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税收管理内容

税收管理内容范文精选

税收管理内容

税收管理内容范文第1篇

有的大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社会,它是当地税收收入的主要支柱,一般情况下大企业都具有这几种特点,比如:资产规模较大,并且具有跨区域甚至是跨国投资的能力;经营领域范围广泛,市场的覆盖面较大;生产经营周期长,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的流动较快等。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优化管理资源配置,促进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要积极的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首先这是由大企业的本身所决定的,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较大,业务复杂多样,那么自然所涉及到的征收的税种和税收政策也就较多,而且税收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加强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其次,加强大企业的税收管理是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能够有效的保证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弥补现行大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最后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是顺应税收管理国际趋势,同时也是推进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2.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困难

税收管理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虽然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税收管理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需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信息技术存在较大的落后,大企业中税收信息化建设比较薄弱,不能够有效的适应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并且部分信息系统存在功能单一、程序复杂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难度。

第二,大企业缺乏专门的税收管理人才。大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针对于一些跨国或者是跨区域的企业,在税收方面的流动性比较强,也就给税收管理带来难度,并且由于税务机关缺乏专业的财务会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导致在税收管理上存在工作不到位现象。第三,税收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大企业的税收管理政策还并不完善,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在税收管理方面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方法,导致大企业的税收管理都在盲目的进行,严重制约了大企业税收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3.探索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策略

第一,积极的完善税收管理手段,创新税收管理模式。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渐发展的背景下,针对于大企业的税收管理手段,应该积极的采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纳税评估和防范税收风险作为大企业的主要税收管理手段,全面掌握大企业的基本信息,强化企业资金流动等方面的监控分析,积极提高大企业的纳税质量,防止大企业逃税漏税情况发生。

第二,加大对税收管理人员的培养。针对于大企业复杂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税务部门专业管理人员的缺失,大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加大对税收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企业配备全方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大企业税收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同时还应该针对大企业的特点,重点培训财务分析和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内容,培养税收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提高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实效性。企业可以聘请专员来对现有的税收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一支能够有效适应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专业化队伍,还应该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保证企业税收管理人员能够适应税收管理工作的需求。

第三,完善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管理机制。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大企业以及社会的纳税遵从度,需要积极的建立和制定大企业税收管理制度,保证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完善税收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制定出有效的税收管理制度,并严格的落实到实处,企业的领导层也应该积极认识到税收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严格规定企业的税收管理,做到依法交税。

第四,建立税源管理平台。随着企业的逐渐信息化,国家必须要积极建立税源管理平台,以保证实现税收信息化管理,税源管理平台应该具备信息化功能,首先应该采用先进信息化技术,将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进一步信息化,建立于企业组织机构有关联的基础资料库,以方便后期对税收工作的管理,还应该建立外部信息资料库,全方位的保证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此外企业还应该积极的引入税收风险管理,并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总体构架创新新的税收管理制度,形成与管理层风险分析识别和风险等级相衔接的管理制度,保证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运行,同时还应该在专业机构之上建立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团队,展开大企业税收管理和专业评估等。

4.结语

税收管理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征管体制税收管理员税务专管员税源管理

税收管理员是基层税务机关分片、分业管理税源的工作人员,其工作职责主要是对各类税源的日常动态监控和细化分析,提出初步性工作意见或建议,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强化税源管理、夯实管理基础、落实管理责任、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历史沿革

从建国到现在,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同时为了满足税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我国的税收征管模式也在不断推进。以现行税法的颁布为界限可将其变革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1994年以前税收征管体制的变革

我国自50年代至80年代实行征管于一身的模式,即以税务管理员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一人进厂,各税统管,征、管、查合一”。其组织形式表现为征管查由专管员一人负责,按具体情况设置税务工作岗位,税务人员对纳税户进行专责管理。税款征收方式为税务人员上门催款。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征管模式与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为此,国家税务总局在1988-1994年进行了以建立征、管、查分离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税收征管改革,在税务机关内部实行征管权利的分离和制约,同时实行专业化管理。

