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贷业务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范文精选

信贷业务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范文第1篇

(一)信贷企业资料的真实性难以分辨在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企业为了更加容易获取商业银行的贷款提报虚假材料,虚假财务报表。甚至有一些没有职业操守的银行工作人员,不顾银行的利益和发展,为谋取私利帮助企业提供虚假报表,规避法律风险和信贷管理制度,财务报表数据是银行信贷决策的主要依据,虚假的信息和资料往往会对银行的信贷分析造成严重的影响、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

(二)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结果财务比率指标是用来衡量授信对象是否具备授信的标准,然而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结果是片面的。很多银行却恰恰犯了这种错误,银行认为企业的各项指标良好,但是这并不能保障借款人或者保证人的现实财务状况不佳,没有按时还贷的能力。而且由于财务指标是静态的指标,不是动态的,所以很容易受到操纵,信贷人员如果分析能力不佳,就不会认识到这一点,而盲目对比财务比率结果,造成了财务报表分析技术有而无用。

(三)财务报表分析与质押、抵押贷款脱节银行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和长期以来工作的影响,导致财务报表分析流于形式,注重信用贷款,但是对担保贷款中的质押贷款和抵押贷款不够重视,只对其进行形式审查而非实质审查,这就使银行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导致银行存有大量的贷款坏账。同时,对于贷款的前期调查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但是后期跟踪调查不足,导致了企业的情况发生变化时银行难以及时掌握情况,造成了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与银行的财务报表脱节,而财务报表分析就会出现片面甚至不合理的情况。

二、掌握财务报表分析对信贷工作的影响

(一)对企业资料严格把关财务报表分析对银行的信贷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基于目前存在较多信贷企业提供虚假材料的情况,银行要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严格把关。首先要加强对银行信贷内部人员加强监管,一旦发现其帮助信贷企业造假,严惩不贷。其次,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企业贷款信用制度,无论信贷企业诈贷了任何一家银行,立即会在系统中对该企业形成不良信用记录,如此一来,会对企业的贷款行为形成较为有力的约束,从而有利于银行信贷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改善分析财务比率片面化财务比率银行对企业的授信程度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对财务比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应该片面化,不能完全信任财务比率。相应的,应该对借款人以及保证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实质的、多方面的了解甚至是调查,以保证后期其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同样重要的是,要提升银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静态的财务比率可以作假,有足够专业水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会及时发现财务比率中的问题,从而使银行避免遭受重大的损失。这对银行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避免了财务比率片面化即相当于无形之中给银行加上了一层保护盾,能够使银行的信贷工作有很大程度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财务报表分析与担保条款相结合财务报表对银行的影响力,不可否认,是不可估量的。但在银行的审查过程中,财务报表是形式审查,不能完全保证其正确性。对形式的补充即为实质,而担保贷款恰恰弥补了财务报表的缺憾,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应当重视质押和抵押贷款,不仅对其进行贷前调查,更要在贷后进行及时追踪。贷后的追踪才是最重要的,这是由质押或者抵押贷款的特点所决定的,质押或者抵押贷款的目的就在于保障银行在贷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而享有的优先受偿权。于是,银行应当在此方面加强人才培养,改善银行工作人员单一的知识结构,至少在这一方面能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与质押、抵押贷款之间的关系。这将大大减少银行的呆账、坏账,使银行的资金流动性更高,更加有利于银行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信贷业务论文范文第2篇

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作者认为可以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以下定义: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财务管理人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运作流程进行重组,挖掘开发单位内部各类财务信息资源,发掘财务人力资源在信息化的潜能,加强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实现企业财务目标,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①从发展历史上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阶段一:使用单机会计电算化软件。即编写单机程序,从而在会计记账与核算,制作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方面实现程序化管理,大大提升了财务工作效率。阶段二:建设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以便于统一运用财务软件。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以及销售信息系统等各系统实现集成。阶段三:是应用层次,实现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在这个层次上,首先经由计算机局域网来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集成,并全面应用于财务系统与市场供求等系统;广域网和数据仓库技术的运用,使得财务管理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之间、相关价值链主体之间及时传递,整理,分析并反馈,为企业决策者以及相应的利益方提供决策支持。三大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展到第三阶段之后,才真正的达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②现代社会经济环境迅速发展,企业竞争日益加剧,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来施行管理,规范、科学、高效地管理,对我国企业来说愈发重要。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使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转变为集成式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必须顺势而为,着力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财务管理传统模式向信息化的转变。

