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化教育

智慧化教育范文精选

智慧化教育

智慧化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智慧教师专业化教学机智

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当我们的教育停留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但当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智慧的时候,教师的智慧无疑就和教师的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叶澜教授将教育智慧归结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教育机智,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的魅力等几个方面。我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体现的一种品质,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整合统一,是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新境界。

一、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

(一)独特性

独特个体性是教师智慧的首要表征。教育智慧具有高度的个体性色彩,体现着教师区别于他人的、个体的、个性化的独特教学风格。教育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生成的;是某个人不断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与重组的结果;是教师基于专业上的需要,通过发现、修正与内化等复杂的过程所建构的。教师不断将既有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并经过个人的重新诠释与转换过程,使智慧的生成符合现有的环境需求。所以,教育智慧是个体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体验、感悟、思考和实践等方式逐步生成的,是受教师个体的思维、个性、知识储备、自我形象、职业动机,以及所处的教育环境等的影响。它蕴涵了教师将一般理论个性化,及与个人情感、知识、观念、价值、应用情况相融合的结果。

(二)情感性

“教育的智慧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多方面、复杂的关心品质”。①对教育的责任感与情感是使教育智慧充满真善美的重要条件。教育智慧之所以是教育智慧,一方面说明它的确是智慧,即高尚的才智,另一方面说明它在教育问题的解决中的确能够发挥作用。更深入地思考,教育智慧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因为它是教育活动规律的创造性运用,它是巧妙的;对学生的爱是创造性运用教育规律的动力;对学生的爱保证了教育思考必然利于学生的发展;教育情感的渗入是教育智慧美的重要特征。教育智慧是使用爱的智慧,教育的使命要求教育者对孩子有责任与关爱,它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教育者在教育上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三)科学性

教育智慧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教学对象和复杂多变的问题,依靠教师直觉、灵感、顿悟和想象力的即兴发挥,在一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裁决,从而采取不同的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方式和方法,以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沟通、融合。经过对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发现他们对教学情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对问题的分析更为清晰和透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更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恰当性,即拥有丰富的“教育智慧”。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能够在解决问题时从多角度加以整体把握,洞察多种可能性,并迅速做出决策。

(四)缄默性

教育智慧是不能通过语言进行逻辑说明的,不能以规则的形式加以传递,是“潜移默化”“近朱则赤”“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智慧是人们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知觉而获得的,往往缺乏清晰的条理与明晰的意识,是“非批判的知识”,也很可能不在教师清晰的意识范围之内,也无法清楚的表达或理性的加以反思,但它往往与教师日常的生活与经验仅仅相联,甚至可能是教师自己也说不清从什么地方获得的,是只能意会的一种体验。

(五)艺术性

教育智慧是科学化的艺术力量,又是艺术化的科学力量。教育智慧的力量具体表现为这样几种能力:一是对教育问题的逻辑化理解能力;二是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能力;三是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都能显现出科学的穿透力和艺术的感染力。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基本上是一个科学问题。自然,理解教育问题的能力基本上是一种科学能力。但是,教育智者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其角度、方式,完全可以上升为艺术。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几乎就是艺术。但是直觉之所以能够发生,却一定是建立在无数次逻辑把握基础上的。假如教育者没有深厚的教育科学、人文科学的素养,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即使发生也很难靠得住。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具有很强的艺术特点。观察教育智者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就等于是在欣赏教育智者的艺术表演。观察者深知其美,深知其妙,但无法重复,无法获得。

二、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一)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内部条件

1.高尚的教育道德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核心。

(1)爱岗敬业

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教育信念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责任感在于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教师的事业心就是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崇高的事业。

(2)爱学生

师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教学效果来说,意义重大。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作到“四有”,即:一有对学生爱的情感。二有对学生爱的行为。三有对学生爱的能力。四有对学生爱的艺术。

(3)爱美

只有爱美的教师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培养好的人才。我认为教师的爱美,主要表现为自爱。自爱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包括仪态美、语言美、书法美等;二是内在的,包括人格美,情感美等。

(4)爱知识

首先是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其次要向外行人学习。第三要向书本学习。第四要向社会学习,向大自然学习。

2.科研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而且也是一大批优秀教师成长的成功之路。教师科研能力的强化,正是教师创造力的表现,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

(1)科研意识的培养

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教育科研意识由三个要素涵盖,即教育的信念与热情,教育的知识与经验,教育的眼光与智慧。

(2)在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就是通过实践者在自然情境下对自身的实践进行研究,它以自主、实践、开放、反思为主要特征,以研究与开放式研讨为原则,以实践情境为主要研究场所,研究旨在解决现实问题,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者对现实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措施是否有效,实践者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行为的成败,以达到研究者理性的自觉,进而切实地改变现实。行动研究有三种研究起点:

第一种研究起点是:研究起始于“不明”的情况。也就是指教师常可以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开始进行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长期存在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第二种是以现象的追问为起点。把自己放在里面以对现象的追问为支点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必须以深度介入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当中去。这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自己更为熟悉,因此就最有发言权,最容易把握。而且从感情上来说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第三种是教学即研究。现象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研究理所当然要根植于实践。在解读研究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育策略、相关活动的内容,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3)建立激励机制,创设科研氛围

良好的氛围和高涨的积极性是促进教师科研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在这两方面下足功夫。一是氛围的创设,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如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或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请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指导教师开展科研等,通过活动促成良好科研风气的形成。二是建立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给予精神上的表彰与物质上的奖励。同时要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获得科研资助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反思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

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的引领。理性思维就是从日常教学情景中获取价值的第三只眼睛。而这种充满智慧的理性思维的养成,本身就与孜孜不倦的理论学习与勤勉不殆的实践思考密不可分。一线教师最大的问题就是工学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简单办法就是要养成学习理论的好习惯,同时要学会围绕所思考的教育问题组织资源,开展研究。这样,研究、学习就成为工作的一部分,而教学实践也就成为对教学假设的实证性研究。当工作、学习、研究三位一体时,教师也就实践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想。

(2)要具有问题意识。教学反思的功能之一就在于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中最真实的问题的关注,是教师走向研究者、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问题意识至少包含了这样一些要点:这是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意义吗?这个问题有根据吗?这个问题有针对性吗?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当我们用这些疑问去思考我们所面对的教育现象时,也许就会从中发现那些真正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从方法上讲,采用文献法是做好这一工作的重要开始。只有通过查阅文献,才能够知道别人在这一点上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了,也才知道自己的研究有没有价值。如果我们善于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问题)开展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就能够由此而上升到研究的层面。

(3)积极对话。对话,是走出个人视界的平台。教师作为个体的精神劳动者,更需要多元的精神碰撞与交流。教学反思,如果总是停留在个体的层面,客观上就会影响到反思的深刻性,影响到反思者个体的成长。与同伴、专家的对话、交流则会丰富反思的内涵,扩张反思的效果,修正反思的偏差,提高反思的品质。

4.偶发事件的恰当处理凝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

教学机智是教师巧妙应对变化了的课堂场景或灵活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机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力和果断的意志力。二是教师具有对学生深度的了解和诚恳爱护和尊重的态度。三是教师具有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以及教育技巧。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凝练教育机智:

