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治表现

政治表现

政治表现

政治表现范文第1篇

该同志政治表现一向良好,政治站位较高,对党的事业忠诚,工作中主动担当,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具体情况如下:

一、政治忠诚方面

该同志时时处处以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理想信念鉴定,爱党敬党,虔诚于党,对党忠诚。能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该同志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读原著、悟原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政治敏感性,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关心、关注,能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自觉保持高度一致。

二、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

该同志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较强,能够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言行举止妥当,遵纪守法,严格自律。能够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坚决贯彻执行,无与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对党的政策部署以及单位和组织的工作要求,能够认真贯彻落实执行,能够守初心、担使命,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对待工作。

该同志具有较强的组织意识,服从组织领导,服从组织决定和安排。即积极服务组织,也依靠组织,严格遵循组织程序,如遇重大问题,能够及时向组织请示、汇报,不越权办事。

政治表现范文第2篇

一、 主要特点

这些年来我对党忠诚,政治意识坚定,坚决维护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领导干部具备顾大局,识大体的大局意识。能坚持原则,廉洁自律,认真履职尽责,能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作风正派务实,能自觉树好自身形象。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理想信念还需更加坚定。但面对社会现象、条件悬殊思想上难免出现过思想滑坡,导致工作有起有落、成绩有退有进、觉悟有高有低。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政治学习,但由于工作的性质,缺少党性锻炼;在平时也注重讲党性、重品行,但有时也没有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时也注重讲团结、顾大局,但有时也出现思想偏差和不求真务实的观点;在平时也注重讲带头、做表率,但有时也出现过得过且过的做法。细心一想,还需锤炼内功、进一步潜心学习,加强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刻领会,提升自身修养。

2、转变作风还需力行立改。但由于工作职能的作用,局里的工作有忙有闲,人员的工作分工有轻有重,待遇有好有差,于是出现工作上有时不刻苦、怕吃苦、对安排的工作也出现过推诿扯皮,应付了事的思想较重。自身要求不够严格,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安于份内的工作,落实任务缓慢,在思考问题、处理矛盾上有时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导致工作环节脱节、走过场、流于形式。对待分工总是有这样和那样的想法,情绪易激动,不顾及他人感受,又缺少主动和沟通。还需调整心态克服困难,应进一步树立担当精神。

3、制度规定还需执行必严。纪律严明是贯彻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在遵守政治纪律上,虽然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但有时也放松了要求,看齐意识不强,有时对别人提出的意见有成见,对交心谈心不诚恳,有时知无不言,发现问题视而不见,缺少了批评的勇气,在平时缺少了对纪律条款的学习,忽视了言行举止的重要性,有时还袒护不该袒护的事,组织学习不够严谨,存在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学习不积极,缺少自觉性,没有做好党员的表率作用。

政治表现范文第3篇

关键词:政治生活党性修养从严治党

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1]目前,党内政治生活严肃的良好局面还只是起势,还未形成定势,党内政治生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驰而不息地抓下去。

一、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的主要表现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个别党组织、少数党员干部的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不严肃,管党治党的“大熔炉”变成了“冷灶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党性修炼缺乏坚定性

部分党员干部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缺乏足够的认识,党性意识、党员意识淡化,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抬头,对党的主张妄加评论、胡乱猜测,对网络信息不加辨别、随意传播,思想动摇成了“墙头芦苇”,精神缺“钙”成了“水中浮萍”[2],影响了党组织的先进性与纯结性。

(二)民主决策呈现局限性

个别党组织、少数领导干部对民主的理解实用化、工具化,制度虚设,程序空转,用权任性,该报告的不报告、该请示的不请示,搞“一言堂”、“近亲繁殖”,民主集中制成了“稻草人”,老百姓颇有不满。

(三)政策执行具有选择性

个别党组织、少数党员干部存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倾向,在执行中央和上级的决定时,习惯于按照自己的喜好做“选择题”,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判断题”,搞变通、做选择,即使贯彻落实也是做“简答题”,执行力上大打折扣。

(四)组织纪律缺乏约束性

有的党组织纪律不严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约束不力,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个别党员干部对学习、教育、培训不感兴趣,玩手机、耍微信的时有发生,打磕睡、开小差的没有杜绝,而参加外出文体活动又能提上神、鼓起劲,特别是下班后喝小酒、打麻将、、进歌厅精神倍增,破坏了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五)政治生活渗透庸俗性

