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然科学常识

自然科学常识范文精选

自然科学常识

自然科学常识范文第1篇

【正文】

作为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

现代自然科学仍在不断证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世界观在世界上占据的地位,是由那种世界观是否正确地把握住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自然和社会而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站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立场上观察大自然。

马克思、恩格斯活动的时代,是一个以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为特征的时代。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的著作中表示:“现代的自然科学已经达到了不能回避运用辩证法来作总结的一个阶段”,“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即唯物主义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强调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关系。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规模之大、认识发展速度之快,都远远超过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而其发展的内容,所有领域——比如从探究物质深处的基本粒子,到追踪一百亿年前的太空历史等,都比二人活动的时代更加广泛地证明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正确性。

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实际证明了在许多领域里唯物论观点的正确性,但对于生命问题、精神和意识问题,当时科学上还没有充分地证实。因此,观念论就屡屡将这些领域作为自己存在的最后依据。但是,即使对这些自然科学还没能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大胆地提出了唯物论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自然观,通过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断地证明了其正确性。可以说观念论自然观赖以存在的根据,在生命和意识这些最后的领域里也越来越削弱了。

历史唯物论的各种命题已成为社会上的“常识”

那么,社会观的问题如何呢?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

160年前,马克思首次提倡这种社会观时,看起来似乎只是对社会的一种离奇观点。然而,可以说马克思提出的历史唯物论的许多命题,现在甚至已成为社会上的常识。

让我们以几个基本命题为例加以说明。

“社会发展的基础中有经济的结构和活动”——这在160年前是崭新的观点,而现在,在观察世界时,大概基本上没有人只看政治或者文化、宗教,而不看经济吧。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构成其基础的是阶级这种人的群体的行动”——现在这也是常识性的观点。无论研究哪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如果不考察大财团、大企业集团的情况,工人、农民的状况,那就不能说是已经研究了那个社会。

“社会历史中,有随着经济模式的变化,社会形态产生交替的历史”——历史上交替的社会形态,可以举出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进而还有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按照这样的顺序发展,但这种把社会发展阶段按经济模式进行划分的“历史感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特征。无可置疑,这种观点目前在历史学的领域已经广泛存在了。

这些命题都是作为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由马克思提出的。而现在,很多人即使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也作为理所当然的观点接受了下来。这难道不也正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吗?

谁能够分析变化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者可能会说,“历史唯物主义在解释过去的历史时或许是成功的,但对当代的解释却是失败的。因为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要没落,但这个预言没有说中。资本主义岂止没有没落,相反,不是取得了可喜可贺的发展吗?”

马克思反复强调,不论什么流派,资产阶级经济学最大的弱点就是,他们“只知道资本主义社会,顽固地以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就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规律”。马克思的批评原封不动地可以适用于当代西方经济学。这种经济学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不过是人类历史上特定的时代产生、发展的特殊的历史形态。所以,他们不能理解,世界上有先于资本主义存在的一系列社会形态,也有超越资本主义的更高的社会形态。

从社会经济制度的角度观察,当今世界实在是由多样化的国家组成的。而透过西方经济学的单色眼镜,把什么都看成是资本主义的色彩,又怎么能够看到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呢?

比如说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以谋求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既具有与一般的市场经济共通的性质,也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和作用,有不同的逻辑和规律在起作用。然而,那些只知道资本主义制度的西方经济学,是无法从原理上理解这些不同的机制、作用、逻辑和规律的。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具有理解当代多元化世界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它具有发现谋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和规律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我想强调,当前,马克思主义担负的现实课题之一,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以外的其他经济学。

如何看待21世纪的世界?

21世纪是质疑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存续的时代

我们认为,21世纪将是质疑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存续,也就是说继续下去是好是坏的时代——换言之,就是制度变革将在世界范围内提到日程上来的时代。我们之所以这样看的最大根据是当代资本主义陷入矛盾的严重性。

马克思彻底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这种经济制度是以追求资本的利润为最大“推动动机”、“基本目的”,利润至上主义是构成资本主义的所有矛盾的根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仅限于他在世的19世纪的世界,而且也完全适用于21世纪的当代资本主义。我想举两个实例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占地球人口半数以上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们的前途问题。殖民体制完全崩溃已过去近半个世纪,但资本主义并没有给那里的大多数国家提供自主发展经济的条件。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入侵开始于16世纪,在此之前,世界的每个地区走的是适合各自的社会文化发展的道路。然而,那条道路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而被中断,进而被纳入殖民统治的范围内,才落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资本主义世界应该对这些国家负有历史责任,但当这些国家经历了苦难的年代争取到政治独立之后,如果不能为他们提供新的自主发展经济的条件,那就不得不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没有资格作为世界性的制度存在呢?