(1)抓住不同个体的认识矛盾和思维碰撞,在师生共同的问题探讨中化解矛盾冲突,展示教学机智。(2)正视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流向,在学生出其不意的问题发难中稳住课堂阵脚,彰显教学魅力。(3)捕捉学生平凡中的发现,在对事物的比较探究中抓住问题实质,提升教学品位。(4)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在一反常态的问题处置中吸引学生视线,凸显教学风采。(5)发掘与课堂关联的教育因素,在猝不及防的教育情境中巧于化害为利,发挥教育智慧。(6)以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吸收学生独具慧眼的教学建议中把握认识标高,提高教学境界。(7)关注学生的举手投足,在解读学生的弦外之音中师生感同身受,展现人格魅力。(8)确立正确的教材、教参观,在对教材的质疑批判中注重创造发现,强化教学艺术。

(二)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

1.建立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一经形成便成为学校成员所共有的和必须遵守的(有主动和被动遵守之分)的学校普遍文化,并对学校成员所共有起着规范和束缚作用。不良的学校文化组织只会妨碍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使教师不愿创新或不敢创新,教师只有按照教材、教学大纲和各种教学纲要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民主、自由的学校组织文化允许教师进行革新、为教师各尽所能提供空间。在民主、自由的学校组织文化中,教师享有学术自由,充分享有教学和管理的权利。学校行政人员过多的咨询、顾问、视察等使得教师的自由权受到了侵犯,以致于教师本人也满足于驯服的执行学校的规程、上级的行政指令,而不把自己看作专业技术工作者。少了行政不必要的监督,教师更能自由表达自己,自觉自愿的进行教学创新,探究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自由的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学,只有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够得以真正的释放。

2.学校要创设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首先要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学习的氛围就是一种校园的文化,特定的校园文化形成有一个长期的酝酿过程,需要领导和教师树立一个共同的愿景,每一个人都为之而不断的努力奋斗。作为一校之长和学校的领导集体,都应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思想和理念的高度重视自身的学习,并积极与教育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作为教师自身来说,也要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是一个专业,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和新知识,都不得不重视学习与吸收,把握新的形势和新的信息,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其次要开辟专门的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学习要开辟专门的学习场所,让教师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里,让教师们一起分享教学中的喜怒哀乐,一起学习新的理念与内容,一起畅谈体会心得,一次来丰富教师的生活,获得一种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理念,获得乐观的生活心态和浓浓的人文关怀。在学习的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求新求异。看教育理论书籍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可以在听课中学习,研讨交流中学习,思考现象中学习,网上论坛中学习……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造就乐于进取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动力。

注释:

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

参考文献:

[1]刁培萼吴也显.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7

[2]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63-166

[3]王枬.教育智慧:教师诗意的栖居[J]社会科学家,2002,3

智慧化教育范文第2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教育质量攻坚五年行动计划》推进会。首先,我谨代表局党委欢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义务教育监测项目办主任研究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办公室主任李晓强副研究员等一行来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同时也感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关注与支持、发展与合作,这几年卿博士等驻站专家,全程参与到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此次教育质量攻坚计划,专家组也全面参与,应该说这份计划是凝聚了教育人、专家组的共同心血和智慧。

打造教育的“质量”既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口号,又是体现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制定了十个方面的行动计划。去年我们主要精力在制定这个计划,今年大家就全面展开实施,很多项目都实实在在铺开并初见成果、成效。我这里简要列举攻坚计划中几项工作:

第一方面,我们提出倡导教育思维、语言和行动的三大转变。

教育的改革创新,有观念层面,有话语层面,还有具体的行动路径。在这三个层面中,教育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实际上也在不同层面启动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此思考我们的教育、改革我们的教育,包括把美国的一些好的课程引进来,让国际优质课程、优秀老师走进我们的课堂,让他们培训我们的老师。前不久,教科中心到佛山参加美国创造教育奇迹的克拉克老师的现场会,大家感触很深,给我们观念很大的触动和冲击,实际上这就是在转变我们的观念。区作为市先锋城区,要体现先锋,教育、教育人就得走在前面,包括思维、信息等,都要走在一流和前沿,不然没法跟人家比,如果思想观念、信息都比较陈旧的,那就没有办法打造教育的“质量”、打造教育国际化。因此,这一年初,我们就是抱着这种认识,坚定方向,瞄准目标,从观念和思维革新做起,转变观念体系,扎扎实实地推进项目。

第二方面,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顺利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验收,我们整体均很水平和质量是不错的,但是就区域内部而言,南北差距还是很大。为此,我们提出打造北部片区优质学校,利用南方科技大学和大学城的高等教育资源,成立了南科大实验学校,挂牌成立了一批大学城联盟实验学校,首批有3所学校加入,社会反响很好。举个例子,南科大实验学校这个区域本来是一个新的住宅区,真正入住的业主并不是很多,我们计划先招小学,去年我们消息后只有一个学生报名,今年我们继南科大实验学校正式成立的消息后,又了小班化、引进外籍教师、采取特殊政策吸引教师等系列措施后,现在报名的学生挤爆四个班,其中包括中兴通讯技术人员的孩子,大学城里面也有家长主动将孩子送到这个学校。

第三方面,关于教师队伍管理者队伍的打造。

我们分别实施推进以行政为导向的“先锋计划”和以学术为导向的“引领者计划”。首批先锋计划校级干部后备班98人第一段学习结束了,很快要到上海去,这个周末还组织他们深入社区,开展教育志愿者先锋队服务活动,与家长互动交流家庭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等。关心临聘老师待遇解决,首批“绿色通道”247名老师正办理调入手续,第二批也即将启动。在实践教育理想和追求方面,激发全员教育热情,倡导树立教育理想,以“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让每一个学生都幸福,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为工作追求,重视并加强系统学习和专业反思,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总的来讲,我们在推进实施教育质量攻坚行动的一个总的思路就是:认准一个目标,一年做几件实事,坚持不懈必见成效。这也是我们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思路,也是当前教育务实的作风。

今天的推进会,也是一个学习交流会。等会,刘主任将给我们做专题辅导,这也是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当中加大学习力度的一个要求。加强学习,不仅形式要多样,内容更要创新,贴近工作、服务工作,还要全方位学习、全方位修炼,才可能打造出一支综合实力强的队伍。

第二篇

一、教育,要重视数据、反思数据、用好数据

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应该说在全国是“领先一步、高人一筹、耳目一新、堪称一流”,这个评价我们人在一些场合也能听到。关于这一点,我想请教在座的各位领导,我想问一问大家,的教育在哪些方面、哪些指标上是领先的?和谁比领先一步?你比谁又高了一筹?如果说我们是一流的教育,那么一流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想过?能回答出来多少?可能有的能回答上来、有的回答不上来。为什么回答不上来?我想,有些工作是必须需要实实在在的数据来支撑。

当今时代,一波又一波的IT技术热潮源源不断地向我们扑面而来,我们甚至都来不及准备就要开始迎接这样一个信息技术的大潮对我们的冲击、对我们的影响。我们的喜怒哀乐、吃穿住行等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再现和升华。应该说人类到今天已经全面进入了一个数据的时代,数据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产业、科研、教育、家庭和社会各个层面。可以这么说,缺乏数据支撑无以谈决策,缺乏数据资源无以谈管理,缺乏数据资源无以言未来。我们在整个工作中,现在越来越体会到“没有数据的支撑就没有办法做科学有效的决策”,其中的缘由就是数据越来越重要。