2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几大现状

2.1财务管理软件技术发展滞后,信息数据缺乏共享性在财务部门,传统的会计处理独立于其他业务,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相互独立,各自相关利益的业务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却不能在业务部门之间实现实时通信和信息共享。大多数当前的企业财务软件仅用于会计部门,为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很少有软件可以同时完成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需求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化信息管理。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都缺乏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规模较小的软件公司,开发能力弱,一些昂贵的软件和外国大公司开发的软件,不适用于中国企业的特点。企业会计电算化并未真正达到应有的功能,只是通过使用计算机来模拟人工管理与操作,是我国大多数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仅仅是这样简单地将计算机软件搬到传统会计流程,虽说确实降低了会计从业者的工作强度,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会计的工作量,所以我们的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会计处理过程,没有切实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2.2各级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的认知度不足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工程,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牵涉到很多方面。目前,一些企业管理者理解此项工作的程度还不足,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改革的重要性。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小有成绩,但就现状来看缺乏创新,企业财务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不足,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软件为核心管理系统,致使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十分缓慢。

2.3企业财务管理缺乏健康的内部控制环境和健全的预算控制体系企业的大部分预算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许多企业财务人员并未掌握预算编制。企业预算管理现状目前不是很乐观,有些公司尚未建立和完善预算制度,或一些企业虽然已经做了一个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并制定年度预算,然而预算却没有实质性的基础,企业管理、生产和市场供求,大都流于形式了,预算控制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我国已经实现了广泛的管理模式,但企业缺乏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的环境,还有很多企业项目或财务报表出现篡改数据,或者改变应用程序代码,其他财务报表和未经授权的操作混乱现象不断产生,其中许多企业由于缺乏资金管理,结果企业由于资金短缺、拖延,各项目投融资不尽合理,最终导致严重失衡的规模和布局。通常,企业财务信息的完整、有效和准确缺失,企业财务信息不能充分发挥,所有这些障碍,威胁到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有秩序进行。总之,很多问题出现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之中,产生这些问题既有企业外部环境因素,也有自身因素。外部问题需要加强政府监管(例如,加快相关规范和标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企业内部的问题,只有依靠企业自身建设来破解。要取得成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应事先采取恰当的防控风险措施。

3建设针对中国企业特征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分析

想要改善企业管理,就要针对当前企业财务资金集中管理和监督控制的主要问题,大力推广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统一财务管理软件,以此作为促进管理创新并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关键突破口。作者认为,在建设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应采取如下对策:

3.1将企业的每项财务业务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首先要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运营命脉,决策者应当树立管理信息化的理念,运用理论来保证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通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快速和准确的收集、分析和使用各类企业信息,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财务信息处理分析,从而实现企业的信息交流共享,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最基本的保证。特别是企业预算管理,这是引导和控制企业各项,表明企业经济正常运转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准。这不仅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对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立足有战略性意义。

3.2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树立的管理理念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资金流量控制为重心,必须注重企业的经营业务、企业预算、会计控制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各职能部门有机地整合起来。要切实落实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控制,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在财务领域,实现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各部门集中协调和监督,将企业信息化高度集中在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深入到企业的每一个职能部门,巩固和完善部门职责和法律政策等各方面的运作规范。一个新的风险控制体系可以利用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技术创建起来。同时,不但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应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分析市场的需求,及时建立客户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应用流程,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和有效的控制系统,规避经营风险,帮助企业投资决策,加速资本周转,以降低企业运作和财务资金风险。