个别党组织或党员干部的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开口兄弟、闭口朋友,当面“老大”、背后“老子”,会上隔靴搔痒提意见、会后吹毛求疵发牢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团结、假团结,甚至拉小团体、小圈子,党内政治生活变得庸俗化、江湖化。

二、治理对策

从广义上看,党内政治生活是指党内全部政治活动,包括党内组织体系、党内文化、党内政治关系、党内制度、党内行为状态等内容。进一步落实“党”字为本、“严”字当头、“法”字护身、“新”字求变、领导带头,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严肃起来,不变味、不走调。

(一)“党”字为本,明方向

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反之就会得“软骨病”。为此,要进一步强化三种意识,锤炼党性,让广大党员干部明方向、识大局、增定力。一是强化党性意识。进一步炼就党员干部的“金刚不坏之身”,通过经常性和系统性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高举理想之旗、信念之帜,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筑牢自己的精神家园,真正做到经得起风浪、顶得住诱惑、抗得住腐蚀、守得住底线。二是强化组织意识。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参加双重组织生活,所有党员都要严格按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党日活动等方面的要求,过好组织生活,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培养组织意识、党员素养与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三是强化党员意识。通过党员座牌、挂牌和党员进社区并开展自愿服务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和第一职责,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时刻对照理论理想、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3],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照一照,反思自己对组织是否忠诚,对群众是否尊重,对岗位是否尽责,对工作是否用心,不断反省自己、改造自己、提高自己。

(二)“严”字当头,求实效

要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贯彻一个“严”字,及时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祛除组织和作风上的弊病。一是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做到“真”批评,真碰硬,触及问题、触动灵魂,洗涤思想、去除污垢;“敢”批评,揭短亮丑,自我解剖,同错误和消极现象作斗争;“严”批评,坚持原则,严肃纪律,严格要求,严于律己,对批评与自我批评走过场的人和事严肃处理。二是严守党的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营造民主氛围,遵守民主程序,鼓励讲真话、实话,允许保留不同意见,维护党员的权利,坚决纠正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等现象,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政策的执行力。三是严于律己。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时时处处提醒自己加强人格修养,做到“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四慎”(慎欲、慎微、慎独、慎亲),独善其身、力求“四戒”(戒骄、戒躁、戒贪、戒奢),正风肃纪、狠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三)“法”字护身,守规矩

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一个人只有敬畏法纪,才能守规矩,真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一是遵守党的规矩。必须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严守、党纪,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贯彻落实好中央与上级的决定。必须遵循组织原则,厘清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哪些该大力提倡哪些该坚决反对,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二是培养法治意识。法律既是对党员干部的约束,也是最好的保护。党员干部要重视一部法律(《公务员法》)、一个纲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三个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十一个法规性文件(《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等)的学习、教育、培训、引导、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一把手”的权力,敢于亮剑、高悬利剑、果断扬剑,让用权“任性”现象不再重演。三是执行各项制度。执行党的制度如果含含糊糊、弹性过大,总是网开一面、下不为例,党纪党规就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纪委与党委可以探索建立党内政治生活联合执纪巡回检查制度,从最根本的“”、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具体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做起,并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努力形成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环境。

(四)“新”字求变,添活力

要坚持把党内政治生活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千变万化的社区生活、平凡琐碎的家庭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统筹谋划,搭建平台,创新工作,把“严”的要求与“活”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创新党建文化聚党心。党建文化融合党的价值观,立命于国家的使命和愿景,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原则性。要努力把革命传统教育、文化建设、地方文化品牌打造与党建文化融合起来,一手抓党建基础,一手抓党建文化品牌,倾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示范型”等党组织,用喜闻乐见的特色党建文化,最大限度聚党心。二是创新组织活动凝人心。党组织活动要活起来、强起来、严起来,就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经常性、系统性的理论面对面、重大决策辩论会、热点问题微博会、党员读书日、梦想课堂等,克服应付、等待、突击等老毛病,发挥党建在重大任务和关键时刻的政治保证和思想引领作用。加强与人事、纪检监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在重大活动上的协调沟通,把着眼点放在进一步激发活力上,使党建工作由“单向行动”向“联合推进”转变,增强吸引力,最大限度凝聚党员的人心。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得民心。党员干部是一根标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党的形象和声誉,体现党员的素质与能力。通过在社区“亮党员身份、履党员职责”,争取实现“八小时”内与“八小时”外一个样,把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化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通过开展精准扶贫“、温暖周末”、社区服务日、菜单式服务等活动,让党员干部下基层、进社区、到农村,真正了解社情民意,增进与老百姓的感情,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党心与民心紧紧相连,从而在广袤的大地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实践和检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针对性与实践性。