传统意义上的数据是指有根据的数字,进入信息时代之后“数据”二字的内涵也在扩大,不仅仅指数字,还指一切保存在电脑中的信息,包括文本、声音、视频等等这样一些信息。去年《大数据》作者舍恩伯格来学院与我们交流,他当时讲了一段话非常经典,他说“数据就是对客观世界的记录,当我们对数据赋予背景的时候它就成为了信息;信息是知识的来源,当把信息提炼出规律的时候它就上升为知识;知识是智能的基础,当电脑、网络能力利用某种知识做出自动判断采取行动为人类服务的时候,机器智能就产生了。”他说“和西方文明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重定性、重概括、凭经验、轻逻辑、轻数据、拍脑袋这样一些倾向和习惯。”大家肯定也感受到,过去我们决策一拍脑袋就这么干了,最后干不成了一拍屁股完事,这就是所谓的“脑袋决定屁股”。我们下基层调研,有时候也会听到一些局长说“凭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怎么怎么样”,这些就是凭经验办事的明显体现。放在当下,这些越来越不可靠,也不准确。

因此,基于信息时代、数据时代这样的背景,今年正好开始全面启动五年行动计划,我们就要仅仅抓住这十大项目,把我们的发展、我们的改革、我们的进步、我们的成效都要用数据记录下来。用数据说话,有四个层次,要让数据描述事实、阐述事实、反映事实;用数据说话,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内在的关系来反应我们教育发展的变化和规律;以数据来说话,每一个判断、每一项决策、每一个政策都要有据可依、有数可查;用数据来说话,实现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展示我们教育风采。

我希望,从现在开始,我们教育质量攻坚的每一项行动,每一项行动的具体任务、项目内容、推进时间表、检查评估等,从一启动开始就要有所有数据的记录。我们将放在整个城市的背景来看,作为国内最具智慧城市产业链的整合基础的,走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沿。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城市的大数据综合治理,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展现的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未来的智慧型城市必将是一个数据驱动的城市,有了大数据就相当于有了智慧城市的大脑。因此,从大数据这个角度,我们教育要认真考虑能够为智慧城市建设做一些什么?应该怎么做?

二、关于推进做好教育质量攻坚的几点建议

第一,厘清教育发展的定位。

《区教育质量攻坚五年行动计划》提出,我们的定位是“创强争先建高地,争当教育领跑者”,这是我们提出来的定位,或者说是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目标、愿景。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清楚在今后的五年中要在哪些方面创强?要强到什么程度?要在哪些方面争先?和谁比我们才是先进的?从我拿到《区教育质量攻坚五年行动计划》我就在想这几个问题:我们创强是在哪些方面创?我们建高地这个高地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算是高地?最后,得到的认识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评估或者评价体系,用它来评价我们教育在全国教育的高低。所以,在实施推进这项大攻坚行动之前,我们要把这些问题一一梳理清楚,把它想明白,我们才能够真正当上领跑者,否则自己都不知道领谁跑或者是谁跟着我们跑。

如何才能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我建议要把国际机构教育指标体系和数据收集整理一下,比如在国际上OECD的指标、世界银行的指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标、全英教育指标体系、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一些教育指标,这样一些教育指标都是世界最权威性的教育指标体系,它衡量的是各个国家、各个地方教育发展的状态,对各个国家的教育发展都具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我们只有把握了国际前沿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才会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才会明确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教育站位很高,我们就要跟国际比,跟国际一流标准区比,当前第一要务就是把国际上的指标梳理出来,知道人家做的是什么,水平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比较一下才知道跟人家差得有多远。

另外,在总体目标中我们提出未来五年要实现“五化”:均衡化、国际化、信息化、素质化和个性化。我建议还要加上“现代化”,现代化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我们国家未来努力的一个宏伟的目标,而且教育现代化也是教育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要继续把优势传承好。

第二,认真梳理每一个攻坚项目。

十大攻坚行动项目,我的理解是根据全区当前的教育发展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体制机制上的一些障碍、瓶颈问题而设计的,这里面有教育观念、教师队伍、资源配置,有课改的问题、高中特色化、信息化、国际化等十个,每一个项目都责任到科室、落实到人。有这个基础就好办,接下来的梳理可以按照以下几条原则来做:

首先是依法、依规、依标、依政策、依现实。依据这几个方面把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目标明确。要搞清楚国家的规定动作是什么,我们做每一个项目的时候首先要知道国家要求的是什么,它的规定动作是什么,然后我们再来确定我们的自选动作。根据这十个项目,我们要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标准政策文件、把省级的市级的和区级的有关规定,领导的讲话等都梳理出来。当我们完成这一步,我们就知道教育每一个项目的突破点是在哪儿,我们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我们的主要任务又是什么了,方向就会很明确。

第三,全面动员、全面参与。

当前,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改革的基本政策取向,下一步国家要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推进教育公平,要织成一个大网,兜住底部,补齐短板,通过解决最困难、最薄弱的地方抬高底部。这项工作国家领导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等一直特别重视。我们要把十大项目落到实处,不仅需要财力、能力和魄力,更需要的是自下而上、全员参与。攻坚项目的实施不仅仅是在座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领导班子的事,应该是全区所有校长、所有教师和所有家长共同来做的一件事。

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领导层面辛辛苦苦拟定了计划、设立了项目、确定了发展目标,目的是使每一个校长、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为之奋斗,都能够投入其中,但是最后所期望的目标没有办法达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个中原因就是我们的规划、计划缺乏广泛的代表性,缺乏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样相结合的过程,所以它没有办法激发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真诚投入。所以,区教育质量攻坚这样一个顶层设计、行动计划,一定要变成校长、教师的共同目标,要让区老百姓都了解政府和教育局这五年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谁来做这样整套思路和想法。项目的实施、推进过程,就是自上而下的一个共识、共谋、共建、共享、共发展的一个过程。建议区教育局各层面一定不要忽略这样一个过程,一定要得到广大校长和教师的认同和积极响应。

实施十大攻坚项目,本质上就是教育改革与创新。既然是改革,必然触及部分人的利益,改革肯定是会有风险。怎么规避风险呢?就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周密的组织实施。在改革创新过程中认真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以往的做法往往是“不破不立”、“先破后立”,但是为了保证改革的平稳过度或者说保证改革和项目的实施顺利推进,我们也可以采取“先立后破”这样一种路径,具体需要大家结合实际周全研判、灵活选择。

第四,建立区教育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建立起来,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决策、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也能更好、更有力的回应社会、回应老百姓。建好监测平台、监测机制,也是确保十大项目真正落到实处的有效保障。建好教育监测体系,能使我们的领导班子及时了解教育发展变化的轨迹,了解我们进步的幅度,了解发展现状和趋势。同时通过对成果的监测评估,坚定领导班子和广大师生、校长对教育发展的信心,以便可以坚定不移的扬长;当然,通过对问题的监测和问题揭示,也能够使我们经常保持头脑清醒,正视不足,取长补短。监测什么?我这里提供大家当前百姓、国家关心的几个方面,也是下一步国家会重点推进的方面:

