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职教育管理探讨(3篇)

中职教育管理探讨(3篇)

第一篇:创新中职德育教育模式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四点中职学校面向社会需求的德育教育的创新策略,以使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更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企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社会需求;中职德育教育;创新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加快,中职学校招生人数也在逐年上升。由于人口计划生育的普遍实行,我国现阶段学生人数减少。为了稳定生源人数,中职学校在招生质量方面把控宽松,中职生源质量下滑。中职学校入校的新生已不仅仅学习成绩不理想,相当部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差,甚至出现焦虑、冷漠、自卑、对抗、抑郁等非正常的心理状态。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当前中职德育教育的不足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院校对于德育教育属于重口头、轻实行的树旗帜行动。虽然学校领导不断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核心还是集中在课程教学和技能培训方面。立人先立德是中国的传统理念,中职学生本身素质差,缺乏团队精神、组织纪律涣散、集体荣誉感不强、思想道德水平低,学习能力差。中职学校轻视德育工作,或者德育工作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表现。

2.教育方法落后,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我国教育改革新形势下,教育方法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中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教师队伍中缺乏研究型的研究学者,即使有先进的教育方法也很难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大多数教师对于素质参差不齐的中职学生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教学热情低沉。德育内容大多脱离中职学生的心理实际,过高要求他们一些成人都难以做到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往往流于空喊口号的尴尬境地。程式化的教育方式、脱离现实的教育内容只能进一步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提高意识。

3.中职学生自身缺陷严重

大多数中职学生入学之初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很多学习不理想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者属于留守学生,来自家庭的原因造成了基本成型的性格特质。学校教师的指导也并不是十全十美。对教师的抗拒,对学习的反感是造成中职学生德智方面不足的重要原因。

二、创新中职德育教育模式

1.加强校企合作

办学中职院校为企业定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结束之后,能够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实习锻炼,更加能够在复杂的社会工作环境中认识到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学生在学校和工作环境的差距中能够也能更好地进行自我调整,有利于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改正自己,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校企合作办学对加强学生的自我道德感知和道德纠正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社会中寻找自我,而且更能够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为企业输送适应性强的技术人员。

2.利用信息化手段

潜移默化改变学生应用课堂教学的模式,很难开展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学生德育教育应该深入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各个方面,而且是应该基于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每位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德育状况各不相同。教师尤其是班级班主任来说,应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同时加强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增加互动。微信、QQ、微博等更能随时增强师生互动,交流心得,为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沟通途径和平台。

3.探索德育教育实践模式,充实德育教育内容

面对新时期教育对象和社会的需求,探索德育教育运行机制和内容创新势在必行。将德育教育内容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生活。这样能够让身心发育不够成熟的中职学生从身边感知德行。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去除晦涩难懂的高深德育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德育的理念知识更加能够走进中职学生的心中,在德育教育中让学生感受爱,得到爱,给予爱。

4.将家访形式深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

家访,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大多数中职学生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处于个性叛逆期,得到教师的关爱对其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走进学生家庭,更多地与个体学生沟通,建立师生互信,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建立起来的师生情谊更加稳固,师生的了解才能更加深入,对德育教育工作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庆军,翟翠娟.面向社会需求探索中职德育教育模式[J].保定学院学报,2011(24).

[2]樊天霞.论校企结合模式下中职德育教育改革创新[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3).

[3]文奕.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思考[J].生物技术世界,2015(9).

[4]廖敏琴.福建省中职德育工作现状与改革创新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4)

作者:宋淑芳 单位:山西省长治市太行技校

第二篇:中专美术教学中创新教育与德育教育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中专美术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和德育教育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等。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则直接关系到国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将深入探讨创新教育和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实施,希望对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中专美术教学的创新教育和德育教育现状

第一,社会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国内应试教育传统根深蒂固,教师、家长、学生受到应试考试模式的影响,往往只重视学生考试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美术教育不会对学生成长造成实质性的影响,认为美术教学可有可无,社会对美术教育认识存在的偏差,使得美术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更别谈德育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美术教学当中的运用了。

第二,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及设备陈旧落后。由于社会对美术教育认识偏差的存在,使得美术专业“门庭冷落”,即便是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也是因为高中时知识文化学科分数差,而不得不选择“艺考”,这使得美术专业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很难重视美术教学,从而导致美术教育设备陈旧,教师教学方法也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无法满足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与创新教育的要求。

三、创新教育和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创新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其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美术教学设计。国内传统教学课堂常常以教师为中心,违背了教学当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得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不利于学生学习。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打破传统教学弊端,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美术学习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其二,重视美术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培养,这两者是学生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前提条件。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及视频的课堂呈现,促使学生对外界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与感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提高;其三,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国内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机械,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说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壁垒,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美术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其四,切实提高美术教师综合素质,使美术教学创新有源头活水。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其自身的行为素质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指挥者。因此,要想实现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教师还应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着手。教师首先要从“创新教学能力”着手,改善自身教学方式,从而通过创新教育活动不断向学生渗透创新思维,这样有利于师生共勉,确保创新教育源远流长。

