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精选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1.中小企业方面的问题

(1)规模小,资金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规模都比较小,资金问题比较突出。在宏观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活力较强,对整个市场经济贡献明显。一旦经济不景气,中小企业也将面临资金、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问题,甚至有的就有破产倒闭的危险。这种经营的波动性给融资和信贷带来困难。

(2)门槛低,创新能力不足。很多中小企业准入门槛低,生产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很多企业都是简单的手工劳动,产品档次低,同质性高。

(3)管理水平不高。中小企业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人才短缺,不愿意在经营管理上投入过多资金,缺少企业长远发展规划。此外,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比较乱,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很多财务管理只是初级的基本核算,对资金使用不科学。很多企业经营效益差,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4)企业信用级别低,融资难。大部分中小企业市场信息都不公开,银行对其盈利状况、资金来源等都不清楚,难以准确掌握企业的实力和还款能力。同时,企业法人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和诚信观念淡薄,信用水平较低。这些因素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信心不足,信贷积极性不高,很多中小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取资金支持。

2.商业银行方面的问题

(1)对中小企业信贷的重视不够。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不高,信贷资金规模小,风险大,商业银行对其信贷积极性不高,重视不够。在实际信贷操作过程中,很多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贷款并没有制定系统的贷款体系,没有按照企业的规模进行区分,贷款的流程缺乏针对性。

(2)对中小企业风险衡量不科学。商业银行在衡量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主要使用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财务指标。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各项管理数据不完善,缺乏基础数据,用这样的指标衡量中小企业针对性不强,也不科学。

(3)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在目前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各商业银行过多强调贷款数量,重视银行的经营效益,对风险的管理不够重视。此外,在信贷管理中,由于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不足,且很难获得企业真实完整的信息,一般银行都会要求有更高的收益来弥补风险,这种情况下导致企业贷款与收益不对称。同时,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还款难等现状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既影响企业发展,也影响银行的经营。

二、提高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1.转变经营理念,重视中小企业信贷工作在如今各银行激烈竞争大型企业等优质客户的同时,商业银行应转变经营理念,看到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积极开拓新市场。当前,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导致商业银行对其信贷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但中小企业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与优质大企业相比,虽然在信用、风险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但中小企业市场大,资源广,发展潜力巨大,如果能积极探索一条特色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机制,将会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源。因此,作为商业银行除了要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外,也应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看到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好中小企业信贷工作,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努力实现企业和银行的双赢。

2.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体制机制建设商业银行能否构建一套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体制,关系到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扩展的成败。因此,新形势下要做好中小企业信贷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信贷服务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信贷服务部门。这样不仅可以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市场,拓展信贷业务,而且也有利于对中小企业信贷的营销、审查、风险控制等进行专门负责控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其次,要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贷贷前审查、贷中监控、贷后管理等各项制度,优化中小企业服务流程。要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根据贷款额度和风险情况进行分类处理。比如对一定金额以下的小额授信走简化流程,缩短决策链,对一定金额以上的授信业务走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满足中小企业客户的特殊资金需求。要建立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开拓中小企业市场,加强中小企业风险监测,减小中小企业的风险。

3.多措并举,防范中小企业信贷各类风险要根据中小企业经营特点,认真研究防范风险的各项措施。比如,要把好入口。要重点在经营良好、发展潜力大、信誉高的企业中拓展市场。另外,根据规定,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不动产抵押、动产抵押、应收款质押等多种形式担保,可以采取组合担保的方式来降低风险。

三、总结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1.1国企运行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资产结构

非经营性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过大,这是国有企业不合理资产结构的突出表现,对于大型国企而言,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是非常沉重,最终导致企业发展的速度非常缓慢。具体来讲,一是构成流动资产的比例非常不合理,营运能力低下,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二是固定资产全面老化,经营产品观念落后;三是生产能力不配套,受发展资金不足的严重制约,新产品研发困难,部分闲置资产发挥不了应有效能,产品销路不畅,最终导出大量资金被严重占用。

1.2国有企业效益提高不快的一个原因在于肩负的负债过高

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很大,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但是由于证券市场不发达,金融市场的效率低下,使得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得不到有效保证,最终导致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负债过高的问题。对企业内部筹资而言,存在的不稳定性和有限性,决定了银行借款依然是国有企业真正的融资来源,内部融资并不能成为一种有效来源。

