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医临床类专业临床中药学教学思路

中医临床类专业临床中药学教学思路

摘要:本文针对中医临床类专业学生学习中药尤其应重视其临床应用的特点,从重点讲解总论、重视中药原药材及饮片的实践认知环节、运用性能理论分析记忆中药的功效、联系临床及引入中药现代研究成果等方面分析阐述了《临床中药学》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探讨《临床中药学》教学的临床实用性,为中医临床类专业学生运用中药知识服务临床及《临床中药学》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中医临床专业;临床中药学;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临床中药学是一级学科中药学下属的一门二级学科,以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为教学目的,该学科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功效理论、性能理论、配伍理论及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及应用,其主要目的是更好的为临床使用提供指导,从而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1]。对中医临床类专业学生而言,除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具体药物的功效外,尤其应重视在教学中强调中药临床运用的功效特点和适应范围。在中医药院校的课程安排中,《临床中药学》是联系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的桥梁学科,是后期《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学科的基础,是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骨伤、中药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临床中药学》学习程度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考虑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将运用中药服务于临床,本文从中医学类专业的实际出发,对《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梳理总论内容,重视中药功效、性能与临床关系的讲解

1.1内容梳理

《临床中药学》的总论部分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一是中药、中药学、临床中药学的含义及发展简史;二是中药功效的内涵;三是中药性能及其临床意义;四是分析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诸多因素。讲授第一部分内容,除了要让学生搞清楚什么是中药、中药学包含哪些内容外,尤其应重点强调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学习《临床中药学》这门学科的最终学习目的就是运用中药为临床服务。功效内涵、中药性能与应用、影响因素为精讲内容。

1.2总论内容讲授思路

在《临床中药学》繁琐的内容中,“功效”这一内容是和临床直接相关的,所以在学习记忆时尤为重要,这也是设立总论第二部分“中药的功效”的原因所在,通过这样讲述,能引导学生将本门课的核心、重点、目的以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关系搞清楚,然后在轻松的环境当中通过讲故事、说案例等方法把中药学的整个发展过程及不同时期的医家和著作进行梳理,使得抽象知识具象化,简单化,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提高了知识的识记程度[2]。总论第三部分是总论的重点和难点,其中药性能是在中药功效的基础上进过长期的积累总结出来的,对中药性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日后选药组方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这部分内容我们会在后面做重点讨论。第四部分“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因素”也是非常有必要让学生重视的一章,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当中,可以采取自学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去自己发现除了正确的选药外,还有诸多方面会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如配伍、用药禁忌、剂量、煎服法等方面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是医学类学生必须重视的,而品种、产地、采集、炮制等方面对疗效的影响是医学类学生必须意识到的。总之,采用突出功效、着重性能、分析讨论诸多影响中药临床疗效因素的讲解思路和方法,强调中药的临床运用,层层递进对总论内容进行讲述。

1.3从性能出发对中药的功效进行对比记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中药性能是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主要是功效)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在中药功效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掌握好中药的性能对深刻的认识中药的功效、区别相似中药的功效异同,最终准确选择中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此时如以中药性能、功效、临床应用为主线,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和层次递进教学方法相结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由老师讲授到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的转变[3,4]。例如:石膏和黄连,从性能的四性来看均为寒性,从归经来讲都归有胃经,都常用于胃热证的治疗,此时可问学生它们的区别在哪里?随后引导学生从其他性能的角度自己思考,从而得出从性能当中的五味分析,石膏是甘味的,黄连是苦味的,甘、寒在一起能清热兼生津,所以石膏适合用于胃热津伤的患者,苦、寒是清热兼燥湿的,故胃火炽盛或湿热蕴结于胃的患者首选黄连,由此可见,性能,功效和应用是一脉相承,紧密联系的。再如:黄连、黄芩都是苦、寒之品,功效均有清热燥湿,但黄连多用于中焦胃热,黄芩多用于上焦肺热,何故?可请学生自己思考找出答案,原因就在于性能的归经中,黄连主归胃经,而黄芩主归肺经之故。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能用心设计,相信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2重视对中药饮片的实践认知,加强课程的趣味性

我校《临床中药学》课程的开设时间为大一的下半学期,此时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医药知识的了解很少,对中医药的很多理论和知识感觉生僻,难懂,而《临床中药学》内容繁琐,涉及300多味中药,药物之间也无必要的联系,如果只凭任课教师口头传授,难免觉得枯燥乏味,此时如能提供中药饮片配合教学,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摸到、闻到、尝到药物,必能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改善学习的乏味。因此,中药饮片识记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5]。例如天花粉,其饮片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故名,因此当学生看到,摸到饮片后,就能很直观的体会到其药用部位是极其粉性的根,并非花粉;再如甘草,通过口尝饮片可感受其甘甜之味,性能理论中甘味具有能补、能缓、能和的特点,故甘草补气、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作用与其甘甜之味完全对应,趣味性和指导性大大加强。

3适当联系临床病例,重视“方药贯通”理念,加强学生对中药临床运用的认识

对中医院校医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的目的是希望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中医药知识为临床服务,发展和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力并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做出贡献。《临床中药学》虽然属于专业基础课,但在教材内容当中涉及了大量的临床运用内容,比如中药与病证的联系,药物之间的配伍以及大量的方剂内容等等,我们认为此时适当的加入一些临床内容能更好的坚定学生的专业思想,能让一部分好学的学生更早的感受到中医辩证施治过程,为下一步的《方剂学》和《中医内科学》等学科做好铺垫。例如桂枝配芍药能调和营卫,前胡配桔梗利咽止咳、柴胡配黄芩和解少阳、石膏配知母清热生津,半夏配陈皮燥湿化痰等等,这些常用配伍、药对及所对应的病证在讲解中药时可以适当的分析讲解并引用病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否则学生有可能会感觉学了几百味中药根本无从使用,待学到后面课程时中药又忘得差不多了。在临床运用中,如果没有扎实的中药功底,临床的随证加减运用根本无法达到,那临床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在讲授中药时,既重视单味中药的功效,又重视组间配伍作用,适时穿插常用配伍和药对的讲解及临床病例是很必要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在学院建立“模拟诊室”,在中药教学实践课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较早的感受到诊疗过程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4适当引入中药现代研究内容,扩展学生对中药知识的掌握范围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毒理学、中药制剂学等学科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因此,对临床运用而言,在继承传统中药功效的同时,及时的了解和运用现代中药的药理研究成果和毒理研究成果也是相当有必要的。但在临床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这部分内容的引入,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学对中药发展的贡献,也没能指导学生更完善的使用中药。例如:麻黄确定的平喘作用;猪苓确定的利尿作用;大黄确定的通便作用;马兜铃的毒性;关木通的毒性;川乌的毒性等等,拥有了这些现代研究的成果可以指导我们在运用中药时一方面更加有信心,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同时,这也是现代科学为我们传统医学注入的新的发展方向和源泉,对于这些研究成果,我们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并引导学生为开发中药新的价值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41

[2]王奇君,王春晖,于海食,等.《临床中药学》教学方法初探[J].黑龙江医药,2011,24(4):583-584.

[3]贾玉梅,崔瑛.以问题为中心学习PBL课程模式的优越性[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66-67.

[4]崔瑛,贾玉梅,李寅超,等.中药学层次递进教学模式的探讨[J].药学教育,2008,4(1):27-28.

[5]李杨.中药饮片识记课的设置对中药学教学质量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121-122.

[6]梁新武,吴立明.药对与中药学教学[J].时珍国医国药,2007,8(18):2059-2060.

作者:刘冬 杨卫平 梅颖 云雪林 单位:贵阳中医学院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