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史论文

文化史论文范文精选

文化史论文

文化史论文范文第1篇

史诗电影之所以能够称之为史诗电影,其中必然有对西方历史故事的再现,或直接以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发展线索为故事主线,或以历史故事为时代背景,讲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以主人公的成长影射大时代的发展。总之,史诗电影绝对离不开的就是历史故事,往往在影片中会对历史中的经典段落进行全新的银幕视角的展示。《乱世佳人》则属于上段中提及的第二种情况,影片以女主人公斯嘉丽以及她的家庭为故事核心,讲述了斯嘉丽的成长和婚姻变化,透过主人公的人生起伏,为观众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故事。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永不会被遗忘的一场内战,其规模之巨大、战事之残酷,在世界历史上都造成了重要影响,南北战争给无数的美国家庭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灾难和损失。《乱世佳人》中许多战争画面令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在战场上,到处枪林弹雨、火光冲天,恐慌的老百姓四处逃难,战壕里趴满了伤痕累累的士兵……这样残酷的战争画面形象地表现出当时美国内战的场景。影片中采用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对比手法,将塔拉庄园和奥克斯庄园战前与战后的场景进行了对比,让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战争的无情。在战争开始之前,塔拉庄园看起来十分富庶,在广袤的田野上,矗立着一座气派的庄园。庄园内的主人和仆人都满目欢愉,过着幸福的生活,随处可闻养马欢叫的声音,处处散发着生命力。战争爆发以后,这样美好的场景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银幕画面里的一片废墟,奥克斯庄园彻底沦为废墟,塔拉庄园也被洗劫一空,失去了曾经的富庶,人们在战争中失去了财富,失去了快乐,甚至失去了生命,身体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巨大的创伤。而此时,故事的主人公斯嘉丽战前和战后也发生了鲜明的变化,战争之前她是一个单纯高傲的公主。经受了战争的摧残,斯嘉丽的心灵受到重创,财富也被战争的炮火化为乌有,战争改变了斯嘉丽,在经历过精神摧残的洗礼后,斯嘉丽变成了坚强独立的女性,她敢于面对战争,敢于和命运做斗争。战争带来的损失让斯嘉丽患得患失起来,她变得冷酷无情,只顾着收敛财富,为了利益她不惜对自己身边的人变得残忍,甚至不顾其他人的眼光雇用犯人干活,这都是战争带给她精神的摧残和改变。战争改变的不止一个斯嘉丽,她只是一个代表而已,影片用斯嘉丽的生活以点概面,让我们体会到了南北战争给当时的人们造成了多大影响,战争毁灭了多少财富和多少人生。《乱世佳人》让我们再一次通过银幕重温了那段历史,对当时的战争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洞悉和理解。

二、西方电影中英雄传奇的塑造

个人英雄主义是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的经典表象,史诗电影中从来不缺乏对英雄人物和传奇人物的塑造,如《乱世佳人》中的斯嘉丽和巴特勒。

