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资本论文

企业资本论文范文精选

企业资本论文

企业资本论文范文第1篇

1“富饶的缺口”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民族文化也丰富多样。此外,贵州省还是全国烟、酒、药材的生产大省,但由于自然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贵州省民营企业经济水平发展长期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薄弱,民营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差,同时贵州投资环境差,外资吸引能力不强,还导致内部资金大量外流。尽管贵州省资源丰富多样,但丰富的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了“富饶的缺口”。

2规模小、发育程度低、市场融资能力弱

长期以来,贵州省民营企业规模小、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企业效益差、偿付能力弱。近几年,贵州省通过不断健全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创新担保方式、完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等举措,多元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但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与省外同行业相比较,民营企业无论从市场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市场融资能力、市场成熟度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会公布了中国工商联评选的最新《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贵州省只有贵阳宏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一家民营企业上榜。

3专业人才匮乏,品牌意识淡薄

竞争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人才是资本,高素质人才是企业的核心优势所在。贵州省可以说是一个老少边贫的内陆省份,信息闭塞,导致了当地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缺少未雨绸缪的竞争意识,这导致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人才储备的意识,忽视人才战略,使得民营企业的人才培养滞后,人才供给不足和对人才的吸引不足,贵州省民营企业人才长期匮乏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贵州省民营企业家的品牌意识不强,对自身品牌的认识和开发也不足,只关注生产经营,忽略了产品品牌的研发。在品牌意识缺乏的基础上,严重制约了贵州省民营企业取得更长远的发展,使其在发展中丧失竞争力。2008年,贵州省一共有9家企业生产的10个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的称号,但除了“老干妈”来自民营企业外,其他9个品牌全部都是国有企业。

二贵州省民营企业资本形成不足的原因

贵州省民营企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如传统落后的经营模式、政策的倾斜、企业融资难、人才匮乏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方面的因素

贵州是一个内陆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实力较弱。贵州省民营企业与省内国有企业相比较,呈现规模小、散沙状、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差、知名度不高等特点。政府没有多余的财政资金投资民营企业,另外政府依靠财政融资能力也较弱,就算政府有多余的财政资金,政府也不愿意对民营企业进行投资,因为民营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全省经济发展效果不是特别显著,政府宁愿大力投资国有企业,如在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中,贵州没有一家民营企业上榜,只有国有企业贵州茅台上榜。此外,政府政策制定者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多数政策以国有企业为重,坚持国有企业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使得民营企业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所有制”的歧视性待遇,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2市场方面的因素

截止2013年10月末,贵州省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0037亿元,比年初增加1679亿元,同比增加了315亿元,同比增长22%;各项存款余额12807亿元,全年新增存款首次超过24000亿元,较年初增加2238亿元,同比增加了659亿元,同比增长了24%。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全省农村信用社存贷款月达50125亿元,其中存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027.66亿元。虽然企业贷款较以前有所增加,但是在贵州省民营企业的发展中,仍存在贷款难的困境,由于贷款存在风险性的问题,所以银行对贷款非常谨慎,特别是对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且成本高、收益低、周期长的民营企业的贷款。银行与贷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不知贷款人的信誉和还贷能力,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考察贷款人的情况,这加大了银行信贷部门的运营成本和风险。此外,民营企业除了遭受到“规模小”的歧视,还遭受到“所有制”的歧视,使得民营企业贷款更加难以进行。在贵州,农村信用社成了金融市场上一个特别有效的正规金融组织。当前,金融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竞争,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贵州省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都是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的,试图获得最大的利益,对风险大、收益小的农村贷款尽量避免甚至不发放,客观上形成多数金融机构的资金只存不贷,从而导致大量资金外流。此外,由于贵州省经济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吸引外资难的问题。

3企业自身方面的因素

就贵州省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来说,多数民营企业都存在着产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企业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管理层次不清晰;传统的家族经营模式不具规模性和计划性,在质量和财务等方面没有严格的标准规范,更重要的是企业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现代管理模式去指导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这一流程;人才机制的落后和不重视使得企业在发展中人才匮乏,缺少实用型人才,缺乏活力与创新的思想观念;企业管理者求稳求定,惧怕风险的守业思想根深蒂固,不敢创新,缺少品牌意识;另外受贵州省落后的经济社会与信息闭塞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也导致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产生满足当前的成就,安于现状的心理。这些问题也成为民营企业资本形成的障碍。

