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间艺术培训

民间艺术培训范文精选

民间艺术培训

民间艺术培训范文第1篇

民间艺术资源应用于幼儿艺术教育的策略

虽然我国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还存在诸如从事民间艺术资源运用的教师自身民间艺术素养缺乏,缺乏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学选取的内容较为狭窄贫乏,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不能与其他领域的活动有机融合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措施,以促进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更有效的应用。

(一)加强师资培训幼儿教师不单是挖掘民间艺术资源的践行者,还需要从浩瀚的艺术海洋中选择恰当的内容来进行幼儿艺术教育,并最终实施这一活动,所以,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民间艺术素养,这也是幼儿艺术教育中应用民间艺术能否达致高效的关键所在。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是提高幼儿教师民间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其专业培训包括两个方面:园外培训与园本培训。园外培训,应组织教师立足本土,深入调研,参加民间艺术专家讲座和教育交流活动,使其能对本土民间艺术有充分的了解,以提高其认知水平,拓展其视野。园本培训,可聘请专家来园指导,然后组织本园的幼儿教师参加民间艺术创作观摩,也可以组织科研活动等,以提高全体幼儿教师的艺术素质。通过这种专业化的培训,幼儿教师的民间艺术修养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也就可以提高他们运用民间艺术资源的能力。

(二)科学选取民间艺术素材努力挖掘民间艺术资源,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有效应用民间艺术的基础,可是并非所有的民间艺术都适合幼儿艺术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对民间艺术有所择取,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需要等进行必要的加工,使之符合幼儿的审美观和兴趣爱好。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尽可能地贴近幼儿的生活,健康积极向上,应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价值,还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

(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对幼儿多角度地感受民间艺术是十分不利的,这样他们就很难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民间艺术,所以,丰富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之一。丰富幼儿本土民间艺术教育主题性活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指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围绕一个固定的教学内容而组织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这种活动可以突破学科的界限,以固定的主题,把所有的学习内容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并展开活动。这一活动首先考虑的就是幼儿的爱好需求,活动要紧密地与生活中各种新鲜的内容结合起来,目的是让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主动地进行探索与学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体验。在组织主题式活动时,选择的内容和方法都必须以预定的主题为中心,活动的每一个部分都要为主题服务,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把民间艺术应用于幼儿艺术教育中时,民间艺术就是基础,因此,可以把有关联的同一个类型或者内容的民间艺术划分为若干主题来组织活动。每一个类型就是一个主题,在教学中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活动。主题活动还可以划分为周主题和月主题,教师可以按照具体情况来建立活动网络。随着活动的进行,这个主题网络就像一棵成长中的树一样,会越来越茂盛。当然,随着主题活动的越来越丰富,这个主题也要不断地进行修正,这样活动才会越来越深入,学生从中得到的关于民间艺术的体验也才会越来越丰富。陶冶渗透式活动。陶冶渗透式活动指的是,在除了幼儿园专门设置的教学活动之余的其他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也就是说,除了正常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外,还要在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民间艺术,比如幼儿生活学习的环境、平常的游戏乃至吃饭、睡觉等等。具体而言,陶冶渗透式活动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在幼儿园的物质文化环境中渗透民间艺术。幼儿园的物质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室内活动场所,室外活动场所,活动需要的设备以及材料,室内外布置等,这些物质文化环境能够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通过幼儿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渗透民间艺术,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在幼儿园的公共场所渗透民间艺术,如室外活动场所、墙面、走廊、宣传窗等;在幼儿园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中渗透民间艺术,如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墙报,有艺术特色的班级活动角等。另外,教师还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民间艺术主题,发动幼儿共同营造班级文化,这样不但可以引起幼儿对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还可以促使幼儿积极地去了解民间艺术。第二,在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渗透民间艺术。可以在幼儿每天的生活中渗透民间艺术,比如说在幼儿入园的时间段内播放民间童谣,让幼儿欣赏民间音乐,如《吉祥三宝》、《茉莉花》等;在做早操的时间段内播放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欢快活泼的舞蹈音乐,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在就餐之前播放一些民间故事或者儿歌,不但可以增加幼儿对民间文学的了解,还能逐渐改善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第三,在幼儿游戏中渗透民间艺术。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游戏是幼儿最有兴致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教育常用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不但能够使幼儿愉悦心情,同时还能丰富幼儿的情感,并对幼儿进行教育,所以,幼儿教师一定要重视游戏的功能,并在幼儿游戏中渗透民间艺术的因素。在幼儿游戏中渗透民间艺术,不但能够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中获得民间艺术知识,体验民间艺术的丰富内容,还可以借助民间艺术增加幼儿游戏的内容,比如,可以组织小朋友参与当地的特色游戏活动,诸如摔跤、当地舞蹈、戏曲等,从而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民间艺术的影响。

