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工作意见

社区工作意见范文精选

社区工作意见

社区工作意见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充分发挥社区在传播廉政文化中的基础作用,把加强社区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培育社区廉洁价值观念,广泛开展社区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大力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为推进名城建设夯实思想保障。

二、工作内容

1、全面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完善社区反腐倡廉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大会、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等议事、协商组织,制定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等制度;完善居民利益表达机制,规范居务公开栏,发挥居民意见箱、社区曝光栏、“先锋观察哨”、网上“民情天天看”等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平台作用,切实保障居民群众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2、大力开展社区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把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和谐社区建设总体布局中,与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与社区党建、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经常性紧密结合,与全国、省级、市级三级和谐社区创建紧密结合,统一部署,相互促进,有计划、分层次、全方位地推进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依托社区优势,突出社区特色,以创造性的思路、举措和方法扎实推动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3、继续抓好廉政文化进社区阵地建设。开发建设有特色的社区廉政文化阵地,打造社区特色廉政景观。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小区中心广场、出入口、主要干道、居民楼道、社区宣传栏等地方和设施,通过悬挂反腐倡廉格言警句、漫画、廉政公益广告,重点宣传廉政时事、勤廉事迹、警示案例、党纪条规等内容,营造浓郁的社区廉政文化氛围。

4、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突出文化特色,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运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化载体,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新颖、活泼和有趣味的形式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鼓励社区在“社区艺术节”、“社区邻里节”、“社区体育节”、“道德讲堂”等影响大、参与居民多的群众活动平台,穿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居民的廉政文化节目,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倡导社区党员、群众担任廉政义务监督员和宣传员,协助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在社区内营造“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新风尚,促进全社会形成“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工作要求

1、强化思想认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开展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紧密配合本地纪检监察机关,把握社区廉政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坚持求真务实,做到持之以恒,行之有效,形成长效机制。

社区工作意见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以社区党的建设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导向,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以社区稳定为基础,以居民满意为标准,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为建设和谐敦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居民生活的“家园”,是党和政府在城市的工作基础和执政基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平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阵地”,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载体。加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为目的,以社区居民满意为标准开展社区工作,让社区居民在社区发展中得到实惠,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中实现自身发展。

2.立足基层,加强基础。着眼完善社区功能,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工作条件,改进社区管理与服务,夯实社区工作基础。

3.整合资源,共驻共建。充分调动社区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实现社区资源共有、共建和共享。

4.扩大民主,和谐共享。坚持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社区实际,从社区居民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三)主要目标。

通过努力,全市城市社区普遍达到和谐社区建设要求,至少有1-2个社区跨入全国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行列。和谐社区的标准是:

1.居民自治。社区居民在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中当家作主,民主程序完善,形成党领导下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成为“民主社区”。

2.管理有序。社区依法管理,各类组织体制合理、职责明确,民情反映、民主协商、矛盾调处等各种机制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单位共驻共建,成为“法治社区”。

3.服务完善。社区服务设施齐全、服务机构完备、服务队伍健全、服务内容多样、服务手段创新,能为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满意服务,成为“惠民社区”。

4.治安良好。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落实,社区秩序井然,居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平安社区”。

5.环境优美。社区内建筑、设施、能源、绿化等符合环保要求,环境卫生整洁,居民普遍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生态社区”。

6.文明祥和。社区居民崇尚学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遍开展,文化生活丰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人与人和谐相处,成为“人文社区”。

二、完善社区组织体系

(四)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按照“一社区一支部”(总支、支部)设置社区党的组织,建立楼院党支部和单元党小组,全面实现党在城市社区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健全完善社区党建联席制度,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协调驻社区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在职党员的双重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社区流动党员登记站和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站,加强和改进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员和新经济组织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两推一选”,把熟悉城镇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德才兼备、密切联系居民、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选拔到社区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有条件的地方要以公开推荐方式产生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其他委员候选人,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书记差额选举的办法。

