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造成本管理

制造成本管理范文精选

制造成本管理

制造成本管理范文第1篇

笔者多年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深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工作在工业企业更能体会到降低制造成本对单位效益的推动作用。笔者结合专业知识和多年的实践,认为加强制造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基础管理工作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

应参照行业和本部门的实际状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作为核算及考核的参照依据。我厂属于典型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工序包括铸造、机加工、装配、检验。我们重点抓了金属炉料主要材料投料定额、辅助材料消耗定额、燃料消耗定额、电力消耗定额的制订和执行,取得了生产一线第一手的资料,为准确核算打好了基础。

(二)严格落实资金定额,控制规模和额度

制造企业工艺流程较复杂,资金占用涉及到几个步骤,通常包括储备资金定额、生产资金定额、成品资金定额、流动资金定额,严格落实资金定额有助于企业资金战略的统筹使用和合理规划,保证单位资金运用自如,生产经营井然有序。

(三)原始记录和凭证的完整性

涉及产品、产量的传票、台账、劳动时间及个人考勤簿,单台车床的使用工时和机物料消耗,原料的领料单和投料表,电力和蒸汽仪表的计量,大修理车床的相关消耗单等等原始记录要划分责任部门保管,按规定的时间交回财务部门进行归集、分配。

(四)内部价格的制订和执行

原材料计划价格的制订,生产零件的带价结转,产成品库存的模拟计价等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便成本计算、考核的一致性。

二、施行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是根据预计可实现的销售收入扣除目标利润计算出来的成本,与传统成本相比,实践中更有先进性和预见性。

(一)现阶段的操作流程

最高决策层设置目标,确立各级责任中心目标值的测定,成本的分解、分析、控制和考核。我厂属于机械行业,从事制造产品,按流程设置三级责任中心,分别为厂部(一级)、铸造、机加工、装配、检验(二级)、各工段、班组(三级)。为确保目标值测定的科学性,必须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行业资料,具体测算不同时期、不同生产方式下的数据,经历从上到下层层分解,综合测定,试算平衡。平时动态进行成本控制,分析指标升降的因素,期末作为业绩考评的依据。

(二)搞好成本性态划分

根据与产量的依存关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混合成本进一步细分,可大致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各责任中心要根据成本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将成本费用明细列出来,分析其性质与归属,把变动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主要目标,对各项目逐个分析,找到挖潜降耗的主要方向,实现目标成本。(三)与责任成本结合使用

责任成本以具体的责任单位为对象,以其可控制的成本作为承担责任的范围。二者结合使用,有利于责任单位将责、权、利紧密联系,使目标成本的制订、分析和考核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头上,使企业自上而下形成统一的利益体,围绕总的目标而工作。三、运用行为科学管理,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

传统的成本管理单纯而枯燥,成本计算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通常成本计划的制订和修改经历上下几次反复,工作繁琐、反复性大。应用行为科学管理,能适应人的情感需要,激发起大家对目标值完成的积极性,使成本管理真正做到全员参与,而不仅是全体核算人员的事;使每个人身上的工作任务和具体的指标紧密集合起来,成本数字不再抽象,而是具体的量化要求。

四、结合价值工程,搞好成本性价比

我们讲成本降低,并不是越低越好。成本是附着于产品之上的价值形态,其主体必须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适宜顾客的使用价值需求。制造成本降低不能以偷工减料为手段,更不能擅自降低质量标准,损害顾客利益。运用价值工程管理成本,就是要搞好成本的性价比,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观念。不能用形而上学的观点一味盯着可比产品的数字,要具体辨证、量化地分析和验证。

五、实施ERP管理,提高成本动态管理

ERP是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使企业全部业务数据在线处理,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进行规划、整合与统筹,从而减少环节,提高劳动生产率。它对成本管理有以下优势:

(一)和目标考核结合,增强员工的自觉性,树立责任意识

采用ERP体系可以将各项成本执行情况和差异情况细分到各核算单位,直至基层的班组、个人,使员工的成本意识增强,自觉树立责任意识。

(二)有益于成本控制

目标成本按层级设置,使生产成本事前有据可依;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按照制订的目标计划可随时对比,发现超支还是节约,实施动态监管,纠正偏差降低成本;产成品形成后,企业定期分析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为未来指出途径。

(三)能简化工作,提高财会工作效率

由于计算机手段的应用和目标成本的设定,使得工序核算、差异分解能尽快进行并找到因素,使会计工作量简化,工作效率提高。

制造成本管理范文第2篇

笔者多年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深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工作在工业企业更能体会到降低制造成本对单位效益的推动作用。笔者结合专业知识和多年的实践,认为加强制造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基础管理工作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