第一个是监测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家近几十年都在提“减负”,但课业负担问题还是成为社会反响最强烈、人民群众关注最强烈的一个问题。为此,教育部建立了课业负担监测机制,以后每一年都要学生课业负担的监测报告,不符合要求或者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的就要点名,而且各省要公布排序。因此,如果区也建立这样一个体系,研制一套适合我们区里教育发展状况、学生课业情况的监测指标体系,每年对学生课业负担进行监测,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先行一步,多做探索,为国家层面提供经验和示范,那么在这点上就起到率先作用。

第二个是监测中小学的学生教育质量。2013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由于我们国家各个地方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水平差异都很大,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教育部的综合评价指标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它包括“学生的品德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课业负担状况”五大纬度20项关键指标。去年8月份,全国确立了三十个试验区,多以地市为主,教育部要求这三十个试验区率先探索一套可操作的指标,也就是说在这二十项关键指标的下面去探讨三级指标,探讨具体的数据采集点。据我了解,截止目前现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没有拿出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所以我想区如果能在承继已有教育质量的基础上,率先探索构建出一套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一套指标体系来,而且进行动态监测,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第三个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监测。这次国家义务教育均衡评估验收,广州几个区通过之后,他们说“这回可松了一口气,均衡的事就完成了,可以放心干别的事了。”其实不是这样,当时省申报了17个区县,最后只通过了16个,区应该说是高标准通过了教育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认定。但是,16个区县今年达标了,并不意味着明年还能够继续保持均衡水平不下滑。均衡水平非常容易发生变动,只要我们政府重视加大投入,那么它就容易改善,特别是底部的一些数据很快就能提高,校际间的差距也很快能够缩小。但是,均衡水平也同样非常容易恶化,比如政府投入,如果仅仅采取锦上添花的做法,反而会加大校际间的差距。因此我们认为在均衡发展中既要关注教育资源存量的整合,更要关注教育资源增量的合理配置。在增量的分配过程中基于现状的不均衡做一些资源更合理化的配置。教育部规定,今年3月底通过的三年之内还要进行复查,复查后不能达到标准的(校际差距大,均衡系数没有达到规定的0.65或0.55)马上摘牌,绝不含糊。所以大家不要觉得拿到这块牌子就松了一口气,均衡本身就是动态的,整体规划、科学布局这根弦一定要紧紧绷住。每年学校都要填报那八项指标,都会体现到年度事业发展数据里,我们通过动态监测,一旦发现哪个指标情况不正常就知道肯定是出问题了。

第四个是教育现代化水平的监测。教育部马上就要启动对全国各省教育现代化的监测,这方面希望关注。

教育近年来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对质量和水平的关注显得更为紧迫和明显。老百姓最为关注的就是教育机会公平和质量好坏,他们要求不仅要能上学,而且是要上好学,这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在这方面,区有优势,政府每年投入教育的经费量很大,每年增加,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公平和效益,关注解决好城镇化加速推进中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平等问题。还有信息化问题,信息化飞速发展对整个教育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既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发展的机遇。

第三篇

第一、加强院区合作

除了本系统各个科室、各个学校全面参与和配合支持外,接下来我们要依靠驻院专家力量,共同配合合作做好这项工作、搞好究,参照刘主任提出的建议进一步把十项攻坚行动计划再落实。各部门必须将教育质量攻坚行动计划,特别是自身承担的项目任务作为科室具体的常规工作,同时也作为改革项目认真推进。教科所要认真领会今天会议精神,再次梳理思路和分工,搭好工作框架,包括质量监测与数据。

第二、解放思想、改革思维,抓核心关键领域

教育发展从特区成立到现在三十多年。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有的工作属于机关行政职责,这些常规职责,一定要处理好。但同时围绕着攻坚行动计划,一定要抓出一两项来。我们不能将常规工作、常规事务作为改革,大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思维方式。十八大中长期规划里面讲到“教育要综合改革”,大家往往会忽略第二句话“要抓住关键领域、核心部位进行改革”,启动综合改革实际上就是必须抓住核心领域关键环节才可能实现综合改革。因此,各个科室必须在十项改革举措当中抓出攻坚改革项目来,齐心协力,全力以赴。

转变思维方式抓住核心问题,这一点很重要。比如说,教师培训千头万绪,什么都应该学,静下心想一想,未来教师培训如果能够抓住信息能力的全面提升,以及提升职业激情,抓好师德师风,我们未来的教师培训就会取得明显成效。我们既要看准问题,更要有解决问题的策略,选取一两个突破点,集中心神和精力,长期坚持必见成效。还比如学生的发展与创新能力,未来就要抓好科学教育、数学教育以及公民养成教育这三大领域,把这三个领域作为突破性改革的任务,狠狠地抓,力争有所突破,最后受益的就是学生,归根到底就体现为质量提升。

第三、重视数据,善用数据

今天刘主任的辅导讲座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也是大家常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要重视数据。数据不一定非得是数字,可能是一段视频,也可能是一个故事,不管何种形式,都是在记录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最后要系统化。教育行政干部一定要理解数据。未来的时代是一个高感知时代,谁的感知水平高、感知能力强,最核心的体现是你对不仅仅注重结果,还注重过程。高感知的人把过程把握得,把过程进展中的数据信息使用的很好。之前的教育均衡评估,就暴露出我们的校园长队伍对数据的不重视,不问家底、不清楚盘子,这一点今后要扭转过来。

第四、自上而下,齐心参与

打造教育的“质量”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科室、校园的事,是大家一起来参与、一起来推动、一起来担责的行动。在每位同志的工作领域,大家要共同来领会、理解、行动、反思、总结,多一些研究,多一点思考。要依靠学校和老师,依靠院区合作已有的基础和优势,齐心协力把项目进一步往前推,力争跨越。这一点既是区委区政府的期待,也是对我们新班子和各部门、校园的工作考验,大家一起来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出成绩。

第四篇

一是认真筹备开好与南科大、大学城第一次工作研究会

打造北部片区品牌学校不是一句话,需要时间,需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去落实。现在四所学校均已签约并挂牌,接下来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把工作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和需求想清楚,哪一些是需要支持并可以争取的,哪一些还不够成熟,哪一些是我们自己系统内的事,要条分缕析,不要“萝卜青菜都往一个框里装”。问题搞清楚后,尽快协调南科大、大学城,召开签约后的第一次研究会,实实在在地研究解决一些问题,推出一些举措。

二是尽快成立南科大实验小学理事会和大学城联盟

关于南科大实验小学和大学城实验联盟学校,我们在初期已经形成了一些方向性的成果,这次举措有创新,做好了对整个教育将是一个有效推动。请新森同志继续牵头做好相关工作,尽快完善好南科大实验小学理事会实施方案、大学城联盟学校标准以及有关章程,成熟了的要抓紧付诸行动。

