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木建筑技术

土木建筑技术范文精选

时间:2023-11-03 17:23:21

土木建筑技术

土木建筑技术范文第1篇

在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始准备阶段,相关工程人员要进行项目的规划和项目图表的设计。设计工作应当首先考虑到机电设备安装设置及施工设施的需要。对于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电器设备加以列表,并进行详细分析。在实际的考察工作中,对分析研究之后的各种设备进行预埋件定位,并在设计图表上加以标示。对于机电开关柜的位置应当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后再进行准确严格定位。在图表绘制完成之后,要由机电设备安装的专业人员和土建专业人员进行共同的核对,对于其中存在的异议应当共同加以研究解决,并做好记录。对于其中存在的遗漏应当及时的加以补充和完善。同时,机电设备安装人员应对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结构加以充分的了解,以建筑的结构为基准进行机电设备的安装设计和安装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机电设备安装人员和土木建筑工程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极为重要,只有通过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为整个建筑系统的配建进行指导,从而将工程施工工作做好。在施工阶段,建筑的施工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来进行,当对图纸上标注的机电预埋件和预埋管道以及零配件进行加工制造。土木建筑工程人员要特别留意对于图纸上标注的预埋件的位置和机电设备安装孔上的位置,要确保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对其加以预留。为了防止对建筑墙体进行破坏来进行再次的防水处理,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必须赶在工程施工人员对建筑墙体实行防水处理之前完成,同时这也可以避免墙体破坏之后带来的漏电事故的发生。机电施工人员的工作应当同土建施工人员的工作进度上相一致,并随时做好准备工作,严格按照图纸设计的要求来进行安装。在工作过程中,机电设备安装人员的工作态度要认真,防止马虎大意带来的施工上的遗漏。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建筑管道设施破坏时,应当及时的加以修补。机电施工人员应当及时技术配合土建人员工作,做好建筑工程进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焊接工作。机电工程人员在对电线进行穿管处理时,应当及时的对管内的杂物进行清理,并对其设置保护措施。对机电接地系统的焊接工作贯穿整个土木建筑工程的始终,因此,在进行接地系统焊接时,要时刻注意焊接的质量要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且焊接完成之后,要经过质检部门的检验和建设单位现场隐蔽检查后才可覆土掩埋。在机电施工完成之后,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应做好对已安装机电设备的保护工作,防止自然或人为因素对机电设施的损坏。

2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2.1材料不合格

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或者赶工期的需要,对于机电设备和材料的质量不加规定,因此就导致了许多的机电设备和材料无法达到机电设备安装的要求,从而影响土木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土建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工程开始之前,就要对机电设备和材料进行质量上的检测,对设备和材料的型号、规格和性能参数加以确认,看其是否满足准备工作中设计的要求。对于主要的机电材料应当要求商家出示合格证明和质量证明书以及相关单位的质量检测书,对于其中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直接退回厂家。施工过程中,机电工程人员应当对设备加以全面的检测,看其是否存在人为的损坏或者缺陷,避免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人为的损坏。施工单位的设备保管员应当严格遵守对设备存放场地的规范,避免因存放环境的原因而导致的设备无法正常使用问题的发生。

2.2人为原因

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对于设备的安装和焊接存在着偷工减料的现象,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的疏忽,造成相关工作细节的遗漏。有的机电工作人员不具备这一方面的专业技能或水平,导致其在水电工程的质量水平下降,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在机电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原先的设计图的要求来,导致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机电设备安装位置与设计图产生错位,为建筑以后的安全埋下隐患。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监管和施工完成之后对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检查工作。做好施工设备管理工作,土木建筑工程部门和机电设备安装部门应当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机电设备安装的严格规范系统,对机电施工人员进行严格要求,并且将责任分化到个人,加强对于机电设备安装人员的监督工作,使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相关设备和材料的安装工作,防止出现工作疏漏,将水电安装工程中的人为失误率降至最低。