另一个例子是地球环境问题。现在,与地球变暖作斗争已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大问题。这里潜伏着严重的危机,人类将被迫思考资本主义制度存续的是非问题。

追溯地球大气变化的历史可以知道,地球大气这个生命维持机制——在地球历史的初期,是花费30多亿年的时间形成的,其后4亿年间完好地发挥了其功能的“生命维持机制”。现在,却正面临被利润至上主义的经济活动破坏的危险。地球变暖的本质就在于此。如果资本主义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人类社会就不得不作出判决:资本主义已经没有能力管理地球了。在这个意义上,地球环境问题比经济萧条更要求人类作出决定性的选择。

从制度变革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

制度变革的可能性并不只限于世界的某些特定地区。刚才我按照社会经济性质把世界上的国家分成了4个群组,而这种可能性在每个群组都存在。

首先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群组。在这里,利润至上主义的弊端和矛盾表现得更直接。但是,制度变革作为一种现实课题成熟的过程,无论在哪里,都将是相当长期且复杂的,还需要各国在本国内独自努力探索出一条接近社会主义变革的道路。

我们在日本采取的是,从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分阶段进行的战略方针。这里说的民主主义革命,与打破封建统治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不同。这是一种具有两项主要任务的新型民主主义:第一,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陷入的“举国对美从属状态”,恢复真正的主权、独立;第二,打破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也属异常专横的大企业、财团的统治,实现民主改革。

其次是占世界人口过半数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诸国的问题。这些国家的未来走向,我们虽不能一概而言,但我们非常重视,在认真争取国家独立和民主的斗争中,个别国家可能会探索出一条不通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

在资本主义发展薄弱的国家,不通过资本主义而进入新的社会形态,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有预想的道路,且已经在中国、越南、古巴的革命中付诸实践。

在21世纪的革命中,“通过选举获得议会多数实现革命”的路线,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都更具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非常重视拉丁美洲局势出现的变化。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玻利维亚等拉美国家成立了左翼政权,这都是“通过选举获得议会多数实现革命”而成立的。

马克思、恩格斯就19世纪的革命指出:在确立了人民主权的政治制度的国家中,“通过选举获得议会的多数实现革命”是可能的,并努力为之实现。当时,具有人民主权的政治制度的国家,即使在欧洲也还是少数,但20世纪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人民主权的民主主义已成为世界的主流。“通过选举获得议会的多数实现革命”的路线变得更加意义重大。

两种制度共处与竞争将迎来新阶段

作为21世纪这个全球性的制度变革时代的重要特征,我最后还想提及的是,谋求社会主义的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两种制度的共处和竞争将迎来新阶段。

过去一段时期,谈到两种制度共处和竞争,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增长率的竞争。这点现在当然仍旧很重要,在日本国内这方面的讨论也话题不绝:根据GDP(国内经济总产值)比较经济规模,中国已赶超了某某资本主义国家,什么时候将超过日本,等等。而现在的情况是,在很多方面,人类能否持续存在已成为一个焦点问题,这比经济增长能力更重要。有能力有效地处理这些人类性课题,将成为衡量那种制度优势的标志。

我们知道,中国现在正倾注很大的努力解决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纠正贫富差距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城乡矛盾问题等。我想补充指出,中国在这些问题上取得成功,具有国内意义。同时,作为两种制度共处与竞争中的成功,又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自然科学常识范文第2篇

本文作者:翟新辉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

物权法的纯粹化

如上所述,物权法作为民法或私法的一部分,在于配置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当然,为进行该等配置,需界定什么是物、什么是物权、有哪些物权,从而进一步确定什么法律事实会引起物权如何变动,或者物权受到侵害会有什么样的救济手段或救济权,从这个角度说,物权法的主要功用体现为其为裁判法。对于物权法中存在纯粹的倡导性规范或公法意义上的规范,由于这些规范并不对民事主体间的民事权利义务进行配置或产生影响,因此,不属于作为民法规范的物权法规范。实际上,作为民法规范的物权法应当尽量“纯粹化”———即尽量减少这些规范,从而方便法律适用、减少混乱。一些纯粹的宣示性或倡导性的规范,由于不具可诉性或可司法性(即不能作为司法裁判的依据),徒增找法成本及解释成本,应当尽量避免———如我国《婚姻法》第4条,该条由于不具可诉性,我国最高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条特别解释“当事人仅以婚姻法第四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对于一些重复的公法规范,自应在物权法中避免出现;对于一些含有“应当”、“不得”、“禁止”等词语但又没有任何民事法律效果的公法规范,更应谨慎出现在物权法中———甚至需再劳动学者研究、区分,说明其与相应的民事法律效果之间的关系,其结果只能是给民事裁判添乱。