三是认真研究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北部片区品牌学校打造亟需支持的重要事项

这个事是当前北部片区品牌学校打造最关键、最重要的事,涉及到要政策和改革空间的问题。要什么政策?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第一个是小班化改革。我们要理直气壮、明白无误地坚定推行小班化教学;第二个是教学津贴的问题,研究一下能否参照罗湖区的做法(罗湖区对一些个别偏远学校,如梧桐山附近以及地处偏远的学校,实施下乡津贴,补助5%至10%),对北部片区的实验学校也试行津贴补助,以此激发工作热情,促进优质人才流动。我的一个观点是,解决均衡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不均衡,通过差异化流动实现新的均衡。第三关于编制问题,小班化教学需要编制支持,像南科大实验小学目前特别需要支持,桃苑学校也有条件做小班化,小学和丽湖中学想一些办法试行“大班基础下的小班化教学改革”,这就是创新和改革。

四是高标准重视做好联盟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联盟学校、实验学校肩负着改革重任,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准,要多一些国际元素,多一些人性化的设计,体现学生为中心。校园的色调和颜色,不要过于古板,可以洋气一点,使人看上去感觉舒服和漂亮,而不是那种硬生生“张贴”或“种栽”上去的感觉。这一点,建议大家多到国际学校去学习和看一看,看看国际学校的地板、海报、文化角、学生作品展示等。校园长要重视校园文化这项工作,自己首先要“新”起来,不要搞一些土豪的东西,灵活处理好传统与时尚、学生与家园、学习与生活等多种关系,把文化这篇文章做足、做透,关注好校园文化中的细节。特别是一些新学校,要利用先天优势和空间,把校园文化做好。

五是抓紧完善实施工作方案

今天会议后,各实验学校要抓紧完善实施推进方案,对于方案中的一些表述和定位,要严谨、科学,反复论证,多听取教师、家长和专家的意见,不要搞“拍脑袋”工程。举个例子来讲,有学校方案提到“办学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点对于中小学而言,更多的应该是“奠基”。大家一定要将方案做全面,做规范,同时也要确保方案接地气,不要成为“空中楼阁”,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

六是精心打好“四张牌”

第一张是“打好基础牌”。各校一定要重视基础,打好基础,抓住办学、管理、育人中最基本常规的东西,抓住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常识。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注重学生的身体基础、素质基础、学术基础。打好基础,关键就是看质量,这是一个硬指标,社会和家长就拿这个衡量学校,质量决定一切,质量衍生特色,有了以质量为保障的基础,学校就能够游刃有余地发展。

第二张是“打好联合牌”。我们推进北部片区品牌学校,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善于借助资源”。现在实验学校与南科大、大学城建立了合作联盟,就要把这种关系用足、用好,同时学校之间也要搞好联合,不要各自为阵。我们可以通过校际联合、资源共享、联合招生、联合教育、联合学段,开展中小学+大学、学校+家庭等各种方式的联合,做出品牌,擦亮品牌。否则联盟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第三张是“打好特色牌”。我们要在管理上、体制上、课程设置、项目发展等各方面走一条特色之路。如果按照一般规律、走寻常老路,那就是没有特色,没有什么新意。各校必须坚持和做好自己独有的品牌,培育好品牌,最终通过品牌实现学校高水平发展。

第四张是“打好创新牌”。我们要搞清楚哪些能改,哪些不能改,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有新的发展。不仅要在整体上创新,还要在微观上创新,比如形成共享联盟、互助联盟、竞赛联盟、学习和研究联盟等创新举措。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打造北部片区品牌学校也是各个科室、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中心意识,全面主动支持,抓好推动落实和督促。具体来讲,教科中心要从教育科研角度,对北部片区制定一个未来提升课题、教学水平的指引;教研室要扎进校园和课堂,与大家一起深度搞科研、教学和教师培训;人事科要统计北部片区学校师资队伍结构,研究制定出一些倾向性的人才支援计划(有一个初步统计,南片学校省市级以上特级教师和高级比例达到70%或80%左右,北片学校只有10%至20%,差距很大);教科所要尽快制定联盟学校的运作机制和章程、会议制度;基础教育科要对北部片区学区划分进一步思考,科学统筹。其他相关部门都要从课程、教师、课堂、科研、经费、校舍建设等多个方面加强支持与指导,形成合力。

我相信,有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开端,北部片区品牌学校打造这项工程一定能取得实效,一定能做成老百姓认可的民心工程。通过这项行动,教育均衡化水平也将更为提高。

第五篇

第一、“质量”是综合创造和不断发展的概念

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造就了速度,也同时创造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高质量的理念与新型质量标准,但也正是因为的跨越式发展,没有经过工业化的全面洗礼,因而导致标准和规范意识不够。“质量”的提出,有着深层的涵义,是一种文化、创造和改进的过程。

2011年初,美国质量协会(ASQ)邀请150名著名的质量专家进行未来质量的研究。研究组认为对未来质量最具决定作用的有八个驱动力,包括全球责任、消费者意识、全球化、变化速度的增长、未来的劳动力人口、人口老龄化、21世纪的质量实践与创新。这八项驱动力中,有四项是来自人的因素。具体到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一项非常值得重视的指标就是学生和家长对于教育的评价和满意程度。

第二、教育的“质量”要与区域发展的高端定位相匹配

区提出“举自主创新大旗,树国际城市标杆,全力打造‘三区一高地’,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海滨城区”。的经济社会结构和产业调整转型也紧紧围绕国际标准和质量展开。

按照区域发展的这一高端定位,我局将打造教育的“质量”作为办好教育的价值追求,制定了《区教育质量攻坚五年行动计划》,坚持“抓质量、促公平、求改革、增效益、见成效”的原则,对照国际标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抓住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推进十大攻坚项目。坚持教育追求,怀揣教育理想,坚守职业道德,“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让每一个学生都幸福,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

我们认为,卓越绩效准则是迄今为止相对科学、完善的一套质量标准和管理模式,也是教育国际化的体现。卓越绩效管理作为组织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助于学校聚焦更高的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管理从注重定性到更加注重定量的转变,逐步建立现代教育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教育治理结构,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接下来,我们将在16所学校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所有学校乃至教育局机关尝试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第三、打造教育的“质量”要重视研究和制定质量标准

今年是中国教育“标准年”,教育部提出2014年将制定或完善包括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20多项标准。打造教育“质量”,要参照国际标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和制定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的质量标准。

智慧化教育范文第3篇

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观念(理念),才会有先进的教育实践。周济部长在09年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着力构建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第一个要求就是转变观念,确切地说转变教育观念是我们解决教育问题和矛盾、构建体制和机制的前提。

近年来,我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使我县去年高考创下全市第一的历史新高,今年仍然保持在全市前列;中考继续保持全市前列水平。但是,这些成绩与我们建设教育强县的目标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要把*县教育真正打造成为全省强县、名县,我们就必须拥有在全省叫得响的一流的教育质量。而如何在我县打造出像洋思中学、杜郞口中学一样的质量名校,办出像河南濮阳、辽宁盘锦一样的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我想,首先是必须从教育观念上进行一次彻底的更新和转变。