3.3规范企业管理运作,实施创新管理,实现软件技术理论与企业管理的实际相结合财务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动化子系统,是一个核心子系统,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问题,它不仅要建立一个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还必须对管理信息系统作出全面规划。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要实现集团内部统一,统一的财务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的支持,建立集中式管理。以建立企业财务结算中心为前提,使用集中式的管理信息技术实现资金控制和内部财务人员管理,并扩大到整个综合财务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需要安装规范和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网络,需要有统一的技术支持和规划。决策者要推进适合企业管理实际情况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财务管理,这是一项重要任务。企业应主动与软件公司加强沟通,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更新企业管理软件开发技术,再次开发等等。

3.4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加大培养信息系统人才的力度目前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需要财务人员掌握先进的技术水平。在中国许多老龄财务管理人员,接受新兴事物的水平有限,而现有掌握的计算机技术显然不足。因此,企业必须增强财务人才的培训和招纳工作,软件供应商派工作人员到企业内,对各级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些工作人员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及加大对后备财务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储备精通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知识的全面财务管理人才。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人才是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所以说,建立并完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发展人才储备。在信息技术开发试运营阶段,需要同时具有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能力的复合型项目顾问,这类技术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担负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管理,组织和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在信息系统的决策阶段,需要核心的财务管理人员。

3.5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来说,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第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基于互联网的开放系统使用TCP/IP协议,黑客攻击和拦截等不可避免,这些技术复杂性导致安全问题难以解决。第二,内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用户,如果不合理使用权限,不严格进行内部控制,很容易造成信息丢失和滥用行为。第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实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几乎会完全依赖网络,假如没有高水平的管理和维护监测系统,万一系统崩溃,将严重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运作。基于企业面临这样的内外部环境,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是一个完全安全的系统。首先,建立科学而周密的内部控制制度,用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从硬件到软件开发和管理,组织配置管理员的操作系统,对于数据文件的管理,要有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控制,进行病毒预防和消除一切可能的技术风险的有效措施,确保企业能够安全运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其次,利用VPN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病毒防护、网络安全技术如身份认证等,安全技术要加强于所有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中,各级要认真采取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

4结束语

信贷业务论文范文第3篇

(一)信贷风险组织架构存在缺陷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普遍存在业务归属不清,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等情形。各商业银行分支行下属的信贷市场营销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虽然分属两个不同部门,但是风险管理部门仅对公信贷发起部门的极少数业务有审批权限,对个人信贷及信用卡业务完全没有审批权限,这在实际上并没有起到风险控制的作用。现实工作中,往往存在信贷员身兼多职,既要完成营销贷款的指标又要负责贷后清收及风险管理等工作的情况。同时,当客户前来办理信贷业务时,由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前中后台事实上并没有做到彻底分离,使得商业银行信贷部门的经营目标并不明确,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没有有效的、长期的约束激励机制,再加上为了各分支行追求短期效益目标,非常容易产生强烈的追逐短期利益行为,导致基层管理者忽视实际风险承受能力而选择盲目发放贷款,同时信贷风险管理的手段并没有系统化、常态化的应用,这就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各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周密的规章制度来制约信贷业务人员的行为和权利,这使得信贷人员为牟取私利而不择手段地与企业串通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等道德风险大大提升。

