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工程技术

医学工程技术范文精选

医学工程技术

医学工程技术范文第1篇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日产生活,其中化学行业带来的污染非常普遍,因此,需要发展化学工业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绿色化工技术的运用。绿色化工技术的运用能够从根本上抵制化学行业能源消耗带来的污染问题,因此,对其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1绿色化工技术

绿色化工技术指的是在化学工业发展中运用化学工艺或者原理对化学方法进行改造,以此来减少化学技术中化学原料、化学废弃物或者有害化工产品对环境的危害和污染,尽量将化学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二次利用,提升废弃物利用率的同时也减少排放量,促进化学工业的绿色和生态发展。

2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开发

2.1化学原料的选用

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过程中,化学原料的选用就非常重要,这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绿色、无害的化工原料在生产、排放的过程中也能产生较少的污染物。当前高科技发展下,已经生产处很多无毒无害或者较少毒害的原料、催化剂、各种溶剂供化学工业的发展使用,在化学工业生产中尽量选择这样的化学原料,比如是很多天然的植物,包括各种农作物或者野外农作物,还有很多生物,都是无害化学原料的最佳选择。在化学工业发展中,尽量使用这些物品代替,而且这些物品的成本通常比较低,来源广泛。

2.2化学催化剂的选用

化学工业发展中常常使用各种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但是很多化学催化剂容易加重化学反应废弃物的排放量。现在绿色化工技术开发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就是对无害化学催化剂的开发。同时,在化学催化剂的选用上,尽量用毒害较小的催化剂代替毒害大的催化剂,促进化学反应过程的绿色发展。很多化学行业的研究人员正在大力开发烷基化固相催化剂,其没有毒害,期望这种催化剂能够早日被广泛运用。在无毒害化学催化剂开发过程中,注重其废弃物的排放量和循环使用率,最好能够提升其循环使用的过程。

2.3强化化学反应的选择性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尽量提升化学反应的选择性,让化学生成物的提取和净化更加便捷,也能够有效地控制化学生产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比如在石油化学工业中经常进行的烃类选择性氧化,其反应的生成物极易发生氧化现象破坏生成物,因此,在化学反应中,会尽量避免使用这种反应。强化化学反应的选择性,能够提升化学生产过程的健康发展水平。

3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运用

3.1清洁生产技术的运用

清洁生产技术在包括冶金、印刷、垃圾处理、海水淡化、煤气化技术、发电技术等行业中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其过程中没有毒害,而且没有污染物。多种行业中运用清洁生产技术已经有效地控制了废弃物和有毒物品的发生。比如在海水淡化过程中,运用清洁的化学方法对海水进行处理,其原料是海水,这是一种比较丰富的天然资源,产生的主要成分是淡水,整个过程中的生产技术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小。

3.2生物技术的运用

生物技术在化学仿生学与生物化工中的运用集中在细胞、微生物、酶的范围内,其中酶、膜化学技术运用地非常广泛。生物技术可以讲很多可再生的资源在生产过程中转化成有用的化学品,比如自然界中存在的酶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催化剂,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而且反应的条件比较温和,受到化学行业的广泛利用。

3.3环境友好型产品生产过程的运用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各行各业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生产与利用非常急切。从人们的实际生活来讲,运用绿色化工技术的目的就是能够生产处大量的环境友好型产品,这能够给人们的实际生活带来优势。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开发和利用能够避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比如在生活中传统的汽油燃烧给大气带来污染,也影响人类的健康;各种产品中氟利昂破坏了大气中臭氧层,给人们的生活埋下安全隐患;很多塑料产品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利用,带来很多便捷之处,但是使用后形成垃圾不容易被分解。这些严重的污染问题急需被解决,这些带来污染的产品急需被取代。所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可分解的塑料制品、清洁型汽油、新型燃料逐渐地被开发使用,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增强,现在已经有很多的研究用在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开发上,比如在酒精的生产上,其原料已经变成了天然的甘蔗;利用较易提取的乙醇汽油取代原来的汽油,在汽车行业中被广泛运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受到大众喜爱的同时,应该提升开发技术,加大对其的开发利用,这是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的支持。

4结论

医学工程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工程工艺;绿色化工技术;要点

引言

中国的经济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化学工程产业规模化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并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中国走绿色化发展道路,企业要从技术层面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要积极引进绿色化学工程技术,实现产品生产绿色化,化学工程工艺技术水平也逐渐提高[1]。