1.3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不对应

由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相关管理知识严重缺乏,利润是其单一的追求目标,基本上没有风险意识,在进行可行性判断的时候,不管是对长期的投资方案,还是对短期的投资方案,衡量标准通常取决于预计利润率,对于投资回收期更加注重,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大多没有被考虑进去,占领市场的时机经常性被延误,最终许多项目由于资金不足,致使虽然上马后,但却失去竞争的优势,亏损自然是无法被避免。国有企业的日常财务收支经常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被流动资金短缺所严重困扰,另外一个方面却因企业亏损大量抵消资本金,而由于流动资产的资金基本上都来自负债,造成还本付息的压力非常巨大,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极弱,内部结构不合理,甚至导致一些企业资不抵债、濒临破产。

1.4财务主体的多元性缺乏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董事会和监事会,为保证国企内部有效的运作,必须极力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对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他们之间的委托关系要十分明确,存在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制约的关系。部分企业虽然其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但是国有股、法人股的比重相当高,董事会内部绝大部分董事代表的都是国有资产,监督和权力制衡机制极易失效,从而使得整个集团极可能面临风险失控的情况。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选择

2.1明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

作为企业的一种经济性权利,无论是处分和收益,还是使用和占有的权利,企业法人财产权必须要做到明晰化,并实行人格化管理。第一,多元性应该成为国有企业财务主体的基本要求。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作为四个不同的主体,分割了现代国有企业的财权。其中前两个属于出资者主体,但在经理以下,又分为多个财务主体,如信用管理员、财务计划员、现金管理员等等。根据《公司法》规定,这四个主体的权利界限是明晰,所承担的责任是明确的。只有坚持国有企业财务主体的多元性,在确保整体性的前提条件下,才能使得国企的财权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既能保证放手理财,又不失去法人的最终控制,从而使得在利益关系上推动与约束并存。第二,财务管理的主体应具有整体性。如果连财权都抓不住,自然就谈不到能够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一个企业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作为法人财产的主体,无论是拥有财权和还是从事理财活动,国有企业都应该是真正的主体,其财务主体具有不可分割的统一性。

2.2优化企业财务状况

一是大力调整资本结构,为了要保持资金总量的不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增大一种资金来源,只能是通过缩减另一种资金的来源,具体对于国企来讲,要积极将债务资金转化为股权资金,只能是通过这样的途径,不但使得利息压力得以减轻,同时也能使得负债率能够有效降低。二是通过中介机构,把对国企的部分负债,转化为居民或非国有经济等主体的债。

三、强化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研究

根据以上对现阶段我国煤碳企业经营管理中注意的重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强化煤矿企业经营管理措施:

3.1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经营决策体系

煤炭企业要将企业的全部业务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结合市场变化进行科学的经营决策管理,将决策的控制重点放在企业的主要业务、关键流程、高风险领域中。并且设立相关专业的决策风险控制小组,使得决策风险控制小组与其他各个部门密切联系,进而实现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优化;

3.2采取对标挖潜的手段,不断提升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业内业务量较大的煤炭企业进行对标挖潜,不断发现自身经营模式的不足之处,合理的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并且改善企业的经营方式;

3.3充分的发挥煤炭企业结算中心的职能,利用较为先进的会计手段,不断加强煤炭企业的资金管理

对于客户要进行筛选与分析,避免出现呆账坏账的现象;

3.4提高煤炭企业营销人员的专业

水平,促进营销手段的多样化现阶段煤炭资源也需要营销手段,不断的宣传企业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煤炭销售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煤炭企业的营销人员需要增加专业知识,不断的丰富煤炭企业的营销手段。手机成功的案例,为煤炭企业的营销作出积极的贡献。

3.5建立企业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风险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市场主体的一部分,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在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更容易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到小微企业的发展。信贷作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发展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增加信贷风险,进而影响到小微企业的发展。为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的生存下去,小微企业在发展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就必须认识到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一、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小微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小微企业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然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融资难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一些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的劣势,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够正确,进而影响到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尽管我国放宽了小微企业的准入门槛,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银行企业也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逐步放宽小微企业信贷准入条件。但是,现阶段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普遍弱,管理不健全,进而增加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不仅影响到银行企业的利益,同时也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为了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下去,小微企业就必须全面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进而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1]。

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表现

1.竞争风险。

信贷作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相比,有着严重的不足,小微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略显不足,在经济出现波动时更容易受到冲击。同时,受市场的影响,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非常小,进而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

2.信用风险。

随着我国对小微企业的门槛不断放低,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也逐渐建立。信贷作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许多小微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在发展信贷业务的同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盲目的贷款。再加上小微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全面,在发展过程中市场会出现破产、重组、倒闭的现象。另外,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小微企业股权结构简单,企业主一股独大,对财务监管要求不高,财务数据的统计得不到重视,造成小微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不完整、失真度大,财务报表往往没有经过审计,并且会计结算制度贯彻不严谨,变更会计制度比较随意,账目之间调整较大,进而增加了小微企业信贷的信用风险。