(一)坚强乐观的女性形象———斯嘉丽

斯嘉丽堪称西方电影史上最深入人心的女性形象之一,斯嘉丽被赋予了美国民族的精神象征,具体表现为她智慧、热情、顽强的性格,这也是美国文化推崇的乐观主义精神。无论多么艰难的遭遇,斯嘉丽都能乐观地对待,即使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离她而去,她依然毫不胆怯,独自撑起整个家园,她身上乐观自信的美好品质,最终将她塑造为被人们敬佩的女性形象。斯嘉丽的形象能给人一种活下去的精神动力,这样的顽强个性和英雄气质正是人们想要追寻却不一定能达到的性格特质,具备鼓舞人心的偶像力量。纵观斯嘉丽性格特点的形成和成长轨迹的发展,离不开她从小生活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斯嘉丽生活在美国的历史战争时期,从小接受的便是典型的美国文化教育,她身上具备美国人民生活成长的缩影,以及美国人民长久以来历史积淀形成的价值取向。这种鲜明的性格和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正是美国文化所推崇和追求的。斯嘉丽的坚强乐观和顽强执著,反映了美国人民普遍具备的精神特质。斯嘉丽的形象之所以如此成功,与影片对她的立体化和有血有肉的塑造是分不开的。任何无所不能的完美英雄都只能生活在神话中,只能为人们高高仰视,却不一定能走入人们的心里。而真正深入人心的形象必须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必须和生活中大多数人一样,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性格丰富的设定更能引起影迷们的心灵共鸣,更具有代入感。斯嘉丽不畏竞争、执著前进的一面,令人们感受到发自肺腑的一种斗志,给人带来希望。而同时斯嘉丽也是一个欲望强烈的人,她无止境地追求财富,甚至不惜给他人造成伤害。她有时狡猾虚伪、自私冷酷,这样的性格缺陷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人物形象极具感染力,这样的复杂性格不被时代限制,也不会被民族和阶级限制,因为她性格中美好的部分是所有人追寻的目标,而她性格中并不美好的部分却也是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缺陷,因此,斯嘉丽的故事能够引起世界影迷的共鸣。斯嘉丽是鲜活的,她为了追求物质财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痛苦,如同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一样,但我们无法说服自己放弃追求,因为诱惑摆在那里,因此,斯嘉丽的痛苦没有终结,我们的痛苦也无从终结。

(二)独具魅力的男性形象———瑞德•巴特勒

影片中另一个亮点就是斯嘉丽的爱情,因为爱情,斯嘉丽变得挣扎和纠结。斯嘉丽在面对感情选择时候的冲突和矛盾,成就了电影中的一段经典,这就引出了影片中另一位经典的传奇人物———巴特勒。巴特勒如同所有的英雄人物一样,具有十分鲜明的性格。他桀骜不驯、玩世不恭,一出场就能吸引影迷的目光。巴特勒深深地爱着斯嘉丽,渴望得到斯嘉丽的回应,在没有得到回应之前,他一直坚持不懈地追求着、等待着,一如所有痴情男子的形象一样。巴特勒敢爱敢恨,斯嘉丽向阿西里表白被拒绝的时候,巴特勒愤怒地摔碎了花瓶,如同所有血性男儿一样。人类的感情是复杂的,人类的形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活又专一痴情的男子形象,符合观众心中对于男主人公的所有期望,也符合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中对于男性的普遍要求。巴特勒并非单纯是一个痴情的男子,他的人格魅力更多地展现在他的才华上。他头脑灵活,具备敏锐的商业嗅觉,可以说,在商业的范畴中,他称得上是乱世中的英雄,他对于战争中商机的把握令我们为之折服。如同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一样,巴特勒拥有商人的智慧和狡黠,但如果巴特勒仅仅是这样,他也就不会成为被万千人追捧的巴特勒了。巴特勒拥有高于常人的判断力和理智,这些是常人所不具备的性格特质。在面对复杂的战事和社会局势之时,巴特勒能够迅速而理智地做出判断,而不会被混乱的局势所迷惑。在所有南部人都判断战争会很快结束,南部凭借强大的实力必然会取得胜利的时候,只有巴特勒并不这样认为。他对比了南方和北方互相的优势和劣势,判断这场战争将会持续很长时间,而关于战争的结局也并非一定如同南方人期望中的那么乐观。最终,巴特勒的判断是正确的。做出正确的判断之后,巴特勒迅速采取了行动,不仅在乱世中成功地保全了自己,还发现了一个别人尚未发现的商机。巴特勒将北方的药品运送到南方,不仅帮助了南方的人民,还让自己获取了不菲的收益,于道德于财富都做了一件好事。巴特勒另一个优秀的品质就是豪爽大气,如同每一个英雄人物一样拥有仁义肝胆。每当朋友有了困难的时候,巴特勒都二话不说,全力以赴地帮助朋友渡过难关,这种对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令人感动,也令人仰慕。这样堪称完美的巴特勒却是个并不张扬的人,他默默地守护着亲人和朋友,也守护着他的挚爱———斯嘉丽。对他们来说,他是一个可以被绝对信赖的人。斯嘉丽能够走出战争的阴影,逃脱自我摧残的枷锁,离不开巴特勒的引导和帮助。斯嘉丽身上虽然也有许多令人称赞的美好品质,可相对巴特勒来说,她是脆弱的,她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看穿自己,她总是处于迷惑当中,错误地理解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当然,我们大多数人也如同斯嘉丽一样,处于自我困惑和迷茫之中。而巴特勒则不同,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他的意志不会被社会环境的改变和摧残而左右,他可以战胜自己,直面生活中的苦难。巴特勒在西方文化精神中是一个典型的标准好男人,值得托付终身。他不仅坚强勇敢,聪明果决,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有自己的态度;他渴望生活中充满纯美的真爱,他藐视世俗,坚持自我,战后更是斯嘉丽勇敢追逐幸福的引领者。像巴特勒这样的人,理所当然地会被广大影迷所追捧。纵观西方史诗电影,总会塑造出一两个经典的值得称颂的传奇人物,这些人物身上具备西方文化精神所推崇的美好特质,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就是影片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最好解读。

