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教育课堂

智慧教育课堂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智慧教育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智慧教育课堂

智慧教育课堂范文第1篇

一、为听障生创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

在特殊教育界,聋、聋哑、听力障碍、听力残疾的概念内涵基本一致,经常通用,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使得患者难以与一般人进行正常语言交往活动。另外,听障学生由于“听不见”,早期听力障碍使之无法听到和辨别语言,以致失去了模仿学习的可能性,错过了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最终失去了“说”的能力,所以民间素有“十聋九哑”的说法。因而,如何让听障学生深入体验“有声有色”的课堂教学情境,是特校教师要研究的问题。钱钟书在《通感》一文中指出:“用‘闹’字,是想把事物的无声的姿态描摹成好像有声音,表示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受钱钟书通感(移觉)理论的启发,一位教师在为听障学生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2》一课时,利用信息技术,将春雷“轰隆隆”、春雨“哗啦啦”、小鸟“啾啾啾”、青蛙“呱呱呱”、小朋友“哈哈哈”等视频剪辑成一段“默片”,营造“春在身边,春在眼前”的情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春雨在伞面上跳动、柳枝在春风中摆动、蜜蜂的翅膀振动、小鸟的尖喙翕动、青蛙的声囊鼓动等动感细节,将听障学生视觉的体验转换成听觉的想象,从而获得了对“春天”这一意境的生动感知和丰富体验。

二、为视障生营造“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情境

由于各种原因,视障学生的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导致他们对事物的整体形象把握存在天生的缺陷,只能根据感受和体验进行自我理解与解读,难免会犯“盲人摸象,各言其是”的错误。从大家所熟悉的案例———沙利文老师教海伦•凯勒拼写“水”这一简单单词的艰辛过程,可以想见,对于视障学生特别是先天全盲的学生来说,色彩、明暗、光泽、状态、品质等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要培养儿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诗词,形象地说,学生应该成为词的‘音乐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那么,如何培养视障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语言敏感度,让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呢?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结合视障学生身心结构中的已有经验,通过经验的重组和改造,让学生从“近”(贴近生活的情境)走向“亲”(亲身经历的经验),从“真”(真实的内心情感体验)走向“正”(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是盲人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一位教师在为视障学生执教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名作《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时,为了让视障学生理解“洁白、晶莹、秀挺、深沉、艰辛、坚定、自信”等词语,把孩子们从课堂中带到了学校的假山旁,让他们触摸假山的岩石和从岩石缝隙里生长出来的花草和小树。在孩子们触摸的同时,老师深情地朗读:“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欣赏、感受、体验、品味和领悟,虽然不一定能“说得出”这些词语的具体含义,但他们“体验到”并“意会到”这些词语的情感、温度、色彩和分量,进入了马克思所说的“艺术地把握世界”的境界和状态。

三、为智障生提供“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境

近些年,培智学校学生的残障程度越来越严重,残障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包括了智障、脑瘫、自闭症、多重障碍等。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较低,认知能力较差,教学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基于“场论”理念的情境是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情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对儿童的知识、能力、智慧、情感、意志全面地产生影响。在培智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亲、助、和”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智、趣”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同伴、与教材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启迪者、激励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补偿功能缺陷,开发潜在技能,促使残障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自动参与、主动投入,获得自我的发展。在培智课堂教学中,一位老师在执教《快乐生活•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0和10》一课时,在个别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针对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了一个“小猫钓鱼”的游戏情境。具体做法是,教师将课桌围成一个“口”字框作为“池塘”,学生在外围扮演“小猫”。教师根据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肢体功能发展情况,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了不同长短、粗细的钓竿,设计了磁铁、钓钩等不同形式的“鱼钩”,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钓鱼”比赛,最后通过填写一张统计表,看看谁钓的“鱼”多。为了确保其中一名学生钓不到鱼,从而引出“0”这一新知,教师在这名学生的钓竿上做了一番手脚,将这位学生钓竿上的磁铁“鱼钩”换成了没有磁性的塑料积木。可想而知,任凭这位同学如何努力,他也不会钓上任何一条鱼来,从而顺理成章地“生成”(其实质是一种预设)了教师的教学资源(失败的活动经历与情感体验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种充满挑战与趣味性的情境,既是对学生“认识1~9的数字”这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是“统计”这一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濡染,更是对学习新知的铺垫与导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形式,可以帮助智障学生进行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相结合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实现意志与毅力等心理品质培养和数理知识与方法的习得,让他们在趣味激励、情感驱动下,在“践行”中“善思”,从“乐学”中“多识”。