3.抵押担保风险。

就目前来看,银行对外贷款主要是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来操作的,而就小微企业而言,其那些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相比,企业向银行贷款成功的几率相对要低,而小微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就会采取低压、担保等形式来进行贷款,虽然抵押物本身具备一定的价值,但是在这个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抵押物在前一段时间可能或存在较大的价值,但是受经济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价值的变化。另外,许多小微企业自身没有可实行的抵押物,往往会采取关联企业、客户之间相互担保,这种行为会增加信贷风险的发生,一旦企业经营不善,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对所承担担保的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三、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1.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小微企业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在小微企业发展信贷业务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就必须积极的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要立足市场,全面把握市场信息,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风险评估工作,从而在信贷管理工作中有效的避免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健全内部的管理监督体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政策对小微企业上市的门槛也不断放宽,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也在不断成立。就目前来看,我国许多小微企业会计监督普遍不到位,这跟我国小微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有关。一旦企业内部监督体制不完善,就会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发展。为此,在小微企业信贷管理工作中,企业必须健全内部管理监督体制,加强信贷业务管理和监督。要对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要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对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要相互监督,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进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资金安全。

3.加强人员的管理。

在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管理人员对风险意识的淡薄,就会增加信贷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为此,企业必须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减小风险的发生[2-3]。只有具有风险意识的管理人员才能在决策做到科学决策,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对可行性方案都要通过市场调查、财务数据信息分析和预测企业的销售情况等,认真的分析评价,从中作最优决策方案选择,从而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4.加强财务管理。

在小微企业当中,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工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时,进行引导性的作用,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开展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方向。为了确保企业稳定发展,在开展财务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认真地考虑到的自身发展,还要对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认真的考虑。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把好关,确保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资金能够正常流通。同时,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要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作用,依法办事,确保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资金正常流通。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有严格的财务管理来规范自身在经营活动中资金的使用,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利益最大化[4]。

5.创新管理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小微企业一直沿用传统的经营理念,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管理观念落后、保守,不利于企业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小微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价值,就必须积极的转变管理理念,加大创新,加快服务产品的创新,大力拓展信贷业务以外的业务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最大限度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帮助小微企业全面降低融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增强小微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从而防范和化解信贷业务风险[5]。另外,还必须加大担保的管理,要区分担保市场,确定监管对象,建立集合债券融资担保业务监管体系,担保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企业的各种行为。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加大担保方式的创新也极为必要。

四、结语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市场主体的一部分,发展信贷业务是小微企业融资、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小微企业发展信贷业务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信贷风险,威胁到企业资金安全,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在信贷业务中,小微企业就必须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减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进而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

作者:齐吉 单位:厦门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楠.吉林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安丰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来国伟.浅析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成因及相关对策[J].浙江金融,2013(09).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关健词:国有商业银行银行风险风险管理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

1.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银行财务因利率的不利变动而遭受的风险。市场利率发生波动以及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不匹配都会造成该种风险。在现实市场中,资金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造成市场利率不断发生变化,利率风险的存在使银行暴露在利率的不利变动中。利率风险主要有基准风险、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等四种表现形式。过高的利率风险将对银行的利润和资本造成很大的威胁。

2.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在贷款到期没有偿还贷款本息,或由于借款者信用评级下降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信用主要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其中.道德风险来源于信息不对称.即银行由于缺乏对于借款者借款的目的和用途的完全了解而产生了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企业风险则是由于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而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3.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将面临市场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风险前者是由于市场交易不足而无法按照当前交易价值进行交易所造成.后者是指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付的需要迫使机构提前清算,从而使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的风险。目前,上述特点还未暴露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但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型企业的转变,流动性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加大。

4.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市场上一个或多个汇率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商业银行资产损失的风险,包括外汇买卖风险、交易结算风险等。国际金融市场汇率的频繁变动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外汇资产及负债市场价值的稳定性使拥有大量外汇资产和经营外汇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高的汇率风险。

5.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营运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和操作不当产生的经营风险,分为非善意和善意操作风险。非善意操作风险是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注意力分散或怕麻烦、图方便而违规操作造成的风险。善意操作风险是操作人员出于方便客户的考虑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而酿成的风险.由于工作人员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因此这类风险具有隐蔽性。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在此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商业银行出于善意而降低风险管理标准、放松风险监控的现象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强化制度建设以规避操作风险。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银行风险管理权力责任制度模糊缺少必要激励约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缺乏清晰的权力责任制度、激励约束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权力责任制度的缺陷是指目前贷款权力的分布完全根据行政级别而不是根据风险管理能力来划分而激励约束制度的缺陷则表现在激励不足、约束过度时银行信贷人员会选择消极怠工,而激励过分、约束不足时则会选择挺而走险。

