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经济管理

旅游经济管理范文精选

旅游经济管理

旅游经济管理范文第1篇

宏观旅游管理,是指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运用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职能,统筹协调旅游发展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实现宏观旅游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旅游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所谓宏观旅游管理目标,是指国家促进旅游发展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总体目标。由于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经济社会活动,其涉及面广、环节多、层次多,因此宏观旅游管理目标也必然是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的。从总体上分析,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通常可以分为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发展目标四个方面。

1.政治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政治目标,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通过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公民的爱国主义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旅游的“民间外交”功能,通过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包括出入境旅游),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影响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国家竞争力等。

2.经济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经济目标,是通过有效配置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提供质量高、数量多、类型全的旅游产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协调发展。同时,在有效满足国内外旅游者需求的同时,为旅游经营者带来更多的收益,促进旅游目的地群众收入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国家增加更多的税收和外汇收入,推动旅游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3.社会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社会目标,是通过旅游活动和加强宏观旅游管理,在满足国内外旅游者跨文化交流、增进人们相互之间的友谊和理解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促进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和旅游行业职工素质提高,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就业,改善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与促进旅游目的地各项社会事业的繁荣兴旺与发展等。

4.发展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加强旅游宏观管理,不断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实现旅游目的地及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宏观旅游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看,一般可以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中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行业结构和旅游区域布局的合理化,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地增长与发展;远期目标是实现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还必须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二、宏观旅游经济的含义

现代旅游经济,是一个包括旅游者消费活动、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旅游市场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经济子系统,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论角度分析,旅游经济系统,既体现了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组成要素的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见图1),还从动态角度反映了整个旅游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性。

(一)旅游经济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一般包括三个层面的活动,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和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第一个层面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通常包括旅游者从购买旅游产品并离开居住地开始,经过一定距离的空间移动而到达旅游目的地,通过在旅游目的地的活动而满足其旅游需求,再返回居住地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选择、决定和购买旅游产品过程,只有当旅游者购买了旅游产品后才可能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二是旅游者往返于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旅行消费过程;三是在旅游目的地所有旅游活动的消费过程,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第二个层面是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主要指旅游企业为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直接提供各种旅游服务的所有经营活动过程。由于旅游活动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必然涉及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许多企业。按照现代旅游经济系统模型分析,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可大致分为旅行商、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三部分。旅行商的经营服务活动包括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两部分,前者的主要职能是销售旅游产品,招徕和组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后者的主要职能是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做好旅游者的接待组织活动等。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则按照旅行商安排的旅游线路,做好旅游者空间运送及旅游活动的所有接待服务活动。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研究、旅游规划设计和旅游行政管理。第三个层面是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组织和其它非政府旅游组织,通过旅游行政管理、宏观调控、行业自律和中介咨询等活动,提供旅游信息服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实现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目的和旅游组织的管理目标。

(二)宏观旅游经济内容和特点

在旅游经济系统中,宏观旅游经济体现了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是旅游发展过程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综合体,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

1.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纵横交错形成的综合体。从横向看,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同时并存的经济活动过程;从纵向看,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像一般社会再生产一样,是按照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依次进行,并不断循环往复的经济运行过程。因此,这种纵横交错的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运行和化,就形成了旅游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2.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构成的综合体。旅游产业是由多种旅游服务要素构成的经济产业,其既包括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餐饮业、旅游运输业、旅游景观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也包括部分或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邮电通讯、医疗卫生、金融保险、文化科学、教育培训、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工农业等众多行业。其从纵向上表现为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上下指导和执行的经济层次关系,从横向上表现为各产业和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经济序列关系,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序列立体交叉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3.宏观旅游经济,是各区域旅游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综合体。任何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的活动都必然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的,因此一定的区域旅游布局构成了宏观旅游经济的空间表现形式。从纵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为部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的上下联系的区域旅游的层次布局结构,如不同级别的风景区、度假区、森林公园和景区景点等;从横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跨省区、跨地市区、跨县区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空间布局结构,体的旅游景区等,从而构成多个旅游区域相结合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旅游管理组织,客体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运行和发展,简言之,宏观旅游管理就是国家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管理。正确理解宏观旅游管理的涵义,还必须注意宏观旅游管理与微观旅游管理、旅游市场管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正确把握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主要是管理的对象不同。微观旅游管理的对象,通常是指对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是以个体旅游活动为客体的管理;而宏观旅游管理则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是以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为客体的管理。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是互为前提的。微观旅游活动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细胞,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必须以微观旅游活动为基础,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建立在微观旅游管理基础之上的;同时,由于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直接影响着个体旅游活动的进行,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微观旅游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并对微观旅游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旅游市场是连接个体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桥梁,决定了宏观旅游管理和市场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旅游市场管理,不仅包括对微观旅游活动的作用和影响,对旅游市场的规制、监督和调控等,也包括在宏观旅游管理指导下,对旅游市场机制和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旅游市场管理是宏观旅游管理的对象。但是,在具体的旅游市场管理中,往往又包含了某些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和内容,如对微观旅游活动主体的监管,对旅游市场供求的调控等,因此旅游市场管理与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密切联系的。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通常是通过各种管理职能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进行管理。从旅游管理的实践看,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方面。

1.旅游决策职能

是指政府对旅游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职能,其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完善过程中,因此政府决策职能在旅游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形成了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在旅游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促进旅游发展的各种措施方面,还发挥着重要的决策职能和主导作用。

2.旅游规划职能

是根据旅游决策职能确定的

旅游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对旅游资源配置和生产力要素进行统筹安排的职能。如政府通过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统筹安排和配置旅游资源要素;通过确定实现旅游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通过采取各种宏观调控方法和手段,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地运行等。

3.旅游组织职能

是为了有效实现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的要求,建立旅游组织体系、配备相应人员、明确职责权力、调配旅游要素的职能。其包括建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促进旅游中介组织和旅游企业发展;形成合理的旅游管理体制,明确政府旅游部门、行业中介组织、旅游企业之间的权责利;开发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等。

