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业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范文精选

林业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发展历程;目标;对策

中国林业的发展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领域里的重要分支之一,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林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也向着可持续、循环经济的科学化方向拓展。探究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从林业学科发展至今,它也面临着现代经济形势下林业经济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等的变革挑战。如何适应现行林业的快速发展,是林业经济管理学首要的目标。针对以上问题,下面具体阐述一下。

1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1.1世界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随着林业经济管理学的不断规范,以及科学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了林业。各个国家对林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关政策,这就是产生林业经济学的起因。由于林业产业产生的利益分布不均,在林场主和森林工业资本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人们为了能够从林业产业当中得到更多的利益,开始着手对林业资源展开调查。林业经济管理学是林业学科的重要分支,很多研究人员都开始从事研究林业经济的问题,这为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在中国,由于历史的特殊性,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不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对资源的滥采滥伐以及不合理利用,导致现在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由生态环境破坏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灾害与次生灾害。随后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也融入了生态系统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体系,这就是世界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1.2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情况

中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是始建于1959年,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全国10多所林业高校布点,并且30多年来为我国的林业建设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大量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人才。中国在经济建设的初期,林业经济发展的速度空前加快。但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林业经济问题,在建设初期,我国并没有独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有的只是针对性地对农业经济中的一部分林业经济问题的相关研究。当时我国缺少专业的人才来解决林业建设中所出现的各种管理问题与经济问题,所以当时的林业迫切要求开设林业经济管理方向的科学研究。同时我国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国形成了独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在初期,我国开始对林业展开研究,我国首先向其它林业上相对发达的国家借鉴学习,在通过对苏联林业经济体系的研究后,我国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发展战略。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各高校加大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近年来,我国在林业经济管理学方向的研究上颇有建树,以及渐渐地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林业经济管理体系。

2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与目的

林业领域的相关学科种类繁多,林业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影响,经济科学与环境、资源、生态等学科的交叉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这其中有林业经营管理学和林业经济学等学科。森林产业的产值巨大,林场主,客户,林业衍生产品等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这个体系还与另外两个体系发生了影响关系,分别是生态系统和环境协调发展系统。林业本身就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开采的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的开采。有人说,开采生态资源就是破坏生态。这句话并不正确。在开采森林资源的同时做到合理开采,种植树木,协调好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林业经济管理学在这里就起到了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林业经济管理学这一学科应运而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科学的发展让林业经济发展得到了深化,发挥了它最大的作用,也是的利益最大化,资源再生最大化。林业经济管理学就是这个学科领域的重要学科,林业的生态环境建设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这就是林业经济管理学这一学科成立的重要目的。

3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未来发展的对策

3.1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国内经济形势的特殊情况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所面临的挑战是来自于林业的快速发展。所有经济形势的实践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和人才的供给。建立完善健全的人才体系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木材和林产品贸易是一个专题,对外贸易的出口,产品质量的把关,都需要相关人才的管理。林区经济发展是一个相对难以把控的领域,林业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宏观管理要求也较为严谨。林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这就对管理者有着多知识领域的要求。管理模式往往需要开拓创新,同时从业人员基础的理论知识要相当扎实,能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且实现再创造。林业经济管理学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3.2科学团队的建设。

理论研究产生科学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研究需要一个健全的科学团队。一个分工明确的理论团队,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分享并加以分析,往往能够产生新的理论,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林业经济管理学是林业经济的理论指导,也是联通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是可持续的,高效能的,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科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完善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理论体系,建设健全学科理论研究。我国的林业科学研究在应用到实际当中有一定的困难,科学的团队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够研究出现代化的设备,投入到生产当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做到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不污染环境,不造成资源的浪费。

3.3建立现代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

林业经济学范文第2篇

在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与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客观矛盾是始终存在的。林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遵循林业生态平衡的自然特点与规律,这一点是林业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的问题。换句话说,在林业发展实践中,必须充分尊重林业发展规律,以达到林业发展与生态平衡兼顾的目的。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角度上来说,生态林业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林业经济主要研究内容是:在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的过程当中,不同结合形式下不同资源配置方案的差异以及内在规律,标志着人们在经济发展视角下对林业经济关系认识的深化与升华。林业经济的发展也解释了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体系中,本学科对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作用与价值。