银行风险衡量方面存在缺陷风险量化体系有待完善。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主要用于银行授信管理和授信业务运作过程。受内外部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信用评级的其他重要作用发挥不够:在信用评级方法上目前商业银行的做法与巴塞尔银行新框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信用评级的组织和程序方面存在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尤其是在进行风险量化时.计量分析不足,缺乏量化手段现有量化

指标不能体现出行业和规模之间的差别;指标的调整速度和行业风险的变化不协调使计算结果失真。

社会经济环境有待加强.外部作用加剧商业银行风险。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力不大,社会各界对信用评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信用中介行业发展滞后,已有信用数据库小、覆盖面窄无法对市场主题的信用级别做出公正、客观、真实的评估。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增强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1培养和建立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营造健康积极的风险管理氛围。加强风险管理.应首先注意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即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形成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的风险与内控管理文化.上行下效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上级应鼓励基层工作人员及时揭示和报告风险。

2.调整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度改造或完善。同时按照业务需要调整分支机构的设置,建立经济、高效的分支机构网络.解决内部控制结构重叠,控制效力低下控制成本高等问题。建议在总行一级设一个风险控制委员会由全行的首席风险控制官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席。与此同时各业务部门和每一个分行都设有风险控制官,但他们都是对上一级风险控制官负责,而不是对同一级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负责。

3.运用科学信息决策系统,建立风险测评模型。建立风险管理信息收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有利于将商业银行的信贷、会计、风险管理、市场拓展等部门搜集整理的信息汇集后自动分类、整理并分析供内部人员作信贷审批、风险审查之用以此给银行整个业务管理过程提供及时、完备、明晰的信息来源和传递渠道。同时借鉴西方风险管理的综合计量模型及量化计算方法。例如风险价值法、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信贷矩阵法、建立科学而实用的风险评测模型,以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决策水平。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近几年,由甘肃银行业协会分批组织甘肃银行业业务管理干部,先后在香港银行学会、渣打银行(香港)、香港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台湾京城商业银行等银行进行考察培训,主要培训学习了港台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贸易融资、宏观经济的影响与信用风险管理模式、信贷分析与授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虽然内地与港台由于制度体制、市场化程度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尤其是处于经济后发展时代的甘肃省银行业与港台完全市场化的商业银行管理相比,目前我们所学的有些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看似难以嫁接,但随着内地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借鉴应用港台先进和成熟的金融管理与营运的理念和经验已没有大的障碍,港台银行业经营管理中的许多理念、办法、措施对甘肃银行业的现实工作具有“拿来即用”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风险管理是港台银行管理营运的核心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对港台银行业风险管理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港台许多老牌银行经过100多年的经营,已将风险管理提升到了风险文化的高度,并在港台银行业已形成共识,即控制风险不只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个员工的责任。港台银行业风险文化的内容,我们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不能衡量其风险,不得进入风险;二是风险承担必须与业务发展平行,高风险则高回报,风险与回报挂钩;三是以快速反应来处理风险带来的波动;四是以合理的组合管理分散风险,并带动银行业务的发展;五是以银行的长期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对目标客户的要求,以稳定发展作为银行发展的依据;六是风险必须由专业人员管理;七是风险委员会主席由独立专业人才担任,银行整套风险原则由风险委员会制定。风险原则是对核心价值理念的陈述,这些理念强调了银行在经营中遇到风险时应采取的管理方法,它们概括了银行的风险文化。

渣打银行(香港)集团内的风险管理由董事会委派集团行政主席负责,最终责任由董事会承担。风险管理从银行集团层面开始细化为各个风险管理领域,涵盖了所有的风险类别,实行垂直的风险控制体系。渣打银行(香港)根据各类风险的特点,结合集团内部规定以及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制定了风险的“最基本控制标准”,该标准概括了对各个风险类别的最低风险管理要求。各个风险类别的责任人根据“最基本控制标准”对该类别风险下的风险管理领域负责,对其团队内的该项风险负责或对该全球管理部门(如信息技术部)负责。风险确定工作从地区开始,逐级上报,最终报告至集团管理层。风险确定工作包括了所有的内外评估,从而确保一系列的风险管理原则和风险管理内容在具体运作中能转换为可操作的风险管理程序及手段。

