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演讲稿写作的语言艺术

演讲稿写作的语言艺术

一、把握演讲稿的特点去组织语言

(一)用语要有针对性

演讲稿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即针对什么人演讲、讲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等,演讲稿的写作要有的放矢,针对听众关切的问题,满足他们的愿望和期待。演讲稿的写作,从确定演讲主题开始,到如何选材,如何构思,如何安排最有吸引力的开头和最有感召力的结尾,如何造成行文的波澜,如何运用最有活力的语言等等,以便演讲者发挥最佳的演讲效果。这些都决定演讲稿的写作要始终从听众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写,并注意结合自己的体验,设想演讲对象、演讲现场,注意从寻找现场感觉入手来运思行文,使之贴近演讲实际,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具体的现场感。针对性要求演讲稿的作者要了解听众,有的放矢。在演讲稿写作之前,首先要了解听众的身份、职业、文化,他们想什么,关心什么,会提出什么问题需要解答等等。只有了解对象,才能决定写什么、怎么写,以最合适的方式吸引听众,满足听众的心理期待,取得最佳的演讲效果。例如总理2011年6月27日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题为《未来中国的走向》演讲时,就充分考虑到来听演讲的都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这一特殊身份。面对英国的学术精英,温总理在演讲的开头,除了称赞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最高科学学术机构,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学会”,其中的“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霍金等科学巨匠,为人类科技事业发展作出过划时代的贡献”,还特别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对在场听众的评价和崇敬之情:“在座的各位会员,同样以自己的杰出成就造福社会。我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由此转入向这些英国学术精英讲述未来中国的走向,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理解当今中国与未来中国。这样的演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容易引起共鸣。

(二)用语要有现场感

演讲稿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现场感,就是要求作者在构思和写作时,心里要想着演讲“现场”,设身处地设想着演讲人在现场如何发挥、如何表达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以便在撰稿时能贴近现场需要去安排内容,包括巧设开场白,联系现场情景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设置悬念,引用名诗名言,选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配合演讲者的眼神、表情和动作,采用多种艺术手法掀起情感的波澜,选用极富鼓动性的语言去打动听众的心等等,使演讲者便于现场发挥,“讲”与“演”结合,相得益彰。例如总理2009年2月2日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时,在开头就注意贴近现场:“今天外边下着大雪,天气严寒,但是我的心是热的。我早已盼望在剑桥同老师、同学们见面,互相交流。现在正是金融危机的严冬季节,但是我看到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光明和未来。”这个开头巧妙地贴近当时天气严寒与英国金融危机的严寒,言简意赅,巧妙关联,寓意深远,既表明总理在特殊的背景下怀着一个火热的心,抱着真诚合作的期待来到英国访问,同时又显示总理有意透过在场的年轻人表达出自己对英国及世界命运的坚定信心,能起到温暖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贴近现场式,就是在演讲的开头巧妙地说一段与现场有关的话,使演讲的开场白显得非常自然、轻松而又极富意味,很快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如台湾国民党主席连站访问大陆在北京大学作演讲时,其演讲稿的开头就切入北大的现场:“我的母亲在三十年代在这里念书,所以今天来到这里可以说是倍感亲切。”“看到实草、实木、实事、实人,想到我母亲在这儿年轻的岁月,在这个校园接受教育、进修成长,心里面实在是非常亲切。她老人家今年已经96岁了,我告诉她我要到这边来,她还是笑咪咪的很高兴。台湾的媒体说我今天回母校———母亲的学校,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报道。”这个贴进现场的开头,巧妙地把北大和他母亲紧密联系起来,把北大的实草、实木、实事、实人与他母亲在这儿的学习岁月联系起来,并巧借台湾媒体的报道,把自己来北大说成是“回母校———母亲的学校”,一下子拉近了他与北大的距离,也拉近了台湾与大陆的距离。这个开头显得轻松、自然而又充满风趣,营造了情景交融、极具人情味又饱含深意的氛围,取得了贴近听众、扣人心扉的效果。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大陆访问,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在开场白就巧妙地关联现场:“昨天还有天气预报说可能今天有一些雷阵雨,但是今天到清华大学来,看到的不仅是风和日丽,而且是拨云见日,这不就象征两岸关系我们大陆都希望雨过天晴、拨云见日,这种期待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这里,演讲者巧借天气的变化,来形象地说明两岸关系的变化,既有很强的现场感,又显示出演讲者的机智和内含的期待,让人听来感到亲切,于会心一笑中领悟到演讲者的深意。

