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学院实验中心运行及管理

医学院实验中心运行及管理

1存在问题

1.1缺少科学的管理办法与协调机制

实验室由教研室管理转变为院(系)管理后,规章制度不完善,未形成有效的机制,给实验室工作带来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独立实验课的实验内容有重复或时间安排不符合教学规律的现象,但由于利益分配、观念和习惯不同,使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举步维艰。②理论课教研室依然掌握实验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实验考核的主导权,实验室依附理论课、从属于教研室的地位并未有实质性改变。③在实验教学进行中,教师与技术员之间协作不默契,引发问题后责任难以认定,加大了中心与学科间的裂隙。④教师对实验课不重视,下课即走人,其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被淡化,增加了实验室的管理难度,实验室安全隐患也由此产生。

1.2实验室仪器设备效益低

近年来,我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新专业不断涌现,使实验教学任务越加繁重。时间紧、任务重,安排较为集中,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在课内处于高负荷运转,没有时间对仪器、设备加以管理与维护,缩短了教学仪器的使用寿命;而课外时间实验室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为新学科、专业专门配置的仪器设备由于受学生数、学时数的影响,其使用率也较低。一些贵重精密仪器,其严苛的使用制度使仪器使用者望而生畏,造成仪器设备的闭置或损坏,部分教师和实验室负责人也有将其作为自己专用的倾向。

1.3教学安排不合理

医学院校通常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混合安排,上午以理论课为主,下午以实验课为主。这对承担多门学科实验教学任务的综合实验室的实验用仪器设备、实验用房以及实验教学准备人员都提出较高要求,甚至出现过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连续上实验课”的现象,导致理论与实验相互脱节,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1.4重科研轻教学现象

近年来,我校实验室技术人员并没有随着学生人数、仪器设备的快速增长而增加,形成了实验员少、工作量大且繁杂的局面。由于我校实验员在评定职称时名额少、难度大,教学工作量被作为辅助指标,而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论文、甚至获奖被作为主要考核晋级标准,一些日常事务性、管理性工作则不被计人工作量,致使他们热衷于完成与晋职指标相关联的工作,不愿意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现象。

2措施与建议

2.1领导重视,完善机制促发展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是把实验室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JG10DA005),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教改课题”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实践”。通讯作者:孔英,博士,大连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与管理工作;单位:大连医科大学收稿日期:2011—11-04建设、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有机统一起来[51,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首先,实验中心作为新生事物在出现问题时,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参与协调解决问题,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关怀,否则很难完成预期的任务和达到预期的目的。其次,正确处理实验中心和各相关学科的关系是实验中心生存、建设和发展的关键[61。实验室与教研室之间要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在人员管理、实验内容调整与完善、实验方法的改进等方面相互协商,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密切关系,营造和谐育人环境。最后,实验平台职能的拓展是发展与壮大实验中心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完善和扩增平台的职能,将单一的教学实验室打造为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化的多功能平台,使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地位得到提高。

2.2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完善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首先,建立健全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形成学生、教师和实验人员的行为规范,使大家在实验室这个特殊的环境各司其职,履行义务。其次,规范仪器设备管理,帐、卡、物一致。对实验教学仪器、物品进行定期清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最后,全面开放实验室,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及投资效益。要做到实验室在时间、空间的全面开放,可以将实验室的使用状况、仪器设备、教学资料等放置到教学网络平台,便于学生、教师按需安排,使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2.3建立机制,打造高素质实验室队伍

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质量、实验设备的使用效果、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稳定、理论基础扎实、实验技术精湛、热爱实验室工作的队伍IS]。首先,建立实验技术人员培养机制。实验技术人员不能”只用不培”,可鼓励他们攻读在职学位或有计划的选派人员到其它院校学习;对能力突出的人员应推荐他们到科研课题组参与科研工作。其次,应选配好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在实验室起着核心、纽带和骨干的作用,选配一个具有较高理论修养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实验室主任,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室的作用191。最后,规范考核,鼓励优秀人员。要建立奖惩机制,制定适合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计算办法,多劳多得,按劳分配㈣。面对晋级难,我校已经采用同一级别细分高、中、初级的考核办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建立科学、高效的实验中心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对实验中心相关工作的设想还需要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检验和完善。与兄弟院校相比,我校实验中心还非常年轻,在许多方面还需要向先进的同行学习和借鉴。我认为,实验中心作为新生事物,必然会带来新问题和新挑战,只有通过反复探索、实践、总结,才能使实验室的作用更好地渗透到大学的功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