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调查总结

企业调查总结范文精选

企业调查总结

企业调查总结范文第1篇

为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及时、有序、安全、满意返乡,根据全国、省、市总工会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工会送温暖活动和“两节”期间做好农民工平安返乡工作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区总工会决定在20*年1月23日至2月2日期间,全区各级工会全力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平安返乡工作。

为确保本次外来务工人员的平安返乡工作,区总工会制定以下方案:

一、活动目的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结合企业组织民工返乡工作,发挥春运专列和长途客运的作用,尽力解决元旦春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购票难、返乡难的问题,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回家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充分体现我区各级工会组织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爱,为进一步推进和谐*和“生活品质之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活动内容

全区各级工会配合杭州市总工会20*年1月23日至2月2日期间,全力做好20*年1月23日杭州-重庆、20*年1月28日杭州至阜阳的两趟春运“民工专列”工作的同时,再开展具有杭州工会特色的“双百返乡行动”,即组织百家企业联动和百辆客车保障的外来务工人员平安返乡活动。

三、活动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

1月2日前做好文件及有关材料准备。

1月3日下午召开全区外来务工人员平安返乡专题部署会,明确任务,提出要求。

(二)调查、上报阶段(1月3日至1月8日)。

1、各镇、街道工会,各系统基联会组织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企业参加本次活动(全区暂定20家较大企业参加本次活动)。

2、参加本次活动的企业工会或企业行政,需做好本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流量、流时、流向的调查摸底工作。外来务工人员需乘坐省总民工专列的,请在20*年1月8日前按实名制上报区总工会。

(三)售票阶段(1月11日至1月22日)。

1、汽车:杭州长运集团票务中心根据各企业调查申报的流量、流时、流向计划,上门售票,办理客车票务工作。

2、火车:市总工会按各区总工会上报的专列乘运计划和民工实名情况,代办专列火车票票务工作。

(四)启动、发车阶段(1月23日至2月2日)。

1、火车:配合省总做好20*年1月23日“民工专列启动仪式”;参加市总工会组织的民工专列的送站服务工作。

2、汽车:由杭州长运集团编排车次,定时、有序发送客车;各有关单位配合送站或乘车组织工作,并协助各发车站点做好安检工作。

(五)总结表彰阶段(2月下旬)。

对组织民工平安返乡活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四、组织领导

为做好此次外来务工人员平安返乡工作,区总工会成立外来务工人员平安返乡领导小组,由沈建松主席任组长,葛汉忠副主席任副组长,陆丽琳具体负责,其他相关成员全力配合支持本次活动。各级工会要落实好工作人员,扎实、有效做好民工返乡工作。