港台银行业的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与甘肃银行业的异同从横向看,港台银行业的业务经营主要分为零售银行和批发银行两大部分。零售业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人及中小企业,批发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型企业及机构客户。从纵向看,港台银行业通过设置风险控制部门,负责信贷政策的制定、贷款审查审批等工作。总行及地区分别设立信贷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大额贷款业务,同时各级行均配备信贷审批人员,按照上级授权,独立行使审批权。从总体看,港台银行业在贷款客户的信用评级、授信、调查评估、审查审批流程,特别是对客户信贷风险的识别、测量及防控措施方面与国内银行及我省银行业大同小异,这说明我国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国内金融机构在信贷管理、风险测量及控制的操作方面,已经较好地借鉴、移植和吸收了国际银行界的先进管理成果。而不同点在于,一是集体审批和个人审批并存。港台银行业各级信贷管理委员会只对大额或者大型集团客户的信贷业务进行集体审批,如几十亿元的贷款或者是大型跨国集团的全面合作业务;对其他信贷审批业务均由各地区的信贷审批人员按权限独立完成,这样有利于提高审批效率,明确审批责任。二是风险控制人员和客户经理审批并存。据香港银行学会专家介绍,除了风险控制部门的专职审批人员审批以外,各地区的客户部门的负责人、客户经理都被授有一定额度的审批权限,不是十分恪守“审贷分离”,大陆银行在这方面可能有些做过头了。三是信贷审批人员与客户经理密切合作,审批人员可与客户见面。很多情况下,信贷审批部门的信贷分析人员跟客户经理一起到客户调查了解情况,并帮助客户经理撰写贷款申请报告。另外,审批人员如对客户经理所写的调查报告有疑问,可以亲自到客户现场核查了解情况。四是贷前条件的落实由放款中心核查。除了结算业务集中审查和异地办理(主要为节约费用降低成本)以外,其贷前条件是否落实由放款中心负责在贷款发放前进行核查。五是信贷管理体制、机制的差异。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到,甘肃银行业与港台银行业最大的差异在于体制和机制的差异,如港台银行业是“利益驱动型”管理体制和机制,而我省银行业基本是“责任驱动型”管理体制。港台银行业是鼓励员工为银行多创利,同时使个人获得更多收益,体现出个人与银行利益合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和激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我省银行业更多的是通过责任追究来迫使员工尽职,体现出更多的被动性。这样一方面容易诱使员工为了避责而少干工作;另一方面,由于个人不能通过正向的激励机制获得利益,就有可能导致部分人不关心银行风险和利益,甚至以牺牲银行利益以换取个人的不正当利益。

港台银行业防范操作风险的内控措施

历史上与现实中银行操作风险时有发生,且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已引起各家银行的高度警惕并反思。香港银行学会专家在授课时着重介绍了操作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分析银行操作风险种类和成因。操作风险的种类主要包括内部程序缺失,人为错误,信息技术缺陷以及外部事件等。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层监督和问责制度,对表内、表外银行业务所面对的潜在风险评估不足,缺乏或没有如职责分离、审批、核实、对账、检讨经营业绩等控制措施,银行各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沟通不足,审计或其他监管措施不足或失败等。贷款操作风险主要体现在:贷款申请时资料不全、虚假、过时等,贷款审批中存在违反审批权限和制度,违规贷款等,贷后管理中存在未跟踪按借款计划用款、未监督按期还款、未对经营状况跟踪检查等现象。

(二)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要求。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银行的内部控制需要满足国家、金融界、银监机构和银行内部等多方面的风险管理要求。银行应针对操作风险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框架包括内控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控措施、信息沟通、监控与纠正等组成部分。对操作风险可采取规避、防范、缓释、转移和接受等措施。内部控制衡量准则:体现良好的内控文化,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对现有和新产品(服务)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内控措施及时更新并得以有效执行,信息反馈及时,事故和险情均能如实报告、分析和整改,审计与监管机构没有发现重大的失控或违规问题。

港台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启示与借鉴

(一)实行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是现代银行管理的核心,并直接决定着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全面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银行业审慎经营和安全稳健发展。港台银行业制定了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确定风险管理重点,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以及管理层、职能部门的责任,并有合理的运作模式,把防范和控制风险作为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控制单个风险和组合风险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银行稳健经营,抑制金融危机的发生。借鉴港台银行的经验,要进一步提高我省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一是在权责明确的情况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风险管理人员由上级机构任免的独立运行体系;二是由风险管理部门承担全行管理制度创新任务,金融产品创新由风险部门制定统一的制度办法,并建立新的系统性的风险确定程序,进一步推进全行风险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