2.3预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机电施工过程中,对设备和材料进行预埋时,进户预埋管不符合质量要求,出现用薄壁铜管代替厚壁铜管的问题,有些机电材料的预埋深度不够,与图纸设计的预埋深度偏差太大,进户管的防水处理与地下室的墙没有很好的衔接等问题也时常存在,为土木建筑工程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对其加以解决。在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室外进户管嵌入式处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进入家庭的埋管以厚壁铜管和PVC管作为标准。在进行预埋工作的过程中,机电设备安装工作人员和土建工作人员之间要加强信息的分享,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沟通交流。预埋工作的首要工作就是对地坪的高度进行标准化规定,埋管的深度不宜超过七十公分。对于预埋过程中对于绕弯的地方需要借助于电焊的处理,在墙上呈纵向分布的管线应当与上方水平的管网线垂直。此外,监管人员要对进场管材的检验进行严格对待,确保进场的所有材料都能符合土木建筑工程对于机电设备的质量要求。同时,在进行预埋钢管进行上墙拐角时的弯曲时,要借助于弯管机,而不是用其他不合理的方式(比如焊接等)加以解决。预埋钢管的质量也应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其在预埋过程中不会出现凹陷,裂缝和焊接上的明显问题。保证预埋管道的半径不宜过小,大于所使用的电缆所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同时钢管本身的弯曲度不宜过大,一般规定要不超过管道外径的百分之十。此外,还要做好对于机电材料和设备的防水工作,对于其中存在疑义的地方,应当请教专业的防水人员,以防止机电设备因防水措施不佳而导致的漏电事故。

3结语

土木建筑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当前发展形势下,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应结合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及其相关特点,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我国土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加强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探讨和研究。

1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特征

优化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相关技术实施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质量要求逐步提升,近年来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愈发引人关注。在应用及优化相关技术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必须要深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特征及具体实施要求[1]。结合现阶段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情况可知,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强度大,其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施工技术质量具有很高的要求,且土木工程混凝土可为整个施工创造便利化条件,施工便捷,但需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配置、浇筑和养护等工作环节,还需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为节省混凝土结构施工成本,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安全保障。另外,对于土木工程中的一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而言,在对其施工时由于混凝土结构内部水化热无法及时排出,凝土结构外部和内部温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会产生施工结构裂缝。鉴于此,在对土木工程中的一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浇筑作业时,需要一次完成浇筑,而且在混凝土配料工序上,要考虑混凝土结构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如水灰比、外加剂、砂石骨料等。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现状

2.1混凝土材料质量强度不达标,导致自缩或产生结构裂缝。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材料,混凝土强度能够直接反映土木工程建筑强度,而混凝土强度又与前期施工原材料配置比例和后期施工养护等工序息息相关。目前,我国部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材料质量不达标,导致混凝土结构自缩或产生结构裂缝。因不同土木工程对于混凝土生产和配置的参数要求不同,若在施工时技术人员加入的水和砂石的比例不当,施工时没有按既定规范配置混凝土,或在混凝土浇筑时没有充分搅拌施工原材料,养护过程中未进行适当的养护作业,这些失误都有可能引起施工质量问题。

2.2材料配制不当,为施工留有安全隐患。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是由多种具有不同物理特性的不同原材料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其中包含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及水泥等,这些不同原材料都需要严格的配置比例,如果在施工中上述原材料配置不当,随着混凝土水分的蒸发,一旦蒸发量>混凝土结构自缩值,则会使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中产生裂缝。加之,目前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时,减水外加剂会对混凝土自缩值产生影响,若矿物掺合料过大,则会提升混凝土自缩值,为后续施工留下安全隐患。