三针对贵州省民营企业资本形成的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1政府应当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制定和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当前民营企业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民营企业在整个贵州省经济发展中所做的贡献越来越大。首先,政府政策制定者必须转变观念,放宽政策,落实政策,制定一些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民营企业税收负担,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正常环境,同时加强招商引资,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内资和外资的注入,为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助力,也减少内资的外流。其次,制定和完善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管理制度,拓宽民营企业贷款渠道,积极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尽量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此外,政府还要完善金融监管职能,不要让民营企业继续遭受“规模小”“、所有制”的歧视。因为贷款难,造成资金链断裂,迫使企业倒闭。与此同时,政府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和经营等方面的指导,为贵州省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政策。

2转变观念,引入竞争机制

针对贵州省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金融部门不应惧怕风险,完全以营利为目的,在政策上为作为贵州省经济发展主体的国有企业筹融资有大幅度的倾斜。金融机构积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的信贷担保体系,提升民营企业的信贷担保能力,提高民营企业在信贷市场的比例,拓宽民营企业的信贷渠道,鼓励和推广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到银行贷款来发展企业,为民营企业筹融资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引入金融机构竞争机制,银行金融机构应和其他非金融贷款机构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贷款主体多元化,从而为民营企业筹融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3转变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企业资本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资本结构融资决策权益负债

企业融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现为既定目标下的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也就是说企业融资行为合理与否必须通过融资结构来反映,合理的融资行为将形成一种优化的融资结构,不合理的融资行为必然导致融资结构的失衡。

一、企业的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

(一)融资结构

融资结构指企业在取得资金来源时,通过不同渠道筹措的资金的有机搭配以及各种资金所占的比例。具体地说,是指企业所有的资金来源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即自有资金(权益资金)及借入资金(负债)的构成态势,它是资产负债表的右方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的融资结构不仅揭示了企业资产的产权归属和债务保证程度,而且反映了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即流动性大的负债所占比重越大,其偿债风险越大,反之则偿债风险越小。从本质上说,融资结构是企业融资行为的结果。企业融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行为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形成不同的融资结构。企业融资行为的合理与否必然通过融资结构反映出来。合理的融资行为必然形成优化的融资结构,融资行为的扭曲必然导致融资结构的失衡。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所处的阶段不同,对资金的数量需求和属性要求也就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融资组合。对融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进一步的划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可以划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按资金属性不同可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资本融资;按占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

(二)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指企业取得的长期资金的各项来源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一般包括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因此,资本结构主要是指这两者的组合和相互关系。对于资本结构的定义在西方财务金融界尚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资本结构就是融资结构,如(香港)巨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汉、汉英会计词典》中,将资本结构定义为“公司权益的成分,即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及业主权益的相对比例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资本结构与融资结构之间,虽然有许多共同点,但却是两个不同的财务金融范畴。融资结构与资本结构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是各有侧重的。在现代企业融资活动中,为了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一般把资本结构作为研究的重点,探讨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的价值及总资本成本率的影响,相应形成了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这样,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结合运用,有助于识别举债来源的变化、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为科学地进行融资决策提供依据。

二、衡量资本结构的标准

企业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都是围绕企业目标进行的。因此,衡量企业资本结构好坏的标准就是看它能否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的目标在于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企业的市场价值一般是由权益资本价值和债务价值组成的,其大小受预期收益及投资者的要求收益率的影响。预期收益率通常与公司的息税前盈利有密切的关系。息税前盈利是由资产的组合、管理、生产、销售、经济状况等因素决定的。因此,增减企业的债务不会影响息税前盈利。这就是说,如果改变资本结构能够使企业的价值发生变化,其影响不在企业的息税前盈利方面,而在企业的资本成本方面。

三、企业资本结构决策

企业最佳资本结构是平衡节税利益和陷入财务亏空的概率上升而导致的各种成本的结果。企业因陷入财务亏空而产生的成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因亏空而导致破产的破产成本,其中又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分。二是破产可能性增大使代表股票所有者利益的经理采取次优或非优决策,牺牲债券持有人利益,扩大股东收益,这类由于利益冲突而产生的成本称为成本,成本会引起社会效益的绝对损失。此外,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也会对企业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一)破产成本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企业破产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是财务亏空成本中最直接的部分。破产过程实质上是股票持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再分配。破产使股票收益为零,代表所有者利益的企业经营者为防止破产发生而减少负债额,尽管这样会减少因节税优惠带来的好处。这是抑制企业追求节税而扩大债务———权益资本比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破产发生后尽管重组成本比清算要小,债权人往往倾向将企业推向清算。这是因为他们的优先权可以在清算过程中实现,企业重组则使旧债券大幅度贬值,这种利益冲突产生了另一种成本———成本。