幼儿教育机构运用民间艺术的建议

(一)构建适合当地需求的教学体系幼儿教育机构应根据国家《纲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整合当地的艺术资源,构建有特色的,适合幼儿发展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整合当地民间艺术资源。要对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进行调研,努力争取当地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支持,组建一支民间艺术展演的队伍,并充分利用当地文化站等文化物质资源,建立可供幼儿展演的艺术基地。与此同时,还应尽量争取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支持,使其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艺术教育采取支持态度,比如可以在表演期间邀请家长前来观看,这既能使幼儿的艺术成长得到家长的支持,同时也间接弘扬了民间艺术在当地的影响力。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艺术教育课程。第一,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3]教育目标不仅要包括艺术趣味、审美、创造等技能目标,还要包涵道德、知识个性等发展目标。第二,构建适应的内容体系。在结合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和幼儿身心素质发展的基础上,应设定一定的课程内容,以涵盖民间文学、美术、音乐、游戏以及民俗节假日等,使幼儿的民间艺术教育课程既切合当地和本教育机构的实际,又能贴近幼儿的生活,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蒙古族的幼儿教育机构,可以组织小朋友参加每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的民间节日的气氛,并在参加之后,结合课程内容,加深幼儿对此的理解。第三,构建民间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体系。不同的幼儿教育结构应该结合自身机构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系列活动内容,包括活动可行性的评估、内容、目标(系列、单个目标)、资源信息的收集、活动的具体设计、具体的组织步骤等。

民间艺术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近几年,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民间艺术发展,人们开始重视一些生存在边缘、形式比较独特的民间艺术,高校在艺术教学中也开始越来越注重把民间艺术精华引进到艺术教育教学中,对保护民间艺术和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目前民间艺术和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我们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民间艺术教育资源推动地方艺术院校对民间艺术的深入研究和培养地方艺术院校特色人才,开办有鲜明地方特色、为当地经济文化服务的地方性艺术院校。

一我省高校民间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一)教学内容单一,教育资源匮乏当地高校在教育教学中教学内容选择面比较单一狭窄,教育资源匮乏,从而导致课程设计缺乏吸引力。各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课堂教学,但是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艺术教育设施都很难与专业艺术院校相提并论,因此,各高校要利用校外的艺术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最大限度的接受艺术教育,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省内民间艺术手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们学习艺术的兴趣,让学生从更广阔的途径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使我们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二)缺少对民间美术热爱随着社会和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更多的途径了解外国文化,人们在追捧外国文化和艺术的同时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髓,很多年轻人认为民间艺术是很土的,没有西方的艺术洋气,正因为如此现在民间艺术的传承存在后继无人的现状,所以目前我国需要一批有责任心、热爱民间艺术的年轻人承担起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的重任。因此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注重民间艺术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入更多形式的民间艺术来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继承民族特色文化,唤醒当代年轻人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增强他们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责任心。(三)课程体系布局不合理由于受到河北省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与地方文化建设的实施与推荐,我省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逐渐重视,不少高校都在艺术教育课程中引进民间艺术,但是很少设置民间美术专业,处在需求与条件、目标与现实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好奇心很强,艺术门类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们对不同艺术的学习欲望,因此完善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二高校培养民间艺术人才的意义