应参照行业和本部门的实际状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作为核算及考核的参照依据。我厂属于典型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工序包括铸造、机加工、装配、检验。我们重点抓了金属炉料主要材料投料定额、辅助材料消耗定额、燃料消耗定额、电力消耗定额的制订和执行,取得了生产一线第一手的资料,为准确核算打好了基础。

(二)严格落实资金定额,控制规模和额度

制造企业工艺流程较复杂,资金占用涉及到几个步骤,通常包括储备资金定额、生产资金定额、成品资金定额、流动资金定额,严格落实资金定额有助于企业资金战略的统筹使用和合理规划,保证单位资金运用自如,生产经营井然有序。

(三)原始记录和凭证的完整性

涉及产品、产量的传票、台账、劳动时间及个人考勤簿,单台车床的使用工时和机物料消耗,原料的领料单和投料表,电力和蒸汽仪表的计量,大修理车床的相关消耗单等等原始记录要划分责任部门保管,按规定的时间交回财务部门进行归集、分配。

(四)内部价格的制订和执行

原材料计划价格的制订,生产零件的带价结转,产成品库存的模拟计价等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便成本计算、考核的一致性。

二、施行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是根据预计可实现的销售收入扣除目标利润计算出来的成本,与传统成本相比,实践中更有先进性和预见性。

(一)现阶段的操作流程

最高决策层设置目标,确立各级责任中心目标值的测定,成本的分解、分析、控制和考核。我厂属于机械行业,从事制造产品,按流程设置三级责任中心,分别为厂部(一级)、铸造、机加工、装配、检验(二级)、各工段、班组(三级)。为确保目标值测定的科学性,必须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行业资料,具体测算不同时期、不同生产方式下的数据,经历从上到下层层分解,综合测定,试算平衡。平时动态进行成本控制,分析指标升降的因素,期末作为业绩考评的依据。

(二)搞好成本性态划分

根据与产量的依存关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混合成本进一步细分,可大致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各责任中心要根据成本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将成本费用明细列出来,分析其性质与归属,把变动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主要目标,对各项目逐个分析,找到挖潜降耗的主要方向,实现目标成本。

(三)与责任成本结合使用

责任成本以具体的责任单位为对象,以其可控制的成本作为承担责任的范围。二者结合使用,有利于责任单位将责、权、利紧密联系,使目标成本的制订、分析和考核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头上,使企业自上而下形成统一的利益体,围绕总的目标而工作。三、运用行为科学管理,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

传统的成本管理单纯而枯燥,成本计算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通常成本计划的制订和修改经历上下几次反复,工作繁琐、反复性大。应用行为科学管理,能适应人的情感需要,激发起大家对目标值完成的积极性,使成本管理真正做到全员参与,而不仅是全体核算人员的事;使每个人身上的工作任务和具体的指标紧密集合起来,成本数字不再抽象,而是具体的量化要求。

四、结合价值工程,搞好成本性价比

我们讲成本降低,并不是越低越好。成本是附着于产品之上的价值形态,其主体必须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适宜顾客的使用价值需求。制造成本降低不能以偷工减料为手段,更不能擅自降低质量标准,损害顾客利益。运用价值工程管理成本,就是要搞好成本的性价比,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观念。不能用形而上学的观点一味盯着可比产品的数字,要具体辨证、量化地分析和验证。

五、实施ERP管理,提高成本动态管理

ERP是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使企业全部业务数据在线处理,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进行规划、整合与统筹,从而减少环节,提高劳动生产率。它对成本管理有以下优势:

(一)和目标考核结合,增强员工的自觉性,树立责任意识

采用ERP体系可以将各项成本执行情况和差异情况细分到各核算单位,直至基层的班组、个人,使员工的成本意识增强,自觉树立责任意识。

(二)有益于成本控制

目标成本按层级设置,使生产成本事前有据可依;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按照制订的目标计划可随时对比,发现超支还是节约,实施动态监管,纠正偏差降低成本;产成品形成后,企业定期分析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为未来指出途径。

(三)能简化工作,提高财会工作效率

由于计算机手段的应用和目标成本的设定,使得工序核算、差异分解能尽快进行并找到因素,使会计工作量简化,工作效率提高。

制造成本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必须从各方面提升企业竞争力,这样才能为其生存及发展提供保障。对于机械制造业来说,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经营水平,进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非常关键。

1机械制造业成本控制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1.1材料价格过高

虽然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已经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但是在过程中始终潜藏着很多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不断兴起,大幅度增加了对钢铁等原料的需求,随着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国内原料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这时从国外进口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材料价格上涨成为必然趋势。原料成本增加以后,减小了机械制造企业的获利空间,严重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流动性资金压力