(二)1994年以后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

1995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模式,并于1997年在税务系统全面推行。各地税务机关在推行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取消了原来专管员管户制度,建立了办税服务厅。加上计算机网络体系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的广泛运用,我国的税收征管走向了由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现代化、集约化、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以2000年年底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为重要标志,我国税收征管改革进入了专业化与信息化并存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次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以“科技加管理”的工作方针。随后,国家税务总局在税收征管改革中又再次突出了“强化管理”的要求,

2004年税管改革又提出“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收改革方向,并在部分地区试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这代表了新征管模式下的一种分类管理与服务形式。

二、税收管理员和税务专管员制度的异同分析

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既不是税收专管员制度的翻版,也不是对其的全面否定。它是在客观、全面、辩证的分析过去专管员制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在新形势和新条件下赋予其新的内容。

(一)税收管理员和税务专管员制度的相同点

实行税收管理员和税务专管员制度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税源的管理。这一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监控管理有实效,管理员与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资金流动、财务核算水平等有着直观适时的了解,能够有效的监督各种税收政策的实施。二是分户、分类到人的做法使得税源管理责任明确,落实到人,便于内部管理和责任划分。

(二)税收管理员和税收专管员制度的不同点

1、征纳关系的改善

税务专管员时期的税款征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强制执行的行政行为,税收任务以政府的政策和指令性计划的方式下达。而税收管理员制度下的征收工作却是一种“协作管理”的行为,它建立在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的基础上,不再对纳税人各项涉税事务进行承揽包办,从而划清了征纳双方的责任界限。

2、征管职能的转变

税务专管员集“征管查”三项职能于一身,而税收管理员的职能范围明显收缩。它的定位侧重于管理环节。另外,在税收管理员制度下,法律和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措施都已经逐步完善,这就避免了专管员制度下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现象的再度发生,管理员的权限得到了限制。

3、管理手段的进步

税务专管员的工作主要靠手工完成,实行粗放式管理,效率较低,且管理质量难以保证。而如今,信息化手段使得税收管理员从大量重复性的人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税收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税源管理和精细化成为可能,税收执法透明度和税务行政管理的水平也得以提高。另外,在税收管理员制度下,各项征管质量考核指标的建立使得管理质量有了一定的保证。

4、业务素质的提高

税源的急剧扩大和税源状况的复杂性,是专管员制度下的“单兵作战”无法胜任的。现在的税收管理员,不但要掌握相关的税收实体法,对各个税种的征收管理标准有清楚的认识,而且还要按照程序法的要求,约束自身的行政行为,工作要求大大提高。但是,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在专业分工、集中管理、信息化和法制化的基础之上,它能有效发挥税务机关的整体优势,应对复杂的税源情势。

三、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意义

(一)加强税源监督管理,防范税收风险

按照属地原则落实分类管理要求,全面建立税收管理员管户责任制度,使得税收管理员对辖区内的税源和管户责任及其权限得以明确。通过税收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纳税人各种涉税动态信息,全面掌握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推动税收管理员对税源的积极管理,采集全面的、动态的一手税源资料,减少了税源漏管的可能性。

税收管理员税源信息共享制度的建立,将税收管理员掌握的各类税源资料按照“一户制”管理的要求纳入管理系统中,实行集中管理,信息共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税源的管理和监控。

另外,税收管理员制度中的纳税评估也是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税收管理员作为纳税评估工作的主体,可以最直接的了解分管纳税人的有关情况,并在评估发现问题时进行实地调查,采取对应的措施。这不但可以有效控制税源,还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税收风险。

(二)提高纳税服务水平,优化纳税环境

首先,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后,对纳税人的服务变得更加直接。税收管理员可以直接下户,或者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对自己的管户进行面对面的宣传、辅导,并对纳税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直接的收集和反馈,这种直接服务顺畅了双方沟通的渠道,提高了办税效率。