我们以前特别强调教育经费的困扰,但是现在都知道充裕的经费不等于一流的质量;我们以前特别强调办学条件简陋,但是现在都知道一流的条件也不等于一流的质量。有大厦还要有大师。今年《人民教育》连续出了两个专辑,分别介绍了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和生本教育,我认真进行了研读,发现他们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让学生自己出题考试、教师讲课不超过15分钟或20分钟、不搞频繁的统一考试,等等。再比如魏书生当班主任时,经常出去讲学,学生靠自学成绩一流;而开展生本教育实验的周伟锋老师,教高三时有4个月外出学习,学生完全靠自学,高考平均分比省、市重点学校高出23分。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他们相同教育观念的支撑。教育部原副部长董纯才早在1984年就指出,魏书生的教育实践,“贵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生本教育更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可以看出,如果用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作指导,即使靠学生自学也能持续快速提高质量;相反,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创新思想,更新理念,转变观念,即使有较好的师资和严格的管理,也不一定能够办出一流的教育质量。

在“百名干部进课堂”活动中,通过大量听课,局领导班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大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或者说还没有把新观念落实到课堂中,课堂教学还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更新干部教师的思想观念,20*年以来,我们先后多次组织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外地考察学习,县内也深入开展了“学洋思”、“构建有效课堂”、“异课同构”和“生本教育实验”等教研、教改活动。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人发出了“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到底学什么”的质疑。这就反映出我们教育观念的严重落后。不知道学什么,是因为抱着固有的思想观念不放,只学习外在的教学形式,不注意学习教育思想精髓。一味地“拿来主义”,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不能在学习中感悟和提升自己,结果必然是“邯郸学步”,无所适从。

观念的落后必将导致决策、政策、措施等一系列的落后,最终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观念落后,我们有的学校管理教条,疆化呆板,缺乏活力;有的校长思维定势,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仪器成为摆设;有的老师只管短期成绩,搞满堂灌、题海战,致使学生厌学成风。相反,只有真正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其次,我们要认真反思,查找当前阻碍我县教育质量持续快速提升的陈旧观念。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大量新的教育观念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今年是我县中小学实施新课改的第7个年头,但一些旧的教育观念在教学管理及教学过程中根深蒂固,积习难改。以“重负低效、物式灌注、单向传输、主体缺失、重知轻能、重接受轻探究、重智能轻情商、重统一性轻个性”为特征的传统教学仍有极大的市场。据我的观察,我县起码有以下6个观念需要破除。

一是“权威”观念,师道尊严,认为师生关系是从属的关系,学生得服从老师。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要,以不惜损害学生的学习主动权为代价,谋求自己在知识上的绝对权威。“听话”被用来衡量是否是好学生的标准,“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讲、学生写,教师布置任务或作业、学生按时保质完成”成为教学常态。

二是“唯本”观念,以教科书、教学用书为唯一标准、唯一依据,没有课本,无法上课。教师不能主动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而是一本书,一道腔,生搬硬套,生拉硬扯,致使教学脱离学生、脱离生活,索然无味,死气沉沉。

三是“控制”观念,教师全程主宰教学,课堂教学不是自然生成的过程,而是按照教师的严密设计,全程操纵的过程。即使是优质课、示范课,整节课教学进程也是由教师全程操纵、学生被动配合,教师事先设计、师生“表演”完成。

四是“分数”观念,过分看重考试分数,片面追求自己所教学科的成绩。在教学中见书不见人,见分不见人,为“分数”不惜挤占其它学科、不惜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惜压抑学生的个性。只负责学生短期成绩,不考虑学生整体发展和长远发展。

五是“灌输”观念,采用“注入式”教育,强调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如仓库一般储存知识和积累知识,并以既定的答案为最终和惟一结论,严重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精神。

六是“唯法”观念,过分强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把教学方法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为方法而方法。于是不断追风逐俗,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只看形式,不学思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管教学实际,不研究教学规律,不注意吸收和借鉴,结果是把好的方法硬套成僵化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最终成为一厢情愿的事。

这些不适应教育科学发展、不适应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成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阻碍我县教育质量持续快速提升的内在原因,必须在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中引起高度警觉,并彻底根除。

其三,我们要广泛借鉴,牢固树立促进我县教育质量持续快速提升的新观念。

一要树立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教育观。教育的任务,不只是培养高科技人才,还要培养大量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还要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出贡献。因此,我们的教育要为所有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土壤,让每一位学生找到各自的发展之路。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人才。社会实践的事实告诉我们,考分最高的学生在中学或大学毕业的若干年后,大部分并没有获得人们所期望的成就。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让每个学生找到各自的发展之路,从而为人才在各行各业脱颖而出打下基础。无论是教育行政干部还是学校教师都应树立与此相同的新的教育观念,并努力将这些新的教育观念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二要树立以人为本、开放兼容的办学观。没有学生的成才,没有教师的个人发展就没有学校发展。办学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要求我们必须全面牢固地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思想,努力创造适宜学生学习成长和适宜每一位教师个人发展的环境和空间。学校应该是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要容得下个性各异的教师和学生,依托生命,激扬生命,发展生命。要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平台,为教师开展教学实验、推进教育创新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每一位校长都必须坚定地确立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核心的思想,真正地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中。要转变观念,围绕教学搞好服务,尽最大努力团结教师,凝聚教师,调动教师,发展教师,把广大教师引导到更新教育观念,探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工作上来。

三要树立平等、博爱的教师观。新课标下,“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的主题,教师必须走下讲坛,放下架子,建立健康、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探究,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收获。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只有教师的权威越来越少,学生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多,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就会越来越大。古人讲,“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平等的师生关系,要以爱作桥梁。温总理到北京35中听课,在与师生交流时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没有道德,就没有一切”。在新课标下,爱学生不仅是职业道德,更是一种职业能力。没有爱的教育苍白无力。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只有在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真正懂得爱的情感。

四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天下的孩子都是带着自己的智慧、自信、好奇心和探索真理的欲望来到世界上,他们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所以,学生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学习中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我们要高举生本教育的旗帜,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尊重生命自身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为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只有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重视个体差异,重视因材施教,才能做到面向全体。要始终坚信,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同样光荣。

五是树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教师以最少的语言开启学生的智慧闸门,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知识在交往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学生快乐学习,素质发展,成绩提高。对教师而言,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而进行教育,从而达到共享知识、智慧、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六要树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质量观。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是衡量教育强县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准。推进教育改革艰难,要害是观念问题,而转变观念的最大障碍是质量问题,绕不开的是升学率问题。魏书生说“我一向很重视升学率,但从不排尖子的升学率,强调的是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当了12年局长,他把盘锦市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不足30%提高到92%。生本教育的创立者郭思乐认为,高考、中考是学生学习的成熟期的考试,追求分数的,往往得不到好分数,“而追求人的发展的,人却为之创造了好分数”。这两位大家的实践说明,只要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好分数和升学率必然水到渠成。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标准的质量观,是促进我县教育质量持续快速提升的关键。从今年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可以看出,我们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好坏和评价一个教师水平的高低,是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主要依据,升学率只是作为若干指标之一。评价学校教育,要看教育教学活动情况、学生综合素质及个性发展以及巩固率、完成率、及格率、优秀率,等等。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把学校内升学竞争、考试成绩的竞争转为办学水平的竞争、全面育人水平的竞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竞争。