2.3施工工序不严谨,施工质量不高。施工工序合理与否,事关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和效益。据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特征可知,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要求高,水泥强度、水灰比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结构质量产生影响。尤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序要求更严格,但目前我国一些土木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工序不严谨,建筑企业盲目为了追求速度和效益,缩减施工工序,如在混凝土搅拌水化过程中,水泥会散热,若这部分热量无法及时散失而在混凝土结构内部集聚,则会在其内外部巨大温差作用下,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影响施工质量。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3.1进一步规范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配制、搅拌工序。土木工程建筑中,由于混凝土具有自缩功能、约束力较强,因此混凝土施工会产生水泥水化热问题、溢水问题及施工结构裂缝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成因及具体危害,要充分认识混凝土结构的特征和施工技术要求,进一步规范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配制、搅拌工序。鉴于混凝土材料质量不达标、材料选择及配制方法不科学、人为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等现状,技术人员首先应按照如下图流程设计和优化总体的施工技术组织流程。然后,在上述优化流程基础上,要重点加强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配制于搅拌。一方面,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前要做好水泥选择工作,根据水泥强度及水化热反应,通过现场试验选择C20、C25、C30三种具体的级配,并尽量选择碎石和砂石为辅料,配置不同功能的添加剂,如下表1为常见的三种水泥级配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配比实验所得混凝土配比参数。此外,在配置混凝土原材料过程中,应检查并及时剔除与工程要求不相符且质地、级配等参数均不满足施工要求的骨料石子等,并严格对细骨料的含泥量、细度模数进行严格核实,确保其含泥量≤3.0%,细度模数应保持在3.7~1.6之间。搅拌混凝土时,应遵循“适量”原则,根据施工制度要求确定混凝土搅拌量、搅拌顺序、搅拌时间等,做好搅拌机卫生清理工作。当同一批次砂浆充分卸载后,方可进行后续搅拌作业;一旦出现砂浆流失状况,应及时投料补浆或调整混凝土用量。

3.2加强对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检测,控制其温度应力。在混凝土施工时,除了需要严格控制水泥用量,有效释放混凝土中的热量外,还应避免在高温环境下浇筑混凝土作业,可采取“蓄水法”、“暖棚法”、“遮盖物覆盖法”等常见降温措施,使混凝土材料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与此同时,为了充分释放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控制和约束作用力,施工时需通过设置有效的滑动层,缩减混凝土厚度,尽可能减少来自外部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巨大约束力。在此基础上,可分别采用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无损检测技术、混凝土缺陷测试三种技术手段,利用超声回弹综合法,对混凝土结构的回弹值进行测定。

3.3重视和规范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工作要切实依据具体浇筑规范标准进行,为了避免产生施工裂缝,振捣设备的配备要做到插电均匀。当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后,技术人员需反复抹压作业,然后采用保鲜膜或塑料袋对抹压完毕的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护。在此阶段,还需定期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洒水,防止其由于水分的不断蒸发而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因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土木工程建筑最终的施工质量,因此在高度重视和规范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工序前提下,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初步质量检测和后续复检工作,结合工程外部环境,规范作业工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4结束语

伴随着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竞争,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结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需求和要求,而在土木工程结构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尤其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日益多样化,所以通过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无损检测及混凝土缺陷测试等方法,进一步规范混凝土配制、搅拌生产工序,控制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可减少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病。

参考文献

[1]钮依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风,2019(8):99.

[2]张子照.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居舍,2019(8):69.

土木建筑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坍塌;土木结构;救援;消防

土木结构建筑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广泛存在于农村和少数民族聚集区。由于土木结构建筑存在强度差,稳定性不高等缺陷,在地质灾害面前极易造成坍塌,破坏力大,极容易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在历次地震救援中,发生于偏远山区较多,这类地区由于传统土木结构房屋多,因此,容易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本文将以土木结构建筑坍塌为研究对象,探索土木结构建筑坍塌救援的程序和救援技术,为消防救援队伍提供技术支撑。

1土木建筑坍塌特点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土木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少,土木结构建筑主要以民房的形式存在于乡村和以殿堂楼阁等古建筑的形式存在于风景名胜区[1],同时又以我国西南部少数民族聚集区尤为集中,这些地区往往都地处偏远的山区或人员稀少的地区。这些土木结构建筑受到人为或自然不可抗拒的破坏造成建筑物坍塌呈现出与其他建筑结构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1.1屋顶受力好

