面进行考察。

2安全评价体系构建与量化

企业安全管理的首要前提是正确地评价自身的安全状态。在生产过程中,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可靠确认,进而开展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给出系统危险状态的综合评价结论。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后续的安全预警和治理建议并不在本文中展开讨论。

2.1分层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评价是以一定的标准来表示系统价值的过程,专用铁路安全评价指标可由分层标识的安全因素产生。①专用铁路车务部门总体安全评价可定为目标层,用一级指标A来表示。②人员、设备、管理可定为域层,分别用二级指标B1、B2、B3表示。③对应不同域下的各种因素可定位为三级指标层,B1域下的诸因素分别表示为C11、C12、C13;B2域下的诸因素分表示为C21、C22、C23、C24、C25;B3域下的诸因素分别表示为C31、C32、C33、C34。基于上述分析,专用铁路安全指标分层。

2.2层次化的评价方法

专用铁路车务部门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使用量化的客观数据有利于减小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保证评价结果的标准性和统一性。

2.2.1层次分析模型在铁路安全因素和评价

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评价指标的度量和目标划分成不同层次的组成部分,并逐步细分,直到每一个部分都可以用具体的统计指标来描述。这就是典型的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该方法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具有需求的信息量很少,决策过程花费的时间短等特点。其基本过程是:①构造层次结构模型,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具有条理化的各组成部分的模型。②构造判断矩阵,根据每一层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引入合适的标度数值,写成判断矩阵C=(cij)n×n。③层次排序,根据判断矩阵计算本层次与之有关的元素对于上一层某元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需要计算判断矩阵的元素对于上一层因素的相对权重向量w=(w1,w2,…wn)T。④一致性检验,运用判断矩阵的特征值λmax和一致性指标CI,计算检验数CR。如果检验数符合要求,就接受判断矩阵,否则需要修正判断矩阵,并重新构造。

2.2.2综合评价方法

判断矩阵确定了指标体系的基础指标评价值,以及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综合评价需要将各级下层指标值复合成上层指标值。典型的合成方法是加法、乘法和加乘混合合成法。①指标层因素多呈现非线性特征,可采用乘法和成。使用y=Πxjwj来计算上层指标值,其中xj代表某域下层指标值,wj代表各因素的权重系数∑wj=1。②域层因素呈现线性特征,可采用加法合成。使用z=∑yiwi来计算安全综合评价值,其中yi代表域层指标值,wi代表权重系数∑wi=1。加乘混合法合成可以综合加法合成和乘法合成的优势,能有效调节指标权重以及指标评价值对评价结果的主观影响。本文选择加乘混合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减少误差,得到更客观的评价结果。

2.3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构造判断矩阵A

在层次分析法中,为了使决策判断定量化,形成数值判断矩阵,常根据相应的比率标度将判断定量化。可以按以下步骤确定:①判断矩阵量化。判断矩阵表示了层次结构中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度。两个元素相互之间可分为同等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其权值=1,3,5,7,9;反之,根据专家调查,专用铁路的判断矩阵分别为A1、A2、A3。

3专用铁路安全综合评价实例

在构建专用铁路车务部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可以对专用铁路车务部门进行系统的安全生产评价。即利用乘法合成将下级指标值复合成上级指标值,再以加法合成得到综合的目标评价值,本文借用某专用铁路车务部门一个月的安全检查结果为例进行计算。首先根据安全检查信息采集得到的数据,确定三级指标评价值,运用乘法合成复合成二级指标值。

4结语

安全评价论文范文第2篇

蔡家坡地处陕西关中西部渭河河谷地带,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商贾云集,历来是陕西西部著名的工商业重镇。一九八四年省政府批准为建制镇,现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蔡家坡镇面积33.4平方公里,人口100128万人,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宝鸡市乡镇前列。蔡家坡经济开发区于一九九二年设立,一九九五年三月经陕西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现有入区企业90多户,规划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制造、服装纺织、医药化工、机械电子、食品工业、建筑建材为主导产业的工业格局,成为西北地区生产化纤棉布、电子设备、重型汽车、方便食品的重要基地。宝鸡市委九届四次全委会作出了“突破蔡家坡”的战略决策。岐山县委也提出了《关于加快蔡家坡新城区开发建设的意见》。突破蔡家坡既是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市发展大局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泛蔡家坡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