1.化工工艺以及绿色化工的基本介绍

化学生产的过程,就是基于化学基本原理,将化工原料经过合成分解之后产生变化,最终获得化工产品。化学生产过程有一定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原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会有所改变,在技术应用上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使生产出的产品能够满足要求。现在的生活中应用各种化工产品,人们因为使用这些产品而使生活更加方便,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生活水平也显著提升。化工产品有其优点,也存在不足,即由于使用的化工产品越来越多,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化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使用的一些原材料有毒害性,在生产的过程中还会有废料产生,这些都是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要着手解决。在经济发展中,化学工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得到全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保护给予高度重视,化工企业要持续稳定发展,就要对污染问题有效解决。化工企业要改进工艺,就需要对“三废”采用科学的处理方式,即对于有毒的气体、液体以及固体废弃物应用绿色技术处理,提高回收再利用率,加大资源的循环利用力度。与传统的化工技术相比较,绿色化工技术的原料有所不同,其需要重点面对的是技术问题,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获得环境效益,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在维持企业发展的同时,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保证人们的健康生活。如果仅仅重视经济利益,而且是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所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多,由此导致的损害是很难挽回的,企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早期的冰箱由于运行的过程中会释放氟利昂,容易造成大气层被破坏,这样的冰箱就已经被明令禁止生产,也不能在市场上销售。这种冰箱虽然具有使用价值,但是会对环境不利,导致环境质量降低,所以不会被人们所接受。

2.绿色化工技术概述

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现在已经进入到重要的经济转型期,对于工业企业而言,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机遇,需要紧紧抓住,同时各个行业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就要在技术上高标准、严要求[2]。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化工行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导致一些问题存在。化工行业以生产化工产品为主,需要大量使用自然资源,同时所排放的废弃物存在污染性,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的身体健康。对于这些问题要有效解决,化工行业需要积极整改,采用技术手段使各类问题得以改善。在对绿色化工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还要分析当地的气候环境因为废弃物造成的污染情况,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将有害物质排放量减少,使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同时还要控制好成本,确保技术有可操作性,在具体的应用中具有可行性。当绿色化工技术应用于实际中的时候,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业废物量也大大降低,避免了资源浪费,最大程度地利用所有的资源,可以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化工技术,而是对传统的生产方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良,引进了创新技术,实现技术绿色化。合理利用绿色化工技术,充分利用化工原料和各种废稀料,将其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量减少,经过技术处理之后循环利用,得到变废为宝的效果,从而对化学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3]。比如,对于甲烷氯化物的精馏残渣以及四氯乙烯的精馏残渣经过技术处理之后形成有机氯化物,就可以回收再利用。

3.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

(1)生物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

现代化学工程与工艺越来越复杂,与生物工程之间具有紧密关联性。比如,化学仿生学已经开始应用生物技术,生物化工也普遍引进该技术。在应用生物技术的过程中,主要是应用细胞技术、基因技术和微生物技术。比如,现代生物化工领域中,生物体内的生物酶在生物化工合成的时候发挥作用,其是作为催化剂存在的,使化工合成的速度加快,获得预期的效果。在化学仿生学领域中应用生物技术,最为普遍使用的是膜化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应用生物技术,不仅推动了化学工业绿色化方向发展,而且所生成的再生能源能够有效利用。比如,在生产柴油的时候可以使用天然原料,这种原料可以从苹果中提取,经过化工合成之后,就可以转化为能源[4]。此外,不再使用丙烯腈这种催化剂,而是使用生物酶取而代之,在合成的过程中促使能源消耗量降低。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已经对生物酶的应用价值予以证实,可以多元化利用,所以能够发挥其绿色催化剂的作用,使化学工程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促使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广泛应用绿色化工技术。