(三)行文要有可讲性

演讲稿是为演讲而作的,它的写作既要符合演讲者口语表达的需要,又要满足听众接受的需要,其行文千万不能像写大块的书面文章那样,只适宜阅读不适宜说和讲。这是演讲稿区别于其他文章写作的重要特征。写作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第一,表述要层次分明。层次是演讲稿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体现着演讲者思路展开的步骤,也反映了演讲者对事物认识的过程。和一般文章安排层次有所不同的是,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的,其层次安排一要清晰分明,二要简短明快,三要有语言标志,以有利于现场表达,使听众获得明晰的认识。在写作时可反复设问,再根据设问来展开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论证;可以采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这样的过渡词或过渡段来区分层次;可以采用相类似句式、并列表达的方式来转换、区分等。如总理2011年6月27日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演讲《未来中国的走向》,为了有利于世界更好地了解未来中国的走向,演讲稿在层次上分为三大部分:“未来中的中国,将是一个经济发达、人们富裕的国家”、“未来中的中国,将是一个充分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国家”、“未来中的中国,将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文秘和谐的国家”,三个过渡句形式类似、内涵有别,给听众留下深刻、明晰的印象。第二,节奏要起伏有致。演讲稿的节奏,主要是指演讲内容、表达方式及语言节拍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形成的一种起伏有致、变化多端的内在律动。它既是演讲的推动力,又具有征服听众、满足听众心理期待、审美期待的内在感召力。可以说,具有强烈而鲜明的节奏感,是演讲稿具有艺术生命、能确保演讲获得成功的关键。演讲稿的节奏表现在很多方面,除了在内容上的变换外,还有诸多艺术方式与语言表达方面的因素,如结构上的起与伏、张与驰;情感上的强与弱、急与缓;思想上的深与浅、藏与露;声调上的抑与扬、顿与挫;语言上的快与慢、行与止;句式上的整与散、长与短等等。其中,安排好起伏与高潮是写好演讲稿的关键。起伏应当是多种节奏的紧密合作、和谐共振的结果,其中包括抑与扬、藏与露、张与驰、伏与应等多种节奏形式。高潮则是特殊的节奏运动所形成的,是节奏由慢到快、由驰到张、由藏到露、由抑到扬、由低到高的转换和不断强化的结果。一般而言,一篇演讲稿设计一个大高潮即可,在大高潮前可根据演讲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适当设计几个小高潮,以便形成演讲的跌宕起伏之美,最后以一个强有力的高潮去激荡听众的情绪,振奋其精神。第三,衔接要自然巧妙。衔接是指把演讲中各个内容层次巧妙地连接起来,给人自然连贯、浑然一体的感感,以取得最佳的演讲效果。因为演讲为了吸引听众,要不断变换演讲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名人轶事、幽默故事、感人事例,引用一些名言佳句等,使听众始终保持对演讲的兴趣,以免分散注意力。这样,如果不注意把好衔接关,演讲稿的结构就会显得松散零乱,过渡就很难做到自然、流畅,会直接影响到演讲者的现场表达。在写作中,衔接的主要方法是根据上下段之间的关系和表达的需要,精心设计好过渡句、过渡段或过渡词,使之前后关联,和谐统一。

二、采取各种方式提升语言的艺术性

第一,多用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化的语言能变抽象为具象,化深奥为浅显,便于听众接受和理解。具体来说,就是要多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例如总理2010年10月3日在希腊议会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共克时艰》的演讲时,针对希腊在金融危机中遇到的困难,在演讲中特意运用形象的比喻来增强信心:“希腊以大海和高山引以为豪,海纳百川,包容整个世界,壁立千仞,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屈服。”这里以希腊的“大海”和“高山”为喻,形象地比喻希腊人们一定能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坚定顽强的意志战胜眼前的困难,从而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再如北大一位同学在题为《另一只眼睛》的演讲中这样说道:“我们来到北大,就像一张张软盘,到北大这台计算机上拷走了知识和精神。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面对的硬盘却是全国最大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把研究、阐述北大精神的事交给像各位评委这样的专家,和除我之外的十六位选手这样未来的专家去做,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把我们体会到的北大精神抓紧时间拷过来,然后再用一生去慢慢解读。但要注意,可千万要提防自由散漫、眼高手低的北大病毒。拷走知识的同时,你还要问问自己,你又留下了什么?……”这里,作者将学生和北大的关系比为软盘和硬盘,将学生的求学与北大的关系、研究北大精神与理解和学习北大精神等复杂的关系形象化,显得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第二,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了调节演讲气氛,活跃演讲现场,有时可适当使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激发听众的兴趣,赢得听众的好感。爱迪生在一次演讲中,讲到他小时候被列车员打聋了耳朵时顺便说道:“我真得感谢那位先生,他终于使我清静下来,不必堵着耳朵搞实验了。”这种幽默的语言顿时取得了化沉重为轻松、变坏事为好事的效果。1938年,应邀参加一次演讲,主持人作介绍时称呼他为将军。一开讲就说:“我叫,耳东陈,毅力的毅,刚才司仪先生称我将军,实在不敢当,我现在还不是将军。当然叫我将军也可以。我是受全国老百姓的委托,去‘将’日本鬼子的‘军’。这一‘将’直到把他们‘将死’为止……”在这里,巧妙发挥,对“将军”做出新解,充分表现出他非凡的智慧和幽默才能,也巧妙地表达了他抗日的决心,令听者耳目一新,顿生好感,经久难忘。再如一位演讲者在作关于抽烟问题的演讲时说:“关于抽烟,我想了很久,为什么吸烟的害处那么多,而人们还要吸呢?我又仔细想了想,可能抽烟有三个好处:一是不会被狗咬;二是家里永远安全;三是永远年轻。大家要问,那为什么呢?因为:一是抽烟人多为驼背,狗一看见他弯腰驼背的样子,以为要捡石头打它呢;二是抽烟的爱咳嗽,小偷以为还没睡觉,不敢行窃;三是抽烟有害健康,减少寿命,所以永远年轻。”作者没有采用一本正经的说教,而是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于谈笑间极为巧妙地表现出吸烟的危害,令人听后恍然大悟,发出会心的微笑。