2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战略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破坏有所加重。在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引导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得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因此,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一问题得到了各方人员的关注与重视。从各行业对能源的需求上来看,林产品以及木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林业生态建设以及林业产业发展将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之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从管理层面、社会层面、生态层面、环境层面、政策层面,以及理论层面等多个角度入手,在满足社会各行业领域对林产品以及木材需求的同时,与国家生态安全对林业生态环境的要求相吻合,从而构建一个系统化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将优势学科充分凸显出来,使本学科建设能够体现世界范围内相关专业的前沿成果与水平。同时,在学科研究中,需要与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实际需求相契合,使本学科能够在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相关重大问题方面发挥作用。

3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目标

传统的林业发展强调实现林业生态的平衡关系,现代意义上的林业发展则将重心放在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存之上,这一改变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发展中客观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得以发展的基本框架。在这一理念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需要以我国现阶段的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在管理学理论以及经济学知识的引导下,将国内外有关林业经济的研究成果以及前沿水平吸收起来,为具有我国特色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同时面向本专业学科研究服务。二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必须全面结合信息化技术与计算机系统,构建以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为核心的数据库中心,为林业经济管理科研活动以及理论研究提供真实、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持,促进林业经济管理研究科学性水平的提高。三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重视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以及先进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自传统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分析,同时将分析模式自规范性转变为实证性模式,从而为现代经济管理学科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四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研究发展中必须鼓励并支持研究人员深入林业产业发展的基层,通过基层调查研究的方式,使本学科研究人员掌握林业生产部门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将生产需求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五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重视与国外林业经济学研究成果的交流,在结合我国发展动态与趋势的前提下,吸收国外有关林业经济的发展理论与成果,使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内容更加完善。

4结语

林业经济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基础;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关键一环,主要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要求不再是普通的应用型人才,更多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1]。目前,一些独立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与很多高校一样都是市场行情主导下的流水线式教学模式[2]。作为夯实学生基础的基础课程,重点是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图示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后续专业学习中拥有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3]。因此,了解风景园林基础课程现状,并针对现状进行改革创新是有效提高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规划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

1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基础课程现状

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奠定专业基础,包括风景园林美术、造型基础、风景园林制图、园林植物基础等课程。部分学生是理科生,进入学科后却要求有文学、绘画和“以艺奴术”的看家本领[4],学生对新领域的认知淡薄,很难从高中的逻辑思维转向多学科交叉的涵盖逻辑思维、艺术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交错的新思维模式。学生一方面存在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认为基础课程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5]。这些问题映射到教学中有如下问题。

1.1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与课程间的联系不紧密

教师更多关注本门课程的教学,教师间的交流相对较少,对课程间的关系交代较少,因此,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零散、破碎,有的同学认为课程与课程相互独立、毫无干系,无法将这些课程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完成设计。

1.2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不紧密

有些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不紧密,与风景园林专业是“两张皮”的现状。如造型基础的教学案例更多是以“艺术类”案例为主,美术课程以素描、水彩等方式描绘风景画的方式为主,学生只是有了艺术素养,而短期内无法将这种艺术素养过渡到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更注重讲述自然科学知识,并未过多结合风景园林改造的案例进行分析。

1.3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

教学方式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依旧采取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的手段,有些教师主导性过强[6],虽然有些课程采用播放课程相关短视频、安排学生汇报环节,但学生依旧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2风景园林专业基础课程改革途径

2.1完善课程体系

2.1.1增加专业导入的课程。为应对低年级学生对专业认知不够的问题,设置相应的专业导论课程,让学生一入学就感受到风景园林的独特魅力,体会风景园林“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使命,增强学生兴趣。同时,了解专业基础课程的结构与风景园林专业的必备技能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基础课程的重要性。2.1.2增加综合实习的课程。通过增加风景园林综合studio1教学实习,将传统相对独立的专业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7],综合《造型基础》《风景园林制图》及《风景园林模型制作》等课程,设计搭建足尺的空间模型,建构模型的过程能提供给学生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2调整教学内容