四、最后的思考

智慧教育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慧型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英语课堂

1引言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随着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涌现,教育信息化对促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课堂的交互是学生与教师交流思想、感情、观点的主要形式。当代国际背景下,对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沟通交际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无论是中学阶段还是高中阶段,乃至于高校阶段的英语教育,如何在学生受教育阶段真正实现智慧型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但是对教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提出的考验,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挑战。智慧型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即是基于信息化的视角从理念、技术和应用三个维度来构建,将现代技术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集合每个人的智慧于课堂。结合网络、通讯、技术,继承多种信息载体(如声音、视频、图像、图形、文本、超文本)教学,使动画和声音相结合,唤起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综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师生互动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智慧型内涵

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智慧型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弥补课堂上学习者视觉与听觉的不足,把知识难点用动画和动态的方式演示出来,以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等信息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使抽象变生动,使“静”变“动”,改变单一的传递信息方式,以多元交互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育质量提高的效果。过去一块黑板、一根粉笔及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即包含了传统教学的全部—枯燥、乏味,没有新意。教育者孜孜不倦地教授学习者书本知识,使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忽略了他们还应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法、学习的主动性、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理论的创新思维。如果缺乏这种创新的学习氛围,是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的。所以,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完全可以减轻抽象思维给学生带来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3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强调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融入和谐教育的理论,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合理配置,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交互性。

3.1从教学与信息化教育的视角解析

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是“教”和“学”相统一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和谐互为交往的关系。英语课堂智慧型互动教学摒弃的是教师的“一言堂”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向式的教授方式,积极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多元互动式”。“教”和“学”:“教”是说教师要优化教法,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学习;“学”是指学生最大化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英语课堂学习。“信息”和“接收”:智慧型英语课堂教学即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个信息传递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便具有了双重身份,成为信息输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两者身份双向可换。其过程即输入→接收→加工→存储→创新→输出,整个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就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创新与信息的输出。“参与”和“合作”: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前提就是师生均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员,使“教”和“学”和谐统一,发挥教学的最佳效果。

3.2从实践与信息技术的角度解析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3

.2.1智慧型英语课堂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多元结合的特征:师与生之间的互动,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师与师之间的互动。在英语课堂内,借助教互联网+等平台,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采取多元互化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与情景模拟结合,实证探讨与思维训练结合,课程网络平台与影像放映结合,通过多维的教学方式,补充和延拓师生之间的多元互动。角色转换型互动模式:智慧型英语课堂教学即是教师的主导型角色转换为伙伴型,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真正把课堂变为学堂。自我完善互动模式:在智慧型英语课堂教学中,这是一种充分发挥群体智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真正达到“互通有无”“智慧共享”。同类关联型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模式指的是同类课程与关联课程教师之间的互动,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第互形式。师师的沟通,便于及时掌握上课学生的课程类型,设计出更好的互动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