土木结构建筑通常以土质材料为墙体,木质材料为梁或柱子作为受力结构。这类建筑的墙体整体性差,受外界环境影响极大,在外力的作用下,内外墙体容易遭到破坏而整体倒塌[2]。但是,由于土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大多由榫卯连接,连接牢靠,且在受力时,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和摩擦滑移,使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效果,在外力作用下吸收一定的能量,减轻结构的影响,因而屋顶能保持较好的完整性。

1.2耐火极限低

当土木结构建筑受到火灾的破坏时,屋架由于是木制材料,极容易受到烧毁,随之发生整体坍塌。传统土木结构建筑的整屋木材用量多,火灾荷载大,而且大多建筑年代久远,木构件极为干燥,其表面涂刷油漆,发生火灾时,极容易形成剧烈的燃烧,短时间就会因失去承重能力而垮塌。

1.3坍塌无规则

坍塌无规则是指土木建筑的承重构件如木质梁、木质柱、土坯间墙等受力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受到粉碎性的破坏,坍塌时,整体呈现一堆废墟的形式。分析其原因,这类建筑以土坯墙为围护隔断,抵抗外力效果差,整体受力效果不强,在受到地震、台风、爆炸等外力冲击时,墙体容易造成粉碎性破坏,相互堆叠,从而形成无规则形[3-4]。

1.4救援难度大

这类建筑往往位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山区,且建筑密集、路况复杂,同时救援设施缺乏、水源稀少。在受灾初期难以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出警过程中受到崇山峻岭、远离城镇、道路狭窄的影响,消防车很难接近救援现场,抢险救援战斗展开困难。当发生火灾时,即使靠近河流、小溪、池塘等天然水源,但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消防车辆等大型设备无法靠近,取水困难,救援器材难以及时运抵救援现场。

2土木建筑坍塌救援技术

对于土木结构建筑物坍塌的救援任务,其首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各级指挥员必须针对事故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现代抢险救援器材装备作用,运用多种技战术手段,在第一时间搜寻和抢救被困或被埋压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但由于土木建筑有自身的特点,救援技术与其他建筑物坍塌的救援有不同之处。

2.1搜索技术

由于土木结构建筑以一层的小平房为主,没有高大的建筑,在坍塌后人员往往围困在距离表层较短的浅层区域,所以救援人员不适宜深入坍塌物现场搜索,防止破坏现场,对埋压人员造成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距离坍塌现场不远采用仪器探测,如采用雷达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可以避免人员进入废墟对埋压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可以采用两条以上的搜救犬开展搜索,搜索犬质量轻,不会对浅层埋压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两条犬可以相互验证,确保搜索的正确性[5]。由于土木结构建筑坍塌造成人员被困以表层和中层被困为主,深层被困人员相对较少。对于表层被困人员的搜救除了利用上述方式外,还可利用特定紧急呼号进行。救援现场移动电话系统向该地区的所有手机发送警讯,启动手机铃声。同时救援人员关掉自己的手机铃声,通过被困者的手机铃声判断大致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开展救援。

2.2支撑技术

支撑技术进行救援工作时的安全保障,既是为了减少幸存者和救援人员的危险,也是防止二次坍塌或连续性倒塌给幸存者带来二次伤害。对于土木结构建筑而言,主要用到的支撑技术有横向支撑和垂直支撑。横向支撑用于尚未坍塌的墙体和结构件的支撑。垂直支撑则用于开辟生命通道和支撑废墟。但是由于是土木结构,稳定差,在支撑过程中应当考虑采用木方和木板进行,不宜采用顶撑力过大的钢结构套具,不适用于重型救援工具。