建设“平安岐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岐山县委、县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抓好平安建设工作,对于全面实施突破蔡家坡战略,维护稳定,优化环境,促进发展,实现兴岐富民、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全面实施平安建设,为突破蔡家坡战略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谈几点拙见,权作探讨。

一、平安建设与突破蔡家坡战略的关系

突破蔡家坡的整体思路是:“科学规划,扩大规模,壮大产业,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加快发展”。根据市委九届四次会议和现场办公会议精神,蔡家坡及周边地区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把蔡家坡建成一个功能完善、设施配套、主业突出、生态环保的二十一世纪现代化新城区,成为宝鸡市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工业强市的重要一极,一线两带建设中率先崛起的现代化新城市。

岐山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平安岐山”的工作部署,有着具体的目标要求。其总体要求是以服务经济发展“第一要务”为中心,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形式平稳为根本,继续坚持“严打”方针,大力构筑社会治安防空体系,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努力做到社会稳定、秩序良好、人民满意。基本目标是实现“两降”(刑事发案下降和治安案件下降),“一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率提高)。“平安岐山”的内涵是极为丰富深刻的,涉及政治、治安、经济、法治、生活环境的各个层面。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求真务实的政绩观;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体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建设“平安岐山”和突破蔡家坡都是岐山县委、县政府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与时俱进,审时度势,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经济要发展,法治是保障。突破蔡家坡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必须依托平安稳定的社会治安为保障。“平安岐山”的建设对于全面实施突破蔡家坡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二、实施“平安岐山”建设的深远意义

“平安岐山”的提出和实施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相一致,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相一致,是岐山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责任意识的具体体现。它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把“平安岐山”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到兴岐富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它比之以往的那种传统意义上“平安”意识,更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深内涵、更大背景的与时俱进的平安观。

三、全面促进平安建设,为突破战略营造和谐环境

1、促进政治平安,营造执政环境。

岐山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具有全局意义。邓小平指出:“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因此,“平安岐山”首先必须是政治平安。要严厉打击“”等邪教组织,打击黑恶势力和有组织犯罪、金融领域犯罪,加强公共安全监督管理,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等。要经常研究分析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治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刑事犯罪的规律特点。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牢牢掌握维护稳定的主动权。营造平安的执政环境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

2、促进经济平安,营造发展环境。

要围绕提升岐山经济整体竞争力,实现从经济大县向经济强县跨越的目标,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程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良性运行和发展,确保经济安全。重点打击诈骗、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破坏金融税收、侵犯知识产权、职务侵占、侵吞国有资产等犯罪,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犯罪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加强对经济犯罪多发易发领域安全防范工作的对策研究,建立健全经济安全防范的管理措施。依法调节各类经济关系,依法平等保护非公制经济发展,维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3、促进文化平安,营造文明环境。

岐山是古代西周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存,构成岐山突出的人文精神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要着力为实施兴岐富民的战略和西岐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创造平安的环境条件。其一要严厉打击破坏、盗窃、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保护文化遗产。其二是加大对文化市场、娱乐场所的管理,强化互联网安全监察工作,组织开展好打击宣扬凶杀、暴力、恐怖、迷信、淫秽、色情网站和盗版及非法出版物等“扫黄打非”活动,打击“”邪教组织及其他传播各种反动有害信息等活动。其三要加强校园及校园周边地区的治安整治,净化网络环境和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在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遏制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其四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科学素养,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识别和抵制封建迷信及伪科学的能力,保证科学战胜迷信,知识战胜愚昧。

4、促进法治平安,营造执法环境。

建设“平安岐山”,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法治是保障。但是,法治的保障作用有赖于法治自身的安全。因此,“平安岐山”必须是法治平安,必须创造一个平安的法治运行环境。首先增强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行使职责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其次要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阻挠执法、暴力抗法等违法犯罪活动,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从根本上维护法律权威,保护法治平安。

5、促进生态平安,营造人居环境。

安全评价论文范文第3篇

安全,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安全是指全民、全社会的安全,狭义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的安全。现代安全的核心是系统安全工程,现代安全管理就是围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这三个基本环节开展风险防范工作,其体现在熟练地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或削减生产领域的各种危险,有效地防止灾害事故,避免损失。这已经完全不同于以事故为中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事后型安全管理。

