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然资源教育

自然资源教育范文精选

自然资源教育

自然资源教育范文第1篇

对于传统的幼儿园课程来说,幼儿的感知能力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的,而我们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主要是让幼儿进行观察,而教师为幼儿传递一些技能,幼儿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去进行感受,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自我观察能力的培养。根据多元化的智力理论来看,幼儿必须要充分的在探究性活动中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对于智力的本质来说,主要是解决问题以及创造产品的过程,这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不能通过讲授式教学来完成,一定要利用实践性较强的探究式课程来进行教学。所以一定要幼儿在活动中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对于幼儿来说其自然观察能力仅仅能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发展,根据幼儿的特点年龄特点来说,幼儿的好奇心很强,对于很多事物都很好奇,喜欢自行去进行研究。并且会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而来获取对事物的体验。并且幼儿自身的这种观察也为日后的成长储备了丰富的资料,所以,简单地说,观察能力是幼儿阶段探究世界以及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必须要做好探究活动对幼儿自然观察智力的培养。

二、将幼儿自然观察智力成为教育内容

在传统的幼儿园课程教学中,主要的指导思想为一两种核心智力而教,教学者主要是围绕这一核心进行课程的设计,对于传统的教学中,仅仅是将重点放在了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以及语言能力上,这样导致了学生的发展偏离了全面发展的轨道。因此,针对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这种方式,要设置多种智力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教学中要将自然观察智力与其他多种智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且与其他智力相互结合,从而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自然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让自然观察智力成为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内容,例如在进行语言智力的培养上,要让幼儿进行事物良好的观察,并且能让幼儿自行阐述出来,充分的表达出感受,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自然观察智力。同时幼儿在观察中,教师要做好与其的交流,帮助幼儿更深入的观察事物,并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力。这样幼儿能在自我的观察中,并经过教师的引导,从而来更深层次进行事物的观察,从而来产生自身独特的感悟。

三、观察智力的培养与多元化智力有效结合

任何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多种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自然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关键意义,因此必须将其与多种智力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幼儿能够灵活的运用。幼儿自然观察力和多种智力的相结合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身体动觉智力。指的就是幼儿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培养和应用这种能力,不仅符合幼儿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还能够有效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并且使幼儿对于教学活动有更加深刻的体验,使其正确的认识到信息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种智力对于提高幼儿未来的探究思维和能力有着关键意义。

第二,视觉智力。就是在开展各类探究活动时,尽量多为学生展示一些具体的实物、图像或是视频,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从而有效的培养幼儿辨别、记忆、对待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符合幼儿形象思维发展的特点,还帮助幼儿开展符合其身心发展的探究活动,并且有助于其运用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方式,展现自身的探究成果。

第三,逻辑智力。指的就是辨别、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幼儿认识、理解、区别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使其能够根据固定的标准,对其探究的事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分,并且要不断的鼓励幼儿分析和总结事物具有的共性及其具有特殊之处的原因。这些活动对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关键的作用。

第四,语言和人际交往智力。在开展探究活动过程中,师生。生生间的协调合作和交流,往往对活动的探究方向、内容、方法有着直接的影响。能够有效的培养幼儿合作、协调、交流的能力,并且幼儿与幼儿之间也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的作用,还能够有效的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培养生生间的情感和默契度。因此,培养幼儿语言和人际交往智力,能够使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取得最理想的活动成果。

四、结语

自然资源教育范文第2篇

一、工作目标

认真履行政府责任,依法落实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定,聚焦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合同约定、建设、移交、使用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治理,下大力气解决“入公办园难”“入普惠园难”“就近入园难”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县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办好学前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期盼。

二、工作任务

(一)解决规划不完善的问题。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是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1+5+X”社区邻里中心配套幼儿园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自然资源部门要认真审核当前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学前教育网点布局情况,根据《幼儿园建设标准》(建标175-2016)的要求,原则上每1200户建设一所规模不低于6个班的幼儿园,单个小区1200户及以上的必须在本小区建设,1200户以下的小区或居民区采取统筹合建的方式配套建设,对现有城镇小区已达到配建规模标准但没有规划配套幼儿园或规划不足的,要及时调整城镇幼儿园网点布局规划,增加配套园网点;对于在建且达到配建规模标准但没有规划配套幼儿园的小区要及时制定补救措施,责令限期整改,按规划设计标准落实配建;现有小区配套园学位容量不足的,要通过补建、改建、就近新建等方式增加网点布局补足。此工作于2019年12月底之前完成。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教体局