4.旅游调控职能

是对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内外关系、发展变化进行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的顺利实现。如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调控生产要素价格,实施各种税收政策,实行转移支付制度,采用合理的经济杠杆等,调节旅游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以缩小地区差别和贫富差距,实现旅游经济统筹协调地发展。

5.旅游监督职能

是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提供完善的法规和制度,规范旅游市场主体行为,保护各类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限范不正当的旅游竞争行为,创造公平、公开和公正的旅游竞争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5.旅游服务职能

是政府通过提供各种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提供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供水供电等公共产品和安全救援、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企业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

四、宏观旅游管理的过程

宏观旅游管理过程,是作为管理主体的国家旅游管理机构,运用宏观旅游管理职能作用于管理客体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宏观旅游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宏观旅游管理系统的运转过程,是通过旅游的宏观决策系统、宏观执行系统、宏观调控系统和宏观信息系统,在时间上有序、在空间上并存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下,共同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

1.旅游宏观决策系统

是国家宏观层面的决策系统,其决策内容包括确定旅游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制定旅游法律法规、旅游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调控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实现区域旅游布局合理化,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统筹协调旅游发展等。由于旅游宏观决策是一种高层次的决策,因此对旅游行业、旅游区域、旅游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为了保证旅游宏观决策的科学化,必须根据有关的政策规定和各种信息,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宏观决策,以指导宏观旅游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发展。

2.旅游宏观执行系统

是实现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系统,即完成旅游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再生产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宏观执行系统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计划机制,是通过国家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指导性计划,保证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方向和目标;而市场机制,则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活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有效地运行和发展。段综合形成的调控系统和监督机制,是正确执行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旅游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监督和调节旅游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调控机制,并及时发现宏观旅游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反馈旅游宏观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及时进行调控,保证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有效进行。

4.旅游宏观信息系统

是有关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旅游信息和信息工作系统,是旅游政策子系统、旅游统计子系统、旅游会计子系统、旅游市场情报子系统及相关信息子系统的综合体。旅游宏观信息既来自于旅游宏观调控系统的有关情况,又来自于宏观旅游经济系统运行的结果,不仅是旅游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旅游宏观信息工作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

五、宏观旅游管理的特征

宏观旅游管理,既是对旅游全行业的管理,也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具有不同于微观旅游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宏观旅游管理的权威性

宏观旅游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行政权威性。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促进和保障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国家发展旅游的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又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旅游市场机制,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有序地进行,促进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如果宏观旅游管理没有权威性,则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必将是盲目、混乱和低效率的,也就无法实现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2.宏观旅游管理的政策性

宏观旅游管理是政府有效管理旅游活动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行为,因此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必须体现政府鲜明的政策倾向,即体现国家发展旅游的意志和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旅游发展的总方针和总决策,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活动广泛性和旅游经济的综合性,要求宏观旅游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的关系,而统筹这些关系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即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合理的协调和正确的处理,才能使旅游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宏观旅游管理的全局性

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社会文化活动,为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必然涉及众多的行业和部门,不仅协调范围广泛,而且协调难度也比较大,使宏观旅游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管理,而是一种全局性、综合性较强的宏观管理活动。因此,在宏观旅游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方面必须遵循旅游活动规律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特点,从全局上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素,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顺利地进行;另一方面,必须立足全局来协调处理好各局部的关系,使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尽量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不断提高宏观旅游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4.宏观旅游管理的服务性

宏观旅游管理的服务性特点,强调宏观旅游管理必须服务于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既要通过加强宏观旅游管理,为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旅游企经营的需要;又要通过科学地引导旅游者的消费活动,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旅游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创造一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条件,保障旅游活动有效地开展,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正常地运转,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宏观旅游管理的动态性

旅游活动、旅游市场和旅游经济运行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从而决定了宏观旅游管理也必然具有动态性的特点。这种动态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适应旅游活动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以保证旅游活动的有效开展;二是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适应旅游市场和旅游经济运行的动态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宏观旅游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充分发挥旅游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有效地运转;三是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适应现代管理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汲取先进的管理理论、实践经验和方法,丰富和完善宏观旅游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地指导宏观旅游管理的实践

旅游经济管理范文第2篇

一、统一思想,明确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1、充分认识建设旅游经济强县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是兼具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集传统与现代、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于一体,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旅游经济强县是我县走“开放兴县、创业富民、创新强县、和谐立县”发展路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开放创新、富裕和谐”新*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增加社会就业、丰富文化生活、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县上下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合力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我县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2、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市场优势,以“水乡·古镇·田园”为特色,以古镇旅游为龙头,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增强旅游竞争力,着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和优秀旅游目的地,成为省旅游经济强县。

3、发展目标

——形成旅游景区产品新格局。实施《*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到2011年,培育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古镇)旅游、会展旅游、购物旅游等特色,巩固提升西塘水乡古镇旅游区,完善拓展魏塘名人文化旅游区、大云十里水乡生态旅游区和姚庄浙北桃花岛生态旅游区,推动北部生态旅游度假区(暂定名)建设,着力构建全县“一线五区”旅游发展新格局。

——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到2011年,努力创建2—3个省级“旅游强镇”,5个省级“特色旅游村”,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新增高星级旅游饭店2—3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和3A级旅游景区各1个,全省五十强旅行社1家,推动全县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做大旅游经济总量。到2011年,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45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0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0%以上。

二、科学规划,突出旅游业发展重点

4、加强规划管理引导。把旅游发展规划作为重点专项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健全各类区域性专题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强化旅游规划管理。以规划为依据,加快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提高旅游项目的开发水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5、加快旅游景区建设。古镇西塘要围绕5A级旅游区创建目标,在注重保护的基础上,加大休闲性、娱乐性、参与性旅游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旅游精品。大云十里水乡生态旅游区要按照国家4A级标准,明确特色定位,加大资源整合,做好深度开发建设文章。魏塘名人文化旅游区要重点抓好吴镇纪念馆的扩建工程和孙道临电影艺术馆的对外运行,努力打造*文化旅游新名片。姚庄浙北桃花岛生态旅游区要进一步拓展旅游项目、丰富游览内涵、完善配套设施。北部生态旅游度假区在加快完成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上,要以陶庄镇、丁栅镇为主体,抓紧核心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包装招商,力求有新的突破。

