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护理干预对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80例有自杀危险的住院抑郁症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自杀行为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所有差异经过比较后均显著(P<0.05),并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其进行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可能性,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影响观察

0引言

妄想性抑郁症是抑郁症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也是对患者会造成较大危害的一种疾病。在实际的发病过程中,妄想性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绝望心理以及厌世心理,患者在实际的发病过程中会极易出现自杀行为[1]。而由于这种行为的特点,也会对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极大的负担。因此,对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是护理方法,更是对妄想性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以及自杀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2]。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护理干预对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妄想性抑郁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使用我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关于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同时所有患者均能够得到确诊。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8~67岁,平均41.85±3.54岁。将所有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8~66岁,平均40.56±3.08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9~67岁,平均42.13±4.26岁。对于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差异并非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另外本次研究已经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的知情同意,患者家属也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相同方法进行治疗,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需要通过常规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需要通过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如下所示:

1.2.1心理护理:

在对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患者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会出现心理方面较为严重的问题。由于这种问题,一方面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极大,同时也会导致患者无法较好的依从护理。因此对于悲观、消极厌世以及绝望心理等患者需要对其实施心理疏导的护理,帮助患者能够建立起一种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3]。通过这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明显的提升患者心理依从性,让患者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

1.2.2安全护理:

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出现的厌世和绝望等心理状态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患者会出现自杀等心理,并会导致患者出现想自杀的情况。即使患者的症状并不严重,也会出现自残和自伤的情况,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进一步的危害。因此需要着重的注意到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护理,并对出现了自杀自残行为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及方案[4]。例如患者在出现了绝食、离群寡居、暴躁等症状,需要对其进行约束,并进一步的劝说患者,积极的对其实施电休克治疗或是药物治疗。

1.2.3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也是极为重要的护理要点,通过这种手段能够明显的让患者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并能够指导患者正确的对待生命中的各种困难,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状态。并能够让患者对疾病有着正确的认识,这对促进抑郁症患者的身体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并能够让患者逐渐的恢复正常心理状态。

1.2.4躯体护理:

在妄想性抑郁症患者临床发病的过程中,多种躯体症状也是导致患者身体受到严重危害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一点,可以对患者的身体相关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观察,若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症状,需要及时的报告给主治医师并针对这些症状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保证到能够避免患者由于身体症状影响心理健康。尤其是可以关注患者是否会出现失眠等情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出现的绝望心理状态等。而在凌晨4~5点之间,要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关注,因为这个时段是患者情绪最为低落的一个时期。

1.3疗效标准。

本次研究中使用我院自制的自杀行为评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在自杀行为评分方面,主要包括了20个条目,每个条目为5个选项,分别对应1~5分。满分为100分。若患者的得分越高则表示自杀可能性越低。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纳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本次研究中出现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同时使用(χ—±s)表示,两组患者在经过比较后若差异显示为(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自杀行为评分95.62±4.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自杀行为评分72.03±6.88分。

3讨论

妄想性抑郁症(majordepressivedisorder)即重度抑郁症,是由于患者个体内部遗传系统出现了异常而导致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为持久自发性的情绪低落。患者在临床发病的过程中,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情绪低落、躯体不适、不合群、社交能力障碍以及食欲不振等相关症状。若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甚至有可能导致自杀[5]。虽然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在症状上是正常的,并且意识也比较清楚,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但在情绪上会出现严重的幻觉妄想、绝望、情绪异常、功能障碍,因此会导致患者出现非常严重对的自杀企图,很多患者也会有自杀行为。正是由于这种特点,目前在临床上妄想性抑郁症已经成为了影响人民身体健康非常严重的一种疾病,对患者家庭以及我国社会均会造成较大的危害以及负担[6]。在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了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仍需使用常规护理,但在此基础上需要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完成后,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自杀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几乎不会出现自杀行为。这对于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正常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提高明显的治疗效果,不会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出现严重后果。综上所述,在对妄想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干预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农惠娟,王美,谢志妹,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857-2858.

[2]陈志明.护理干预对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173-175.

[3]王萌,刘芹芹.护理干预对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4):150-150.[4]刘中霞.护理干预对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9,28(5):121-121.

[5]全素琴,肖洁,李建军,等.纽曼健康系统模式下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J].广东医学,2015,(11):1792-1794.

[6]陈永琴,冉程,崔太秀,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病人康复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16-19.

作者:乔素婷 吴爱靖 单位:山东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