作为裁判法的物权法的专业化

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有其特有的概念,因此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成果,领域外的专家(更不要说普通大众了)也很难弄懂,大家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也没有人会要求有关自然科学的成果须通俗到普通大众能够读懂———因为自然界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们支配着物理世界的运行,而且现代的自然科学已经各有自己的专业概念并建立了严密的体系。制度主义经济学或谓产权学派的R•H•科斯发现的“科斯定理”准确地揭示了这一点: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现实世界,不同的产权安排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在交易费用为零的理想世界,任何产权安排均可达致帕累托最优。民商法作为裁判规则影响着人类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其规则也具有客观性,由于历史久远,虽然现实中大家也时常在实践着这些规则(比如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的分配),人们也已经很难确定具体是谁“发现”了这些规则。民事立法的作用,就在于“发现”这些规则,并清楚准确地表述这些规则,便于法官在司法过程中准确适用这些规则分配权利义务,从而实现民商事法律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而要求表述这些历史久远的复杂规则的民商事立法能够为普通大众读懂、理解,不必要也不可能。经验及常识告诉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交易,但除法律专业人士外,有几个人去通读过物权法或者合同法,从而准确掌握合同订立的过程、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物权的种类及物权的精确变动?每个人身体都会出毛病,但没有人苛求所有人都要成为医生;同样,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着民事权利义务的变动,但要求普通大众都能够通过阅读法典搞清楚表述这些权利义务变动的规则,也是不现实的。自然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就在于其表述严密,存在大量人工语言(专业术语);法学要成为科学,同样不可避免要使用专业术语,这方面,德国的民法典堪称用语精确而一致的典范。如特别要求立法通俗,减少专业术语、多用自然语言,舍精确而趋模糊,结果只能是法律之外,各种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实施办法大行其道,法院在各法律颁布之后不停解释。实际上,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婚姻法等颁布后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就一直解释不断。自治规范和管制规范,一为裁判法、技术法,一为行为法、政策法,有本质的不同。民法作为自治规范和裁判法的主要规范对象是法官,因此求其精准,技术性可以很高,人民只要依其个人利益判断决定其行为即可,国家制定的自治规范不仅不须“使知之”,甚至不必“使由之”。反之,管制法既是基于一定政策目的而设,主要规范对象就是人民,为影响其行为,自应宣导周知;且法律的解释偏重合目的性,技术的精确反而不是最重要[9]。

自然科学常识范文第3篇

【正文】

作为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

现代自然科学仍在不断证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世界观在世界上占据的地位,是由那种世界观是否正确地把握住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自然和社会而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站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立场上观察大自然。

马克思、恩格斯活动的时代,是一个以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为特征的时代。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的著作中表示:“现代的自然科学已经达到了不能回避运用辩证法来作总结的一个阶段”,“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即唯物主义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强调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关系。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规模之大、认识发展速度之快,都远远超过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而其发展的内容,所有领域——比如从探究物质深处的基本粒子,到追踪一百亿年前的太空历史等,都比二人活动的时代更加广泛地证明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正确性。

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实际证明了在许多领域里唯物论观点的正确性,但对于生命问题、精神和意识问题,当时科学上还没有充分地证实。因此,观念论就屡屡将这些领域作为自己存在的最后依据。但是,即使对这些自然科学还没能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大胆地提出了唯物论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自然观,通过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断地证明了其正确性。可以说观念论自然观赖以存在的根据,在生命和意识这些最后的领域里也越来越削弱了。

历史唯物论的各种命题已成为社会上的“常识”

那么,社会观的问题如何呢?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

160年前,马克思首次提倡这种社会观时,看起来似乎只是对社会的一种离奇观点。然而,可以说马克思提出的历史唯物论的许多命题,现在甚至已成为社会上的常识。

让我们以几个基本命题为例加以说明。

“社会发展的基础中有经济的结构和活动”——这在160年前是崭新的观点,而现在,在观察世界时,大概基本上没有人只看政治或者文化、宗教,而不看经济吧。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构成其基础的是阶级这种人的群体的行动”——现在这也是常识性的观点。无论研究哪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如果不考察大财团、大企业集团的情况,工人、农民的状况,那就不能说是已经研究了那个社会。

“社会历史中,有随着经济模式的变化,社会形态产生交替的历史”——历史上交替的社会形态,可以举出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进而还有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按照这样的顺序发展,但这种把社会发展阶段按经济模式进行划分的“历史感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特征。无可置疑,这种观点目前在历史学的领域已经广泛存在了。

这些命题都是作为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由马克思提出的。而现在,很多人即使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也作为理所当然的观点接受了下来。这难道不也正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吗?