6、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县城区旅游饭店以品质提升为总要求,积极推进创星、创绿、创强工作,进一步增强城市旅游接待能力。各旅游重点镇和旅游区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建设特色旅游饭店和其他功能性旅游项目。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不断提高我县旅游的可进入性和便捷性。加快旅游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营造旅游生态环境。

7、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充分挖掘我县资源特色,积极开发农副产品及休闲食品、纪念饰品、名人文化艺术品等特色旅游商品。依托国际农商城(*斗南花卉市场)完善旅游购物功能。县城区及各旅游区规划配置旅游购物商店乃至旅游商品特色街。

8、积极培育节庆品牌。把旅游节庆活动作为*对外宣传、塑造*旅游形象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县相关部门和镇要挖掘特色、创新模式,努力办好中国*·古镇西塘国际文化旅游节、姚庄桃花节(黄桃节)、大云花乡艺术节、陶庄民间文化艺术节、丁栅“*田歌”节等节庆活动,提升*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9、不断完善城市旅游功能。牢固树立休闲城市理念,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县城区优化配置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购物中心、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城市交通、标牌标识等要素和设施,不断优化旅游环境,着力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城市旅游功能。

三、合力兴旅,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10、实行旅游发展扶持奖励政策。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对旅游经济的投入,制订完善财政、用地等政策,充分调动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1、完善旅游投入机制。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特许、转让、承包、租赁等方式,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竞争性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稳步推进旅游投资多元化。重点策划和推出一批优势旅游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财团,参与我县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

12、对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审批,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会同旅游部门协调相关部门统一办理。

13、重视旅游生态建设。坚持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紧密结合,加大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禁止和整治旅游区内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生产经营活动。大力建设生态旅游区,加强旅游生态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及游客的环境意识。

14、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宣传、新闻、文化、外事等部门,要把宣传*旅游主体形象作为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县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统一策划、整体包装、重点推介的要求,积极实施旅游品牌营销战略,通过多种宣传形式,集中推介*旅游产品。旅游企业要强化营销意识,加大促销投入,积极参加旅游整体宣传促销活动。

15、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建立健全旅游与公安、工商、卫生、物价、质监等部门的联合联动执法机制,加大旅游市场的整治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质监所和旅游饭店业协会的作用,强化质量管理,加强行业自律。加大对旅游企业和导游队伍的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县相关部门对旅游企业执行的各类检查,应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程序进行,实施统一检查,防止干扰正常的经营秩序。

16、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旅游购物中心(市场)和旅游厕所,增强旅游服务功能。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提供优质的旅游市场信息服务,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17、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系统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旅游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县内大中专学校设立旅游管理专业或与县外高校合作办学。加大旅游教育投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完善旅游培训中心,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四、加强领导,完善组织协调机制

18、健全旅游业发展组织领导体系。完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有关部门和涉旅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着重研究和协调解决全县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旅游局,主要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各涉旅镇建立旅游领导小组,确定分管领导,落实专职人员。建立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县级领导联系、跟踪、督查制度。

旅游经济管理范文第3篇

现代旅游经济,是一个包括旅游者消费活动、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旅游市场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经济子系统,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论角度分析,旅游经济系统,既体现了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组成要素的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见图1),还从动态角度反映了整个旅游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性。

(一)旅游经济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一般包括三个层面的活动,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和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第一个层面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通常包括旅游者从购买旅游产品并离开居住地开始,经过一定距离的空间移动而到达旅游目的地,通过在旅游目的地的活动而满足其旅游需求,再返回居住地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选择、决定和购买旅游产品过程,只有当旅游者购买了旅游产品后才可能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二是旅游者往返于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旅行消费过程;三是在旅游目的地所有旅游活动的消费过程,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第二个层面是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主要指旅游企业为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直接提供各种旅游服务的所有经营活动过程。由于旅游活动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必然涉及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许多企业。按照现代旅游经济系统模型分析,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可大致分为旅行商、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三部分。旅行商的经营服务活动包括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两部分,前者的主要职能是销售旅游产品,招徕和组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后者的主要职能是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做好旅游者的接待组织活动等。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则按照旅行商安排的旅游线路,做好旅游者空间运送及旅游活动的所有接待服务活动。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研究、旅游规划设计和旅游行政管理。第三个层面是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组织和其它非政府旅游组织,通过旅游行政管理、宏观调控、行业自律和中介咨询等活动,提供旅游信息服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实现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目的和旅游组织的管理目标。

(二)宏观旅游经济内容和特点

在旅游经济系统中,宏观旅游经济体现了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是旅游发展过程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综合体,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

1.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纵横交错形成的综合体。从横向看,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同时并存的经济活动过程;从纵向看,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像一般社会再生产一样,是按照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依次进行,并不断循环往复的经济运行过程。因此,这种纵横交错的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运行和化,就形成了旅游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2.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构成的综合体。旅游产业是由多种旅游服务要素构成的经济产业,其既包括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餐饮业、旅游运输业、旅游景观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也包括部分或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邮电通讯、医疗卫生、金融保险、文化科学、教育培训、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工农业等众多行业。其从纵向上表现为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上下指导和执行的经济层次关系,从横向上表现为各产业和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经济序列关系,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序列立体交叉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3.宏观旅游经济,是各区域旅游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综合体。任何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的活动都必然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的,因此一定的区域旅游布局构成了宏观旅游经济的空间表现形式。从纵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为部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的上下联系的区域旅游的层次布局结构,如不同级别的风景区、度假区、森林公园和景区景点等;从横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跨省区、跨地市区、跨县区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空间布局结构,体的旅游景区等,从而构成多个旅游区域相结合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二、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是指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运用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职能,统筹协调旅游发展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实现宏观旅游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旅游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所谓宏观旅游管理目标,是指国家促进旅游发展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总体目标。由于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经济社会活动,其涉及面广、环节多、层次多,因此宏观旅游管理目标也必然是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的。从总体上分析,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通常可以分为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发展目标四个方面。