2.2.1课程内容的整合。梳理现有风景园林专业基础课程,整合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8],通过糅合破碎化的知识,打破原有课程都是相对独立的局限。如将造型基础与园林美术互补式教学的部分内容融合在一起,首先在《风景园林美术》课程中对植物进行认真观察,描绘生动逼真的植物,然后在《造型基础》课程中进一步分析、提炼写生的植物,完成一副《抽象的植物》作品[9]。学生学习后认识到知识间可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对风景园林专业的领悟。2.2.2风景园林案例教学融入课程。加强课程与风景园林专业的联系,糅合风景园林案例,以有效加强学生对专业认知、提升其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途径。如造型基础课程中平面构成部分,可多用玛莎施瓦茨、彼得沃克等景观设计大师的极简主义的作品,让学生理解构成方式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美术可通过训练学生风景园林效果图的表达方式,帮助同学们更快理解空间,快速表达方案。

2.3创新教学设计

2.3.1以“展”促学。线上线下展览的方式可有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线上线下定期推送学生优秀作业,课堂内及学期末组织各课程的联合汇报及展示设计作品的实物,可帮助学生从作品展示中获得成就感,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改变学生不爱学、不好学的现状,促进良性竞争,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3.2以“验”促学。以走向体验———参与式教学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及创造力的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基础课程的设计部分,可改变原来设计停留在纸上的现状,通过指示牌的制作、T恤设计、叶画制作等形式的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将设计变成现实,让学生体会设计的内容可真正实现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将“实物”带入课堂也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植物学基础课程,将不同叶型、花型、果型的植物带入课堂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1]。2.3.3以“创”促学。通过融入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不断深化,数字辅助风景园林教育成为亟待充实及应用的重要内容[12]。华南农业大学通过运用虚拟现实的VR技术,在光辉城市平台中将复杂抽象的内容,通过VR转化实现可视化、直观化、沉浸式教学,增强学生对空间能力的理解,促进学生自我主导式学习,激发学生内动力。

3改革成效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通过不断改革创新获得了一些成效。通过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风景园林专业,不断提高其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因此,在校大学生参与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不断增加,学科竞赛获奖项目也实现了零的突破。通过创新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并逐步爱上专业,考研率稳步提升,7级考研率达到.5%。

4结语

林业经济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美丽中国”建设在强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需要优化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使其更加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①。风景园林以培养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在城市建设、园林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②,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必需的专业人才。“计算机辅助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提高,特别是各类绘图软件进一步完善和智能化,使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③。计算机辅助制图相对于传统的徒手绘制具有快捷便利等优势,可以使图形图像、文字等信息更精确、美观,使园林规划设计更科学、合理,表现手段有质的飞跃。计算机辅助制图正在代替传统的手工绘图。近年来,随着GIS(地理信息系统)、BIM(建筑信息模型)、参数化设计、生态辅助设计逐步应用于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涵不断丰富,引起园林规划设计、工程设计领域的技术革命④。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具有较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岗位,更容易触类旁通,适应新的辅助设计软件,从而能站在本研究领域的前沿。特别是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下,需要有高水平文化底蕴的园林设计师,把他们好的设计想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很好地表达,因此需要全面提高风景园林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满足新形势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一、正视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当前,在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个别教师和学生认为学好计算机绘图软件操作,绘制出漂亮的园林图纸,就能成为很好的景观设计师。个别教师只强调自己熟悉的计算机绘图软件,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没有强调与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结合;部分学生单纯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学习上,期望以熟练的软件操作成为优秀的景观设计师。这造成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堂教学认知的偏差。过分强调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真正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具有良好的文化背景作支撑,对社会的发展有真正的认识,不会片面强调绘图软件的重要性。如果忽视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就会违背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初衷。换言之,计算机并非辅助设计,而是辅助设计工具,能更好地表达我们的设计想法,但没有辅助风景园林设计师在方案深化过程中进行多领域的思考和协作⑤。为培养出适合“美丽中国”建设需要的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人才,需要突破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认识误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重点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学效果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养风景园林设计师的教学目标。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通过手绘练习来提高对透视的把握、空间感的表达以及色彩搭配等构图基础技能,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知识,在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时能更好地表现,设计水平能真正地提高。提升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开拓学生视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经典案例学习,都是在实践中寻找设计灵感。课程教学不能孤立于专业课的学习,应是风景园林全方位多角度教学体系。