谁能够分析变化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者可能会说,“历史唯物主义在解释过去的历史时或许是成功的,但对当代的解释却是失败的。因为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要没落,但这个预言没有说中。资本主义岂止没有没落,相反,不是取得了可喜可贺的发展吗?”

马克思反复强调,不论什么流派,资产阶级经济学最大的弱点就是,他们“只知道资本主义社会,顽固地以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就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规律”。马克思的批评原封不动地可以适用于当代西方经济学。这种经济学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不过是人类历史上特定的时代产生、发展的特殊的历史形态。所以,他们不能理解,世界上有先于资本主义存在的一系列社会形态,也有超越资本主义的更高的社会形态。

从社会经济制度的角度观察,当今世界实在是由多样化的国家组成的。而透过西方经济学的单色眼镜,把什么都看成是资本主义的色彩,又怎么能够看到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呢?

比如说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以谋求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既具有与一般的市场经济共通的性质,也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和作用,有不同的逻辑和规律在起作用。然而,那些只知道资本主义制度的西方经济学,是无法从原理上理解这些不同的机制、作用、逻辑和规律的。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具有理解当代多元化世界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它具有发现谋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和规律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我想强调,当前,马克思主义担负的现实课题之一,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以外的其他经济学。如何看待21世纪的世界?

21世纪是质疑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存续的时代

我们认为,21世纪将是质疑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存续,也就是说继续下去是好是坏的时代——换言之,就是制度变革将在世界范围内提到日程上来的时代。我们之所以这样看的最大根据是当代资本主义陷入矛盾的严重性。

马克思彻底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这种经济制度是以追求资本的利润为最大“推动动机”、“基本目的”,利润至上主义是构成资本主义的所有矛盾的根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仅限于他在世的19世纪的世界,而且也完全适用于21世纪的当代资本主义。我想举两个实例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占地球人口半数以上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们的前途问题。殖民体制完全崩溃已过去近半个世纪,但资本主义并没有给那里的大多数国家提供自主发展经济的条件。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入侵开始于16世纪,在此之前,世界的每个地区走的是适合各自的社会文化发展的道路。然而,那条道路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而被中断,进而被纳入殖民统治的范围内,才落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资本主义世界应该对这些国家负有历史责任,但当这些国家经历了苦难的年代争取到政治独立之后,如果不能为他们提供新的自主发展经济的条件,那就不得不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没有资格作为世界性的制度存在呢?

另一个例子是地球环境问题。现在,与地球变暖作斗争已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大问题。这里潜伏着严重的危机,人类将被迫思考资本主义制度存续的是非问题。

追溯地球大气变化的历史可以知道,地球大气这个生命维持机制——在地球历史的初期,是花费30多亿年的时间形成的,其后4亿年间完好地发挥了其功能的“生命维持机制”。现在,却正面临被利润至上主义的经济活动破坏的危险。地球变暖的本质就在于此。如果资本主义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人类社会就不得不作出判决:资本主义已经没有能力管理地球了。在这个意义上,地球环境问题比经济萧条更要求人类作出决定性的选择。

从制度变革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

制度变革的可能性并不只限于世界的某些特定地区。刚才我按照社会经济性质把世界上的国家分成了4个群组,而这种可能性在每个群组都存在。

首先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群组。在这里,利润至上主义的弊端和矛盾表现得更直接。但是,制度变革作为一种现实课题成熟的过程,无论在哪里,都将是相当长期且复杂的,还需要各国在本国内独自努力探索出一条接近社会主义变革的道路。

我们在日本采取的是,从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分阶段进行的战略方针。这里说的民主主义革命,与打破封建统治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不同。这是一种具有两项主要任务的新型民主主义:第一,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陷入的“举国对美从属状态”,恢复真正的主权、独立;第二,打破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也属异常专横的大企业、财团的统治,实现民主改革。