1.政治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政治目标,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通过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公民的爱国主义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旅游的“民间外交”功能,通过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包括出入境旅游)

,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影响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国家竞争力等。

2.经济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经济目标,是通过有效配置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提供质量高、数量多、类型全的旅游产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协调发展。同时,在有效满足国内外旅游者需求的同时,为旅游经营者带来更多的收益,促进旅游目的地群众收入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国家增加更多的税收和外汇收入,推动旅游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3.社会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社会目标,是通过旅游活动和加强宏观旅游管理,在满足国内外旅游者跨文化交流、增进人们相互之间的友谊和理解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促进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和旅游行业职工素质提高,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就业,改善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与促进旅游目的地各项社会事业的繁荣兴旺与发展等。

4.发展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加强旅游宏观管理,不断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实现旅游目的地及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宏观旅游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看,一般可以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中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行业结构和旅游区域布局的合理化,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地增长与发展;远期目标是实现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还必须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旅游管理组织,客体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运行和发展,简言之,宏观旅游管理就是国家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管理。正确理解宏观旅游管理的涵义,还必须注意宏观旅游管理与微观旅游管理、旅游市场管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正确把握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主要是管理的对象不同。微观旅游管理的对象,通常是指对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是以个体旅游活动为客体的管理;而宏观旅游管理则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是以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为客体的管理。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是互为前提的。微观旅游活动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细胞,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必须以微观旅游活动为基础,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建立在微观旅游管理基础之上的;同时,由于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直接影响着个体旅游活动的进行,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微观旅游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并对微观旅游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旅游市场是连接个体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桥梁,决定了宏观旅游管理和市场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旅游市场管理,不仅包括对微观旅游活动的作用和影响,对旅游市场的规制、监督和调控等,也包括在宏观旅游管理指导下,对旅游市场机制和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旅游市场管理是宏观旅游管理的对象。但是,在具体的旅游市场管理中,往往又包含了某些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和内容,如对微观旅游活动主体的监管,对旅游市场供求的调控等,因此旅游市场管理与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密切联系的。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通常是通过各种管理职能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进行管理。从旅游管理的实践看,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方面。

1.旅游决策职能

是指政府对旅游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职能,其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完善过程中,因此政府决策职能在旅游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形成了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在旅游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促进旅游发展的各种措施方面,还发挥着重要的决策职能和主导作用。

2.旅游规划职能

是根据旅游决策职能确定的

旅游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对旅游资源配置和生产力要素进行统筹安排的职能。如政府通过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统筹安排和配置旅游资源要素;通过确定实现旅游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通过采取各种宏观调控方法和手段,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地运行等。

3.旅游组织职能

是为了有效实现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的要求,建立旅游组织体系、配备相应人员、明确职责权力、调配旅游要素的职能。其包括建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促进旅游中介组织和旅游企业发展;形成合理的旅游管理体制,明确政府旅游部门、行业中介组织、旅游企业之间的权责利;开发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等。

4.旅游调控职能

是对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内外关系、发展变化进行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的顺利实现。如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调控生产要素价格,实施各种税收政策,实行转移支付制度,采用合理的经济杠杆等,调节旅游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以缩小地区差别和贫富差距,实现旅游经济统筹协调地发展。

5.旅游监督职能

是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提供完善的法规和制度,规范旅游市场主体行为,保护各类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限范不正当的旅游竞争行为,创造公平、公开和公正的旅游竞争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5.旅游服务职能

是政府通过提供各种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提供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供水供电等公共产品和安全救援、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企业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

四、宏观旅游管理的过程

宏观旅游管理过程,是作为管理主体的国家旅游管理机构,运用宏观旅游管理职能作用于管理客体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宏观旅游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宏观旅游管理系统的运转过程,是通过旅游的宏观决策系统、宏观执行系统、宏观调控系统和宏观信息系统,在时间上有序、在空间上并存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下,共同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

1.旅游宏观决策系统

是国家宏观层面的决策系统,其决策内容包括确定旅游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制定旅游法律法规、旅游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调控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实现区域旅游布局合理化,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统筹协调旅游发展等。由于旅游宏观决策是一种高层次的决策,因此对旅游行业、旅游区域、旅游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为了保证旅游宏观决策的科学化,必须根据有关的政策规定和各种信息,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宏观决策,以指导宏观旅游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发展。

2.旅游宏观执行系统

是实现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系统,即完成旅游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再生产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宏观执行系统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计划机制,是通过国家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指导性计划,保证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方向和目标;而市场机制,则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活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有效地运行和发展。段综合形成的调控系统和监督机制,是正确执行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旅游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监督和调节旅游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调控机制,并及时发现宏观旅游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反馈旅游宏观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及时进行调控,保证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有效进行。

4.旅游宏观信息系统

是有关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旅游信息和信息工作系统,是旅游政策子系统、旅游统计子系统、旅游会计子系统、旅游市场情报子系统及相关信息子系统的综合体。旅游宏观信息既来自于旅游宏观调控系统的有关情况,又来自于宏观旅游经济系统运行的结果,不仅是旅游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旅游宏观信息工作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

五、宏观旅游管理的特征

宏观旅游管理,既是对旅游全行业的管理,也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具有不同于微观旅游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宏观旅游管理的权威性

宏观旅游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行政权威性。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促进和保障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国家发展旅游的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又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旅游市场机制,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有序地进行,促进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如果宏观旅游管理没有权威性,则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必将是盲目、混乱和低效率的,也就无法实现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2.宏观旅游管理的政策性

宏观旅游管理是政府有效管理旅游活动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行为,因此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必须体现政府鲜明的政策倾向,即体现国家发展旅游的意志和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旅游发展的总方针和总决策,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活动广泛性和旅游经济的综合性,要求宏观旅游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的关系,而统筹这些关系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即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合理的协调和正确的处理,才能使旅游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宏观旅游管理的全局性