3.2.2智慧型英语课堂差异互动的教学模式智慧型英语课堂差异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教师通过仔细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接受能力、特长爱好等,按照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组成不同的学习群体,利用组与组的合作学习形成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在这种差异互动的教学模式中,尽可能将小组间的活动网络连接,让他们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为学生创造协调发展的机会。这种分层互动模式主要有两种:根据学生学习层次差异,“区别”学习: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区别”教学。这种教学不是根据学生成绩好坏区别对待,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己接受知识的层次选择教学进度。因此,这类“区别”学习要求英语教师设计出适合各类学生的教学内容和训练素材,使他们能循序渐进地层递式学习,每通晓一个知识模块就自动转入下一个,达到高效学习。利用学生自主合作意识,“重组”学习:该教学环节是在学生初步感知,自主学习阶段的小组互动讨论。每个小组由4个学习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可重新组合。这种新组的“教学合作集体”创建了角色的“激情互动”,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开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师可通过巡视和参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3.2.3智慧型英语课堂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智慧型英语课堂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导学型教学活动模式,其核心为“先学后导,互动生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集中体现“独立、主动、互动、创造、合作”这些基本要素。教学环节是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延展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用信息技术手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工具,完成引导、监控与评价。自主学习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具体方式一是创设问题情景,教师通过音像资料,展示社会生活实例、实践操作等方法,点燃学生勤思的火花,形成质疑氛围,促其生疑求知。二为设置具体问题,根据学科不同课型特点,自主探究问题。原则上先由学生提出,若问题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启发学生思维后再补充提出,也可以由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接出示。互动学习环节:在提问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学会表达、倾听、思辨、评价,在这一环节中智慧型英语课堂信息技术主要体现教师单边的展示,如PPT、音视频这些教学辅助工具;讨论环节,提问检查,如果全班都基本能解决的问题,即转入下一个新问题。如果是学生思考后难以解决的,可以同桌或小组互相讨论。这一环节的信息化教育主要体现在对课堂讨论问题的总结,老师总结后存于网络空间,让学生放学后可以继续浏览;讲解环节,要适时运用多媒体,解决学生靠思维和想象无法理解的内容,教师予以讲解和点拨。延展学习环节:“延展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胆质疑,敢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二是“运用拓展”,师生围绕学习目标,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反思归纳本节知识。这一环节中教师课前要根据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或网页,将需要呈现的学习内容以多媒体等方式转化为学习资源,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提高其学习能力。

4构建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弥补了感性材料的不足,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更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与“遥远”近距离接触,与“陌生”变“熟悉”。“画面”与“音乐”交融,“生动”与“形象”叠加,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而变得灵动美丽。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长和发展。在智慧型英语课堂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也可以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思考的成果。在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上,学生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并比较学习材料,迸发出奇思妙想,拓展思维,开阔眼界,达到真正师生之间的“无缝沟通”,从而使其获得成就感与自豪感。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讲台前的“圣人”,而是学生身边的“导师”。教师在智慧型课堂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实现了技能的迁移和提升,同时把自己从繁重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5结语

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的多元互动局面,是师生、生生、学生与教学内容、学生与互联网之间的有机关联。智慧型英语课堂现代化教学手段尽管具备先进、直观、形象的特点,但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归根结底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是一种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工具。真正推进教育前进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先进、实用的教学方法。只有准确地把握好智慧型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教育的最大效果,实现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野.互动教学内涵及实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3):11-13.

[2]彭红光,林君芬.迈向云时代的教育变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单莹.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数字化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4(3):18-20.

智慧教育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慧课堂;音乐;正确价值观

小学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音乐,对音乐了解不多更谈不上喜爱。在音乐上是一张白纸,但是这有利于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积极的音乐素养和艺术美感。本文研究的是智慧课堂的应用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方面有较大的作用,同时其授课模式相较于传统课堂有一定优势,在构建和谐校园上也有较大助力。

一、智慧课堂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智慧课堂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各种高效的办法进行学习,并能得到很好的运用。此外,音乐非常重视课堂体验,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在和谐的氛围中更好地感受音乐,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作为教师,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热爱音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智慧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众所周知,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是人的情感。相信很多人听到富有感情的乐曲时会感同身受。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方面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而智慧课堂模式可以更直观地帮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我们都知道,每首音乐表达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有慷慨激昂的歌曲,有悲伤的歌曲,有表达爱的歌曲。因此,教师在智慧课堂模式下可以选择合适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正面情感,摒弃消极、悲观、厌世的负面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智慧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小学阶段也是重要任务,一个好的人格,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社会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差,需要教师来引导其构建健全的人格。音乐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使其树立美好的道德情操。作为教师,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教学,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学唱歌曲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大声唱出来。教师可以先录制范唱上传到平板,学生学唱歌曲,然后把自己学唱的歌曲录制下来传给老师。这种轻松的氛围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树立美好的道德情操,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四、智慧课堂在教学中的优势