(二)解决约定不清晰的问题。根据《南昌市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及产权移交暂行办法》(洪府厅发〔2018〕140号)规定,新建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中明确约定开发建设单位配套建设责任和产权无偿移交给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内容,同时明确其违约责任。对洪府厅发〔2018〕140号出台后仍然未约定或约定不清晰的,必须立即整改,重新签订无偿移交协议,并追究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责任。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三)解决建设不及时的问题。开发建设单位未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要求同步配建幼儿园的,自然资源部门要约谈开发建设单位,责令其限期按约定内容完成建设,并于2020年12月底之前完成项目竣工验收。未约定移交的配套园,若开发建设单位违反《土地出让合同》约定两年(含)以上至今未开工建设的,县自然资源部门必须与开发建设单位签订补充协议,明确配套园建成时间和将产权移交给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时间。对配套幼儿园存在缓建、缩建、停建、不建和建而不交等问题的,在整改到位之前,不得办理整个住宅小区的竣工验收备案。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教体局

(四)解决移交不到位的问题。

1.无偿移交

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已约定无偿移交的配套幼儿园,均应按约定将产权移交给县教育行政部门。

凡建设用地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小区(含安置房、集资房、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小区等)配套幼儿园,或者免除开发建设单位缴纳土地出让金中幼儿园占地部分的配套幼儿园,即使未约定无偿移交,也应通过协商举办成普惠性幼儿园。

以上幼儿园(毛坯房)已经建成的,必须于2019年6月底之前将产权无偿移交给县教育行政部门,并办理产权移交手续。尚未建成的,必须按照中发〔2018〕39号文件要求,确保配套幼儿园(毛坯房)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区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教体局

2.协商移交

对于《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洪府发〔2013〕44号)出台时间(2013年9月17日)之后土地出让且未明确无偿移交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县自然资源部门可以与开发建设单位签订协议,按配套园用地原土地出让价格退还土地出让金,由政府将土地收回并无偿划拨给县教育行政部门用于举办公办园。

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教体局

(五)解决使用不规范的问题。

所有小区配套园必须举办成公办园或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已经移交的和集体用地建设的小区配套园,必须全部办成公办园,已建成的小区配套园必须于2020年12月底之前开园。

市财政根据相关政策和标准分别对举办公办园或民办普惠园划拨生均公用经费或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奖补资金,县(区)财政将以1:1的比例予以配套。县自来水公司、县供电公司、县中燃煤气公司、县房管局要通过落实居民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实行自管物业等办法降低幼儿园举办者经营成本,为转办普惠创造条件。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委编办,县人社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房管局,县供电分公司,县自来水公司,县中燃煤气公司

三、工作步骤

(一)摸底排查。要对辖区内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面摸底排查,针对规划、合同约定、建设、移交、使用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列出详细的清单,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工作时间,报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小组办公室(县教体局)。

完成时限:2019年4月底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

(二)全面整改。要针对摸底排查中出现的问题,按照依法依规、先易后难的工作原则,采取“一事一议”“一园一案”的工作方式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逐一进行整改。对于已经建成、需要办理移交手续的,应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对于需要回收、置换、购置的,应于2019年9月底前完成;对于需要补建、改建、新建的,应于2019年12月底前完成相关建设规划,2020年12月底前完成项目竣工验收。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责任部门:县自然资源局,县教体局,县住建局

(三)强化自查。为迎接市政府对我县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全过程性检查验收(并实行每月一调度,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讲评,一年一考核),县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小组将每季度定期开展治理工作调度,确保治理工作实施到位。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

责任部门:县政府督查室,县教体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小组,组长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教体局、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委编办、县司法局、县政府督查室等部门和龙津镇、鼎湖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教体局局长黄群担任(详见附件1)。