其次,主动服务成为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服务的一大特色。税收管理员制度要求税务机关了解企业的动态,为企业在税收政策上答疑解难,并自觉接受纳税人的监督。由于税源管理更加精细化,客观上要求纳税服务也必须更加细致、周到。这在一

定程度上也使税企关系得以融洽。

再次,税收管理员制度使得税收管理员直接面对纳税人,因此,税务机关容易在第一时间获得纳税人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该纳税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辅导,为纳税人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最后,税收管理员需要下户了解管户情况,因此,其接触到的人员就不仅仅是办税的财务人员,而是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方面人员,这样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服务面就更广泛了。

三)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征管成本

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使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一方面,税收管理员按照规定与纳税人保持制度化的联系,提供专业的纳税服务和指导,帮助纳税人及时准确申报纳税,保证税务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税收管理员的实地调查报告,税务机关能够掌握税源户籍、财务核算、资金周转和流转额等关键的涉税信息,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有效的税收管理,充分发挥税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税收管理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

0引言

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研究内容,这样的研究特点使相关工作人员在财政税收的优化过程中,需要对新型的财政税收方式和税收优化模式进行探究和创新,方能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整体水平。因此本文此次研究的内容和提出的策略对丰富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改革内容具有一定的意义。

1经济新常态下优化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重要作用

税收实际上是比较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是国家在财政方面的收入主要来源之一,财政税收主要是借助国家力量强制实行的一种基本满足社会具体税收分配需要的主要形式。事业单位的大部分经济收入来源是通过国家或各级财政进行拨款,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纳税的意识有待提升。再加上如今实行的财政税收制度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导致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的布局安排上缺乏合理性[1]。在事业单位需要缴纳的税收已经直接纳入财政税收的统一管理中,能够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方面的管理体系,有利于增强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转效果,可以优化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管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事业单位发生重复纳税以及不遵守规定进行纳税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使事业单位的税收工作逐渐向科学化、高效化转变。

2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政税收人员素质欠缺

因为事业单位进行的财政税收工作具有复杂性较高的特征,税收工作的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更新,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负责财政税收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水平以及相对丰富的税收工作经验。但是如今部分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税收法律意识、税收管理创新能力以及新税收政策的适应能力上仍有欠缺。因为大部分事业单位正在从事财政税收管理的工作人员具有的专业能力水平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再加上一些事业单位对于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使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具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今,我国很多基层管理部门对各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管控能力不足,对各单位进行税收管理工作的方式不甚了解,并未主动参与到各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因为很多事业单位缺乏对财政税收人员组织专项培训和税收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造成很多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不足、履行职责的能力有待提升,致使很多重要的税收工作未能获得及时响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事业单位进行财政税收管理的优化改革。

2.2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机制

从理论上来讲,财政税收的监督管理能力较强,方可有效确保财政税收的预算管理处于透明管理的状态。如今,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并不具备比较健全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财政税收管理的监管工作进行得不到位,甚至并未明确界定财政税收工作人员具有的职责内容,造成事业单位中的一些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只做到税收原则上的基本规定,并不能充分确保财政税收的实际监管效果,导致事业单位出现偷税漏税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大。部分事业单位并未充分落实财政税收监管的相关政策,将会给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性。因为事业单位并未充分落实财政税收的重要作用,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缺少比较严格的税收监督管理体制,难以确保财政税收管理的有效性。如今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上不够完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财政税收监管管理部门监督能力不足,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因为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税收管理上处于透明性不足的状态,导致事业单位的实际财政税收管理数据具有公开性不高的特点,造成群众对于事业单位出现不信任的问题。为了提升事业单位对财政税收的实际监督管理水平,负责税收监督管理的部门需要充分发挥监管管理部门的监督效力,创建一个比较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2.3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高效的预算管理可以提升事业单位进行财政税收管理的整体水平,可以有效降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成本,预算管理是提升事业单位资金运转效率的重要条件。如今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预算管理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我国整体预算管理的标准化水平相对较低,将会使财政税收工作产生比较大的压力。财务工作人员需要和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以预算管理为主题建立一个比较好的沟通与决策商议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预算执行监督管理不充分的问题。如今事业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的实行体系,可以有效提升预算管理的规范性,事业单位通过比较合理的方式编制预算管理制度,能够促使事业单位的多个部门参与到预算管理的工作中,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在收支水平上达到平衡,能够有效推动事业单位在税收预算管理上的正向循环发展,可以为财政税收的预算管理建立比较坚实的管理基础。