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社会文化活动,为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必然涉及众多的行业和部门,不仅协调范围广泛,而且协调难度也比较大,使宏观旅游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管理,而是一种全局性、综合性较强的宏观管理活动。因此,在宏观旅游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方面必须遵循旅游活动规律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特点,从全局上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素,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顺利地进行;另一方面,必须立足全局来协调处理好各局部的关系,使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尽量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不断提高宏观旅游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4.宏观旅游管理的服务性

宏观旅游管理的服务性特点,强调宏观旅游管理必须服务于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既要通过加强宏观旅游管理,为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旅游企经营的需要;又要通过科学地引导旅游者的消费活动,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旅游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创造一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条件,保障旅游活动有效地开展,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正常地运转,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宏观旅游管理的动态性

旅游活动、旅游市场和旅游经济运行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从而决定了宏观旅游管理也必然具有动态性的特点。这种动态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适应旅游活动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以保证旅游活动的有效开展;二是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适应旅游市场和旅游经济运行的动态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宏观旅游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充分发挥旅游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有效地运转;三是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适应现代管理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汲取先进的管理理论、实践经验和方法,丰富和完善宏观旅游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地指导宏观旅游管理的实践。

旅游经济管理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休闲经济成为近年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消费者心理也相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为陕西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对陕西旅游业资源和机遇分析,对陕西旅游业如何抓住时机争取更好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引言

自2009年国家推行长假制度以来,到2009年,选择在黄金周期间外出旅行的人数较往年已明显减少。据调查显示,2009年国庆有43%的被调查者选择呆在家而不是旅游来度过假期,另有23%的人选择探亲访友等方式度假,黄金周旅游“井喷”现象难再出现。选择出游者也不只追求看更多风景、游更多景点等单纯量上的满足,而开始追求质的满足、追求方便与舒适、寻求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得到真正的放松与休闲。与以往冲动型、爆发性的旅游消费相比,黄金周“游客低谷”其实是游客合理分流的一种迹象,折射出公众对待旅游逐渐成熟和理性的心态。更多的人开始选择更为休闲、舒适的方式来度过黄金周,业内人士指出,这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持续、健康、良性发展。而与此同时,增加其他假期的呼声却一路上扬,将端午、中秋等节日定为法定假日的议案也已提上日程,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休闲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者的旅游心理也将出现很多新的变化,因此,旅游业应及时调动以适应环境及消费者心理的如上变化。

陕西是一个旅游大省,陕西旅游更应积极进行调动,抓住机会争取更多市场,促使陕西旅游业更新更快发展。

二、陕西旅游资源分析

陕西是中国古代十三朝定都的地方,在中国历史上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此外,陕西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民间文化资源,可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和服务。陕西旅游业发展已取得较大成就,目前,陕西旅游业收入总额占陕西省GDP约9%,是陕西省重点发展的特色经济之一,可以说,陕西旅游业已形成特有品牌,定位和发展都相称胜利。

但也应看到,陕西旅游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障碍和不足。

首先,陕西旅游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以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文历史旅游产品著称,对消费者文化水平和受教导程度要求较高,使陕西旅游目标市场的拓展受到限制,难以吸引更多游客。加之过去陕西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旅游方式也对陕西旅游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旅游新产品还需更多开发。

陕西虽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景观资源,但近年来河北涿洲、浙江横店影视城等仿古景点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并达到“以假乱真”效果,许多以陕西为背景的历史剧都要在外地的影视城里进行拍摄,对陕西旅游业的发展构成一定威胁;许多自然加人文的旅游地如云南丽江等,很多游客不但一去再去,甚至还会选择定居,而陕西旅游业虽盛名在外,但吸引回头客的概率仍有待提高。

此外,陕西自然旅游景观开发还很不到位。陕西省17个国家4A级旅游区中,只有华山风景名胜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及翠华山旅游风景区三个景点属于非历史人文景区,在陕西省拥有的4A级景区中比例不到18%。而事实上,陕西南北地理跨度较大,坐拥秦岭山脉和黄土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产品开发还有很大空间。

三、消费者旅游心理变化对陕西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休闲经济逐步发展,旅游消费心理也日渐成熟,黄金周旅游发展趋缓则是消费者心理变化的详细表现。而消费者心理的这种变化,对陕西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心理成熟的消费者不再扎堆出游,减少黄金周期间景区的接待压力,利于景区的维护及可持续发展。

其次,人们对休闲的品位要求更高,更注重文化底蕴和内涵。根据消费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各种需要逐层得到满足后,消费者最终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接受更多的教导、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等均属于对此类需要的满足,因此,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会有更多消费者青睐能充分得到历史文化知识熏陶的陕西旅游。

再次,由于平日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希望在假期得到身心的真正放松,因此,短线旅游日渐受到消费者青睐,陕西地处中国大陆正中,对全国各地游客来说,均无须太长的旅途跋涉,从地域上也属于比较理想的选择。

四、发展陕西旅游业的思索

综合以上分析,陕西旅游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优势和自然地理优势,消费者心理变化也为陕西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因此,陕西旅游业应抓住时机,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及各有利条件,塑造陕西旅游新形象,做大做强陕西旅游业。

首先,适度调动陕西旅游业定位和产品结构,寻找发展新思路。顺应休闲经济潮流,在强调陕西历史文化名胜景区特点同时,融合其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对自然和人文等内容的宣传,将陕西拥有的自然旅游资源与历史人文等文化资源充分结合,不但让人们在休闲娱乐和旅游的同时,得到历史文化的更高层次的熏陶,也使陕西旅游品牌形象更充实、更丰满,得到更广泛的消费市场,提高陕西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陕西省曾举办“华山论剑”活动,将华山天下险的独特自然景观同武侠小说中的华山论剑故事联系在一起,引发人们对华山景色及传说的无限遐想,从而争取更多的游客,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其次,积极发展短线游,发掘旅游市场。各种短线游的推出和发展,不但拓展了陕西旅游产品线,满足陕西及周边群众旅游休闲需要,当短线游品牌形成并牢固树立后,因陕西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便利性(处于中国正中央,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则可不断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如处于陕西东南隅的商南“金丝峡”风景区,定位和宣传都非常迎合城市居民渴望外出度假的心理需求,适中的距离使其成为西安市民周末出游等短线游的理想选择;游客到来又促进景区的发展,使金丝峡旅游品牌推向临近省份的更多消费者。