(二)明确治理责任分工。县政府:落实学前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作为实施主体负责本县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县教体局:牵头负责小区配套幼儿园摸底排查工作,县发改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积极配合;参与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验收、移交等各环节的工作,及时接收小区配套幼儿园并办成公办园。县发改委:参与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项目规划布局,并按照《南昌市政府投资项目申报细则(试行)》,及时做好新建、改建、扩建、补建项目申报前期工作。县自然资源局:根据有关配建标准统筹规划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保障配套幼儿园建设所需用地,并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中约定开发建设单位的建设与无偿移交职责。负责核实幼儿园是否为配套幼儿园,对需要协商移交的,负责做好有关配套幼儿园所涉原土地出让金测算工作。指导做好回收小区配套幼儿园产权登记工作。县住建局:负责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过程中的设计施工、工程验收等过程的监管。县财政局:负责就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所需资金提出筹措意见,并做好公办园正常运行所需的资金保障工作。县人社局:负责牵头,会同县教体局就举办公办园非编教师管理工作提出办法。县委编办:负责按程序做好办成公办的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涉及的机构编制工作,依法办理公办幼儿园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县房管局:负责协调降低回收小区配套园运营过程中物业管理成本。县司法局:负责梳理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为可能涉及到的涉法涉诉工作提供法律支撑。县供电分公司负责支持配套幼儿园移交后实行独立用电。县自来水公司、县中燃煤气公司负责支持配套园移交后独立用水用气。在治理工作中需要其他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的,县人民政府将加强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作为。

(三)强化督导评估考核。县政府督查室和县教育督导室将加强工作督查,将专项整治治理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和部门的年度综合考核;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进度较慢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通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思想认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是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内容,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切实办好学前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对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

(二)加强问题整改。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深入分析整改小区配套幼儿园存在的各类问题。对于2020年12月底以后建成的小区,要督促承建单位加快进度、提前建设,争取配套园于2020年12月底之前竣工。小区配套园作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内容,不得将其审批为营利性幼儿园或高收费幼儿园,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已经举办为高收费幼儿园的,必须于2020年12月底之前转为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拒绝转办的,暂缓其年检,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招收新生并进行公告。幼儿园所在街办和社区负责加强日常监管,发现违规招生或违规收费的问题,必须立即报告县教育主管部门。对已出租或已转让的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后可优先由原承租方或受让方与教育部门签订协议,在原合同约定期限内继续举办。

自然资源教育范文第3篇

1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1.1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我园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优势,积极利用自然环境开展活动。春天到了,满枝的桃花、杏花、梨花争相开放,幼儿虽感兴趣却常常难以区分,我们就组织幼儿到郊外去踏青,仔细观察春天的美景。幼儿边欣赏边交谈着:“看,小草变绿了,树上开了好多好多花儿,真漂亮。”“它们是什么花呢?”我问道。“这是桃花,这个是梨花……”“他们哪儿不一样呢?”我紧跟着问。有的幼儿立刻说“花的颜色不一样”、“花瓣不一样、花心不一样”……在观察讨论中幼儿知道了桃花、杏花、梨花的特征,很轻松的把它们区分开来。

1.2在种植活动中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我们根据季节的不同带领幼儿在幼儿园的种植园地种上了萝卜、黄瓜、西红柿、玉米、小麦等相应的蔬菜、农作物,并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种植劳动,引导幼儿在劳动过程中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如春天里,我们买来种子,带领幼儿在种植园里翻土、施肥,然后撒上种子,幼儿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个劳动的过程中幼儿掌握了使用铲子技能,知道点豆子时要先挖一个坑,然后要在每个坑里撒下三至五粒种子,栽秧苗时要及时地浇水等一些种植方法.一段时间后,在幼儿的精心照料下,当一颗颗嫩苗钻出来时,我们又带着幼儿去观察嫩苗,指导他们记录下自己的发现,猜一猜这些嫩苗长大了会是什么蔬菜?让幼儿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关注幼苗的成长,主动参与为幼苗施肥、浇水、除草、捉虫等活动。当一颗颗幼苗在大家的期盼中长大,幼儿终于明白了这些嫩苗是什么菜时,揭迷的喜悦可想而知。在关心这些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这些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也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学会了爱护植物,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知道珍惜食物了。