(二)成本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成本是由利益冲突引起的额外费用。与企业融资有关的成本有两类。一是由权益资本融资产生的成本。二是由债务融资产生的成本。

1.权益资本的成本。权益资本的成本是股东和经理之间的利益冲突引起的,一般来说,权益资本的成本跟权益资本拥有量是成反比例关系的,如果一个人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经营者,则企业的利益就是他本人的利益,这时他会采取一切手段使其财富最大化,此时的成本将会减少到最小值,因为由于机会主义行为而产生的成本将完全由从事该行为的人自己负担。但只要经理(人)持有的所有权少于100%,股东与经理之间就会存在利益冲突。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经理作为人也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经济人”,他的目标是追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欲望而不是无条件地为他人服务。二是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来源于委托人对人的行为和禀赋观察的不可能性。上述情况导致了经理可以从企业攫取财富而不付出应有的努力去经营企业。此外,权益资本的成本中还包括由于制本身所引的机会成本,例如,制不允许公司经理同时以经营者和所有者的身份作出决策,由于决策过程过长而丧失良机的机会成本。

2.债务的成本。债务的成本是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引起的。当债权人贷款给企业时,贷款利率大致上是根据以下四项来确定:一是企业现有资产的风险大小。二是对企业即将新增资产风险大小的评估。三是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债务所占的比例。四是对公司未来资本结构变化的预测。但是如果贷款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借款人存在着利用各种方式从贷款人身上获利的可能性。当然,债券持有者也不是被动的。一旦债券持有者意识到企业经理人员会牺牲他们的利益而最大化股东的利益,便会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例如在贷款合同中设置若干保护性条款,以防止企业通过股息或其它手段把财富转移到股票所有者手里。这样做是有代价的,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经营的灵活性,使企业的经营效率低;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这些契约得到遵守,必须监督企业的活动,监督费用也以额外成本的形式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债务成本包括企业经营效率降低以及额外的监督费用。这种成本会提高负债成本,从而降低负债对企业市场价值的有利作用。

(三)最佳资本结构决策

综上所述,企业债务———权益资本比例上升增加了企业陷入财务亏空的概率,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破产本身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因此抑制了企业无穷借贷的冲动。破产可能性的存在,即企业陷入财务亏空概率的上升,也会给企业带来额外成本———成本,这也是制约企业借贷冲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于债权人而言,破产对股票持有者特别不利,因为债务持有人在企业破产后还能利用优先权从企业实物资产清算中获得一些补偿,股票持有者的投资则会丧失殆尽。因此,当破产危机增加时,代表股东利益的企业经营者会通过次优决策,选择股票融资,这样做固然会减少企业可能获得的节税利益,使企业的市场价值下降,但同时也降低了股票持有者的风险系数。成本不仅使财富在股票持有人和债务人之间再分配,也带来了社会净收益损失。因此,破产成本和成本的存在,一方面使企业市场价值下降;另一方面,当债权人把这些成本打入债务的预期收入后,发行负债的成本也增加了,这就增加了企业负债融资的困难。超级秘书网

(四)我国融资方式与资本结构的相互关系

因为我国银行及金融机构一般都由政府控制,纯粹商业性的机构很少,而且对金融市场有着严格的管制,所以非金融性公司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并不紧密,在业务往来中必然产生较大的交易成本。这也就造成了公司长期负债特别是债券的发行困难。因此,一般来讲,负债构成中短期债务高于长期债务;因而筹资方式也就较多的依赖于新股发行。就我国目前的增量调整渠道来看,资金不外乎自有资金、债务性资金和主权性资金三类。我国企业筹资有着与西方企业截然不同的次序,即按股票———债券———自有资金的次序来安排,这是因为:一是我国的国有企业效率普遍低下,靠自有资金来筹资几乎是不可能的。二是我国企业债务本已处于高风险区,如再通过此渠道筹资,会使资本结构更加恶化。加之我国金融体制的限制,即使资本结构合理的企业,也难以做到采取债券集资。而银行本已处于高不良债权的风险区,对企业的贷款也会十分谨慎。三是只有主权性资本筹资方式最适合我国“优化资本结构”的现状。