(二)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目前,商业银行基层行人员数量不足,发放贷款过程中往往侧重于贷款投放的金额,而忽视了信贷资产的质量;信贷人员业务培训不足,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基本的信用贷款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商业银行经济基础知识和风险合规管理的意识,这使得现实中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现实中大部分信贷客户经理只注重如何达成上级行的各项指标任务,如何得到更多的工资报酬,并不注重其发放的信贷资产的实际资产质量及盈利能力,贷后风险管理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普遍存在“重投放,轻管理”的情况。由于业务人员能力不强,各商业银行对企业客户的历史经营业绩情况比较分析、同业经营情况比较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分析,尤其是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不够,使客户的现实风险状况没有办法得到客观反映。该行目前在信贷业务分析决策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信用等级评定、最高综合授信额度核定及贷款风险度测算等方法,在现实中,由于难以判断企业客户所提供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由于理论和实践的差距难以准确设定评价指标的标准,及设定评价指标不尽合理和评价方法不甚科学等原因,使以上的分析不能够让企业的真实状况得到真正反映。由于部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经办人员的合规经营意识薄弱,甚至存在为满足客户贷款需求,主动授意资产评估公司提供不实的、虚高的抵押资产评估值,唆使客户修改财务报表,调查不实,收集虚假材料等现象。现实工作中还普遍存在信贷业务人员风险管理观念陈旧,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快速的业务发展步伐和日益复杂的风险环境,信贷管理意识贯彻不够充分等问题,这使得有部分员工产生信贷风险管理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的认识误区,没有树立“向风险管理要效益”的正确理念。

(三)贷款的“三查”制度执行不力贷款发放流程上,现实工作中业务经理执行贷款“三查”制度不力,“三查”工作也做得不够深入和细致,普遍存在“三查”制度流于形式情况:一是针对贷前调查环节,银行没有建立系统的量化客户初选标准,没有根据其预测的现金流方式筛选信贷客户,没有对定性信用评级因素的相关量化标准的使用、调整进行实时监控;信贷业务人员往往轻易采信和运用企业客户提供的文字材料和数据,没有按照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要求进行整理、使用,只做表面文章,对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情况了解不够深入,贷款人信用评级的主观随意性大。信贷客户信用控制测算量与实际情况出入大,不能达到控制信贷风险的目的;二是贷款申报、审批和发放仍有不足。商业银行并没有制定明确的定价方式,不存在根据企业信贷风险状况而制定的信贷最低价;信贷资产准入条件仅包括申报文字材料是否齐全规范,实际贷款业务发放中缺乏对贷款客户是否能够真实履行贷款合同的有效监督手段;三是在贷后检查环节中,信贷业务人员往往只侧重于企业客户提供的静态的书面材料,缺乏对企业客户实际的动态变化情况应变能力

(四)信贷风险管理基础薄弱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还存在着多处比较薄弱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户经理提供的企业财务数据不真实导致的部分客户的信用评级授信资料没有可信性。

2.信贷档案资料不规范,业务操作中相关法律审查手续及贷款前提条件落实不及时,影响了档案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目前各商业银行实行的信贷责任人制在具体业务操作中不能够详细、明细的认定责任。

4.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仅停留在口头、文件及会议上,没有落到实处的现象时有发生。

5.信息采集手段难落后,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现有风险预警系统反应迟钝。

6.普遍存在贷后管理轻实质,轻质量,重形式的现象。贷后的借款用途检查流于形式,没有起到贷后检查的作用。

7.逾期贷款催收不及时、清收力度不够,资产保全工作不到位。

8.不良贷款的责任认定不仅停留在企业客户观因素,对银行内部责任人的认定流于形式,处罚难度大,不能形成良好的信贷风险约束机制。

(五)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的方法存在误区我国各商业银行目前使用的贷款质量分类方法主要强调技术层面上的要素,忽视了全面的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分析。信贷质量分类结果的认定及审批过程中,主观、盲目的判断取代了对客观事实的分析,导致信贷质量分类陷入以下误区:

1.将时间判断作为信贷质量分类工作的重要依据。业界普遍将尚未到期的贷款视为正常的贷款,然则事实上贷款是否逾期与逾期时间的长短难以全面反映信贷资产的质量情况。

2.把主观意愿当作信贷风险分类情况的主要依据。信贷风险分类认定过程中,大部份环节必须由业务人员来进行主观判定。现实工作中存在分类人员仅凭主观意愿,随意做出分类判定,完全扭曲信贷风险分类的实质,从而忽略了分类引导相关人员注意影响贷款偿还的主要因素。