2.3破拆技术

破拆技术是开辟救援通道的重要手段。在救援过程中遇到的不能移动的建筑废墟构件,或压在幸存者身上的大型构件,必须进行安全有效的切割、钻凿、剪断等。救援时可以用无齿锯、链锯等工具将木质的梁、柱、楼板等分离、断开。液压的破拆工具组可以将板、柱、管等材料切割,分离。用剪切钳、切断器等工具将金属板、条、管等材料断开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破拆工具,以达到最佳的破拆效果。在开展土木结构建筑破拆时,使用机械设备开凿救援通道时,要特别注意观察要周围建筑构件的破损程度,留意安全程度,防止因机械振动引发二次倒塌的危险,造成救援人员自身的被困。

2.4挖掘技术

坍塌现场被困人员仅是被局部的倒塌物卡、压住,或是跌落在倒塌废墟的上部,因伤势严重无法逃离险境而被困,对此救援人员应采取措施,使其尽快地脱险。由于埋压人员就存在于浅层,因此不适宜采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挖掘。在坍塌现场,当确定有人员埋压时,应该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进行。不适宜采用大型工程机械进行挖掘,防止产生二次伤害。在事故救援的收尾阶段,确认没有被困人员,可以采用大型工程机械开展废墟的清理,加快灾情的处置效率。

2.5医疗救助

现场医疗救护是在救援现场对营救出来的伤员采取一些快速、简捷的医疗措施,以挽救其生命,防止伤情进一步恶化,最大程度减轻伤者痛苦。这个过程的医疗救助往往是在专业医疗救援队伍未到场之前展开的,开展救护时要求灵活掌握,按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顺序抢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防止伤情扩大化。除了身体的及时救助外,还需要对把被困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建筑物坍塌对伤员的心理打击是巨大而深刻的,不仅承受着巨大的肉体痛苦,还要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心理震撼。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的同时,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最大限度降低伤员的精神压力。

3土木建筑坍塌救援装备配备

由于土木结构建筑坍塌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使得消防救援队伍在开展救援时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区别于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房屋坍塌的救援行动,在其装备上应具有以下特点:

3.1装备轻量化

土木结构建筑往往位于道路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地区,海拔高,路况复杂,特别是古建筑坐落于崇山峻岭、陡峭悬崖之间,消防车辆难以到达现场,装备运输困难,需要徒步行进较长的距离。同时,由于装型装备对于土木结构建筑坍塌不适用。因此,在开展救援过程中,应该携带轻型救援装备。同时,减少重型装备的使用,土木结构建筑坍塌的废墟难以支撑重型重装备,以防引起次生灾害。

3.2充分利用搜索装备

由于土木结构建筑坍塌造成人员的埋压往往在表层和中层,深度埋压的被困人员不多见,因此不适宜大量的搜救人员进入坍塌现场开展搜救,适宜采用现代所搜装备进行搜救。因此,救援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蛇眼探测仪等搜索手段,在重点区域反复搜寻被困人员[6-7]。同时要充分利用特定紧急呼号技术进行准确的人员定位与救援。

3.3加强装备的实用性

对于土木结构建筑救援,受到地形、距离的限制以及坍塌特点,救援现场对救援工具的需求是多样的。要求重型工程机械具有较好的适用,能实现一机多用,适应多种复杂的险情。要求救援装备多用途,设计时通过预留接口或者设计多种工作头的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4结语

土木建筑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与一般的技术不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不仅仅是涉及到自身的专业领域,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工作的执行,否则很容易导致工程的不协调。在现代化的建筑工作中,土木工程隶属于一种综合性的项目,涵盖了很多行业的工作。此时,要求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必须走多元化的路线。一方面,技术体系要更加的完整,能够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应用相匹配的方式来解决;另一方面,技术操作手段要更加的灵活,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运用差异化的技术手段来完成工作任务,不耽误工期和质量。由此可见,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拓展空间较大,日后需深入的探究分析。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与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地方的土木工程都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不仅政府和企业参与其中,很多地方的土木工程建设甚至是呈现为群体的趋势,虽然预期目标较好,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土木工程,都可以在效益、价值、口碑等方面获得多赢。目前,有很多的土木工程建筑,从开工阶段,就选择了错误的技术,自身的创新程度也不够,直接导致工程在具体的施工层面上,走向了恶性循环的道路,最终的损失惨重,对国家、社会、消费者都产生了恶劣的影响。针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掌握今后工作方向,减少不利影响因素。