智慧课堂加强了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如在教学《采花》这一课时,通过平板预设作业,让学生提前搜集、认识不同的花,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并对课程提前有所了解。在学唱歌曲时,我把提前搜集到的民族五声调式通过“平板互动———屏幕推送”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阅读来认识。然后在“平板互动———讨论”内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完成后进行答题,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课后运用平板“我是小歌手”的任务,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对这一首歌的掌握情况。智慧课堂教学跟传统教学的区别在于,传统课堂上学生只能通过教师读、学生听来学习,某个知识点一旦错过了,老师不会为了个别同学重新讲解一遍,而智慧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一遍一遍反复观看、阅读,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说,智慧课堂教学可以及时收到反馈,了解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智慧课堂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关系

在智慧课堂下,学生会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融为一体,继而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采取分组的形式表演歌曲,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音乐课堂中,并且这种团队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增进学生的友情,并且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富有趣味性的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而智慧课堂模式的应用,更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以及欣赏事物的能力。我们要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让音乐来探索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这也能让学生学习好音乐,更加热爱音乐,从而为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红.浅析小学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J].民族音乐,2017(1).

智慧教育课堂范文第4篇

关键词:雨课堂;高校篮球教学;智慧教学;实验研究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探索智能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创新业已成为我国教育创新战略[1].在传统的高校篮球教学中,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此外,由于过分注重单个技术的传授,不利于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学习时空环境,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有研究认为[3]相比传统教学,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对于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高校篮球教学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实验研究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为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模式和可借鉴的经验.

1雨课堂的内涵与优势

“雨课堂”是清华在线教育办公室研发的一项用于教学的新技术,它是通过MOOC平台“学堂在线”推出的混合式教学工具.简单来说,“雨课堂”就是给PPT装上一个增强插件,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Point和微信,建立了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的动态学习数据收集和分析,“雨课堂”的推出为智慧教学提供了环境和技术支持[4].“雨课堂”最显著的优势是:(1)简单易用,教师只需安装“雨课堂”插件就可以使用,学生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加入班级.“雨课堂”的软件界面完全基于PPT和微信,师生对这两款软件都非常熟悉,教师也无须重复制作PPT课件;(2)高效互动,“不懂”按键、话题讨论、弹幕功能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开辟了新的途径,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得到提升,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3)大数据分析,“雨课堂”能够自动记录和保存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通过“雨课堂”的大数据分析能够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了解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5].

2基于雨课堂的高校篮球智慧教学模式构建

高校篮球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要想实现有效篮球教学,教师就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活动以及学生进行有效组织,严格控制教师的教学时间,保证有效教学密度,让学生多学、多练[6].借助雨课堂的课件推送、学生分组以及数据收集分析功能,可以使篮球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更加合理,推动教学模式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7].因此,“雨课堂”与篮球课堂中的“身体练习”具有教学理念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的契合性.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深刻把握篮球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借助“雨课堂”的动态学习数据收集与分析功能,构建了课前线上预习、课堂示范点评、课后延伸学习3个阶段共12个教学步骤的高校篮球智慧教学模式(见图1).