其次是占世界人口过半数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诸国的问题。这些国家的未来走向,我们虽不能一概而言,但我们非常重视,在认真争取国家独立和民主的斗争中,个别国家可能会探索出一条不通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

在资本主义发展薄弱的国家,不通过资本主义而进入新的社会形态,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有预想的道路,且已经在中国、越南、古巴的革命中付诸实践。

在21世纪的革命中,“通过选举获得议会多数实现革命”的路线,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都更具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非常重视拉丁美洲局势出现的变化。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玻利维亚等拉美国家成立了左翼政权,这都是“通过选举获得议会多数实现革命”而成立的。

马克思、恩格斯就19世纪的革命指出:在确立了人民主权的政治制度的国家中,“通过选举获得议会的多数实现革命”是可能的,并努力为之实现。当时,具有人民主权的政治制度的国家,即使在欧洲也还是少数,但20世纪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人民主权的民主主义已成为世界的主流。“通过选举获得议会的多数实现革命”的路线变得更加意义重大。

两种制度共处与竞争将迎来新阶段

作为21世纪这个全球性的制度变革时代的重要特征,我最后还想提及的是,谋求社会主义的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两种制度的共处和竞争将迎来新阶段。

过去一段时期,谈到两种制度共处和竞争,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增长率的竞争。这点现在当然仍旧很重要,在日本国内这方面的讨论也话题不绝:根据GDP(国内经济总产值)比较经济规模,中国已赶超了某某资本主义国家,什么时候将超过日本,等等。而现在的情况是,在很多方面,人类能否持续存在已成为一个焦点问题,这比经济增长能力更重要。有能力有效地处理这些人类性课题,将成为衡量那种制度优势的标志。

我们知道,中国现在正倾注很大的努力解决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纠正贫富差距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城乡矛盾问题等。我想补充指出,中国在这些问题上取得成功,具有国内意义。同时,作为两种制度共处与竞争中的成功,又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自然科学常识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3.常识性了解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本节是初中生接触热学的第一节课,只涉及了热学的最基本知识点.

教材首先介绍“温度”的概念,用实例阐明人类和温度的密切关系,确切知道温度很重要.然后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靠感觉的不可靠性,是不科学的.要树立使用工具得出正确结论的严谨科学态度.接着具体讲解了实验用温度计的原理、构造,着重介绍了体温计的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用水银的原理和它的特殊结构及特殊用法.介绍了计量温度的两个不同方法:摄氏温度的规定,具体摄氏温度的读法和专用符号的使用;热力学温度的规定,单位名称、专用符号以及这两种温度计量方法的关系.

在课本的引言部分学生已经明白物理是一门研究力、热、声、光、电等现象的自然科学.本节是研究热学的第一节内容,应该首先向学生交代本章讲的为热学的入门,是热学的基本知识.具体到本节可以从最常见的、比较了解的水的各种形态,不同冷热的水入手.让学生感觉一下水的冷热,提出感觉的不可靠性,进而说明使用仪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过渡到温度计和温度的计量方法上.

强调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的规定、正确读法、专用符号的使用以及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温度计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84>

课题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511colSpan=3>

温度计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84>

教学目标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511colSpan=3>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3.常识性了解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84>

教学重点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511colSpan=3>

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84>

教学难点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511colSpan=3>

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84>

教学方法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511colSpan=3>

讲授、实验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84>

教具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511colSpan=3>

玻璃杯、热水、冷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冰块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322colSpan=2>

知识内容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33>

教师活动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40>

学生活动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322colSpan=2>

一、复习引言部分

物理是研究力、热、声、光、电等现象的自然科学,

二、引入新课

指出温度跟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温度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感觉的不可靠,

三、实验用温度计

温度计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观察温度计的构造、测量范围及分度值.

四、摄氏温度

讲解摄氏温度的规定,每个分度值代表1摄氏度.摄氏温度的正确表示方法及正确读法

五、热力学温度

介绍宇宙温度的下限――绝对零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计量方法叫热力学温度.

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六、体温计

着重讲解体温计的原理、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特殊结构及用法

七、小结

温度计原理和温度的计量方法

八、作业

P46—1、2、3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33>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去体验先后把手放在冷水热水以及温水中的不同感觉

教师出示实验用温度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出示体温计,引导学生观察.示范用法并引导提问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40>

自己得出结论:冷热只是相对概念,靠感觉根本区分不了温水的冷热程度

学生总结得出温度计构造、测量范围,并提问:C的意思和分度值代表什么?