(2)清洁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

现代化学工程与工艺中,清洁能源已经得到普遍认知,需要应用清洁技术才能实现。当前所应用的清洁技术主要是处理废弃物并回收利用,发挥循环经济效应,采用清洁技术处理化学反应作用下产生的有毒残留物、有害残留物。清洁生产技术从应用层面来看,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主要为绿色催化技术、辐射热加工技术以及临界流体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包括冶金业、煤气加工业、垃圾处理业、印染业以及海水淡化领域等等。在应用清洁技术方面,与现实生活具有直接关联性[5]。比如,应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垃圾沼气处理技术以及高效煤气化技术等等,能够有效地缓解能源需求紧张的问题,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也更加便利。在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时候,萃取剂可以选用临界状态的流体,用以控制温度的临界状态和压强的临界状态,待分离物质接触到超临界流体,由此可以根据分子量和极性的大小以及沸点高低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选择性地萃取。在海水淡化领域中应用清洁技术,可以将其中的盐水分离出来,从中获得水资源,提高氢氧化镁的产量,从而提高应用效益。

(3)环境友好型产品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

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必然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人类需要认识到生态环境要保持平衡,就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生态予以必要的保护,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在强化生态保护的同时,还强调了环境治理,要求在开采资源的时候应用绿色化工技术,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且污染生态环境,另外,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需要运行生产制造产业链,积极研究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6]。比如,汽车运行的过程中排放出尾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酒精生产企业开始将甘蔗作为原料,采用绿色化工技术将新型的乙醇汽油生产出来,以取缔能源消耗量大且污染环境的汽油。需要明确的是,研究开发并应用环境友好型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现实生态环境,并对所获得的结果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所以,在应用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时候,需要系统监测自然生态环境的现状,了解气候环境以及气温的变化情况以及有关的影响因素,分析空气质量,掌握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情况等等,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环境监测数据,以使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更有针对性。

4.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工业企业粗放型发展,导致自然环境平衡被破坏,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威胁到人的身体健康。现在的人们普遍认识到这一点,逐步提高了环保意识,对节能减排高度重视,绿色化工技术不被广泛关注。化工企业要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当前各个行业从自身的发展特点出发研究环境保护,化工行业更是如此,在近年来的绿色化工技术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科学技术进步速度加快,未来还会出现更加先进的绿色化工技术,以实现化工行业的绿色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霞.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8,011(1):68-69.

[2]董黛,曹家琪,魏菲宇,窦丹阳,秦玉嵘.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清洗世界,2020,309(11):122-123.

[3]马飞飞,司灵敏,付鹏,等.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应用的几点探究[J].冶金管理,2019,377(15):133-134.

[4]陈平勇.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9,011(15):67-68.

[5]张涵俊.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应用绿色化学技术策略探究[J].东西南北,2019,547(23):944-954.

[6]李维栋.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实践应用研究[J].数码世界,2020,174(4):269-270.

医学工程技术范文第3篇

一、人体工程学课程现状

从课程设置来看,人体工程学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通常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半学期,是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的专业基础课,有8周的课程安排,共32个学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的课程主要为基础必修课,如素描、色彩、设计构成、图案、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从课程内容来看,人体工程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极其广泛。因此,许多专业都开设了此门课程,只是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在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及时间安排上略有不同。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课程的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及其应用、人体工程学基础(包括人体生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人体测量学知识)、人与环境(包括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肤觉与环境、嗅觉与环境、人和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行为与室内设计(包括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商业行为与店堂设计、餐饮行为与餐厅设计、观展行为与展厅设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从教师授课情况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体工程学涵盖的理论知识多、涉及范围广,若要在短短8周的时间内既对每个章节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还对每个知识要点进行扩展和延伸,时间明显不够。因此,教师通常以理论课的方式讲述人体工程学,主要讲授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课程结束后以传统的理论考式进行考核。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相比专业课程而言,人体工程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学分分值较少。大部分学生认为此课程属基础理论课,以理论课的心态对待,对人体工程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课堂出勤率不高,常出现迟到、旷课现象。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围绕教材内容,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是导致人体工程学教学效果差的直接原因。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常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习惯性采用机械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知识要点,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很难将知识内化成与实际经验相符的内容。加之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这种授课方式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教师很难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更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而不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教学调整。

(二)同质化教学,缺少与专业课程的联系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人体工程学常以基础课的形式引入不同学科专业,如工程制造专业、工业设计专业等。教师常以讲述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陈述式的讲解,往往忽略人体工程学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重点与难点,若均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讲授相同的内容,必然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在本专业的作用理解不足,做不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影响学习效果。

