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学免疫学课程框架式教学法探讨

医学免疫学课程框架式教学法探讨

1框架式教学法基本概念

框架式教学法是根据欧共体的支架式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和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并在遵循于学科知识整体-局部-整体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重构和延展骨干知识网络框架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框架式教学法已经在各学科教育中广泛采用,在医学教育中也正在逐步开展。目前传统的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都是按照课本章节逐个知识点的讲解,教师主观上希望学生掌握全部免疫学知识,但是由于医学免疫学知识抽象性与复杂性,导致学生不可能一下记住这些大量零散的、具有交互作用的知识,这就会让学生心力疲惫,从而产生畏惧与退缩感。而框架式教学如同串在珍珠上的红绳子,将零散的免疫学知识贯穿起来,对知识点建立起框架,克服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杂乱无序。

2框架式教学法的实施

将框架式教学法应用于医学免疫学教学,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应对医学免疫学知识建立起整体框架。对于学生而言,最想知道的是这门学科到底讲授了什么?和其他相关学科之间是什么联系?在医学中有哪些应用价值?这些都是刚开始接触医学免疫学知识的学生急需了解的问题。只有把握了该门学科的整体框架,才不至于在学习中因对局部知识的不了解感到困惑。同时也会对知识学习充满兴趣,才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对全书内容以免疫学简介的模式建立起全书的框架,重点介绍医学免疫学的内容、学习重点、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医学中的应用情况。类似绪论,但是比绪论更加突出重点。然后针对所有医学免疫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类并制作成知识树即本章内容的脉络图,章节脉络图可以指导学生从整体上领会本章书的教学内容和各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使学习目标明确清晰。例如抗原一章,先列出围绕抗原学习需要掌握的几个方面:概念、类型、抗原两大特性、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几个因素、特异性等,将一个大的章节知识划分成几个知识点,然后重新组合,最后达到掌握整章内容的目的。第二阶段为课堂教学。上第一次医学免疫学课程时,结合绪论知识概括医学免疫学的知识树。而对于每一章节的内容,应用的时机在本章节理论课授课之前,或者是上次理论课结束前十分钟,对下次理论课的内容给出章节脉络图,教师对其进行简明扼要的串讲,目的仅仅是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住此章节的脉络,明确章节学习目标,要记忆整章内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但是要记忆一个由十几到几十个字组成的知识点脉络图,并非难事。这极大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同时在知识点明确的情况下更清楚了学习目标。第三阶段为课后预习知识填充阶段。学生根据知识点脉络图,以浏览的方式逐点进行预习,每个知识点就是一个问题,重点是在预习的同时随手记录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第四阶段为教师知识填充答疑阶段。在没有开始讲解课程内容之前,教师通过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了解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倾向和问题倾向,针对学生普遍不理解的问题,进行逐个知识点的授课。

3框架式教学法的作用

通过框架模式在教与学之间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而又相对轻松的针对免疫学特点的学习方法,通过脉络图将问题抛出,学生针对问题进行预习。这种方式比较符合和顺应学生对知识接受的心理。每一届学生在与教师交流学习方法的时候,无一例外地提到希望教师推荐相应的练习题给自己帮助复习,这反映了普通人掌握新信息的基本规律和心理,即以能否解决问题判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框架式教学法顺应这个规律一开始就抛出整体框架,因为初学者毫无基础,所以知识不应该隐晦、抽象、复杂,相反应该直接、明确。如此一来,学生对知识就有大概的了解,对学科就会产生兴趣,自主学习的热情也会得到提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没有开始讲解内容之前,教师已经知悉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倾向与问题倾向,教师就对针对性地讲解时的重点难点、时间的分派以及推荐拓展阅读做到了然于胸,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通过比较实施框架式教学法的班级和传统教学法的班级的考试成绩发现,实施了框架式教学法的班级考试成绩比传统教学法班级平均分要高5-10分;而问卷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加高涨。

4框架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4.1扎实的专业基础与相关知识

只有扎扎实实掌握医学免疫学知识基础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才能高屋建瓴,站在更高的高度对免疫学知识有更好的认识,才能搭建既让学生掌握整体、又让学生深入思考的框架。同时让学生提出举一反三的问题。

4.2出色的教学技能

为学生拓展思维、活学活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并获得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在有扎实的相关专业背景的基础上还要能够语言生动、思路清晰、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获得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框架上,填充具体知识点时,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作者:甘瑞静 卢小玲 唐深 王启辉 侯小琼 曾霞 杨日荣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