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学教育学制改革初探

医学教育学制改革初探

1高等医学教育学制改革的必要性

1•1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1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近10年的经济增长率持续保持在7%以上,1998年我国的GDP为76483亿元,人均GDP为6392元,2001年GDP达到95933亿元,人均GDP已达到7911元,分别增长了25•43%和23•76%,部分地区人均GDP为3000美元~4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48•92元,1999年达到5888•77元,增长了7•86倍。2001年,城市人均收入686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366元,我国正由温饱型社会转向小康型社会,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和健康。同时,人们的生命权与健康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1•1•2卫生总费用增长,个人卫生消费水平不断提高1985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6•71元,1999年达到245•59元,增长14•70倍。人均卫生总费用也呈明显增长趋势,1990年为64•98元,1999年达331•88元,增长5倍多,反映出卫生消费水平的提高。据研究,人均GDP每增加1%,卫生服务消费就增长1•04%。研究还表明,我国人均GDP与卫生保健费用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回归系数为1•2094。这表明,人均GDP增加1元,人均卫生保健费用则相应增加1•2094元,高于人均GDP增长。我国卫生总费用和人均卫生费用的增长明显高于国内GDP的增长速度,表明我国卫生消费能力、卫生消费水平与卫生需求正在加速增长。

1•1•3年均递增约1•20%。据预测,到2015年,人口将增加21•56%,众多的人口数量将会形成巨大的卫生服务市场。其次,人口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有着较高卫生消费能力的城镇人口比例持续增加,1988年为26•21%,1998年为32.00%,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42•41%。再次,有着较强卫生服务需要的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增加。1988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5•53%,1988年达到6•98%,已接近世界老龄化社会标准。未来25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由7.0%上升至13•5%,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将由1•29亿增加到2•88亿,比目前增加1•24倍,这些变化都对卫生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1•1•4科学技术发展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而生命科学知识更新的周期更快。同时,知识的内涵扩大,深度增加,学科出现交叉、融合与综合化的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医学生命科学作为领头学科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医学高科技手段将广泛应用,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将进一步发展,这对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1•5加入WTO面临的挑战加入WTO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国际竞争带来的挑战,而且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医学人才的质量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表现在,高等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加快,要求医学人才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能达到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这对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之,由于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持续增长,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加快,卫生消费能力和卫生保健需求将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以提供高水平的卫生服务。

1•2卫生服务需求变化和卫生改革对医学人才培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1•2•1疾病谱变化和医学教育模式转变带来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死因谱中前3位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寄生虫病和传染病、意外伤害;到2000年,前3位疾病变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与发达国家相似。我国引起疾病的心理、社会、行为因素占60%,已大大超过生物因素,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基本一致。因此,我国的卫生服务不仅要继续解决传染性疾病的危害,而且还要解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承担着两次卫生革命的双重任务,加之医学模式转变,对医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医生具备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1•2•2卫生服务需求变化的影响卫生服务数量需求增加。从1978年至2015年,我国门诊服务将净增加33•25亿人次,人均年接受卫生服务数将由2•21人次增加到3•67人次,增加1•67倍;同期,住院服务也将增加3•5亿个床日,上升1•66倍(见表2)。分析数据说明,卫生服务数量上升的原因除人口增长因素外,人均卫生服务需求强度在增加,卫生服务的上升速度大于同期人口增长幅度(1•56倍)。与20年前相比,卫生服务的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卫生服务的需求显著增长。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及人性关爱。为此。社会要求医学教育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高质量的医生,以提供高水平的医疗、保健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1•2•3国家卫生改革的实施对医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一系列卫生改革措施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对培养医生的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目前26个已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省市(自治区)的千人口医生数、床位数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医生的素质、卫生服务质量仍有较大差距。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将限制医生数量,要求提高医生素质。另外,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的卫生服务高层次需求增加,城市将需要高层次、高素质的医学精英人才。医疗保障体系改革与过去公费医疗体制相比,个人的支付比例加大,患者对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比以往更高。因此,对高层次、高素质医生的需求成为必然。加入WTO后,医疗行业将进一步开放,激烈的竞争将促进医疗机构的改组与改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此,各医疗用人单位将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层次和质量;为了强化每个医生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医疗行业必然要求医生具备较强的服务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一方面,将引导卫生资源从上层向基层流动,缓解大医院的压力,使大医院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急危和疑难病症的诊治上,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工作核心;另一方面,要求医生具备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和心理行为医学的知识和技能。《执业医师法》的实施,通过建立医师职业资格制度,对医师实行“准入控制”,并建立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从法律的角度对医师的资格和素质做出了规定,这对于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新的要求。

1•3我国医生队伍数量增长明显,质量差距较大,要求医生的培养应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提高

1•3•1医生数量增加明显,但分布不平衡,质量不高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医生数量增加明显,到2001年,总数已达209•3万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生1•68人,高于全世界1•38人的平均水平,世界排名第71位,基本同我国目前的人均GDP水平相适应。医生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医生总数分别为77•86万、84•56万和46•93万;按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生数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1•71人、1•60人和1•68人。虽然西部地区每千人口医生数为1•68人,但考虑到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服务半径大的特点,同东部地区比差别更大些。1998年第二次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平均每一个综合医院正、副主任医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百分比为68•53%,大专、中专和无专业学历的比例分别为24•79%、5•86%和0•82%;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中,均有1/4多的人只有中专及以下学历。城市综合医院中的正、副主任医师中有近30%是大专及以下学历,主治医师中近50%是大专及以下学历(见表4),城市如此,农村的情况更差。