二、把握市场需求,调整教学目标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都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但由于不同学校设立风景园林专业方向和要求不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千差万别,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讲,风景园林专业的目标要求强调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因此,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重点。一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制图、辅助设计及方案表现的计算机手段与技术,能够灵活运用相关设计软件,方便、快捷、美观地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达到灵活设计制图的目的;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领悟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内在机制和合理途径,掌握高效园林设计的技术,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来正确表达设计者的思想;三是通过教学有效地帮助其他设计课程或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种植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概预算等;四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GIS、BIM、参数化设计、生态辅助设计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逐步适应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发展的需求。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风景园林专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教学中,始终要贯穿风景园林或景观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使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能进行风景园林设计,而且能够设计出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的作品。

三、基于学科发展,优化教学内容

2011年,国家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将风景园林确定为一级学科,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成为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三大学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范围小到私家庭院,大到区域性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基本包含前期的调查分析—方案构思—方案细化—方案表现—方案实施,既要对规划场地的气候、土壤、水文、地理、生物、构筑物等客观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表达,也要用特定的元素来表达场地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文化。以往的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针对方案表现等,可以使绘制的图纸更美观和真实,但并没有使设计更科学合理、更有创造力,其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需求。因此,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可分两大部分: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要求学生从彩平图、效果图、施工图表现到最后的工程概预算都要掌握。根据各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选择适用性、通用性和易用性高的软件进行学习,一般主要选择AutoCAD,Sketchup和Photoshop三个软件进行教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整个过程依靠计算机科学分析和评价规划区域,使设计逻辑更加理性客观,增强设计者对规划区域复杂环境的掌控力,设计表达媒介更具人性化、科学性和体验性,最终使规划区域景观兼具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⑥。

四、依据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序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设计中,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为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专业设计课程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来完成最终的教学效果,帮助实现相关专业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风景园林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完成方案设计、效果图及绘制图纸表现的能力,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使场地分析、设计逻辑和设计结果评价更为科学合理。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完成专业课程的设计任务,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分基础辅助绘图阶段和提高辅助设计阶段。基础辅助绘图阶段主要强调通过具体软件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方案设计、效果图表现等,但所有的辅助绘图都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设计或方案构思,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但教学时序要安排在其他一些专业课后,如设计初步、景观规划设计等,强调对专业课的辅助。通过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初步掌握园林制图规范、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园林设计知识、园林施工识图等专业知识,从而在应用计算机软件表现时做到“心中有物”。如果教学时序安排不合理,学生没有风景园林专业的基本知识,在学习计算机辅助绘图时没有相关的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作为理论依据,既无法真正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设计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更影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自己设计思想表达的能力与兴趣。一般将计算机提高辅助设计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开设在大三或大四。学生到了大三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内容有了基本了解,掌握了辅助绘图方法。同时,为使规划设计项目前期的分析更加科学合理,在大三第一学期要开设GIS专业选修课程、第二个学期开设BIM专业选修课程,到大四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并接触了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前沿。因此,大四可以开设参数化设计和生态辅助设计两门选修课程,为即将毕业正式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五、根据教学目标,创新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动手能力培养需要加强实践环节,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启发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的探索精神,要广泛开展案例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以一套完整的景观设计方案为案例,从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效果图到鸟瞰图表现等深入分析与讨论。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展示具体设计方案;其次讨论方案的优缺点;再次教师从制图规范、平面构图、色彩搭配、主次表达、细节处理等方面逐一分析讲解;最后布置课后课程作业,如参照具体的案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案例的再分析、查阅规范、设计、制图,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迪作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多以放映幻灯片或平面图像为主,不能完全满足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的要求。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特点,为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效率,应在专用电脑房授课,由教师主机控制学生的电脑进行一对一教学,并引入动画演示与制作。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教学功能。网络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广泛、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免费获取最新的风景园林制图软件和教学资料,更新教学内容。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教师可以在网络开设学习论坛,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来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⑦。