第二,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其一,利用美术鉴赏课进行渗透。名人名画鉴赏是美术课堂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这样的鉴赏课当中应尽可能地运用一些高科技或者有意义的科学工具进行教学,从而创新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预先进行课件准备,将名人名画做成PPT或者小视频,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将这些画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师还可以挑选出一些有意义的教育印刷品张贴在教室内。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特质进行不同审美元素的渗透,保证学生三观的正确形成。其二,通过课下练习题进行渗透。教师除了要有效利用好课堂时间外,还应抓好学生课下作业,让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美术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布置合适的课下作业,在课下作业的布置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比如,教师可以将临摹作业放到学生课下,学生通过对名人名画的临摹可以深刻感悟作者绘画时的思想以及画面透露出来的英雄史诗,从而不断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与认同感,进而提高学生绘画技巧。其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一名合格的美术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练就辨别美丑的“火眼金睛”。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还需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可结合社会现实问题的探讨,为学生美丑辨别能力提供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重要性,在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德育教育与创新教育,中专美术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完善创新教育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垠亭.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德育体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4.

[2]覃于桢.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探究[D].广西大学,2012.

[3]吕吉雕.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和创新教育[J].才智,2015(33):23-24.

作者:邵伟,刘群单位: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微信融入中职生德育教育探讨

摘要: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中职生属于高素质技能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之一。但目前中职德育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影响了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载体可以融入中职生德育教育,提高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功效。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融入;中职生;德育教育

0引言

国家近年来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动力。但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依然存在。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就读职业学校前途不佳,这就导致当前我国中职生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的是学习成绩不好,经常承受老师指责,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有的是中招、高招落榜生,学业上存在一定差距;有的是来自单亲家庭或经济困难家庭,心理性格上有一定自卑倾向;有的虽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但是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初中毕业就走上社会,部分学生被迫就读职业技术学校。一些中职生普遍认为与同龄人比,未来似乎更渺茫,个别学生甚至渐渐形成反社会人格倾向。所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必须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摆在首要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视。

1中职生当前的德育教育状况

1.1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但一些家长、学生对德育课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职业技术学校就是学技术,德育课的学习可有可无。许多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忽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尤其轻视德育学习,这就导致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往后靠”的现状。

1.2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种思想文化的对撞日趋频繁,良莠不齐的信息也投射到校园中。学生正处于逐步形成和完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所以加强中职生德育教育也更加紧迫。面对中职生这样一个群体,我们要在充分理解他们身心变化的基础上,给与及时、全面、人性化的帮助,加强其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管理,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思想政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微信公众平台融入中职生德育教育

2.1微信公众平台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以其功能更多、更强大受到社会的青睐。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可以向自己设定的群体发送语音、文字、视频、图片、图文消息,可以实现消息自动回复和投票管理,并且还可以实现与其他平台的全方位对接。

2.2传统的中职生德育教育受到冲击

传统的德育教育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教育理念僵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性不高。因此仅仅采用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代德育教育的要求,所以应积极拓展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主动将德育教育阵地拓展至移动领域。

2.3微信公众平台融入中职生德育教育

学生是新技术的最先享用者和推广者,。据一项资料显示,目前中职生智能手机拥有率达到100%,微信开通率达到95%以上。校园无线网络开通,wifi全方位覆盖,这一切都为微信公众平台融入中职生德育教育提供了契机。我们要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德育教育的优势:德育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时效性更强;德育教育的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德育教育渗透性更强,效果更好,积极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生德育教育领域的功效和思想引领作用。

3微信公众平台融入中职生德育教育路径探究

3.1微信公众平台融入中职生德育教育遵循的原则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职业教育方针,按照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努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2微信公众平台应的建设

以学校名义申请,并以学校全称注册,在学校党委的指导、监管下运行,由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德育课专职教师负责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的推送,从而保证信息的权威性、真实性、有效性。

3.3微信公众平台应将中职生的思想引领放在第一位

微信公众平台必须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社会上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先进模范人物及事迹等,在学生中引起共鸣,传播正能量,构筑学生精神高地,引导学生“一颗红心”的确立。

3.4德育新载体要有新气象

作为德育教育的新载体,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信息应遵循中职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信息的版面设计要有吸引力和时尚感,体现时代感,体现社会的发展变化,体现青春气息,满足学生的需求,力避信息内容的教条式罗列。4结语微信时代的中职生德育教育在主动引入微信阵地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德育教育的其他途径,学校广播、校园网、教学实训、社会实践活动、党团组织工作、班主任工作、学生会工作,家庭也是开展中职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开展以上阵地的优势互补,实现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全方位、立体式、一体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卓.基于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赤子,2015.

[2]陈兰荣.微信公众平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

[3]王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

作者:丁霞 单位:信阳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