三、结语

文化史论文范文第2篇

同志指出,“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1];又说,“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2]。那么,如何在历史文化研究中体现党的群众路线、草根意识呢?《说齐》的出版也许有某种启发意义。张先生在本书的“前言”中写道:书名为什么选用一个“说”字?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朋友们的理解”,作者选择了“以人(事)代史”的方法,即通过某些典型的人和事去反映、解读那段历史,这样可能更具体一点、更生动一点、也更容易接受一点”。本人以为,这就是一种群众路线的体现。作者在注重学术研究、强调科学性的同时,又在努力追求一种平易性、可读性,尽可能地将那段久远的、纷繁的历史剪裁得更精当一些、人物与事件关系更明确一些、读者接受起来更容易一些,所以,《说齐》不像有些历史书籍那样古板僵硬、生涩难懂、不易接受。然而,这无疑增加了创作难度,无形中考验着作者驾驭时空、驾驭史料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本人认为,长期以来历史文化研究最容易陷入两大误区:一是过分强调所谓“学术性”(有学者提出“学术为本”“、本本至上”),研究者一头扎进故纸堆,写出来的东西佶屈聱牙、晦涩难懂,大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而读者面受到极大限制,其研究成果也就很难“落地生根”;二是将庄重、严肃的历史文化研究搞成了儿戏,“戏说”“、假说”的成分太多,更有甚者,无中生有、瞎编乱造、张冠李戴,让读者很不舒服(甚至有一种被愚弄、欺骗了的感觉),同样无法体现其“群众性”。张光兴先生也许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说齐》既不玩弄文字游戏、装腔作势、故作高明;也不油腔滑调、贫嘴贫舌、哗众取宠。看得出,作者在“尊重历史”、坚持“学术性”的同时,还在追求一种自然、轻松、平实的文风,努力将古老的齐文化尽可能地通俗化,从而赢得更多的读者,让他们在认识、了解齐文化的过程中受到教益和启发。比如,书中有多处引用了古人的诗词,作者没有一引了之,而是尽可能地将它们译成白话文,对生僻字还加了拼音,这是难能可贵的。