观察细节,并提问

class=Normalwidth=80>class=Normalwidth=222>

探究活动

自然科学常识范文第5篇

一年来,县科协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支持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为推进我县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切实加强科普活动中心(室)的建设,夯实科普工作的基础。为配合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们加强了乡镇科普活动中心和村(社区)科普活动室的建设。这项工作我们在*年年底就进行了安排布置,今年3月6日-10日,县科协和县文明办联合就科普活动中心(室)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从督查的情况来看,各乡镇把这项工作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做到了“四有”:一是各乡镇都有一个50平方米以上,具有图书阅览、科普声像、科普教育培训等三项功能的科普活动中心,悬挂市科协和市文明办统一制作的“科普活动中心”和“科普活动中心管理制度”钛金牌匾。二是有科普电教设备。各乡镇充分整合资源,利用远教站点或多功能会议室的影像设备,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三是有一定数量的科普图书。有的乡镇结合文化部门开展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争取市、县新华书店的支持,筹集科普图书。有的乡镇发动干部职工捐献书籍。目前,全县80%的乡镇科普活动中心都有500册以上的科普图书。四是各乡镇都有一定数量的科普活动经费,确保科普活动中心的日常运转和科普活动的开展。

2、开展了以“倡导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今年五月的“科技活动周”活动期间,我们与县科技局等单位密切配合,开展了两次大型的科普活动。一是在路口镇举办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活动吸引了来自全镇的1200余名农民朋友前来咨询。活动中,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向农民群众宣讲科技政策,现场解答技术咨询,赠送了《水果、蔬菜简易贮藏手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池塘养鱼技术》、《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汇编》等科技资料8000余册。二是举办了“科普之夜”广场文艺晚会。

3、大力开展了科普进社区活动。5月22-23日,县科协在北山镇、暮云镇等地开展了两次科普进社区活动。这两次活动以“倡导健康科学生活”为主题,开展了疾病预防、老年保健和包括地震知识在内的灾害防范常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咨询。设置了咨询台,悬挂了科普系列挂图、发放了宣传资料,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展出科普展板20块,接待群众义诊126人次,向社区赠送了价值3000多元的科普书籍。今年下半年,我们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活动,我们对县城金茂路社区和凉塘路社区的科普设施和开展科普活动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对科普活动档案进行了完善和规范,对县城城区范围内的17块“科普惠民”宣传栏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并向社区赠送了科普书籍1000多册。10月9日、11月19日,我们还在金茂路社区分别举办了以环境卫生与健康、社区环保为主要内容的2场科普知识讲座,听众达200多人,反响很好。

4、继续举办科普电视专栏节目。科普电视专栏节目是我县科普宣传的重要平台,其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这个栏目的开辟,对于促进了全县“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氛围的形成,促进“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推动我县的科技进步和全县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今年,我们与中国科协声像中心、县电视台续签了开设“科普大蓬车”电视专栏节目的协议,进一步优化节目的内容,力求播出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5、进一步加强学会工作,规范了学会管理。年初,我们对所属学会(协会)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加强了联系,了解了情况,增进了感情。5月至6月,我们配合县民政局对全县自然科学类的学会(协会)进行了年审,进一步规范了学会管理。我们还组织召开了四次“县自然科学学会研究会”的理事会议,及时了解各学会、协会的工作情况,加强了学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6、召开了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县科协换届。9月11日上午,*县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开元大酒店多功能厅隆重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科协领导机构,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表彰了部分科技示范户和科普示范基地。

7、积极开展了“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17日,我们与省农学会、市科协、县老科协联合在金井镇举办了以“生态、节能、健康”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暨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启动式,上千群众在这里赶科普大集。省农学会、市科协、县科技局、县老科协、县农学会、县林学会、县农机学会、县畜牧兽医学会、县卫生学会、县环保学会、县水利学会、县计生协会、县防雷办等14个部门、单位的200多名科普志愿者参加了科普宣传活动。共出动宣传车10多辆,展出科普挂图、展板112块,设科技咨询台15个,接受咨询2730人,发放科普资料12710份,发放计生药品2件,蔬菜良种20多公斤,义诊300余人次,市科协还特别将新配备的科普大篷车开到了现场,车上十多台先进的科普仪器供金井中小学生参观、使用。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我们还在星沙通程广场电子屏播放了一个星期的“科普大篷车”普及版节目。组织和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和学生参加了由中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科学技术协会、*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年“百万市民学科学共建和谐新*”科普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并获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