1.1特点分析

就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本身而言,其拥有的特点是比较多的,且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依靠完善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建设出较多的优质工程,提高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同时,还要将效益巩固。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该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基本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选择应用差异化的技术手段来完成。土木工程不仅仅是划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同时还在商业工程、工民建筑、民用工程、社会工程等方面具有较多的类别,此时想要将技术更好的发挥,就必须选择灵活的手段来完成[1]。第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在研究的过程中,具体的方向比较多样。从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越来越关注专业化水准,任何一项工作、技术的执行,都必须保持足够的专业态度、能力、体系,否则很容易对目标产生威胁。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支比较多样,每一个施工组成部门,都具有独特的技术内涵,所以后续的研究空间是比较大的。

1.2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作为国家的支柱性行业,在很多方面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的核心,倘若技术本身出现了问题,那么后续的工作将会面临更加严重的隐患。综合来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部分的土木工程,其使用的技术内涵,并没有达到先进性的特点,该现象的发生,与经济因素具有密切的关联,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彻底的改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内容。第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体系、理念等方面,都需要得到较大的革新[2]。我国当前走的是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全国范围的所有工作予以积极的配合,才能在日后得到理想的成绩。可从土木工程的角度来看,施工技术保留在传统层次上更多一些,还没有开展大量的创新工作,导致对国家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

在现阶段的工作当中,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实施持续性的创新,由此来完成整体技术体系的优化,从而将社会价值、国家价值提升,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个人的利益。

2.1强调创新理念

对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而言,其在创新的过程中,主观上的创新理念是核心部分,也是重要的指导部分。建议在日后的工作当中,利用系列的手段和方法,进一步的强调创新理念。首先,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实施,应该保持以民为本,绝对不能对周边的人文社会、自然环境、固有建筑物等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保持和谐技术的应用,由此来得到更多的认可、支持。其次,具体的技术手段实施,应以简洁、有效为主。以往所使用的技术,不仅在内容复杂,同时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与国内社会需求不符,导致很多工程表面上号称高技术、高水准,实际上的质量却并未提升[3]。第三,在理念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可持续发展融入进去。例如,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使用,应将工程的使用寿命有效增加,日后的维护工作需要更加的便捷、高效,提高工程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的同时,还要为使用者提供更舒适的环境以及更多的功能帮助,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2.2完善创新机制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工作中,客观上的创新机制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我们在主观上的态度明确后,需要将客观上的工作良好执行,否则无法在多个层面上有效开展工作任务,最终的成绩也会非常表面化。建议针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建立完善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机制,创立企业自己的团队,研发具有企业发展特色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形成企业内部发展的核心技术[4]。现如今,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而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普遍面临着素质低下,专业的技术水平并不高的局限,这就要去企业在发展中要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引进,并加强对现有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开展各类培训课程,聘请各个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并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鼓励奖励政策,对做的好的员工进行鼓励[5]。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企业要加强监督,保证各项技术完整落实。

3总结

本文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展开讨论,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很多地方在技术创新方面都投入了较多的努力,整体上取得成果显著,改善了当地的土木建筑现状,跳出了固有的困境。日后,应针对技术创新、应用开展深入的研究,推动土木工程向前发展,为国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峻.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J].江西建材,2015(17):106.

[2]王斌,张宏博.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J].科技经济导刊,2016(03):101.

[3]王杰.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以及创新探究[J].四川水泥,2016(04):241.

[4]韩永召.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J].智能城市,2016(05):199+201.