(五)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居民(成员)代表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会为基础的居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好社区工会、共青团、妇女、残疾、老龄等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规范社区决策议事范围和程序。涉及居民重大利益和属于居民自治范围的事项,须提交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要大力推行居务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组织居民依法开展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逐步推进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参加直选的居民达总人数的80%以上。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科学划定城市新建居民小区、旧城改造、城郊村“村改居”区域的社区范围,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确保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不留空白地带。

(六)加强社区民间组织建设。按照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大力培育社区救助、慈善、文体、科普、治安、维权、调解等各类民间组织。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部门对口培育、社区牵头组织、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机制,进一步放宽登记条件,简化社区民间组织登记程序,配套建立诚信自律、信息披露、绩效评估和分类监管制度,保障社区民间组织有序发展。确保每个社区有两个以上群众文化文体、社区服务、维护权益、捐赠类社区民间组织,一个以上能较好地承接政府社会事务的专业性社区民间组织。进一步理顺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的关系,充分发挥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积极开展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七)健全社区组织良性运行机制。坚持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明确社区内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工青妇组织和社会组织及驻社区单位的职责,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为主体、其他社会组织(单位)相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组织良性运行机制。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属于政府有关部门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不得摊派给社区组织,对社区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依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经市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审核批准后,通过签订协议、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的方式,有偿委托社区组织承担。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对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的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积极支持配合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并自觉接受其指导和监督。

三、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八)积极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覆盖。坚持关注民生、为民服务,进一步健全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困难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网络、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及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网络。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优势,继续协助政府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受理、调查、申报等服务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在每个社区服务中心设立“爱心超市”等慈善机构,建立捐助接受网络,并加强规范管理。要逐步开展残疾人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医疗保健、康复训练、就业指导等服务项目,努力营造关心残疾人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建立机构养老和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培育养老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机构养老规模。同时,要依托社区市民学校、老年活动中心开展老年人教育、健身、娱乐等活动。开展社区老年人结对帮扶,倡导敬老养老的社会风气。尤其要关心“空巢老人”和贫困老人,依托社区进行日常生活照料,满足他们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面对面的社区就业服务。要把社区安全保卫、卫生清洁、公共环境绿化、公共设施维护、停车场管理等社区公益性岗位整合起来,优先安排社区下岗人员就业。要广泛开展就业培训、就业咨询、小额贷款、劳务派遣等服务项目。落实好社区卫生服务。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切实搞好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活动,加大社区警务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力度,做好社区禁毒工作,维护社区消防安全,强化社区治安防控机制和应急反应机制,加强封闭小区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购买岗位和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进社区公共服务手段创新。

(九)健全社区志愿服务机制,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建立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和服务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市、镇、社区三级志愿者服务组织网络,广泛动员社区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参加志愿者队伍,优化志愿人员结构,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创新邻里互助、单项服务、包户服务、设点服务、时间储蓄等志愿服务形式,探索社区志愿服务新模式,支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社会救助、优抚、助残、就业、医疗、文体、老年服务、社区安全、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普法、科普、社区健康管理等服务活动。以镇或社区为单位开展社区志愿者注册工作,社区注册登记志愿者人数达到居民总数的15%以上,实现社区志愿者服务的经常化、制度化。加大宣传力度,推荐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志愿人员典型,营造重视、支持社区志愿服务的氛围。建立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使志愿者也能够得到其他自愿者的服务。

(十)推动社区资源共建共享。建立邻里互助服务机制。以互助互爱、邻里和睦为主导,鼓励并支持社区居委会组织动员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利用各种服务形式和载体,倡导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等各类公益活动。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整合社区服务资源,以服务养服务、以实业促事业,建立多渠道的社区服务投入机制,走政府鼓励、社会创办、自主运作的社区服务产业化新路子。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通过多种形式投资兴办购物、餐饮、家政、维修、医药保健、中介等社区便民商业服务,加强社区服务业特色(区)建设,做好社区服务业网点规划和建设工作。推动驻区文化馆、图书馆、公园、学校等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为居民群众提供文化学习、文体教育、休闲娱乐等场所。鼓励和扶持社区内及周边有关单位和实体按照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提供多方位社区服务。对非赢利性社区服务项目,政府有关部门要降低开办门槛、简化审批手续。对赢利性商业社区服务项目,工商、税务等部门要落实优惠政策,促进社区服务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支持社区开展自主性社区服务,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四、改善社区基础设施

