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学生沟通能力探析

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学生沟通能力探析

[摘要]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对于教育护理工作者而言,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是护理教育体系中的主干课程。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模式也从单一的疾病护理逐渐转向多元化的健康护理服务,要求医务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更要注重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和技巧。这对促进在实践中医患关系和谐,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护患沟通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注重动手能力的学科,是护理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注重实践工作和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课程,部分护士只注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上的提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作为患者,有权知道护理过程中护士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这些是护患之间沟通的重点。本文从基础护理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一、护理操作中沟通的内容

在提倡健康全面护理的当下,对护理人员的职业也有了新的要求,专业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拥有扎实的基本医学护理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掌握良好的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力和专业技巧。护患沟通从广义上来说,就是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对于护理操作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护患沟通在实践中对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医患之间的关系而言,护患沟通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专业性,护理操作中护患交流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一)实际操作前解释

护士在对实际操作所需医疗用品做好核对工作之后,需提前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该项操作的具体目的、操作的必要性、简单的操作过程、患者需要做的准备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事项。在解释的过程中,解释用语要易懂、具体、严谨、准确,保证患者能够理解,在征得患者同意后才能进行实际操作,避免医患纠纷的产生。

(二)实际操作中指导

在操作过程中,为了使患者高度配合操作进行,护士要对患者进行操作中的沟通与指导,如口腔护理时患者要配合张口、漱口的动作等,只有患者的高度配合,护理工作才能顺利完成。操作中的指导与沟通还包括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情况,随时询问患者感受,鼓励患者完成护理操作等。

(三)实际操作后嘱咐

在完成护理操作之后,护士应询问患者感受,并观察其操作后的效果等,最后交代注意事项等。

二、在实践中加强沟通能力

(一)规范使用用语

护士在为患者服务时,患者有权知道护士将为其进行的护理有何作用,会有何效果,需要自己怎样配合等问题。护士有责任和义务在操作前将护理操作中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沟通解释,在此过程中,运用良好的语言和浅显易懂的专业术语,才能够使患者理解这项护理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在操作中给予其正确的指导配合方法。这样有利于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有利于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通过建立模拟的教学情景,有目的地让护理人员处于类似真实的护理情景中,从而加深护理人员对实际操作的深刻认知和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要认真选择典型的病例,布置情景环境

学校在布置情景环境前应先对医院的环境进行了解,按照医院的环境对校内护士护理站、急救室、诊疗室以及普通病房等进行设置,教师在授课前应对即将授课的内容进行充分了解,选择具有典型性,并且符合实践教学的病例加以设计,在教学设计中也要向学生讲述如何对待病人,如何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以便学生能够在上课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

2.通过模型练习法,实现学生的基本操作

就目前基础护理学教学实验而言,模型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十分普遍,而正是由于模型教学的普遍性,学生操作练习的对象是模型而非真实的人,致使部分学生在护理过程中不好意思开口对所谓的病人解释,在操作中只注重护理步骤和要点。因此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在讲课过程中着重强调护理用语的基本要求,加强对学生与病人沟通交流的训练,教师可以将教室设定成病房,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用得体的语言与“病人”进行交流,以提升学生与病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由此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3.在教学中进行角色扮演,真人真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对于病患沟通交流方法的讨论,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在实际操作练习中,扮演护士的学生必须要根据场景内容的设定,对病人亲切和蔼、温柔友好,并发自内心地对病人表露出关爱,与病患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适时安慰病患,并劝说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等。通过情景教学角色的扮演训练,能够使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病患的角度考虑对方的感受,真正实现了护患角色的互换,从而更加有利于护士在实际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与患者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4.对操作的评分标准进行改革,使其能够合理地分配

在以往的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评分标准在通常情况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实际教学操作前的具体准备工作为10分;第二个层次是实际教学操作步骤为80分,其中主要强调的是操作过程中的步骤和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最后一个层次是最终的操作后质量评价为10分。此评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忽视了与病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利用情景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在实践中的沟通能力,对操作的评分标准进行改革十分必要。改革后的操作评分标准将操作前的准备提高到15分,增加的5分是学生对核对医嘱、确认患者和评估病情环境等做出的评分,要求学生做好解释工作,态度要和蔼亲切、语言要合理恰当。同时在第二项“操作步骤”的考核中,除了考核操作步骤和操作质量以外,着重考核学生的行为举止,是否尊重患者隐私、与患者进行沟通、体现爱伤的观念等,占操作分数的20%左右。第三项综合评价10分中,对于关爱患者和治疗中的有效沟通,使患者感受到安全且能够高度配合的占5分。由此可见,从护理操作评定标准改革后,更加注重患者的主观情绪,注重与病患之间的沟通,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三、护患沟通训练的效果

在模拟病历沟通能力的教学场景中,通过真人真做,学生扮演“患者”和“护士”的角色,体察了病患的痛苦,强化了爱伤的观念,从而更加了解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得到了提高,使其表现得更积极、自然、自信,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基础操作和护理知识,而且锻炼了其语言沟通能力,在与患者交流中可以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加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也更加顺利,能够积极地向患者解释护理过程中的操作目的、操作方式、注意事项及操作后可能产生的问题等。“患者”对护士的表现较为满意,解释得浅显易懂,使规范性语言深入人心,使学生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更体现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以及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是为了实际应用,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的价值体现。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实际性考验。实践证明,在教学实验中,将学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融入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不仅授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方式,能够加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加强了学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对建立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慧.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J].中国伤残医学,2011,04(6):138-139.

[2]王桂敏《.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2013,02(5):120-130.

[3]高娟,韩江红,薛松梅.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融合护理美学的效果[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02(16):156-158.

[4]邓道维,潘红平,罗祎,等.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11(8):702-703.

[5]袁俊“.组长负责制”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09(4):124-125.

作者:黄俊芳 单位:太原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