3.误将信用评级等同于信贷资产质量分类。一般说来,银行贷款还款的可能性与客户信用等级成正比,信用等级高,信贷资产分类结果优良的概率自然大,但二者之间仍存在诸多不同。信用等级的评定主要侧重于对企业客户的历史工作业绩进行回顾和考察,并且局限于对借款人自身的评定;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则侧重于评价具体某笔信贷业务的风险情况,除了要关注借款人本身还款的可能性之外,还要考虑外部支持因素,现实中常常出现还款能力与信用等级相背离的情况,故而仅以信用风险评级代替信贷分类,在一定程度上会掩盖信贷资产清偿的本质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重新整合信贷风险管理各部门的职能各商业银行应在现有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上,从风险全过程控制角度出发,明确各科室职责,重新整合涉及信贷业务流程的各部门的职能,具体情况如下:

1.由各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的个人金融部、公司业务部和下属支行业务经理,切实负责各类资产业务的营销和贷前调查,切实做好贷前调查工作。

2.风险审批部门主要为风险管理部,主要负责资产业务的准入审批,由专人负责其对辖属机构申报的信贷客户进行评级和授信审查、贷款审批。

3.贷后监督检查中心从个人金融部及公司业务部中独立出来,专门负责风险检查及贷后管理,对贷款的实际用途、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抵押物的变现价值等要素进行跟踪、分析,定期对信贷档案进行合规性检查,便于及早发现问题,将风险端口前移。

4.人力资源部门把信贷资产质量变动情况纳入业务受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部门负责人及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增强业务负责人的主观能动性。

5.建立独立的风险处置管理中心,切实做好关注类及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工作。

6.其他各相关业务部门做好辅助、保障工作:财务管理部、监保部及信息科技部等部门要及时做好数据信息收集工作,办公室档案中心要及时将信贷档案整理、归档并入库,做好信贷业务档案的保管、调阅和清查工作。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问题是银行业务发展壮大的最核心问题,。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要想得到健康、快速、持续性地发展,必须要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信贷人才队伍。

1.要深刻理解做好信贷业务的关键是要做好人才保障。要将人才培养工作列为重中之重,从本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业务发展进行合理规划,要确保信贷人员在数量和业务配比上能支撑本行业务的良性发展。

2.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要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策与理论相对应”的基本原则,对分支行基层的信贷工作人员,有目的地、连续地进行业务操作技能、信贷业务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切实业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同时要充分利用总、省行及外部监管单位提供的培训资源,加强有关信贷政策、制度、风险分类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三)完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完善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将风险防范关口前移,有效防范风险。对信用不良企业及时、充分地在全系统内沟通,起到预防作用。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常常出现风险反应滞后和风险判断表面化的现象,各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加强风险预警功能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建全贷前审查机制,目前的信贷审批过程中,业务审查人员的工作主要是建立在针对客户分析的调查资料上,如果调查资料有问题,后序的工作都是徒劳。对调查资料上的信息的来源渠道进行审查,有利于开展后序工作。各家商业银行可以规定在贷前调查时要对相关信息的来源渠道进行审查,并在有需要时进行实地走访。还要通过面对面方式进行沟通获得的与企业各级管理者相关的资料做好书面访谈记录,同时要求签字,并将该访谈记录作为信贷档案保管。其次,要完善信贷检查监督制度,建立信贷检查报告制度,信贷检查人员按月根据检查情况报告,对已经出现或预计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示,并对违规人员及行为进行通报并记录。监督检查人员要根据信贷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纳入其绩效考核当中。

2.改进风险预警分析技术。一是要加大定量分析的比重:科学研究表明,合理的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的比重不应低于50个百分点,为达到预期效果,定量指标比重可以提高到67个百分点以上。二是要提高定性分析的质量:要将定性分析和简单的主观臆断区分开来,充分利用统计手段消除定性分析中的主观成分,尽量降低偶然因素等对预警分析的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定性指标的细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观判断出现失误的概率。