(一)高校民间艺术的培养可以唤起当代大学生对我省民间艺术的记忆,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彰显了地方民族特色,将民间艺术精髓深深扎根于心中,使他们成为传承和保护我国民间艺术的接班人。(二)开展民间艺术教育可以挖掘民间艺术精华,丰富我省高校的艺术教育,提高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民间艺术的整理、挖掘,对提升和创作民间艺术作品提升了新的切入点。(三)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高校这个平台使民间艺术能够得到重新定位和认识,使民间艺术登上高雅的艺术殿堂,增加民间艺术的知名度。(四)民间艺术是由当地的人民群众根据自己的生活、风俗所创作的,是反映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信仰的艺术形式,其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但是由于民间艺术乡土味十足的特点使得它一直不被社会重视,导致多年来人们对民间艺术的价值一直熟视无睹,然而随着民间艺术面临逐渐消亡的趋势,人们又开始关注民间艺术,古语道:“天行地生,百物宜殖”,保护和传承我国民间艺术刻不容缓,而这个重要的使命就落在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因此,高校开展培养民间艺术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三利用河北地域民间资源创新高校民间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民间艺术资源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如何利用和整合我省民间艺术资源建立高校民间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创新首先,高校要将传承地方性民间艺术发挥重要作用,明确学校艺术教育办学思路和教学目标,将民间艺术列入教学计划,建立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河北省具有地方性的民间艺术特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其次,从教学角度来讲,要对本地的民间艺术资源进行调查筛选,了解民间艺术在不同地域和形式上的差异,探究民间艺术课程的表现空间,这样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更新和优化,从而拓展高校课程资源,使学生通过对民间艺术的课程学习,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最后,对于教学方法,民间艺术专业与传统的美术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有所不同,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比较注重强调造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缺少一脉相承的理论研究;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过多的强调学生对技能和市场的杠杆调节作用,创新能力不足。民间艺术的培养应该吸取两者的教学优点,既要注重艺术审美造型又要有创新,在汲取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加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教材创编注重民间艺术理论研究,更新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与民间艺术资源传承和保护相结合,教师应该多去实地考察,进行艺术实践,从而创编特色教材,将本地民间艺术内容作为科研和教研的重点。(三)技能培训由于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日渐稀薄,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和民间艺术形式已经慢慢的淡出我们的视线,开发和利用民间艺术资源,学习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由于近些年来高校扩招迅速,高校大多都引进比较年轻的硕士毕业生,年轻的教师队伍富有朝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由于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多数年轻教师教学任务中,整天忙于教学,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改、科研和进修,缺乏实践教学能力。所以一方面高校应该强化在编教师对民间艺术知识、技能、创作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还要将地方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人请进学校,补充学校的师资力量。(五)民间艺术进校园由于高校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设置和艺术配套设施,学生在接受民间艺术的时候大多处于被动状态,表现不是很积极,因此,高校可以利用本地传统的民俗活动和文化节日来展示民间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也促进了民间艺术在新时期吸收新的血液和营养,以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共同参与到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行动中。如:河北省高校可以利用河北省的民间艺术资源,组织唐山皮影、武强年画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走进校园,使学生和教师更近距离的接近民间艺术,体会它艺术价值,进一步促进我省民间艺术与高校教育紧密结和,开拓了民间美术发展和传承的新途径。

四总结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传统文化和科技发展融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的载体,民间美术的魅力在于它能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特色,是我国的一种文化财富;大力挖掘民间艺术,在高等院校开展民间艺术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可以培养和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好的保护、复兴和传承民族文化,因此,如何整合和利用河北省地域民间艺术资源,对推动艺术院校对民间艺术的研究和培养民间艺术人才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高校艺术专业教学和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佟利平.本土民间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及方案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10):260-260.

[2] 袁玲.高师民间美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初探[J].美与时代:下,2012(3):122-123.

[3] 马越颖.河北民间美术引入大学校园的调查与分析[J].戏剧之家,2014(12):140-140.

[4] 王胜彩.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美术资源调查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2(3):69-70.

[5] 苏娟娟.高校美术类专业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整合的探析[J].青年与社会,2014(16):164-164.

民间艺术培训范文第3篇

第二条民族民间艺术门类分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文学、绘画、书法、摄影、雕刻、刺绣、染织、剪纸、编织、灯彩、陶艺、锻铸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农村、城市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长期从事群众文化和民族民间艺术的人员(含民间职业艺术团体人员)。

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人员、专业创作人员和专业艺术院校在校师生不在评审范围。

第四条申报人员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长期从事民族民间艺术创作或民族民间艺术挖掘、整理、保护、研究、普及和开发工作,具有丰富的创作、研究和实践经验,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二)作品在市级以上(含市级,下同)民间艺术表演或展示比赛中获得最高等级奖二次以上;或有作品被省级以上或国外国立艺术馆收藏。

(三)在全国民间艺术家辞典或者省以上民间艺术某门类书籍中有传略者。

(四)对我市某项民间艺术确有传承,造诣颇深,掌握或熟悉其历史渊源、人文背景,并在该项民间艺术发展中有突出贡献者。

第五条申报办法和审批权限

(一)由组织推荐或本人申请,县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查申报者的资格,核实业绩、成果,经同级政府审核、签章后,报市文广局。