(十一)着力解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中组部等10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民发〔〕85号),把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纳入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规划,统筹协调解决。已建社区未配置和租借办公服务用房或配置面积不足的,通过整合、调剂、改造、新建、扩建或置换等方式予以解决。对企业以外的单位型社区,由所在单位无偿为社区提供办公服务用房。对“城中村”改造中新成立的社区,统一纳入城中村改造安居工程一并解决。旧城区改建和新建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应当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由开发建设单位同步建设。国土、住建、民政等部门应在立项、审批、建设、验收等环节中严格把关,加强监督,确保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纳入规划建设的社区配套用房与住宅小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由政府投入建设,民政部门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出租或改作他用。

(十二)重点抓好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认真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坚持新建、改建、扩建相结合,统筹规划、有效整合社区资源,着力建设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城区和社区相衔接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重点推进“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全覆盖。街道要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要整合办公服务用房等设施,设立综合性服务站。各类社区服务设施要尽可能整合资源、整体建设,集中使用,综合利用,一室(场)多用,一体多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十三)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实用高效的原则,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市民电子邮件系统、有线电视网络、电话系统,优化整合政务信息、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失业救助、民政优抚等政府服务信息,大力开发法律服务、家政物业、商品配送、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社会资源信息,推进政府电子政务、网上办事和社会公共服务进入社区。加强社区办公和服务自动化、现代化建设,推行社区各项工作在同一软件下的信息化管理,着力建设省市县镇社区五级综合性社区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逐步实现五级联网,提高全市社区信息化管理水平。

(十四)大力改善社区公益设施。加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公益设施建设,开辟居民自治组织与政府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沟通渠道,建立和完善解决社区内道路、垃圾、污水、供热、供水、供电、供气、节能环保等实际问题的良性互动机制,推进社区“净、绿、亮、美”。提倡采取共驻、共建、共享、共管的方式,挖掘和整合社区资源,突出抓好包括社区党员活动室、老年人活动中心、工青妇组织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残疾人康复室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活动场所建设,合理规划布局一定面积的居民室外活动场所和健身路径,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娱健身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五、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十五)配足配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按照因事设岗、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通过依法选举、公开招聘等方式,配齐配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鼓励机关干部、事业单位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等经过法定程序,从事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工作,逐步实现社区居委会成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需要,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方式聘用适当人员,承担社区专项工作。

(十六)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进社区开展工作。以社区为平台,规范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要求,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十七)加强社区工作人员培训教育管理工作。建立规范完善的社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制度,并纳入市、镇干部培训整体规划,按年度分层次组织集中培训或轮训。鼓励支持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岗位学习、考录、注册等方式成为专业社工,逐步将有关部门聘用的协助政府管理社会事务和公用事业单位聘用的专职服务人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完善管理办法,实行统一管理。

六、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政府领导、民政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居委会主办、社会各方支持、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成立由党政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与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本地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并落实办公室机构编制,配备专职人员,安排工作经费。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搞好综合协调和服务。组织、宣传、人社、人口计生、建设、卫生、公安、司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等部门,要根据社区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发改、财政、工信、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职责,进一步完善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各级党政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广泛开展与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良好局面。

(十九)完善社区投入机制。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将社区建设经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保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以及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开展管理与服务工作等必要的经费。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和外资以多种形式投入社区建设。建立社区工作经费财政补贴制度,市财政要监督用好省财政从年起每年为每个社区安排3万元人员经费,市级财政也要逐步提高社区工作经费补贴标准,确保社区工作正常运转。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福利不得低于上年度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由市政府核定,并按规定办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所需资金通过当地财政预算安排解决。切实加大财政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相关部门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协作,统筹安排,逐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社区工作意见范文第3篇