此外,适应休闲经济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民间资源如风味饮食、民间特色文化、农副产品等发展多种旅游方式。如陕西歧山县北郭乡依托当地文物旅游资源(北郭乡位于陕西省周公庙风景名胜区)开展以哨子面、擀面皮等为特色的农家乐旅游,吸引了不少城市旅游者;在春夏之交,许多果园果区推出以采摘水果为主题的旅游节目等,也使许多都市中的消费者眼前为之一亮。这些别具一格的旅游方式,在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异、求舒适心理同时,也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动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发展双赢。另外,要做大做强我省旅游业,也不能忽视自助游和自驾车游等新潮游客的需求,应积极开展各种配套服务业,使这部分消费者也能得到满足的服务,从而使陕西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使陕西旅游业等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仇向洋、朱志坚.营销治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49-60

旅游经济管理范文第5篇

一年之计在于春。区委、区政府就在这里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首先,我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参加这次会议的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区人民拜个晚年,祝大家新年愉快、身体健康、事业发达、阖家欢乐!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区第六次党代会、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区20*年经济工作,简要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20*年经济工作,全面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和强攻猛进的工作态势,大力开展“三大会战”和民生工程推进年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准确估价20*年的经济工作

2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人民生活改善较大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43.47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总收入20.03亿元,同比增长1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87亿元,同比增长28.3%。去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44.27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12.09亿元,同比增长18.8%,新增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6家,超10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规模企业与支柱行业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大力开展工业项目推进年活动,项目开工建设率、竣工投产率分别达98%、100%,全区完成工业性投资23.24亿元,同比增长35.2%,水暖洁具、制笔之都等八大特色工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投入技改贴息资金696万元,带动全社会技改投入5亿多元。深入实施品牌兴业战略,新增国字号金名片两张、中国驰名商标1枚、省著名商标7枚。二是第三产业发展渐趋活跃。专业市场建设有效推进,温州文化用品市场一二期工程已通过预验收,不锈钢市场进入规划调整和招拍挂阶段。房地产开发优质化趋势明显,完成投资额8.11亿元,同比增长8.6%。商贸业发展态势良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3亿元,同比增长10.8%。旅游业稳步发展,完成瑶溪、天柱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成功举办了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山海龙湾·都市休闲”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三是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积极克服“桑美”等强台风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96万亩,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49亿元,同比增长4.8%。形成永中、天河等一批上规模的蔬菜基地,杨梅种植面积达2.5万亩。四是开放型经济成绩喜人。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年实现合同利用外资849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03万美元,分别增长15.5%、28.9%,引进内资3.88亿元,同比增长95.1%。完善和充实招商项目库,新增招商项目30个,重点做好外资增资项目的跟踪落实。对外贸易平稳增长,新批自营出口权企业37家,实现出口总额6.2亿美元,同比增长23.9%。

(二)新中心区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安排重点工程41项,完成投资额9.55亿元。举全区之力,集中开展了百日拆征攻坚等活动,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行政中心区管理大楼已建成投用,道路网一期和河道整治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文化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新中心区形象初步显现。瓯海大道龙湾段工程建设快速推进,预计今年5月份可建成通车,永中上京等6处安置房已开工建设。77省道瑶永段已建成通车,南洋大道、灵昆大道接线隧道工程有效推进,温州大道延伸段、江滨路龙湾段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建成东片排污管网7公里,完成东片污水处理厂一期土建工程。加快东片供水管网建设步伐,完成85个行政村的供水管网改造任务。河泥荡文化公园二期工程建成投用,经济适用房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创建16个整治村和4个示范村。深化各类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永中旧城改造启动区、瑶溪南片等片区规划,区域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三)人民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一是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机场路、“三沿两侧”和永中中心片交通秩序等综合整治效果明显。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新增国字号项目15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龙湾中学建成投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制度全面推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教育均衡化发展迈出新步伐。公共卫生建设稳步推进,灵昆等地卫生院危房改建工程进展顺利,完成农民免费健康体检10.34万人次。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推开。计生、文化、体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深入开展“霹雳”禁毒、“反两抢”等专项行动,大力推行“四项组合”基层综治模式,妥善解决灵昆等地的信访问题,全面实施全员安全培训制度,集中开展居住出租房消防隐患专项整治,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二是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编制了状元等6个镇(街道)生态规划,完成了灵昆省级生态镇、状元市级生态镇创建。集中开展电镀行业污染专项整治,取缔非法电镀企业95家,状元电镀基地顺利通过省市级验收。编制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启动扶贫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试点工作,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三是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600元和10827元,同比增长9.8%和8.2%。居民各项存款余额达169.59亿元,同比增长23.3%。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50.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50.4平方米。