2.1课前线上预习

课前教师将制作好的篮球学习课件推送至“雨课堂”.学生可以随时打开课件进行预习,如果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点击“不懂”,或通过弹幕方式与教师交流.借助“雨课堂”的数据统计功能,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监控,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通过课前线上预习,让学生提前建立动作概念,产生学习兴趣.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情,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从而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2课堂示范点评

课中先由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教师根据反馈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和示范,并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练.如果遇到复杂的、适合探究的问题,教师应利用“雨课堂”推送学习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知识、加深理解.在反复的技战术练习之后,创设比赛或展示情境,让学生体验完整的篮球运动以及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最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

2.3课后延伸学习

课后教师可通过“雨课堂”对学生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提高.教师推送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让学生掌握更多篮球技术、知识或体能练习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雨课堂”发布线下活动,引导学生们参与篮球运动,养成锻炼习惯.根据“雨课堂”统计的学习数据,教师和学生不断进行反思,使教与学持续优化.

3基于雨课堂的高校篮球智慧教学模式教学实验

3.1实验对象

以研究者所担任的许昌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选项课2020级60名学生为对象,男生36人,女生24人.运用随机分组软件将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30人(男生18人、女生12人),对照组30人(男生18人、女生12人),学生在主观上不受分组影响参与实验.

3.2实验程序

实验前对所有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剔除具有篮球技术与理论学习经历的学生,并补充没有篮球技术与理论学习经历的学生.对两组学生进行体能测试并统计测试结果.实验组采用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讲解、示范、分解练习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每周各上1次体育课,每次2学时,完成一个学期32个学时的教学后,以教考分离的方式,再次进行体能测试,并进行篮球理论知识和篮球技能测试.为控制无关变量,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都由同一名教师授课,并且练习内容、强度保持一致.

3.3实验测试内容

技能测试选择篮球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和15米×2运球折返跑进行评价,体能测试为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和一分钟跳绳.篮球理论知识测试采用标准化试卷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包括篮球运动的起源、篮球运动的特点及锻炼价值、篮球技战术知识、篮球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等内容.

3.4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实验前测.3.4.1.1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技术与理论水平前测结果统计分析.由于许昌学院大多数新生都没有篮球技术与理论学习经历,实验前对所有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剔除具有篮球技术与理论学习经历的学生,确信被试都没有篮球学习与训练经历,以此种方法确保两组学生的篮球技术与理论水平最大程度相似,并视两组学生的篮球技术与理论知识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4.1.2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能水平前测结果统计分析.依据许昌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的体能考试标准,在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以及一分钟跳绳测试结果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满足正态分布,因此可以对两组学生的体能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按照α=0.05的标准进行检验,由表1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能前测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126,P>0.05).3.4.2实验后测在32个学时的教学结束后再次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体能、篮球技术以及篮球理论测试.体能与篮球技能测试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由三位专家测试出学生的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和一分钟跳绳成绩.篮球技术测试内容为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和15米×2运球往返跑.篮球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经专家审阅记录成绩.3.4.2.1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技术与理论水平后测结果统计分析.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篮球技术与理论后测成绩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呈正态分布,证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篮球技术与理论后测成绩可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经独立样本t检验,按照α=0.05的检验标准,由表2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篮球技术(t=2.877,P<0.05)与理论(t=3.222,P<0.05)后测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的篮球技术与理论后测成绩均值高于对照组.由此证明基于雨课堂的高校篮球智慧教学在篮球技术和理论教学方面的效果优于传统篮球教学.3.4.2.2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能后测值的对比分析.在32个学时的教学后,再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体能进行测试,并对体能测量值的增加值进行协方差统计分析.由表3可知,分组变量(教学模式)与协变量(前测成绩)的交互作用的统计值F=1.058,sig值大于0.05,因此交互作用不显著,满足了协方差分析回归斜率相同的条件.由表4可知,根据前测成绩调整后,实验组实验后体能测量值的增加值为5.279(95%CI:4.441-6.117),对照组实验后体能测量值的增加值为3.698(95%CI:2.863-4.532).按照α=0.05的检验标准,经过32个学时的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能测量值的增加值在统计学意义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实践表明在提高大学生体能方面基于雨课堂的高校篮球智慧教学优于传统篮球教学.

