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护理伦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护理伦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摘要:护理伦理学是对护生进行思想品德、人文素质和护理道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明确了课程地位、性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培养合格的白衣天使的教学目的。

教学观念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道德的学科,它用伦理学的原则、理论和规范等来指导护理实践,协调护理领域中的人际关系,对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如何能使学生将所学到的伦理知识真正运用于临床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应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护理伦理学教学方面做了一定的探讨,以为达到该学科教学目的有所裨益。

1护理伦理学概述

护理伦理学是目前各医学院校的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对护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医德素质教育的课程。

1.1护理伦理学的教学目的

通过介绍护理人员应遵守的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以及在护理服务过程中面临的护理难题,使护生意识到她们对人类健康、家庭幸福、社会所担负的责任,培养护生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帮助病人的美德,使她们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医务人员的天职,保障医疗行为不偏离医学目的,更好地完成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学使命,把护生培养成为未来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1.2护理伦理学的基本任务

培养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品德素质和人文关怀精神是护生成才的重要途径,是护理人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使护生树立新的医德观、价值观,具有识别、解决护理伦理难题的知识和能力,具备基本的护理科研伦理意识。

1.3目前本课程设置的特点

绝大部分院校为选修课,课时少、内容多,它既包括护理道德一般理论,又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医学各个方面的伦理内容,以及现代医学发展带来的伦理新问题,如生育控制问题、死亡控制问题、器官移植问题、克隆技术等;护理伦理学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该课程涉及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数内,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实现护理伦理学的实践要求,是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积极的研讨,探索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效果比较良好的教学方法。

2护理伦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按照教学改革的目标、途径,通过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1更新教学观念

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扭转教学只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局面,努力实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在教学改革和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潜能、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并强调把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才观,传统教育主要注重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而现代教育更关注于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发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实践、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其次,树立德育为先的教学观,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发挥学生在成才过程中的内因作用,通过加强护理道德教育,增强护生的内在素质,提高护生的思想境界、认知能力、道德情操,从而激发出巨大的潜能,促进护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外部条件,自觉求知,努力成才。然后,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学观,目前的大学教育,以升学为导向,以学科为本位,为从事专业工作和研究提供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决策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最后,应确立终身教育的教学观。在当今知识信息时代,一个人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很难满足其一生的需要,这就需要不断地摄取新知识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护理伦理教育要确立终身教育目标,全面挖掘护生的潜能,包括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以“慎独”境界为目标。

2.2丰富教学内容

在保持课程基本内容相对稳定、突出核心内容的情况下,不断丰富、创新、完善教学内容。首先,应加强护理伦理学课程建设,注意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力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现实性,努力实现符合地方院校护生护理道德品质培养的实际;教学中及时补充临床真实案例所反映出的伦理问题,加大对安乐死、脑死亡、器官移植、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问题、临终关怀等医学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的讲解。

其次,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注重护生素质能力的培养,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质和能力提高转变,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转变。传统护理伦理的教育内容,以较高的标准统一要求护生,使护生感到“教学内容陈旧枯燥,远离自己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针对这一情况,应做到对教学内容和素材取舍的再创造,强调要针对护生思想现状和立足护生终身发展,强调对医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及时予以关注和探讨,增强护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种价值取向的辨别、批判能力,使她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2.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明确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原则,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有利于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有利于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教学模式由“填鸭式”的被动式教学转变为“双向型”的主动参与式教学。传统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灌输,扼杀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个性和创新潜能,现代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通过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讨论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需要他人告诉其应该想什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能动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才智来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变“让我学”为“我要学”。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

其次,教学方法由“单一化教学”转变为“多样化教学”。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教学方法单一”的弊端,以及“四重四轻”(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知识灌输轻学习方法指导,重教师中心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教师资源轻学生资源)、“四多四少”(即教师讲得多学生讨论少、课堂讲得多课外补充少、结论下得多学生思考少、理论讲得多学生实践少)的不良现象,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提高护理伦理学的教学质量,以举办护理伦理学专题讲座为主,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理论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分析式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以反馈教学情况,以便及时改进、丰富教学方法。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真实案例与典型问题以角色扮演形式引入教学中;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积极引导、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尤其是实际问题研讨环节,师生共同分析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学习知识与历练品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解决实际伦理问题的亲身尝试和体验感悟中,实现外在道德规范内化为医学生的内在品质,全面培养护理伦理素质。

最后,改革考试方法。改变过去期末闭卷考试一次定终生的考核办法,而是通过平时成绩(包括平时学习态度、实训课表现、社会实践等成绩)与期末开卷考试成绩综合评定本学科成绩,期末开卷试题内容主要是让护生运用护理伦理学知识,对目前医患关系等许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反映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对护理道德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改变了护生学习是为了考试的思想,实现了学习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的转变。真正发挥了考试检验护生掌握知识、检测教师教育效果的手段作用,并且对历次考试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反馈到教学中,较好地解决了护生关注的重点问题、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不解的疑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