3加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措施

加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措施包括推动财政税收流程标准化、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发挥财务部门的基础作用。

3.1推动财政税收流程标准化

事业单位是所有单位中进行公益事业建设、发展、管理的主体单位,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社会化性的基本特点,能够提升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高效性,还可以加大事业单位对于票据税收管理的执行力度和进一步细化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责任[2]。事业单位可以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界定一些可行性较强的财政税收管理标准,基本上可以实现事业单位进行财政税收的程序化管理,从而确保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转。首先工作人员需要考虑事业单位具有的公益性特点,事业单位应依照国家相关税收法规进行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充分落实我国财政税收相关制度优化改革的标准要求。事业单位需要在上级财政税收部门的指导之下严格地进行财政税收管理,从而确保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具有充足的实效性和准确性。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人员应该遵照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单位缴纳财政税收的义务,可以全方位增强税收管理人员在财政税收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效果,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实际管理效率。事业单位需要加大对票据税收管理的力度,实行票据税收管理的标准化管理,使单位职员更加清晰地意识到票据在事业单位进行财政税收核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更加科学的流程管理方式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从而保证票据管理的规范性和票据的真实性,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实际效率。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自身所具有的税收管理责任,查清单位税收出现混乱问题的原因,在税收管理的过程中依照事业单位的缴税标准进行依法缴税。

3.2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

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人员需要将税收管理的重点,置于深入分析内部税收管理制度的漏洞问题上来,从而创建相对科学、比较完善、系统化的税收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该强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财政税收管理制度方面的共同商讨与大力宣传,能够进一步优化税收管理的问题反馈体系、财政税收的监督管理机制[3]。首先工作人员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各个部门沟通不充分的实际情况,努力打破事业单位内部税收管理的限制性,进一步健全财政税收管理信息的流通机制。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人员可以设计一个科学性较强、合理性较高的数据整合制度和税收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员工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及时整改出现的问题,并履行好相关岗位的监管责任。事业单位还需要创建一个比较完善的财政税收监督体系,全方位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内部审计管理的全面积覆盖。事业单位可以使用周期性管理的审计方式,围绕事业单位的重要项目以及重要的工作事项进行规范的审计工作。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的运用外部监督管理的作用,安排第三方监管机构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税收工作开展专业的审计,进而逐渐创造相对比较有效的财政税收风险规避机制,审计机构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存在的税收问题,让事业单位可以及时弥补税收漏洞。

3.3发挥财务部门的基础作用

事业单位应该在加强业务部门发展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健全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体系,提升财务部门的发展建设工作,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财政税收管理能力[4]。财政税收支出的实际工作质量和财务部门具有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具有直接的联系。为了确保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结构的规范性,事业单位应该优化调整财政税收支出的内容,进一步健全财政税收相关的管理机制,在事业单位内部创建一些以财务管理部门为主导地位的税收管理团队,使税收管理人员发挥出财务部门的基本作用,确保财政税收支出的规范性、科学性。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得知,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是推动事业单位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提出的几点建议,主要围绕财政税收来开展的,注重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才能更好地提升财政税收的综合水平,这对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税收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将会出现多样化的税收优化方法,作为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应重视自身税收优化能力的提升,进而为事业单位提供优质的税收服务。

参考文献

[1]葛红.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纳税,2021,15(19):13-14.

