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骨科切口感染因素浅析

骨科切口感染因素浅析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1)自身因素:由表1显示,在自身因素中,除性别因素外,患者的年龄、ASA分级、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住院时间均与切口感染有相关性。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应重视抗炎治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而缩短住院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感染率。

(2)手术因素:表2显示,除麻醉因素外,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类型均与感染相关。实施手术的时间越长,则切口感染率越高。这是因为手术时间越长,发生细菌感染的概率就越大;手术部位在腰胯部及以下者的患者切口感染率高于颈肩上肢的患者,这与手术切口深、手术难度大、切口长时间暴露及牵拉明显等原因有关[5]。此外,我们发现急诊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择期患者。急诊手术由于时间仓促,术前准备不充分,不能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切口感染的概率增加。

(3)用药因素:表3显示,手术前后以及围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上升。围手术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保证患者良好的自身免疫状态也是防治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6]。

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

感染的防治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的工作,术后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7]。因此,要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控制措施,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1)术前:术前对患者应进行全方位多方面评估,尤其是老年患者,手术前应提高警惕。老年体弱的患者,应及时并积极加强营养支持,纠正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抗力,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同时,对有合并症的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增强防御能力。此外,仔细检查手术区域,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工作,并避免备皮过程中的皮肤损伤,以减少术后感染。

(2)术中:各种手术器械的灭菌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应该采用正确的灭菌方法,并结合科学的监测手段,达到灭菌效果。对预计手术较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应尽量安排在第一台,使用层流手术间,减少因接台引起的感染。此外,手术医师应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士、参与手术人员、手术者三者密切配合,加强团队合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3)促进切口愈合:术前及术后合理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术后应保持患者手术切口的引流管通畅并定期换药,检查伤口愈合情况;一旦发现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局部理疗,拆除部分缝线,充分引流炎性渗液,并加以抗炎治疗,防止感染进一步发展;此外,术后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支持治疗,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应加强对骨科手术所引起感染的监控力度,增强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每个细小环节均应严格控制,将感染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保证患者术后的顺利恢复,避免因感染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本文作者:徐绿萍陈卫平作者单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