1•3•2医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与提升医生队伍学历层次需要不相适应从1995年~2001年医药卫生类专业几个层次的招生数均呈增长趋势,在历年的招生数中,中专生的比例均高于本专科生,远远高于硕士生和博士生。2000年招生总数为34•2万人,其中中专生占52•4%,本科生占26•8%,专科生占17•1%,研究生占3•7%;到2001年时,招生总数为38•2万人,其中中专生占50•0%,本科生占25•5%,专科生占20•1%,研究生占4•4%。尽管1988年起开始试办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高层次医生,但办学规模小。2001年,全国年招生规模达到5000名左右,累计毕业生约4000名左右,仅占全国医生的0•19%。7年制的规模对提升医生学历层次的比例影响不够明显。我国医生队伍的现状,要求医生培养应尽快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和层次提高。

1•3•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生培养学制偏短,质量较低世界各国对医师学历和资格的要求非常严格,行医至少需要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因此,医生培养的年限普遍较其他科类长,属精英教育。目前,全世界154个国家共设立1700余所医学院校,大多数实行长学制。据92个国家资料统计,实行6年以上长学制的国家占73•9%。其中美国、加拿大和菲律宾等国的170余所医学院校实行4年+4年的8年长学制。这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教育和充分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基本保证。我国的医科本科学制虽为5年制和7年制,但有1年的“两课”、体育、外语、军训和1年的毕业实习,实际上只相当于欧美发达国家的3年和5年。在有限的学制里只有1个学期的时间可以安排文理基础课程。作为我国医学教育主体学制的5年制,曾经为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培养过大量人才,但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5年制所培养的医生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薄弱,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也不能适应医学现代化和医学人才的国际竞争。同时,我国医生队伍多重标准和不同学制毕业的医生服务于不同人群的卫生人力政策也不应长期存在下去。现行的7年制医学教育在专业学位规定范围内,难以实现其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发展临床能力的办学宗旨;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专门领域的科研能力,知识面较窄,生源素质又参差不齐,文理科学基础较弱,临床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发展长学制医学教育是适应今后医学与卫生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8年制医学教育应逐步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基本学制。其优势在于:8年制可为本科医学教育强化社会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提供时间保证,可解决现行7年制和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吸引一流的生源,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可将我国医学教育质量提高到国际水准,有利于我国在医学领域进行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可以为我国医学与生命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综上所述,无论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是从卫生服务需求变化和卫生改革实施对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以及我国医生队伍的现状要求注重医生质量的提高,都要求医学教育必须改革,教育质量必须提高,以发展长学制为主要内容的高等医学教育学制改革势在必行。

2关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改革的设想

2•1调整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结构根据卫生服务目标和卫生人力现状,有必要将医生培养的重点从数量增长型转为质量提高型。为此,应将医学教育的学制调整为:①修业3年,不授予学位的医学专科教育;②修业5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的医学本科教育;③修业8年,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高等医学教育。目前,应该以8年制为发展重点,5年制为主体,3年制为补充。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将逐步取消医学专科教育。发展8年制医学教育应分阶段实施。目前,在保留3年制和5年制医学教育的同时,应增加8年制医学教育学校布点,扩大8年制医学教育办学规模。经过一个时期的准备与过渡,到2010年左右,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时,取消3年制医学专科教育;到2020年左右,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取消5年制医学本科教育,完全实行8年制医学教育,最后在我国实行统一标准的医学学制。

2•28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方案

2•2•18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的、达到国际医学教育高标准的医学专门人才,成为提供高质量、高水平医疗服务,发展医学事业的中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为:①基础实。有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②能力强。有较强的临床能力以及自学、交流及科研能力。③素养高。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医学职业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④潜力大。具备参与国际医学合作与竞争的较大潜力。

2•2•2学位授予8年制学生修业期满,考核及格,授予医学博士学位(MD)。2•2•3培养方案8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方案应当多样化,但根据7年制办学经验,“8年一贯制”培养方案更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实现培养目标。

2•3发展8年制医学教育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2•3•18年制医学教育的发展应坚持“态度积极,步子稳妥,大胆创新,办出特色”的原则,严格申报条件和审批程序,申办院校要达到相应的办学标准,经教育部批准后方可招生。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医学教育办学的认证制度。

2•3•2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需要,8年制医学教育首先应在具有7年制医学教育多年办学基础和办学经验的院校举办。建议首批举办8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为20余所,校年均招生规模为150~200人;同时,举办8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不再招收7年制医学生和临床型研究生。

2•3•3加强8年制教学基本建设。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是临床教学的重要基地,是医学教育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举办8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必须要有达到三甲水平的附属医院,并应根据教学需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建设。同时,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鉴于8年制医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建议8年制医学教育的师生比为1比6。

2•3•48年制医学生修业期满,考试合格,即授予临床博士(MD)学位。具体授予标准既不宜实行通过学位课程和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型学位标准,也不宜套用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学位授予标准。而应按照培养目标的特点,采用国际长学制学位授予的惯例,结合国情制定。

2•3•5在8年制医学教育开办之初,7年制将与8年制并存一段时间,有关学校对已招收的7年制学生应采取稳妥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培养计划,保证教学质量,直到完成顺利过渡。

2•3•6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要求,建议8年制医学生毕业当年即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了保证8年制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训练,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专业技能,建议教育部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医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实施医疗操作的问题,制定《执业医师法》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3•78年制医学教育实行“以强化普通高等教育为基础、集中指导下的核心课程为主干的自由选课”制度,学生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应由教务部门负责。各院校可以采取不同的8年制医学教育办学模式,但教学计划要考虑到多种入口、多种出口以及实行淘汰制的需要。

2•3•8鉴于8年制医学教育办学成本较高,建议国家对8年制医学生年生均拨款额度在现有5年制医学生拨款标准的基础上增加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