3.加强系统性风险预警分析。通常采用的风险分析手段往往仅注重客户经营业绩情况,这种方式极易被不切实际的数据误导,并会大幅降低其对未来风险的预警功能,从而造成风险甚至损失已经形成时才进行应对。切实可行的客户个体风险预警应更注重对宏观层面的因素实施监测。期间要重点考虑国家相关政策及专家的指导意见,强化风险预警体系的有效性。

(四)建立健全尽职问责制度要建立健全不良贷款压降的层层问责制,要加大对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对不良资产不降反升及本年新增不良贷款比例超过存量贷款3%、清收压降工作不力的人员及部门要严格问责;对不良资产清收工作中失职、违规甚至违法等行为要认定相关责任人,对责任人做出经济及行政处罚,必要时要对涉及违法行为人员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对历史遗留的不良贷款,要辨明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追究责任人责任。

信贷业务论文范文第4篇

1.1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部分企管高层认为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只能管理公司财务中的资金周转及使用问题,对财务管理工作也未提出具有创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作出相关的决策。管理层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错误认识及缺乏重视,致使财务管理工作者未合理规划其职业生涯,从而导致财务管理方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控制和辅助决策等功能无法正确发挥其作用。同时,部分管理高层人员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问题极其不负责任,利用职位之便,将个人的意志强制灌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中,致使财务管理偏离原有轨道,最终管理层面上出现秩序混乱,致使企业发展受限。

1.2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缺乏创新观念

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然而大部分企业管理层人员和财务管理工作者对此均未有正确认识,缺乏创新观念,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也有较低要求。导致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处于无意识状态,在企业中找不到认同感和归属感,阻碍其工作实力的有效发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财务管理的转变方式趋向于信息化和网络化,而多数企业除了建立相关的财务管理网站外,并未对信息时代的财务管理模式采取其它相应措施。财务管理人员应用网络管理财务,直接获取结果后也未有效利用这种手段来全面优化企业的财务掌控和管理。这种现象容易使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致使企业缺乏优秀的财务管理骨干,因此,即便企业具备创新财务管理的理念,也因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而导致财务管理层面混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1.3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尚未完善企业

在发展过程中,除了企业管理者和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缺乏正确的意识和创新性观念外,企业管理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常常因单方面重视公司的经济收益,使企业在市场中的整体发展方向受到忽视,进而导致财务预算与财务核算方面出现较大的漏洞,成为财务管理制度中的缺陷。而尚未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则易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展开,阻碍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不健全的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还有待加强。

二、对于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2.1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除重视公司的经济效益外,还应对其在市场中的整体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关注,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财务部门应对财务管理进行全面性、综合性管理,明确和落实财务人员各自的职责,加强财务预算、核算,从企业整体效益出发,节约并合理分配资金和公司的各项收支。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如财产管理、工资、福利、应收账款的管理、银行存款和现金的管理等财会制度,规范多种财务行为,确保财务计划和策略的顺利实施。此外,可建设经济负责制、责任追究制、不相容职务分离制等制度,合理管理并控制存在相互监督、相互作用的财务内部管理体制。

2.2优化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有效性提高,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因素[3]。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时时刻刻对财务风险有着敏锐的觉察,可以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并能准确估量风险的级别。与此同时,应用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对风险进行具体、合理的分析,并对此做出相应的假设和评估,企业便可根据评估展开拯救财务策略,进而减少或避免财务的重大损失。因此,作为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足够的财会和经济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努力培养对财务管理各方面的技能,掌握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财务管理素质。

2.3有效应用网络信息化技术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为企业信息化、网络化带来了新的挑战,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企业只有合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综合管理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管理方面,发现其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以适应激烈竞争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相关的信息化网络集成知识和专业并热爱财务管理的人才两个部分,二者在企业财务管理网络信息化中举足轻重,不可缺一。因此,企业管理者可根据本公司的财务管理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的信息管理策略,有效应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加强对财务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实现企业信息内部全面共享原则。