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企业间资金流动存在极大困难。机械制造企业针对资金灵活性要求较高,如果做不到有效灵活的周转资金,将会大大影响企业的发展,但是受到目前金融形势的影响,资金周转期等方面的问题开始相继出现,这无疑为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了挑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仅会对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还会为企业正常运转造成极大负担。

1.3管理观念落后

当前很多机械制造企业都是按照订单来分配生产任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形势降低了对生产过程成本的控制。当前很多机械制造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其管理观念都比较落后,同时对成本管理模式的了解和掌握也比较有限,因此,成本管理模式在这些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并不能得到有效应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此外,还有一些机械制造企业的考核制度不完善,因此成本控制效果并不明显。

1.4低端产品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当前我国低端机械制造企业门槛普遍较低,同时产品类型也多种多样,这种情况下,低端机械制造企业的数量非常大,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由市场及企业实力决定,同时也会受到产品订单的影响。本身低端产品竞争力就不高,依靠降低成本获得利润,如果不能使产品附加值得到增加,必然会加剧其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

2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创新

2.1强化对材料采购环节的管理

企业生产中的首次资金消耗就是原材料采购,原材料采购在整个生产成本中的比重非常大,所以必须将原材料消耗控制好,从最大程度上使产品成本得到降低,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利润。具体来说,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性价比分析,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采购人员可以利用网络等渠道对产品的价格、规格及质量等相关信息加以了解,对比分析不同产品的性价比,进而选择最合适的原材料;其次,廉政建设,在长期的业务过程中,采购人员会与供应商形成微妙的个人关系,这种关系不能为企业带来较多利益,相反甚至会购进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材料。

2.2加强日常经费控制

应针对日常支出的经费合理编制编目,对项目摊入进行控制,并建立申请流程,在申请日常经费时,必须通过流程才能批准。从摊销项目上来看,应仔细调查产生经营的入场消耗,并注意分门别类的摊入项目编排,这样可以为各项支出提供依据,进一步明确消耗的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对摊销项目加以控制,同时还能加强对日常消费的方向加以了解。

2.3加大质量控制的力度

制造业中经常会出现性能标准不合格的问题,同时加工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加工技术水平、人员工作态度及制造流程等,大量不合格产品的出现,不仅会浪费资源,同时还会消耗人力资源,所以应组建专门的质量监督部门,针对生产过程加大监控力度,同时合理建立监督机制与奖惩机制,这对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非常关键,也大大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4提升工艺技术水平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生产工艺水平直接决定了材料利用率,所以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应对材料性质、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结合这些因素选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并对加工过程进行优化,促进原材料利用率的提升。完成工艺设计工作以后,还要注意生产过程中应减少原材料的损耗,对工艺技术、工艺流程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其中限制工艺改进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加以改善。

3结语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为了对企业成本控制能力进行提升,必须将各方间的关系协调好,加强各方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掌握市场的需要以及发展趋势,通过自身产品质量的提升,形成自身的企业优势,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最终使企业得到更加繁荣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新连,刘凤环.作业成本管理机械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以山西机械制造业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20):160-161+185.

[2]池海文,池海琦.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基于精益生产的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06):10-15.

制造成本管理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精细化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降低机械制造业成本的方法研究,目的是把成本费用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即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中国制造业竞争越演越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实现长足稳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不容忽视的课题。同时由于机械产品存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以及生产周期长等特点,而机械制造行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以及管理工具落后等等情况。本文为此针对机械制造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设计、采购、生产、工序等各个环节入手,即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

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床等加工、组装性行业。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有机械设备、汽车、造船、飞行器、机车、日用器具等等。

1.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1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

机械制造业采用台套计划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夸大的提前期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

1.1.2成本信息分散

制造业供、产、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1.3缺乏标准化

制造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很多企业通过ISO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最后是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控制。

1.2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

1.2.1技术更新换代快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以及外来威胁的影响,导致对技术更新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原来传统的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被现在的机械行业市场所接受。

1.2.2产品定制性强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3产品质量要求高

对于大型的机械加工工程,通常生产周期比较长,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监控车间工序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产品质量是提高企业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1.2.4成本管理要求更精细化

成本管理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物资采购、加工工艺、产品制造、物流过程、装配过程、包装发运、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目前的成本控制仅仅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而手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较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而成本分析也只是同历史成本比较,因此成本控制性差。

2.加强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机械制造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分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进一步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2.1利用现代管理系统