(三)缺乏实践环节,理论与实际脱节

人体工程学属应用型学科,需要在理论框架上辅以实践教学。但是,目前教学中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时间占据了全部课时,实践部分流于形式,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授课教师将本门课程定性为理论课,仅按照理论课的步骤和方法,围绕书本内容完成讲解部分;二是课堂缺少实验环境,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三是课程学时少,除理论讲授之外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导致本门课程终究无法与专业相结合,最终沦为一门讲授纯理论的课程。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明确课程定位

人体工程学包含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的行为模式、人体基本数据、人与环境关系的分析,其内容是环境艺术设计顺利实施的基础。教师应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人体工程学在专业中的基础作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课程设计。同时,在上课之初就应该向学生指出人体工程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其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

(二)转变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中的地位,改变学生以往作为教学附属者而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产生学习惰性的现象。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体系的构建者、信息加工者,提高了学习的能动性,强化了学习效果。教学模式的转变,首先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由知识的传输者转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加强师生互动,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通过案例分析、课题讨论、现场教学等环节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使理论与专业有机结合起来。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学时的限制,人体工程学的实践课题很难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开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体工程学只能作为理论课的形式出现。若仅注重理论框架的完整性而忽视与实践课题的结合,势必会限制其与专业课的联系,也必然会使其成为无关紧要的理论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可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小组讨论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对人体工程学的认识,使人体工程学真正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课。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在教学中以实践为导向,以理论为指导。人体工程学和环境艺术设计都属于应用型学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教师讲授理论时,可将文字讲解与视觉图片相结合,用图片展示空间形态,用文字做阐述,如在讲到人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时,可联系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以某一行动路径为导向,分析学生的行为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空间形态,并对行为模式与空间形态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解释。第二,引入调研课题,开展实践教学。在学生已基本掌握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实践课题,如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自然观察法、实测法、资料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等,对人体、家具进行测量,制作人体模型或空间模型;或是对校园空间进行实地考察与测量,分析人的行为模式与空间形态的关系等。课题实施的方式可以是自主研究,也可以是团队合作。通过对个案的调查、测量、分析、总结,将教师口中抽象的理论与学生切身体验结合起来,转化成形象、生动、可感知的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三,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前期实地调研课题的开展,学生对空洞的概念、数据、原理有了更多的理性认识。教师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以汇报演讲的方式,对前期调研的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理论——实践——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逐步完善知识体系。第四,考核内容既要涵盖基础知识,又要体现专业特色。人体工程学涵盖的知识点多,教师常采用问答的模式进行考核,虽然能够考察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却不能考察到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无法了解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考核形式应多样化,内容应当从理论与专业结合的角度设计,如针对室内设计方向的学生,考核内容可以是“完成一套居室空间的平面布置图”。由教师提供原始建筑图,学生假定空间性质、人群使用情况等,完成对空间的分析与布局。如此,学生将人体工程学课程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案例中,既得到了实践的机会,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专业间的联系。

四、结语

医学工程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计算机越来越普遍,而国家和社会对于计算机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计算机已经发展为当今社会的人们学科。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学科里面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电工电子技术一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内容知识越来越多,不断出现新的技术方便着人们的生活。虽然电工电子技术的内容和技术越来越多、越来越新,但是其教学时间并没有增多,因此,在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要想有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较好地、熟练地掌握这门课程就会变得较为困难。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又偏理论和推倒,因此更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如何对这门课程进行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新方法、新技术教会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是我们需要热切关注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内容偏理论,如果只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是不能让学生在实际中熟练运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游刃有余地使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培养在新时展过程中国家需要的新型人才。

1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整合起来,确定教学任务

首先我们可以当今社会在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岗位上对于人才的需求,明确他们需要的人才类型,了解他们对于电工电子技术的要求,清楚地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此外,还要了解已经工作的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从他们那里得知哪些知识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经常用到的、哪些理论是重要的、对于实践应用有帮助的。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在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有重点的教学,对于那些能够在以后工作中有帮助的重要的理论要让学生加深认识,熟练地掌握。只有这样,学生在课上学到的知识才能够很好地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此外,对于这门课程来说,仅仅有理论是绝对不够的,如果没有实践,是很难在以后的工作中熟练地运用在课上学到的知识的。我们要根据当今社会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岗位的要求,对于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我们的实践活动要尽可能地与工作岗位的要求相一致,贴近电工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我们要锻炼学生在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本领,如一些电路设计与实现、万用表的组装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教育改革的目标,使这门课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根据教学任务决定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一体化是指理论与时间的相结合,在理论的基础上去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对于理论的认识与掌握。确定好我们的教学任务后,就要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够应用到以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我们的教学任务可以设计如下:

(1)万用表的组装。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关于万用表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基本元、会读会画电路图,并且对万用表组装的理论知识要有熟练地掌握。学生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对于万用表的组装以及电路的测试。

(2)安装照明电路。

对于电路中涉及到的物理量必须牢记,与照明电路相关的计算方法掌握。在实践中,学生要能够熟练地运相关电路工具,对于电路图要能读懂会画,可以熟练地进行导线的连接,会读会用电路表。

(3)功率放大器的组装和调试。

在基础知识方面,学生要对半导体有了解,掌握其性能。要明白放大器组装的原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要能够识别出电子元件,同样地也要能够会读会画电路图,除此之外,还要能够设计和实现功率放大器的组装并完成其调试。

(4)波形产生与转换电路的设计制作。

会识别波形图、掌握波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波形的产生原理。在实践中,要能够自行设计和制作波形发生器,会读波形图,并从波形图中判断出震荡条件。

3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相对枯燥乏味的课程,如果不改革教学方法,是很难让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提起兴趣的,而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门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在理论的基础上去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分析教学任务,掌握这门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

(1)在课前,让学生主动准备相关知识,对于不懂的知识提前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找等渠道进行了解,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份课前报告,并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

(2)在课程中,学生根据自己指定的学习任务逐步学习,教师对于学生的不懂的地方进行统一讲解。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对于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借鉴彼此的学习任务计划,并且对于查阅到的知识进行共享。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教师来说,可以确定教学任务,由小组共同完成,这样小组之间就会形成竞争关系,由于这种竞争关系的存在,学生们便会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互相讨论,并且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实践任务,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查漏补缺,还可以锻炼学生任务分配和团结合作能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于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程度都可以得到提升。在小组完成任务后,可以进行小组成果的展示,小组之间又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他人的方法。教师根据大家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对于完成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于完成不理想的小组要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并且进行鼓励。

(3)在课后,要及时让学生进行反馈在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所学到的知识。教师可以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且总结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从而使教学方法不断进步与提高,更加适应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而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后要总结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不断巩固才能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总之,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必须要把实践加入到其中,一体化教学改革可以活跃整个课堂气氛,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在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面对困难才不至于慌乱,才能沉着冷静地面对并解决。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电工电子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叶静飞.“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7(3).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医学工程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制图;混合式教学;超星学习通

工程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理论和方法的专业基础课,是经典的工科必修类课程。作为工程教育的先导启蒙,工程制图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课程教学目标是能够利用工程图样语言,正确表达空间几何体、零件、部件的结构、尺寸和加工制造信息等,培养就简单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业务能力。随着三维数字建模软件的普及,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中“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工程制图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在课改中依托超星学习通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强化多元化过程考评;融入三维建模软件的构型思维,着眼于培养图学素养,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一、重构教学内容

空间想象和思维方式是图学素质培养的核心。三维设计软件能够将学生图学学习从三维空间带入制图教学的“绘图”和“读图”教学过程,深入了解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为了实现工程制图课程与后续三维数字化建模课程无缝衔接,教学内容上,将课程内容重构,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新增知识点,认识工程中的立体。工程制图课程核心内容是表达工程立体(结构形状、尺寸参数、制造工艺),无论是二维图纸还是三维数字模型,都要加工成立体即零件,再装配成部件。遵循“从体出发”教学观念,开篇利用2学时引导学生认识工程中的“立体”,以及掌握工程中体的演变过程,将原来第一章的制图基本知识放到“体”的内容之后。这样可以让学生领悟“立体”的重要性,理解工程中立体形状的由来,也可以帮助建立正确的空间构型思维,对课程后续学习有极大的帮助。二是重新划分基本体的分类。传统教材把基本体分为平面立体(棱柱、棱锥)和曲面立体(圆柱、圆锥、球、圆环),是基于二维平面绘图的绘图思路从工程结构中抽象得来,但对于复杂的组合体,理解其构型过程就要复杂繁琐得多。利用现代图学设计手段中三维数字模型建模方法,根据草图和路径之间关系把基本体划分成拉伸体、回转体、扫描体和放样体。重新归类的好处是对于复杂组合体构型思路简单、清晰、直观,加强了组合体构造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也为后续三维软件学习打下很好的过渡基础。三是重新梳理图学中体的演变过程,实时把握课程进度脉络。基本体经过切割或者叠加等布尔运算形成组合体,组合体是设计阶段的抽象几何模型,构型过程遵循三维数字建模构型思路。组合体加上工艺结构(倒角、圆角等)和标准结构(螺纹等)经加工制造形成了现实零件,零件经装配组成部件(装配体),各部件经组装形成设备,设备即为设计的最终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实时明确阶段目标,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创作时对设计流程的掌控[1]。