二、历史文化研究如何为现实服务

历史文化研究必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生,否则意义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失去生命力。而这类问题说起来似乎简单,实践中却是个不容易解决的大难题,因而,能把这一问题解决好具有普遍意义。近年来有一种现象,即一谈文化就必然要与经济“挂钩”,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似乎成了某些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的一种噱头。张光兴先生曾在多个研究会上指出“,这种提法并不科学”。他在《说齐》中就对“争名人”“、争死人”的不良风气提出批评“:随着各级政府、团体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争名人’似乎成为一种风气。……像诸葛亮被争过,老子被争过,李白被争过,后来发展到争董永,争大乔、小乔,争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甚至争恶贯满盈的西门庆。……那么,他们为什么要争这些‘死人’呢?仅仅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吗?我看未必。……(他们)实际是在利用这些‘名人’‘、死人’为自己谋利益———有的通过‘名人’效应去拉动GDP,还有的借宣传‘名人’之机暗地里抬高自己。这些变味的‘文化现象’,不光败坏了我们的文化传统,也是在作贱历史名人。”[3]63言外之意,真正的服务现实,不应该是这种“交易式”的,也不是那种“贴标签式”的,而是要深度地理解文化、把握现实,并提出独到的见解和主张。这可以说是《说齐》的一大亮点。《说齐》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副标题“齐人齐事一家言”。本人认为,这个“一家之言”是作者受了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异史氏曰”的启发或影响而衍生出的“点睛之笔”“、神来之笔”。在这些“一家之言”中,作者紧紧联系当下社会现实,大胆“针砭时弊”,而作者的理论主张和学术见解也便寓于其中了。所以,每每读来大有蒲翁当年之遗风。比如,作者在第二十二章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是谁亡了齐国”,并在“一家之言”中用很大篇幅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得出五花八门的结论,……我(还)有一个基本的观点,那就是齐人自己灭掉了齐国。”接下来,作者做了三点具体分析:“第一,没有解决好‘主流文化’与‘核心价值观’问题。”当时在齐国,由于“黄老之学的盛行和邹衍等人阴阳五行学说的蔓延,严重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很多人为了得道成仙、长生不老,放下手里的农活不干,一天到晚空谈那些没用的东西,即所谓‘燕齐之士,释锄耒(音lěi),争言神仙方士’。……在这个问题上,黄老之学与主张‘入世’、强调‘事功’的儒家学派形成鲜明对比。其结果,直接影响了齐国的主流文化与价值取向。最终,导致了齐国人精神的沦落”;“第二,统治者尤其是上层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略)“;第三,社会风气的腐败”(略)。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明确提出“:目前,我们也处在一个文化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时代,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各种文化之间交融、渗透、碰撞、摩擦也会日益频繁和复杂,从而催生了各种各样的思潮与学派,这是一种潮流和趋势,谁也不可能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选择自己的主流文化,选择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些分析,不仅体现了作者独到的见解,也与当前的社会现实有着极密切的联系。严格来讲,有些“一家之言”已经超出了齐文化的研究范畴。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该书有了更为广泛的、现实的社会意义。

三、历史文化研究如何做到既尊重历史与体现研究者的意志

文化史论文范文第3篇

1.丰富考古材料的历史

相比于道听途说的传闻,基于实物为证还是进步的多,文物考古工作研究相关的出土材料,并运用地层学控制理论来判定出土物空间分布。考古重视遗物以及遗迹单位,再然后就是关注微观空间分布与区域空间分布、遗存废弃的对应过程。因此考古学家就开始怀疑考古材料的相关客观性质,觉得其就是文本,就像文献资料一样是需要被质疑、被阅读以及被诠释的。考古工作持续的赋予相关考古材料新的涵义,并且,对远古时代的各方面认识也会随相关的考古材料不断的扩展并更新。

2.全民精神文明素质提升

文物考古也是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以及提升全民精神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人民群众是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更应该有效的掌握当地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并以身作则来保护历史文物以及宣传历史文化。近些年很多的考古研究院都以实际出发,积极主动的进行公众考古活动,并有效的帮助公众来解读当地历史文化遗迹,了解历史文化的相关内涵,将历史文物保护逐渐的变成自身的自觉行动,这样有效的提升全民文物的保护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素质。