(二)由市文广局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候选人员,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期满,对无异议或对异议处理完毕的人选,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授予证书、牌匾。

第六条权利和义务

(一)获*市民间艺术家称号者,应提供2件以上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长期收藏并适时展出。

(二)获*市民间艺术家称号者应当积极开展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三)*市民间艺术家在文化艺术展演比赛和对外文化艺术交流中,享有与专业文化艺术人员的同等待遇。

第七条*市民间艺术家的评选工作,每两年组织一次。

第八条当地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应对已命名的*市民间艺术家切实加以关心,以引导、资助、扶持、培训等手段,鼓励其传承与传播民族民间艺术。在当地逐步建立一支热爱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作,积极为当地文化发展服务的民族民间艺术工作队伍。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撤销*市民间艺术家称号,收回荣誉证书:

(一)非客观因素,完全停止民族民间艺术工作与活动;

(二)剽窃他人作品或伪造成果;

(三)严重丧失艺德;

(四)因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五)其它不符合命名条件的情况。

民间艺术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沂蒙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融合

开发民间艺术,要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更要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考虑。民间艺术的产生来源于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的需求,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民间艺术需要不断调整自身来适应人们生活的变化和发展,以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当然,也有些民间艺术在调整中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而自生自灭。这表明,富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有很强的适应性,它本身拥有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功能,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生存样式,在更新与完善中坚强生存。

一、沂蒙民间艺术实施产业化,需要自身内在力量和

外部力量相互作用才能实现沂蒙民间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给社会经济带来过可观的效益。例如沂蒙泥哨是流传在沂蒙民间的儿童玩具,其粗犷夸张的造型,朴素奇巧的外观,简练艳丽的色彩,都散发着浓重的沂蒙民间文化气息,系上五色线绳佩戴在胸前,寓意吉祥可观可玩,孩童爱不释手。历史上一度曾经销量大增,远销到各省,成为当地一大收入,从业者十之有七……制作泥哨给从业者们带来可喜的经济收入,因此,更多的人投身到民间艺术泥哨制作中,制作泥哨的手艺活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方式。时展,社会进步,市场经济不断自我完善,民间艺术在商品化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破坏了民间艺术生存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背景,无节制的进行开发,和民间艺术正常健康发展的道路背道而驰。沂蒙民间艺术的开发和保护,首先取决于开发者对民间艺术的认知程度和开发者的价值取向。应该全面认识沂蒙民间艺术产业化开发的必要性前提下,同时,深入了解民间艺术的生态环境、采用较科学的方法长线性的发展,这样不仅收获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在传播艺术品过程中实现文化传承。从这个角度看,开发不仅要注重经济收益更要关注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对于既适合产业化发展、又能满足于市场基本需求的沂蒙民间艺术资源,应借助新的科技方法,在原有民间艺术特点基础上演绎全新的主题,实现经典民间艺术传承延续和艺术创新的合力。

二、传统沂蒙民间艺术在产业化发展中的瓶颈

(一)个人作坊式经营妨碍规模化形成。市场经济不断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作坊式的自发经营不存在市场竞争优势。临沂的民间艺术品经营人员暂时没有形成规模,处在不集中的状态,各个品类的民间艺术品制作人和售卖者之间缺少互动交流的机会,不能相互协调合作、产销脱离,这种现象导致产业化发展缓慢。例如沂水高桥手绣,1991年,高桥镇从事手绣的妇女就已经达到2000多人。现在,高桥的手绣工艺已经形成20个大类、180多个品种,全镇手绣加工户27个村,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2003年高桥镇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手绣)之乡”。2007年,高桥手绣被市政府公布为临沂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从业人数近万,但多数零零散散分布在各个村庄,分散经营、不能系统的把握总体经营情况,致使这些手绣产品在研发和创新和销售环节不能适应市场自我调节的需要。由于作坊式的家庭独立经营方式和纯手工制作的特点,使产出数量相对有限,这种分散经营的缺陷导致订单量减少,销量下降,市场开拓受到打击和制约。

(二)沂蒙传统民间艺术不集中经营的缺点主要体现在外包装设计方面。由于民间艺术有不可重复的独特性和民俗性特点,显然,外包装的独特鲜明尤其有利于产品的销售。但是,民间艺术的制作艺人大多数独立经营,外包装的制作相对简单粗陋,缺乏适应新视点且具有设计感的工艺,加上手工制作外包时间长,成本高,单件手工制作的外包装时间成本太高,在设计种类等方面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要。

