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学教育理念思考

科学教育理念思考

一、教育观

“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洛尔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必须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即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事,学会生存。”这四大支柱“反映了21世纪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也反映了教育从原有的局限性向跨世纪的新目标的转变,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中小学教育不应该单纯地追求升学率,而应该为现代教育的提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构架科学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2]而我们目前的教育,特别是一些落后地区的教学,教师在学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时,固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不能自觉地研究它的思想精髓和指导内涵,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模仿,甚至是机械的照搬,从学校领导的考核制度出发,师生唯成绩是问,真正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只是撞钟和尚的一件袈裟,对自己的育人目标与育人过程显得茫然,所以,教学效果不佳,教法改革半途而废,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被扼杀。殊不知,任何一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支配下进行的,只就浅层面地“鹦鹉学舌”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更新,不顾教师与学生的个性来推广成功的教学法,是对教育的渎职,这样的教改无异于东施效颦。教育的本质是促进生命的成长,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心灵看到生命的光明,教育所指向的正如马克思所昭明的人类的终极目的:“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3]时至今日,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教育的创新,而教育思想的转变必将引动创新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为此,我们只有解放思想———相信学生,才会转变观念,进行教改。即使“最不完美的创新要比完美的守成伟大一百倍。”(文兰森语)只要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才会拥有相应的人才观、科学的教学观和辩证的质量观。

二、人才观

人才培养是一个战略性的课题。要利用好今天,设计好明天,预想到后天。要以超前的眼光和思路,推动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当前人们的心理失衡现象呈上升趋势,并且在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社会里,国际上所有的竞争都是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蒂是科学技术与国民素质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在经济领域里,道德是一只无形的手,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冷静地认识到物欲横流、道德沦丧而导致的人性淡化给人类文明的前景所罩的阴影。这一切表明,当前人才培养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复杂性、紧迫性和重要性的历史工程。一个面向2l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德才兼备,德才兼备是成才立业、奋发有为的前提,先成人,后成事,是教育的归宿,“要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人才是多种多样的,工农商劳动者、科技人员和学者专家、行政管理人员,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传统教育往往看重的是学生的共性,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即人格),素质教育就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能与世界对话的具有健全人格的现代知识分子,要树立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新的人才观,这是创造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因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没有个性的发展就不成为人才。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而创造性是个性充分发展的必然,又是灵魂。所以,以思想教育为主轴,把培养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实用性与国际性人才作为我们的育人导向。在现代社会里,教育肩负的更为重要的使命是为人类的明天培养具有现代健全人格的创造性和谐发展的人才。因为真正的人才必须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同时,一切成功者、杰出者,不是他们的智力如何超群,而是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比一般人突出,所以说一个人成才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完美统一,而且往往非智力因素起主导作用。

三、教学观

首先,是如何确定教师角色的问题,现代教育观教师角色的转换应该是“由经师变为人师,由讲师变为导师”,改变原有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这是改革教学理念的核心任务,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知识是不能传授的,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的,正如英•罗素所说的:“教育就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知识既是认知的结果,更是探索新知的过程和方法。说明真正的知识是有利于创新的。所以说教师角色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作者、指导者和终身的学习者。“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赫钦斯语)爱因斯坦说得更简洁:“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就是说学生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教学效果越好,实质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用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的话讲:“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他认为:“学校里必须使思维的工作高于一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讲堂为学堂,使课堂教学活动由单向度直线往复向网络式辐射型转变,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交往”式的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不再是教书,法在教材,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能激活学生思维火花的因素给予点拨。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的:“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知识,而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选择、自行决定,他就会学到他所需要的一切。”其次,“教师要把学生造成怎样的人,教师也应成为怎样的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语)所以,教师要培养创造性人才,自己先要创造,“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前教育部长陈至立语)而且,人格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核心,所以,“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乌申斯基语)塑造完美的人格是新世纪教育的灵魂。一个优秀的教师,首要的是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