其四,我们要深化改革,迅速建立推进我县教育质量持续快速提升的体制机制。

转变教育观念,最终要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才有意义,才能用思想唤醒思想,用智慧启迪智慧。把观念变为现实,就必须以思想观念为核心,结合实际,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措施、制度规范和体制机制。教育质量是教育大树结出的果实,良好的质量是整个教育系统寒来暑往、经冬历春持续努力的结果。我们把今年定为教育质量年,并不是一年就把教育质量提高多少,而是以科学的思想观念为指导,集中调整、改革、理顺工作关系,为今后持续快速提升教育质量作好思想准备和体制机制保障。20*年我们实施了教育质量提高工程,先后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质量管理、评价和监控的制度规范,尤其今年是启动实施了普通高中资源整合工程,筹划创建省级示范高中,为今后提高全县教育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前,我们还要继续深化改革,采取切实措施,健全体制机制,把质量年打造成为推进我县教育质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新起点。

一是建立名师引领机制。推进名师培养工程,建立教育优秀人才数据库,制订培养计划,每年组织县级以上名师参加国家及省内外教育培训、考察和交流。实行名师帮带制,开展对口帮扶,培养青年骨干,带出一批,影响一片。实行名师定期讲学、学科指导、示范授课制,介绍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学科学术动态,传播教育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实行名师课题负责制,名师通过主持县级以上重点科研课题,引领教学改革。要以中小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建立教学帮扶制度,城区和城郊学校定期选派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到薄弱学校指导教学,选派教育干部帮助薄弱学校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

二是建立试验推进机制。当前,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工作,教育教学改革思潮涌动,新经验、新方法层出不穷,及时学习教育新观念、借鉴新经验,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一刀切,必须先试点,后推广。县、乡、校都要开展教学试验,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实践,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今年教师节,我在县经济开发区庆祝表彰会上,要求开发区以一流的教育质量,作区县教育对接的表率。这之前,我对提高全县教育质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感觉我们的压力很大,必须提前谋划。因为随着区县对接步伐的加快,*县与市之间距离的日益缩短,市教育资源优势必将吸引我县优质生源,直接威胁我县教育良性发展。防止出现这种情形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我县教育质量,提前实现质量对接。开发区具有较好的教育基础,也是区县对接的前沿阵地,所以我考虑能不能把它作为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区,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武装教育,办出轻负优质高效的教育。希望开发区中心学校积极行动,在教研室和局相关股室的指导下,迅速拿出方案,把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都可以选择1-2所学校、各学校也都可以选择1-2个年级和班级开展教学改革试验。

三是建立课堂视导机制。不管是“构建有效课堂”还是“同课异构”,都要深入课堂,把问题发现在课堂、指导在课堂。县教研室要以教研员为龙头,抽派一些在教学上视野广、观念新、经验足、功底深、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担任视导组成员,组成学科视导组,深入教学,随堂听课,指导课堂教学并及时反馈交流。要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定性、定量的检测,以此引导教师全力追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今年,“听课”要作为局机关干部的工作任务之一,纳入年终考评,“百名干部进课堂”活动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四是建立科研创新机制。要扩大教育科研团队,县教育局、教科所、教研室与相关学校抽调人员,共同组织教科研工作团队,由教科所牵头,由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主持研究,加强全县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推广各级科研课题成果。要建立城乡区域联盟,以学区为重点,形成县、乡、区一体化教研机制。课题研究要充分与我县教学实际相结合,多关注学生厌学、观念更新、薄弱学科等难点热点问题,重视解决我县教学的实际问题;要深入仔细调查,取得第一手材料,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认真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要注意发现、研究、提升县内教育教学先进经验,特别是对教育质量持续提高或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的乡镇、学校和学科教师,要组织专班,深入研究,切切实实挖出真“金”。当前,要重点总结鲍峡和胡家营的做法,把经验提炼为理念,把亮点转变为观点,把经验推广到全县。

智慧化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原则

一、儿童绘画的本质

人类真实生命的体验在童年,童年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必备的创新素质,所以绘画创新思想的培养在儿童阶段尤为重要。在儿童的眼里,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不仅充满好奇而且永远那么美丽。所以通过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使他们认识绘画融入到绘画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对美的认识。我们通过正确的启发与引导,使孩子们在绘画的世界里展开翅膀,让画面具有生命活力。保罗•克利说艺术并不是描绘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正是基于这种特殊的经验领域的感受与体位。我们说的儿童绘画是指孩子们自主完成的画面,他对于整幅画面的理解是和自身成长与自我生活的经验紧密相连的。儿童绘画通过观察、思考结合眼、脑、手的协同,画出具有生活体验、表达内心情感的画面,所以也有人把儿童画称之为儿童生命图像。儿童绘画首先应保护其本性的真实,尊重个性发展,培养纯洁童心,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顺应自然成长规律。生命和情感真实的表达是儿童教育的本质,老师应通过美育活动及其绘画作品来了解儿童的性格、习惯及兴趣爱好。家长应给与孩子更多的鼓励,支持孩子,不要过多干涉儿童的思维,应让孩子在画面中尽情表现,自己细心聆听,耐心欣赏孩子画面中所表现的故事。真正了解儿童所需的一切,只有这样儿童才会充满自信。儿童绘画相对成人而言,他会更加的纯真及更富想象力及创造力。所以在美育过程中,我们应更多的关爱孩子,关注其童心,孩子们才会感觉绘画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才能吸引孩子去画,在绘画中使儿童找到乐趣,对其健康成长也会起到积极作用,从而达到美术教育的效果。对于孩子本身来讲,儿童天生都会有欣赏美、感受美及创造美的一些能力,对外界陌生的东西他们会充满好奇与激情,儿童对天生具有美的欣赏能力,在孩子眼中世界是灿烂美好的、五彩缤纷的。儿童脑海中呈现的所有物象,在其放松状态下他都可以通过画笔表现出来,因为审美是他们的本能,感受美也是天生的。绚丽的颜色能使孩子的童年充满趣味,这是我们很多年通过实践所得出的结果。孩子们的情感及情绪会通过表情表达,也会通过其绘画作品及绘画过程表达出来,情感的体验与表达是孩子内心真实的表现,我们抓住这些特点,学会通过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了解其内心真实的情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更好的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及想象力,给孩子更加广阔的创造空间和想象空间,更好地关爱孩子。儿童绘画的特点突出体现在表现在造型夸张稚拙,想象大胆新奇,其绘画作品中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情感及对世界的认知和想象。儿童绘画与成人绘画在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相对成人绘画儿童的表现形式更加夸张及符号化,能使我们更加明显的感受到对自由活泼,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在儿童美育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儿童内心的真实情感,关注孩子们的童心,使孩子们的艺术潜能得到最充分的表达。儿童美术教育其实不仅和孩子学习相关,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素质培养,会对其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让绘画走进孩子的生活,让孩子的生活充满绘画,使孩子们在绘画中享受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也是美术教育本质的一种表现。

二、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

(一)兴趣原则

驱使儿童进行绘画创作的动力来源于兴趣,他们在创作中表达对一些物象的兴趣。儿童创造艺术的方式多变和自发的,儿童在绘画的学习过程中,更注重自己情感的表达,如过分要求技能的表达,会使儿童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不愿学习绘画。儿童美术教育也并非不注重技能,只能说技能的掌握只是一小部分,而更多要考虑儿童自身成长过程中心理、生理发展状况,以提高儿童的好奇心及兴趣为儿童美术教育的最初原则,使儿童对绘画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中内在需求,而不是受外界压力所驱使。待培养起其对绘画的兴趣之后,再进一步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方向学习,逐步掌握绘画技巧。