[2]孙鲁新.论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商业文化,2021(9):90-91.

税收管理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税收管理员税收征收管理模式

2005年3月,家税务总局下发了《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正式走到了税收管理的前台。税收管理员制度是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加强税收征管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是强化税源管理的关键昕在。本文拟从税收管理员制度历史发展沿革、运行现状透视的角度,对该制度提出一点建设性的思考。

一、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历史沿革

提及税收管理员,不可避免地就使人联想起税收专管员.二者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但更多的是前者对后者的扬弃。

1.“一员到户,各税统管,集征、管、查于一身”的征管模式与税收专管员制度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新中国的建没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按照《全国税政实施要则》的精神,我国实行的是税收专管员制,其征管模式可概括为“一员到户,各税统管,集征、管、查于一身”,体现了便利、节约、经济的原则,在短时问内聚集大量财力,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了强有力地推动作用相应的,在这个征管模式下,产生了税收专管员制度:专管员对纳税人分地区地段或行业性质进行普,建立纳税人的信启、片,对纳税人的各项税收进行征收、管理和稽查。专管员还要辅导企业加强会计核算、了解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对工商界进行税务协商等等当时,企、Ik性质单纯,纳税人数量有限,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高,国家税制简,税收法规简洁,税收专管员制度能对税源进行有效地符理,能高效征收悦款,节约了征税成本,是适应当时背景的很好的选择;另一方面.税收专管员制度税收分类观点、协护税络建没、说源监控办法以及朴素的税收绛济思想等为后来的税收收管理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与税收管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公民法制观念的步步加强,税收专管员滥用权力、粗放管理与我国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税收原则越来越冲突,“一员到户,各税统管,集征、管、查于一身”征管模式的弊病一步步地暴露出来。随着1994年税制改革的逐步到位,I997年,“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信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新的征管模式取代了旧的征管模式,税收征管由“管户”向“管事”转变,很长一段时间,“专管员”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有些地方,比如无锡,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进行了一定地探索,实行了税收稽核员制度或者相类似的制度,税收管理的重心由“在外跑企业”转移到“在家看报表”。

2004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若于意见》中在原先“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中加入一点“强化管理”,并正式提出“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自此,税收管理员制取代原先的税收专管员制亮相。

二、税收管理员制度与税收专管员制度的对比分析

1.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对传统的税收专管员制度的扬弃

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对传统的税收专管员制度的扬弃,体现了“革除弊端、发挥优势、明确职责、提高水平”的原则和“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对于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强化税源管理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列管理原则的扬弃。《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中规定:“税收管理员制度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明确岗位职责,落实管理责任,规范税务人员行为,促进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的基础工作制度。”“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应懑循臂户与管事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专管员制度中重管户轻管事、重管轻服务的缺陷得到了纠正,另一方面,专管员制腹中分类管删、税源监控的优点得到了发扬。

二是对工作职责的扬弃。税收管理员制度将征、管、查职能分解,其主要工作职责为税源监控、税政管理、发票核查、纳税评估和纳税服务,但税收管理员“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抵退税和违章处罚等工作”。税收管理员制度发挥了原来专管员制度中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比较了解以及税源管理责任明确的优点。

2.税收管理员与税收专管员的本质区别

一是制良背景不同。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在我国税收法律体系日臻完善、依法治税成为我国治税思想和税收工作的首要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税制改革的逐步到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细则的颁布,实体法和程序法共同对税收管理员的行政权力进行有效地制约和强有力的保障;“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的指导思想为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制定提供了思想.保证同时经过多年的教育和宣传,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的普及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建立了新型税收征纳关系,这对税收管理员实施了外部的监督,税收管理员不可能再像专管员那样权力失控。