六、围绕教学任务,强化软硬件建设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软硬件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施、教材和案例库等。一是软件教学建设方面,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从彩平面的Photo⁃shop,建模和效果图的Sketchup,3dsMax,以及施工图的AutoCAD,天正软件的运用,到后期Lumion,AE渲染的运用等,让表达手段更加多样,效果更好。同时教师应有更远的眼光,把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趋势。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不断更新换代,部分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不会使用图形辅助设计软件,辅助软件设计与专业设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了设计教学的脱节⑧。部分学校安排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与软件设计教师担任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任务,由于两个教师的配合默契程度不同,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要求。随着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到来,不断出现新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和新的设计方法。因此,要求课程专业教师不断加强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新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时展的要求。二是计算机硬件建设方面,课程教学强调实践操作,需要与之相配套有教学设施和条件。但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的办学条件一直落后于社会行业,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使用的计算机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软件的发展速度,严重影响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因此,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提高学校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三是教材和案例库建设方面,应购买一些好的教材和案例库,让学生对经典案例强化学习,突出教学目的,强化教程的知识链接。不同的设计方案及项目对软件要求的不同,要进行差异化学习,加强教材和案例库学习,与相关项目进行同类化学习,更好地与所学知识链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实际运用方面,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场地,从实地考察,分析构思,提出方案设计到施工图的完成,是完整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方案设计能力有大幅度提高。要把计算机绘图与园林专业教学实践结合,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作用并加强在实际中的运用。

[注释]

①.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2-11-08.

②王绍增.论风景园林的学科体系[J].中国园林,2006(5):10-11.

③李夏艳,丽晏.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绿色科技,2010(9):168-169.

④褚泓阳,黄林.计算机绘图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1999(S1):101-102.

⑤蔡凌豪.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概念谱系与流程图解[J].风景园林,2013(1):50-51.

⑥包瑞清.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9-40.

⑦贾宁,邢黎峰.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8):14-15.

林业经济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景观小品设计”课程;风景园林专业

“景观小品设计”是一门注重实践教学的专业课程。目前,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该课程的教学发展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渐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不再过于重视理论部分的讲解,改变教师对学生单向输送知识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体验式教学提倡以思维为导向,以情感为纽带,以实践为核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将以往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促进了“景观小品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

一、体验及体验式教学

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是指个体通过自身实践来感受和认识某事物,是一种先行后知的自主性探索的过程[1]。约翰•O•西蒙兹等人在《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指出,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体验[2]。体验式教学是关注学生本体发展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努力创造可供学生体验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理论知识,使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扩展。德国体验式教学的先驱———库尔特•哈恩(KurtHahn)被誉为“极具创新性的教育家”,他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团队互动和创意游戏来体验竞争和挑战,以此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好奇心。体验式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课堂主导角色,改变课堂理论灌输的传统教学理论体系,让学生走近环境、感受环境、体验环境,在体验活动中触碰和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设计灵感,改善景观小品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应当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创造或还原与之相适应的模拟的或实际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和实践主动地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在亲身体验中拓展思维、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主张让学生在积极、生动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相关知识内容,实现情感体验和认知过程的有机结合。

二、体验式教学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各类院校在教学中也逐渐开展相应的改革行动。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和教师是课堂主体与权威、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逐渐向越来越多的教师和专家学者开始关注体验式教学,研究如何将体验式教学融入传统教学中,对现有课程教学进行合理改革。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张亚萍提出景观设计实践性课程教学模式应主张在工坊中、实地上边学、边做、边教,将理论教学、技术服务与实践融为一体[3]。长春建筑学院刘希提出对景观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课程进行体验式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亲历、探索形成、检验与反思体验式教学形式,在教学中采用以专题任务研讨、实践模拟教学法为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设计能力和培养学生优良的设计习惯[4]。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刘娟娟等人认为“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是风景园林入门专业课程有效的教学方法[5]。南京财经大学杨俊提出五感体验式教学包含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大量的教学技术,更多关注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真实场景下的专业知识,使知识的掌握更全面、更立体[6]。体验式教学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意义和作用普遍得到认同。因此,将体验式教学理念引入到“景观小品设计”课程教学中,是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又一种尝试与探索,通过教学的不断改进来提升景观小品设计课程的核心价值。

三、体验式教学在“景观小品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景观小品设计”课程教学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具体表现。大学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亲自参与并亲身体验,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而获得自我专业能力的提升[7]。

(一)理论教学中融入体验式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首先,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理论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场景体验与自我思考。例如,在水景设计章节中讲到的“声音动感”和“光影之美”是水景的重要特征。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水景的“声感”与“光感”变得非常重要。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录制不同流量的水景声音,让学生聆听辨别水景的设计形态;通过拍摄早、中、晚同一场景的水景光影效果,让学生感知随着斗转星移,水景也呈现出不同的光影变化。然后,将体验式教学融入课堂设计练习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能力。