资本经营的最终目的在于企业的财务目标,从资本结构角度来看企业的融资决策,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因而更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破产成本、成本的提出,使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充分运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作出有利于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发展的决策。

参考文献:

〔1〕贝多广.中国资金流动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2〕刘彪.企业融资机制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企业资本论文范文第3篇

1.1企业资本结构的衡量标准对于企业来说,它的融资以及投资决策对于企业实现发展目标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来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其合理性的衡量、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包括有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债务资本,二是权益资本,并且这种市场价值的大小深受投资人员的期望收益率以及预期收益所影响。而其中的期望收益率又受到企业的税息前盈利所影响。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状况、生产、销售以及资产的管理组成了企业的税息前盈利影响因素。综上所述,企业的债务量对于企业的税息前赢利是没有影响的。从上我们可以得出的理解是: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产生于企业的资本成本之上,而不是产生于税息前赢利之上。笔者认为,企业寻求最优资本结构的方式如下:第一、若是企业必须于不同的方案里选出所要的方案,应该要对这些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进行计算,哪一个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那它就是其中最好的方案。第二、最佳融资方案和最佳资本结构并不等同,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还要考虑股市价格的波动以及投资人的贷出款项要求等多种因素。财务工作人员根据这些因素通过财务分析方式深入了解资本结构。第三、企业在开展融资决策工作的时候要调整资本结构。

1.2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资本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我国,主要的金融机构以及主要银行都是属于国家所有。相对来说,商业银行所占据的比重还是非常小的,因为金融市场受到的控制非常严格,使得金融机构和非金融型企业之间的业务交往面临很大的限制,办理手续有一个非常复杂,也非常严格的过程,明显提升了企业在银行中融资的成本。此外,这种状况还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即公司面临很重的债务压力,债券的发行也举步维艰,将会导致企业短期债务超过长期债务,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的最后一个方法只能是新股上市。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环境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即处于一种国有性质为主,同时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的状态。因此就业造成了我国的企业筹资刚好和国外企业截然相反的顺序:即先是股票,再到债券,最后是自有资金。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目的是想要达成企业的财务目标,注重企业的融资方式以及资本结构之间存在的直接关系,这对企业寻求合理的融资方式以便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调整有很大的帮助。现在,企业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很多新的概念也被相继提出,如成本以及破产成本等。这样一来,在进行融资决策的时候就有更多的因素需要被考虑其中,这有利于提升企业对财务杠杆的关注度,促进企业借助于合理融资对其企业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优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帮助。

2.开展科学的融资决策方式

2.1选择最优的融资机会对于企业开展融资工作产生积极作用的所有的因素,它们组成的一个融资环境就是企业的融资机会。我们可以把一个企业的融资机会所需考虑的因素概括如下。首先,融资机会对于企业来说属于一类客观环境,只有发生在特定的时期。一个企业的融资机会也会受到企业自身力量这一因素影响,然而,相对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力,企业自身的影响力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企业应该做的更多的是调整自身,以便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同时要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科学分析,更加主动地找寻有利途径,抓住融资机会。其次,企业的融资应当显示超前性特征。企业往往面临着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一定要对国内外的汇率信息、市场的供需信息、产品价格信息以及金融市场的汇率信息做到及时、准确掌握,对国内、国际的宏观经济发展动向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理解财务、金融以及国家货币方面的有关政策,还要对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政治环境与自然灾害等对企业的影响进行一个全盘性的综合考虑,捋顺当中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从而更加合理地预测融资环境的长远发展趋势,为预见性决策打下决策基础。最后,选择融资方式应当因地、因时而异。在对融资机会开展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思量一个因素,即融资方式,再考虑企业的现实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进行融资决策。比如,如果是一个比较特殊时期,企业不太适宜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发行股票是一种更优的融资方式;企业所处的地域金融市场非常发达的话,它比较适合发行债券,但是其他的地方也许就不太适宜。