2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美术活动

对幼儿来说,美术活动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农村用来做美工的材料可谓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如:泥土、石头、玉米缨、玉米秸、花生皮、果壳、狗尾草、树叶、豆类等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教具和学具。这些自然物的运用,使每个幼儿都有操作的材料,通过观察引导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再创造,真正实现了在做中玩、玩中学,同时也弥补了幼儿园因经费不足而造成的玩教具短缺的问题。例如:把泥土和成泥后包饺子、捏小动物;用玉米秸制作的眼镜;用地瓜叶柄制作的耳坠手链;用狗尾草编成小兔、小狗;用树叶、种子、花生壳等粘贴各种小动物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蕴含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幼儿的绘画能力都可以在这些废物中得到体现,幼儿在操作中学会了剪、团、粘、贴、撕、画等技能,锻炼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3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数学活动

自然资源教育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对国内外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充分发挥人的智能和潜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在新的持续发展观指导下,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20世纪中期以来,“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使人类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我们已经意识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微观的角度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世界上已有许多成功的先例,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一些著名大企业,如:英特公司、通用电器公司、福特公司、IBM、大众、丰田等,历时几十年,上百年而经久不衰,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获得了可持续发展。国内则有长虹、海尔、春兰、小天鹅等一批著名企业也已驶上了持续快速发展之路。对企业来讲,人力资源有效地开发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结合,的确是企业欣欣向荣、长盛不衰的传家宝。这也正是世界上所有企业家追求的发展目标。

从宏观的角度讲,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是一致的。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与该国企业发展的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企业发展了,国民经济才能发展,因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人类自身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自身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使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如今日益污染的环境呼吁企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依靠的就是科学技术的提高,归根结底依靠的是人。把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考虑,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对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持续发展从宏观角度考虑存在以下垂待解决的问题:

1、人力资源开发方面。(1)投资低,收益差。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资占GDP比重徘徊在30%以下,投入总量的不足,使人力资源素质无法得到整体性的综合改善。(2)人口增长快。我国目前已有人口12.5亿,而同期美国人口只有2.6亿,人口因素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严重羁绊。人力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在创造财富的同时需要消耗资源,使本来有限的资源和财力不能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从而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和财力供求出现失衡。而只有当人力资源规模与其他经济因素发展相适应,才能显示出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3)经济的粗放型发展。粗放型经济环境制约了高素质人才的形成及其智能的发挥,只能使企业发展在较低水平上徘徊;宏观经济环境不改善,就会压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科技力量。(4)用人机制不健全。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在所有制问题上有了重大变化,导致人力资源分布的重心发生了转移。国企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跳槽、辞职之风愈演愈烈。给本来就举步维艰的企业雪上加霜。(5)人力资源供需失衡。目前人才资源供需关系断层的现象反映了我国教育在培养人才结构上的问题。往往只看到眼前一时需求就一拥而上,没有预见未来发展的潜在需求,以致造成有的专业人才出现断层。

2.经济持续发展方面。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最基础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主要是依赖于自然资源的高消耗,尤其是矿物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消耗。这种片面追求产量忽视社会效益的生产方式,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和生物界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同时自然界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惩罚接踵而至。温室效应的加剧、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增多,大规模暴发流行性传染病等等,使人类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前阻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技术水平低、能耗物耗过大以及生产管理不善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资源损失等,所以持续发展需要从再生产的全过程考虑,必须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也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和动力。从而通过产业规划、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废物利用的全过程管理,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随着“公害”的加剧以及能源的危机,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头。把经济、社会和环境割裂开来,谋求自身的、局部的、暂时的经济性,带来的只能是全局的、后代的不经济性甚至灾害。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按照中国《21世纪议程》的精神,转变传统发展战略,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21世纪的经济起飞奠定良好的基础。实施经济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运用行政与法律手段,建立健全经济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通过法律约束、政策引导规范其经济与环境行为,确保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义是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也就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经济可持续概念的提出是始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教训和体会以及对环境和发展之间的联系的认识而研究的,也是人们感到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恶化且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提出的,从而使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因此,经济持续发展的概念理应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的科学发展观。它标志着人类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观点,因为现代经济持续发展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的支撑,越是经济高速发展,越要加强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以获得长足持久的支撑,这是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别于传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因而科学认识和定义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提出到目前虽然不过20年的历史,但它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在环发大会之后,根据X21世纪议程》的精神,立即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这是一个纲领性文件,是指导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被确立为21世纪我国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因此,必须按照《中国21世纪议程》的要求,转变传统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21世纪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发展是硬道理,但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正如前面述及的只要经济增长而忽视资源、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并将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威胁,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走什么发展道路的问题。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产物,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上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