(五)领导带头,树标杆

党组织的领导是管党治党的第一责任人,抓好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抓住关键的少数,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带头执行党内制度,带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到以上带下、以上促下。一是拧紧“总开关”,做讲政治的表率。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拧紧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始终保有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二是常念“紧箍咒”,做重品行的表率。对于党的政策、法律、规章、社会主义道德,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常念“紧箍咒”;对于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通过谈话提醒、诫勉、函询等方式,早打“预防针”,早提醒、早告诫、早解决;对于权力、金钱、美色等诱惑,通过学习内化和惩戒外治相结合,勤注“防腐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党纪国法的“高压线”面前,党员干部不要搞特殊、不要越雷池、不要乱章法、不要踏红线,自觉遵章守纪,自觉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表率。

参考文献:

[1].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党内[N].京华时报,2014-10-09.

[2]李少军.领导干部不能缺定力[N].学习时报,2015-07-16.

政治表现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教育对象

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胜,要在更加频繁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凝聚民心,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总体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满足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需要

个体政治社会化的最终目的是将人培养成社会要求的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表现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的行为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促使个体政治社会化,主要表现为要向个体灌输科学理论,引导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指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品质等的综合表现,其中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起着支配作用,是思想和行为的精神支柱。”[1]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人们深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多元社会格局影响,形成了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取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中各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培养了人们兼容并蓄、敢于质疑的理性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促成了人们追求平等、公平、效率的竞争意识,日益激烈的国力竞争增强了人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另一方面,受到西方资产阶级和平演变宣扬的腐朽思想以及当前我国社会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的污染,人们对未来又产生了一定的消极情绪,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这就迫切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个体明辨是非,树立起坚定的政治信念,在参与政治活动中扮演好自己的政治角色,以充分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履行自己的政治义务。

二、指导人们构建合理的智能结构

智能结构分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构建合理的智能结构,这是人们从事业务活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本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人才培养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的核心因素。这里的教育,理所当然地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育对象在深刻分析国情民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教育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起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实际操作能力,为实现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对象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影响目标实现的困难和阻挠,这时,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教育对象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排除干扰,合理安排实现目标的时间,有计划的解决矛盾,分阶段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调动人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注重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教育对象进行激励,调动大家学习、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按照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规律,培养教育对象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鼓励教育对象进行创新实践,并为教育对象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育对象产生对未知世界和理想世界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和发现新问题,将自己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景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践行创新誓言。

三、丰富人的需求体系

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是指需求内容的丰富和需求“品位”的不断提高。所谓需求“品位”,主要是指某一种需求的表现程度。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的需求“品位”,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使人们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2]。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过程中,教育主体十分注重深刻领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核心要义,自觉完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需要的过硬素质,选择符合教育对象意愿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关照教育对象生活实践的教学语言,开展凸显贴近教育对象实践特点的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对象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逐渐形成正确的需要观,并自觉抵制错误需要观的消极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认识到不仅要努力实现个人需求,更重要的在于实现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需求。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但是人们往往在不了解共产主义基本内涵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认为共产主义是不能实现的空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认识,树立起了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

四、指导个体参加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来源,人们要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实践要接受认识的指导,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人们的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矛盾和冲突,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这些矛盾与冲突,调整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这种协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协调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协调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诚实有爱、团结互助的人际关;三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四是协调个人自身生理与心理、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实现个人素质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作用。国家正在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依法治国要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这就需要将法律制度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法治观念渗透到所有社会成员的意识深层,使之成为指导和评价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标准,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42.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9.

政治表现范文第5篇

媒体政治:充分利用媒体与民沟通

民意是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现代民主政府必须要尊重民意、敬畏民意。在中国,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完善,国民教育的快速普及,公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人民的政治参与的热情和水平有所增加。

然而,公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政府需要通过媒体的议程设置,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政治议程上来。政府在进行公共决策的时候,只有广泛吸纳民间智慧,不断与民沟通、辩论,才能减小政策制定的社会成本。

然而,一些地方官员不愿与人民打交道,结果使政府的良好愿望得不到公众的支持,甚至导致“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还有少数官员轻视公众智力,害怕舆论监督,任意垄断、封锁公共信息。在资讯发达的时代,政府封锁消息等于为谣言腾出了空间,结果反而使一些地方政府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