企业调查总结范文第2篇

我队企业调查工作开展至今已近五年时间,数据质量的好坏,数据是否能较真实地反映我市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等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提高数据质量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在这一方面我们本身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本次结合闽企[2003]23号文精神,按照省队关于调查数据质量自查工作的统一部署,我队在队长的直接组织和领导下,总结过去的经验,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结合现实的实际情况,将提高数据质量的工作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一、本次自查工作的组织方式 对于本次数据质量自查工作,我队自上而下都十分重视。队长亲自召集专业人员讨论了相关的事项。 1、过去为提高质量所施工作的回顾 1)、我们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样本扩充及轮换工作。在抽样调查中,样本点的代表性直接影响调查数据的质量。“大型企业极少,小型企业占绝对多数”是市企业的特点,在样本未调整前经常出现一家企业影响整个宏观走势的现象,为此我们利用基本单位普查等资料为依据对样本点进行科学的甄别,先后三次充实了样本点,样本数量由起初的88家扩充到了335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实际情况,提高了样本的代表性,数据质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和提高。 2)、我们更新和完善了调查方式方法 为了从源头上加强对数据质量的控制,针对我市调查扩点、成倍增加工作量和人力物力不足的矛盾,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县级联络员系统,一是改过去集中催、收、审、录的调查方法,创造条件把整体工作分成有机的若干部分由各县分开承担,对县级联络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水平,增强了数据的源头控制力量。二是队内分工协调,重点抓好市直单位调查点的资料搜集、审核录入工作,把好质量关。 3)、我们加强了与数据和相关数据的对比论证。 数据是否能反映实际,应该通过多方对比来论证。我们在工作中一是加强专业间的沟通和协调,以相关专业的数据验证走势,二是努力把握经济形势,通过直接感观来验证数据质量。三是通过了解全国、全省及各地市的形势来分析数据质量。 4)、我们加强了调查工作力量。 调查工作力量的相对不足对工作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为此,我队具体承担调查工作的干部由一人增加到二人,同时配置并完善办公条件和设备。以工作岗位考评责任制为基础,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5)、加强历史资料的归档管理。 我队非常重视调查历史资料的管理,每季都按照档案管理的原则,将报表全部收齐并分门别类整理同时装订成册以备后查。 6)、坚持企业回访制度。 我队与企业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坚持电话采访和实际走访相结合,对报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仔细倾听企业的需要和要求,尽最大力量把握企业经营动态,并主动帮助企业向上级反映一些实际问题,赢得了企业的信任也提高了数据质量。 2、本次自查工作的实施方式 本次自查活动正值2003年第二季度季报之时,我队决定以本季季度报表质量审查为出发点,针对报表中表现出的特殊问题,结合本季调查实施过程中反映的不足因素,通过对以前工作的经验总结,大范围、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数据质量自查自纠活动。 本次自查工作的实施过程如下: 1)、于6月12日利用我队召开县级联络员专项调查会议的机会,在会上对联络员再次强调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性、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本次质量自查的精神和意义。 2)、6月17日起对二季度报表进行审核,结合审核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进一步了解企业填报报表的方式,重点审核企业填报日期及报表填制的完整性。 3)、6月20~25日期间通过电话加强企业回访工作,进一步从宏观上了解行业运行动态,倾听企业实施调查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不足,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4)、7月初电话通知各县联络员,通报二季度调查中所存问题,并做好记录。 二、本次自查结果汇总 通过本次质量自查,我们对结果简单总结如下: 1)、通过了解,我市很多企业都是老板或相关负责人亲自填报调查问卷,有一些企业因客观因素的影响由统计人员填报,但大都经过了负责人过目审查。 2)、在年报报表中,个别企业分不清自己企业的性质,“企业规模”和“注册类型”有时填报出错,通过我们了解和纠正,此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3)、部分报表填报不完整。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直是我们抓报表质量的重点之一,报表的真实性在我市已得到较好的反映。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报表填报不完整一直无法完全杜绝,主要表现为责任栏的填报,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对此填报项不重视,认为其对数据质量无关紧要。这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继续加强对企业统计工作的指导。 4)、企业填报时间。我市企业调查时间已基本符合调查制度的要求,但个别企业为方便自己,把报表同别的时间相近的专业报表同时上报,致使上报时间稍有提前的现象仍然存在,通过我们反馈和提醒,此现象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 5)、县级企业报表中有时表现为企业家对报表指标及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不很熟悉,导致报表出现逻辑性错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强对县级联络员的业务培训,通过联络员对企业的宣传来提高报表质量。 三、本次自查工作的启示 通过本次调查质量自查自纠活动,我们进一步认清了工作中所存问题及引起问题的根源,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次活动对我们的工作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统计培训和宣传工作,要通过帮企业解决或反馈实际运行中的问题来提高企业对调查的支持度。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加强资料开发,提高调查的社会影响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调查在社会地位。 3)、我们所采取的调查分块操作方式是符合实际的,但在调查中一定要进一步加强联络员的业务培训,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通过他们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配合)度,从而提高数据质量。 4)、对企业统计人员的工作应多加肯定,一年一度的表彰是必不可少的。怎样充分发挥表彰的作用也是我们探讨的问题之一。 5)、应进一步探究选取样本点的科学性。我们虽然进行了三次样本扩点工作,但样本点与的实际仍有一定的差距,要根据企业的行业属性、企业注册类型等进一步科学分配样本点。