机械制造企业是单件小批量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管理系统,优化工艺和流程,实现快速简洁高效的制造单元,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比如通过企业内部物料资源计划(MRP)的建立与实现,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和用户订货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建立决策模型,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运行状况,决定投资策略和生产任务安排,形成生产系统的最高层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这一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化管理平台,研究产品从设计、物资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将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到企业各级管理层,使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加以集成和综合,形成以ERP为中心的MRP/PDM/MIS等技术集成的以管理为中心的制造系统,这样可以极大的优化排产、降低库存、节约人力物力,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2.2加强材料采购管理

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越低,对降低产品成本就越有利,从而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首先要建立材料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有关的文件规定,提高材料采购及相关人员的控制意识和素质。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物资、设备、工具、运输、行政、生产、财务、质检、理化等与材料采购和管理工作有关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建立材料采购的计划、采购、入库、仓储、会计结算和处理等业务规程。各部门应严格按规程办事,材料采购业务流程包括:生产计划部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采购部门与供货单位确定材料采购价格;主管材料采购的领导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和批准;采购部门与供货部门签订供货合同;运输部门将材运达企业;质检部门对购入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仓库管理部门对入库材料进行数量检查;会计部门按制度付款。再次,要建立订货和采购的控制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来加强订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2.3优化生产环节控制

制造成本管理范文第5篇

(一)成本控制管理意识不强

在部分机械制造企业中,有些管理人员和职工只注重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却忽视了产品的成本;有些机械制造企业面向订单生产,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导致其过分地注重销售,重视生产任务的完成,而对成本管理意识有一定的忽视。同时,部分企业仍将成本控制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局限于生产领域,而忽略了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管理。还有的企业在分解产品成本时,只凭主观印象算大账,将产品成本按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几部分进行分摊。这些种种现象都是管理中成本意识不强的表现。

(二)成本控制管理标准不实

不少机械制造企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成本管理。尽管很多企业通过ISO-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有的企业甚至成本控制还是仅仅停留在成本核算上。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控制。

(三)成本控制管理信息化手段缺乏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应用,现代化管理信息手段得到了提高,并发挥了巨大作用。不少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很多企业对信息化认识程度不够、思想准备不足,造成信息技术在降低成本上的作用未能得到真正地发挥。机械制造业的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系统的有机体,大量的信息交换存在于它们之间。然而由于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人工管理信息分散、各部门之间不及时共享,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四)成本控制管理应变能力较差

现在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这就使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大部分机械制造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有的企业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管理工具落后,削弱了企业应变能力。

二、机械制造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措施

(一)树立成本管理观念,健全成本管理制度

机械制造企业要加强成本控制,树立成本管理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将成本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对成本管理的内容、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用全面成本管理理念作为指导,加强成本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同时,要不断加强员工的生产成本意识,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奖惩机制等管理制度,制定成本管理制度时要尽量的详细,增强可操作性;明确经济责任制,将成本管理工作系统化,将成本管理的责任具体到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促使全员都能积极地参与成本管理工作,并加强考核,成本管理制度要适时修正、完善,以适应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二)降低材料成本,控制人工费用

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是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在材料采购中,采购人员应掌握市场信息,多方调查,比质比价择廉采购,选择价格较低、质量较好、交货及时、信用程度较高的厂家,并与之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批量采购时,企业应该采取公开招标形式,以获得最佳供应商。建立健全材料的入库、仓储、会计结算和处理等业务规程,各部门严格按照规程办事;企业要制定各种消耗定额,车间领用材料时,供应部门应严格按定额发料,实行限额发料制度,最大程度的降低材料消耗。要对人工成本进行管理,减少生产过程中劳动投入的无效部分,可以使用标准成本制度,事前制定相关指标的标准值,事中对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分析,事后进行调整和控制,从而达到合理配置劳动力,充分挖掘劳动潜力的目的。要通过优化流程、减少生产中人工劳动投入的无效部分,还可以采取薪金与绩效挂钩的管理制度,奖罚分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减少损失率,降低人工成本。

(三)改进产品设计,提高自动化水平

在机械产品设计中,应当从生产经营全过程及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工艺设计制造成本。在进行工艺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加工件的工艺要求,同时还要考虑所采用材料的性能等各种因素;在工艺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工艺改进及设备、工序等的调整,通过工艺的不断改进,优化作业过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满足产品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优化生产工艺,缩短生产流程,在有效利用原有加工设备的基础上要及时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精益生产,向管理要效益。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建立决策模型,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运行状况,决定投资策略和生产任务安排,形成生产系统的最高层次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加以集成和综合,将原材料、客户、市场等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共享,将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及时反馈到企业各个管理层。

(四)强化现场控制,加强经济核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