4结语

智慧教育课堂范文第5篇

一、智慧课堂概述及在高中语文有效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智慧课堂在当下的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其具有的创新性价值比较突出。具体指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撑下,利用教师原有的智慧育人思路,对具体的育人内容和活动形式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为学生打造全新形态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和优势,也能够进一步拓展教育空间和载体,提高语文课程的育人覆盖面,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全面建设与提升。在高中阶段改变传统的课堂形式,通过加强智慧理念来改变课堂面貌,更新教育形态,让学生拥有全新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其内在的学习潜能得到有效地激发与调动。也能够促使其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在多元化的活动探索过程中加深对语文课程的理解与感悟,提升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实现语文学科素质课改全面发展。所以,在今后开展语文授课的整个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做的是关注新时期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强现代载体的合理运用,为学生打造新形态新面貌的语文课堂,从而保证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更加具有实效性。

二、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对策分析

(一)创设直观多媒体情景,激发联想思维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教师需要借助先进的教育载体,从环境出发进行课堂活动氛围的优化设计。在智慧课堂的背景下,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直观的学习观感体验,在观察和感受的过程中,对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在文化形成深刻的认识,加深对文化内容的理解。比如,在教授《故都的秋》时,学生对郁达夫将生命的凋零当作美来写是不容易理解的,教师在课堂上引用老舍的《想北平》中关于“牵牛花”的描写和《故都的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中流露的悲凉之感。在“秋日落蕊”这个情节中如何体会郁达夫的清、净、悲凉之感,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展示几张落蕊图片,大片金黄色的落蕊铺满整片大地,美得动人心弦,但这些美丽的落蕊被扫帚无情扫走,只留下一条条痕迹,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凋零,这一条条痕迹仿佛是生命消逝时最后的呐喊,北国之秋的悲凉之感油然而生,教学难点得以解决。学生还会对逝去的生命感到惋惜,领悟到更要珍惜现在。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有效地联系生活实际,如根据学生所在的学校的风景特色进行资源整合和视频制作,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日常生活体验,对校园的秋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索。学生会发现平常司空见惯的一草一木,在制作的视频中都显得格外唯美,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身边的美,并学会用文字来表达。

(二)小组互动智慧合作,高效完成探究任务

对于高中生来讲,实现智慧学习的有效方式在于小组之间的互动配合,通过团队之间的协作与探究,共同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也能够让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和谐,缓解教师的执教压力,彰显语文课堂的智慧特色。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载体合理构建反转课堂,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为学生打造开放性、探究性的学习氛围。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合作和讨论,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在小组内互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学习思路和经验的进一步整合。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领域中所表现的基础和探究潜能进行合理分组。之后,根据课程目标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讨论分析其内在的情感以及自身的阅读感受。比如进行《祝福》这一课的教学,在最后讨论“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这个问题时,可以利用希沃平台的投票工具,让学生进行投票,根据学生的投票自然分组,接下来教师在每组中随机抽取同学回答问题,通过一番辩论后,再次投票,此时会出现有的同学坚持己见,有的同学则改变了想法,教师请改变想法的同学谈谈原因,请坚持己见的同学讲讲个中缘由。通过两轮投票,学生对祥林嫂这个人物产生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的认识,比教师直接讲述会有更有体会。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合理运用教学助手,将传统与现代两种教育模式进行有效融合,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与创新性,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微课助学远程教学,拓展智能教学空间

在构建智慧课堂期间,教师需要认识到微课所具有的助力作用,将其合理地运用到语文课堂规划设计当中,以此为支撑构建远程教学体系,拓展学生的语文课程自主学习和探索空间。支撑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并丰富其在语文学科范围内的知识储备。比如说,在围绕古诗词这一内容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借助微课对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优秀古诗词文化进行整理,发掘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创作背景,就具体的风格进行归类设计。然后引导学生以微课资源为支撑,对具体的古诗词文化进行诵读和赏析,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起传承的责任感,积极发掘优秀的古诗词文化,并深入发掘其内在美以及所蕴含的道德内涵,真正实现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

(四)巩固提升智慧扩展,深入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