三、结语

信贷业务论文范文第5篇

企业采取预算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对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不太清楚,特别是在制定预算程序、财务预算执行以及预算方案调整和控制方面以及对本企业预算分析、评价、考核、奖惩等几个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不大,所以在开展预算管理过程中,没有让其他职能部门提前参与和配合。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财务部门闭门造车,主观现象严重,预算方案编制存在随意性和不科学性,导致编制的最终预算案不切合实际,无法很好执行,发挥不了财务预算对企业运营管理的管控作用。从预算案编制的范围来看,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只注重销售环节的收入和费用预算方案,忽视了企业资本支出预算的编制。在企业进行重大投资过程中,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业务部门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支持。对投资的资金没有合理的规划和预算,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后期又无法正常流动,导致生产效益低或者根本没有产生效益。投资预算管理是当前很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需要企业在今后经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加强的一个环节。

2.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不科学性和难以操作性。预算案的编制应该科学合理,这样企业在经过相应的努力之后才能够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但是在实际的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主观上财务人员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和绩效出发,对于与财务预算有关的信息从来不公开,也不与企业的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很难调动起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预算案制定过程中,房地产市场顾客需求的多样性,项目公司必须不断修改设计方案以适应市场需求,导致新项目难以找到合适的预算参考标准,多样性过高的预算标准也使预算执行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很难达到既定要求。特别是目前企业管理层普遍面临严格的绩效考核,在制定预算案时,各部门都会有所保留,并且编制的预算案也比较简单,对于许多复杂的实际业务问题不能采用相应的手段解决,在管理过程中,不能灵活的采用多种预算方法,无法实时反应市场的变化情况,导致对预算执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从而使预算案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造成经常性的调整预算方案,大大降低了预算案的有效性和严肃性,使得企业的预算逐渐脱离了实际,降低了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

3.对财务预算管理缺乏健全的奖惩机制。由于房地产企业项目的创新需求,预算编制较多使用零基预算方法,企业运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预算调整频繁,客观上给预算考核标准制定带来很大麻烦,不便于后期预算执行考核。某些领导者不重视预算管理的考核和评价,没有将预算作为财务部门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使企业的各种约束机制考核机制以及奖惩机制形同虚设。此外,很多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制定的各种奖惩机制作用不是很明显,考核过程中较多的强调了客观因素对预算管理影响,而没有考虑到财务人员自身的主观因素对财务管理限制。此外,很多企业在考核过程中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小团体意识,奖励偏向自己的小圈子,使考核工作名存实亡。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工作人员奖励不足,对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违规的人员处罚力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参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妨碍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解决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预算管理是以价值计量和其他数量形式为基础的管理模式,综合的反映出企业未来经营规划和目标等各种信息的执行结果。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制定预算方案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预算案的编制、执行以及反馈分析和调整,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忽视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在经营过程中,要使预算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和起到应有的效果,必须树立全局的管理理念,不断增强预算管理的意识,并借助信息化技术和各种手段,保证预算管理工作顺利的推进。

1.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重视过和支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把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程来抓,直接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来。在一些具体的工作环节上,要亲力亲为,在一些具体的环节上如对财务预算管理中的授权和审批过程都需要管理者亲自操作,而且还要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都要严格监督其落实和执行。

2.让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从预算案的编制到最后的执行和实施,都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全体成员之间的通力配合完成,这就要求企业的全体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树立预算的全局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预算管理意识,同时还要积极的参与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为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发挥自己应用的作用。

3.建立财务预算制度运转体系。预算管理与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行预算管理能够有效的规范和完善企业的基础性管理工作。要做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措施来保证其很好的实施。所以,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应该制定详细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和措施,在管理过程中明确预算运转的各项流程,并对预算审批程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审批,并制定具体可行的业务事项管理办法。企业通过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才能真正的形成权责明确,执行有力,奖罚分明的预算管理体系。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