辖13个镇、120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按照“完善城市居民自治,人口16.5万人。近年来。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目标,精心组织,真抓实干,社区基础建设力度显著增强,社区功能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年11月,全县社区建设与撤村并村同步启动,乾佑镇城关村成功实行了村改居。年按照充分发挥社区功能、促进社区自治管理的要求,将原城关社区与外来新居民整合成立了迎春、仁和社区居委会。目前,全县成立了2个社区居委会,下设40个居民小区,辖区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17546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45人,志愿者组织10个350人,办公用房共3130平方米,活动场地共1300平方米(其中:迎春社区办公用房2530平方米,活动场地1000平方米;建的仁和社区办公用房600平方米,活动场地300平方米)社区建设中,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努力打造和谐稳定的好社区,实现了社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起步向规范化建设的转变。目前,社区职能作用日益显现,为助推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领导得到加强。县发改、财政、公安、住建、民政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城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完善。县上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建立责任分解、层级负责、定期协调、检查通报等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具体问题;选举产生各社区居委会两委会和民主监督委员会,负责本社区建设日常工作的开展;把城市社区建设列入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整体规划,先后制定出台了县城市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县社区居委会选举办法》创建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社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将社区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将经费标准由年5.59万元提高到目前的7.79万元,为社区工作开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二)管理逐步规范。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热爱社区建设事业的青年到社区工作。核定两个社区建设工作人员岗位45个,干部素质提升。从行政、事业单位推荐政治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志愿为居民服务的离退休干部。其中2个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分别由7人组成,监督委员会分别由3人组成。社区设立服务办事机构,其中就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12人、警务室民警1人,社会保障工作站工作人员4人、计生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4人、其他人员4人。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班子平均年龄49岁,其中大专文化2人、高中文化10人、初中文化2人。年以来,全县共有15名社区工作者参加了省、市业务培训,举办3期45人次社区建设工作培训,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显著增强。

三)功能不断健全。启动了县级社区服务中心和仁和社区服务站建设,服务水平提高。投资110.7万元建成了北关村社区服务站。为社区增设了图书室、书画室、室、乒乓室、桌球室、健身房和音乐室,配备了2万余元的音乐器材及跑步机、踏步机、健身椅等文体设施;制定了社区党支部工作制度》社区工作职责》社区主任和支部书记工作职责》等社区工作制度,保障了社区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全面完成了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图书室、最低生活保障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站、计生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指导站、户外健身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

四)活动氛围浓厚。各服务站为主体,社区和谐稳定。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为统领。推进适应居民群众需要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社区服务。开展助养、助学、助残、助困、助业等形式的一帮一”扶贫结对子活动,使210名困难户得到帮助。挖掘发展潜力,拓宽就业渠道,先后解决413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开展以庆“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为主题的文化演出,举办老年人门球比赛、书法、绘画、法律法规图片展等各类活动50场次,组建合唱队、秧歌队、广场舞、太极拳等特色文艺团队15个,形成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二、存在问题

通过几年的努力。但与推进城镇化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管理体制相对落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城市社区工作一直沿用“户籍管理”体制。造成社区管辖范围交叉,加大了管理难度,增加了服务成本。社区目前主要对辖区内老居民户进行管理服务,大量的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农村及外地流入人口等“新居民户”基本没有纳入管理服务范围。特别是对那些不在户籍地居住的空挂户”管理,如计生对象的跟踪管理服务等难以到位。加之,社区单位和人员目前缺乏社区管理概念,对开展“共驻共建”工作配合少、支持少,形成了管理上的空洞”

二)定位不准、力量薄弱。什么都往里装”职能错位,影响社区服务质量。按《居委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实际上“社区是个筐。造成社区居委会这个自治组织成了政府的下属机构,承担着大量的行政管理职能。每个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仅有7名专职工作人员的编制,以居委会干部为主的社区工作人员忙于完成任务指标,应对各种检查,许多日常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社区面临“责权不一”即责任大,权利小)事费不一”即事情多、经费少)等问题,影响了社区加快发展的步伐。