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达成广泛的共识,但究竟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观呢?目前世界上的主要观点有经济发展观、人类社会发展观、代际平等发展观、生态环境发展观。我们认为综合以上观点,应该是在经济发展为主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观。

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我国人力资源开发长期迟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

1.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和根本通道,为了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质量,教育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势在必行。一方面要调整专业设置,使教育面向市场,强化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必须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原德国总理科尔曾经说过:德国经济发展就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产业大军。教育要针对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在能力,实现从学历型教育向能力型教育的转化,从体能、智能、技能、德能、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力。高等教育要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主要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把办学目的真正转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使人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无论是知识的创新、理念的突破、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发明,无一不是以人才为载体的,核心要素是人才,人才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必须依靠不断建立并发掘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

2.树立新的人才开发观念。即树立知识、技能、智能为核心要素的新观念,克服传统的重物轻人的旧观念,把教育投资视为第一位投资的新观念,认识教育是确保企业21世纪取得竞争优势的法宝,积极组织各类人才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各类人才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以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战略性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包括对人才的培训、培养、进修和实践以及引进,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使企业不断获取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创新战略目标。为此,必须从战略高度人手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把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意识和战略意识,调动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核心竞争力以及竞争优势是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因此,企业必须随市场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战略战术,从而使企业具有不断地捕捉市场机遇以及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3.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人力资源流动的结果是使人们走出封闭的环境,找到能较原先更能发挥作用的岗位,“活”化人力资源,而不是将人力资源僵化,以有利于人力资源潜能的开发,从而挖掘人的潜力,创造更多的财富。我们应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政府应制定宽松的有利于人力资源流动的政策,大力提倡以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交流,尽可能改善和缓解人力资源在分布结构上的不合理以及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使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4.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对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大作用。尽管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外部条件的配合,但其内部因素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激励则是最具积极意义的调节机制。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恰当的激励机制,可以使人的能力大大提高。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1)我国的企业应彻底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建立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办法,充分重视知识技术等人力资本在分配中的作用;(2)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实行与绩效挂钩的分配方式,对高级管理人员可采用经营者年薪制和经营者持股方式,销售人员可采用与销售收人、销售成本挂钩的方式;科技人员可采用新产品开发的项目与新产品的销售收人挂钩的方式;一线生产人员可采用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方式;(3)鼓励员工参股、持股,激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坚持少生优生,从而为我国人口素质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必须长期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毫不动摇地贯彻下去。同时还应该采取切实的措施,增加对控制人口增长的物质和精神,保证我国人口的发展逐步走上健康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6.防止人口流失和浪费。所谓人才,是指那些能够运用系统的知识和技术在学术上卓有贡献的专业人员,表现为社会上具有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的人。所谓人才浪费,是指这些专业特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或者大材小用,或者根本就没有发挥作用。所谓人才流失,是指不能为本国所运用,而经常是流向发达国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人才匾乏与人才浪费并存的问题。因此,应使本国培养的人才学以致用,为学有专长的人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工作环境,并在各方面给予应有的待遇。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尽可能防止人才流失。

三、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目前,我国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巫待研究采取措施。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基于经济发展来选择相应的对策。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确立资源价值,防止无偿占用和浪费。当前,我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源无价或低价”的价格现象。这种现象就是自然资源无价或低价的经济学观点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的定价方法。人们长期以来认为自然资源是天赋的,没有通过劳动没有价值,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了资源无偿使用、开发和浪费,以致造成资源损耗,生态恶化加剧,给经济持续增长造成损失。超级秘书网