二、创新教学模式

(一)超星学习通SPOC线上班课组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教育部的大力倡导,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异军突起。2019年,在借鉴学习了大量图学在线精品课程后,着手在超星泛雅平台上创建适合本校特点的SPOC课程资源《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开放学习平台。课程共计48学时,为线下课堂理论讲解及线上自学自测相结合方式。学习通平台的具体应用如下。课前一周本周课程资源、课程公告,明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方法;碎片化的学习资源,根据知识点将内容分解并录成短视频,每个视频长度控制在7~8分钟,有助于集中注意力,避免长视频学习的枯燥乏味,可以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预习复习。完善的在线试题库,约400道,涵盖各个知识点,以选择、判断和填空客观题为主,分散于各个章节,共计26次,每次以随机抽题10道的方式进行线上章节测验或课前测验。完善课程资料,尤其是疫情期间,需要提供给学生习题作业电子版,习题动态模型二维码,以及习题答案参考资料。为提高工程学习的兴趣,丰富课外实践,添加大量生产视频与资料,拓展视野。作业板块,每周线下作业批阅之后,将成绩录入作业系统,方便系统自动统计计算。讨论、选人、问卷调查等板块,讨论话题,包括课程反馈,优秀作业展示,相关资料收集,可以更方便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签到,可以进行拍照签到、二维码拍照签到、位置签到、普通签到。实际应用中,发现使用拍照签到和二维码签到,可以大大减少签到作弊情况。数据统计,自动统计学生从课前、课中到课后的整体学习数据,包括视频任务点观看情况、在线测试成绩统计、各项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综合评价及成绩评定[2-3]。

(二)基于BOPPPS理念的线下课堂教学方法

BOPPPS教学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全程设计为“引入(B),目标(O),前测(P),交互(P),后测(P),小结(S)”六个环节,从吸引学习兴趣入手,教学前告知教学目标,并进行摸底测验,了解学生知识储备,进而进行互动式参与教学。教学活动完成后,用测验掌握学生接受情况并对知识进行巩固,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在线下课堂讲授中遵循BOPPPS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注意力与课堂参与度。以第六章机件表达方法第二节剖视图为例,课时2学时,引入及前测:课前5分钟,利用学习通拍照模式签到,布置课前在线测验,题目内容涉及视图种类,包括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考察学生对视图名称、规定画法的掌握程度。测验利用学习通平台,学生操作手机端,教师操作学习通教室一屏三端,实时统计答题情况,并进行点评。目标引入:为什么采用剖视图,什么样的机件适用剖视图来表达,交互式讲解:利用板书与PPT结合方式,讲解剖视图概念、种类及画法。充分利用三维动态数字模型,学生扫描模型二维码,在手机端触屏操作虚拟模型,移动、旋转、剖切等,充分理解剖切的含义及画法。后测:利用学习通在线题库,随堂测验,点评。小结:剖视图的形成、概念、剖切种类、画法、如何区分。重点:全剖、半剖、局部剖,难点,半剖。布置作业:包括线下习题作业及线上章节测验[4]。

三、优化课程评定方法

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单一的期末考卷成绩很难反应学生的真实成绩。在培养目标上要求考核方式能成功助推从课堂管理到全程参与的转变,考核体系应包含课程所有学习成果,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基于学习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新制定课程总成绩评定方式,注重学习过程评价,调整平时和期末考试的占比,将平时成绩占比由30%提高至40%,将期末闭卷成绩占比从70%下降至60%。其中,重点更改平时成绩考核方式,由原来书面主观性评价改为学习通线上客观过程性评价,多元化综合考核。新的考核方式突出“工程能力培养”这个主线,强化“过程+结果”“知识+能力”的考核模式,使工程制图教学适应专业和社会需求变化的目标。具体考核指标点及权重分布如表1所示[5-6]。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