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浅议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浅议

摘要:“古典”一词代表着简洁、平衡和精致,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中心是维也纳乐派,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音乐家的作品为代表。文章以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为范例,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作曲技术的变化分析等几方面展开探究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研究发现,贝多芬的音乐中所蕴含的特质体现在声音的强弱对比、音区范围、音色变化及深远的思想寓意等各方面,远超出海顿和莫扎特等人的创作范围。因此,文章以贝多芬的早期钢琴奏鸣曲为线索得出结论:古典主义音乐注重的是形式美,音乐风格庄重而简朴。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思想寓意

古典主义时期是指1750年巴赫去世之后到19世纪初的这几十年间,在这一时期,音乐艺术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涌现出被称为“弦乐四重奏之父”的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以及“乐圣”贝多芬等著名作曲家。当时的维也纳被誉为“欧洲音乐文化发展的中心”,音乐活动十分繁多,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古典主义时期先后诞生了交响曲、弦乐四重奏、键盘奏鸣曲等重要的体裁形式,该时期对此后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推动意义。

一、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启蒙运动”带来的社会变革

在古典主义时期之前欧洲大陆就已经爆发了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开始觉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了对宗教神学的质疑,当时人们提出了“平等、自由、博爱”的口号。而后的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运动更是将欧洲大陆数千年对神灵的虔诚潜移默化为对理性的崇尚,至此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显示出其丰富的哲理及深刻的思想寓意。其中资本主义早在16世纪就已逐渐出现于西欧各国,然而直到18世纪封建主义仍然存在。法国作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专制国家,封建主义俨然已成为其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因此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在法国逐渐酝酿成熟。18世纪中叶以后,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得封建主义制度已不能再支撑下去,人们迫切地要求改变现状,最终加速了封建主义社会的解体。与此同时,德、奥国家仍处于分裂割据、停止落后的状态,其经济发展已严重落后于英、法等国。法国“启蒙运动”对德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使得他们对本国的制度现状产生了强烈的不满,致使“狂飙运动”诞生,燃起了欧洲人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心,其影响遍及政治、经济、音乐等各个领域。

(二)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概况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追求理性主义、反对愚昧迷信,认为万物皆有其生存规律,宗教信仰也应建立于理性之上,而非盲目愚昧。这种用自然规律取代宗教信仰的理论极大地赢得了人们的支持,与此同时人民生活也更加清新愉悦。在这个大框架的基础上,作曲家们又各自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特征,诸如莫扎特的音乐轻快活泼,而贝多芬则气势磅礴、恢宏有力,其作品显示出深刻的哲理性。在古典主义时期中,音乐艺术文化不再属于上层人士,转而追求平民阶级。同时,古典主义时期的器乐艺术空前繁荣,具有辩证思维的奏鸣曲式成了作曲家们最喜爱的一种曲式结构,他们不断探索、广泛使用。由此可见,受启蒙主义思潮的影响,18世纪的美学思想深深根植于“自然”和“理性”观念[1],这时期的音乐风格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它的作曲家在创作时都追求于“均衡”这一基本理念。这种“均衡”既体现在调性的布局上,也体现在段落的轮廓间。以往的音乐风格不再能满足人们与时俱进的审美需求,古老的音乐风格开始发生改变,而这些改变都为古典主义音乐的诞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发展环境。无论如何,“古典”的标签都不是18世纪本身的选择,而是紧接其后的19世纪所赐。[2]

二、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

(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点分析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继承海顿和莫扎特的同时又进行了自我的革新,即使是献给海顿的2号作品也显示了他本人的个性,这时的奏鸣曲已扩展为四个乐章,甚至慢慢地取消了典雅精致的小步舞曲乐章,换上了具有强烈动力的谐谑曲乐章。他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将自身对人生的感悟、沉思等融入其中,使作品深刻而富含哲理性,也充分地反映了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的造诣之深。贝多芬对各种艺术体裁的广泛追求,使他的钢琴作品表现力大大提升,展现出浓郁的交响性。此外,他在钢琴上的革新还包括力度的极端变化、调性的大胆转换以及主题动机戏剧性的发展等方面。在贝多芬的钢琴演奏中,左右手形成鲜明的差异对比,因此他十分重视左手所构建出的独有的声音世界,这使得旋律部分在听觉上更加华丽,而不像是在莫扎特的奏鸣曲中仅仅处于伴奏的状态。无论是在作曲手法上的创新还是演奏技巧上的精细,都造就了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创作中更为纯熟的架构。他的13号“悲怆”奏鸣曲更具特色,无论是调性的转换还是主题的力度对比,都显示出当下的钢琴艺术有待挖掘的潜力。