企业调查总结范文第3篇

*年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认真实施新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实行新的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继续完善现行统计指标体系;深化抽样调查方法改革;配合国家制定和实施重要统计标准;进一步强化对部门统计工作的管理。

一、认真组织实施新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从*年开始,根据国家正式出台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修改本)》,逐步进一步规范完善省的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制度。

(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要改进和完善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测算方法;在工业、投资等专业当季统计的基础上,研究当季生产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规范省和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进一步改善省与市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间的衔接状况。

(二)投入产出核算。配合国家改进投入产出调查方法,参与修订和完善*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案,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核算各部分的衔接与协调。

(三)拓展和规范国民核算的资料来源,搞好与专业统计的衔接与配套,加强同部门统计的衔接。

(四)继续加强对地区GDP数据质量的评估工作。

二、深化统计方法改革,充实统计调查内容

(一)工业。从*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试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生产发展速度,与不变价计算方法并行一年。大中型工业企业需根据本企业产品的不同属性,将工业总产值按工业行业中类进行分组;在联网直报的588家工业企业调查制度中,增加主要工业产品综合能源消耗的统计内容。完善规模以下抽样调查,加强样本单位的事后抽查。

(二)农业。进一步完善农村抽样调查工作,省、市、县三级建立农村抽样调查网点,加快MPPS方法的推广应用;省级试行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农业发展速度;继续围绕3—5年建立起农业经济核算完整体系的目标,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完善农业生产帐户,开展收入分配帐户的试编工作;研究建立市、县两级农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改进符合我省实际的省、市、县三级核算方法以及农产品价格调查、农业生产中间消耗调查办法。

(三)批发零售贸易业。加强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商品销售额统计;完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分类销售额统计内容;完善商品交易市场统计报表制度;研究批发零售贸易业的现代化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完善连锁企业的调查制度;增加外经贸旅游综合报表制度;批零重点企业由原来的企业直报改为核转上报。规范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抽样调查方案,加快向抽样调查方法替代全面报表的过渡。

(四)固定资产投资。为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的当季统计;着手研究如何反映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统计问题。房地产开发着手研究建立物业管理服务统计指标体系及其统计方法。建筑业统计按建设部提出的新的资质管理办法实现转轨,以保证建筑业统计的稳步过渡。为了形成对全省房地产开发活动的整体动态监测,将推进建立省级“国房景气指数”体系框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投资规模以上项目超级汇总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联网直报工作。

(五)社会与科技和劳动。在有关的专业统计中增加性别统计分组,建立地区社会发展评价的相关统计制度。在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统计报表中增加新产品转产及推向市场的有关指标。将科技综合年报有关R&D指标的统计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完善公务员工资水平调查和非农从业人员综合统计调查。提出反映广东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的高技术产业统计试行方案。改革现有的劳动统计方法制度,把劳动统计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开展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季度抽样调查的试点工作。

(六)价格统计。进一步改进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逐步扩大中类行业的覆盖和地区覆盖,使其与计算工业生产发展速度的新方法相衔接配套;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统计制度;整合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价格采集、整理和录入工作,规范居民消费、商品零售和农业生产资料三者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完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编制方法;正式试编农业生产者价格指数。

(七)企业调查。将广东省50家工业龙头企业、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的企业集团纳入《企业集团统计制度》范围。将广东省实施债转股的20家企业、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企业中除企业集团以外的企业纳入《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跟踪监测统计制度》范围。企业景气调查样本量由1700家扩充到2000家。增设“广东省属资产经营公司授权经营企业集团统计制度”。

(八)城市住户调查。在地级以上市铺开城市住户调查,对现有城市住户调查的样本进行必要的扩充。

三、完善统计调查标准

(一)研究完善基本单位划分标准,确定统计基本单位(包括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公司或集团总部、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划分界限,逐步统一各部门和局内各专业的单位划分标准。