二是经济背景不同。经济成分多样化和经济利益复杂化是影响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税源的急剧扩大和税源状况的复杂性决定了税收管理员不可能像专管员那样各税统管,而必须有分工有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税收征收管理工作,而税收管理员制度本身就是为了强化税源管理的一项举措。同时,面对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税收的公平、效率和稳定原则显得尤为重要,税收管理员不但要依法办税,要实现实体法上的公平效率和稳定,还要在履行程序上体现公平效率和稳定,正确处理好各方关系,协调各方利益。

三是技术背景不同。以前,专管员只要带几张卡片,一支笔就能采集到纳税人的各项资料,税源信息的整理通过手工也大都能够完成,而现在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把税收管理员从大量重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资源共享、数据分析提高了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使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成为可能。

三、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制度作用。提高税收管理水平

1.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监控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涉税信息的准确性

税收管理员制度根本上的优越性在于能对税源进行有效地控目前,税务部门所采集到的纳税人的各类涉税信息火多为纳税人动I}1报,或者是由于纳税人对涉税信扈、慨念把握准,或者由于纳税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这类信息任真实性、完整性、相关性及时性上部难以保证。这些错误信息但降低了税收管理效率,更严重的是导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税收管理员掌握着纳税人的第一手资料信启、,了解税务臀记事项的真实性和涉税信息的变化,在人机结合的税源监控体系下,把最真的、最全的、最新的、最有用的信,自、录入电脑州络,为以后各项税

收工作打下坚实的信息基础。

2.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监控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依法治税的科学性

依法治税是我国税收工作的灵魂,依法治税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但是在工作中我们仍然是依据征收if~fJ征收,根据收入完成情况对税务干部的工作进行考核。税收计划直与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啦在相应的税基和既定的税制下,对税收收入作出科学的顶测,下达指导性的税收计划。税收管理员制度下,有专人负责税源的监控,为改变以往税源监控以采集静态信息为主,以监控票单为主转为以分析动态信息为主,以深入分析、综合分析为主。税收管理员在充分了解税源信息和税基状况下,可以对税收收入进行科学的预测,为税收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使得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落到实处。

税收管理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税收管理员税收征收管理模式

2005年3月,家税务总局下发了《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正式走到了税收管理的前台。税收管理员制度是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加强税收征管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是强化税源管理的关键昕在。本文拟从税收管理员制度历史发展沿革、运行现状透视的角度,对该制度提出一点建设性的思考。

一、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历史沿革

提及税收管理员,不可避免地就使人联想起税收专管员.二者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但更多的是前者对后者的扬弃。

1.“一员到户,各税统管,集征、管、查于一身”的征管模式与税收专管员制度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新中国的建没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按照《全国税政实施要则》的精神,我国实行的是税收专管员制,其征管模式可概括为“一员到户,各税统管,集征、管、查于一身”,体现了便利、节约、经济的原则,在短时问内聚集大量财力,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了强有力地推动作用相应的,在这个征管模式下,产生了税收专管员制度:专管员对纳税人分地区地段或行业性质进行普,建立纳税人的信启、片,对纳税人的各项税收进行征收、管理和稽查。专管员还要辅导企业加强会计核算、了解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对工商界进行税务协商等等当时,企、Ik性质单纯,纳税人数量有限,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高,国家税制简,税收法规简洁,税收专管员制度能对税源进行有效地符理,能高效征收悦款,节约了征税成本,是适应当时背景的很好的选择;另一方面.税收专管员制度税收分类观点、协护税络建没、说源监控办法以及朴素的税收绛济思想等为后来的税收收管理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与税收管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公民法制观念的步步加强,税收专管员滥用权力、粗放管理与我国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税收原则越来越冲突,“一员到户,各税统管,集征、管、查于一身”征管模式的弊病一步步地暴露出来。随着1994年税制改革的逐步到位,I997年,“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信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新的征管模式取代了旧的征管模式,税收征管由“管户”向“管事”转变,很长一段时间,“专管员”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有些地方,比如无锡,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进行了一定地探索,实行了税收稽核员制度或者相类似的制度,税收管理的重心由“在外跑企业”转移到“在家看报表”。