(三)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缺乏互动甚至脱节。在以往的民间艺术品买卖主题之间,民间艺术的创作主体和购买者都同样是农民,同样的生活经历和民俗习惯,呈现出较接近的思想状态和审美层次。但是,伴随着传统民间艺术品广泛被人们接受,当前,更多的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对这些民间艺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兴趣,呈现出不同于农民的品位与认识。因为当前从事生产制作的主体依然是农民,其长期生活在农村,与新出现的消费主体间生活接触较少,缺乏相对了解,因此,民间艺人不能获得消费者的审美喜好,从而借助经营者对民间艺术品的种类、样貌要求进行生产,这样很容易导致生产和需要的脱节。简单来说,民间艺人的审美趋向来自其生活的环境,其有目的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开展的创作作品,很难实现艺术品本身的真正价值。

(四)沂蒙民间艺术发展过程中,和国内其他传统民间艺术一样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虽然有些民间艺术品在近期出现了好的发展趋势,有一些年轻人参与其中,但是年轻人不想长期从事这门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例如苍山小郭泥塑和沂蒙彩印花布等,这些民间艺术需要师傅带徒弟式的口传心授,因为收入微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民间手工艺制作,伴随着老一代手工艺人的过世,这些民间艺术濒临灭绝。

三、沂蒙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路径

(一)时代主题的彰显和传统风格的传承。传统民间艺术创新,要在保留原有的民间民俗生活气息的前提下,实现创新式的雅俗共赏,彰显绵延不绝的生命力。也要到消费者的实际生活中体验受众的需要从而汲取创作灵感,来适应更广泛大众的消费需求。还要融入设计的新理念,在图案纹样、构图特点、寓意内涵等方面加以创新,结合现实物象对旧的题材进行创新,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要。特别是在题材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技法、内容上能与时代同步达到现代人的真正需求。一般来说,艺术品的改变是主题改变的同时,造型、材质等都要跟着变化,但是这些变化还应在保持民间艺术品本来审美意趣的前提下,继续保留原有的文化基因。沂蒙民间艺术的地域、民俗文化基因在新时代思想、文化的冲击下,不断自我重组,然后衍生出新的变体,其所属的艺术群体仍然保留自身特有的艺术特质,这是在民间艺术发展变迁过程中持续发展的策略。任何艺术的创造都是对美好世界认知的外化,沂蒙民间艺术所呈现的精神是对沂蒙老区人民精神的凝练后的总结,民间艺人在进行艺术创造的历程中,既展现主体内心的自我,又关照现实中多数人的情感,艺术成果得到人们称赞时,创作者精神上受到褒扬,和其洋溢的质朴生命情调产生共鸣,实现艺术与心灵的深层次沟通。

(二)购买主体既关注艺术品本身,更重视其隐含的内在意义。事实上,任何民间艺术的创造,都是透过物化形象的力量,根据自身需要得到另一种替代性的满足。无论是对创造主体或是对消费者而言,都是同样的心态。综上,民间艺术要在继承乡土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在新构图方式、表现符号元素等方面发生本质变化,让民间艺术不仅传习古有,也可以跟随时代变化,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三)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载体形式的多元化,提高沂蒙民间艺术品的附加值。在当代社会环境中,结合当代技术,依赖新的产品,对已有的民间艺术品进行转化型创作,使其衍生出既留有民间艺术传统精华、还具有当代性的新产品,是推动民间艺术在当下社会环境中有机延续的举措,也是促进沂蒙民间艺术重新绽放新风采的重要法宝。我们应该注重保护民间艺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尊重当代更广泛人群的生活和审美需求,研发适合各个层次的消费群体心理并制作出他们需求的产品,以让各类消费者的需要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综上所述,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必须要实现市场化经营过个体与团队结合,创建稳定并且能够长久发展的民间艺术产品基地;建立以基地为窗口的“家庭+基地”的运作模式,合理用好互联网,把产业链的效益整体拔高;重新开辟旅游和销售的方法,创立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品牌。才是解决阻滞民间艺术发展的根本路径。