(二)配合国家开展服务业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和试点工作。

(三)实施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配合国家完成产品统计分类标准的编制工作。

(四)按照国家统计局新制定的《统计上使用的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要求,完成并建立本地区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库;编制统一的行政区划代码管理查询系统。

(五)配合国家完成《高技术产业分类标准》的制定,并积极开展试行工作。

四、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管理

按照“科学分工,密切协作”和“协力、互补、共享、集中管理、分散实施”的原则,切实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领导与协调,承担起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管理职能,搞好与部门的合作。

根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执行统计调查项目公告制度。

研究有关部门向统计部门报送数据信息的内容、方式、期限等问题,建立起部门数据报送制度。

统一协调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强化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制定《广东省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政府统计调查行为,协助部门统计人员建立和完善本部门的统计工作。

年广东省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要点

根据《国家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三年滚动计划》和《广东省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十五”规划》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提出《*年广东省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要点》。

*年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认真实施新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实行新的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继续完善现行统计指标体系;深化抽样调查方法改革;配合国家制定和实施重要统计标准;进一步强化对部门统计工作的管理。

一、认真组织实施新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从*年开始,根据国家正式出台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修改本)》,逐步进一步规范完善省的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制度。

(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要改进和完善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测算方法;在工业、投资等专业当季统计的基础上,研究当季生产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规范省和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进一步改善省与市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间的衔接状况。

(二)投入产出核算。配合国家改进投入产出调查方法,参与修订和完善*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案,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核算各部分的衔接与协调。

(三)拓展和规范国民核算的资料来源,搞好与专业统计的衔接与配套,加强同部门统计的衔接。

(四)继续加强对地区GDP数据质量的评估工作。

二、深化统计方法改革,充实统计调查内容

(一)工业。从*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试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生产发展速度,与不变价计算方法并行一年。大中型工业企业需根据本企业产品的不同属性,将工业总产值按工业行业中类进行分组;在联网直报的588家工业企业调查制度中,增加主要工业产品综合能源消耗的统计内容。完善规模以下抽样调查,加强样本单位的事后抽查。

(二)农业。进一步完善农村抽样调查工作,省、市、县三级建立农村抽样调查网点,加快MPPS方法的推广应用;省级试行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农业发展速度;继续围绕3—5年建立起农业经济核算完整体系的目标,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完善农业生产帐户,开展收入分配帐户的试编工作;研究建立市、县两级农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改进符合我省实际的省、市、县三级核算方法以及农产品价格调查、农业生产中间消耗调查办法。

(三)批发零售贸易业。加强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商品销售额统计;完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分类销售额统计内容;完善商品交易市场统计报表制度;研究批发零售贸易业的现代化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完善连锁企业的调查制度;增加外经贸旅游综合报表制度;批零重点企业由原来的企业直报改为核转上报。规范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抽样调查方案,加快向抽样调查方法替代全面报表的过渡。

(四)固定资产投资。为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的当季统计;着手研究如何反映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统计问题。房地产开发着手研究建立物业管理服务统计指标体系及其统计方法。建筑业统计按建设部提出的新的资质管理办法实现转轨,以保证建筑业统计的稳步过渡。为了形成对全省房地产开发活动的整体动态监测,将推进建立省级“国房景气指数”体系框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投资规模以上项目超级汇总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联网直报工作。

(五)社会与科技和劳动。在有关的专业统计中增加性别统计分组,建立地区社会发展评价的相关统计制度。在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统计报表中增加新产品转产及推向市场的有关指标。将科技综合年报有关R&D指标的统计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完善公务员工资水平调查和非农从业人员综合统计调查。提出反映广东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的高技术产业统计试行方案。改革现有的劳动统计方法制度,把劳动统计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开展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季度抽样调查的试点工作。

(六)价格统计。进一步改进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逐步扩大中类行业的覆盖和地区覆盖,使其与计算工业生产发展速度的新方法相衔接配套;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统计制度;整合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价格采集、整理和录入工作,规范居民消费、商品零售和农业生产资料三者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完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编制方法;正式试编农业生产者价格指数。