(二)实践环节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

1.调查体验。实地调查体验是学生了解场地范围、感受场地空间、了解景观小品设计最有效的途径。场地调查过程中不仅可以使用相应的辅助工具获得相应的场地数据,同时置身于场地环境中也是学生对场地空间最直接的体验。在“景观小品设计”课程的调研体验中,运用身体感观来描绘场地空间轮廓。例如,在测量场地内部道路尺寸的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成组并排通行,以此体验道路宽度与并排通行人数的关系,感受道路通行尺度;在观察树木特征时,可以通过“手握、怀抱、拥抱”等不同的肢体动作体验植物的枝干尺度;同时还可以用双眼捕捉周围环境的自然色彩;用耳朵聆听蝉鸣鸟叫的悦耳声音;用鼻子嗅出空气的清新、花朵的芳香等。在调查体验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做好场地信息记录,场地现状照片拍摄,场地体验活动视频资料录制,场地调查体验感受记录等。2.设计体验。设计体验过程中的展示、沟通、修改及评价也是体验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将学生的设计作品在全班展示,然后开展提问沟通环节,提出修改建议的同时,对原有景观小品设计进行修改和评价。这个环节在设计体验过程中是交互开展的,只有这样的参与体验,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别人提出设计问题的同时,也能开拓自己的设计思维。例如,根据“竹”为主题开展实践环节的设计工作,运用数字艺术表达(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式将“竹廊架”设计方案展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通过分析讨论提出问题、修改建议、作品评价及可实施性分析等,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案设计体验。3.构建体验。“景观小品设计”课程的构建体验主要注重两个方向,一个是设计过程中的方案构思模型构建,二是设计方案完成后的实体景观小品构建,这两种不同尺度的设计构建体验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设计感受。模型构建体验旨在思考设计过程中场地与设计方案的关系,使用者与设计方案的关系等,是一个不断调整方案的过程。实体景观小品构建旨在将学生的设计方案择优按照1∶1的比例建造出来,使学生参与方案的建造过程中,组织管理各项施工任务,直至方案的最终建成。实体景观小品构建是一个由方案到施工的转换阶段,可以让学生在建造的过程中领悟建造施工环节与方案设计环节的关系,同时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以后的方案设计积累经验。4.评价体验。方案构建完成后,为了达到进一步学习的目的和检验学习成果的目标,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学生分别对设计方案和构建方案进行展示及评价。评价体验打破以往教室进行的评图模式,更直观地展现设计方案,也能够更直接地反映问题所在,针对出现的问题现场讨论出解决方案。评价体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参照设计前的场地现状图片,分析景观小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然后对景观小品进行自身体验,给出相应的评价结果,以此来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和漏洞,通过后期更改更好地完成景观小品设计方案。

四、体验式教学在“景观小品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增强教学互动

体验式教学注重的是参与性和互动性,这对“景观小品设计”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知识的互动讨论,同时在设计实践环节也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做到知识掌握的最大化,提高教学质量。

(二)激发创造思维

体验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环境和自然的调查体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场地的自然环境,了解使用者最真实的需求,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同时在不同尺度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对空间尺度的认知,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大胆构思,勇于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提升教学质量“景观小品设计”课程的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

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革。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也大大提升,还可不断提升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在设计实践过程中融入调查体验、设计体验、构建体验和评价体验四个不同的体验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在景观小品设计课程中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转化,大大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总之,体验式教学的开展,为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注入新的力量,尤其是“景观小品设计”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极大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形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同时体验式教学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学习,构思设计出符合场地要求、符合使用者要求、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方案,使学生的设计能力更加成熟,让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1]汪瑜.体验式教学在园林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衡水学院学报,2017(4):87-90.

[2]约翰•O•西蒙兹,巴里•W•斯塔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朱强,俞孔坚,王志芳,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1.

[3]张亚萍.教、学、做三元融合:华盛顿大学景观系建造实践课程实录[J].教育现代化,2017,4(28):217-221,238.

[4]刘希.浅析景观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体验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5,25(15):189.

[5]刘娟娟,孙靓,李保峰.走向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风景园林设计初步”改革尝试[J].中国园林,2015,31(5):33-37.

[6]杨俊.五感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应用研究:以环境景观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8):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