(二)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技术形态分析

1.力度和重音的极端变化与海顿和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作品不但标记数量多而且击弦幅度大,试图塑造出恢宏的管弦乐队效果,这也对后世的音乐发展有所启迪。贝多芬在他的第2号钢琴奏鸣曲作品中大量地运用了“ff”“sf”及“pp”等夸张化的力度记号,如它的第一乐章。全篇共152小节,却运用了36次“sf”、8次“ff”及3次“pp”,这说明在他创作的初始阶段就埋下了极端力度变化的种子,这些标记是贝多芬创作的灵魂运用。除此之外,“突弱”也是贝多芬推崇的一种创作手法,给人以无穷的期待感,最早使用这种手法在第2号作品第一首的第三乐章中,而后在“悲怆”奏鸣曲中运用得更加频繁,这也成了贝多芬在后来的创作中尤为喜爱的一种手法。类似的例子在贝多芬晚年的奏鸣曲作品中更是随处可见。2.连线、延长的运用作曲家赋予不同的作品以不同的思想寓意和情感寄托,想要使这些东西在演奏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来,于是,音乐术语和符号标记诞生了。笔者主要对连线、延长三种标记进行阐述,连线是体现乐句呼吸和划分的一种重要标记,在演奏贝多芬早期作品时尤其要注意适当地加重每小节的第一个音,以便于听众能够感受到小节线的存在。作品的结构在展现的过程中根据内容的变化设定特定的符号标记,加强作品结构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它就像是语文中的标点符号,具有极强的切割力。延长是用于乐句间的停顿——最简单的自由演奏方式之一。在海顿、莫扎特的作品中,这样的趋势就已经初步显现,贝多芬更甚之。对音乐记号愈加频繁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浪漫主义风格的到来。

三、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对当今音乐教学的启示

(一)有利于了解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对古典主义时期的了解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西方音乐史的了解,而且通过对钢琴奏鸣曲的学习,强化了我们对乐谱的认知和分析情况,提高了学生演奏的准确性,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各类速度、力度记号能有一个更深的感知。由于奏鸣曲式属于大型的曲式范畴,传统、规整的古典主义作品更适合加深学生对音乐结构的理解,故而无论是分析,还是演奏奏鸣曲,都能对学生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演奏法的细微差别、各个作曲家的风格特点以及作品主题的差异性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触类旁通,熟悉了音乐语言的规律,必定使我们获益匪浅。在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中,贝多芬的作品所蕴含着的思想寓意尤为深刻,这代表了他那个时代的精神实质,具有革命性因素。

(二)有利于了解西方音乐历史的演变

在古典音乐的进程中,西方音乐首次完成了探索的形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在音乐形态上,古典主义音乐诞生了“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实现了由正歌剧到喜歌剧的跃进,发展了四重奏、奏鸣曲、交响曲等重要体裁,为音乐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完美地过渡;在音乐生活上,古典主义音乐发展了“自由音乐家”的行列,摆脱了宗教音乐的束缚,建立了新型歌剧院,使音乐艺术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表明西方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世界文明中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地位。古典主义音乐作为西方音乐史上七大断代史之一,以其特有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积淀,为我们深入了解西方音乐历史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也有利于学生在演奏作品时更好地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与作者深刻的思想寓意。

(三)有利于教学过程中规范和严谨的借鉴

古典主义时期作品的乐句简洁明了,创作手法严格规整。从表面上看,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截然不同,他们有不同的音乐风格、音乐特点及表现形式,然而事实上两者的根本不同在于他们的音乐组织方式不同。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追求音乐的逻辑性、发展的合理性、结构的均衡性甚至动机的统一性,他们合理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古典主义音乐一般篇幅较长、乐思完整,诸如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又称“未完成交响曲”)虽然只有两个完整的乐章,但事实上乐曲的表达以及情感的处理均已十分完整,作者及后人都无法为其弥补形式上的不完整。古典主义音乐严密的逻辑性由此可见,因此对这部分的研究学习十分有利于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规范和严谨,探析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也是研究西方音乐及钢琴演奏的必经之路。如果掌握不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理解不了这种规范与严谨,将很难充分理解之后浪漫主义及20世纪的音乐。

四、结语

古典主义时期在西方音乐历史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理性与情感、内容与形式是这个时期的重要表现特征。从美学上来看,古典主义音乐不追求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多关注的是客观的态度。古典主义音乐注重的是形式美,在严谨与质朴的同时又带着激情与创新,这一时期的音乐具有简朴、庄重、优雅的音乐特点。掌握了音乐风格的演变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浪漫主义与20世纪的音乐风格,而相当一部分的学习者却并未重视对这一时期作品的探析,十分遗憾。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只有真正理解了贝多芬作品中一往无前的精神、深刻的思想寓意及悲惨的生活遭遇,才能够弹奏好贝多芬的钢琴作品,将这种巨大的激情在演奏时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孙国忠.古典音乐:时代•风格•经典[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61-62.

[2]孙国忠.十九世纪音乐:古典传统与浪漫主义[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6(1):13.

作者:高佳欣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