(七)企业调查。将广东省50家工业龙头企业、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的企业集团纳入《企业集团统计制度》范围。将广东省实施债转股的20家企业、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企业中除企业集团以外的企业纳入《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跟踪监测统计制度》范围。企业景气调查样本量由1700家扩充到2000家。增设“广东省属资产经营公司授权经营企业集团统计制度”。

(八)城市住户调查。在地级以上市铺开城市住户调查,对现有城市住户调查的样本进行必要的扩充。

三、完善统计调查标准

(一)研究完善基本单位划分标准,确定统计基本单位(包括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公司或集团总部、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划分界限,逐步统一各部门和局内各专业的单位划分标准。

(二)配合国家开展服务业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和试点工作。

(三)实施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配合国家完成产品统计分类标准的编制工作。

(四)按照国家统计局新制定的《统计上使用的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要求,完成并建立本地区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库;编制统一的行政区划代码管理查询系统。

(五)配合国家完成《高技术产业分类标准》的制定,并积极开展试行工作。

四、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管理

按照“科学分工,密切协作”和“协力、互补、共享、集中管理、分散实施”的原则,切实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领导与协调,承担起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管理职能,搞好与部门的合作。

根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执行统计调查项目公告制度。

企业调查总结范文第4篇

统计局半年工作总结

年上半年,我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统计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整体功能,切实做好统计咨询服务,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认真完成2006年上半年各项常规性统计工作任务

2006年上半年,我局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制度方法要求,不断加强对各专业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办公写作网认真对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准确、及时地完成了2005年全县统计年报工作及2006年上半年的各项常规性统计工作任务。于2月份了《**县二00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为县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及时了解全县经济发展情况,制定2006年经济工作目标及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基础数据,较好地发挥了统计的信息职能作用。统计资料显示,1-5月份,全县总的经济运行情况是:夏季粮油获得丰收,农村经济平稳增长。抽样调查推算结果为全县夏粮产量14589吨,较上年增长4.81%,油菜籽产量13702吨,较上年增长17.81%。工业生产总体略有下降,但县属工业企业呈现较快增长。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6730万元,同比下降0.13%,其中:省属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2600万元,同比下降5.27%;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130万元,同比增长42.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快,累计完成8435万元,同比增长17.9%。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累计完成7438万元,同比增长14.54%,其中城镇投资5722万元,同比下降7.25%,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2045万元,同比增长91.66%;更新改造投资1445万元,同比下降61.1%;房地产开发投资2232万元,同比增长60.92%。农村非农投资1716万元,增长428%。财政总收入实现7012万元,同比下降10.66%,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026万元,同比下降9.48%;财政支出8398万元,同比增长8.91%。金融运行平稳,5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7004万元,同比增长1.4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02204万元,同比增长0.88%,累计货币净投放16189万元,同比少投放230万元。

二、开展夏季粮油抽样调查工作

为了解全县夏季粮油生产情况,按照国家统计方法制度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我局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组织各乡(镇)农业统计人员开展了夏季粮油抽样调查工作。据11个乡(镇)110个农产量调查点1100户调查农户夏季粮油生产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推算,二00六年,全县夏粮总产量为14589吨,较上年增产4.81%。其中:小麦产量6158吨,较上年减产0.84%,洋芋产量7491吨,较上年增产7.71%。油菜籽总产量为13702吨,较上年增产17.81%。今年入春以来,虽然全县遭遇了一定程度的春旱,但对夏收作物的生长影响不大,各级政府对农业结构调整作用的凸现,以及部分乡(镇)夏收作物在去年遭受严重冰雹灾害的情况下呈恢复性增长,是今年全县夏季粮油获得丰收的两大主要原因。2006年,全县夏收农作物中夏粮播种面积为104657亩,较上年减少5995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7627亩,较上年减少10783亩,豆类播种面积11712亩,较上年增加2747亩,洋芋播种面积44868亩,较上年增加2041亩;油菜籽播种面积126100亩,较上年增加4125亩;蔬菜播种面积26516亩,较上年增加4571亩。