2.2实现融资成本最小化如果融资没有风险的话,融资成本即为企业想要得到资金要付出的费用,这个费用组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融资后资金使用成本、组织管理费用以及办理相关手续产生的经费使用情况。对于企业来说,它的融资成本属于企业融资效率当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融资成本对于一些没有充裕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产生的影响更加显著。计算企业的融资成本工作,不仅属于一项很复杂技术,并且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有非常大的难度。根据融资成本的高低,综合考虑企业的资金来源状况,我们可以把融资进行下列的排序:一是财政融资,二是商业融资,三是内部融资,四是银行融资,五是债券融资,最后则是股票融资。当然,上述的顺序也不是固定的,就比如财政拨款固然也是一种财政融资方式,然而这种融资方式是不需要成本的,在银行贷款当中,一些在政策性范围内的专项贷款成本也不高。如果是商业融资,企业不妨尝试选择商业信用进行现金折扣期操作,这样就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然而,若是超前期限,一定会提升成本。而若是股票融资,优先股与普通股成本之间又存在着差异。

2.3选择最佳融资期限根据期限可以把融资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短期融资,另一种是长期融资。一个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要在上述的两种方式中二选一。企业选择哪一种融资方式,必须要考虑其资金风险形式以及资金的使用目的。从资金使用目的这方面来说,如果是出于满足流动资产周转的考虑,所选择的融资方式应当是具有短期贷款、易变现的商业信用以及周期短为特征的短期性融资;但是若是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或者长远的产品开发的用途,就应当选择一些发行债券、租赁融资、周期长、数额大的长期贷款等长期融资手段。按照企业负责人的风险偏好进行分类,主要有稳健型、激进型以及中庸型这三类。一般来说,对于中庸型领导而言,应用于波动性资产上常常会选择短期融资,对于一些永久性资产,则选择长期融资。这一类型的融资方式,一方面能够为企业躲避由于资金期限过短导致出现的债务风险带来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由于长期资金而产生的高额利息。而激进型的,常常将长期资金中的一部分于固定资产方面,而其余的资产则通过短期融资进行解决。

2.4提升企业的控制能力一个企业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因为引入外来资金缺乏恰当性,就很有可能失去部分的所有权,比如会降低对企业的控制力,这对企业所有者拥有的自主经营权将会产生最直接的损害。并且,企业不少的利润分流会一定程度减少企业原本的利润,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导致企业没有办法正常地完成财务任务。比如说,一个企业出于解决其财务面临的困难,会选择增发新股,那么就会影响到以往的股东对于该企业拥有的控制力,出于恢复与原来同等的控制力的需要,这些原来的股东就必须要根据自身以往的持股比例来购买企业另外增发的新股。相较于这样的融资方式,债券融资明显有更大的优势,企业选择债券容易,一方面虽然加重了企业债务,可是原来的股东具有的控制权却不会受到影响。

3.结语

企业资本论文范文第4篇

一、企业金融资本经营的概念及特征

企业的金融资本主要以有价证券为表现方式,如股票、债券等,也可以是指企业所持有的可以用于交易的一些商品或其他种类的合约,如期货合约等。它是与企业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态。

企业金融资本经营就是指企业以金融资本为对象而进行的一系列资本经营活动。它一般不涉及企业的厂房、原材料、设备等具体实物运作。企业在从事金融资本经营活动时,自身并没有直接参加生产经营活动,而只是通过买卖有价证券或者期货合约等来进行资本的运作。所以,企业金融资本经营活动的收益主要来自于有价证券的价格波动以及其本身的固定报酬所形成的收获。企业金融资本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以金融资本的买卖活动为手段和途径,通过一定的运作方法和技巧,使自身所持有的各种类型的金融资本升值,从而达到资本增值。

企业金融资本经营与实业资本运营相比较具有如下特征:

1.经营所需的资本额较少

实业资本运营,尤其是项目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经营活动,往往都要求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而对于企业的金融资本经营,只需企业购买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或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即可从事金融资本的经营活动。所需资金量相对实业资本来说较少,大多数企业都能够承受。所以,金融资本经营是一种适合于大多数企业进行的资本运作方式。

2.资本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强

金融资本投资经营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企业所持有的各类有价证券上,而这些证券又都是可以随时变现、随时充当支付手段的媒介。由于企业的金融资本在经营活动中,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强,也就使企业在从事金融资本运作时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和决策空间。换言之,一旦企业察觉到形势有变或者有了新的经营意图,它可以较方便地将资产变现或者转移出来,以及时满足企业的需要。

3.心理因素的影响巨大

社会心理因素对各种资本经营方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造成经营行为和经营效果的偏差,而这些影响一般都具有间歇性和偶性发的特点。但在金融资本经营中,心理因素却是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比如,当证券投资者预感到一种证券价格将要发生变动时,他就会依据自己的心理判断抢先做出行动。当这种意识为多数人所共有时,则会形成集体的“抢先”意识。这种共有的意识构成了证券市场每时每刻的心理潮流,并常常会由此引发价格的剧烈波动,而这种现象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心理动荡。