2004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若于意见》中在原先“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中加入一点“强化管理”,并正式提出“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自此,税收管理员制取代原先的税收专管员制亮相。

二、税收管理员制度与税收专管员制度的对比分析

1.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对传统的税收专管员制度的扬弃

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对传统的税收专管员制度的扬弃,体现了“革除弊端、发挥优势、明确职责、提高水平”的原则和“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对于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强化税源管理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列管理原则的扬弃。《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中规定:“税收管理员制度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明确岗位职责,落实管理责任,规范税务人员行为,促进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的基础工作制度。”“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应懑循臂户与管事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专管员制度中重管户轻管事、重管轻服务的缺陷得到了纠正,另一方面,专管员制腹中分类管删、税源监控的优点得到了发扬。

二是对工作职责的扬弃。税收管理员制度将征、管、查职能分解,其主要工作职责为税源监控、税政管理、发票核查、纳税评估和纳税服务,但税收管理员“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抵退税和违章处罚等工作”。税收管理员制度发挥了原来专管员制度中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比较了解以及税源管理责任明确的优点。

2.税收管理员与税收专管员的本质区别

一是制良背景不同。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在我国税收法律体系日臻完善、依法治税成为我国治税思想和税收工作的首要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税制改革的逐步到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细则的颁布,实体法和程序法共同对税收管理员的行政权力进行有效地制约和强有力的保障;“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的指导思想为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制定提供了思想.保证同时经过多年的教育和宣传,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的普及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建立了新型税收征纳关系,这对税收管理员实施了外部的监督,税收管理员不可能再像专管员那样权力失控。

二是经济背景不同。经济成分多样化和经济利益复杂化是影响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税源的急剧扩大和税源状况的复杂性决定了税收管理员不可能像专管员那样各税统管,而必须有分工有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税收征收管理工作,而税收管理员制度本身就是为了强化税源管理的一项举措。同时,面对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税收的公平、效率和稳定原则显得尤为重要,税收管理员不但要依法办税,要实现实体法上的公平效率和稳定,还要在履行程序上体现公平效率和稳定,正确处理好各方关系,协调各方利益。

三是技术背景不同。以前,专管员只要带几张卡片,一支笔就能采集到纳税人的各项资料,税源信息的整理通过手工也大都能够完成,而现在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把税收管理员从大量重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资源共享、数据分析提高了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使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成为可能。

三、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制度作用。提高税收管理水平

1.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监控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涉税信息的准确性

税收管理员制度根本上的优越性在于能对税源进行有效地控目前,税务部门所采集到的纳税人的各类涉税信息火多为纳税人动I}1报,或者是由于纳税人对涉税信扈、慨念把握准,或者由于纳税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这类信息任真实性、完整性、相关性及时性上部难以保证。这些错误信息但降低了税收管理效率,更严重的是导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税收管理员掌握着纳税人的第一手资料信启、,了解税务臀记事项的真实性和涉税信息的变化,在人机结合的税源监控体系下,把最真的、最全的、最新的、最有用的信,自、录入电脑州络,为以后各项税

收工作打下坚实的信息基础。

2.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监控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依法治税的科学性

依法治税是我国税收工作的灵魂,依法治税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但是在工作中我们仍然是依据征收if~fJ征收,根据收入完成情况对税务干部的工作进行考核。税收计划直与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啦在相应的税基和既定的税制下,对税收收入作出科学的顶测,下达指导性的税收计划。税收管理员制度下,有专人负责税源的监控,为改变以往税源监控以采集静态信息为主,以监控票单为主转为以分析动态信息为主,以深入分析、综合分析为主。税收管理员在充分了解税源信息和税基状况下,可以对税收收入进行科学的预测,为税收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使得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落到实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