土木建筑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创新

1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

1.1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情况会出现水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突然的出现在混凝土的内部的,随着热量的不断产生会进行释放,开始的时候混凝土的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水分,这种水分很难得到挥发,这就会造成内部和外部的温差比较大,并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如果混凝土的承受力小于这种拉应力时,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裂缝,如果在混凝土的表面搭配了钢筋,就会使得内外的温度差加大,这样会使得温度裂缝更加的容易产生。

1.2混凝土收缩

在水化热的作用下,混凝土在初期的时候使得余热褪去,如果到后期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会慢慢的进行蒸发,如果外力的作用不会产生影响,混凝土就会产生收缩和变形的现象,本来该收缩变形的部位会受到内部钢筋进行制约,这就会使得混凝土内部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如果出现的混凝土数值允许力比较高,就会更加的容易出现温度裂缝。

1.3温度突变

很多时候由于太阳会对其暴晒,在已经浇筑完成的土木工程中,会导致暴晒的混凝土的温度比较高,在这些位置的内部的温度就会不断的增长,受到混凝土本身的温度闲置,就会使得一部分的拉应力不断的增加,从而出现温度的裂缝,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好了以后,如果突然的出现冷空气,使得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不断的降低,温度的应力会达到一定的顶峰,就会出现温度的裂缝。

2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2.1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土建的工程项目会不断的增加,也会出现了跨国协作的现象。建筑施工技术要不断的先进,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快速的吸收,需要不断的对技术进行创新,也是保证企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对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够保证土木建设工程达到最优性,从而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各项竞争力,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有利于获取更高的利润

任何一个单位的最终的目的就是盈利,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只要相关的企业对人才进行不断的培养,并培养专业的施工队伍,对相关的机械设备进行不断的更新,对其进行一定规模的投资,这样实际上可以降低相关的成本。要想保证企业的快速的进行发展,这就不断的创新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需要对相关的技术进行不断的创造,对旧的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并进行合理的创新,对效率水平比较低的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从而使得建筑施工效率进行不断的提高,保证工程建设能够更好的进行,从而保证建筑材料能够充分的利用,节约了相关的成本。

2.3有利于当今时代的发展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建筑行业能够快速的进行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市场经济竞争的不断的发展,全球的的市场进行不断的合作和开发。首先,我国的施工技术从全世界的技术进行相比是比较落后的,只有对相关的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赶超世界的技术,从而提高在全世界的竞争力;其次,我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自主的创新,从而保证我们的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并符合我国企业的发展发现。作为施工技术的相关工作人员,要从相关的创新的角度上,要更加合理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

3.1完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体系

随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显现了很多的问题,如果想有效的解决相关的问题,相关的土木工程的企业要结合自身的需求,要不断的对创新体系进行完善,并能够创建相关的完善的队伍,对于特殊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保证相关的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在我国现在的市场的经济下,相关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换代,但是实际上的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这就需要在实际上提升专业的技术水平。相关的土木工程的企业积极的吸收大量的技术人才,并定期的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培训,可以邀请比较技术先进的人员对其进行高度的培训,吸收比较经验丰富的相关经验,从而能够提升施工人员的相关的专业水平。另外,企业要结合相关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从而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3.2加强对创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土木工程企业要改变传统的观念,要不断的对技术进行创新。在实际的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很多的施工技术,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对技术不断的告诉重视,从而保证各项施工技术能够适合相关的建设要求。要想研究出新的施工技术,就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相关的技术进行不断的改善和更新,充分的了解相关的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在应用施工的新技术时,要重视相关的环境保护,从而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3.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策略

要想创新土木工程的建筑施工技术,首先就要制定明确的创新理念,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树立创新的理念,在施工的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上都要对其进行高度的优化,并对相关的建设技术进行高度的控制和分析,从而保证整个实践的过程中都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企业要根据相关的技术研究进行合理化的小组分化,从而保证相关的人才能够为企业的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土木工程建设的技术创新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奠定了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就是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在建筑企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对相关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在提高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水平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