(四)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不断优化。一是资源要素支撑进一步强化。土地方面。丁山围垦区开发建设的前期工作已启动,永兴、天城、海滨等围垦工程扎实推进,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年向上级争取到用地指标1051亩,同时加快永中联谊、王宅和瑶溪朱宅等村的“三地”开发利用步伐,努力缓解我区用地紧缺的矛盾。电力方面。全年实现供电量达33.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集中开展电网建设攻坚活动,电力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电网制约矛盾得到逐步缓解。资金方面。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发放工业贷款94.39亿元,同比增长70.2%,为各类中小型企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二是市场经济秩序逐步规范。全面开展“放心店”建设,建成“放心店”158家。深入开展“打假保节日”等专项执法行动,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秩序。大力推行不同等级企业分类管理和信用评价,信用监管体系得到加强。三是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高。全面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提前办结率达95.6%。深入实施“企业服务年”活动,集中开展“打地霸、优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继续开展评选满意不满意单位活动,严肃查纠影响机关效能的不良行为,行政机关工作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展专项资金审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审计工作,完成审计项目24件,查出违规金额5228万元。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查处商业贿赂案件27件,涉案金额达550多万元,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加强。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全面把握2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20*年是大事多、喜事多的一年,也是新一届区政府施政的起始之年。总体上,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世界经济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正面临着重要的机遇期,又处于在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宏观调控继续加强和改善,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有所缓解,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条件良好。从我区实际情况来看,经过“十五”时期的改革与发展,已经积累了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今年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区经济发展中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凸显。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性转变。我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偏低,企业“低小散”现象比较普遍,利用外资质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薄弱,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不相适应。土地征用、拆迁安置、旧村旧城改造、历史遗留问题、审批权限等制约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不断显现,交通道路、市政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滞后。三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还需要认真解决。医疗卫生、教育收费、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仍然不少。四是资源要素制约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的问题还较为突出。土地资源日渐紧缺,电力、人才、技术等要素瓶颈制约仍比较严重。一些部门和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工作落实不力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根据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今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财政总收入增长13%,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7%。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好”与“快”的关系。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做好龙湾的经济工作,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把政府经济工作的目标由主要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向主要追求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力争在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取得大的成效。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需求拉长与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关系,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切实转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上来,力争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上取得明显进展,努力在好中求快,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努力夯实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必须大力推进社会发展,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城乡区域协调,更加注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和管理,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经济发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三是正确处理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与加强政府调控监管的关系。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保护、引导和发展好广大企业和群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加强和改善政府管理,充分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在支持和保护企业取得合法利益的同时,强化企事业的社会责任,让集约经营的市场主体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让粗放经营的市场主体付出更大的成本,使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内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三、突出重点,咬定目标,全力以赴开展好“三大会战”和民生工程推进年活动

根据区第六次党代会和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战略部署,按照“工作主题化、主题载体化、载体具体化”的要求,今年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带着真情、真心、真意,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全力以赴开展好工业园区建设大会战、城市建设攻坚大会战、环境污染整治大会战和民生工程推进年活动,努力在重点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一)以提升“四个率”为抓手,全力打好工业园区建设大会战。以温州工业园区等八大工业园区(基地)为重点,以提高项目供地率、进场率、开工率、竣工率等“四个率”为主要抓手,以破难题、打硬仗的姿态,形成会战态势,加快整合提升,加速开发建设,构筑先进的产业集聚和发展平台,真正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放大效应和带动效应。一是突出抓好园区布局。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精心修编新一轮园区布局规划,加速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园区布局体系。坚持准确的产业定位,结合各自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环境容量,明确主导产业,抓好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扶持培育和招商选资工作,建立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和对应的产业集群。加快城区“退二进三”和“腾笼换鸟”步伐,促进现有工业园区的整合扩容提升,增强园区滚动开发能力。强化政策引导,推动规模企业和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提高园区的集聚辐射功能。同时,要把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强化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的紧密衔接,支持质量检测、科技孵化、物流配送、营销网络、培训教育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园区由以工业为主向二三产并重转变,真正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城市建设的新型区。二是突出抓好项目进度。对已经签约或达成意向的项目,要想方设法促成早日落地;对已经落实的具体项目,要倒排建设进度计划,强化跟踪督促,促使企业早日进场建设;对在建的项目,要全力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早日竣工投产、早见成效。通过抓好工业项目的供地率、进场率、开工建设率和竣工投产率,确保完成工业性投资25亿元,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后劲。三是突出抓好园区建设。按照高标准规划、高门槛准入、高起点开发的要求,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全面做好温州工业园区丁山、永兴垦区拓展基地开发的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起步区。农业示范区制笔之都和沙城食品机械基地要全面投产。海城水暖洁具和区标准厂房基地要加快建设进度,抓紧投入生产。天河民用电器基地和中心工业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督促企业全面进场开工。滨海园区龙湾工业基地要妥善做好前期工作,加快制定入园标准,抓紧落实项目,尽早启动建设,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四是突出抓好自主创新。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企业技改力度,认真实施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攻克制笔、阀门、水暖洁具等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积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努力推动“龙湾制造”向“龙湾创造”转变。

(二)以新中心区建设为重点,全力打好城市建设“五个一”工程大会战。今年,全区共安排重点工程实施项目45项,计划投资11.46亿元,同比增长20%。以大投入推动大建设,以大手笔做大文章,突出抓好“一区、一网、一街、一路、一房”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全力加快中心区整体开发建设步伐。举全区之力,集各方之策,采取强有力措施,以竣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前期一批为总目标,全面掀起中心区建设热潮。建成文化中心、档案馆等一批配套工程,强化行政中心功能;加快建设道路网二期和生态绿地一期工程,进一步完善中心区的对外交通网络,优化区域整体环境;开工建设市民活动中心、文化水街和公检法、人武部、消防大楼等一批配套项目以及“万康锦绣园”、“锦绣江南”等精品楼盘,快速集聚中心区人气、物流和商机;抓早、做深中心区购物中心、学校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增加项目储备,形成梯度开发的格局。切实完善城镇排污网络。完成东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扎实推进东片排污主管网建设,建成3个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示范点,进一步提高污水入网率和集中处理率。同时,要把与污水处理厂配套的截污纳管工程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坚决克服种种困难与阻力,下大决心全力推进,对已建成的道路、住宅小区,按计划分期、分片、分批逐步实施内部污水收集管网的改造,确保年底海滨、瑶永片日污水收集量达5万吨。着力推进旧城旧村改建。加快实施永中旧城改建一期工程,力争贯通二号横街,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带动永中、状蒲片区的旧城改建。同时,着眼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开展城市形态整合,进一步推进未开发地段、边角地块的建设和整治,有效改善城区面貌。着力加快交通道路建设。抓紧建设南洋大道、灵昆大道接线隧道工程,开工建设江滨路龙湾段,争取启动曹龙大道、罗东南路、龙腾南路等工程。集中精力破卡口、通瓶颈,加速形成内通外畅、联网成环的综合交通网络。努力抓好安置房建设。加快建设瓯海大道龙湾段安置房、区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海城解困房和77省道瑶永段改建、永昌堡修复等安置房工程,确保拆迁户和住房困难户早日搬入新居。同时抓好河泥荡文化公园三期、蓝田水闸改建、永昌堡修复、温瑞塘河综合治理等工程,积极配合瓯海大道、温州半岛浅滩一期围涂、永强机场扩建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