成熟的政府应该要按照媒体的生产规律,展示政府负责任的形象,让人民了解政府的执政理念,帮助人民建立起对政府的信心。然而,我们的一些官员不熟悉媒体规律,害怕媒体,拒绝媒体,一些电视台的官员访谈节目,往往在请人环节就把人耗得精疲力竭,最终做出来的节目只有领导的畅想,没有与公众对话的空间。就连央视高官访谈类节目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省部级官员发表施政报告的舞台。

民生政治:通过关注民生赢得民意

现代民众更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新闻,民生新闻因为涉及到民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是媒体乐于报道和民众乐于接受的新闻。我国政府目前正在由一个革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因此,政府应该将民生作为工作的重心,将“改善民生”作为政治传播的中心主题。

总理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中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的行政理念。2月27日,他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的时候,再次强化了这一主题,并表示:“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指房价)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其后,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民生主题,提出了很多议案和建议,“民生”成为两会新闻报道的一个最主要关键词。政府和官员重视“改善民生”,改变了简单的意识形态宣传,凸显出政府强化民生的行政思路。

仪式政治:利用媒介事件凝聚民心

媒介事件是现实世界发生的具有较强的现实、历史或游戏意义的重大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会组织各种大型活动,媒体会打破日常工作日程进行大量报道,甚至是现场直播;民众则以“改变日常生活规律”为代价,进入节日化、仪式化的收看状态。

媒介事件有的是政府或组织策划的事件,如奥运会、世博会、香港回归、三峡截流等,有的则是现实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如汶川地震、9•11事件等。重大事件群众关心、媒体关注,政府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将主流价值观输入到事件中,从而产生民意的聚合效应,甚至可以引导社会舆论。

1980年里根当选总统时,美国经济衰落、民心低迷,为了唤醒美国民众的爱国情绪和政治热情,美国政府精心策划了里根的总统就职仪式。在就职宣誓过程中,里根站在国会山上指着国家纪念碑,和美国人民一道追忆英雄和往事,恳请公众回到过去寻找失落的价值和精神,以便美国能够重新面对未来。

我国在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奥运会开幕式、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也通过一系列政府组织的活动,向全国和世界人民传达了团结、稳定、和谐、安全的盛世中国的形象,对团结国民、凝聚民心具有重大意义。

魅力政治:展示政府官员个性魅力

媒体是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载体,因此,政府在利用媒体传播信息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以民众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播。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是冷冰冰的,而领导人的个性则是鲜活的。政府官员在公开场合展示个性魅力,能够让公众产生“自己人效应”,从而用感性的方式为制度和政策做注解,容易赢得普通民众对政府决策的支持。

我国体制内不乏作风正派,讲话实在,行为亲民的干部,他们在日常活动中能够真诚与“人民”对话,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我们的干部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现有的官员任用制度下,少数官员把自己包裹得非常严实,缺乏人格魅力和人性光泽,他们对“上”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不敢造次;对“下”则自感尊贵,说话凶猛,无所顾忌。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只有归回生活才生动。而我们的一些官员害怕上级领导觉得自己不够谨慎、不够成熟,他们信奉“为官不必多言”,公开场合只读秘书们写的稿子,个别官员甚至机械到连秘书标注的“请起立”、“等待鼓掌”和“停顿”之类的词也照读不误。

由于害怕犯错误,很多官员不愿接受媒体采访,面对媒体时他们要么打官腔,要么敷衍推脱,要么拒绝采访,即使接受了记者采访,也缺乏临场应变能力。现代公共行政强调软实力。期望未来我国的政治体制上能够给官员提供一个讲真话、诉真情的空间,期望各级领导能够学会做普通人,通过展示个性魅力,改变行政作风。

危机政治:危机瞬间启动公关程序

美国学者罗森塔尔曾给危机下过这样的定义: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类在享受了不断升级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遭遇到越来越频繁的公共危机。对现代政府来说,如何有效管理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已经成为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公共危机来得突然,很多政府在第一时间内都有可能陷入到茫然和被动的境地,然而,一个行政能力强的政府,会在茫然中快速清醒过来,迅速作出摆脱危机的决策,并且通过媒体与公众沟通,消除公众的恐慌,凝聚社会力量战胜危机。然而,我国的一些基层政府,总是把危机看成“负面新闻”,不愿让媒体报道,结果因为公众恐慌,反而更加使政府在危机处理中陷入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