二、文物考古工作中的问题不重视

中原文化区的相关作用,中国的史前文化多元化发展理论是长期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所达成的共识,也是认识的一种进步。必须承认中国史前的文化发展多元性以及不平衡性,承认中国的史前文化没有一个是至始至终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更是不可以否定中原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中所处的主导作用及意义;相关的研究院综合功能发挥不足,当下研究院的各项工作主要是在专业考古发掘与研究,服务社会以及经济推进的各方面功能发挥不足;对应的文物科研及办公等基础性设备不能保证安全,考古研究院应该具有较高水平的设备环境以及陈列环境、科研环境、信息以及管理环境。不过,目前的考古研究院环境较为杂乱拥挤,很多的基础性设备较为落后,很多非常珍贵的大型文物也还是依靠扛手抬来运送,这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及不安全因素。

三、文物考古工作突破口提高

1.持续提升文物考古人员的自身素质

近些年,科技水平不断的进步,各式各样的技术与科研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这不仅仅是为文物考古工作提供非常丰富的相关资料,也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契机。现有的各类经验已经不能满足于当下工作的各种需求,而且现今社会一直在提倡公众考古,提倡广大的人民群众来参与考古工作。因此,对于考古勘探的技术人员来讲,不仅仅只是依靠之前的文物考古经验来固步自封,更多的是应基于各种新技术及考古理论来不断武装自己,持续更新自身的文物考古工作相关知识,以便于在本质上提升自身的各方面业务水平,基于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工作热情,积极的展开各项考古工作。不止是如此,还要合理的引入高科技、复合型人才,创设更为有利的工作环境为专业文物考古人员,应大胆的给年轻人分任务、压担子,并经过各种考古工作的锻炼及培养,促使其能够早日的独当一面,成为优秀的文物考古人员。

2.强化管理

基于文物考古勘探、调查以及发掘工作的高质量管理目的,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文物考古法律规定,在进行大型的文物考古时,相关的发掘单位应该主动的申请当地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并在得到许可之后,在展开各项考古指挥,并确保工程在许可范围之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区域展开相关的考古调查以及勘探。通常来讲,申请考古勘探的探工资格工作者,不仅仅要具备较好的文物考古基础知识,并且还应该严格的遵守文物考古的各种保护法律以及法规、考古勘探的具体化操作规程,并经有关部门组织和培训,在通过相关考核之后,对合格者颁发对应的上岗证书。也就是说,申请考古勘探领队资格的相关人员一定是要得到文物以及博物馆的专业职称,具备一定的组织展开考古勘探作业能力及水平的。不仅仅这样,对于从事考古靠摊的相关单位也要进行资格的审核机制,对于审查合格的相关单位统一颁发考古勘探的资格证书。并且,对于文物考古勘探工作还务必要严格的遵守勘探作业监理体制,经由监理单位对考古勘探工作的进程展开全方位的监理,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并且还应该构建协调办公室,以确保其负责各项较大型的项目构建中的相关考古调查以及勘探发掘工作。

3.全方位构建现代化考古科研机构

提升文物考古的各项基础设备构建和科研设备的配置,依照文物考古进步的实际状况,逐渐的组建并完善各个考古工作站、文物标本库以及保护实验室、整理场地等基础性设备升级实验、科研与保护设施,以确保各类文物考古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依据文物考古工作自身的实际进步,把各类机制充分落实,持续构建各类规章制度,保障其领队的管理、项目管理以及相关经费运用、资料保管、安全保卫等工作是有章可循的,并有法可依。充分的落实各项考古科学的普及以及报告出版、公共宣传等工作,这样从本质上保障文化单位相关的社会性效益。并且,还应该提升开放程度,强化与地方政府和对应部门之间的联系,争取各个方面的支持,为长期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文化史论文范文第4篇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新文化运动。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文化史论文范文第5篇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新文化运动。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