(三)以实现“一巩固、二确保、三摘帽”为目标,全力打好环境污染整治大会战。下定决心、重拳出击、强攻猛进,切实打好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按照“打非、整治、入园、严管”的要求,继续保持对非法电镀的严打高压态势,整合提升有证电镀企业,加快蓝田、海城电镀基地建设,切实巩固电镀行业整治成果。对不锈钢、拉丝等重点排污行业进行集中治理,确保不锈钢拉管基地和蒲州拉丝基地建成投用。全面推进合成革“三废”治理和温州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建成合成革固废处理中心,实现企业“三废”稳定达标排放。深入开展不锈钢、拉丝行业专项整治,加大管制力度,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主要污染物无序排放,确保完成合成革、不锈钢、拉丝三大行业市级环境严管区“摘帽”任务。同时,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的动态巡查制度,健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严厉打击偷漏排等违法行为,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

(四)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开展好民生工程推进年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强化公共服务,从解决老百姓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突出办好十大实事,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大力解决住房难问题。积极探索农民建房的新形式、新途径,加快建设解困房,完成62户低保户和残疾人特困家庭危房改造,健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保障制度,全面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多途径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民健康档案,实现13万人以上免费健康体检。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建成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服务中心,实施基层卫生院危房改建,基本完成镇(街道)卫生院“新六件”配置。重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低收入家庭子女就学难问题。全面实施中小学“四项工程”,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完成温十五中扩建,启动建设区职成教中心、龙湾实验中学。实施中小学校危房改建,继续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和困难家庭子女“教育资助券”制度。逐步解决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强化交通秩序路面管理,结合实际拓宽道路、增加停车泊位,打通罗东大街南北交通卡口,贯通高新大道与中心区连接道路,畅通永中中心片区交通网络。集中开展永强大道和面上重点片区的交通综合整治,完成永兴桥、灵昆繁灵桥等5座危桥改建,切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抓紧解决留地指标落实难问题。分批落实有关村二三产返回地指标,加快开发建设。努力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以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四、统筹兼顾,强化支撑,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项目、提层次,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坚持项目带动。切实做好项目筛选、推介、报批和建设工作,抓紧启动凯喜姆核能阀门产业化基地建设,尽快抓好已签约的农产品物流中心等3个项目落地工作,加快建设滨海大酒店、中外合资阳光医院等重大三产项目,大力开发农家乐、滨海度假等特色旅游项目,争取早出效益。强化培育扶持。充分利用龙湾港区、灵昆港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出台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运输、仓储、配送等现代物流业;严格落实鼓励企业做优做强做大的一系列政策,列出计划、选定对象,通过产业引导、资金扶持和强化服务等多种措施,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做精做专成长型中小企业,努力形成良性的企业梯度发展格局。实施品牌兴业。向品牌要发展,以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为龙头,不断扩大五大国字号产业基地的影响力,着力进行品牌资源整合和重组,提升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努力打造新的区域产业品牌。注重“民外合璧”。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力争全年合同利用外资93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00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4亿元以上。更加重视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智力的有机结合,着力招大商引大资,引进合同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招商项目2个;引导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培育出口品牌;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参加各类展览会、交易会,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二)拓空间、强保障,进一步增强经济支撑力。缓解土地瓶颈。全面加快天城、海滨围垦工程建设步伐,尽快启动龙湾二期围垦工程,抓紧调整丁山、永兴垦区用地功能,进一步增加土地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全面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统筹安排建设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三地”和农村二三产返回用地的开发利用步伐,盘活土地存量;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双控”标准,鼓励企业原地增资扩股、增资技改,进行无地招商、零地技改,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改善电力供应。继续深入开展电网建设攻坚活动,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尽快完成龙新变,开工建设温东变、瑶溪变、海滨变等电力工程,切实提高区域受电能力。强化人才支撑。落实和完善人才激励政策,认真做好招才引智工作,努力引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和技工、熟练工等实用型人才。解决融资难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推动银企合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发挥民间资金充裕优势,鼓励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三)多投入、强基础,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推动力。培育现代农业。继续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政策,深入实施“强龙兴农”工程,抓好杨梅、蔬菜等特色产业带建设,加快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农业标准化、信息化生产。整治村庄环境。积极实施旧村改造和村庄整治,加快推进东林村、五溪村等旧村改造项目,创建15个市级村庄整治验收合格村和3个省、市级示范村;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革命”,切实加快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下决心搞好脏乱差问题专项整治。深化农村改革。推进镇(街道)机构改革,依法做好管理权限下放委托工作,努力提高镇(街道)调控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理顺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不断增强镇(街道)的生财、聚财和理财能力;抓好村级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控制和化解村级债务。同时,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全年培训农民5600人,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转移就业。

(四)重统筹、促协调,进一步增强社会和谐力。深化文明创建。深入开展以和谐创建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理想信念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市民文明素质;集中抓好瓯海大道沿线、三沿两侧等重点部位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市容环境面貌;坚决遏制丧事大操大办、出大殡等不良现象,扎实推进“青山白化”治理,加快建设一批生态墓区。提升科技水平。启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完善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新增18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确保通过省“科技强区”创建验收。推进文教卫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新一轮校网布局调整,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新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断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争创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永昌堡等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整合各类文化艺术和人文资源,精心举办区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展文化示范村(社区)建设,创建2个市级、5个区级文化示范村(社区)。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新增10个精品健身苑点;办好区少年业余体校,提高我区竞技体育水平。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健全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继续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努力实现优生优育。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确保广大移民安得稳、富得起。维护社会稳定。深化“平安龙湾”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大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新建200个公共安全视频网络监控点;认真解决农村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突出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严格落实防汛抗台措施,强化地质灾害点治理,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强应急宣传和演练,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