三)经费投入亟待增加。由于设施条件差,社区工作运转艰难。社区管理经费的主要渠道是居委会房产租赁收入。年久失修,租赁收入增长幅度小,满足不了日常经费支出的需要。虽然县财政有相应补助,但仁和社区和迎春社区工作人员(包括24个小区主任)工资、办公费、书报费每年缺口均在5万元以上,不利于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工作深入开展难度较大。

三、建议及对策

一)抓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支部各项制度,增强社区凝聚力。抓党建促社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深入开展“千名党员进社区”活动,实践中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推动社区工作深入开展。加大与共建单位的交流,形成社区为主、部门单位共建为辅、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建设局面,促使更多的人力、资金和资源投入社区建设领域,共同打造富有特色的和谐社区。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社区环境。进一步完善社区发展规划,改善社区环境。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绿色社区、学习型社区等活动。完善社区设施建设。配备电脑、图书、体育锻炼器材、文艺演出服饰等配套设备,搭建文体活动平台,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定期举办树木领养、爱我家等活动,建设文明整洁、清新舒适的美好家园。系统全面设置小区标志和美观简明的交通导示系统,以便客人方便来访。

三)整合基层办事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完善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政府部门在社区的基础办事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积极开展社会养老、敬老爱幼服务活动,热心做好弱势群体、困难家庭的生活保障工作,为居民排扰解难;搭建社区促进就业服务平台,通过上门服务、推荐岗位、网络服务等,帮助居民实现创业、就业,以优质的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

四)理顺社区关系。明确社区功能定位,明确社区功能定位。按照中省市社区建设相关文件精神。不干预社区内部事务,不搞行政事务摊派,保障社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上。建设社区管理电子网络,实现与派出所户籍管理系统联网,推广“三级三层一化”即根据暂住人口登记表、用工单位和出租房屋户主履责、发案等情况,把出租房屋划分为“星级出租户、安全出租户、一般出租户”三级进行管理;把流动人口按性别、职业、经济状况、就业情况、原籍住址、年龄结构等进行详细登记后,分层将其确定为“严管层、普管层、一般层”进行管理;同时对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相关资料实行信息化管理,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采集、录入和变更)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社区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管理。

五)下放权力。费随事转”原则,实行社区高度自治。认真落实“权随责走。促进社区高度自治。各部门各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务上大力支持社区工作,赋予社区参与对座落单位、私营企业、个体户的计生、综治、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社会管理权力,保障社区管理、自治活动中有职、有钱、有权,使社区管理、自治工作落到实处,促进社区公共事业快速发展。

社区工作意见范文第4篇

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开展以来,泾阳县通过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社区党员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加大社区党建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增强了社区党建活力。

整合资源,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建立健全了镇党委、社区党支部牵头、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协调议事机构,定期组织召开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围绕辖区内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协调解决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重大问题。探索军民联创、警民联创、校街联创、企街联创的社区共建模式,争取驻区单位的物质援助,实现了资源共享、成果共享。桥底社区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地税所、法庭、中学、工商所、派出所等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组织和引导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充分整合共同资源,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全面发展。

充实人力、加大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采取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的方式,帮助社区发展党员、开展党建工作。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等单位优秀干部中选配28名熟悉社区建设的党员干部充实进社区,组成社区“两委会”,开展党员“举旗帜、践承诺、促和谐、树形象”主题活动,“三为”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目前,全县9个社区已全部设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并为9个社区均安装了远程教育设施,培训远程教育技术骨干18名。

加大投入,保障社区办公活动正常运转。将社区党建工作经费1万元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用于改善社区工作环境以及维持社区日常办公。目前,全县9个社区办公场所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文化活动场所面积均在1000平方米以上。