2.明确产权,强化资源资产的管理。建立和完善资源产权制度,是改善资源利用的必要社会制度。从发达国家情况看,已形成了一整套资源资产管理、资产交换的理论、制度和方法体系。我国在这方面工作尚嫌薄弱,长期以来存在着资源家底不清、产权关系模糊、无偿占用资源的现象。因此,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建立健全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国有资源的国家所有权。自然资源同其他人工资产相类似,是人类获取物质产品不可缺少的资产。可以为占有者带来收益,所以它是一种重要资产。资源资产是国家重要的财富,国家有关部门要代表国家行使综合管理资源的权利,制定政策法规,保护资源和组织资源,合理使用以及组织收缴资源资产收益和产权转让收人等。

3.重视发展资源产业,实现资源的再生。对于资源再生产,过去我们一直没有把它作为产业看待。实际上,象矿产资源勘探,海洋资源的勘探,土壤耕地的改良,育林、育草、育苗的采种,废气废水的净化等活动,都是社会化的再生产,应当作为一种产业,以确立它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自然资源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态环境教育;实践与体会

经济及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力及生活质量,但同时也因为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进而破坏生态平衡,所以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相关资料显示,加强生态环境教育能够强化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使得人们自发的保护生态环境,而初中生物教学则是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前提,所以将生态环境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对生物教学发展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等来说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

1.1环境保护意识。调查发现,几乎每个版本的初中生物教材里面都强调环境保护,并呼吁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毁灭性破坏。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初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一直在接受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的培养,诸如日常生物教学中老师会直接将工业废水排放导致的水污染、酸雨导致土壤贫瘠、过度开垦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破坏问题介绍给学生,并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将破坏后的情境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案例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从而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2基于国情开展生态保护教育意识。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不断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来实现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发展的根本保障,如果不加以保护则不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老师都会强调一定要关注国情,并从国情出发去寻找有效的生态保护方法,如我国自然资源呈现出土地、森林、水等自然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的现状,加之重开发和轻治理等,导致坏境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并从该国情出自发的保护生态环境[1]。

1.3依法护生态环境。不能只通过技术去保护环境,还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环境,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已经逐渐得到完善,依法保护环境的效果明显得到提升。所以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相关发展,如《环境保护法》等,以强化学生依法保护生态坏境的意识。

1.4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意识。人类是大自然发展的产物,一切生产活动都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所以人类社会发展必须结合自然环境实际,只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促进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时必须加强学生“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意识”培养,让学生在生产及生活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实践措施及体会

2.1基于教材发掘环保知识。第一,老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以在教材中找到更多环境保护知识;第二,将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以挖掘出更多的环境保护教育资源,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力度;第三,老师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向学生讲解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环境保护方法,并应用到环境保护中。例如,在对“生物和生物圈”这一节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到环境对各种生物及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2.2请专家召开讲座,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学校除了强调生物老师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以外,还需要邀请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来给老师及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讲坛,如植物物种、水土流失、沙漠化及雾霾的保护教育。让学生了解到水资源、植被资源及其生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2]。

2.3将环保教育渗透到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必不可少的环境,通过生物实验会让学生了解到很多有害物质,并了解到什么情况下不同化学元素能够发生反应变成可污染环境的物质。所以将环保教育渗透于生物实验,能够让学生快速了解对环境有害的各种物质,从而引导学生日常生活中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例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酸、碳酸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

2.4增加课外实践活动。尽管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向学生展示各种生态环境被污染及破坏的图像、视频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生态保护意识,但部分学生依然无动于衷。对此,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现场观察,诸如城市边缘地区的河流、垃圾场等地区,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环境污染造成的不利影,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促动学生从自身做起,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3]。另外,还可以利用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到森林资源贫乏的地区,进行大量植树,以增加森林占地面积,优化生态环境,实现对其他生物物种的有效保护。

3.结语

总之,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各大领域备受关注,更是成为各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尤其是初中生物教学,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将生态环境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对此,本文作者基于自己的生物教学经验,先简要分析了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意识,然后在该基础上分析了生物教学中有效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措施,希望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静.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J].中学课程资源,2019(04):38-39.

[2]李丰英.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7(09):11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