4.经营收益的不稳定性

金融资本经营是一项既涉及企业自身条件,又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干扰的活动。企业的自身条件有:企业的资金实力、决策人员的能力、企业所具有的金融资本经营的经验和技巧等;而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因素诸多,如国家的经济形势,政府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国民经济增长水平,居民收入等。这样就使企业金融资本的经营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造成其收益的不稳定性。另外,金融资本经营的收益主要是通过有价证券价格的变动来获取的,由于证券交易市场上价格的频繁变化,企业收益发生波动也是必然的。

二、金融资本经营的技术操作原则

1.经营目标明确,制定投资计划

要使企业的金融资本经营取得成效,应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投资计划,以避免投资经营的盲目性,保证预期投资效果的实现。企业在拟定投资经营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1)资金的来源与稳定性。(2)投资收益的获取方式,是以股票投资经营为主,还是以债券投资经营为主。(3)处理好可获得的信息,把握机会。

2.组合投资经营,分散投资风险

在金融资本经营过程中,收益和风险是紧密相连的。在风险已定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使投资报酬最高,或在报酬已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使风险最小,这是金融资本经营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下,企业在金融资本经营进程中,要实行组合投资经营,即将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资本运作方式合理搭配起来,以分散企业的投资经营风险。一般是将企业的金融资本分为三部分: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安全性高的债券或优先股;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具有成长性的普通股;另一部分应作为准备金,以待更好的投资机会或用来弥补意外损失。

3.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原则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靠人来进行的,人的潜能最大,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资本要素。金融资本运作是一项需要高度智慧性劳动的复杂工作。因而,投资决策者必须具有扎实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一定的经营能力,能够把握住金融资本经营的有利时机,做出成熟的决策。

4.机会成本最小原则

在金融资本经营交易市场上,资本的经营方向是可变的。资本要不断地从那些盈利性低的部门退出,进入盈利性较高的领域,以使金融资本运营的机会成本最小。要做到这一点,投资者应该理智、慎重,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对各种类型的经营方式做认真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动作对象和方式。

三、如何选择金融资本经营对象

企业金融资本经营最常见的方式有三种,即股票交易、债券交易、期货和期权交易。金融资本经营对象的选择,主要是指企业选择何种金融资本经营方式的过程,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风险因素

在金融资本经营市场上,不同的投资者由于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也不一样,这就要求企业在金融资本经营中,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风险适度的投资经营对象。风险与收益一般成正比例关系,即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但也不排除会有低风险高收益和高风险低收益的情况。企业在选择投资经营对象时,应注意各种不同经营对象的风险与收益的对应关系,保证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有相应的收益相匹配。超级秘书网

2.变现因素

由于证券构成企业金融资本的主体,所以金融资本的流动性主要表现在证券的变现能力上。在没有二级市场的情况下,证券的流动性取决于证券的偿还期限,期限越短,流动性越强;如果存在二级市场,证券的流动性则主要取决于二级市场的发达程度和某种证券的热度。

3.收益因素

追求高收益是大多数投资者的最终目的,但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价格、手续费、现金等因素,以期在成本——收益原则下,选择出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对象。

4.便利因素

企业资本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已经把人力资源看作是企业各种战略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资源。人力资源成本的使用和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及竞争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为企业管理服务,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0引言

人力资源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取得、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正因如此,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人力资源成本的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现阶段加强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意义重大。

1人力资源成本的概念与分类

1.1人力资源成本的概念人力资源成本是指雇佣劳动者所花费的全部代价。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人工费用,其实质就是企业人力资本的消耗是企业为生产和销售一定品种和数量的产品支付的人工费用的总和。或者可以说,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并且转移到产品销售收入中去的那部分人工费用。当然,在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中除了产品成本支出,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成本都围绕着“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展开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角在企业资本运行过程中,必然度来看发生人力资本消耗,这种企业人力资本的消耗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在企业的资本循环周转中,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必须将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一部分用于支付劳动报酬。