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构建“文明社区、和谐家园”。一是开展扶贫帮困和志愿服务活动。成立9支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组建“一帮十”扶贫帮困工作组15个。先后为140对(个)留守老人提供购买米面油、洗衣缝被、更换水龙头、购买药品、陪同外出就医等生活服务300多次。二是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和公开承诺活动。针对社区无职党员以及离退休党员,以楼、院、门栋为单位,设立了20个无职党员责任区,安排300多名无职党员参与门栋看管、义务巡逻、民事调解等工作。组织在职党员结合“三为”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做好公开承诺,全县在职社区党员共向群众承诺事项300多项。三是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400余份,开展法律咨询、卫生防疫进社区活动40多场次。定期组织中老年文艺团体开展秧歌比赛、秦腔演唱等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口镇社区积极开展“科技、法律、文体、卫生、道德规范”五进社区活动,云阳社区成立社区合唱队、舞蹈队等四支业余文化活动队伍,他们经常组织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社区工作意见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和引导,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型购房需求;改善和保障民生,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持多层次、多渠道以及适度多元化的住房保障方式,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以规划实施为引导,结合我县资源和环境承载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确保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认真执行上级就保障性住房的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住房建设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提高居民居住质量。

二、目标任务

为不断满足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初步建立起由政府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新市民公寓、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普通商品住房和其他住房组成的为满足不同层次居民居住需求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实现住房建设区域相对集中、供求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平稳的目标。

三、计划安排

(一)建设区域

紧紧围绕建设州南部宜居宜业的现代中等城市的目标,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分片区、组团式推进住房建设,做到建设一片、完善一片、成型一片。城区住房建设优先安排桃江两岸、行政中心周边、城北新区区域的开发建设,重点开发建设体育中心周边板块、四星级酒店周边板块以及双钻名汇(原盐业仓库板块)、竹林居、汽车总站周边板块等项目。

(二)建设面积

年,批准新建住房面积40.26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廉租住房面积0.76万平方米154套;新建公共租赁房0.73万平方米140套;新建新市民公寓0.77万平方米129套;商品住房面积38万平方米;历年来已安排建设计划但至今尚未开工建设的,原计划指标一律作废,纳入今年统筹安排。

(三)建设结构

1、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对单套建筑面积控制性指标的相关规定,并按要求配备停车位(车库),地下车位(车库)数不低于项目总户数的70%;

2、保障性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全部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其中,廉租房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下,公共租赁房和新市民公寓的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

(四)建设要求

各有关单位、部门要加强对住房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节能环保、配套设施建设、安全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指导和服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建设节能环保型住宅;继续加强住房与配套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交付制度,提高居住小区品质,适应居民提升居住质量的要求;加强城市社区功能建设和社区服务,规范物业管理工作,提高物业服务水平,着力建设健康型、舒适型、安全型的住宅小区,着力打造精品小区。同时,加大城市危旧房改造,着力推进“城中村”、“园中村”改造,进一步改善老城区、工业园区居民居住条件。

(五)用地供应

认真落实住房建设发展规划目标,实施节约、集约、高效的住房用地供应政策。按照集约节约合理用地的原则,坚持新增供应与内涵挖潜相结合,严格限制占用耕地建房,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和旧城改造用地,做活增量。

优化调整住房土地供应结构,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土地供应。对住房建设用地实行区别政策、分类供应、分类管理,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给。

四、工作措施

(一)明确部门责任。县房管局应会同发改、规划建设、城管、国土资源、统计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住房建设发展规划编制住房建设年度计划,经县住房建设联席会议讨论并报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后按程序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在规划建设用地、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开发项目立项、施工许可、预售许可等审批环节中应认真把关,加强对住房建设年度计划的监管,全面落实住房建设年度计划。

(二)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力度。国土资源、规划建设、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用地的监管,对超出合同约定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并责令限期开工、竣工;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对于虽然按照合同约定日期动工建设,但开发建设面积不足1/3或已投资额不足1/4,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按闲置土地处置。对不按时缴纳土地出让金的企业不得办理建设用地批准书,并禁止其参与新的土地招拍挂。

(三)着力提高建设标准。开发企业要按照批准的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住房建设年度计划,着力打造精品楼盘,规范前期物业服务管理行为,使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现规范化物业管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