(四)把培育民间艺人工作重点抓。任何一门艺术做到产业化,其核心是艺术人才的培养,并积极发挥人才的作用。人才和知识的集中是产业化的最大特点,培养一批懂得现代经营管理、沂蒙民间艺术的综合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沂蒙民间艺术产业化推进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做好培养人才的工作,解决沂蒙民间艺术发展的瓶颈问题。可以利用当地高校的教育、协会的培训或者以师傅带徒弟等多种形式,不断培养壮大民间艺术人才。同时,推进产业化经营就要把人才为本的经营理念确立下来,根据沂蒙民间文化资源热点,围绕消费主体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健全发展。沂蒙民间艺术的生命力是否持久,重要的是人才队伍建设是否突出。人才的主观能动性、科技素养、知识的构成结构等都是决定沂蒙民间艺术兴衰的重要因素,所以,更需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侧重民间艺术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产出更多更好的民间艺术精品。

注释:

民间艺术培训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工作原则,全面开展民族民间艺术的普查,认真落实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规划与措施,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以“查清资源、明确方向、搞好建设、规范管理”为工作目标,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普查、确认、登记、立档,建立县级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名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系统的抢救和保护,对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宣传、弘扬和振兴;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机制和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制度、保护工作机制和县乡(镇)两级保护体系。

三、普查内容

(一)民族民间造型艺术,如民族民间绘画(祖宗画、灶头画、门神画、扇面画、装饰画、壁画、年画等)、雕塑(石雕、木雕、竹雕、竹编、骨雕、玻璃雕塑、泥塑、蜡塑、米塑、灯彩、明矾工艺、家具制作等)、瓷艺、民族民间平面工艺(刺绣、剪纸、折纸、服饰、颊缬印染等)。

(二)民族民间表演艺术,如民族民间音乐(民歌、民间歌舞音乐、民间戏曲音乐、民间曲艺音乐、民间器乐、宗教音乐等)、民族民间舞蹈(马灯舞、龙舞、狮舞、祭祀舞、采茶舞、高跷、抬阁、鼓舞等)、民族民间曲艺(渔鼓、鼓词、卖技、莲花落、唱花鼓、道情、担布缸等)、民族民间戏曲(和剧、昆剧、木偶戏、布袋戏等)、杂技魔术及在传统民族民间艺术根脉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民族民间表演艺术等。

(三)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人及其所掌握的传统工艺制作技术和技艺。

(四)集中反映民族民间生产、生活习俗和历史发展的服饰、器皿、用具等实物。

(五)具有民族民间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民间游艺活动以及具有研究价值的民俗活动。

(六)其他民族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四、普查方法

(一)各乡镇要将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作为当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普查工作规划,广泛宣传开展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的意义和有关知识,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发动群众提供普查线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

(二)本次普查以实地调查为主,必须到现场了解民族民间艺术的形式和内涵,要利用座谈会等形式,广泛搜集普查线索,认真对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与当代涌现出来的新型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不漏村(居)、不漏种类的调查,按照“忠实记录”的原则和普查工作的规范要求,如实记录民族民间艺术原始风貌,建立文字、声像、图片齐备的完整而科学的保存档案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信息数据库。

(三)普查采取面上调查与专题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面上调查的基础上,对某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项目要组织专业力量,突破区域限制,科学、细致地进行专题调研,摸清历史沿革脉络和发展演变过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作完整的记录和保存。

(四)在普查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对濒临消亡的珍贵民族民间艺术种类的抢救,对能作用于当代文化建设和应用于重大文化艺术活动的民族民间艺术,应首先进行整理研究和开发创新。

(五)建立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保护名录,整理、编纂、出版一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图书文献及可视资料。

五、工作步骤

(一)20*年4月

建立*县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及工作委员会,制订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规划,召开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动员大会,举办全县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业务培训班,落实相关经费。

(二)20*年5月

地毯式地开展全县范围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大普查,摸清我县民族民间艺术资源藏量,廓清每项艺术种类的根脉和面貌,掌握各艺术门类的代表性传人及相关情况;对各乡镇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进行复核;对征集、收集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建立*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档案。

(三)20*年6月

组织专业人员对普查资料作系统梳理和论证,确定县级重点保护项目,申报省级保护项目;初步建立*县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名录和信息查询系统;落实配套措施,对珍贵、濒危的民族民间艺术门类进行抢救。

(四)20*年7月至20*年7月

继续征集重要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料、实物;编辑出版《文化*》丛书;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民间艺术产品、表演项目和民俗活动;建立长效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工作机构、机制和制度。

六、组织领导

建立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保护和保护资金使用工作。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金亮希任办公室主任,杨思好、蔡东任办公室副主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