1.2人力资源成本的分类按发生的时间特性,人力资源成本可分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原始成本是指为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而招致的牺牲。它通常包括员工的招聘、选拔、录用、安置及培训等过程中所需支付的一系列费用。重置成本是指由于置换目前正在使用的人员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按是否实际发生人力资源成本可分为实支成本和机会成本。实支成本是指获得或重置人力资源而必须发生的实际现金支出。机会成本是指为获得或重置人力资源而放弃或损失掉的那部分收入。由于资金是有限的,所以人力资源的获得与开发而进行的每一项投资,必然会带来其他可能收入的损失;按是否能直接分清归属,人力资源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能够直接计入人力资源成本的有关支出如直接用货币支出的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等;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计入人力资源的财务账目,而以时间、数量、质量等形式表现的成本;按是否可以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可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是指在管理者的权限范围内,可以控制的有关人力资源费用的支出,如招聘、选拔和培训等活动中的支出都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控制的;不可控成本是指在管理者的权限范围内很难加以控制的那一部分人力资源费用的支出。比如由于市场变动造成的各项费用的上升,由于员工自身的因素而造成的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等。

2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现状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使用、管理等支出及其效用进行掌握和调控过程。目前,我国企业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没有足够重视,致使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有:

2.1企业普遍缺乏与自身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开发规划。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精力一般放在产品的物耗成本的降低上,对人力资源成本管理还未达成共识,企业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开发缺乏系统、持续的规划,人力资源成本支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造成人力资源成本浪费严重。

2.2企业缺乏正确的人才观。目前企业在人才的使用上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人才高消费误区,一些企业片面追求高学历,对聘用人员学历要求过高,如只需职高、中专水平就可胜任的工作,非要聘任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二是人才凑合使用误区,表现在一些需要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工作岗位,采取凑合的方式,降低要求或随意招聘一些员工,这必然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及工作的效率,造成人力资源成本严重浪费。

2.3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绩效管理只做到了绩效考核的层面,缺乏有效的目标管理和沟通跟进,形式的东西太多,没有涉及到管理的深层次。缺乏沟通与目标的绩效考核表肯定是不能保证其公平性的。不能保证公平性,员工在“个人发展”、“学习机会”、“工资福利”、“成就感”等方面就会产生不满情绪,企业员工流动性异常,不仅带走企业的技术、市场及其他资源,甚至还会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士气和整个组织的氛围,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严重流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超级秘书网

3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随着现在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企业如何制定正确的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策略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强化预算管理,控制总体费用企业应该严格预算制度,根据企业经营计划,在确保企业安全健康的情况下制定人工成本总额计划,工资总额计划,福利计划,招聘费用计划、培训费用计划和保险福利计划。并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对各项人力资源运营费用分项控制,坚决杜绝预算外开支,确保人力资源成本在预算控制内。

3.2创新人力资源运营模式创新人才招聘模式,降低招聘的直接费用。削减猎头费用或停止和猎头的合作,参加免费的人才招聘会,利用网站、专业网站、论坛、博客等渠道免费招聘信息等方式降低广告费用。立足内部培训,降低培训费用。充分发掘内部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以岗位培训,工作经验交流,内部案例讨论分析为主。通过更加经济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以降低培训费用。策略性用工,降低使用成本。对短期用工,临时性岗位进行优化,实施简单辅助业务整体业务外包,以便整合资源降低用工成本。

3.3加强工时管理,降低无效成本。推行“满负荷工作法”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监督措施,杜绝有效工作时间内无关工作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4合法操作,降低违约成本。在企业不得不采取裁员的时候,一定要提前策划,重点关注劳动合同到期的员工是否续签,以降低补偿成本,对于不得不裁减的人员一定要合法操作,减少违约成本。

3.5提高招聘质量,降低错选成本。错误的甄选将造成新聘人员的低效成本,录用不合格的人员离职将造成新的补充成本,企业对重要关键的岗位的招聘更要慎之又慎,严格招聘程序,进行全面科学的测评甄选和深入细致的背景调查,提高招聘甄选的有效性,同时结合市场情况确定合理的薪酬待遇,确保人员配置的经济性。

3.6关注员工忠诚度,降低离职成本。为避免企业核心人才的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在考虑企业成本上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经济激励,同时,要特别关注核心人才,关键岗位人才的思想动态,降低离职风险和由离职带来的人力资源成本。

总之,企业要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的了解、理解、掌握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进行战略性分类控制,从而有效地全面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结语:企业为获得人力资源和优秀的人才,就需要很多的投资,这种投资在企业中就体现为人力资源成本。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创造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就要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1]吴振顺.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探析[J].技术经济.2004(12).

[2]雷国瑜.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J].上海企业.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