第三,采用合适的引语。为了增强演讲的可信性和说服力,在演讲稿的写作中,可适当地引用一些名言、格言、诗句、警语、谚语等,增强演讲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如于2012年2月15日在华盛顿向美国友好团体作题为《共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明天》的演讲时,就引用了中国民谚“饮水不忘掘井人”,以此来缅怀当年敢于打破坚冰,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代领导人。同时,又引用古诗“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来形象地比喻中美友好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阻挡、不可逆转。同样,总理于2010年10月3日在希腊议会所作的《坚定信念共克时艰》的演讲中,也引用了亚里斯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苏格拉底的“逆境是磨炼人的高等学府”以及中国古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等,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这种方法用得恰当能够激发听众的兴趣,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有利于听众对演讲者产生出语不凡的感受,增加对演讲者的信任。”[1]

三、运用各种方式去增强语言的可讲性

演讲稿的写作,要处处考虑到演讲的需要,采取各种方式,锤炼演讲语言,便于有声有色地现场表达,取得最佳的演讲效果。具体而言,演讲稿的语言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用富有感情和哲理的语言。在演讲中,运用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语言容易打动人心,启人深思,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使得听众在诗一般的语言的陶冶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启发和教育”[2]。如雨果在《巴尔扎克葬词》的演讲中,称赞巴尔扎克:“他的全部书仅仅形成了一本书,一本有生命的、有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化走动、来去,带着我说不清楚的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的感觉。”情理交融的语言,包含着演讲者对巴尔扎克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使人听后为之动容,深受启发。海明威在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表题为《写作,是一种孤寂的生涯》的著名演讲。在演讲中,他别开生面地表达了自己对写作的独特理解:“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作家的组织固然可以排遣他们的孤独,但我怀疑它们未必能够促进作家的创作。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而一个在岑寂中孤独工作的作家,假如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这段话可称得上字字含情,句句哲理,不仅抒发了他对写作的真情实感,而且触及写作的本质、写作精神、写作境界、写作追求等一系列众多而深刻的写作命题,使人从中受到巨大的震撼,获得崭新的启迪。白岩松在其演讲《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中,有一段谈到冰心老人:“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英姿飒爽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然后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一伟大的背影。”演讲者以情理交融的语言,对冰心的人格和贡献作出了高度评价,其中渗透着作者对平凡与伟大二者关系的理解,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第二,多用通俗易懂的口语。无论演讲内容多么重要,思想多么深刻,都要尽量少用书面语,多采用大众化的口语。演讲语言都是经过精心提炼的口语,是贴近生活的、充满活力的语言。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就大量运用口语,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污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无耻啊!”这样口语化的诘问,气势磅礴,大义凌然,极易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第三,发挥语言的音乐性。为了使演讲有很强的节奏感,形成流畅、起伏、回环的音乐美,演讲稿的写作要多采用叠词、反复、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注意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化。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1月20日发表题为《是的,我们能》的就职演讲,在阐述美国的发展变化、美国精神与美国力量时,他一边使用对比阐述,一边使用重复、排比,一连用了六个“是的,我们能”,向全美国乃至全世界传达了坚定的信心和希望,使人听之热血沸腾,倍受鼓舞。再如恩格斯《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就使用了排比:“她生前终于看到,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污蔑完全烟消云散;她生前终于听到,各国反动派曾经企图扼杀的他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公开地胜利地传播了;她生前终于看到,充满胜利信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罗斯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排比句的运用不仅展示了燕妮与马克思共同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热情地赞美了燕妮的忠贞不渝、甘于奉献、忘我奋斗的高尚品德。

第四,注意句式的变化。演讲稿的写作要以短句为主,长短参差,富于变化。要尽量减少过长的句式,避免“欧式”句式,不用过长的定语、状语、补语,不采用复杂的句式结构。同时,还要尽量采用双音节词,既便于演讲者“上口”,又便于听者“入耳”。如维克多•雨果在《巴尔扎克葬词》的演讲中说道:“唉!这强有力的、永不疲倦的工作者,这哲学家,这思想家,这诗人,这天才,在我们中间,过着暴风雨的生活,充满了斗争、争吵、战斗、一切伟大人物在每一个时代遭逢的生活。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纷争与仇恨。他在同一天步入了光荣,也步入了坟墓。从今以后,他和祖国的星星在一起,熠耀于我们上空的层云之上。”这里,长短句交错,以短句为主,形成明快有力的表达效果,使听者在悲悼之余又大大深化了对巴尔扎克的认识。

作者:李桦单位:蚌埠学院写作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