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递进式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递进式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浙江树人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结合学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提出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课堂教学内容等方面,积极展开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建立教师创造性活动的实践平台。文章从材料学和设计施工与预算两门课程的整合与创新角度出发,探讨目前该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及预期成效,以更好地引领学生适应学习递进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校企合作递进式

结合浙江树人大学提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重组专业基础课、设立教师专业工作室、建设创意思维仿真工程试验室、建立校企合作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同时为满足“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方面委派教师到设计院所、设计公司学习,另一方面将富有经验的一线设计师请进学校进行指导,做到带项目进课堂。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教学双方都带来较多的局限性,以课程中常用的建筑装饰材料(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等)为例,不同类型材料之间存在很大的专业跨度,材料之间关联性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将条目众多的课程内容归纳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进行讲授,从而出现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局面。另外,课本教授的理论知识离不开各种参数或表格,这些枯燥乏味的数据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条件滞后也是现存的问题之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与材料学、工程施工工艺等课程密切相关,课程设计方案中表现的建筑室内外装饰效果、材料使用性能等需要通过实物体验和物理实验来强化识别。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授课时数、实验场地、硬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许多应用性课程的教师只能“纸上谈兵”,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仅获得了概括性的了解,导致最终的设计方案缺乏新意和艺术创造力。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新思路

20世纪初,瑞士设计师、教育家约翰•伊顿就强调学生对于各种材料的感受,以现代构成艺术的方式训练学生对材料的认知和深层次感受。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材料的功能与特性,更重要的是发掘每个学生对材料的独特感知,体现出材料的文化意义与性格特征,使产品与室内外环境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存在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解决了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状,可以有效填补理论教学配备的欠缺,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对外合作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引进各类设计公司加强校企合作模式,拓宽学生实习和就业方向,也为专业教师承接社会服务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新思路,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重组专业基础课程

设计材料与施工课程是学生由设计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它是将原来计划中的材料学和设计施工与预算两门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的结果,学时数精简到64学时。由于教学大纲中将现有学时数进行了缩减,但是学生需要吸收的知识点却不能减少,二者存在矛盾,使“教”“学”之间失去平衡,因此课程改革极具必要性。另外,材料学和设计施工与预算两门课程在实践中相互依存,关系紧密。材料学是设计工程的物质基础,材料价格、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经济性、适用性、美观性和安全性。在设计工程造价中材料成本占50%以上,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才能减少资源浪费,进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整合优化后的设计材料与施工课程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二)设立教师专业工作室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共有7位专业教师,分别安排了2至3名教师组建教师工作室。专用教室配备专业硬件设施,以实验室管理系统作依托为学生提供课外自主学习,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方向开展横向设计服务,带动优秀学生提前进入行业运行模式。如展示设计课程中,教师以“婚庆展示空间设计”为主题与杭州知名婚庆策划公司长期合作,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聘请婚庆策划总监进行专题讲座,并延伸到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奖的竞赛活动。“业师进课堂”“项目进课堂”“赛事进课堂”等系列教学教研活动得到了艺术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建设创意思维仿真工程试验室

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意思维仿真工程试验室是针对三四年级的专业实践、毕业设计、国内外设计大赛及校企合作虚拟班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实践教学而申请建设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当毕业生奔赴社会就业时,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招聘到应用型人才。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近几年就业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可分为两大趋势:一是室内设计制图员,二是主案设计师。室内设计制图员完全以软件应用的熟练程度为标准择优录用,几乎对聘用人员的艺术创造和专业知识没有更深层次的要求。而主案设计师是一个工程项目的灵魂人物,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专业能力与现场经验要求很高,且要求设计理念新颖。创意思维仿真工程试验室将满足环境艺术、视觉传达、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等4个专业共计30余门实验教学课程,新增实验室开放项目15个以上,可为设计材料与施工、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设计初步、公共艺术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和陶艺等课程提供实验实训项目。它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利用率,填补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空白,同时也向其他相关专业延展服务,满足实验实训资源的完全共享。创意思维仿真工程试验室明确了“一个环境、两个中心、三大任务”的定位:一个环境,即营造真实的工程职业环境;两个中心,即成为融实训教学、技能培训、技术研发于一体的设计艺术专业教学中心,以及艺术学院学生职业素养的训导中心;三大任务,即:开展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主,工业、视传、产品等专业为辅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专业技术开发与生产(业师进课堂、项目进课堂、竞赛进课堂),开展学生职业素养训导等递进式教学活动。

(四)建立校企合作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了与浙江省中天建筑设计研究院、南方设计院、潘功私塾等多家行业设计机构的紧密合作,创立了校企合作虚拟班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2012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该班35名学生被分成6至7人一组的行业实训小组,他们到对接企业作为其专业对口部门的实习员工。企业项目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实训基地的导师,高校专业教师则作为课程辅导老师,在企业导师的总负责下,以跟进项目的形式展开行业实训实践。每位学生都可以置身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勘测、调研、方案构思、团队讨论、方案汇报、施工图绘制、施工现场的监管与协调,直至工程竣工验收。这种全过程的见习体验,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项目组里学生可以交替轮换工作岗位,通过在不同岗位的实训,得到较为全面的行业特质训练和专业技能提升。这是在学校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全新学习形式,学生能够实时了解当前国内外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把握行业市场最新动态,更加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同时,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校专业教师也能及时把握行业资讯,避免闭门造车、与市场脱节,实现社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合理对接。缺乏应用性的实践活动,创意设计的理念只能成为空想,因此建设符合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是极为必要的。

三、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

(一)满足实验项目的需求

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满足了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设置的实验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开出率达到100%,可提供30门课程的专业实践教学,预计使用率达90%,约76545学时。该模式为教师与学生的教研、教改、科学研究、创新设计等提供基础设施,积极鼓励教师带领优秀学子申报实验室开放项目,争取展开横向和纵向设计服务项目每年达到3项以上,学生自主学习项目每年开展4项以上,获得省级科技竞赛及全国性艺术设计竞赛达每年3项以上,学生科研项目达2项及以上。

(二)达成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之间的资源整合再利用,重新开辟了课程之间、专业之间的交互合作,填补了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实践实训环节的空白,从根本上完善了学校培养与校企合作培养相结合、学生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业实践与创意设计相结合,最终实现“能设计、会创意、善学习、懂工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结语

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对于设计类课程都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只是不同的专业、授课教师、授课对象以及授课过程,会产生不同的创造性教学效果,这也是极具探讨的教学成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革新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批学术骨干,形成若干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学术团队和“双师型”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同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技能”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势必对艺术学院整体的教学体系改革、师资建设、资源整合利用起到全方位的推进作用。

作者: 楼五艳 单位: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