安全评价是依照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对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复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规定的评价,对照技术标准、规范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分布部位、数目,预测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而提出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等。决策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选择系统安全最优方案进行管理决策,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安全评价工作向纵、深方向的开展,其作为安全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正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对于安全生产所起的技术保障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对安全管理模式的完善,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凭经验进行管理,多为事故发生后再进行处理。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系统的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状况,全面的评价系统及各部分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促使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所有部门都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生产经营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安全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各部门、全体职工明确各自的安全目标,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步调、分头进行,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层次领导及技术人员补充现代安全管理的知识,了解系统安全工程的精髓所在,从被动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模式向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系统化安全管理模式迈进。

二、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开展安全评价与预评价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即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提高建设基础上的安全卫生水平,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拟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水平,首先取决于安全设计。预评价作为安全设计的主要依据,它将找出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的主要条件后果,并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主要条件的最佳技术、措施和方案,为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预评价改变了“先建设、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使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的管理、监察工作沿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深入地开展。

三、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为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当代人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新认识、新观念表现在对安全本质的再认识和剖析上,把安全生产基于危险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在对事故的本质揭示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安全生产建立在预防和控制基础上。在新世纪人们逐渐修正和广泛应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Heinrich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理论、事故原点理论等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现代安全管理具有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故处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综合经营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程式,变外迫型目标为内激型目标等特点。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对象,内容和方法已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组织的安全管理理念也要因此作出相应转变。此时,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就尤显其必要性。

近年来,安全评价工作在我国健康快速的发展,它作为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体现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理念,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实践证明,推行安全评价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技兴安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论文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评价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的关系,指出安全评价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安全评价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的关系,指出安全评价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前言

安全,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安全是指全民、全社会的安全,狭义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的安全。现代安全的核心是系统安全工程,现代安全管理就是围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这三个基本环节开展风险防范工作,其体现在熟练地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或削减生产领域的各种危险,有效地防止灾害事故,避免损失。这已经完全不同于以事故为中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事后型安全管理。

安全评价是依照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对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复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规定的评价,对照技术标准、规范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分布部位、数目,预测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而提出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等。决策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选择系统安全最优方案进行管理决策,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安全评价工作向纵、深方向的开展,其作为安全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正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对于安全生产所起的技术保障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对安全管理模式的完善,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凭经验进行管理,多为事故发生后再进行处理。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系统的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状况,全面的评价系统及各部分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促使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所有部门都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生产经营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安全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各部门、全体职工明确各自的安全目标,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步调、分头进行,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层次领导及技术人员补充现代安全管理的知识,了解系统安全工程的精髓所在,从被动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模式向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系统化安全管理模式迈进。

二、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开展安全评价与预评价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即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提高建设基础上的安全卫生水平,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拟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水平,首先取决于安全设计。预评价作为安全设计的主要依据,它将找出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的主要条件后果,并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主要条件的最佳技术、措施和方案,为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预评价改变了“先建设、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使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的管理、监察工作沿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深入地开展。三、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为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当代人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新认识、新观念表现在对安全本质的再认识和剖析上,把安全生产基于危险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在对事故的本质揭示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安全生产建立在预防和控制基础上。在新世纪人们逐渐修正和广泛应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Heinrich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理论、事故原点理论等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现代安全管理具有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故处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综合经营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程式,变外迫型目标为内激型目标等特点。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对象,内容和方法已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组织的安全管理理念也要因此作出相应转变。此时,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就尤显其必要性。

近年来,安全评价工作在我国健康快速的发展,它作为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体现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理念,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实践证明,推行安全评价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技兴安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安全评价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隐患;安全管理系统;信息化技术

0引言

煤矿开采技术经历了炮采、普采和综采等阶段,目前,综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煤矿的开采[1-2]。综采工艺需要用到大量机电设备,这些机电设备种类多、数量多,且长期处于复杂的环境中,导致煤矿机电安全隐患较大[3]。因此,研究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4-5]。

1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理论

安全是对系统运行状态的一种描述,系统在安全状态下运行不会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而隐患是产生不安全状态的潜在因素,因此,若要消除不安全状态,首先需消除隐患。煤矿机电处于较为复杂的环境下,隐患较多。要想保证煤矿机电的安全运行,必须对煤矿机电隐患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管理,及时识别隐患、消除隐患,若由于不可控因素导致隐患不能根除,应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使隐患的威胁降到最低。