三、继续做好经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的后续工作

一是按规定了《**县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1、2、3号)。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全县经济普查单位名录库。三是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对非普查年度历史统计数据进行了调整与衔接。四是对全县的经济普查工作进行了总结,表彰了在经济普查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五是对普查文件、资料进行了整理归档。六是完成全县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审核、录入、复查、汇总和上报工作。根据我县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资料,经市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推算并报省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核准,我县2005年人口出生率为14.76‰,死亡率为8.0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8‰,常住一年以上总人口为41.77万人,城镇化率为14.06%。

四、扎实搞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

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目的是全面了解全县文化产业的现状、总量规模、发展水平及其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县委、政府制定文化产业相关政策以及加强文化产业的宏观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和决策依据。按照省委宣传部、省统计局《关于实施〈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试行)〉的通知》要求和《贵州省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3月30日,我局与县委宣传部联合召开全县文化产业统计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全县文化产业统计工作。通过精心组织和实施,圆满完成了全县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调查、录入、审核、汇总、数据处理和上报工作,摸清了我县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反映了文化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五、组织实施劳动力抽样调查统计

劳动力调查时按照国务院决定新增加的一项重要的调查制度,是政府统计系统施行劳动力调查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调查内容涉及城乡劳动力基本情况、就业和失业状况、劳动力迁移流动状况、就业者劳动收入和失业者生活来源、城乡社会保障等内容。调查结果将为国家和各级政府掌握劳动力就业、失业的动态变化情况,制定相关计划和政策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是制定有关劳动就业政策的依据之一。按照《劳动力调查制度》的要求和省、市统计局的统一部署,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于4月26日召开劳动力抽样调查培训工作会议,对抽中样本的4个乡(镇)调查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并于5月中、下旬对这4个样本乡(镇)所涉及的4个样本小区开展了现场登记调查,高质量完成了该项工作的调查员的选调、现场登记和复查、逻辑审核、资料编码等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按时上报上级统计部门进行录入汇总,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好评。

六、开展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

按照**省企业调查队对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工作的安排部署,***统计局从实际出发,根据**市企业调查队的要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由县统计局工业统计人员负责,组织被抽中的乡(镇)工业统计人员于2006年3月下旬亲自到抽中的3个样本村38户样本企业和5户指定调查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通过认真的调查和科学的推算,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的调查、录入和上报工作,受到了省、市企业调查队的肯定和好评。

七、开展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检查工作

根据《**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省调查总队关于开展全省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检查的通知》精神(黔统字[2006]23号),按照市统计局的安排部署,我局于5月下旬由一名副局长带队,负责从事农村统计调查和农村住户调查的业务人员参与,组织开展了全县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检查工作,检查采取乡镇自查和县组织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农村统计调查工作基础是否可靠,方法是否科学,数据是否有来源,能否反映各乡镇的客观实际,基层统计人员是否如实进村入户调查和如实上报,有无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情况等。结合今年的夏季粮油抽样调查,重点抽查了**镇和**乡两个乡(镇)的农村统计基础工作、2006年夏季粮油抽样调查数据质量情况、畜牧业抽样调查数据质量情况和2005年年报数据质量情况以及**与**两个农村住户调查点的农户记账情况。通过自查和抽查,进一步规范了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增强了乡镇统计人员和农村住户调查辅助调查员的责任心和依法统计的统计法律意识。

八、加强信息报送和分析研究,切实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为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使大量的统计信息资料服务于社会各界。我局立足统计信息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抓好决策咨询服务和统计资料的开发应用,坚持按月编制《**县经济要情》,有利于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及时了解全县经济运行情况。针对全县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局干部职工利用统计工作的整体优势,不断深入基层统计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决策、咨询和服务功能,写出了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积极为促进县域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进言献策。半年来,全局共撰写《统计信息与分析》9篇,《统计政务信息》8条,并完成了《二00五年领导干部手册》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印刷出版工作。在《二00五年领导干部手册》中,除增加利用经济普查资料修订的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外,还增加了“十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为县委政府领导全面了解2005年以及“十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较为翔实的统计数据资料。