(二)愉悦性原则

目前教育大的环境整体缺乏宽容性,在其影响之下,儿童美术教育在课堂的管理上也相对过于呆板。本来用于儿童真是情感表达的科目,往往因为课堂气氛过于严肃,让孩子们感到肃然无味,兴趣锐减。教师与家长过于强调孩子学习的眼前成果,也使得儿童美术教育的功利性过强。从根源上讲,儿童美术教育是要通过绘画增强学习趣味性提升儿童对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使儿童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绘画本身是给人带来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的一门学科。所以儿童美术教育要积极把握愉悦性原则。儿童美育愉悦气氛创造的前提是自由度的培养,儿童美术教育要做到管理适度的,尽量减少压制和束缚,营造轻松快乐的气氛,利于儿童创新思维发展,潜能的释放。“当学校教育过度致力于将学生从自由状态转变为控制状态时,全面限制个体的自由范围则使内含于自由之中的智慧也随之被摒弃。”

(三)创新思维原则

21世纪的教学主旋律是创新,创新思维也是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倡的,美育也是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大胆的创新,在儿童美术教育阶段创新思维的培养应得到鼓励与提倡。

1.给儿童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有利环境

尊重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儿童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是创造利于儿童创造性发挥的客观环境。在情感心理上给儿童创造宽松环境,儿童在任何活动中都渴望被关注,所以我们要了解孩子心理给孩子信心,让孩子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另外,我们也需要给孩子创造能够引导儿童创新活动的一些硬件设施,孩子们的想法能够借助硬件设施进行实施。

2.积极引导儿童美术创造活动

美术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时,要让创造性思维形成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在孩子们的创造过程中给予一些引导,打开儿童的思路使其思路更开阔,要让孩子自己探索答案,敢于创造。教师在美术教育中给于启发式引导,让孩子对绘画感兴趣,并且联想大胆,作品在完成后,我们要对孩子以鼓励为主,建议的提出一定要委婉,以便更好的引导儿童。总之,新型儿童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也是一种审美素质教育,发掘儿童的绘画天分,使绘画除了能培养儿童确的审美观以外也能使其心理和生理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得儿童的人格得到塑造,兴趣与创造力得到相应的培养,审美的素质与情趣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我们要为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因素,使儿童得到整体全面的发展。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最终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研究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的每一步成长,思维的每一点开阔,都会为以后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创新性的因素,促使社会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

注释:

1.苏珊•朗格称之为“基本的幻想”.见其所著《艺术问题》,第76页.

智慧化教育范文第5篇

一、履行维护职能,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十七大报告多处提及妇女儿童事业和妇女儿童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妇女儿童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各级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妇女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动员广大女教职工为我区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教育系统是知识女性、优秀女性集中的地方,在我区教师队伍中,女教职工的比例高达60%,妇女组织要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建设和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从改善妇女姐妹的生活、着力解决事关妇女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出发,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努力维护好她们的民主参与权、学习发展权和身心健康权。通过大力实施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校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以提高教职工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素质工程”和以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健康工程”,进一步凝聚广大女教职工的聪明才智,教育引导广大女教职工在提高我区素质教育整体水平,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和实现*发展大提速作出新的贡献。

依法维护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的民主参与权。全区教育系统各级妇女组织要在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上发挥作用。各基层妇女组织要树立“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意识,主动参与涉及女教职工权益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与修改,努力从源头上形成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机制。鼓励广大女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保证教代会代表中女教职工的比例,为女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创造条件,同时组织女教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激发主人翁意识,营造和谐民主氛围。

努力维护女教职工的学习发展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承担的历史使命越来越凸现,社会对教育和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女教职工担负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重任,对于学习和发展,她们遇到的困难和压力更大。妇女组织要努力为女教职工的专业成长提供机会、搭建舞台,要为广大女教职工提供学习法律、业务和文化知识以及教育教学技能的机会,搭建沟通、展示的舞台,提高她们的法制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促进她们的专业成长。

大力维护女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权。据统计,女教职工中心理障碍、职业倦怠和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的出现率逐年上升,全区教育系统各级妇女组织要紧紧抓住女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女教职工帮扶机制,加大对困难女教职工的帮扶力度,更多地关注因重病长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女教职工,开展“访教师家、知教师情、解教师难、暖教师心”活动,并及时向党政反映她们在生活、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协助解决有关问题;同时通过讲座、培训、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形式丰富女教职工的业余生活,提高她们对职业的认同感,缓解女教职工的心理压力,协助学校党政创造教师的幸福感,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开展适合女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心理咨询等途径,为女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发展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

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继续做好“让我们做个好朋友”师生结对工作,努力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方位关爱学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注重《离异家庭子女心理行为研究》、《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及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协助做好“小学学困生的学习特点”研究,开展学生安全和法制教育,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生命教育”和“家校携手,爱心关注”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健康发展。通过走访慰问、结对、教育券、营养午餐等举措,把对弱势学生的关爱落到实处。

二、实施素质工程,促进女教职工素质提升

积极响应全国妇联关于“坚持做学习的女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做创业的女性,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创一流新业绩;坚持做自主创新的女性,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展示新风采;坚持做文明的女性,在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号召,结合实际开展建功立业活动,充分发挥妇女组织的自身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多种载体,提升女教职工素质,调动广大女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广大女教职工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多作贡献。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积极实施师德提高工程,坚持师德教育与学习十七大精神相结合、与教育教学管理考核相结合、与促进女教职工全面发展相结合,不断探索师德建设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各基层妇女组织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业务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女教职工政治素质,调动女教职工的的积极性,增强她们教好书、育好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通过师德标兵评选、“三育人”事迹报告会、征文、演讲等师德教育活动,倡导“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职业精神,引导广大女教职工为“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贡献力量。

开展巾帼建功活动。组织女教职工开展以“学文化、学技术、比发展、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竞赛活动,引导她们立足岗位、爱岗敬业,不断提高育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继续开展学习型家庭、事业家庭兼顾型和教坛立功岗位成才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和“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教工”活动,通过举办教学基本功比赛、岗位比武、教学技能竞赛、教育科研等群众性竞赛活动,促进女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鼓励女教职工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和努力学习的示范者。倡导终身学习理念,营造书香校园,继续开展读一本好书、结一个对子、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参加一次培训、办一件实事的妇女干部“五个一”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女教职工积极参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我为奥运作贡献”活动,以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作风,支持奥运、迎接奥运、服务奥运,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贡献智慧和力量。今年教育工会将会同教文体局妇委会、教研室、团工委等职能部门共同举办“*区中小学(幼儿园)青年教师教育专业素养系列比赛活动(二)”,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注女教职工身心健康。广泛开展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女教职工体魄。各基层妇女组织要为女教职工锻炼身体创造条件,提供机会,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文艺竞赛活动,扩大参与面,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今年将聘请资深专家针对女性保健作专题讲座,同时举办深受广大女教职工喜爱的培训以及体育、文艺类竞赛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参加上级妇女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展示*区教育系统女性的风采。

三、加强组织建设,促进服务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