1.1隐患产生的原因与分类。一个系统的安全隐患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隐患之间又可相互影响、相互叠加,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一般也不是由单一隐患引起的,而是多个隐患的综合作用。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有必要对隐患进行分类,以便充分掌握隐患产生的原因、不同隐患的特点以及隐患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照隐患产生的原因我们将隐患分为以下四类:1)人为因素导致隐患。据统计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安全隐患在系统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够强、文化程度低等,另一方面人的情绪也会对其操作造成影响,产生由于人员不全身心投入而造成的安全隐患。2)机电设备自身隐患。机电设备自身隐患主要是指,由于设备制造、安装不当产生的隐患,或是设备年老失修,产生疲劳、磨损等造成的隐患,这些隐患可导致设备出现运行事故,严重时危害作业人员的安全。3)环境造成的隐患。不良的环境状态如:高温、低温、涌水、照明不足、通风量不足、噪音和自然灾害等,可引起设备运行故障,造成隐患。4)管理不当造成的隐患。管理人员制定的管理制度不科学或未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这些安全管理上的不当因素,造成系统缺乏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可引起隐患的产生。

1.2煤矿机电安全隐患的特点。结合煤矿工作面环境和工艺本身的环境特点,对煤矿机电安全隐患的特点总结如下:1)潜伏性。潜伏性是指隐患较为隐蔽不易被发现,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多变,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不易进行,导致煤矿机电安全隐患具有潜伏性,隐患的潜伏性给煤矿机电安全治理带来很大的困难。2)诱发性。诱发性是指一些小的隐患长期以来得不到人们的重视,若人们听之任之,则可引发重大事故的发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煤矿机电设备常年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容易产生较小的安全隐患,具有诱发性。3)渐变性。煤矿的生产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各生产环节和工艺之间相互影响,隐患的渐变性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隐患由小变大自身的演变过程,二是隐患自身未改变,但引发系统性的隐患产生,危害系统安全。

1.3煤矿机电安全隐患的辨识。隐患识别是隐患管理和控制的前提,目前常用的隐患识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现场检查法。现场检查法着重于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人为的现场跟踪记录,将记录的数据与标准流程和状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隐患,现场检查法应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灵活使用,并制定检查计划。2)动态监控法。动态监控法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进行储存、分析和整理,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3)系统安全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是将隐患的识别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建立隐患识别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隐患进行综合识别。

2煤矿机电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1指标的选取。指标收集是指标选取的前提,指标的收集可通过广泛阅读专业书籍、杂志和论文等资料,借鉴其他行业的资料,通过分析总结,选取合适的指标,也可采用调查问卷向专家和工程师以及像现场人员进行询问,收集指标,确定指标的权重。选取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所选的指标应具有系统性,可对系统安全进行全面评价;第二,指标应具有逻辑性,避免指标的重复,同时,体现指标之间的界限和联系;最后,指标应具有时间性,例如,在煤矿机电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中,可将指标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从而更高效的对煤矿机电安全状态进行评价。

2.2煤矿机电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煤矿机电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能全面、系统、真实的反应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和控制不安全现象的发生。本文通过参考煤矿机电专业书籍、权威论文、作业规程,同时借鉴其他行业的安全评价资料,经归纳分析,建立了152个煤矿机电安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机电性能指标、主提升系统指标、机电管理指标和文明生产指标。主提升系统和主运胶带运输机安全指标如图1所示。

3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本文建立的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体系,采用三维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三维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包括:管理维、功能维和业务维。每个维度又分为不同的层次和部门。三维管理信息系统模型有利于决策者形成“大局思维”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使所建立的安全评价体系全方位的反应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状态。采用三维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并结合所选取的煤矿机电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该体系主要由机电数据采集系统、机电信息管理系统和评价分析决策系统三大部分组成,通过该体系,可实现对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的实时监测,若发现不安全状态亦可及时进行评价,以便及时消除不安全现象。

4结论

1)概述了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理论,将煤矿机电安全隐患按照产生原因分为4类,对煤矿机电安全隐患的特点和安全隐患的辨识方法进行了总结。2)选取了煤矿机电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三维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建立了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吕红梅.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科技风,2020(07):195.

[2]刘秀丽.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合理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20,32(02):194-196.

[3]李磊.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J].能源与节能,2020(01):100-101+103.

[4]韩斌.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及运输隐患预防措施研究[J].装备维修技术,2020(01):2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