企业调查总结范文第5篇

统计局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和省、市统计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统计人员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工作,锐意进取,统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上半年统计工作回顾

(一)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上半年,我区各级统计部门按照省、市统计局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认真落实,严把各环节的数据质量,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按时按质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工业、餐饮服务业、劳动工资等各项统计定报任务。

1、完成上报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报表。

2、改革农村统计制度方法,完成上报上半年农村抽样调查报表。

3、改革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

采用价格缩减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是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4、完成上报上半年劳动工资报表。

5、精心组织,做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切实抓好普查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广泛开展宣传动员。

在完成繁重报表任务的同时,全区统计系统克服人手少、经费紧张等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全区经济考核、各项调查工作等任务。

1、圆满完成全市限额以下贸易企业抽样调查工作。为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和监测我区商品流通行业的全貌和发展趋势,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实行宏观管理与调控提供可靠依据,今年6月我们对全区限额以下贸易企业、餐饮业及个体户组织了抽样调查。

2、圆满完成固定资产抽样调查工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和反映全社会资产投资状况,为各级政府制订政策,进行宏观管理与调提供可靠依据,按市统计局的统一部署,我局对辖区所有常住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在50万元以下的项目、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项目,农村个体固定资产投资基础上进行了抽样调查。

3、圆满完成500万元以下小型工业企业调查工作。为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和全面及时地反映全区工业经济生产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需要,按市局要求,我局完成上半年调查工作。

4、圆满完成对我区二OO四年的乡镇经济运行考核工作。按照淮发[1999]15号和淮发[2000]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市经济运行考核委员会对我区及区属三镇2003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考核。

5、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二)完善统计基础工作,统计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统计基础工作是开展统计调查和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皖政办[2000]33号文件要求,我局做到区、镇两级全面建立了统计基础台帐,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加强对本辖区内主要统计指标数据的评估审核,做到数出有据,从总体上保证了统计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我局严格实施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全区所有企、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做到了持证上岗,造就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统计队伍。我局还按照《安徽省统计管理监督条例》的规定,加强了对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和检查。

(三)继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开展行政执法检查。

为了增强全民统计法律意识,保障各项统计调查的顺利进行,我们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制建设。一是继续广泛宣传《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安徽省统计管理监督条例》和《安徽省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的规定。二是进一步完善了统计执法文书,加强了经常性统计执法检查。六月份组织对全区部分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统计执法检查。

(四)强化对经济运行态势的分析和预测,统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上半年,我局坚持"快、精、准"的原则,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运用统计调查的权威性和统计资料的权威性,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向区委、区政府及区人大提供月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和各种调查分析,印制的《大通区工业生产快报及简析》、《统计分析》等在全区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一方面让决策层了解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时调整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工业企业争先进位,竞相发展。

(五)统计信息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我局专用微机房的计算机设备得到进一步的更新的扩大,目前拥有空调1台,计算机5台,打印机4台。区属三镇统计站已配备微机。与市局的远程数据传输进一步完善,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二、下半年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

1、做好地区生产总值,农业、工业、餐饮服务业、劳动工资等各项统计定报和年报任务。

2、精心组织,做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摸底工作。

3、继续深化农村统计改革,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农村住户记帐方法和质量,做好农村抽样调查工作。开展粮食产量实地测产工作和农业生产效益调查。

4、做好下半年全区限额以下贸易企业抽样调查工作。

5、做好下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抽样调查工作。

6、做好全区500万元以下小型工业企业调查工作。

7、做好我区人口抽样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工作。

8、切实加强统计基础建设。

我们继续要下大力气把基础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对各镇、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都要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原始记录、统计资料档案及各项统计管理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办公室建设,保证统计机构和人员的相对稳定。

9、加大统计执法力度,进行经常性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案件。

10、进一步推进乡镇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

11、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全区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